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作者:正仔谁都无法接受一颗年青而充满激情的心就这样的在1962年8月15日永远的停止了跳动,雷锋,您走了,就这样默然的走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但历史并没有被定格在这一天,您高尚的精神继承下来了,一直滋润着这个精神干枯的社会,同时,一个感人的故事开始了。乔安山,一个曾经让我感到陌生的名字,一下子融入了我的生活。他是那么的普通,他是那么而定低调,但是,他又是那么的不平凡,那么的高尚!雷锋的死陪伴乔安山走过37个年头了,同样,一种愧疚,一直刺痛着乔安山的心整整37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只有在沉默中死亡!他,乔安山并没有屈服于精神恶魔之手,他,乔安山,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重新诠释了高大的"雷锋精神"!《离开雷锋的日子》让我更了解这一段辛酸而感人历史,时间可以磨练一个人坚定的毅力,时间可以塑造出伟大的精神,回首乔安山的这段历史,我仿佛领略到的这种坚定地毅力和伟大的精神。从拒载自己领导的亲属,到送产妇到医院,再到给小学生巡回演讲,再到后来的帮助被撞老人却被冤枉,乔安山身体力行地把雷锋精神的可贵传给每一个人,到最后,当乔安山的车在郊外被泥潭吸住车轮,却被曾经被雷锋辅导过的校长带着一群学生志愿者帮助,这种精神完成了它伟大的传承!在观看此电影之前,我一直在思考着,究竟雷锋精神在当今社会该如何地取舍。雷锋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从小就在党的教育社会革命的熏陶下成长,因此,简单的社会形式和低下的生产力,很大程度上诱发了这样一种完全无私的雷锋精神,观后感《《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严重的现代社会,雷声精神还能被诱发出来吗?当我们处身于这样的一个社会,我们的思想道德难免遭到各样的同化,而这些同化往往是与传统道德所违背的。当我们不停地被灌输集体主义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接受个人主义现实性的诱惑。西方的观念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但是,我国的观念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那么西方人有贪婪,与自我主义是正常的,是人之常情,但是,在中国,这就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纵然,这部分谴责的人中不少人认为这种行为不过如此。那么,如何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得到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人在社会生存下去的物资基础呢?雷锋精神带来的更多只是精神享受,而这样的精神享受一旦跳出了物质基础,它就不复存在。所以,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一旦乔安山因为经济问题夸下了,那么,他的故事便不能再延续下去。在片中,我们可以注意到老人被撞之后因为找不到肇事者,儿女们又不愿承担昂贵的医药费,所以老人唯有指定乔安山就是撞到他的人。在这里钱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我想,如果不是老人经不起传统道德的责备,吐出真相,那么,凭借精神的力量,乔安山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改革开放10年左右,而到了现在,改革开放30年了,经济上去了,精神却难以上升,或是说精神建设在中国落后于经济建设。现在,狼烟四起的犯罪、暴力,严重的抑制了我们儿时被灌输的所谓的集体精神和助人为乐主义!在一句一句的很傻很天真,很黄很暴力之后折射出的是一种种的恶俗陋行。雷锋精神能改变这些东西吗?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这是一种极高的道德追求,但是,如何在一个14亿的人口大国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个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我国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富人与穷人的道德观被分为两派,穷人捐100块和富人捐100万,究竟谁的分量重?李嘉诚先生的雷锋观念与普通工薪阶层的雷锋观念又有什么不同呢?我观看电影之后,对雷锋精神的正确性是很肯定的,这是一种值得我们中华民族每一员都要追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只是一味的强调精神的重要性也是有问题的,我觉得此中最重要的是尽早地解放思想,执政党为了维护执政的稳定极力的封锁群众的思想的自由,当社会透明度不高的时候,许多的黑暗点就能被人所利用,这也是大多数群众所担心的地方。做好事却得不到应有的结果,人们为了安逸不得不放弃那些甚至会被人觉得是异端的助人为乐精神,我们能怪责他们吗?社会一直在进步,某一个时代的精神可能会被重新诠释。雷锋精神,经受了几十年的时间考验,我们无可否认,她一直都在滋润我们干枯的心灵!MSN()〔《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2.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开头怎么写
影片以乔安山的回忆作为贯穿线。乔安山出场伊始,便陷入常人无法忍受的困境,给人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悬念,直觉告诉有一段悲伤的记忆在他心里,始终割舍不下,1962年8月15日,两人执行任务回来,乔安山在倒车时,无意中撞倒一根木杆,正巧打在指挥倒车的雷锋的头上,经抢救无效,雷锋牺牲了……….
