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怦然心动》:豆瓣评分9.0!这部美国影片到底优秀在哪里
一个小镇上,7岁的朱莉遇到了新搬来的邻居布莱斯,追逐中两个人手牵在一起,朱莉瞬间对布莱斯怦然心动。她喜欢布莱斯深邃的眼眸和明媚的笑容,但布莱斯一直在躲闪,他甚至觉得朱莉有点愚蠢,但以为对方只是羞于表达的朱莉仍然热情相待。
整体要大于部分之和有天朱莉的画家父亲问她喜欢布莱斯什么,朱莉如实相告,朱莉的父亲说看一个人就像看一幅画,不能只看部分,要看整体,如果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则说明这个人是真正的优秀。为了捡风筝,朱莉爬上一颗高高的梧桐树,在树上,她看到了以前未看到过的风景,辽阔的田野,变幻的色彩,十分美丽。朱莉渐渐明白父亲说的整体要大于部分之和的话,她开始思考身边的人,有的人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如果陪在你身边的人,是那个让你看到即眼中有光的人,说明你很幸运。如果没有,也无需气馁,去做一个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灿若霓虹的自己,那么遇到生命中的怦然心动也许就是下一秒的事情。
② 看完美国电影《怦然心动》,政治老师让我们写观后感。100字
我始终以为电影电视都是要讲故事的,讲给观众听,而不是自说自话、自我欣赏。故事讲好了,应该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也即无论世界哪个角落的人,都能看得懂,会产生共鸣,而不用费劲巴拉地去探究故事发生的背景、文化和历史渊源,不用猜测导演的意图和片中的隐喻。我相信,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中总有些相通的地方,真善美的标准不会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产生多大差异,教导人向善,是各国教育的主旋律。 绕来绕去,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怦然心动》是一部好好讲故事,并且讲了一个好故事的影片。我相信这部影片谁看了都能懂,而且会被片中天真无邪的爱恋所感动。当然,以我们一贯的寓教于乐的标准来看,它也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不仅讲了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两小无猜的早恋故事,萌动的情感、不谙的思考都是儿童特有的,而非小孩讲大人的话。同时影片涉及到亲情和伦理、偏见与包容、梦想与现实、坚持与放弃、自尊与自爱等等一系列人类共通的问题,很容易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朱莉的勇敢与坚持、自尊与思索、爱心与善良都让人怦然心动。作为成年人,面对我们认为对的事情,我们是否会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而坚持自我?像朱莉保护那棵树一样?面对弱者,我们是否能毫不犹豫地施以爱心,伸出援手?像朱莉对待自己弱智的叔叔和无人竞拍的同学那样? 在这里不能不飘扬一下美国电影,作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我发现他们经常会拍出一些温馨感人,给人以希望,让人感受到人间美好的影片。片中的女主角朱莉虽然小小年纪,但也能代表很多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她们自尊自爱,美丽浪漫,她们独立思考,敢爱敢恨,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格的完整,她们脚踏实地做事,不浮夸不虚荣。 当然作为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她也不是天生啥都懂,影片很好地表现了朱莉在大人的引导下的自我成长。朱莉的父母无疑是她的榜样,而布莱斯的外公无疑给了她力量。 相比之下,我们文化中的孩子就没有朱莉那么幸运了。首先,他们敢爬上那么高的树吗?当然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他们也没有树可爬,只有爬楼了。