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
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5年8月27日授予(55人)
萧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达(1905.04.19-1993.07.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克农(1899.09.15-1962.02.09),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王震(1908.04.11-1993.03.12),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邓华(1910.04.28-1980.07.03),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时任副总长。
杨成武(1914.10.08-2004.02.14),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韩先楚(1913.02.-1986.10.03),时任副总长。
李涛(1905.09.04-1970.12.20),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傅秋涛(1907.08.03-1981.08.25),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王平(1907.10.12-1998.02.08),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吕正操(1904.01.04-2009.10.13),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傅钟(1900.06.23-1989.07.28),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肖华(1916.1.21-1985.08.12),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甘泗淇(1903.12.21-1964.02.05),时任总政副主任。
宋任穷(1909.07.11-2005.01.08),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赖传珠(1910.04.03-1965.12.24),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洪学智(1913.02.02-2006.11.20),时任总后副部长。
周士第(1900.09.09-1979.06.30),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郭天民(1905.08.-1970.05.26),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周纯全(1905.10.08-1985.07.28),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杨至诚(1903.11.30-1967.02.03),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陈再道(1909.01.24-1993.04.06),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陈奇涵(1897.09.23-1981.06.19),时任军事法院院长。
王宏坤(1909.01.22-1993.08.20),时任海军副司令。
苏振华(1912.06.02-1979.02.07),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刘亚楼(1910.03.12-1965.05.07),时任空军司令。
刘震(1915.03.03-1992.08.20),时任空军副司令。
陈锡联(1915.01-1999.06.10),时任炮兵司令。
韦国清(1913.09.02-1989.06.14),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陈士榘(1909.04.14-1995.07.22),时任工程兵司令。
陈伯钧(1910.11.26-1974.02.06),时任军事学院副院长。
钟期光(1909.01.02-1991.05.22),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时任69军军长。
唐亮(1910.06.13-1986.11.20),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叶飞(1914.05.07-1999.04.18),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杨得志(1911.01.03-1994.10.25),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黄永胜(1910.11.17-1983.04.26),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李天佑(1914.01.08-1970.09.27),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时任55军军长。
贺炳炎(1913.02.05-1960.07.01),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阎红彦(1909.10.26-1967.01.08),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谢富治(1909.08.-1972.03.26),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时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乌兰夫(1906.12.23-1988.12.08),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周桓(1909.02.22-1993.10.27),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杨勇(1912.10.28-1983.01.06),时任志愿军司令。