离开雷锋的日子。乔安山当了长途汽车司机。但班长在他心中却始终活着,做事之前总是想到“在我做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要是班长(雷锋)会怎么做”。就这么 一句话,指引着他几十年的言行,影片讲述了疾恶如仇的他和以权谋私的孙科长的面对面的斗争。售票员小吴,被乔安山的精神所感动,把原先想据为己有的一枚乘客遗失的金戒指,悄悄挂在方向盘上。
随后影片进入高潮,事情发生在1988年。乔安山救助被汽车撞伤的梁老头,由于老头的子女不肯交纳医疗费,反被梁家亲属无耻地冤枉为肇事者,此刻乔安山有口难辩。除了妻子,连亲生儿子也一时间站到对立面。他再次陷入比当年无意撞死雷锋更深重的绝境。他感到无比孤独,甚至绝望。乔安山周围,几乎无人相信,现今社会还有雷锋式的乔安山这样无私无畏的人!乔安山在电台的真情流露唤醒了目击证人的良知,终于在挺身站出来为乔安山同志作证,与此同时,公安干警把肇事司机抓获归案,才真正还这位活雷锋一个清白.。。。。
又一次出车,乔安山的汽车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妇,他毅然停下车来,送往这位孕妇去医院。谁知,在途中,检查处竟说领导要他停车处置,他不顾那么多,与检查员争辩了起来,最后,一位老奶奶被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下车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才过去了。乔安山内心激动万分。人们没有忘记雷锋!
还有一次,乔安山与儿子一起出车,他们的汽车陷进了泥潭,整整停留了一夜。路过的一群中学生帮他们把气车从泥潭中推了出来。乔安山正要给大家报酬时,学生们说:“我们不要钱,我们是学雷锋做好事的。”并且还向他介绍了他们的爱心帽子,中间是一个和平鸽,代表的是和平。在这个鸽子的外面,有一颗心围绕,代表的是爱心。乔安山听了后非常感动,他终于明白了,世界上还有像雷锋这样的人,雷锋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已离我们远去,他却永远活在了我们的心中。
一个雷锋倒下去,千百万个乔安山站起来。
有人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做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相信,作为党员的我们在用生命演绎生活时,会时刻不忘对周围的人或事伸出一只手,在我们回忆自己的这一辈子时,会觉得心里十分的坦然与快乐,从而,我们也会发现生命的壮丽。
3.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600字左右
雷锋,一个称不上伟大但绝对高尚的名字。他离开我们已经有40多年了。说起来惭愧,他在我脑海中的映像除了好人以外再无其他,再勉力想想,好像也就只有那句,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直到我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后,我默然了!
我向来对自己上车以后能让座沾沾自喜,因为就在生我养我的广州情况看来,能上车让座的情况实在是寥若晨星,我甚至看见过有人在别人让座的时候面无愧色的抢占座位。所以我向来是觉得自己是高尚的,高素质的,不敢说四有但总是有道德的。可是回首看看雷锋的那个年代,蓦然发现,自己其实做的不算什么,让座是最理所当然的,看到老人缄默反而是那个时代的另类!