会有人告诉他们在树上看到的风景多么不一样吗?他们能因为在一棵树上看到了美景体会到了人生的乐趣,就勇敢地保护它不被砍伐吗?他们的父母一定会发疯般地劝孩子下来,求消防或公安帮他们救孩子。最最关键的一点,他们敢早恋吗?他们会听从内心的召唤,让感情油然而生吗?会在七岁的时候对某人一见钟情,然后就一直渴望着与他的初吻,并用行动勇敢表达吗?如果有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的世界里,她一定是另类,甚至被归入坏孩子行列,一定会让老师费尽了口舌,让父母操碎了心。我们的孩子呀,太可怜,被教化得太早,太苛刻,因此丧失了许多作为人的本能。 现在政府总是在提倡创新,我们为什么缺乏创新人才?我看都是教育惹的祸!这个教育包含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中国孩子聪明、学习好,举世公认。但能力呢?比如爱的能力。如今剩男剩女成了一个社会话题,剩下来的原因很多,而且因人而异,但其中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就是有人不懂得怎么去谈恋爱,因为他们从小就没谈过恋爱,也没人教他们怎么谈恋爱,相反多少成年人会谈早恋而色变?试想如果他们像朱莉和布莱斯那样情窦初开的年龄就尝试着去爱,而且有成年人的引导,他们也不至于在谈婚论嫁的年龄为如何爱而烦恼了吧。 再看看人家的课堂,观察小鸡孵化,做个实景火山喷发,我们的素质教育、课改是不是学的就是这些东西呀!人家那可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而且虽然素质了,课改了,我们听到看到的依然是被课业负担压得抬不起头、早出晚归难得见到太阳、周六日奔走于各种培训班的孩子们;依然是在好幼儿园、好学校门外支起帐篷、打开躺椅、彻夜排队苦苦等待的家长们。 相形之下,朱莉和布莱斯是何等幸福快乐!他们上下学有校车,周围有伙伴、有邻里之间的交往,他们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朱莉的哥哥在车库里自组乐队,高中毕业不急着上大学,而是玩两年音乐再说,这要搁中国的家长还不得急死。 扯得有点儿远,但又是不得不发的感慨。 我喜欢朱莉,她不是女孩中最漂亮的,但那双闪亮的大眼睛也令人难忘;她感情细腻,会在高高的树上看日出日落;她心地善良,会在别人最窘的时候伸出援手;她可以跟成年人谈论永动机;她会为心爱的男孩送去自家的鸡蛋。太可爱了!片尾两只小手终于交叠在一起,而此时悠然唱响的那首歌,彻底把我融化了。世间最美好的事物不过如此。
③ 怦然心动电影影评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杜拉斯
《怦然心动》。看到自己喜欢的编剧柏邦妮极力推崇。看罢发现果然所言非虚,欣然怂恿身边的朋友去看。海报是一对小孩和一棵巨大的树,简单干净而又荡气回肠的样子。可喜的是,电影也是如此。“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算是个诉说青梅竹马的情愫的清新小电影吧,却又不舍得就这么轻描淡写的将其定性。因为电影里还谈到了珍贵的尊重,勤劳和梦想。
他说:我这辈子只希望朱莉.贝克离我远点。她说:从我见到布莱斯.洛士奇第一眼,我就砰然心动了。这,就是他们的初见。
朱莉是个古灵精怪的漂亮姑娘,长长的栗色头发,大大的湖绿色眼睛,笑容温暖的让人融化。这小家伙7岁就开始准备恋爱了呢,她毫不掩饰自己对新搬来的邻家男孩布莱斯的喜爱,心愿就是得到他的吻。她缠着他不放,举止大胆热烈,好生可爱。除了布莱斯,小朱莉还很喜欢社区里的一棵大大的梧桐树。树的顶端,有她呼吸过的最甜蜜的空气和见过的最美的风景。为了不让大人们把树砍掉,她固执的哭着在上面坐了一天。可这一切的一切,布莱斯都不理解,他觉得她是个可怕的怪人。他千方百计的躲避她,不理会她一起保护梧桐树的恳求,扔掉她送的鸡蛋,死也不肯和她真诚的交谈。
突然有那么一天,朱莉想通了,她觉得布莱斯不过尔尔,伤害她的尊严,不尊重她的家人,于是决计将他忘记。然命运好幽默,他在外公的启发下慢慢发现了她的各种单纯美好聪明,情不自禁的想要与她亲近。他要亲吻她,她哭着跑回了家。最后,布莱斯扛着铁锹在朱莉家的院子里种下了一棵小梧桐树。朱莉笑了,出去和他一起培土。剧终,Bob Dylan浑厚悠远的嗓音缓缓响起,“I bless the day I found you; I wanna stay around you; Now and forever, let it be me.”