李志民(1906.07.09-1987.11.16),时任志愿军政委。
赵尔陆(1905.06.04-1967.02.02),时任二机部长。
1956年授予(1人)
王建安(1907.11.08-1980.07.25),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1957年授予(1人)
李聚奎(1904.12.31-1995.6.25),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❷ 苏振华的介绍
苏振华 汉族,1912年6月生,湖南平江人,原名苏七生,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初中,海军上将军衔。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主要创建者之一。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海军第一政委,海军党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委会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9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
❸ 开国上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萧 克 李 达 张宗逊 李克农 王 震 许世友 邓 华 彭绍辉 张爱萍 杨成武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韩先楚 李 涛 傅秋涛 王 平 吕正操 傅 钟 萧 华 甘泗淇 宋任穷 赖传珠
洪学智 周士第 郭天民 周纯全 杨至诚 陈再道 陈奇涵 王宏坤 苏振华 刘亚楼
刘 震 陈锡联 韦国清 陈士钊 陈伯钧 锺期光 宋时轮 朱良才 董其武 唐 亮
叶 飞 杨得志 王新亭 黄永胜 李天佑 陈明仁 贺炳炎 阎红彦 谢富治 陶峙岳
乌兰夫 周 桓 杨 勇 李志民 赵尔陆
王建安 (56年1月25日授予)李聚奎 (58年4月授予)
❹ 苏振华的大事年表
苏振华,1912年6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墩戴家铺一个雇农家庭。自幼务农。1928年7月平江起义后参加赤卫队。1929年 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6月参加红军,改名苏振华。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1年后,苏振华历任班长、排长、连政委、团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两次攻打长沙及中央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在战斗中作战英勇,身先士卒,并多次负伤。
1933年8月1日,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因表现英勇和战绩特殊,荣获中央军委主席朱德颁发的三级红星勋章。参加了中央红军的长征,途中红三军团整编为4个大团后,先后任第十二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长征到达陕北后,率领十二团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作战。1936 年被选送到红军大学第一期一科高级班学习,以惊人的毅力克服文化程度低的困难,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军事课程,被毛泽东誉为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 1936年11月,苏振华任红军大学二期二科科长。1937年8月,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二大队(政治大队)大队长,第四期改任第一大队(军事大队)大队长。1936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抗大”第五期开赴抗日前线的晋东南办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后改称为青年纵队),苏振华任第一团团长。从事抗大教学工作期间,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和高度的热情,出色地完成了各期学员的培训任务,为培养抗战骨干作出了贡献,并因此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1940年5月,苏振华调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政治委员兼鲁西军区政治委员,同时兼任鲁西军政委员会主席。 遵照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发动群众、壮大队伍、坚持敌后斗争的指示,积极扩兵、整军,将运河支队、泰山支队、晋西独立支队第二团等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并组织指挥了潘溪渡战斗,创造了在鲁西平原地带痛歼日军的范例。 1941年5月,苏振华出任冀鲁豫党政军委员会书记,主持了鲁西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合并工作,并任军区政治委员。针对该地区地处5省(河北、山东、 河南、安徽、江苏)交界的平原地带,根据地被日伪军据点和封锁沟分割,以及日军频繁“扫荡”和国民党顽军不断制造摩擦的复杂局面,总结了曹楼、倪庄、刘岗3村庄打破敌人“囚笼政策”的经验,写出了《鲁西南三个村的斗争是怎样坚持的》调查报告。