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原陽新博大用自己的金換了一口價金又被坑了
因為算克的可以換所有金店的所有戒指,比如白金,磚石之類的,而一口價黃金就只能換等同於一口價的黃金,兩者分開以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一口價黃金是忽悠傻逼去買的,比如一口價黃金戒指??,明碼標價2000,拿去稱才3克多,這樣你就虧了一千多了,而且還不可以換金店的所有戒指,只能換一口價的明碼標價戒指。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見過真正的黃金可以打折的嗎?一口價黃金就可以打折,一看就知道一口價黃金是專門賣給傻子的。
Ⅱ 原陽光洋新博大那個十字路口掉頭了會扣分嗎
如果沒有禁止掉頭標志,左轉燈亮時可以掉頭,若沒有左轉燈,直行燈亮也是可以掉頭。
Ⅲ 博大新城市中學的學區房嗎
博大新城這個新興的生活小區,
由於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特別,或者是
還有其它的因素在起關鍵的作用,
於是就產生了奇怪的現象:
①它屬於實驗小學的學區房,這個
待遇是很高的;
②它屬於省級示範性初中的學區房,
這讓好多市民羨慕嫉妒恨啊🤪😜
Ⅳ 渭南新博大附近那家新百倫是正品嗎
怎麼說呢,朋友最好就是辨別實物兒看真假,這樣最穩當的,畢竟呀
你就是直接問什麼店,這樣不行,不夠全面的也,
Ⅳ 博大新領導對博大,雅居沒房照有什麼辦法
那領新隊樓大阿車沒房照,有什麼好辦法?我正在想問你
Ⅵ 三年級讀書手抄報有什麼內容可寫么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苦讀成才
王亞南睡三腳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年輕時自認為已無書不讀,便大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後經一老翁指點,遂改成:「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郭沫若曾寫過一副讀書聯:「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說,讀書要靠平時下功夫,不能一心血來潮就加班加點搞突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鍥而不舍,持之以恆,決不能時而勤奮時而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你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後,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如果在讀書過程中,你對各章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資料,那麼,書又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巴金的讀書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一奇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巴金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鍾來量體溫。我坐著,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
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裡回憶曾經讀過的書。這樣有許多好處:
(1)不受條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巴金列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長期被德軍包圍的時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記中寫著「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類的句子。當時沒有電,也沒有蠟燭,整個城市實行燈火管制,她不能讀書,而是在黑暗中靜坐回憶書中的情節。托爾斯泰的小說幫助她度過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個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內亂中的親身經歷。他說:「『文革』期間要是造反派允許我寫日記,允許我照自己的意思寫日記,我的日記中一定寫滿了書名。人們會奇怪:我的書房給貼了封條,加上鎖,封閉了十年,我從哪裡找到那些書來閱讀?他們忘了人的腦子里有一個大倉庫,裡面儲存著別人拿不走的東西。」這兩個事例說明,在一切不具備正常讀書條件的情況下都可以「讀書」。
(2)溫故而知新。通過回憶,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一點點地咀嚼,就象牛反芻一樣,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每回憶一次都會有新的理解,新的認識,新的收獲。