小姑娘究竟迷恋小男孩哪一点呢,是他闪烁如星辰般的眼眸,是他初识时羞红的玫瑰花般的脸颊,还是她坚信他有的能与之相通的美丽心灵呢,真是让人难以捉摸。我却爱极了这个橡皮糖一般想要黏住心上人的小姑娘。像大部分的美国电影里的女主角一样,她浪漫倔强爱冒险,有健康的体魄和灵魂,有实现梦想的脚踏实地的能力。她敢于与众不同也乐于与众不同。她有颗爱人的心,也懂得如何去追求自己的爱。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的爱不盲目不愚蠢,她时刻反省自己的爱是否正确是否值得。她的爱有底线,那就是自尊和家人。小姑娘就如同她誓死捍卫的那棵梧桐树一般,自由而坚定的生长。陈丹燕在《起舞》里写,“我相信女人的一生,也要靠某种梦想的鼓励生活下去,这种梦想有时伤害她,有时将她的生活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却仍旧是她内心的支柱。成长的过程本身就不是完美的,它包括在表达和体会纯真感情时最初的造作。要慢慢等你所经历的生活,来帮你洗去它的铅华。”我猜想,布莱斯算是小朱莉的一个英雄梦想。
还特喜欢布莱斯的外公,他理解且喜欢朱莉。除了帮助朱莉打理庭院,他还教布莱斯不带任何偏见的去看待朱莉发现朱莉的优点。他最美好的一句台词莫过于,”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有些人肤浅,有些人金玉其外,有些人败絮其中。但是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如彩虹般绚丽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后,就会觉得其他人都有如浮云一般。)这一点,我是深深相信的。
“我的灵魂里有很多地方玩世不恭,对人傲慢无礼,但是它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害怕黑暗,柔弱得像绵羊一样。只有顶平等的爱才能使他得到安慰。你对我是属于这个核心的。”王小波在《爱你就像爱生命》里如是说。如果你遇见自己的英雄梦想,勇敢的走上前去打招呼吧。或许有一天,他会对你说,谢谢你依恋我,像一只固执的螃蟹。
④ 怦然心动 电影 观后感 要好的 感想比较多 够深刻 原创
怦然,但是不仅仅是心动
一连看了两遍《怦然心动》,真的是怦然心动。一对小孩,一棵树,特别简单的故事,讲得荡气回肠。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女生十来岁就有超脱的自省意识,审视自己爱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一旦触及她的自尊,立刻决定放弃这个男生。我们文化里的“爱”,似乎都要低到尘埃里,舍弃自尊才叫爱,犯贱当真爱。
《怦然心动》是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很丰富。主讲小孩早恋,其实这部电影里还讲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尊重,勤劳,怎么看待贫穷,怎么接纳残障的家人,怎么维护自己的自尊。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父母吵架之后,立刻对孩子说:“我们会解决好,不是你的错。”然后轮流去安慰她,表示父母还是相爱的,让孩子安心。所以,孩子才会觉得:“我觉得妈妈很不容易,我觉得爸爸也很不容易。但是生在这个家庭里,我很幸运。”相爱的父母胜过富有的父母。
《怦然心动》里小女生跑回来哭,说男生当着所有人面要吻她,她妈妈说:“真的吗?我看你需要和他谈一谈。”男生再三敲门,妈妈只是有礼而抱歉的说:“她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她把自己锁在卧室里。”男生来自一个鄙视女生家的家庭,但是女生的父母能把他区分出来,看待他如同一个常人。
继续说《怦然心动》。我很羡慕美国文化里的这种女主角,就像《UP》里的老婆婆:有冒险精神,浪漫精神,敢于与众不同,智慧有担当,有实现梦想的脚踏实地的能力,生机勃勃,有爱,也会爱,有健康的体魄和灵魂。我们通俗文化里的女主角,大多还是傻而天真,迷糊,乐观,感情丰富这一型,等男主角来怜爱。一句话概括,美国这种女主角是树,开花的树,没有男主角也会生长得很好;我们的女主角是花,是残缺的花,有些还带着悲剧性的身世和身体,等着男人来拯救。
很多人讲,男生配不上女生,男生很纠结等等。我觉得电影讲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心智发育不对等。很好理解,小学生总是女生成绩比男生好。女生早慧,男生懵懂,于是女生往往先喜欢上男生。男生开窍,女生已经开始思考。所以,他们俩显出心智的落差,但不是品质的落差。最后,他在自己的思考之后做出了决定,勇于忤逆父亲,做出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判断。
