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读后感:党在阳光下
阴似箭,弹指一瞬间,已过去90年载。90年的风风雨雨,屹立在东方的中国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这个世界中,中国点亮了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
当我读了《董存瑞的故事》这本书后,令我非常感动。故事写了年仅19岁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和战友们,接连炸毁敌人的碉堡群。这时,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突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的前进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并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我看了这一事迹后,感触万千,董存瑞为了后继部队的不断前进,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舍身为国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革命英雄不断前进。就是一个个象董存瑞这样的共产党员们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才有了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习。看看我们每天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环境优美的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这些都是谁给我们创造的?当然是中国共产党给我们创造的。她就像一轮无私奉献的太阳,我们就是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在阳光的呵护和滋润下茁壮成长,竞相开放。我们的共产党员是最无畏的英雄。也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出生入死,领导着我们建立起了新中国。从此,我们结束了百年的屈辱历史;从此,我们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状况;从此,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中国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可以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坚决地说:“不”!我们可以按照自已的意愿去建设自已的国家,而不必再看别人的“脸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昔日单调而古老的文具盒被各种类型的文具包所取代;我们告别了油灯,迎来了白炽灯!现在的生活既不需要我们抛头,也不需要我们撒血,更不用我们去牺牲自己,现在需要的就是齐心协力,在未来中国的蓝图上,绘上精彩的一笔!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中国共产党建国伊始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整顿;恢复生产发展,借此来拉动经济,发展重工业。然而在这次探索中,共产党也出现了许多失误,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这头雄狮已逐渐苏醒!中国开始变强大! 直至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还是抱怨共产党,“这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日子还过不过了。”于是,在一些钱币上出现了反共反新中国的标语。如果不是共产党那么新中国从哪来?在战争年代,不要说吃饭了,就连你的命什么时候没了,都是个未知数,死神就如在你身边他一个不高兴,就可能把你随时带走。我认为人要学会感恩,如果没有共产党,那来的新中国!
如今的党,已是溶入我灵魂的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激情。她已成为我毕生不变的信念。她已溶入在我的生活中,她已溶入在我的工作中,他已溶入在我的血液。
想想当时的人吧,没有自由我们就创造自由!没有民主我们就创造民主!没有条件我们就创造条件!看看现在的我们,有条件了,我们宁愿躲避条件,有了条件,我们丢弃条件,呵呵,这些是多么的可笑,我们能够有他们的一分一毫吗?不能!不能!!我们有的是父母的娇生惯养,是父母从小的保护 ,是不能收一点挫折的所谓的自尊心,试想一下,我们回到了那个年代,等待我们的是什么,对!是死亡,是欺压,是不能保护自己只会哭鼻子的孩子,什么也不能做,我们中华民族的魂呢,难道就要在我们这代“沉沦”吗?不!我们祖国的魂不能丢,革命前辈们为了祖国的魂,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魂,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魂,付出了鲜血付出了汗水,付出了生命……我们不能,不能让这要一直传承下去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消失不见,不能!没有经历过风暴,再结实的船帆也无法实现它的价值;没有遭遇过坎坷,再优秀的人也难免显得单薄。树木受伤的部位,往往会变得最坚硬;少时经受苦难磨砺,日后,方可激浊扬清成大业。如今的生活越来越好,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没有了抱负,没有了志向,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不敢超越。记住:同学们,敢于在逆境中磨练的人,有抱负的人才会拥有辉煌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党的阳光下一起奋斗,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做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㈡ 微电影阳光路上观后感500字
很久很久以前,听到一个关于少年犯的故事,非常悲惨。曾以为那只是故事,离我很远很远。今天,在校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们全校师生观看了法制教育片,才知道,故事里的事,离我们很近很近……
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不是一个漂渺的概念。它如此真实,无处不在,触手可及!财产纠纷,故意伤害,过失杀人,……
法制教育片里的少年,也曾是祖国的花朵,也将是祖国未来的栋梁。然而,有些花儿枯了,有些栋梁朽了。为什么,为什么?说来让人扼腕长叹!那些拥有大好前程的少年,有的只是一语不合,便抄起刀子,举起拳头,狠狠地挥向朋友,同窗。其实,他们之间,并没有不共戴天之仇。仅仅因为话不投机,便闯下大祸,失去自己大好前程,真不值啊!
