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大概500字吧~求你们啦)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资产阶级一场救国图强的立宪运动在当时外寇横行、内政腐朽的历史背景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担起天者大任;兴同盟倡博爱号联俄联共联心创生国之新元。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② 电影公元1644观后感
近日,有机会再次回老家,去湖南博物馆看了看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南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的墓葬至今保存完好的女尸。这具古尸入土已经2000多年,仍保持着栩栩如生的面目和弹性肌肤,令人不可思议。同时,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一大批品种繁多、保存完整、价值极为珍贵的文物,堪称中华文明古国的瑰宝。据资料记载,在中国南部的湖南省长沙市东郊,民间一直流传说此地有一个大型墓葬,有的讹传说一个姓马的王侯葬在这里,因此,这里一直叫“马王堆”;还有传说说,这里埋着古代长沙王的生母,并因此产生了一些传奇故事。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次无意的发掘,这个传说中的大型墓葬的主人才终于被确定。1971年,就在长沙马王堆,人们正在挖掘地下室,当挖掘到地下十几米的时候,施工者发现大量又细又软,就象面团一样的白膏泥。工人用钢钎向下打眼钻探,当钢钎从白膏泥中抽出后,钻孔中冒出一股呛人的气体。当时正好有人划火柴,这股气体被点燃了,发着蓝中带红的火苗,像一条扭动的蛇一样燃烧。有人往火焰上浇水,但水泼上去却被强大的气体压力反喷出来。最后用泥袋堵住钻孔,才将火焰熄灭。经专家实地探察,初步确定被挖的地下是一座古墓。墓穴被打开后,人们发现,墓底和椁室填满了1米多厚的白膏泥,在白膏泥下面铺着厚厚的木炭,约有5千多公斤,装了整整4辆卡车。木炭被取完后露出了棺椁,棺椁上铺着几十张竹席,刚出土时,竹席颜色嫩黄,光亮如新,但仅十几分钟,竹席就变成了黑色的朽物。墓中有四层套棺,外面的大椁长近7米,宽5米,高近3米。棺椁打开以后,人们被墓主女尸栩栩如生的面目惊呆了。这具女尸外形完整,面容清晰可辨,头发光鲜,手指脚趾纹路清晰,皮肤湿润,肌肉有弹性,四肢关节可以活动。解剖发现,女尸各内脏器官完好,食道、胃及小肠内有甜瓜子100多粒,说明墓主人是在吃甜瓜子时死的,死亡的时间应在瓜熟季节。墓中有“妾辛追”的名章。据考证,墓主埋葬于公元前2世纪,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仓的夫人,名叫辛追。“千年不腐女尸”的发现,轰动了世界。专家、游客、拍电影的、搞科研的,全都赶到了长沙市。据有关部门统计,马王堆女尸出土后很短的时间内,长沙市的流动人口陡增了5万。辛追墓发掘后的两年间,在其附近又发掘了两个大型汉墓,据考证,一个墓主就是辛追的丈夫、长沙国丞相利仓,另一个墓主则可能是他们的儿子。这三个墓葬被统称为“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包括衣物、食品、药材、漆器、木俑、乐器、陶器、帛画以及大量的帛书和竹木简。这些文物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价值极为珍贵。该墓出土了1400多件纺织品,被称为“令人惊叹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丝绸宝库”。其中有两件素纱单衣,衣长有1米多,两袖伸直近2米,而重量仅有28克,长袍式的单衣,折叠起来就能握在一只手中,穿着起来,就象古书中说的“薄如蝉衣,轻若烟雾”,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纺织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墓中出土的帛书和竹木简,不仅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还有中国最古老的医药专著《脉法》和《五十二病方》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数量庞大、内容重要,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许多原有的学术观念和传统认识。长沙马王堆的发掘,对中国考古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专家认为,该墓最有价值的是完好无损的古尸,并且有成组成套的物品,还有内容珍秘的帛书、竹木简。这三者能有其一,已是考古的重要发现,如今三者兼有,在中国考古史上可说是独一无二。因此,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被世人誉为“20世纪中国与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③ 求一篇近代史的纪录片读后感2000字,要原创的,谢谢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圆明园—这个令国人既自豪又痛惜的名字,曾经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它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树木多达数万株.遗憾的是,经过法国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一直想去了解这段历史,可仅剩的断垣残壁却令我无法想象……记录片圆明园将这段历史清晰的展现在我面前!