最后,我觉得我们和美国故事最大不同的一点是:他们不做“纠结”,无论分分合合,都是干干脆脆。我们吧,无论什么剧情,主要做的就是“纠结”,心里爱但是不敢说,说了但是不敢做,做了但是不敢爱,爱了但是没名分,有名分了但是没缘分……明明是扭曲,还老说这叫“戏剧张力”,或者“命中注定”。
⑤ 怦然心动的启示与感悟
《怦然心动》观后感
电影《怦然心动》一直没看,昨天与学生一起看了,没看完,如鱼鲠在喉难受。今天把它看完了。
故事情节简单,却一如影片题目看后令人怦然心动。影片叙述视角独角,分别以男女主人公的视角叙述故事,讲述少男少女布莱思与朱莉成长的故事,一个初恋的故事,一个如何学会爱的故事,无论谁看了都会有启发。
如何勇敢对待自己的真爱。女孩子的成熟永远比男孩子超前,所以当还是孩童时,朱莉就喜欢上布莱思闪亮而迷人的眼睛,她在那一刻便已怦然心动,成长的路上,她一直执着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真爱,哪怕是遭到布莱思的讨厌,她是勇敢的,影片把一个少女欲罢不能的初恋情怀描摹得细腻动人。布莱思对待自己的真爱也是勇敢的,仅管认识真爱的过程如此曲折,仅管经过了妒忌才确认。面对父亲对朱莉一家的反感,面对好友对朱莉的否定,布莱思勇敢地走向朱莉。
如何去爱,是那种“低到尘埃里”的爱吗?朱莉从年少时一起追逐着她的爱,但换来是布莱思的不屑,甚至厌恶。当她在那棵树上感受到微风吹拂时,她开始用另一种眼光审视世界,她开始活得独立自尊,不再纠缠她的爱时,这时一直逃避的布莱思才静下心来,回望她。爱是平等的,一直纠缠却得不到的爱不是真爱。追逐的过程中要学会停下来,只有停下来,才能认真思考,理智地思考问题,只有停下来了,逃的那一方才能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逃。朱莉用自尊赢得了她的爱。
成长的路上需要引领。很欣赏布莱思的外公与布莱思一起散步时跟布莱思说的那句话:“我们中有的人暗淡无光,有的色泽艳丽,有的则光彩照人,但是偶尔你也会遇到色彩斑斓的人。当你真遇到时,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爱的成长路上,我们常常采用堵的方式,其实我们更需要智者引领,学会去爱。这正是我们现下教育缺失的地方。
相爱的路上一起种植爱的精神之树。影片最后,布莱思与朱莉一起种植那棵梧桐树时,当布莱思的手抚摸朱莉的手时,我相信他们终于明白了爱的真谛,他们会幸福地相爱。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告诉女儿爱情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相看两不厌,爱情是白发苍苍儿孙满堂时依然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叫诚,爱情是当一方离开后的心灵追念。犹如布莱思的外公,常常坐在窗前思念老伴。人生是短暂而漫长的,一路走来,一起种一棵爱情常青树,一起浇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影片只是淡淡地叙述着,就连朱莉想得到的初吻都未曾有。但是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当朱莉捧着那一筐被布莱思抛弃的鸡蛋,心会随之隐隐痛;当朱莉一次次失望后决定放手时,布莱思才意识到那个叫朱莉的女孩已深入内心,才明白自己喜欢,看着布莱思在镜前挑衣的那刻,怦然心动;那“午餐男孩”的拍卖会上,布莱思的期待,朱莉的纠结,令人怦然心动;午餐会上布莱思毅然离席走向朱莉,想亲吻朱莉的那一刻,怦然心动;当他们一起种植那棵爱的精神之树时,怦然心动。
——来自于网络
⑥ 怦然心动简短影评
《怦然心动》简短影评如下:
1、在这个四月里,我看到的最佳的一部片子是罗伯·莱纳执导的《怦然心动》,和《战国》里一样,都是主角爱上了对方的眼睛,这部片子却感我至深。
2、《怦然心动》就是一部小众的,特别的电影,它将你置于一种温暖的、有趣的,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直到最后给你一个看上去也并不那么不靠谱的美好的故事。
3、一部动机很棒的家庭电影,它本有关于初恋的细节和生活的课程,这远比电影将一些天才的角色置于影片中心要好得多。
剧情介绍:
朱莉·贝克(玛德琳·卡罗尔饰)虔诚地相信三件事:树是圣洁的(特别是她最爱的梧桐树)、她在后院里饲养的鸡生出来的鸡蛋是最卫生的、以及总有一天她会和布莱斯·罗斯基(卡兰·麦克奥利菲饰)接吻。二年级时在看到布莱斯的蓝眼睛那一瞬间,朱莉的心就被他击中了。
不幸的是,布莱斯对她从来没有感觉。而且,他认为朱莉有点怪,怎么会有人把养鸡和坐在树上看成乐趣呢。