㈢ 法眼之《与阳光同行》观后感
《与阳光同行》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法眼》栏目系列之《与阳光同行》,心里像掀起了巨浪久久不能平静。
《与阳光同行》这个节目分成四个故事。其中,“走向阳光”最令我印象深刻。“走向阳光”讲述高中生小佳因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交上了坏朋友,染上了吸毒,为了买毒品小佳在坏朋友的生起了抢劫的念头,结果因抢劫被捕判刑,刑满期后,在一位社工的帮助下又走上了正途的故事观看过程中,最紧扣人心的是小佳拿着刀指着父亲大声逼问母亲去处的情节。可见,小佳已经被头脑,为了报仇,他不惜把刀子指向了父亲。可是,吸毒,抢劫,坐牢这些能怪谁,要怨也只能自己结识了不好的朋友,是自己没有明确的分辨力,才造成了大错。青春是多么美好的年华啊!小佳却因交错朋友走上了歧途错过了最美好的花期。
在生活中,我们要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认好人与坏人,判断对与错。古人曾曰:“莫以恶小而为之。”即使你做的坏事再小,可一旦养成习惯就会铸成大错。所以我们更要懂得保护自己,克制自己,免遭非法侵害。在防范外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懂得体谅父母的用心良苦,不管他们用什么方式对待你,出发点始终是为了你好,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离家出走。
《与阳光同行》节目中的“离家的冲动”就给我们演示了一个很好的教训。剧中的17岁的小敏因窃被警方抓捕归案,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当时17岁的小敏已经是两个女儿的母亲了。在警方的询问下,小敏说起了自己的故事。小敏在小时候因缺少父母的管教,身边只有外公所以学习成绩并不太理想,升入中学的时候,父母把小敏接到身边来,为了提高她的成绩父母采用了最严厉的教育方法。在一次因没做作业害怕母亲责骂,小敏选择了离家出走结识了王某,并与王某来到了王某的家乡——江西生活,前几天,小敏与王某到福州找工作,两人因一些琐事吵了一架,盛怒之下王某把小敏扔在了旅馆,身无分文又被旅馆赶出来的小敏饥寒交迫,想到了盗窃。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很幸服,因为我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一个为我遮风挡雨的港湾„„
阳光象征着青春与活力,象征着热血与快乐,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与阳光同行!
㈣ 电影同在阳光下的观后感
一张张奖状,一次次成功,一份份荣誉,总是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努力后获得的。成功后的喜悦会令我们欢欣鼓舞,心情格外的舒畅,如沐明媚的阳光中一样。
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一群小学毕业生带着对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走入了第十六中学的校门,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项活动——军训。我在心底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向教官们学习,磨练自己的意志。”军训的每一天大家都十分辛苦,但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信念:要努力要坚持。尤其是军训的第3天,那天的训练格外的辛苦,同学们已汗流浃背都喘着粗气,就快坚持不了了。“活动一下”教官话音刚落,同学们像涌向岸边的海浪一般翻腾起来。“累死了!”“总算休息了!”这一类的话像滚核桃般一股脑儿全冒了出来,但不一会儿又如退潮般渐渐消失了。同学们摘下帽子,伸展着站酸了的腰,清凉的微风吹过才让人感到夏日中的几丝凉意。刚休息一会儿,只听一声“停”,教官的命令犹如一块石头打破了湖水的平静。同学们
㈤ 急需《阳光下我们远航》观后感!!!!拜托! 今天就需要!看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份儿上,帮帮忙!
观《阳光下我们远航》有感
今天,我们看了话剧《阳光下我们远航》,这部话剧给了我很深的感触。现在,我就当一回小编剧,给大家讲讲话剧的内容和我的感悟吧!
话剧中有3个主人公和其他几个同学,另外还有他们的班主任——杨老师。有一天,三位主人公中的王小阳突发奇想,组建了一个名叫“梦想实验室”的组织;3位主人公决心要帮助同学们完成他们所有的梦想。首先,他们帮助卢伟同学实现“要一个‘穷爸爸’”的梦想,他们便找到了杨老师,叫杨老师戴上假发套装‘穷爸爸’,让卢伟体会到了苦处,便不再有这个“疯狂的愿望”了。然后,他们又帮助一位同学练声音,帮一位同学提高成绩,帮一位同学勇敢的承认了“作弊”的错误,并且这位同学还凭借自己真正的实力考了满分。正当同学们热火朝天的进行着一切时,王小阳却从卢伟那里知道一个惊人的消息——杨老师得了“脑积水”,需要做手术!同学们纷纷找到杨老师,承诺要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同学们都说“老师,不要怕,有我们陪着您!”同学们都哭了,杨老师也哭了。最后,话剧演员们以鞠躬和我们热烈的掌声结束
这部话剧给我带来的感触颇深:首先,它告诉我只要有梦想,只要坚持不懈,那么就一定可以成功;其次,它告诉我一定要和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友好相处;最后,它告诉我,犯了错误一定要积极改正,才会得到谅解和别人的尊重,就像话剧里的那个女生那样,用自己真正的实力取得成绩。同学们,你们说,难道不是么?