现在是怎么了?我常常这样反问自己。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人们反而是最纯真的!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高了,道德水平却直线下跌。曾几何时,我们中华民族最是思慕先贤,最是尊老爱幼。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现在,四顾心茫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口上说要继承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却依然面带冷漠的对需要帮助的人说不。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一次我与朋友逛街,看到一个小孩在路边乞讨,可怜的样子让我的心动了动!我走过去正准备给他几元聊表寸心,我朋友赶忙拉住我!对我说了这么一段话:你千万别给,这些小孩都是有大人控制的,你给了钱,等于助长了他们的气焰。坏人见这种事有利可图,这些事便会层出不穷,会有更多的小孩遭殃。
开始,我听了以后,不禁为我的朋友击节叫好,这段话说得十分在情也十分在理。可是我仔细想想,是的,面对这些事情我们固然可以站在一旁说这么一段在情在理,似是而非的话!因为我们可以高高挂起在一旁。可是当我们换个位置想想,当我们是那个小孩,在自己已经穷困潦倒的时候,在自己生命中可能是最黯淡的一段日子里,没有人施以援手,得到的不仅仅是鄙夷,还有怀疑的目光。凭什么要求他长大后懂得感恩社会,懂得感恩生命呢?我庆幸的是这些事情还是有利可图的,这证明我们的社会还不是冷冰冰的!人心还是温热如昔!
大道废,仁义出!这是《老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只有当社会动荡,人们尔虞我诈的时候,才彰显出仁义来,人们才需要提倡仁义!同样的,只有当我们社会面临道德缺失的时候,才会有提倡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声音。很难想象当我们这个社会人人都懂得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礼贤下士的时候,这个社会是怎样的和谐。那时候,大概不会在公交车上再听到: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
期待,我无比的期待那天的到来!
4. 速求一篇《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乔安山是雷锋最亲密的战友,两人一同从鞍钢入伍,同在一个班,又同驾一辆车。1962年8月15日,雷锋与乔安山在一起执行任务时,乔安山开车,雷锋在一旁指挥。乔安山倒车时,无意中汽车撞倒了连队一根晒衣服用的柞木杆,正巧打在雷锋的太阳穴处。雷锋经抢救无效而牺牲。意外的车祸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打击,乔安山一时精神失常,自己最敬爱的班长雷锋,竟然被撞死在自己的车轮旁。在太平间里,他抱着雷锋的尸体想与班长同死。在禁闭室里,他想起雷锋生前帮助他学文化,给他的妈妈寄钱治病,一桩桩雷锋播种在他心里的情谊,使他悔恨交加,他甚至想到了自杀。一个人无意中伤害了自己的最亲密的战友,心里何等痛苦。 从此,乔安山把与雷锋胜似手足的战友情变成比泪水更凝重的深切怀念。于是在乔安山身后留下了一串串不是雷锋又恰似雷锋的足迹……
转业三十多年过去,乔安山始终没有忘记雷锋,他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尝尽了甜酸苦辣。一次,乔安山驾驶的长途汽车上,上来了七、八个站长亲戚,都不买票。乔安山对站长以权谋私的行为坚决抵制,把他们轰下了车,为此得罪了站长。汽车行驶途中,一哑巴拦车,他女人难产,乔安山没按规定行车,及时地将产妇送到医院。有一次,乔安山驾车救起一位被车撞伤的老人,并将老人送到医院抢救。老人在家人的压力下,违心的指认是乔安山撞了他。乔安山痛心,家人寒心。最终,撞伤老人的司机找到了,老人的良心也受到谴责,拉着乔安山的手,认了错。一次在行驶途中,乔安山和儿子乔兵的车坏了,父子俩向过往车辆求助,有的视而不见,有的伸手要钱。直到晚上才有辆车停下,却由于车小没法帮助他们。第二天一早,昨夜停车的女士带领一群头戴小红帽的人们前来帮忙,原来那位女士是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乔安山深受感动,他意识到不只是他一人在学雷锋。三十多年来,乔安山只要遇上困难,总要到班长雷锋的墓前坐坐,和班长聊聊,什么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雷锋走了,带给善良的人们无限的悲痛,留给善良的人们一笔丰厚的财富,默默离去,乔安山——雷锋生前战友,雷锋牺牲的直接“肇事者”来了,带着终生挥之不去的遗憾和一个沉重的包袱,默默走来。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讲述的正是有关乔安山的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平凡经历。