毛泽东对报告充分肯定,1944年5月,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后,任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平原分局党校校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苏振华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政治委员,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及时向部队各级领导提出了思想上从抗日民族战争转到同蒋介石的国内阶级斗争上来,战术上从游击战转到运动战上来,工作上由地区分散转到高度集中上来的要求,对克服部队和平麻痹思想、投入解放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与纵队司令员杨得志率部参加了阻止国民党军沿铁路线北上的平汉战役,并主动出击敌长官部,毙敌4000,生俘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以下官兵8000人,还促使高树勋率国民党新八军起义。之后参加了张家口战役、怀来战役等一系列作战。1947年5月,刘邓大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转入外线作战。7日,苏振华率领第一纵队一天拿下郓城,再次受到刘、邓通电嘉奖:“创造了一个纵队单独攻坚和歼敌两个旅的先例,争取了大反攻中第一个光荣和重大胜利。”之后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大别山根据地,在后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经略中原的历次作战中屡建战功。淮海战役中,率纵队顽强阻击国民党黄维兵团20万人北援徐州,有效地掩护了中原野战军主力的集结与展开;接着又率部参加了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取得了歼国民党军1.6万人,生俘国民党兵团副司令吴绍周等将级军官9人的辉煌战绩 。
1949年2月,苏振华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
作战。1949年11月14日,率部一举解放贵阳,切断了胡宗南集团南逃的退路。新中国成立后,苏振华先后任贵州军区政治委员兼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贵阳市军管会主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省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54年4月调到海军,先后任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海军政治委员,对于人民海军的政治思想工作、军事训练和装备建设,特别是对建立海军科学研究基础和比较完整的造船工业体系,形成军事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训练使用三者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做出了重大贡献,使人民海军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具有现代作战能力的海上武装力量。“文化大革命”中,苏振华受到林彪集团的残酷迫害。1972年复出后,出任海军第一副司令员,随即又改任海军第一政治委员。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73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与“四人帮”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粉碎“四人帮”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苏振华出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为稳定“四人帮”长期经营的上海的局势, 团结广大军民迅速摧毁和肃清“四人帮”帮派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苏振华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曾担任过中央军委委员 、常委、副秘书长。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苏振华于1979年2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7岁。
❺ 开国上将苏振华的儿子
苏柏楠的兄弟姐妹大都在外面,三个在美国,一个在香港,只有他与父亲呆得最近。“近得你不敢想像。”苏振华任海军政委时,一直在海军大院办公楼二楼办公。而苏柏楠就在六楼上班,担任《人民海军》报社的编辑。可是,仅四层楼的距离,苏柏楠从未去过父亲的办公室。
“父亲多次说过,不要到办公室找他,我们属于同一个系统,去多了,影响不好。在办公大楼见面时,不能喊爸爸,也会影响不好。”事实上,苏柏楠在报社干了多年的普通编辑,并未得到父亲额外的照顾,甚至绝大多数同事不知道苏柏楠就是海军政委的三儿子。
❻ 55年封的上将都是谁
显示▼隐藏▲
查 · 论 · 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萧克 · 张宗逊 · 赵尔陆 · 宋任穷 · 王震 · 周纯全 · 许世友 · 刘亚楼 · 邓华 · 陈再道 · 杨得志 · 彭绍辉 · 王宏坤 · 李克农 · 陈伯钧 · 李达 · 杨成武 · 李涛 · 萧华 · 甘泗淇 · 赖传珠 · 陈奇涵 · 宋时轮 · 苏振华 · 陈锡联 · 陈士矩 · 王新亭 · 谢富治 · 叶飞 · 黄永胜 · 朱良才 · 杨勇 · 张爱萍 · 傅秋涛 · 韩先楚 · 唐亮 · 洪学智 · 李志民 · 周桓 · 李天佑 · 刘震 · 杨至成 · 王平 · 钟期光 · 郭天民 · 韦国清 · 贺炳炎 · 吕正操 · 乌兰夫 · 傅钟 · 周士第 · 陶峙岳 · 董其武 · 陈明仁 · 阎红彦(以上按1955年授衔时的排名) · 王建安(1956年授衔) · 李聚奎(1958年授衔)显示▼隐藏▲
查 · 论 · 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萧克 · 张宗逊 · 赵尔陆 · 宋任穷 · 王震 · 周纯全 · 许世友 · 刘亚楼 · 邓华 · 陈再道 · 杨得志 · 彭绍辉 · 王宏坤 · 李克农 · 陈伯钧 · 李达 · 杨成武 · 李涛 · 萧华 · 甘泗淇 · 赖传珠 · 陈奇涵 · 宋时轮 · 苏振华 · 陈锡联 · 陈士矩 · 王新亭 · 谢富治 · 叶飞 · 黄永胜 · 朱良才 · 杨勇 · 张爱萍 · 傅秋涛 · 韩先楚 · 唐亮 · 洪学智 · 李志民 · 周桓 · 李天佑 · 刘震 · 杨至成 · 王平 · 钟期光 · 郭天民 · 韦国清 · 贺炳炎 · 吕正操 · 乌兰夫 · 傅钟 · 周士第 · 陶峙岳 · 董其武 · 陈明仁 · 阎红彦(以上按1955年授衔时的排名) · 王建安(1956年授衔) · 李聚奎(1958年授衔)开国上将——陈再道,湖北省麻城县人
