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费卢杰战役电影完整版

费卢杰战役电影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2-06-15 13:08:33

① 老美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中有没有打过几场像样的战役 比如坎大哈呀打过像样的大规模战斗不

一场大战都没有,所有的伊拉克人都不愿意给萨达姆卖命,倒是萨达姆倒台以后有伊拉克人为了把美国人赶走而加入恐怖组织的,但没什么人保护萨达姆政府。
在阿富汗也没有什么大战役,主要是“清剿”。

② 跪求《没有真正的光荣——费卢杰之战》这部电影

由于某些原因,这部09年2月上映的电影大陆没有

③ 什么叫巷战

巷战,一般也被人们称为“城市战”,这是因为巷战是在街巷之间逐街、逐屋进行的争夺战,发生的地点通常都是在城市或大型村庄内。巷战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是敌我短兵相接、贴身肉搏,残酷性大。由于战斗几乎都是以步兵轻火力突击为主,又都在视距内进行,地形复杂莫测,因此在巷战中,重武器没有用武之地。城市中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提供主要火力支援的坦克和装甲车等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无法将炮管抬到足够的高度,因此也就无法对高处目标进行有效射击。狭窄的街道还使坦克等大型战车无法掉头,从而使其侧面及尾部极易遭受攻击。在巷战中,部队的机动性受到严重制约;视野局限,使得观察、射击、协同非常不便,很多情况下部队战斗队形被割裂,只好分散成各个单元独立作战。
其二,是敌我彼此混杂、犬牙交错,危险性强。由于没有一条清晰的战线,敌我混杂、敌与平民混杂,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胶着状态,而进攻一方在明处,抵御一方躲在暗处,则更增加了巷战这种军事行动所具有的难度和风险。高大的建筑物和构筑在地下的掩体正是藏匿狙击手的好地方,“在别人向你射击前,你根本不知道敌人是谁”,子弹来自何处。出其不意的伏击与防不胜防的狙击,常常使进攻者胆颤心惊,陷入惊惶不安的恐惧魔影中而不能自拔。

历史上的著名巷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现代战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巷战,也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绞肉机”。其惨烈程度可谓举世无双,空前绝后。1942年7月,德军以优势兵力攻入斯大林格勒。骄狂的德军企图用屡试不爽的闪电战碾平这座象征苏联最高统帅的城市,但不久他们就发现掉进了一个满布死亡的深坑。在斯大林 “不准后退一步”的严令下,苏军依托市内复杂地形和众多人工建筑,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一层楼、一间房、一座水塔、一段铁路路基,甚至一堵墙、一堆瓦砾,都能引发激烈的争夺战。德军往往付出极大代价攻下的残垣断壁,转眼又被苏军重新夺回。火车站反复易手即达13次之多。整个斯大林格勒烈焰升腾,血肉横飞。敌我双方拼死对垒,子弹打完了,就贴身展开白刃格斗,坦克上来了,身上绑着手榴弹冲过去与之同归于尽。在苏联军民的拼死抵抗下,德军死伤惨重,寸步难行,随后而来的严冬恶劣天气使德军更加虚弱不堪。1943年2月苏军发动反攻,被巷战消耗得筋疲力竭的德军溃不成军,第6军团遭受到毁灭性打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从此纳粹德国开始节节败退。
摩加迪沙巷战。这是巷战史上时间最短,但影响和意义却非同寻常的一次战役。1993年10月 3日,驻索马里的美军维和部队出动“黑鹰”直升机和突击队员围剿索马里最大军阀艾迪德,此前艾迪德领导的反美武装利用伏击游击战术,让美军吃够了苦头。这次美军又遭暗算,在摩加迪沙街头巷尾陷入他们最害怕的巷战泥淖,成百上千的群众瞬间几乎全部变成杀手,连一些妇女和儿童也并不熟练地操着武器射击。由于狭窄的街道被路障堵死,美军后续部队无法及时赶至增援。半天的战斗结束后,19名美军突击队员丧生,2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次日,索马里民众拖着一名美军的尸体到街头示众庆功。这个镜头被记者拍到,在美国国内播放后引起一片哗然,迫于各方压力,克林顿政府不得不很快宣布从索马里撤军。
格罗兹尼巷战。这是越战以后最残酷最血腥的巷战。俄罗斯军队与车臣非法武装从1994年开始,先后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爆发两次较大规模的巷战。格罗兹尼当初建城时即是按照作战要塞的要求来设计,故而城内堡垒星罗棋布,密如蛛网。俄军入城恍若进了迷宫,摸不着北,空有优势武器和装备却无从发挥。而车臣武装的狙击手却可以凭借熟悉的地形,藏在暗处像练习射击一样,逐一射杀目标。1995年第一次巷战结束时,据说突入该市的俄军一个千余人的团,仅剩1名军官和10 名士兵活着离开。26辆俄军坦克被击毁了20辆,120辆装甲车也损失了102辆。俄军死尸甚至被车臣武装用来当作沙包,垒在一起筑成“人体碉堡”。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发生在1999年12月25日至 2000年2月,俄军更是尸横遍野, 1173名士兵死亡,甚至俄军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也被射杀。无可奈何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后来命令轰平了格罗兹尼,但这块弹丸小城,却成为俄罗斯军人心中永远的痛。

