⑴ 柏林電影節將在線上舉行,線上舉行會不會比線下更好
柏林電影節將在線上舉行,毫無疑問這會讓電影節失去了很多的氣氛,甚至會讓群眾對電影節感到不滿意。
從原定的2月份線下舉行,到近日通知的3月初線上舉行,其實很多人對於柏林電影節的改變都是不滿意的;
要知道線上舉行柏林電影節真的失去了很多的味道,最重要是和部分電影檔次重疊,導致很多觀眾都不太滿意。
柏林電影節確實讓電影節失去了該有的味道,但也是逼於無奈的選擇。
⑵ 著名的柏林電影節改成線上模式,與奧斯卡相比誰更具有權威性
柏林電影節將會採用線上的模式進行評選,這個消息立刻引起了廣大電影愛好者的高度關注,大家對這件事情議論紛紛,對此未有自己的看法,跟大家來分享一下。
如何看待這一次的線上評選?
其實這一點不管是對於柏林也好,還是對於整個歐洲也好,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畢竟如果真的參與了線下的評選活動,真的有可能導致這些參賽選手。畢竟一個大的評選活動將會由上萬人參與到整個過程。而在這中間,如果要對每個人的身體進行檢查的話,將會是一項非常復雜的活動,所以進行線上評選不僅省錢而且省事兒。
⑶ 柏林國際電影節授予電影的最高獎項叫什麼
金熊獎 金熊獎是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榮譽,從1952年開始頒發。主要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金熊像雛形是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於1932年設計而成的,自1951年開始為獲獎者頒發的的金銀熊像,正是在她的原創基礎上製作而成並一直沿用到1959年。從1961年開始,原先柏林熊抬起致意的右臂變為左臂,和其他各處那些歡迎來到柏林的大熊塑像一致起來。 金熊獎與金獅獎、金棕櫚獎並稱為電影節三大最高榮譽象徵。 1987年,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熊獎,是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該獎項。
⑷ 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熊獎
《海上火焰》Fuocoammare(義大利/法國,紀錄片)
吉安弗蘭科·羅西Gianfranco Rosi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薩拉熱窩之死》Smrt u Sarajevu (法國/波黑)
丹尼斯·塔諾維奇Danis Tanovic
最佳導演銀熊獎
米婭·漢森-洛夫 Mia Hansen-Løve
《將來的事》 L'avenir(法國/德國)
最佳編劇銀熊獎
托馬什·瓦西萊夫斯基Tomasz Wasilewski
《愛情聯盟》 United States of Love(波蘭/瑞典)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
馬吉德·馬斯圖爾Majd Mastoura
《赫迪》 Hedi(突尼西亞/比利時/法國)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崔娜·迪斯霍爾姆Trine Dyrholm
《公社》The Commune(丹麥/瑞典/荷蘭)
最佳藝術貢獻獎(攝影)
李屏賓
《長江圖》(中國)
最佳電影處女作獎
麥赫迪-本-阿迪Mehdi Ben Attia
《赫迪》Hedi(丹麥/瑞典/荷蘭)
阿爾弗萊德獎(創新精神獎)
《悲傷秘密的搖籃曲》A Lullaby to the Sorrowful Myst(菲律賓 / 新加坡)
拉夫·達茲Lav Diaz
最佳短片獎
《蛙類的歌謠》
評審團短片獎
《歸來的男人》A Man Returned( 英國 / 丹麥 / 荷蘭)
奧迪短片獎:
《禁止下錨》曾威量
終身成就獎:邁克爾·包豪斯(德國攝影師)
⑸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亞洲獲獎
亞洲獲獎
華人獲獎(主競賽單元)
1988年:第38屆最佳影片金熊獎:張藝謀《紅高粱》(首部「金熊獎」華語電影,首部華語片獲得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
1989年:第39屆銀熊獎:吳子牛《晚鍾》
1990年:第40屆銀熊獎:謝飛《本命年》
1992年:第42屆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張曼玉《阮玲玉》(首位華人柏林影後,首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華人最佳演員)
1993年:第43最佳影片金熊獎:李安《喜宴》、謝飛《香魂女》(並列)
1995年:第45屆最佳女演員:蕭芳芳《女人四十》 、銀熊獎(最佳視覺成就)李少紅《紅粉》
1996年:第46屆金熊獎:李安《理智與情感》 、最佳導演:嚴浩《太陽有耳》
1997年:第47屆銀熊獎:蔡明亮《河流》
2000年:第50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第51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最佳導演:林正盛《愛你愛我》,最佳新進男演員:崔林、李濱《十七歲的單車》,最佳新進女演員:李心潔《愛你愛我》
2003年:第53屆阿爾弗雷 德·鮑爾特別創新獎:張藝謀《英雄》,特別藝術貢獻獎:李楊《盲井》[16]
2005年:第55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顧長衛《孔雀》,特別藝術貢獻獎、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獎、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