开国上将——周 桓,辽宁省东沟县人
开国上将——赵尔陆,山西省崞县人
开国上将——洪学智,安徽省金寨县人
开国上将——彭绍辉,湖南省湘潭县人
开国上将——彭绍辉,湖南省湘潭县人
开国上将——谢富治,湖北省黄安县人
开国上将——王 平,湖北阳新县人
开国上将——王建安,湖北黄安县人
开国上将——王新亭,湖北孝感县人
开国上将——王 震,湖南浏阳人
开国上将——苏振华,湖南平江县人
开国上将——李 涛,湖南汝城县人
开国上将——叶 飞,福建南安人
开国上将——杨成武,福建长汀县人
开国上将——周士第,广东省乐会县人
开国上将——乌兰夫,内蒙古土默特左旗
开国上将——王宏坤,湖北省麻城人
开国上将——甘泗淇,湖南省宁乡县人
开国上将——陈明仁,湖南省醴陵县人
开国上将——陈锡联,湖北省黄安县人
开国上将——周纯全,湖北省黄安县人
开国上将——钟期光,湖南省平江县人
开国上将——李天佑,广西省桂县人
开国上将——杨至成,贵州省三穗县人
开国上将——刘 震,湖北省孝感县人
开国上将——刘亚楼,福建武平县人
开国上将——许世友,河南省新县人
开国上将——贺炳炎,湖北宜都人
开国上将——李 达,陕西眉县人
开国上将——李志民,湖南省浏阳县人
开国上将——李克农,安徽省巢县人
开国上将——李聚奎,湖南省安化县人
开国上将——杨 勇,湖南省浏阳县人
开国上将——郭天民,湖北省黄安县人
开国上将——唐 亮,湖南省浏阳县人
开国上将——傅 钟,四川省叙永县人
开国上将——韩先楚,湖北省黄安县人
开国上将——韦国清,广西东兰县人
开国上将——邓 华,湖南郴州人
开国上将——杨得志,湖南省醴陵县人
开国上将——宋任穷,湖南浏阳县人
开国上将——陶峙岳,湖南省宁乡县人
开国上将——黄永胜,湖北省咸宁县人
开国上将——萧 克,湖南省嘉禾县人
开国上将——阎红彦,陕西省安定县人
开国上将——傅秋涛,湖南省平江县人
开国上将——董其武,山西省河津县人
开国上将——吕正操,辽宁海城人
开国上将——朱良才,湖南省汝城县
开国上将——宋时轮,湖南省醴陵县人
开国上将——张宗逊,陕西省渭南县人
开国上将——张爱萍,四川省达县人
开国上将——陈士榘,湖北省荆门县人
开国上将——陈伯钧,四川省达县人
文韬武略的开国上将——肖华
九死不悔、矢志不移的陈奇涵上将
戎马一生——陈奇涵上将
开国最年轻的上将——兴国肖华
开国上将——赖传珠,赣县人氏
❼ 开国上将简历
1、许世友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岁。
2、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原中央军委常委,福州军区原司令员,兰州军区原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3、吕正操
吕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原名吕正超,字必之。奉天省海城县(今辽宁省海城市)人。
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第五十三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第一一六师参谋处长,六四七团、六九一团团长。
1933年参加热河抗战。1936年组织“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任总队长,参加“西安事变”。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43的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2009年10月13日,吕正操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他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
4、周士第
周士第(1900.9.9—1979.6.30),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第1营营长、团参谋长、代理团长、团长,第25师师长,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等职。
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指挥晋北战役,协助徐向前指挥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参与指挥扶郿战役和秦岭战役,连续解放汉中、广元、剑阁、江油、绵阳等40多座县城,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9年6月30日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
5、韦国清
韦国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广西东兰县人。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著名军事家。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参加著名的百色起义,1934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皖东北和巩固发展津浦路东地区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淮海战役中参加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作战;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主持全军的政治工作。
1989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许世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韩先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吕正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周士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韦国清
