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家觉得《如果爱》好看吗看过的朋友都进来说说吧~
我是去电影院看的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演员很棒 音乐也很好听 剧本真的很感人
很喜欢这部电影
Ⅱ 微电影《爱回家》读后感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的重复作品内容.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以下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内容,只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即可.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个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很灵活,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Ⅲ 如果爱读后感
[如果爱读后感]因为布布我差点跟《如果爱》失之交臂,如果爱读后感。嘿嘿,说明我和布布同志虽然有很多交集也有很多不同,所以我们偶尔的交流才会象干柴遇到烈火我们需要不断的相互学习以汲取对方身上的营养。 一个msn上的同学问我看没看《如果爱》,我引用了布布的若干论点,大意是应该不好看。他很深沉的说很好的说不好看的都是没有看懂(布布同志呀!),他看了两遍了还打算进电影院看第三遍。我素来相信别人跟我一样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正常人,他们沉迷必是有理由的,况且鱼翅有人喜欢有人讨厌,我不吃点总觉得有点吃亏,所以我托着腮隔着屏幕说:我会看的。 今天上午我们进行普通话考试培训——我坐了整整三个小时(我开始理解上课说话睡觉的学生了,也许我老了我坐不住我翻来覆去恨不得揭竿而起但是我还是以顽强的意志力克制住了)听那个认真的老教师讲解普通话,普通话的道道太多了你们知道吗?比如“一直”的“一”应该读第一声,可是“一致”的“一”应该读第二声,“不过”的“不”应该读第二声,但是“不能”的“不”应该读第四声。天哪你们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你们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么? 讲到后来我无比惊惧的发现我根本不会讲话了。我恨他! 在极度的自卑的压抑中我悲凉的预测,下周日我的普通话考试凶多吉少。所以当我孤独地飘荡在天桥上看到一个跟我一样衣衫褴褛的讨生活的哥们,我不由得不惺惺相惜,他卖盗版DVD我讲盗版普通话我没有理由不去抚慰他,所以我半推半就的买了他几张碟。 ————————前天写的,算是序,下为正文。 说起周迅,是个很有争议的人,那天我看了一篇八卦文,把她和张柏芝进行比较,我觉得挺有意思——她们二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一律的瘦,一律的漂亮,一律的有灵气,一律的哑嗓子,一律的情感易受伤害但是还是坚持爱,她们的男友都跟王菲有着亲密的关系,现在她们主演的电影也在同一时间播映,据说两个导演的夫人女友还在对骂。 我个人认为周迅非常漂亮,灵气逼人,胜过张柏芝,但是几乎很多男孩子都不喜欢她,一提起她就满脸鄙夷之色,这倒真是咄咄怪事。 有一年我买了一张《恋爱中的宝贝》,这个片子让西西倒足了胃口,我咬着牙关坚持了很久还是没有看明白看到后来倒是有点毛骨悚然,我相信周迅对片子的理解,但是那非我们常人能及,所以我想也许她走火入魔了。 进入正题。《如果爱》的片头让我想起王家卫的文艺片,我很喜欢旁白的声音,也喜欢开头的那些旁白。很快是歌舞出场——布布说没有什么好听的歌,我倒是觉得都挺好听,歌词写的也好。歌舞片我看的少——《红磨坊》我没有看完,记得那天看的时候太困了就睡了,大概情节也不是很吸引人,只记得支支哇哇唱得让我睡觉都不踏实——我老了,听着觉得吵。 不过今天我觉得歌词余韵悠长。其实这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一个为了事业而背叛爱情的女演员,她很幸福是有两个人真心的爱她,很不幸是因为她似乎两个都爱——这个片子过程中好几次让我非常感动,一回是周迅离开金城武,她拖着包出门了金城武急急趴在窗户边看她,她停住了,在雪地里,只看见她的高筒靴,她忽然猛地踹了栅栏一脚震得窗户砰砰作响然后她就奔跑着消失了。