影片的序以生动的口吻向观众们提出构建一个梦,一个由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构建的梦,以一副副生动的而真实繁荣水墨画为背景,将那个美丽的梦展现在观众的面前,音乐激昂而雄厚,深深的吸引着观众,调动了我们的心弦。这是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圆明园
在地图中的广阔疆域上通过镜头的拉近让北京一点点成为画面的中心,随即切入一匹匹奔腾的战马,向我们讲述公元1644一个北方民族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清,这个圆明园的主宰!然而半个多世纪后的罗马传教士-朗士宁,在中国50年的经历,见证的圆明园的兴衰变迁。只能故事他的一封封书信一点点记录给了我们回顾着段历史的依据。本片便是以一个外国人的经历为主题进行讲述的,这种手法在观众的眼中真实生动而吸引我们,不仅仅了解圆明园,更了解的这段历史,这个帝国,以及这个帝国背后的故事!
这个故事便丛他第一天冲忙的进宫开始了。这是以一个外国人口吻叙述开始的,画面与这种声音相协调一致,几个演员出现在荧幕里,那一切真实的出现了,仿佛就在昨天!通过外国人的口吻提出问题,随即切入旁白,对关于圆明园的问题进行回答,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围绕在我们心中的种种问题。郎士宁的经历是那么戏剧性,是许与圆明园无关,可是这却暗含着明园内在的变迁,康熙的爱好天文,宠爱小孩,投其所好进入皇宫。康熙,一个独一无二的皇帝,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有着极大的成就,他对科学的态度在古代帝王中绝无仅有。牡丹园主孙三带的相会,影响了清帝国一个多实际的历史。这个园林就和大清帝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雍正即位,对圆明园进行扩建,圆明园的设计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自己的理想和意志。圆明园的尽管来自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和在先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这些图纸在现在看来已经不能成为现实,而这样一个建筑世家创造了这样的奇迹,一个雷姓的家族。今天我门只能从这些图纸来想象当年皇家原来内的建筑盛况。雍正将圆明园建成了一个帝国的缩影,充满了帝国象征。每座宫殿都有着他不同的含义,建造因为是独特,这些也反映出统治者的统治方式!一幅幅图象是圆明园真实的写照!
乾隆刚刚即位就下令扩建圆明园,扩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圆明园的东面,扩建工程持续了9年!灿若白玉的台阶依水而建,碧辉煌的宫阙凭水而立,乾隆将东海的龙宫移到圆明园,雍正时期宫殿的外观都比较朴素,而在乾隆心中,不管是人间还是仙境,所有的美丽和奇迹他都应该拥有,圆明园越来越豪华,圆明园追求的和谐境界正在丧失。圆明园中有一个小城,太监们扮演着各种各样繁荣角色,集市上货物琳琅满目,丝绸,瓷器,古董。影片通过演员的表演将这一幕搬上了荧屏,着一切真实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中国式在欧洲成了时尚的代表。在圆明园建造西洋建筑,用动物12生肖来代替西洋的人体喷泉。通过电脑特技将圆明园的景色重现,一切是那么真实,美丽!罗马式立柱,巴洛克式拱门,勒洛特式的植物造型,五彩斑斓的琉璃瓦,这座中西合璧的花园可以和欧洲任何一座园林媲美。然而在乾隆时期,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使大清在鼎盛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忧患和灾难!只忙着建筑园林的皇帝不知道,世界以及功能变了,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业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西方列强开始了依次有一次的侵入中国,大清帝国陷入风雨摇曳之中,有一个历史的口吻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
枪支,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军是那么不堪一击,一面是大炮的狂轰猛炸,一面却是皇帝悠闲的沐浴着,画面是多么另人辛酸,难受。清军的士兵在一个一个的到吓,这是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最后的挽歌,也是大清帝国最后的一道防线。英法联军的进攻随着地图上红色的箭头一点一点的接近圆明园,当进入圆明园的那一刻,它的豪华另人震惊,再也找不到与之媲美的花园了。当英法联军走入花园内,那一个我们的心在滴雪,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无法形容。占领圆明园的第二天联军们变开始偷走圆明园中的东西,一件件珍宝就这样失去了,这样的场景惨不人睹,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有留下,拿不走的,毫不留情的毁掉。圆明园就这样消失了……
悲清帝国的腐朽无能,痛民族的冷漠和衰落,恨蛮夷的野蛮和无耻……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一处处的残岩断壁杂草丛生……