未来巷战会怎样
城市巷战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战争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形成的。未来社会,世界人口将进一步向城市集中。据联合国估计,到2030 年,全世界将有2/3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这意味着今后如果发生战争,城市巷战将仍不可避免,并将成为一种重要作战样式。
2004年11月,美军对以扎卡维为首的反美武装盘踞的费卢杰市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以伤亡50 余名海军陆战队士兵的微弱代价,打死和俘获了3000多名伊拉克武装人员。这是美军在21世纪的首次大规模城市巷战,凸显了美军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城市作战的许多新特点。
首先,打击手段趋于高科技化。费卢杰之战,美军为了将伤亡风险降至最低,使用了大量适合城市巷战的新技术。如开发“多维监视系统”,通过侦察监视卫星、无人驾驶侦察机和各种电子传感器对军事目标进行全时监控,使反美武装人员无法藏身;利用反狙击手和机器人技术,搜寻隐蔽在各种建筑物后的敌狙击手,在步兵发起攻击前组织火力予以清除;使用新型装甲防护技术,使坦克能够进入城区有效作战。有了高科技手段的支撑,现代巷战将不再是进攻者的梦魔。
其次,打击方位趋于立体化。费卢杰战役中,美军实施联合一体化战斗,动用远程精确制导导弹、战斗机、轰炸机以及特种作战力量,从陆、海、空、天四维对城内反美武装所占据的目标进行全方位打击和摧毁。这种新型的多维立体化城市巷战,极大改变了传统巷战的地面战单一模式,提高了战斗效率。
第三,打击目标趋于精确化。现代城市人口密集,用传统的攻城略地所用的地毯式轰炸,将给战后重建工作带来很多问题。费卢杰之战,美军以微小伤亡取得最大战果,在消灭反美武装的同时基本完好地保存了市内建筑,也没有过多殃及无辜平民。这表明新型的城市巷战理念,将更强调运用攻击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④ 费卢杰战役详细介绍

是两伊战争还是海湾战争?

⑤ 2003 .3.20号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伊拉克战争爆发。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因为是海湾战争的延续,又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

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销毁的文件和人证。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5)费卢杰战役电影完整版扩展阅读:

伊拉克战争期间的著名战役介绍:

第二次费卢杰战役(2004年11月7日—12月23日,联军称为幻影狂怒行动,伊政府称为破晓行动),是2004年底美国、英国和伊拉克军队联合发起的军事行动,由美国海军陆战队为主导。

行动的目的是攻克被武装分子占据的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的费卢杰市。美军称之为自1968年顺化战役后美军参与的最大规模巷战。

这场战役,联军共发动了540次空袭,消耗了14000枚火炮和迫击炮炮弹、2500发坦克主炮炮弹。在11月7日至12月23日期间,美军在费卢杰共有82人战死(陆战队72人、陆军9人、海军1人)和6人非战斗死亡,另有1100多人负伤。

伊军也有8人死亡,43人负伤。联军称共打死1200名武装分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2003年

⑥ 第二次费卢杰战役的战役结果

这场战役,联军共发动了540次空袭,消耗了14000枚火炮和迫击炮炮弹、2500发坦克主炮炮弹。在11月7日至12月23日期间,美军在费卢杰共有82人战死(陆战队72人、陆军9人、海军1人)和6人非战斗死亡,另有1100多人负伤;伊军也有8人死亡,43人负伤。联军称共打死1200名武装分子;而第1陆战远征军指挥官萨特勒中将则称在整个费卢杰战役中共打死近2000名武装分子(有水分)。在这场战役中有美军有9人获得了海军十字勋章,22人获得了银星勋章;陆军的第2步兵团2营由于表现出色被授予了总统部队嘉奖。
武装分子原本希望复制1994年俄罗斯格罗兹尼的成功战例,但在费卢杰却没有能够如愿。美军没有采取那种长驱之入直达市中心的打法,而是改用逐房逐街一一清剿步步为营的战术,并注意在背后留下守备部队和狙击手,防止武装分子的渗透,最终以不算很大的代价夺取了全城并最大可能地消灭守城的武装分子。在费卢杰美军的最大功臣可能要归属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这种坦克在战斗中两辆为一组,充当先锋、推倒路障、炸毁掩体、掩护步兵,遭遇了无数火箭弹和路边炸弹的攻击,但整个战役中只有2辆被炸伤。
2004年12月底,美军开始允许居民分批返回城内,并对所有回城的男性居民进行了指纹和瞳孔采样。美军将全城划为18个区,当1个区的垃圾被清理、局势基本稳定后,美军才允许该区的居民进入。同时美军向居民告知会检查每户人家的损失,在经过必要的程序后会给予经济补偿。而战斗还在进行时重建工作就已经开展,由于返城居民大多没有了工作,因而联军雇佣了大批居民清扫城市垃圾;联军和伊政府还重建了城里的发电厂设备和供水设施。2005年1月底,美军开始撤离费卢杰。到2005年春天,费卢杰居民约有一半人返回了城内。在2005年1月的伊拉克大选中,费卢杰有7000多名居民参与了投票。
费卢杰在这次战斗中遭受重创。该城曾被称为“清真寺之城”,然而全城的200座清真寺有60座在战火中被毁;其中很多都曾被武装分子用于储存弹药。全城5万所建筑中有7000-10000座全毁,剩下的建筑中有50%-66%的建筑受到不同程度损坏。
重新夺回费卢杰无疑是美军的一大胜利,有大量的武装分子在这次战斗中被打死或被俘;处于上升势头的逊尼派武装遭受了沉重打击;而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根基也受到了削弱,尽管美军并没有能够抓获扎卡维。在此以后武装分子曾试图在费卢杰再重整旗鼓,但规模已经大不如前。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军此战对整个伊拉克的武装组织却没有起到明显的遏制作用,在此后的2年多时间里,武装分子的影响迅速扩散到安巴尔省全境,伊拉克全国的暴力事件也有增无减,拉马迪、巴古拜、萨迈拉、摩苏尔、塔阿法、哈迪塞等多个城市相继成为武装分子发展的温床。即使在费卢杰城内,战役结束后针对美军的袭击也始终此起彼伏,从2005年至2010年间,又有约500名美军在费卢杰及周边地区遇袭身亡,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5年12月1日,当时1枚路边炸弹造成在费卢杰附近巡逻的美海军陆战队10人死亡、11人受伤。直到2008年下半年,美军制定撤军计划,与大批反美武装人员签订停战协定后,伊拉克战争才迎来了真正的转折点;自2007年下半年起至2010年8月的三年时间里,在费卢杰美军只战死5人,而2004年至2006年的这三年里,这个数字是246。