㈥ 急求《阳光下的罪恶》观后感!!!
全美译制经典《阳光下的罪恶》(编号YXD-1021),这个版本带有央视和上译的两条配音,是我喜欢的。以前也买了一版带有央视配音版的该片,两年下来,听习惯了这个配音版,一下子让我听上译版,有种新鲜的感觉。新版的字幕跟老版是一样,有一条是根据央视配音版整理出来的。
我听上译版配音,看央视版字幕。全片看下来,想说一说。先从配音的文字上讲,上译跟央视有许多的不同,是让我大为吃惊,不知道到底是谁配的准确,由于此片是锚湾版的货,就没有原版的英文字幕,在比较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就我个人而言,比较喜欢央视版的配音文字,文字表达更为贴切,上译的则太有点文绉绉的味道了。
二来谈谈配音,上译版的有毕克、尚华、于鼎、苏秀、曹雷、李梓、刘广宁、丁建华、童自荣、乔榛、翁振新。除了毕克以外,配的最好的就是苏秀,她配的这个角色更为传神。相反配的最不好的就是丁建华,30多岁的人配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听起来觉得很得色。尚华的配音有点过,不像一个死了老婆的人。相反央视版的在这父女两人的处理就很好。
整体而言,上译版比央视版的配音水平是高出了一点,但无法超越《尼罗河上的惨案》,毕克配的都是一个人演的波罗,但我感到他的声音有点老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观感,敬请各位碟友指教。
㈦ 作文 同在阳光下
一位农民,在他家后院栽下了两棵小树,一棵交给大儿子管,另一棵归他的小儿子种,他想看看哪个儿子能让小树更加茁壮的成长。
小儿子十分好奇,心里也充满了兴奋,也开心地接受了这个任务,立马拿出水壶给小树浇起水来,而大儿子呢,似乎不怎么愿意,但因为父亲分配了任务,他还是勉强答应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小儿子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小树,每天总会来到院子里给小树浇浇水,施施肥。渐渐地,小树的树干越来越粗,越来越壮,长满了碧绿的叶子,逐渐长成了大树,还开了花结了果。
在那棵大树旁边,还有一棵瘦弱的树,那是大儿子的树。大儿子自从接受了父亲的任务后,起初还时不时给小树浇水施肥。后来他觉得树不像花一样需要每天浇灌,悉心照料,树有顽强的生命力,应该自己学会生存。他逐渐由起初的三天浇一次水,逐渐变成了两个星期浇一次水。而那棵大树虽然没有小儿子的树那么枝繁叶茂,竟也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它学会了如何自己去吸收养分,自己去寻找生存空间,当小儿子为自己的树浇水的时候,它也总能够吸收到一些营养,从旁受惠,虽然不多,但足够它生存所需了。
几年过去了,这两棵树都长成了参天大树,但不同的是小儿子的树结满了美丽的花儿,芬芳的果子;大儿子的树却只有碧绿的叶子迎风摇曳。
不久后,农民的两个儿子都上了班,没有时间再每天照料他们的树了。小儿子的树因为失去了主人的悉心照料,逐渐枯萎,一日不如一日。终于,在盛夏的一个夜晚,刮起了台风,村子里的树木花草因为经不起大风,而被连根拔起,小儿子的树也不例外,像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躺在地上。而奇怪的是大儿子的树在台风刮起时虽然摇得厉害,却仍顽强地挺立在风中,只被吹落了些树叶。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几个月,小儿子的树虽然已被农民重新植入土中,却因为台风中受创严重,再也没有长出绿叶,变得十分枯瘦。而大儿子的树因为在之前经历了风吹雨打,学会了自己生存,很快地适应了周围环境,因而越长越强壮,满树的绿叶中还露出一个个果子。
从此,这两棵树便形成了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两棵树同在阳光下,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呢?这应该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