(3)能夠不斷地從已讀過的書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說:「我現在跟疾病作斗爭,也從各種各樣的作品中得到鼓勵……即使在病中我沒有精神閱讀新的作品,過去精神財富的積累也夠我這有限餘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熱。」
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毛主席怎樣讀書?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卧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鍾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鍾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一帶向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復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只圖書、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鑽研,從詞彙、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一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訊,五真正十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一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復讀的遍數就更多了。《聯共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復研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劃。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
柯貝特讀書的故事
英國作家威廉·柯貝特出生在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十一歲時,他離開家庭,外出謀生。一天,他經過一家書店,看到櫥窗里擺著一本斯威夫特著的《一隻桶的故事》,書價三便士。柯貝特摸了摸口袋,只剩下三便士。他猶豫起來,因為買書便意味著餓肚子。但求知慾戰勝了飢餓感。他走進書店,買下了這部作品,急忙走到路邊的田野里,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夜幕降臨了,書上的字完全無法辨認,他才小心翼翼地把書放進口袋,和衣睡在田野里。次日清晨,鳥兒的歌唱把他喚醒,他繼續趕路,一面走一面繼續貪婪地讀著這本有趣的書。從此,《一隻桶的故事》就成了柯貝特形影不離的伴侶。
我們要「讀書」
勉勵人們讀書的成語、名句很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等無不在告訴人們書籍的重要性。古人讀書的故事也有不少,頭懸梁錐刺骨、囊螢積雪、鑿壁偷光等處處透著對知識的一種渴求。古時稱學習為讀書,稱有文化的人為讀書人,源於古時的稱謂,我們當地也稱上學為讀書,戲稱為「讀書倌倌」。
如今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培養學生一種讀書的興趣與愛好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事。讀書分兩種,一種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讀書,即我們的教材,另一種是學生個體的閱讀,即課外閱讀。兩種形式的關系應該是以指導性的閱讀為基礎,從而帶動自主的課外閱讀,即「教是為了不教」。課外的自主閱讀應該說是我們教學一個目的,學生運用在教師指導下對教材的解讀而形成的一種語文素養自己去解讀新內容。
然而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許多東西取代了我們的書籍、吞並了我們的閱讀,據有關調查機構顯示,中國一個十三億人中的泱泱大國,只有一千萬人在閱讀文學作品。電影、電視、網路的信息固然有其聲音、圖像優勢,但能替代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字嗎?每當電視上將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搬上熒屏的時候,在獲得好評的同時總能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不同版本的郭靖、黃蓉,他的郭靖可能憨厚多一些,我的郭靖可能正直多一些,這個不同版本的郭靖、黃蓉就是文字描述帶給每個人不同的感受。《荷塘月色》一文中文字之間所散發的那種恬靜、自然,電影電視能表現嗎?閱讀是一種個性的東西,在提倡自主學習的今天,閱讀應該說完全符合這種理念的,當我們在看電影電視時,所感受的只是導演、演員對人物的理解、把握,是他人的一種體驗。中華文明五千年造就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漢語一直是外國人最難學的一門語言,從中可見一斑;古人就為了推敲一兩個字而拈斷數根須,可見文字的奧秘,老祖宗給我們留下這么一筆財富,我們能丟嗎?失去了閱讀,我們還能再有曹雪芹、魯迅這樣的人物嗎?