一回是看周迅躺在雪地里,象婴儿一样纯净无辜绝望。周迅有一张婴儿般的面孔,但是她有着最沧桑的声音和思想,这种强烈的反差细想进去还是很伤感的。我喜欢台词中的一句:如果她们跟我一样经受过那些苦,她们也会跟我一样。 我一直相信:苦难会让你变得更会保护自己,很多自私的人都是源于此,不过这不是原谅的借口,读后感《如果爱读后感》。 还有一回是金城武(看了十面埋伏以后我一点没觉得他多么帅,不过今天我觉得他确实很好)在清晨把周迅扔在北京的旧房子里,周迅打开录音机听到他的留言,并没有太多惊讶,只是微微睁大了眼。而金城武这厢并不能真的能做到放弃,在机场忽然疯狂往回跑去寻找周迅——其实这样的情节我没少看,但是这回我还是深深深深被打动了。爱,剪不断理还乱。 张歌神唱得自然是无与伦比,其实我以前总觉得张学友比较搞笑,大概是看了太多他年轻时候拍的喜剧片,反而忽略了他的唱歌,但是这次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张学友,他老了,沧桑了,却更有男人气质了,他的形象高大了很多。他的歌词也非常有意思。尤其是那几句。 我只想听你说,你到底爱不爱我?现在就给我回答。 不,不要回答。因为,你是爱我的。 也许,你是爱我的。 一步一步的退让,当真是十分的辛酸,我忍不住微笑了。 好的电影会有很多经典台词,据说《无极》里边的煽情却让观众频频笑场——并不是含泪的笑,说明还是没有打动人心。《如果爱》里边有很多经典的台词,我印象深的有以下: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人生的主角,但是在别人眼里,也许她早已被剪切了。 你要记住,最爱你的人永远都是你自己。 我会保留这盘磁带,因为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再这样说话。 恨的那个人远远比被恨的人痛苦。 最痛苦的莫过于爱上一个我鄙视的人,为此我鄙视我自己。 让我成为你的回忆。 …… 张学友的歌声为片子增色不少——布布说可惜张唱得不多,嘿嘿,我怎么觉得就他唱得最多? 这部片子让我深入其中并且感到痛苦,因为我不知道怎么结局是最圆满的,所以当张学友唱到:宁可当初我没有遇到你,我是深有同感的。爱本身很沉重,况且是辜负的爱。 结局是开放式的结尾,陈科辛导演也说,他相信周迅还是跟张学友好了,因为他们虽然没有好的初衷但是也有感情,而且还有经济基础。 在网上搜了一些评论,说金城武代表“记住”,周迅代表“忘记”,张学友代表“嫉妒”。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诠释,现在我当老师后有了很多职业病,突出的表现就是喜欢总结个一二三。看这部片子我总结如下: 1、真正的爱是痛苦的宽容。 2、爱和人品好坏无关。 3、如果爱无法抉择,那么成为回忆吧——妈的,确实太痛苦了 4、恨能释放爱,其实是暂时的——有一种东西确实能超越死亡,那还是爱。 这个观后感爱来爱去的太肉麻了:) 下午搜到一篇博克,很有趣,说夫妻俩去看《如果爱》,回来妻子说:周迅有时候也很好看。老公说:金城武有时候也挺好看。 结论是:他们两好不好看要看运气了:) 刚才不小心在电视上看到春春,赶上了一个尾巴我太郁闷了,电视这东西太不靠谱了。 一个台在放上海的国际模特大赛,老外模特长得一个模样,那身胚子太让我羡慕了,想到这辈子下辈子我的女儿的女儿也不定有指望长那么高我真是有点绝望。 又不小心进了中央六台,居然是张艺谋《千里单骑》的一个什么发布会,很隆重啊,虽然我赶上的又是一个尾巴——不过我觉得陈凯歌会很郁闷的。也许差之毫厘,但是隔之千里,现在好像网站上头条都换成《千里单骑》了,而这个成本要低很多呀。被动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做人难。〔如果爱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Ⅳ 关于电影《如果爱》影评的文章
“每个人的一生都像一部电影,而他或她也许是当中的主角……”一段略带温情的经典台词拉开了电影《如果爱》的序幕。陈可辛导演的《如果爱》是一部极具浪漫色彩的爱情影片,整个片子对故事的叙述形式类似倒金字塔式,情节处理非常巧妙,用不带丝毫斧凿痕迹的影调描绘了一场凄美,动人的爱情画面。
时间,似一杯滚烫的白开水;欲望,似一粒劣性的毒药丸。当两者一结合,便意味着:爱,是可以被遗忘的;恨也就因此沉淀。
影片对时空观的表现有种独特的现代性。成功地采用平行蒙太奇手法,画面不时地在十年前后来回切换,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原来爱可以这样!所穿插的歌曲也在间接的对人物的情感经历做必要的补充。戏中戏是对该片最好的诠释。