2006年:第56屆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金培達《伊莎貝拉》
2007年:第57屆最佳影片金熊獎:王全安《圖雅的婚事》
2008年:第58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小帥《左右》[17]
2010年:第60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全安、金娜《團圓》
2014年:第64屆《白日焰火》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導演為刁亦男)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廖凡,第一位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的中國男演員),最佳藝術成就獎《推拿》(曾劍,攝影師)
2016年:第66屆《長江圖》攝影師李屏賓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
⑹ 柏林電影節是從哪一年開始的
柏林國際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每年一次。
簡介:
柏林國際電影節,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熊獎」。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3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是柏林國際電影節(德語: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稱Berlinale),和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列為國際三大電影節,是世界四大藝術電影節之一(德國柏林電影節、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俄國莫斯科電影節)。
⑺ 如何評價電影《波斯語課》
猶太囚犯假裝成波斯人才逃過一劫,納粹軍官卻要求他教自己波斯語,如此「高概念」的設定,為該片帶來強烈的戲劇張力。絕境之下,猶太囚生造了一門語言,每個單詞都借用被囚同胞的名字,歷史的沉重感由此而生。
一段極不平等的對立關系,隨著「波斯語課」的展開,轉化為惺惺相惜的兄弟之情、師徒之誼。觀眾的同情心開始在兩個不同陣營間搖擺不定,這份短暫的溫情最終還是被歷史的正義敲碎。影片再現了二戰歷史的沉重與荒謬,飾演猶太囚犯的納威爾·佩雷茲·畢斯卡亞特在英、法、德等四種語言間自如切換,令人贊嘆。(《環球銀幕》評)
(7)柏林電影節2021獲獎名單擴展閱讀
《波斯語課》是瓦迪姆·佩爾曼執導的戰爭劇情片,拉斯·艾丁格、納威爾·佩雷茲·畢斯卡亞特主演,於2020年2月22日在德國柏林電影節上映,2021年3月1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
該片改編自沃夫岡·柯爾海斯受到真實事件啟發所著的短篇小說,講述了年輕的比利時猶太人吉爾斯為求活命,假冒波斯人為集中營的軍官科赫教授波斯語,二人之間產生不同尋常的友誼的故事。
2020年,2020德國五湖電影節,五湖電影獎,《波斯語課》,入圍。
第65屆巴利亞多利德國際電影周,何塞·薩爾塞多最佳剪輯獎,Vessela Martschewski,獲獎。
⑻ 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熊獎:米洛斯·福爾曼《性書大亨》
最佳導演:埃里克·赫曼《吉瑪港》
最佳男主角: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羅密歐與朱麗葉》
最佳女主角:朱麗葉·比諾什《英國病人》
評審團特別獎:《河流》
最佳短片:《Senaste Nytt》
阿爾弗萊德獎(敢斗獎):《羅密歐與朱麗葉》
終身成就金熊獎:《金·諾瓦克》
藍天使獎:《心裡的秘密》
傑出個人獎:《The Island on Bird Street》
卡里加里獎:《Nobody's Business》
最佳紀錄 / 散文電影:《MURDER and murder》
⑼ 柏林電影節改為線上舉行,這個電影節有著怎樣的歷史和發展歷程
因為德國疫情的反彈嚴重,原定的2021年第71屆柏林電影節改為線上舉行,這是首次線上舉行的柏林電影節,形式和內容值得期待。柏林電影節具有很長的歷史,在世界電影節也有重要的地位,每一屆都備受關注。。
三.柏林電影節的地位
作為一個老牌的國際電影節,它的地位和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一樣,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最具權威的電影節之一,受到了國際上電影人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柏林電影節在地位上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代表了德國人的文化發展地位和政治傾向。
中國電影第一次取得柏林電影節上的金熊獎是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
⑽ 柏林國際電影節有什麼獎項
柏林電影節獎項設置: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
80年代,每年30到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