閱讀的好處我想最大的有兩點,第一培養一種語文素養,在閱讀中積累詞彙、體會文字的精煉、學習寫作方法,從而提高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對於寫作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第二點是給人以心靈的啟迪,或是讓人心靜自然,或是催人奮進,或是沖擊震撼,或是同感共鳴……一部好的作品就象是一個無聲的教師,抵得上處心積慮、苦口婆心的說教;就象是一位關切的醫生,給你洗滌心靈,撫慰創傷;就象是一位慈愛的長者,告訴你人生路上的走法……
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能拓寬人生的寬度,讓我們去讀書吧。
讀書的故事
一:
小時候家裡窮,老呆在出租小人書的地攤上看,人家不給,就兩眼發直盯著那些花花綠綠的封面,也不知有沒有淌口水。擺書攤的十有八九是老頭,有些老頭好,見我眼饞的樣子,嘟嚨幾聲也就不作聲了;有的老頭脾氣不好,就拿棍子趕,打這邊,我上那邊;趕那邊,我就到這邊。有時,老頭氣急了就黑起臉拿小石頭扔過來,就跑,過會又來。 現在想想,倒蠻有點敵進我退,敵疲我打游擊戰精神。
不過,混熟悉後,老頭們多也是通人情,就蹲在一旁,撅著屁股,埋頭看書,那時可根本就不曉得書中會藏有什麼黃金屋顏如玉,只是好玩有趣,稀奇古怪的文字故事圖案早已讓幼小的心靈魂不守舍。有時,看得太入迷,嘴裡驀然發出聲尖叫,手揮一下,腳蹬一腿。壞事了,嚇人一跳不說,那豎起來的書架稀里嘩拉倒下來,砸在正眯眼打瞌睡的老頭身上。老頭生氣了,就拿棍子往我頭上敲,這下不敢逃,咧著嘴哭喪著臉忍著頭上的痛,把架子扶起,把書一本本摞好。心中暗暗發誓,長大後定要把它們全買的來。……
老頭要收攤走了,幫著老頭一起收拾,為的是明天還能一飽眼福。夜色漸濃,老頭的身影慢慢沒有了蹤跡,我卻仍目不轉睛痴痴望著。雖然我知道,他們明天還會來,可畢竟現在是走了呵。都不大記得當初為何會那樣,腦海里卻依然能夠浮起那傻傻望的樣子。
想書都有些想瘋了。
後來在家無意發現媽媽的衣服里有個錢包,抖抖索索打開,拿了二角錢,飛也般地奔去新華書店買了本小人書,那書是關於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現在都記得一清兩楚。書看完了,不敢拿回家,偷偷地藏在只有自己知道的某處,然後膽顫心驚地回來,一雙眼睛只往媽媽臉上瞅。
媽媽一時沒發現少了錢,還一個勁地誇我懂事了,懂得上灶間幫她燒火。結果,好不容易熬過晚上,在快天亮的時候迷迷糊糊睡了,正在夢里跟著孫猴子不可一世耀武揚威時,忽然就被媽媽從被子拎出來,一頓狠打。 說來人家也不信,我媽打我,是拿那種指頭粗的硬鋼筋。
那時我才九歲讀三年級,現在都不能忘了。媽媽邊打邊哭,我也哭,真的很痛。
後來,我再也沒拿過不屬於我自己的東西了。
二
上了初中,看的書就雜,逮著一本是一本,有點飢不擇食。四大古典名著除了紅樓夢差不多都翻過近十次,文章有什麼主題思想沒去想,也想不清楚,只是因為好看,刀光劍影神鬼魔怪一干好漢,看的不亦快哉。說來好笑,水滸108將連帶綽號,至今我仍然能默寫出近百位來,這點炫耀的資本在以後的日子裡,因為與他人打賭倒是為我賺了不少香煙什麼的。
紅樓夢一直不大喜歡,到現在仍是,不是說他寫的不好,只是不合胃口,總感覺那個賈寶玉根本就是穿上男裝的女人,混在一群工於心計個個伶俐得差不多快成人精的女人中間,別扭。還有個原因,文章裡面的那些詩文比起從小就酷愛的唐詩來差了天遠地遠,不說李白杜甫,隨便在大唐揀出個二流詩人也要勝他許多。
看西遊記,看孫悟空當齊天大聖時最過癮,想來這是因人身上多少都有點猴氣使然。後面取經的故事就有些羅嗦重復,所謂八十一難幾乎都是上天神仙的座騎侍者親戚等下凡弄出來的,這是佛祖故意折磨刁難以顯示自己法力無邊?文章整體上有個很大的悖論。若我是唐僧,也用不著誰來保護,就這么徑自去,若被妖魔鬼怪吃了,說明佛祖不是法力無邊,這取來的經文有什麼用,就值得大大懷疑;若不會被吃,順順當當就取來了,那麼這一路風霜雪雨完全是多此一舉,佛祖盡是在幹些無聊的事,還不如直接把經文給我了事。西遊記里有很多自相矛盾之處,不多說了,總之隨著年紀變大對西遊記的興趣也就越來越小。
喜歡三國,對三國人物之諳熟猶勝於水滸。說來好玩,一班同學沒誰喜歡那個動不動就掉眼淚來「將將」的大耳賊,現在想來他的領導藝術其實也蠻高明,只是少年那時羨慕的是過五關斬六將千里不留行於千萬騎中取上將首級如探蘘取物的英雄氣概。說英雄誰是英雄?「英雄」從來只是頭上的一圈光環,簡單說,你至少要因某件事在他人眼裡算得上轟轟烈烈。喜歡三國,最喜其中謀略。謀略,人之謀略,審天時度地利用之,故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若人和。但也一直有個疑惑,劉備創業之初可謂人才濟濟,終賺得三分天下居其一,為何後來落得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蜀中真無英材乎?此乃誰之過?