电影通过对优秀历史人物雷锋的战友乔安山一直不忘学习雷锋的事迹,把雷锋的精神进行了再次光大。同时,电影不是简单的重复描写好人好事,今天的雷锋已经不同于历史上的雷锋,在今天做好人好事,不但要有奋不顾身的精神,要有吃苦的精神,要有被人误解也仍旧把学雷锋进行到底的精神。通过彰显上述的精神,把雷锋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一主题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几十年前,时代推出了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普通军人,他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社会树起了一座时代精神的丰碑。然而,他却走得如此匆促,在人们还痴痴地目睹他俊美的身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的时候,那一串深重而闪亮的足迹忽然间嗄然而止,躲开了人们心底的思念和企盼,静静地踏向了人生之旅的终点。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改革迈着矫健的步伐在华厦广袤的大地上画出了浓重的一笔,面对着日新月异的这个世界,有人迷惑了,有人混沌了,长久以来蕴含在他们脑海深处的某种精神支柱在对物质的无限追求中悄悄地支离破碎,飘散消失殆尽。
乔安山是平凡的,他身上背负着一个沉沉的希望,在崎岖变幻的历史路途上踽踽独行而毫无怨言,他默默地关注着变化万千的世纪,默守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静静地袒露着一种生命的俊美。他或许只是一片迎风而动的绿叶,或许只是一粒亮丽而纯清的海水,但他却昭示着一种生命的倔强,折射着一种生命的辉煌。
乔安山却是伟大的,他将雷锋那一串深重而闪亮的足迹延续了下去,他将一个悠远的时代与现实连成缆索,让人们从心灵深处由衷地去崇敬、膜拜,让更多的人脱离种种龌龊腌臜,紧紧地凝聚在一面辉煌的旗帜下面,展示出浩浩淼淼的无私与崇高。
我甚至于为他的默默无闻而潸然泪下,他只是沿着雷锋的足迹去完成雷锋未竟的事业,他没有叱咤风云的感召力,没有气吞山河的雄才大略,他所具有的只是一颗金子般的心和一种向往光明追求真理的执着。然而,正是这平凡的一举一动将各种掺杂着自私与物欲的思想都款款地摇碎,又溶为一体,凝合成一座精神的丰碑,凛然屹立在新时代的开端。
我不由得有一种激动和亢奋。当一大群稚气未脱的青年志愿者哗然而现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那一串深重而闪亮的足迹还向着未来延伸而去,那么地贴切而自然。或许正是一代一代凡夫俗子执着的赤诚,正是无数坚实的脚步,才能将新时代的这座丰碑巩筑得如此沉稳,踩踏得那样殷实、富丽,才能让更辽阔的华夏大地上长存文明的火种,生生不息,延绵不绝。
雷锋精神是一座丰碑,是万千民众的一个精神的皈依点。而瞻仰这座丰碑,你就会多一个沸沸扬扬的生命热源,你的人生也会增添一股烫人的力量,开始浩大而勃发。 这或许正是影片感人之处。
5.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雷锋这个名字人人皆知,可乔安山或许你不知道。
10月3日,我看了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主要演的人物是乔安山,雷锋是乔安山的班长。
雷锋的事迹大家很熟悉了,他的一生闪烁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芒,人民需要他,祖国需要他。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乔安山倒车的时候雷锋在车后面指挥,眼看着车就要倒出来了,车却碰倒了旁边的一根柱子,柱子一下子撞到了雷锋的头上,车过去了,乔安山高兴地下了车,却看到班长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雷锋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乔安山的心里难受极了,“班班长对我那么好,还寄钱给我妈,而我却害死了班长。”乔安山叔叔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如果换了我,我宁可把命赔给雷锋叔叔,乔安山就在这强大的犯罪感下生活下去。他处处以雷锋做榜样,努力工作,不辞劳苦。他为了弥补曾经的过失,时时刻刻都不忘记向雷锋学习,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
如今,这件事被拍成了电影。电影放映后引起了轰动,为什么会这样呢?一部电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轰动效应呢?我觉得是因为现在的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了,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见死不救、拦路抢劫这样的报道。而《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电影唤醒了人们心里的良知。我希望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向雷锋和许许多多像雷锋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学习,那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啊!