⑦ 电影《怦然心动》的启示与感悟是什么
女生要有超脱的自省意识,审视自己爱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
《怦然心动》就是一部小众的,特别的电影,它将你置于一种温暖的、有趣的,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直到最后给你一个看上去也并不那么不靠谱的美好的故事。
一对小孩,一棵树,特别简单的故事,讲得荡气回肠。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女生十来岁就有超脱的自省意识,审视自己爱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一旦触及她的自尊,立刻决定放弃这个男生。我们文化里的“爱”,似乎都要低到尘埃里,舍弃自尊才叫爱,犯贱当真爱。
人物:
1、朱丽
和树一样平凡的女孩朱莉,独立、勤劳、善解人意,愿意用生命去保卫一棵树,仿佛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不需要低到尘埃里,朱莉也能开出花来。
2、布莱斯
朱丽对布莱斯一见钟情,他却避之不及。朱丽的事迹上了报纸,外公对她颇有好感,令他十分困惑。她凭借鸡下蛋的项目获得了科技展第一名,成了全场焦点,令他黯然失色。
⑧ 怦然心动电影观后感
怦然心动观后:
朱莉拥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灵,在爬上社区的高大梧桐树之后,她看到了辽阔田园和绚丽的霞光,每一天的日出日落,她领略到这个世界另有一番神奇博大的美好。喜欢爬在高高的梧桐树上看风景。但因为施工,树被要被砍掉,爬上树予以阻止,并希望布莱斯与他一起保护它。
朱莉的爸爸在世界夺走女儿的登高望远欣赏美妙大自然的大梧桐树之后送给了她一株永远的梧桐,他交给她部分的加总未必等于整体,他坚守清贫却要倾尽所有照顾自己残疾的兄弟。最重要的,他让自己的女儿体会到贫穷并非最可怕的事,他让朱莉衷心以家庭为荣,他培育出了人间最美的一束春光!
真正的爱是大爱无疆,只爱老婆孩儿那不是爱,那是自私!要爱自然,爱所有进入我们时空的一切物与事,甚至是一草一木、所有人及动物。
有些人浅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创作背景:
在2007年,当时60岁的美国导演罗伯·莱纳以一部《遗愿清单》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终极思考。而在3年后,他却骤然换了一个角度,以一部改编自文德琳·范·德拉安南著名小说的电影《怦然心动》,从在童年、青春时光时男孩女孩间的“战争”表达他对人成长的思考。
⑨ 电影《怦然心动》观影感悟
你不是孟姜女,哭不倒长城,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发现你的美
有些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另一些人是整体小于部分之和
有的人浅薄,有的人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烂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后,会觉得其他人都只是浮云而已。喜欢一个人是一种感觉,从一开始的喜欢就决定了你愿意为他付出,即使是他对你投来一个浅浅的微笑,也会让你怦然心动。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影片中关于“整体与部分”这个深刻的问题的描述,当朱莉喜欢着布莱斯时,这个命题对她而言答案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为当朱莉喜欢着布莱斯时,她只看到了“布莱斯”这个整体,只是从外貌上去了解他,而不会去通过每一件小事,透过部分看整体。当她慢慢地开始放下布莱斯时,这个命题的答案便是“整体小于部分”,朱莉从“橡树”“鸡蛋”“嘲笑”这些事情看透了布莱斯,虽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可是内心有着自己的世界观,让她去判别是非善恶;她是一个有自尊心的小女孩,不允许别人嘲笑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而布莱斯却总是从朱莉为他做的那些感性冲动去评价她,这也就是为什么布莱斯一开始并不喜欢朱莉,不喜欢到喜欢的转折点从“橡树”被砍开始发生,布莱斯的外公十分喜欢这个“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妻子”的小女孩,布莱斯则透过自己的外公慢慢地看到了“朱莉”这个整体,开始喜欢上了她。一次与外公在街上的夜谈更让布莱斯成长,他辗转反侧,最终决定有所行动。爱情就是这样当一个人不喜欢你的时候,你为他做的那些感谢的行为,他并不领情,反而更加不喜欢你,也不会去理解你,更不会想你。