三
坦率說,初中看的最多的是武俠小說。說來慚愧,金庸古龍溫瑞安梁羽生包括現在正紅火的黃易,此五人小說我全部看過,一篇也沒拉下。金庸,武俠大家,文字恣洋浩盪,盡可滿足孩子時的夢想;梁羽生,工匠而已,會告訴你男人和女人在一起會生孩子;古龍,天縱英材,但滿紙都是酒味與隨意。若能拿出點時間把過去的東西改改,應是可以的;溫瑞安,一個寫詩的人寫了武俠,你說會有什麼結果?黃易,可以比金庸更大寫的人物。真不知這腦袋是誰生的?文字還應該更精煉點。
記得當時有個同學從廣東回來帶來一整套我們這小縣城還未有過的金庸全集。得了,全班男生一起狠拍他馬屁,方法五花八門,甚至有位同學拿起從小積攢的一大疊香煙紙盒來予以交換先睹為快的權利。我那時成績好,便許諾他的作業我全承包了,如是,他方才答應給我看,但次日必須歸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鴦,金庸全集有多少字,我不知道。下午放學接過書,心就跳得歷害,沒回家,去了爸爸的單位,我知道那有間廁所,裡面的燈徹夜不眠。把書包放在地上坐著,靠著牆,就著暈黃燈光,然後小心翼翼地把書打開,書不能弄臟,弄臟了就得賠,這是他再三叮囑過的話,那套書的價錢對於當時的我來說無異於一個天文數字。就這么一直看著,看著,……在合上最後一頁揉揉發澀的眼睛,不經意抬起頭時,這才忽然發現天色已經發白。
我竟然就那樣坐了整整一個晚上!
慌了神,長那麼大,還從未徹夜未歸過,爸媽一定急壞了。腰酸背痛腿抽筋,好半天,從地上站起身,把腦袋放在水籠頭下沖了會,人這才從恍恍惚惚迷糊中清醒過來點。趕到那同學家,先把書還了,同學說,你父母來找過你。心就更慌了,走在回家路上,就想如何解釋,說真話還是說假話?真話意味著挨打,假話意味著需要無數個假話來圓謊最終還有可能是紙包不住火,思前想後到家門口仍沒得出個之所以然。不過最後一見爸媽鐵青著的臉,也就老老實實跪下,交待。我父母一直篤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名字中又有個「孝」字,所以在棍棒底下長大也就理所當然。奇怪的是我卻從未因此恨過父母,也許那時我就能明白,是我不對,讓他們擔驚受怕,他們是為我好的道理吧。
那時的我一直在想,挨一頓打,換來這么幾本書看,還是值得,所以也就不覺得很痛了。
四
從小就是個書蟲,看見喜歡的書就再也捨不得放下,打開來徑顧著去看,恨不得能一頭鑽進去,此刻就算旁邊有人大喊殺人放火,也渾然不覺,為此卻是吃夠了苦頭。
家裡窮,媽是工人,爸是小職員,書是捨不得買的,他們也沒有時間或說興趣去看書。生活總是很容易讓人粗糙,不再思考。要想看書,就得去借,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借來的書還得趕快去看,別人的東西永遠是別人的,誰曉得他自己什麼時候要?再說,趕快看完就不易弄壞弄臟,這樣也方便下次開口再借。對於借書,那時的我可說得上是有了一整套心得,再加上還書時,總會去想些不用花錢的法子來感謝對方,所以借書於我倒有點若小李飛刀例不虛發。
順當的日子不會太久。某次上門副課時,對老師講的那些廢話空話大話實在是聽膩了,就打開本借來的閑書,那裡才是我所渴望的世界,很快,我就入了迷,又哪能看見身邊的同學在一個勁地使眼色?後來才知道那位老師算是給足我台階下,在講台上足足說了三次,看閑書的同學把書收起來,可我硬是一句也沒聽見。老師發怒了,他也是人,沖下講台,拎起我的衣領,奪過書,用力撕成兩截,滿口唾沫星子毫不留情地濺到我臉上。從小就天不怕地不怕,哪受得了這個?血往上沖,拉著老師的衣服用力一扯,得了,老師與俺赤膊上陣。當時我是哭得一踏糊塗,心痛書啊,嘴裡一個勁直嚷,賠我書來,老師楞被我哭傻了眼。說起來,他真是個好老師,後來還真掏錢賠了。我在學校出名了,落了個記大過處分不說,也就沒有老師再敢管我,這對我以後不能不說是個悲哀。
還有件值得一說的糗事。有次,拿著書,邊走邊看,忽然一腳踏空從樓板下直滾下來,腦袋不停往地上敲著,好象是要比比誰更堅硬。那是放晚自習後,人都走了,我躺在水泥地上暈迷了一個多時辰,最後才被冷風吹醒。也算是命大,當時就覺得天與地都在搖搖晃晃中,好不容易站起身,沒走兩步,又趴地上了。不過有個念頭倒一直是蠻清晰的,我是不是就要死了?死就是這樣?