④ 公元1644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大的事当然是满清入关!公元1644年,按照中国干支纪念是甲申年。在这一年里,在亚洲东部的中华版图里,出现了多个自命正统的政权。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里,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并不少见,而1644年的这一次并立,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先是辽东的大清,北京的大明,西北的大顺,西南的大西。后是辽东的大清,北京的大顺,南京的大明,西南的大西。最后是北京的大清,南京的大明
⑤ 公元1644年的大明有多糟糕,有人说就算是钢铁侠来了也救不了
公元1644年的大明可以说是天灾人祸并行,加之有魏忠贤这样的奸臣搞得朝堂乌烟瘴气,所以这时候的大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后来大将袁崇焕被疑心病重的崇祯杀死,让皇太极趁虚而入,这些坏事累积在一起,所以就算是满身高科技的钢铁侠来了也救不了。可以说崇祯无疑是史上最难的皇帝,因为明熹宗留给他的明朝,确实是乱七八糟的。朝廷之上,权臣魏忠贤一手遮天,控制朝廷,宦官横行。更欲架空皇帝,把崇祯沦为掌上玩物。西北地区内乱不断,下岗青年李自成、江湖游侠张献忠起义接连,逼近中原腹地,而以皇太极为首的辽东后金大军急于突破帝国的防线。
于是,狡猾的皇太极制定了一套对策,诬陷袁崇焕造反,消息传到京城,崇祯二话不说就把袁崇焕给咔嚓了。袁崇焕一死,皇太极就大举进攻,基本占领了整个辽东。从天启七年,即公元1627年,到公元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经历了治理、政治、土匪、治外法权四个阶段,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结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城略地,宣告了统一政权的终结。而崇祯皇帝也为国而死。十七年的兢兢业业,换来这样的结局,真是尴尬。崇祯是勤奋的皇帝。但是六千二百零五个日日夜夜的辛勤耕耘,却最终换来了他执政生涯的彻底崩溃。于是崇祯皇帝带着自己最信任的太监王承恩去了北京眉山,也就是景山,自缢身亡。
⑥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有6篇!
1.学习中,我知道了圆明园是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知道了圆明园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可是观看了《火烧圆明园》后,我又知道了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看了圆明园的毁灭,我真有些说不出的感情……
圆明园里的建筑雄伟壮观,亭台楼阁玲珑剔透,还有许多景点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圆明园里还有许多奇珍异宝。可是那么美的园林,竟在短短的三天内,就被英法联军用残忍的手段毁掉了。在这三天内,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摧毁下变的不堪入目: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这已经够可恶的了,但是,英法联军为了烧毁罪证,用火把我国花了2个世纪的时间建造好的圆明园给烧毁了,英法联军任意的摧毁圆明园,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非但不去制止它,而且还去当他们的走狗!我觉得英法联军很霸道、野蛮,他们不择手段的毁了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烧毁圆明园的最好罪证。
然而,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现在圆明园已经不是以前辉煌的、灿烂的圆明园了,现在的圆明园是一堆残垣断壁,一堆废墟。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那一刻将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里。
看到圆明园那悲惨的结局,我更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知道了“闭关锁国”的后果……只要能多多向外学习、交流,就会更加繁荣富强,不会为他人所欺!
2. 今天,我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圆明园是专供皇帝、后妃游乐的。他们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内造了“买卖街”、“山乡村野”,“买卖街”上并没有真正的居民,而是皇宫的人扮演的,“山乡村野”并没有农夫居住的村落,而是模拟建造供皇帝、后妃享乐之用。
圆明园非常的美丽,圆明园有一些名胜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狮子林、平湖秋月、安澜园……,而且里面的文物很多,很壮观。圆明园占地约5000亩,水面占十分之四,大小山峦起伏,各态湖泊星罗棋布,凌空俯视如千岛之国。本园占地210公顷,水域约4/10。东部为园内最大水面福海,外围环列10个小岛,构成一处大型园林景区,共有10座园中园和建筑风景群。福海略呈方形,东西皆宽五六百米,水面开阔。盛时每逢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先后在此举行龙舟竞渡和放河灯等民俗活动。我真想去圆明园游览一番啊!