⑦ 第二次费卢杰战役的介绍

第二次费卢杰战役(2004年11月7日—12月23日,联军称为幻影狂怒行动,伊政府称为破晓行动),是2004年底美国、英国和伊拉克军队联合发起的军事行动,由美国海军陆战队为主导。行动的目的是攻克被武装分子占据的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的费卢杰市。美军称之为自1968年顺化战役后美军参与的最大规模巷战。

⑧ 第二次费卢杰战役的战役过程

战役于2004年11月7日晚正式打响。联军先从费卢杰的西面和南面发起佯攻。其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轻装甲侦查营和伊军第36突击营在美国海军陆战预备役第23团1营、第1战斗服务支援连和第113战斗服务支援连的协助下,拿下了幼发拉底河沿岸的费卢杰综合医院和附近一些村落;费卢杰综合医院位于“黑水桥”的西侧,美军认为这座医院是武装分子的一个重要指挥部,占领该医院不仅切断了武装分子的对外联络,还摧毁了武装分子的一个指挥中心;随后,联军又拿下了横跨幼发拉底河的两座大桥——黑水桥和南桥(10号公路桥)。美国陆军的第1骑兵师第2旅则在城南驻守。至此,费卢杰的所有通道均被联军封闭。
在徉攻发起的同时,驻扎在费卢杰东北部的美军民政事务部队在伊拉克电力部门的协助下,切断了全城的电源。11月8日晚19:00点,2个主力攻击团(第1战斗团和第7战斗团)开始从费卢杰北部开始发起全面进攻,战斗队形从西向东分别为:陆战1团3营、陆战5团3营、骑兵7团2营(来自骑1师)、陆战8团1营、陆战3团1营、步兵2团2营(来自大红1师);其中重装甲的骑7团2营和步2团2营为开路先锋。由于美军判断武装分子主力位于费卢杰西北角的朱拉恩区,因此在作战辖区的分配上让第1战斗团负责以朱拉恩区为主的1/4城区,而第7战斗团则负责其余3/4城区。在6个营身后紧跟着5个伊军营;再后面是民政部队和海军工程兵,他们的任务是恢复秩序和清扫道路。2个主力攻击团和位于城南的骑1师第2旅各有一个炮兵连直接提供火力支援,这些炮兵部署在费卢杰西南22公里处。美军的部属情况。
城外的美军火力支援部队在进攻开始前没有对费卢杰进行预备射击和饱和轰炸,战斗爆发后火炮和空袭都由前线火炮观察员和无人侦察机控制,每一名火炮观察员、飞行员和行动指挥中心的军官都有同样的费卢杰地图,所有炮弹只针对确定的武装分子目标,以此尽可能减少平民的伤亡。美军将81毫米迫击炮的威胁距离定为100米,把60毫米迫击炮的威胁距离定为50米;由于美军的远程支援火力精确度很高,城内的美军经常敢于在距离目标不到150米的地方召唤火力支援。而美军飞机上最新定位系统可以在8000米高空清晰展现地面情况,当地面美军号召炮火攻击时,天空的美军飞机会及时跟踪观察目标背后和附近是否有友军在危险范围内并及时告知炮火支援部队。
美军主攻部队最先遭遇的一道障碍是城北的铁路线,武装分子已经在铁路沿线及铁路和城区间的开阔地安设了大量的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美军使用一种名为“M58地雷清除线电荷” (简称MCLC)的装置予以应对。该装置有一个火箭牵引器,牵引器后拖带一条长100多米的引线,引线上携带有1750磅的C4炸药。美军工程兵在烟雾弹和压制火力的掩护下,冒着武装分子零星的迫击炮弹,开着M113装甲牵引车将装置带进战区后发射火箭,火箭拖带着引线和炸药一起飞向雷场;当其落地后,工程兵便引爆炸药,清除目标区域的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一个MCLC便可清理长100米、宽14米的区域。为了防止有漏网之鱼,美军工程兵随后驾驶着M9装甲战斗推土机冲入雷场,引爆残余的地雷。仅过了10多分钟美军便突破了武装分子设置的第一道障碍并向前推进,很快夺取了位于城北的火车站,这个火车站在后来的战斗中将被用于部队中转站。M58地雷清除线电荷
美军攻进城后,发现武装分子早已用废车、砖墙、水泥袋等将道路封死,而武装分子以4~12人的小队躲在经过加固的房屋内或屋顶上,用AK47、火箭弹、机枪和迫击炮向美军射击;由于没有夜视装备,武装分子在夜里很难对美军构成真正威胁。美军则用推土机和挖掘机开道,一一清理前进道路上的路障。路障清除后在阿布拉姆坦克、布莱德利战车、120毫米数字迫击炮、AC-130、眼镜蛇、阿帕奇、155毫米火炮的全力掩护下,步兵逐房进行搜索清剿,不时与藏匿在房内的武装分子爆发激战;为了避免被悬挂在门上和墙上的诡弹杀伤,美军通常先召唤坦克推倒房屋的墙壁,或者安置炸药炸开房门,然后再冲入进行搜查。在进行巷战时,美军的坦克和车辆会尽量靠着街道的一侧,从而可以为在街道另一侧的车辆提供火力支援;有时侯前头的坦克由于射角过小而无法攻击武装分子的火力点,殿后的装甲车就会担起这一任务;美军狙击手则在后方隐蔽点埋伏随时狙杀出现的武装分子。在夜间,美军的LRAS系统(远程侦察监测系统)能在错综复杂的街区中寻找到前进的道路。