6. 观看离开雷锋的日子影片的观后感,150字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心得体会
《离开雷锋的日子》,影片讲述了雷锋同志逝世后战友如何践行雷锋精神,并从中体会到雷锋的伟大和雷锋精神的可贵。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欢迎参考!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心得体会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是队会课,学校统一安排——组织学生收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接到学校的通知,我早作安排,提前下载好这部电影。
队会课,我们班准时放映《离开雷锋的日子》,影片反映了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乔安山在雷锋去世后的30余年里,以雷锋为榜样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乔安山是雷锋最亲密的战友,两人一同从鞍钢入伍,同在一个班,又同驾一辆车。1962年8月15日,雷锋与乔安山在一起执行任务时,乔安山开车,雷锋在一旁指挥。乔安山倒车时,无意中汽车撞倒了连队一根晒衣服用的柞木杆,正巧打在雷锋的太阳穴处。雷锋经抢救无效而牺牲。意外的车祸造成了最亲密的战友离世,乔安山一时精神失常。在太平间里,他抱着雷锋的尸体想与班长同死。在禁闭室里,他想起雷锋生前帮助他学文化,给他的妈妈寄钱治病,雷锋播种在他心里的情谊,使他悔恨交加,他甚至想到了自杀。一个人无意中伤害了自己的最亲
密的战友,心里何等痛苦。从此,乔安山把与雷锋胜似手足的战友情变成比泪水更凝重的深切怀念,于是在乔安山身后留下了一串串不是雷锋又恰似雷锋的足迹……
7. 离开雷锋的日子 观后感
几乎所有的人都记住了雷锋,却很少有人会记住或在意这位一直生活在他身后的人---乔安山。我也是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之后,才知道有这位人物的。影片以乔安山的回忆作为贯穿线。乔安山出场伊始,便陷入常人无法忍受的困境,给人造成了巨大的悬念。
那天他在倒车,谁也不会料到那车轮会被一个沟卡住,并且出来时一震;也不会想到会打倒一个柱子,然后撞向雷锋的太阳穴,置他于死地。雷锋在人们心中,扮演的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英雄,而这正代表着乔安山之后背负着多么重的包袱。他被人另眼相看、被人挖苦甚至侮辱。常人也许都会无法承受、悲痛欲绝,永远地生活在雷锋的阴影下。但乔安山,他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用雷锋精神去感化一个又一个不信任他的人,最终得到了众人的肯定。
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离开雷锋的日子,乔安山当了长途汽车司机。但班长在他心中却始终活着,做事之前总是想到“在我做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要是班长(雷锋)会怎么做”。就这么 一句话,指引着他几十年的言行,影片讲述了疾恶如仇的他和以权谋私的孙科长的面对面的斗争。售票员小吴,被乔安山的精神所感动,把原先想据为己有的一枚乘客遗失的金戒指,悄悄挂在方向盘上。
随后影片进入高潮,乔安山救助被汽车撞伤的梁老头,由于老头的子女不肯交纳医疗费,反被梁家亲属无耻地冤枉为肇事者,此刻乔安山有口难辩。除了妻子,连亲生儿子也一时间站到对立面。他再次陷入比当年无意撞死雷锋更深重的绝境。他感到无比孤独,甚至绝望。乔安山周围,几乎无人相信,现今社会还有雷锋式的乔安山这样无私无畏的人!乔安山在电台的真情流露唤醒了目击证人的良知,终于在挺身站出来为乔安山同志作证,与此同时,公安干警把肇事司机抓获归案,才真正还这位活雷锋一个清白.
又一次出车,乔安山的汽车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妇,他毅然停下车来,送这位孕妇去医院。谁知,在途中,检查处竟说领导要他停车处置,他不顾那么多,与检查员争辩了起来,最后,一位老奶奶被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下车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才过去了。乔安山内心激动万分。人们没有忘记雷锋!
还有一次,乔安山与儿子一起出车,他们的汽车陷进了泥潭,整整停留了一夜。路过的一群中学生帮他们把气车从泥潭中推了出来。乔安山正要给大家报酬时,学生们说:“我们不要钱,我们是学雷锋做好事的。”并且还向他介绍了他们的爱心帽子,中间是一个和平鸽,代表的是和平。在这个鸽子的外面,有一颗心围绕,代表的是爱心。乔安山听了后非常感动,他终于明白了,世界上还有像雷锋这样的人,雷锋还活着!