但是,好景不长,英、法联军在1860年的时候让美丽的圆明园变成了灰烬。更让我气愤的是:他们竟然当场拍卖文物!一个青铜铁器3英镑卖掉了!一副图画则1英镑卖掉了!这……简直就是中国人的耻辱!!!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允许别人欺侮我们。为了让圆明园的悲剧永远成为过去。为了使我们中国不再落后,不再受外国的欺压,我现在要刻苦学习科学知识,让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国旗在空高高飘扬,永不垂下。
3.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我感到义愤填膺。圆明园是我国清朝141时期是首屈一指的皇家御苑,皇帝的别墅。到乾坤时代还大加扩建,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不计其数,耗资巨大。圆明园占地三百二十公顷,大至分为三部分: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里面的小圆更是多不胜数。园内的风景犹如仙境,如诗如画。
可惜好景不长,如此金璧辉煌的圆明园挑起了侵略者的狼子野心。1860年,英法两国狼狈为奸,一举侵入圆明园。虽说我们人多势众,但始终敌不过洋鬼子的铁枪铜炮。没有先进武器的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华建筑的瑰宝被侵略者毁于一旦,歹毒的侵略者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后,为了毁灭证据,还下令将圆明园烧毁。
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西洋楼的一些断壁残骸,我要以此作为一个警惕,要好好读书,用我们的智慧报效祖国,挽回昔日的耻辱。
4. 今天上语文课,我们在课上学习了一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后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 小荷
英法联军这帮可恶的强盗,抢走了我们的东西,还放火烧掉圆明园,这种行为叫做盗窃。事发过后,竟然还大胆的把抢来的东西当作自国的东西拿出来拍卖,真是太不知耻了。现在,有人提出要重建圆明园,这个建议。当时我认为不要重建。如果重建的话,那我们有可能会把以前英法联军侵略我们的事情给忘记了。然而身为一位中国人,连国耻也忘了,那还配当中国人吗?所以,我认为不要重建,让祖祖代代的中国人永远记住这一个耻辱。然而我们更加要好好学习,把书读好,把中国的各个事业在近一大高峰,让其他国家不再小看我国,不会再侵略我国。
5. 当时清朝政府是腐败无能,花钱如流水。一顿饭都要花掉许多银子,饭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上等布料做的,也要花掉许多钱;大官人吃喝玩乐……花掉许多银子。可他们知道,这些供他们吃、喝、玩、乐的银子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银子,他们吃着、穿着、用着老百姓的银子,竟然还心安理得!他们根本就没理老百姓们过的好不好,所以,当时我国只有挨打和受欺负的份儿了。
看到圆明园那悲惨的结局,我更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知道了“闭关锁国”的后果……只要能多多向外学习、交流,就会更加繁荣富强,不会为他人所欺!
6. 我读完这片文章后,我感受到了圆明园原来是这么美丽,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但是这么美丽的一个万园之园,竟然被几个强盗给毁灭了。那些强盗就是英法联军,他们实在坏透了。把能抢的东西抢去,不能抢的还烧掉,毁灭罪证,我实在太痛恨他们了。
圆明园是一个聚集了许许多多风景名胜精华的一个大公园,在世界历史上称的上为万园之园。在圆明园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是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清朝,所有最珍贵的文物全都放在里面,给人们参观。有些物品还是工人们用了几个世纪辛辛苦苦的做出来的,做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被英法联军一抢而空,还把圆明园烧了,彻彻底底的被毁灭。多少劳动人民的辛劳,才换来了这么美的大公园,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等于是把劳动人民的心烧了。圆明园是给人参观的,不是给人破坏的。圆明园已经被风景名胜的精华渗透了。但是我看到了今天的圆明园实在太伤心了,这就是英法联军惹的祸。
这个世界上的大瑰宝圆明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英法联军,你们所作所为永远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虽然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了,但是我们依然不辱国耻。当时圆明园被毁灭是因为当时中国人不强大,以后我们一定会渐渐地把中国发扬光大,让别人不能欺负我们!
⑦ 公元1644
公元1644年,也就是——
大明朝崇祯十七年
大清朝顺治元年
大顺朝永昌元年
紫禁城的黄昏
时间:1644年、大明崇祯十七年,元旦
地点:北京紫禁城太和殿
这一年的元旦,皇帝朱由检比平时更早就上朝了,除了近身侍卫和太监外,御座旁只有一个手执金吾的礼官站班,皇帝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启奏万岁,群臣因为没听到钟鼓声,以为圣驾还没有出来,所以迟到了。”执金吾者躬身启奏。
“那就立刻鸣钟,开启东西门让他们马上进来!”皇帝不悦地宣谕。
执金吾者下去传旨,钟声响彻了紫禁城,文东武西列班进入的两扇门也敞开了。但是等了一会,文武百官仍然不见一个进来。皇帝有点焦躁地对身边的司礼太监说:“那就先去谒太庙,然后再回来受朝贺吧!”这是年年元旦例行的礼仪。
司礼监去到长安门外传旨时,发现御驾外出所需的銮舆驾马和仪仗队的一百多匹马都还在御厩中,没准备好。但是皇帝已经传下谕旨要先去谒太庙,金口一出,怎能等待,于是,只好把长安门外文武朝臣所骑来的马一齐驱赶到端午门里,打算暂时用以代替循马。没想到这些马各有其主,而且完全没受到训练,嘶喊杂沓,跳跃不受羁勒。司礼监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回禀,为了皇上的安全,还是等一等吧!