片中女主人公孙纳,在一开始是一个靠吃别人吃剩的饭过日子的穷丫头,天真而又浪漫,似乎对外面所有的东西都无比好奇,内心纯洁得就像一张白纸。她与林见东的关系就像两条原本注定相交的平行线。孙纳在吃完林见东吃剩的面后,便偷偷的跟在林见东后面,“可以借你地洗个澡吗?"一场戏剧化的见面及对白,从此萌生了两人青涩,浪漫的爱情故事。他们一起吃火锅,一起在雪地里行走奔跑,一起畅谈理想……
一幅幅甜美温馨的画面定格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见时深深的回忆。“在很久很久以前,你拥有我,我拥有你……”这样一首歌,曾经是梦想当歌星的老孙(孙纳)最爱唱的,唱出了她的心声,也唱出了一种结局,从而也奠定了影片凄美,扣人心弦的基调。
影片中的人物具有典型重叠化的特点。孙纳即戏中戏的小雨,林见东即张扬。他们似乎都是被人为地分裂化的个体。十年后的孙纳几乎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然释怀地笑,取而代之的是虚伪的逃避与决绝,正如她自己所说的,“过去唯一的用处,就是让自己不再想到过去。”同样,十年后的林见东也再不能像以前那样“傻笑”得可爱,爱得天真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孙纳的怨恨与对自己的痛罚。因为被抛弃,因为被无情的遗忘。十年的时间,他们的确都变了,变得连他们自己都很难找到原来的影子。一个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一个为自己的爱拼搏,执着的他们也都成功了。然而,当再次相见时,谁又能掩饰住深藏在内心的无奈和痛楚呢?难道过去的一切真的都消散了?当爱已成往事,恨!便习以为常了。“我恨你,我恨你……”“跟我走,跟我走……”这是林见东在电脑上反复敲击的文字,此时此刻,他的心犹如滴血般地痛,因为爱得浓,所以恨得深。十年里,林见东几乎每晚都靠安眠药才可安心的睡个觉,而他与孙纳的再次见面却形同陌路,这更加深了他潜藏的憎恶和嫉妒,比如孙纳的冷眼,孙纳的不屑一顾,孙纳的绝情等等。
导演对聂文的角色安排可谓情理当中的。他是闯入孙纳生命中的第二个重要男人。聂文是一个孤独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悲哀的人。他在孤独中寻找,在寻找中守候,却又在守候中哀怨。当他无意中发现孙纳与林见东的关系后,他愤怒过,他痛苦地挣扎着,一味的修改剧本,一味的去刻意演绎他想象的那个班主,甚至连饿都不记得了。一碗酸辣面,似乎印证了她们三人之间的爱恨纠葛。聂文有挽留过,但他能看透孙的心,他不想再欺骗自己,所以他最终选择离开。或许,在聂文看来,很多东西,当你不能再拥有的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在离开时,他回头了,并带有微微地一笑,大概也是他对爱最真诚的呵护。
影片在影像处理上非常精致。特别是对林见东与孙纳两次合抱在雪地上画面的处理,摄像机重复运用拉的拍摄手法,仿佛在诉说着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现在的无奈。另外是片中静态画面相当贴切,逼真。比如,影片最后对孙纳坐在椅子上的一个脸部特写,此时的孙眼神表现得非常冷静,接过林见东的告别电话后,她忧郁中更多的是在细细的回味着过往的一切。声音,是最深切的表达方式,当孙纳在按下录音机开关听到所有的一切时,她明白了很多。但心告诉他们,就算能想起原来的自己也改变不了什么了,现实已摆在面前,他们都不能回到过去了,离开,才是最好的方式。“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恨无奈……”拥有或失去,都将成为他们的记忆。金导演为孙纳准备的完整版的《回忆录》,或许是他们各自人生历程中最璀璨美丽的火光。
这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电影,歌舞的自然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导演对精彩情节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以人物悲情化的角色身份来共同演绎回忆与现实,爱与恨,一步步向时空推进,且联系紧密,衔接流畅,让观众获得在惋惜中感慨,也在感慨中平衡的艺术效果。电影《如果爱》堪称一部精彩的片子。
Ⅳ 大家可不可以谈谈对《如果爱》这部电影的看法
我喜欢给我惊喜的影片,也许是<无极>给我产生的严重挫败感成就了PERHAPS LOVE 给我的惊喜吧!呵呵
这是一部体裁新颖的影片,融合了当今娱乐圈最中心的元素--音乐与电影.这点是吸引我观看的原因.