至11月9日下午,在空中和远程炮火掩护下,经过激烈的逐房争夺战,美军先头部队已经攻进了市中心的纳兹扎区(费卢杰旧城)。2个战斗团有各自不同的战术:第1战斗团以稳步推进为主,小心地消灭一路遇到的每一个武装分子火力点,尤其注意自己的前线,不让武装分子有机会从正前方渗透;第7战斗团则敢打敢冲,遇到难啃的骨头先绕过朝下一个目标推进,因此前进速度极快。这造就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第1战斗团进展较慢而且侧翼容易遭受武装分子攻击,但控制区内比较稳定;第7战斗团进展迅速但后方遗留的武装分子火力点却成为了隐患。而陆战队和陆军的风格又有所不同,陆军士兵更多仰赖整体战术和重火力,陆战队员则继承了他们的传统,更侧重于小规模部队间的配合,只有在进攻受阻时才召唤重火力支持。战役发起后美军的推进情况。
11月9日这一整天的战斗非常激烈,美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几乎都来不及回应前线步兵的召唤;甚至空袭和远程火力也一度因为害怕误伤友军而出现停滞。在费卢杰东北部的陆军第2步兵团2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该营一路推进,抵达了位于费卢杰中部的10号公路(福兰线),为联军提供了一条更便捷的补给通道,美军原先预计要用48个小时才能抵达这里,而实际只花了24个小时。10号公路对面就是位于城东的费卢杰工业区,这片工业区长宽各有2公里,有大量的仓库和厂房,被美军认为是武装分子的训练学校和炸弹工厂所在地,可能有非常坚固的防御。第1战斗团中的陆军第7骑兵团2营也在一路推进后开始向西南方向迂回,基本完成了对朱拉恩区的包围;海军陆战队员由于侧重逐房清剿,因此推进速度稍慢于陆军部队。同日,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赶往费卢杰营,对在那里的伊军发表讲话;临时政府中的最大逊尼派政党“伊拉克伊斯兰党”宣布退出临时政府;而主要由逊尼派人士组成的“穆斯林学者联盟”也称代表全国3000座清真寺抵制即将于2005年1月举行的大选;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的三个亲戚在该日被武装分子绑架,武装分子威胁称如果不停止进攻费卢杰将杀害人质。11月9日的进攻形势
11月10日,美军已经攻占了全城超过一半的地区,拿下了包括市长办公室、一个商业中心、几处重要的清真寺和基础设施在内的多个目标。其中伊拉克陆军第3干预旅第5营与美军一起夺取了塔菲克清真寺,伊拉克快速反应部队和伊拉克第1干预旅第2营则和美军拿下了希德拉清真寺,美伊联军在经过一场激烈战斗后还一同夺取了穆罕马迪亚清真寺,这个清真寺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因为这里一度被武装分子用来作为指挥中心。此外,美伊联军基本完成了在城市西北部朱拉恩区的作战,这个区密布住房和狭窄的街道,联军原先预计将爆发激烈战斗,但实际只遇到了相对较弱的抵抗;当日结束时,美军将朱拉恩区的控制权转交伊军。在通过贯穿费卢杰的10号公路时美军也没有遭到什么抵抗;这表明绝大多数武装分子或者已经躲向了城南地区或者偃旗息鼓想伺机逃出城去。因此美军及时进行了战略调整,原计划打算在城北与武装分子经过激战后将武装分子赶往10号公路,并让武装分子顺着10号公路逃往城西大桥附近,落入那里埋伏的联军口袋;但当美军意识到武装分子大多逃往城南地区后,决定采用第二套方案,即所有部队继续南下,把武装分子赶往在城南设防的骑1师第2旅的口袋中。美军还夺取了两个堆满武器、弹药和路边炸弹部件的加工厂。美军驻伊拉克最高司令乔治-凯希将军称在费卢杰市中心区域武装分子可能会开辟布满简易爆炸装置的雷场,在突破武装分子的外围阵地突入城市中心时美军势必将遇到不少困难。一些参战的美军报告称发现有武装分子从清真寺内向他们开火,甚至有妇女和儿童向美军开枪射击。在这天的战斗中,陆军第2团第2营A连3排的一个班在推进中遭到6-8名武装分子的攻击,武装分子占据了有利位置用,美军被压制在一条小巷内无法动弹;这时来自另一班的贝拉维尔军士带着一名机枪手赶去支援,成功压制住了武装分子为友军解了围。随后贝拉维尔召唤一辆布莱德利战车对目标建筑进行了射击,然后他安排两名士兵在门口把守,自己则带着一名机枪手进屋检查,一名随军采访的《时代》杂志记者米歇尔-威尔也坚持和他一起进屋,他边跑边给贝拉维尔鼓劲:“这就像在硫磺岛上夺取敌人的机枪阵地,太难以置信了,你能行,我相信你!”进屋后三人立即遭到了武装分子的射击,贝拉维尔的机枪手肩膀中弹负伤,贝拉维尔命令他和威尔先撤出去。随后贝拉维尔孤身一人在屋内与武装分子作战,到最后甚至举起武装分子的AK47射击;他先后打死4人打伤1人,自己也阵亡。贝拉维尔因此被授予银星勋章。费卢杰西北部地区,注意左上角的朱拉恩区(Jolan)