我不得不感叹:“他与雷锋一样,是了不起的,是我们的模范!”他生命中有着一段坎坷的经历,乔安山受了许许多多的委屈。但是他没有就默认了他人对他的侮辱和诬陷。他为自己的尊严讨回了公道,为自己的人格作出了担保。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点!当别人对自己产生了误解时,不应该默默地接受,这样反而会使误解加深;当无理由被诬陷时,要光明正大地为自己辩护,为自己的尊严站起身。我们要直起腰板做人,不能让自以为强大的人欺负我们!
当今社会上,像雷锋和乔安山这样的人是不是少了许多?其实我认为,并没有这样。每个人心中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还是愿意去帮助别人、去发扬雷锋精神的!只不过,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扰乱了我们,打乱了我们的思绪。瞧,当我们给汶川捐物,给云南捐水时,所有的人都积极地参与,踊跃地伸出援手!是的,雷锋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促使我们在别人需要时热心地帮助,同时也感到无比的快乐!
《离开雷锋的日子》让我更了解这一段辛酸而感人历史,时间可以磨练一个人坚定的毅力,时间可以塑造出伟大的精神,回首乔安山的这段历史,我仿佛领略到的这种坚定地毅力和伟大的精神。社会一直在进步,某一个时代的精神可能会被重新诠释。雷锋精神,经受了几十年的时间考验,我们无可否认,它一
直都在滋润我们干枯的心灵!
8. 离开雷锋的日子 观后感 2000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以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为原型,讲述了雷锋牺牲以后乔安山学习雷锋精神的故事。 “雷锋”一个高大无比的形象永远印烙在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心中。“雷锋”更是一种精神永远鼓舞着每一代中国人,让人民更加的团结,更加友爱,更加积极向上。从小我就知道了雷锋这个人,更被他那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不求回报的精神所感动。是雷锋教会我在公共汽车上要主动给老人、孕妇、抱小孩的人让座。是雷锋教会了我为别人付出自己的一点劳动换来的是自己心中知足与快乐。雷锋永远是中国人的精神。 可见雷锋这个名字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了,但是乔安山这个名字你可知道呢。他是雷锋同班的战士,在雷锋死了之后,继承了他做好事的传统,成了“雷锋二代”,做了很多的感人事迹。
这位开车的战士一开始和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有一点不良习惯。但他身边却站有了一位在那时已家喻户晓的人物—雷锋。他是他的班长,不仅从生活上还从部队学习中帮助他。可不幸的是在一次雷锋帮他指导出车时,他不小心把旁边的衣杆撞倒,打死了雷锋。领导关他禁闭时,他得知雷锋曾经帮他家解决困难,十分感动,这些事为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促使他成为二代雷锋做了很多好事。在这其中他有时还遇到了很多伤害,就连他儿子也觉得做好事不会有好报,反而会遭到不必要的麻烦。最后他们身陷困境时,一群青年志愿者帮助了他们,让他和儿子感到了世上的温暖,众多青年志愿者戴着小红帽推车的情景,成为了影片中最为感人的一幕。
在现在这种一切利益至上的时代中,我坚信除了青年志愿者之外还会有很多像那位战士的群众,会在一个不知名位置上默默为大家做事,努力的奉献着自已的爱心,帮助每一个人解决困难。
这其中已有很多人出了名,例如,海地地震时的8位维和警察,他们为了拯救海地人民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还有已有47年党员历史的76岁老党员,在退休后仍发挥着余热帮助战士们干一些利索能及的事成了战士们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亲人。还有一些没有出名的。在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现在版的雷锋—1楼的老奶奶。今年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大家都躲在了屋里享受着暖气棉被送来的温暖。就在这时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在我们正不想出门时和老伴二个人把楼前小道上的雪都铲到了两旁,使大家不会被滑倒了。大家都很感谢这位为他人着想的老奶奶。
他们和影片中的战士以及我们学习的榜样雷锋,都是无私为大家奉献的伟人。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做到学习雷锋做好事为别人送去一份温暖让世界充满爱的普照,能发现自己身边的“活雷锋”夸他们一句“好样的”谢谢他们为大家付出的汗水回报他们的劳动成果。相信只凭借着这一小句话也会让他们感到自己没有白幸苦。最后祝愿好人越来越多,世界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