❽ 十大元帅 十大将军 57位上将 117位中将都分别是谁
1、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❾ 苏振华的人物生平
苏振华(1912-1979),湖南平江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主要创建者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6岁起就开始放牛割草、上山打柴,年龄稍长即从事农业劳动。1926年参加儿童团。1927年参加少年先锋队。1928年参加平江农民扑城暴动。1929年参加游击队,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团,改名苏振华。曾被选为连队士兵委员会委员长,参加过长沙战役。同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起在红5军任排长、连政治委员、团党总支书记、师经理处政治委员、红5师第13团政治委员。曾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因在作战中英勇顽强,负伤不下火线,被授予三等红星勋章。长征初期,率部参加攻克土城、娄山关、遵义城等战斗。后任红4师第12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到陕北后,参加直罗镇、东征战役。1936年6月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因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被毛泽东称为“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1937年1月红大改为抗日军政大学后,任第2、第1大队大队长。
1926年参加儿童团和游击队。
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红军战士、班长、排长、连政委、团政委。在中共苏区历次反“围剿”中英勇善战,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当选为全国第一、二届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
在长征途中,他和十二团政委钟赤兵带领该团一举攻占娄山关口,钟赤兵负重伤后接任团政委,和团长谢嵩一道指挥部队击退敌人,突入遵义城。
1936年4月,入红军大学第一期第一科学习。
抗战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委兼鲁西军区政委等职。与杨勇共同组织了潘溪渡战斗,在鲁西平原地带与日军交战。
1941年5月,任新组建的冀鲁豫军区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二野五兵团政委。
1949年贵州解放后,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贵州省委书记。
1954年4月起,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
1958年,他率团出国购买、引进海军装备。后领导建立了海军科学研究基础和比较完整的造船工业体系。他主持组建了6个海军专业研究所,并设立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
1959年后任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
“文化大革命”中,苏振华受到林彪集团的残酷迫害。1972年复出后,出任海军第一副司令员,随即又改任海军第一政委。
1976年粉碎“四人帮”时,与耿飙等受中央指派连夜接管了被“四人帮”控制的新华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人民日报社等宣传机构。为防止“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阴谋策划反革命武装叛乱,中央派他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与倪志福、彭冲到上海主持工作。
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9年2月7日,因突发心包膜破裂在北京猝然逝世。
抗日战争初期,继续在抗大学习和工作。1939年7月随罗瑞卿率领部分学员到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办学。1940年5月起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后为教导第3旅)兼鲁西军区政治委员,曾与杨勇一起组织指挥潘溪渡战斗。1941年5月任八路军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参与组织领导冀鲁豫边区军民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和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犯,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其间曾深入斗争实际,先后总结出鲁西南抗日根据地曹楼、伊庄、刘岗3个村以百余人的地方武装,坚持苦斗三个月,成功抵御6000余人的顽军的进攻,以及冀鲁豫军区小部队分散活动的成功经验。1944年5月冀鲁豫军区与冀南军区合并后,任新的冀鲁豫军区副政治委员兼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政治委员,与杨得志率部参加邯郸战役。1946年12月兼任第1纵队司令员,率部长途行军千余里参加巨金鱼战役。西台集战斗中,坚持在前线实施不间断的指挥,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68师主力4000余人,受到野战军通令嘉奖。1947年5月与司令员杨勇率部参加鲁西南战役,在突破国民党军防线后,一举攻克郓城,创造了晋冀鲁豫野战军1个纵队单独攻坚、围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又2个旅的先例。后率部参加进军大别山,参与指挥高山铺战役,所部因战绩突出,被野战军记大功1次。1948年率部参加宛东、豫东、郑州战役。淮海战役中,率部参加阻击和围歼黄维兵团。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政治委员,参加渡江战役后,率部直出浙赣线,解放衢州、景德镇、上饶等20余座城镇。同年11月进军西南,解放贵阳,任贵州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兼省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领导贵州军民剿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