11月11日,美军战线左翼的第1步兵师第2步兵团第2营开始全力攻击费卢杰城东的工业区,2营的士兵于当天下午越过10号公路,立即就发现工业区内的武装分子比城北的更有经验装备也更好(城北的武装分子大多是当地人和原费卢杰旅的士兵,工业区的武装分子几乎都是外国人);这些外国武装分子会在建筑的外墙下挖出与建筑内部相通的蜘蛛洞,当美军从正面攻入建筑时,武装分子往往就从这些蜘蛛洞绕到建筑外从美军背后发起攻击;武装分子还试图利用工业区内错综复杂的巷道渗透进美军防线,但被美军用M203榴弹发射器和50口径机枪给击退。激战至晚上8点,美军已经穿越工业区推进至工业区的最南端(美军把这里定为海瑟线);22:30分,2营继续进攻,在穿越一片数百米宽的开阔地后进入费卢杰东南角的苏哈达区,这里的建筑密度要比城北稀疏不少;到11月12日05:30点时,2营已经抵达海瑟线以南1500米处的杰纳线。在这天的战斗中,联军发现了武装分子关押人质的房屋,这里曾被伊拉克军官称为“屠杀屋”;在屋子里美军发现了黑色囚服、摄像机、电脑等设备;美军同时还解救了两名人质:一名伊拉克人和一名叙利亚籍司机;那名伊拉克人的绑架者是来自叙利亚的武装分子,因此当美军解救他时他还以为自己是待在叙利亚。同日,两架美军超级眼镜蛇直升机在费卢杰执行任务时被地面炮火击中在城外迫降,飞行员获救。随着战斗的逐渐减弱,联军估计将在48小时内全部夺取费卢杰,之后则需要数周时间对城内残余武装分子进行清剿。美军官方在11月11日对外宣布,截止该日,在费卢杰战斗中已经有至少18名美军和5名伊军战死,164名美伊军受伤,击毙武装分子约600人。11月11日的态势图
11月12日,美军称已经控制全城超过80%的地区,武装分子被压缩在城南地区。有300人一个清真寺走出向美军投降,美军称这批人中有不少是平民,但需要进一步审查才能确认。同日,美国陆军第7骑兵团第2营沿着10号公路穿越城东的工业区,加入了城市东南角里萨拉区、纳扎尔区和杰拜尔区的战斗;伊军第1干预旅第1营在朱拉恩区与残余的武装分子展开激烈交火。当日伊拉克红星月会对外形容费卢杰的情况是“大灾难”,称该组织向联军请求能给城内派遣医疗救护队,但联军不予答复;伊拉克政府称伊政府已经组织了由14辆卡车组成的医疗和重建小组赶赴费卢杰,将于11月13日抵达。 在当日的战斗中,美军发现武装分子采用了新的战术:陆战8团1营B连的士兵在清剿过程中发现前方有数名身着伊军士兵军服的人向他们走来,然而靠近后对方却突然开火,导致1名美军当场身亡。武装分子还组织穿自杀背心的人弹向美军发起攻击,美军在打死人弹后必须立即将自杀背心引爆,否则尸体上的自杀背心会被武装分子解下继续使用。
11月13日,美军称已经占领了绝大多数城区,正逐房进行搜查。同一天,伊拉克国家安全顾问称有超过1000名武装分子被打死,200多人被捕。伊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宣布“费卢杰已被解放”。在该日,第2步兵团2营A连的连长希恩-西姆斯上尉在工业区的逐屋清剿中阵亡。当时A连的士兵在11月12日清理完一栋建筑,连长西姆斯打算在这栋建筑的顶楼建立一个前线观察点;当他进入这栋建筑时他询问手下是否已经检查仔细,手下回答没有问题;然而这栋建筑的墙角挖有一个蜘蛛洞,一个武装分子在美军对建筑检查完毕后悄悄从这里爬了进去并藏在了楼上,西姆斯上楼时突然遭到了这个武装分子的射击而当场身亡;西姆斯是整个费卢杰战役中美军战死的最高级别军官。
同在13日,陆战1团3营的卡塞尔军士和军医米切尔在与战友们推进时发现有一名受伤的陆战队员倒在一栋建筑门口,而另有数名陆战队员正困在建筑内与里面的武装分子进行激战。卡塞尔和米切尔立即组织了一些人杀进了这栋建筑;他们发现建筑内密布楼梯和房间,先头进入的陆战队员正和武装分子在不同的房屋内混战,子弹和手雷不断从楼梯上和房屋内飞出。米切尔和卡塞尔立即兵分两路,冲向了不同的房间。军医米切尔在一个房间内发现了一名重伤的战友,立即对他进行紧急救治;卡塞尔则在准备进入一个房间时在门口差点和一个武装分子撞个满怀,卡塞尔抢先一步开枪将对手击倒,但随后从身旁的楼梯上射下一串的子弹和手雷,卡塞尔身中数枪且小腿被弹片炸伤,但仍然匍匐进入了房间,并将一名受重伤的战友尼科尔拖向了安全区域。正当卡塞尔在为尼科尔进行救治时,突然从房间外飞进一枚手榴弹,在其爆炸的一瞬间卡塞尔将尼科尔压在了身下,他本人的手臂、大腿、臀部均被炸伤。这时米切尔进屋增援,发现两人还均有意识,卡塞尔正手握一把9毫米手枪守着房门。当米切尔为两人治伤时,突然发现一名先前被射倒的武装分子正挣扎着爬向地板上的步枪,米切尔立即起身用军刀刺死了他。45分钟后三人被战友救出:卡塞尔身中7枪失血达60%,但最终被救活;尼科尔失去了一条腿;而米切尔则负了弹片伤。卡塞尔和米切尔均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