一个人的感性被另一个人用理性来理解,这样的理解肯定得不到一个正解,从此便有了付出的一方,而被爱的一方高高在上,有恃无恐,最容易受伤的就是那个最先付出的人,只有当两情相悦时,你所有的付出都会值得。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里,第一印象是如此的重要,再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便可以决定他是否喜欢她,当这种印象一旦形成,便很难再去打动一个不喜欢你的人。让我们来看看影片,朱莉让布莱斯喜欢上她,整整付出了从儿童到上初中6年的时间,若不是因为外公对朱莉的欣赏让布莱斯开始反思,也许他们永远不会有那么美丽的结果,布莱斯只会更加不理解朱莉。所以啊,人总是现实一点好,相信自己的第一感,当付出了很多,却什么都没得到的时候,请主动放弃,他并不适合你,请找一个爱你的人,找一个懂得你的付出的人,找一个珍惜你的人,不要在最好的年纪里,把对爱情的所有精力都放在追求一个不爱你的人,请对自己好一点,永远不要试图着感动石头,你不是孟姜女,哭不倒长城。
“初恋”永远是一个值得全世界人民去回忆的话题,也永不褪色,多年以后想起来,祝愿你还是怀念那段青涩的回忆。所以,宁缺毋滥,找一个对的人。
感谢这部电影让我对“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⑩ 求怦然心动的影评
一连看了两遍《怦然心动》,真的是怦然心动。一对小孩,一棵树,特别简单的故事,讲得荡气回肠。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女生十来岁就有超脱的自省意识,审视自己爱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一旦触及她的自尊,立刻决定放弃这个男生。我们文化里的“爱”,似乎都要低到尘埃里,舍弃自尊才叫爱,犯贱当真爱。
《怦然心动》是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很丰富。主讲小孩早恋,其实这部电影里还讲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尊重,勤劳,怎么看待贫穷,怎么接纳残障的家人,怎么维护自己的自尊。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父母吵架之后,立刻对孩子说:“我们会解决好,不是你的错。”然后轮流去安慰她,表示父母还是相爱的,让孩子安心。所以,孩子才会觉得:“我觉得妈妈很不容易,我觉得爸爸也很不容易。但是生在这个家庭里,我很幸运。”相爱的父母胜过富有的父母。
《怦然心动》里小女生跑回来哭,说男生当着所有人面要吻她,她妈妈说:“真的吗?我看你需要和他谈一谈。”男生再三敲门,妈妈只是有礼而抱歉的说:“她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她把自己锁在卧室里。”男生来自一个鄙视女生家的家庭,但是女生的父母能把他区分出来,看待他如同一个常人。
继续说《怦然心动》。我很羡慕美国文化里的这种女主角,就像《UP》里的老婆婆:有冒险精神,浪漫精神,敢于与众不同,智慧有担当,有实现梦想的脚踏实地的能力,生机勃勃,有爱,也会爱,有健康的体魄和灵魂。我们通俗文化里的女主角,大多还是傻而天真,迷糊,乐观,感情丰富这一型,等男主角来怜爱。一句话概括,美国这种女主角是树,开花的树,没有男主角也会生长得很好;我们的女主角是花,是残缺的花,有些还带着悲剧性的身世和身体,等着男人来拯救。
很多人讲,男生配不上女生,男生很纠结等等。我觉得电影讲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心智发育不对等。很好理解,小学生总是女生成绩比男生好。女生早慧,男生懵懂,于是女生往往先喜欢上男生。男生开窍,女生已经开始思考。所以,他们俩显出心智的落差,但不是品质的落差。最后,他在自己的思考之后做出了决定,勇于忤逆父亲,做出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判断。
最后,我觉得我们和美国故事最大不同的一点是:他们不做“纠结”,无论分分合合,都是干干脆脆。我们吧,无论什么剧情,主要做的就是“纠结”,心里爱但是不敢说,说了但是不敢做,做了但是不敢爱,爱了但是没名分,有名分了但是没缘分……明明是扭曲,还老说这叫“戏剧张力”,或者“命中注定”。
豆瓣上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