1954年4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7年2月任海军政治委员。大力加强海军各级中共组织的建设,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渗透到作战、训练等各项实际工作中去。领导总结出舰艇出海三阶段政治工作和海军航空兵飞行四阶段政治工作等经验。参与领导组建海军科研机构,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对加速海军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为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作出重要贡献。1959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副秘书长。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被解除一切职务。恢复工作后,于1973年1月任海军第一政治委员。1974年2月参与指挥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1975年1月任中央军委常委。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团结带领广大军民迅速稳定了上海的局势,使工业生产产值逐月上升。
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❿ 查找开国功勋五十六名上将
开国上将名单
开国上将贺炳炎 1913-1960年 7月 1日、成都、享年48岁
开国上将李克农 1899-1962年 2月 9日、北京、享年64岁
开国上将甘泗淇 1903-1964年 2月 5日、北京、享年62岁
开国上将刘亚楼 1911-1965年 5月 7日、上海、享年55岁
开国上将赖传珠 1910-1965年12月24日、沈阳、享年56岁
开国上将阎红彦 1909-1967年 1月 8日、昆明、享年59岁
开国上将赵尔陆 1905-1967年 2月 2日、北京、享年63岁
开国上将杨至成 1903-1967年 2月 3日、北京、享年65岁
开国上将郭天民 1900-1970年 5月26日、广州、享年71岁
开国上将李天佑 1914-1970年 9月27日、北京、享年57岁
开国上将李 涛 1905-1970年12月20日、广州、享年66岁
开国上将谢富治 1909-1972年 3月26日、北京、享年64岁
开国上将陈伯钧 1910-1974年 2月 6日、北京、享年65岁
开国上将陈明仁 1903-1974年 5月21日、北京、享年72岁
开国上将彭绍辉 1906-1978年 4月25日、北京、享年73岁
开国上将苏振华 1912-1979年 2月 7日、北京、享年68岁
开国上将周士第 1900-1979年 6月30日、北京、享年80岁
开国上将邓 华 1910-1980年 7月 3日、上海、享年71岁
开国上将王建安 1907-1980年 7月25日、北京、享年74岁
开国上将陈奇涵 1897-1981年 6月19日、北京、享年85岁
开国上将傅秋涛 1907-1981年 8月25日、北京、享年75岁
开国上将杨 勇 1912-1983年 1月 6日、北京、享年72岁
开国上将黄永胜 1910-1983年 4月26日、青岛、享年74岁
开国上将王新亭 1908-1984年12月11日、北京、享年77岁
开国上将周纯全 1905-1985年 7月28日、北京、享年81岁
开国上将肖 华 1916-1985年 8月12日、北京、享年70岁
开国上将许世友 1905-1985年10月22日、南京、享年81岁
开国上将韩先楚 1913-1986年10月 3日、北京、享年74岁
开国上将唐 亮 1910-1986年11月20日、北京、享年77岁
开国上将李志民 1906-1987年11月16日、北京、享年82岁
开国上将乌兰夫 1906-1988年12月08日、北京、享年83岁
开国上将陶峙岳 1892-1988年12月26日、长沙、享年97岁
开国上将朱良才 1900-1989年 2月22日、北京、享年90岁
开国上将董其武 1899-1989年 3月 3日、北京、享年91岁
开国上将韦国清 1913-1989年 6月14日、北京、享年77岁
开国上将傅 钟 1900-1989年 7月28日、北京、享年90岁
开国上将钟期光 1908-1991年 5月22日、北京、享年84岁
开国上将宋时轮 1907-1991年 9月17日、上海、享年85岁
开国上将刘 震 1915-1992年 8月20日、北京、享年78岁
开国上将王 震 1908-1993年 3月12日、广州、享年86岁
开国上将陈再道 1909-1993年 4月 6日、北京、享年85岁
开国上将李 达 1905-1993年 7月13日、北京、享年89岁
开国上将王宏坤 1909-1993年 8月20日、北京、享年85岁
开国上将周 桓 1909-1993年10月27日、北京、享年85岁
开国上将杨得志 1911-1994年10月25日、北京、享年84岁
开国上将李聚奎 1904-1995年 6月25日、北京、享年92岁
开国上将陈士榘 1909-1995年 7月22日、北京、享年87岁
开国上将王 平 1907-1998年 2月 8日、北京、享年92岁
开国上将张宗逊 1908-1998年 9月14日、北京、享年91岁
开国上将叶 飞 1914-1999年 4月18日、北京、享年86岁
开国上将陈锡联 1915-1999年 6月10日、北京、享年85岁
开国上将张爱萍 1910-2003年 7月 5日、北京、享年94岁
开国上将杨成武 1914-2004年 2月14日、北京、享年91岁
开国上将宋任穷 1909-2005年 1月 8日、北京、享年97岁
开国上将洪学智 1913-2006年11月20日、北京、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