11月14日,美军第2步兵团第2营的士兵继续在城东和工业区一带进行逐房搜查,他们发现了大量的武器储存点,其中甚至有57毫米重型防空炮,这种武器可以对除了坦克外的绝大多数美军车辆造成重创;美军还发现了制造简易爆炸装置的工厂,其中一个携带了超过500磅的炸药。2营的士兵还在10号公路附近使用了MCLC,以清除在那里的大量地雷和爆炸装置。在当天的战斗中,陆战8团1营的狙击手佐科斯基在进行狙击作战时战死;佐科斯基为了追求更大的视角,在战斗中习惯不戴钢盔,在先前的战斗中他已经连续射杀了三名武装分子;然而在11月14日佐科斯基却为不戴钢盔付出了代价,当时他正坐在苏哈达区的一栋建筑内,武装分子的子弹从背后击中了他的后脑致其当场身亡。在费卢杰战役中美军大量使用狙击手压制武装分子,这些狙击手往往在800米左右的距离发起攻击,甚至有超过2000米的射杀记录;在费卢杰战绩最高的美军狙击手的战果是24。
11月15日,美军已经全部抵达了杰纳线,并开始折返向北进行进一步清理,消灭迂回到城北的武装分子;此外费卢杰南部地区还剩下少数几个武装分子聚集点,美军认为还需要至少4天才能完全控制全城。联军在对城内的地道进行搜查时发现一个大型地下掩体,里面堆满了包括防空炮在内的大量武器。而由于战斗还在继续,伊拉克红星月会仍然无法向城内提供食品和饮用水,于是红星月会的车队转而驶向费卢杰附近的居民区,这里聚集了数千名先前从城里撤出的平民。在该日的战斗中,陆战3团1营A连的佩拉塔中士和战友在对一栋建筑进行检查时,发现底楼有好几个房间;前两个房间都空无一人,然而当佩拉塔推开第三个房间的房门时,躲在里面的武装分子立即开枪,佩拉塔身中数弹重伤倒地;随后房内的武装分子又扔出一枚手榴弹,正好落在美军队伍中,就在这时佩拉塔扑向了手榴弹并用自己的身体吸收了绝大多数手榴弹爆炸的威力;佩拉塔当场死亡,但其他美军却得以幸免。战役结束后佩拉塔被提名国会荣誉勋章,但最后被授予了海军十字勋章。
11月16日,美军宣布已经完全占领费卢杰,但零星战斗仍时有发生。伊军第3干预旅的第6营在美军第1骑兵师协助下,在城北发起了扫荡。同日,跟踪拍摄的媒体报道称一名来自陆战1团3营的陆战队员在11月13日枪杀了一名受伤的武装分子,这名陆战队员面对摄像机称这名武装分子在装死;美方随即展开调查,后来确认这名士兵的行为属于自卫。美丅联社还报道称所有试图逃往城外的适龄男性都被美军给挡了回去。
11月19日,美军第1陆战远征军称这次战斗“已经打断了武装分子的脊梁”,共有51名美军和8名伊军死亡;联军共打死约1200名武装分子,并发现了2个汽车炸弹加工厂、24个炸弹制造工厂、455个武器储存仓库。美军对全城的建筑展开了逐一搜查,很多房屋被先后检查了三遍;而零星的战斗的战斗仍时有发生。
11月25日,陆战8团1营B连3排的士兵在准备检查一栋建筑时,突然遭到建筑内武装分子的伏击,有5名陆战队员中弹身亡,多人受伤。危急关头,B连的一名侦察狙击手( Scout Sniper)多明尼克-D-埃斯奎贝尔单枪匹马冲到了建筑的楼顶,打死了数名武装分子并消灭了两个机枪火力点。当美军的坦克赶来增援时,埃斯奎贝尔顶着武装分子的机丅枪火力从楼上撤下,并背着一名受伤的陆战队员一起撤离;随后他又连续两次返回,又撤回了两名伤员;在他救下的三人中最终有两人获救。由于其勇敢的表现,埃斯奎贝尔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
12月23日,陆战5团3营的一个班在一栋建筑内与守在二楼的数十名武装分子爆发激烈战斗,陆战队员一度被困在一楼无法动弹。两名陆战队员沃克曼中士和克拉夫特下士带头召唤其他士兵一起冲上楼梯,然而就在此时,楼上的武装分子投下一枚特制的黄色手雷,这种手雷内藏大量汽油,爆炸时可以使整个房间都燃起大火;瞬间陆战队员就被燃起的火焰包围,有两人被当场炸死。其余陆战队员扑面火焰后继续向楼上发起攻击,整栋建筑硝烟弥漫、子弹横飞;一名陆战队员被机枪子弹击中,一条手臂当即被打断,当仍尝试用另一条手臂继续射击。沃克曼和克拉夫特带头冲锋,并先后被手榴弹炸伤。建筑外的其他陆战队员也赶来增援,其中一人还没赶到目的地就被建筑楼顶上的武装分子狙击手射中身亡。美军坦克赶来后,房内的陆战队员奉命撤出;而在得知需要两人到高处为坦克指引方位并提供压制火力时,沃克曼和克拉夫特又志愿接过这一任务。坦克最终摧毁了这栋建筑,在废墟中共发现了24名武装分子的尸体;美军此战共死亡3人。这也是整个战役中爆发的最后一次战斗。沃克曼和克拉夫特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