萬幸的是腦袋上沒出血,暈暈沉沉跌跌撞撞回到家,躺在床上,咬著牙,睡了一晚,竟然也就這樣過來了。
五
我沒讀高中,以全班第一的考分進入某中專學校,除了想早點參加工作減輕家裡負擔,私下底也想能自己有點錢可以去買些喜歡的書,而且聽人說中專那種學校就有圖書館。學校果然不錯,每個月都會發幾十元助學金,更重要的是,我頭一次見到那麼多允許我自由借閱的書,滿滿一大屋呵,雖然談不上整潔漂亮干凈,但絕不會讓你生出在書店時那種誠惶誠恐的感覺。我就象個驕傲的帝王巡視著自己的臣民。
書是憑學生證借閱,每個學生證最多可同時借閱三本。 但這難不到我,這世上不喜歡看書的人多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這無可非議。我向同學借來學生證每次都抱回一大摞,然後開始瘋狂地閱讀。也只能是用瘋狂這個詞來形容。沒有誰指導我,應該看什麼,不應該看什麼,又如何循序漸進。一塊乾枯的海綿被扔入水中,不管這水是清還是濁,它都是在迅速吸水膨脹中。我也理所當然成了根人雲我雲偏又還自以為了不起的牆頭草。今天看孔老二,今天就覺得中庸二字實是人生真義;明天看薩特又覺得存在就是合理的,這話千真萬確……。
學會帶著自己的腦袋去看書,這還得感謝一個人。某次學校搞辯論賽,我參加了,唾沫橫飛引經據典洋洋自得不可一世,誰也說不過我,我總能找來反駁他們所謂的名人名言。大夥全沉默下來,一個女同學最後低聲嘟嚨了聲,「全是別人說的,你自己在哪裡?」聲音很輕,卻如黃鍾大呂,醍醐灌頂,我在哪裡?我是誰?
我仍是那次辯論賽冠軍,可沒去領獎,因為我不配。不可否認,我們所思考的無不都是前人所思考過的,但我是這世上唯一的,我就應該有著真正屬於自己的思考。
六
中專四年,讀過的書車載斗量。到了三年級,心生一念,一個人讀書卻也乏味,何不組織個讀書會,大夥兒一起交換下看法?
年青人說做就做,把這意思向幾個同道之人一說,瞌睡時遇上枕頭自然一拍就合。挑了某周末晚上,在黑板上洋洋灑灑寫上三個大字,OK,讀書會正式成立。
沒有什麼具體章程,更沒有什麼規章制度,想來就來,想去就去,所謂魏晉風骨名士風度。
每次就討論一本書,不是子學經集那類高深莫測的東西,什麼書在校園里流行,就說什麼書,這自然是少不了金庸與瓊瑤。你說好,我說不好;好在哪裡?不好又在哪裡?一時間你來我往唇槍舌劍煞是好玩。男生聲音大,說不過,就把聲音提高來,似乎聲音大拳頭大道理也就大;女生聲音小,說不過,就咭咭地笑,回眸一笑百媚生,男生最後還得趕過去向她們磕頭認錯。英雄難過美人關,金庸大俠還得向瓊瑤美眉投降。
說,大家都在忙著說,到後頭,自己說了些什麼怕多也是不曉得。讀書會開始還象模象樣,到最後也漸門庭冷清人丁稀落。唯一可值得欣慰的是,因此事免不了眉來眼去,反倒是成就了幾對有情人,我也算是做了回月下老人,積點陰德吧。只不知當畢業分配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時,他們是怨我還仍然是謝我?那真只有天知道。
Ⅶ 原陽新博大能微信支付嗎
要使用此功能,用戶只需在微信中關聯一張銀行卡,並完成身份認證,即可將裝有app的智能手機變成一個全能錢包,之後即可購買合作商戶的商品及服務,在付費時只需在自己的智能手機上輸入密碼,無需任何刷卡步驟即可完成整個過程且簡便流暢。
現在已經有很多商家接入,該超市是否可以使用建議直接咨詢收銀台。
目前,微信支付已實現多種支付方式,並提供多種營銷新工具,滿足用戶及商戶的不同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