这样的情况是从来没发生过的,既然如此,皇帝只好无奈地又改变了他的旨意——还是先受朝贺再谒太庙。他端坐在太和殿正中的御座上,第一次亲眼目睹冠带煌然的文武百官,在持续不断的钟声中,从东西二门梭巡而入,仓皇跪拜,乱作一团。这是他继承皇位十七年来所仅见的。
经过一番折腾,皇帝对于这看不出有丝毫喜气的元旦日朝贺大典已经完全失去了耐心;接着,一阵突然而起的大风狂卷而来,黄沙扑面,天色昏暗,对面不见人,于是决定连太庙也不去了,宣谕退朝。满怀心事,郁郁不乐地在风沙中摸索着回到寝宫去。
他屏退了妃子和太监们,依照近年来每遇到拂逆时的惯例,沐浴更衣,焚香祝祷,虔诚地请求天上神佛降临乩坛指示国事。
这就是1644年,大明崇祯十七年甲申,皇帝朱由检所度过一生中最后一个元旦日的早晨。
从上面所说的经过,看起来似乎很不成体统,不像一个已经立国二百多年的王朝所应出现的状况。但是,比起隔不到一百天后的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大顺军前儿锋已破京师外城时,皇帝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亲手撞钟而文武百官不见一人到来,要好多了。
相对的,再过三天,也就是三月二十一日,大顺王李自成攻占北京,进驻紫禁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已在煤山自缢。同样的这些文武百官,从前一晚就露立在长安门外,天色甫明,不待钟响就争先推挤蜂拥而前,要争得首先朝贺新君的头筹。由于人数太多,争先恐后太过猴急,这一群侯王将相还被守门的闯王兵卒乱棍扑打。
短短不到一百天,紫禁城的皇宫中,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物,出现如此不同的演出,这就是所谓的“改朝换代”。
东北方的一颗彗星
时间:1644年、大清顺治元年,元旦
地点:大清国新建的都城沈阳皇宫崇政殿
天还没亮,才刚满六岁的小皇帝福临还在半睡半醒之间,就被母亲孝庄皇太后给叫起来,在宫女的围绕下梳洗和更衣。虽然福临在三个月之前就已经被拥戴为大清国的第二代皇帝,但今天是他当皇帝后的第一个元旦,有十分繁复而隆重的礼仪在等着他主持。
大清王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在前一年的八月九日晚“无疾而终”(以今天的说法应该是脑溢血或心肌梗塞),在经过一番宫廷内的斗争后,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福临当上了皇帝,他的两位叔叔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成为辅政王。事实上,能征惯战、实际掌控大部分兵权的“九王爷”多尔衮才是名副其实的“摄政王”。
元旦的早晨,小皇帝福临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堂子”里去祭天和拜祖先。“诣堂子”是女真族特有的风俗,凡是出征或凯旋以及逢年节大事,都要由大汗(后金时称谓)或皇帝(大清时称谓)率领诸王、贝勒、大臣等到“堂子”行礼祭天。
⑧ 公元1644的纪录片中引用的明末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江山风雨情
⑨ 为什么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很有意义的一年呢
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影响了中国几个世纪。此时在中国大地影响历史走向的有三大势力:大明王朝、大顺起义军、关外清朝。
李自成自知挡不住清军和吴三桂的联合绞杀,拱手让出了北京城。清军顺利进入京城。在慢慢站稳脚跟后,清军联合各路投降的人马不断追缴农民军,消灭明朝的抗清势力。
公元1644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本来大明王朝有几次续命的机会都被浪费掉了,大顺本来也有一统江山的机会,由于决策失误也被历史无情的抛弃。只有清廷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时机,一举入主中原。这三股势力的合力、交织、相互影响,最终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左右了中国几个世纪的历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