⑨ 第二次费卢杰战役的战役前奏

2004年9月,联军开始制定作战计划。9月10日,联军驻巴格达胜利营的高级参谋军官和美军第1陆战远征军、第4民政事务集团军等部队的指挥官召开了视频电话会议。而后,联军最高司令部与陆战远征军的军官又召开了一次讨论会,对计划的细节进行布置。9月13日,联军基本确定了战斗和战后重建的内容,介于在第一次费卢杰战役中战区里的平民成为一个棘手难题,联军又制定了如何安置平民的“分支计划”;此外联军还对如何获取情报、如何孤立武装分子和如何保障部队补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制定每一项计划时,联军都按“四个问题”进行测试,即:1,伊拉克人会怎么看待这一行动;2,这一行动在文化上是否可以接受;3,伊拉克人是否能承受这一行动;4,这一行动对最终联军向伊拉克人移交国家控制权是否有帮助。
9月的中下旬,联军决策者开始起草在费卢杰战斗中应受保护的目标名单以保证一些关键的基础设施如电厂、供水站、铁路、大桥等不会遭受炮火的打击。
9月25日,驻伊联军指挥部公开了第306号命令,该命令指令第1陆战远征军在伊安全部队的协助下,对盘据在费卢杰的武装分子进行彻底的清剿,行动日期被定在11月。同日第1陆战远征军的指挥官萨特勒中将飞往巴格达与联军驻伊部队日常军事活动总指挥梅兹中将会晤,两人确定行动的代号为“幻影狂怒”。
美军第1远征军指挥官约翰-F-萨特勒中将
9月29日,第1陆战远征军的参谋人员根据萨特勒和梅兹的要求制定了一份在费卢杰战斗结束后进行重建的更详细计划,美军第4民政事务集团军的高级军官则牵头讨论了战后伊临时政府的需求、如何确保安全局势、如何将城市最终移交伊政府等问题。
自9月底起,第1陆战远征军和它的下属部队开始全面准备费卢杰战斗。尽管同时在伊拉克西部有很多小规模的军事行动,但所有行动都将为费卢杰战斗服务。每天早晨7:30分,第1陆战远征军的萨特勒中将和他的参谋们都会在费卢杰营开会(美军在费卢杰城外的一个军营,当时美军在城外一共有两个军营,另一个就是“梦幻大陆”,后被改名为巴哈里亚营)。萨特勒的左右通常坐着他的副手海吉里克准将和参谋长科尔曼上校,其他就座的有情报官马库塔上校和作战主任雷格纳上校;会议一般以讨论天气和最新情报开场,然后会迅速讨论最新的战事、下属部队动态和当天行动计划。
10月18日,作战计划细节基本完成,负责具体作战活动的陆战1师指挥官纳托斯基少将开始向他的下属军官分配作战任务。10月21日,最终作战日期和时间确定。D日为11月7日,而主攻时间则被定在11月8日。参加战斗的美军有2万人,其中1万5千人将攻入城内;其余5千人则在城外负责掩护,另有5000名伊拉克士兵配合战斗。美军的主力是两个战斗团。第1战斗团由陆战1团3营、陆战5团3营和陆军的第7骑兵团2营等部队组成;第7战斗团由陆战8团的1营、陆战3团的1营和陆军的第2步兵团2营等部队组成。伊军有6个营参战。所有攻击部队都有飞机和火炮部队支援。在进攻前,美军有意营造将从费卢杰南面发起攻击的假象,将城内武装分子的防守重点吸引到了城南地区;并通过无人机从武装分子的流动中了解了他们的核心头目、指挥部所在、防御阵地结构等情况。费卢杰航空图,注意城北的火车站、城西的两座大桥和医院、城中通往巴格达的高速公路。
2004年10月中下旬起,美军开始在费卢杰附近集结。武装分子也不断通过迫击炮、火箭弹、汽车炸弹等对美军发起攻击。10月30日,一辆装满炸药的汽车冲向了正赶往费卢杰的美军第3陆战团1营的车队,造成8名陆战队员死亡,数十人受伤。无独有偶,11月3日,在费卢杰东面的10号公路上英国“黑色观察”步兵营也遭到汽车炸弹袭击,3名英军身亡。
11月1日,美军在费卢杰营里召开了最后一次讨论会,萨特勒和梅兹与第1陆战远征军的其他高级军官互相交换了意见,除了费卢杰城内缺少伊拉克军队或警察的配合等少数不利条件外,梅兹中将对整个作战计划表示满意。
除了美军,伊拉克政府也对此次行动予以了高度重视。为了支持这次战斗,11月3日伊拉克临时政府向费卢杰营派来了阿布杜尔-卡迪尔少将和他的副手卡西姆准将,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带领伊军参与作战,还将负责在战后恢复城内的社会秩序;卡迪尔此时已经被伊拉克临时政府任命为整个安巴尔省的行政长官。卡迪尔带了包括1个突击营(第36突击营)、5个干预营以及伊拉克反恐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在内的数千伊拉克官兵。从制定计划伊始联军就确定费卢杰战役必须要有伊军参与,他们将主要负责搜查清丅真寺等敏感地区。伊军到来后立即投入了和美军的磨合训练中,每一支美军部队都配有一支伊军部队,并设有相互沟通的联络官员。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伊军的第36突击营,这支部队是2003年12月由5个亲美的伊拉克政党共同组建,绝对忠诚于伊拉克新政府;在第一次费卢杰战役等战斗中,其他伊军部队要么战斗力低下,要么阳奉阴违,要么当逃兵甚至投向武装分子,而第36突击营每次战斗都坚定地与联军并肩作战;该部队作风硬朗装备精良,以经常实弹演习而著称。伊军第36突击营在训练中
费卢杰城内武装分子也没有闲着,也进行了积极备战,他们的主要战术有:在通往城内的道路上安置大量诡雷和简易爆炸装置;城内制高点布置枪手把守;城内安设密集的地道、壕沟、蜘蛛洞、地雷场和路边炸弹,武装分子可以通过地道在各防御点和弹药库间进行转移;在城内的一些建筑物内放置大量炸药,通过引线控制,一旦美军进入这些“炸弹屋”就会被一锅端;在建筑物的大门、窗户上安设诡雷和手雷,美军如果试图推门而入就会引爆炸弹;为防止美军抢占制高点,将大量建筑物的楼梯给炸毁或封死;故意开辟一条道路,两边埋伏下密集的交叉火力,吸引美军进入后予以打击等;美军的无人侦察机还发现城内的武装分子针对即将展开的巷战举行了大量的实弹演习。除此以外,武装分子还开展了舆论宣传战,费卢杰城内的费卢杰综合医院不断播放平民伤亡的镜头;一次武装分子使用一辆救护车运送弹药,美军发现后将其摧毁,武装分子随即公布了一辆布满弹孔的救护车和受伤平民的照片,然而,这一次美军其实是用激光制导炸弹进行攻击的。
为了防止造成大规模平民死伤和进攻时更有自由度,美军在发起行动数周前开始大量空投宣传单,预先通知城内的平民撤离费卢杰。联军在宣传单中对城内的平民称武装分子从他们的手里“偷走”了基础设施、饮用水和学校,只要像扎卡维这样的武装分子占据费卢杰一天,这些东西就无法得到满足;而只要清除了武装分子,电力和饮用水会立即到来,学校、公路等基础设施都会得到翻新。在另一份宣传单中,联军对平民说如果他们不想离开家园,那么在战斗打响后要待在屋内,如果联军进入搜查,须手持宣传单躺在地板上。截至行动发起时,美军估计全城30万居民中有大约70%-90%的人已经撤离。
武装分子的简易爆炸装置(IED)给驻伊美军造成的伤亡占其总伤亡数的70%。
与此同时,美军也逐渐加强了对城内选定目标的空袭和炮击。美军的火力支援系统由陆战队航空兵、陆军航兵、海军航空兵、美国空军、155毫米牵引炮、155毫米自走炮、81毫米迫击炮、60毫米迫击炮共同组成。为了将平民死伤降低到最低程度,美军通常只对核对无误的目标进行攻击,绝大多数对城里的炮击和空袭都要由美军驻伊拉克最高司令长官乔治-卡希将军亲自批准。有一次美军发现了一名武装分子头目和他保镖的住所后没有立即展开行动,而是连续监视了数天确认他们进入房屋后再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将这所房屋摧毁。但尽管如此,美军的攻击仍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平民的伤亡。
随着D日的不断临近,联军逐渐完成了对整个费卢杰的包围。陆战1师在陆军部队的协助下,控制了所有通往费卢杰的公路,两个主力战斗团部署在城北,一支包括伊军第36突击营在内的轻装甲部队部署在了城西,美国陆军的第1骑兵师第2旅驻扎在城南,英军的“黑色观察”营则负责警戒一条贯穿费卢杰直通城东的高速公路。美军和伊军还在费卢杰城外建立了数十个检查站,防止战斗爆发后任何人进城或从城内逃出。然而此时费卢杰城内包括部分高级头目的在内的一些武装分子已经提前逃离了费卢杰;美军估计在发起攻击时城内还有2000名武装分子。