其实,看完之后,我发现我并不是透彻地明白电影的真正意义,无法与影片的名称对上号来,于是干脆拿掉片名,就影片本身谈谈我的看法:
一开始,人生剪辑的概念原本并不新颖,但"也许也有剪错的"倒还觉得有点意思了.然后就开始了现实与回忆穿插的部分,歌舞与戏剧混为一体的部分.其实这样的组合很易给观众混浊感,对剧情的理解造成障碍.但这又恰恰呼应了影片本身戏为人生,人生即戏的主线.年代跨越的距离同时与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又是一致的.因而,觉得整部戏又很统一,专注.接着就全部进入了现实的状态,又用现实的画面重复着回忆的场景,也就是周讯终于跟他回北京开始.突然记得曾经陈可辛说过,他想表达的就是任何形式或状况的分手都是因为爱的不够.这样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他们一再的分离.但这样又觉得影片开始太矫情了些,剪辑这个比喻用的太突兀与苍白.
我就是如此徘徊,总觉得不够懂.
继续讲我的想法:最后大家彼此都放手,<命运曲>是我认为这里面最好听的一首歌.有一种对如此PERHAPS LOVE 的悲哀.
还有最后在面店的对话,我也觉得不懂,与开头关于人生的讨论有所呼应,却有对影片中心缺少关联,于是我又产生了同刚才相同的困惑~~`~~
在这里只是阐述了个人观后感,我是决计没有资格评论任何电影的.谢谢阅读.
Ⅵ 如果爱有天意的微电影
微电影《如果爱有天意》
爱,真的有天意吗?
嘉华暗恋莎莎多年,但是一直不敢去表白自己的真爱。
嘉华的好友天浩和雨涵是一对情侣,然而家境与雨涵家的差距使两人难以走到一起。不久雨涵就要跟父母移民加拿大了。伤心难过的天浩在准备去送雨涵想最后挽留雨涵时,在半路上遇到一个抢劫犯,并在与其搏斗中被刺伤,未能见到自己心爱的人。伤心欲绝的雨涵最后无奈的登上了远去的飞机 。
天浩和雨涵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嘉华最后是否鼓起勇气向心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
Ⅶ 《如果爱忘了》微电影结尾陈曦说忘了留下什么东西。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一起了吗
说的是忘留下戒指了 她说求婚得要戒指 男主角妈妈给她的戒指她走时没有还给男主角 最后说忘了留下什么东西 其实意思就是答应男主角的求婚了。所以就在一起了
Ⅷ 影评:微电影《爱有多久》
电影题材选择当下最流行的版本,高帅富和穷屌丝,一个神一样的富二代和一个狗一样的穷二代。面临婚姻选择时候,女孩走在彷徨的十字路口。 其实不管怎样选择,用电影结尾的一句话:选择,就是幸福的开始。幸福源于内心,不管贫穷与富贵,都是可以获得幸福。有些屌丝曾断言,和某某富二代就不会获得幸福,云云。这只是一种意淫,一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式的阿Q慰藉。明子哥,对此不便认同。
《爱有多久》这个微电影,是在优酷主持下拍摄的,用这么短的时间达到冲击内心的效果,广告出身的吕导演,对这次的微电影拍摄也算用了一番苦心。
但是苦心归苦心,感动归感动,吕导演的剧本还是有些欠缺的地方。看完整个电影,我有个很直观的问题,整个电影,除了鑫子在最后舞台上说自己是个网络工程师以外,好像整场电影我都没有看见鑫子工作的场景。悲哀的不是你的出身,悲哀的是你的出身差而你却不努力,爱情是需要物质做基础的(这里肯定很多屌丝要骂我,但是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剧情稍微的改动,加上鑫子努力但是还是失去爱情,我想这样的安排更能与现实吻合,增强内心的冲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