⑩ 伊战中的费卢杰惨案

就是伊拉克人抓住4个黑水公司的雇佣兵,打死后吊起来示众。本来想学93年索马里那样把美国人吓走的。结果04年也正好是大选年,布什坚决不撤。然后增派陆战队进驻费卢杰,然后就爆发了费卢杰战役。
http://www.cnhan.com/big5/content/2004-04/03/content_348805.htm

阅读全文

与费卢杰战役电影完整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郑州vip电影院 浏览:353
郑州邮政电影票10元 浏览:668
电影日本艺术图片 浏览:603
最新电影网大全 浏览:724
与爱情有关的青春电影 浏览:570
迪斯尼电影中英文高清百度云 浏览:192
鬼灭之刃电影图片 浏览:953
大理洱海国际电影院 浏览:979
美国百大电影女明星 浏览:182
无间道电影粤语bt 浏览:191
长治市沁县电影院价格 浏览:921
监狱惊险电影大全 浏览:747
蒲城电影院 浏览:862
两个主角用很长的剑的电影 浏览:309
暮光之城5电影完整版 浏览:305
日本电影解说女主角结婚 浏览:270
云幕电影院 浏览:328
HD泰山电影中文 浏览:370
谈了这么久的恋爱是什么电影 浏览:466
用英语介绍电影你好李焕英 浏览: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