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法国电影克莱芙王妃

法国电影克莱芙王妃

发布时间:2025-07-05 01:20:12

❶ 这是苏菲·玛索的哪部电影的剧照

图片上写着mes nuits
《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Mes nuits sont plus belles que vos jours)
片 名:Mes nuits sont plus belles que vos jours (1989)
译 名: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
导 演:安德烈·祖拉斯基 Andrzej Zulawski
主 演:索菲·玛索 Sophie Marceau
地 区:法国
对 白:法语
评 分:5.8/10 (144 votes)
时 长:102分钟
类 型:剧情 爱情
分 级:西德:16
字 幕:中文字幕
剧情简介:
在「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中,苏菲玛索饰演一个能预知未来的美丽女子,她与男主角偶然的邂逅就一见锺头,虽然她已预知男主角即将死亡,却仍毫不保留的付出自己的爱。

第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令人翘首期盼的明星莫过于法国著名影星苏菲·玛索。这位拥有西方人性感、东方人神秘的法国美人的神秘行踪牵动着所有国内媒体的关注。在沪上她将掀起怎样的明星热浪,在阅读了这份美女档案,再来细细追寻。

中文名:苏菲·玛索

英文名:Sophie Marceau
昵称:Flatfoosie
生日:1966年11月17日
出生地:法国巴黎
身高:173cm
头发:褐色 眼睛:褐色

苏菲·玛索14岁时开始拍电影。在这之前,她是在远离摄影棚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她一直住在巴黎市郊,父亲是一位卡车司机。读高中的时候,因为寻找打工的机会,被一家广告商看中,幸运地从七百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法国导演Claude Pinoteau执导的影片《初吻》(La Boum)的女主角。

这部描述少女怀春情怀的电影于1980年在法国上映,吸引了上百万观众,在其他地区上映时也是盛况空前。苏菲·玛索的少女魅力一时风靡了全世界。两年之后,苏菲·玛索乘胜追击,又主演了续集《初吻 2》(La Baum 2),依然轰动,并且为她赢得凯撒奖的“最有希望女演员奖”。

16岁时,她与法国影帝杰拉尔·德帕迪约(Gerard Depardieu)以及法国影后凯瑟琳·德纳芙(Catherine Deneuve)合演了影片《沙岗堡》(Fort Saganne),第二年又与德帕迪约再度合作出演影片《警察》(Police)。

1984年,苏菲·玛索和波兰导演安杰伊·祖拉夫斯基(Andrzej Zulawski)合作,拍摄了《冒失的爱》(L'Amour Braque)。这次合作为她的演艺生涯以及个人生活都带来了重大转变。

为了能够拍摄这部影片,她不惜借钱凑齐100万法郎买回了与高蒙(Gaumont)公司的合约,因为“人们为了不让我与祖拉夫斯基拍《冒失的爱》做了各种各样的事。这是暴力的、几乎是种族主义的。”这部影片不仅使她从此摆脱玉女戏路的局限,还使她与祖拉夫斯基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亲密伴侣。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一个三岁多的儿子——文森。

谈到与高蒙公司解约的事,她说:“我是他们的小宠物,我不得不听从他们。但这是无法忍受的。我在香榭丽舍大街上走来走去,不知该做些什么。我决定买回合约的原因是害怕因为违约而进监狱。”不过,从那时起,她成为法国最受欢迎和尊敬的女演员之一。

接下来的几年,苏菲·玛索一直在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其作品包括《朱安党人》(Chouans)、《来自巴黎的女孩》(Pacific Paradis)、《心动的感觉》(L' etudiante)、《情书战场》(Pour Sacha)、《芳芳》(Fan Fan)、《达达尼昂的女儿》(La Fille de D' Artagnan)等。这期间,她又与祖拉夫斯基合作,拍摄了《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Mes Nuits Sont Plus Belles Que Vos Jours)和《蓝色乐章》(La Note Bleue)。

1995年,苏菲·玛索开始将演艺事业向美国扩展。应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的邀请,她在后者自导自演的影片《勇敢的心》(Brave Heart)中饰演了伊莎贝拉王子妃,美丽痴情的模样叫人心碎。接着,她又在梅尔·吉布森的制片公司拍摄的《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中担任女主角。

1999年应该是她在好莱坞最引人注目的一年。她不仅与凯文·克莱恩和米歇尔·费弗合演了由莎士比亚的名著改编的《仲夏夜之梦》,还在当年的邦德片《纵横天下》中扮演了野心勃勃想要掌握全世界的石油大亨之女伊莉翠,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现了她冶艳成熟的一面。

2000年,她与祖拉夫斯基再度合作,拍摄了影片《忠诚》(La Fedelite)。这部影片改编自法国女作家德·拉法耶特夫人的名著《克莱芙王妃》,成为这部法国最早描写情感分裂、性、爱情及三角恋问题的小说的现代版。

今年苏菲玛索主演的经典影片《卢浮宫的幽灵》4月率先在法国上映。电影《卢浮宫的幽灵》原是法国一部畅销小说,早在1965年,就有人把它拍成了电视剧,当年,它在法国引起了一股电视狂潮,但吸引人们注意的还是该片女主角——艳光四射的苏菲-玛索。

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苏菲表示,新片《卢浮宫的幽灵》是她从影20周年的标志,她对这部电影非常满意。那20年的演艺生涯给苏菲留下的最宝贵财富是什么?苏菲笑着作了个比喻:“每一出电影,每一次首映式,我都将他们看做是一条悬挂在剧院里的勋带,每当我回首从前,我总能看见他们在随风飘动--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好了。”

❷ 关于杜拉斯

玛格丽特·杜拉斯简介 Marguerite Duras
其作品对中国著名网络作家安妮宝贝影响深远。
1914年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生于交趾支那(现为越南南部)嘉定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小学的教师。她有两个哥哥。
1921年她父亲去世。
1924年她住在金边、永隆、沙沥。她母亲在波雷诺(柬埔寨)买了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
1939年她同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罗克合作,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法兰西帝国》.在书业俱乐部工作,《塔纳朗一家》遭到伽里玛出版社的拒绝。 她第一个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去世。同迪奥尼斯•马斯科洛相识。
1943年她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名发表《无耻之徒》。参加莫尔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领导的抵抗运动的活动。
1944年R.昂泰尔姆被捕并被放逐到布亨瓦尔德,然后放逐到达豪(参见《痛苦》)。她加入法国共产党,任维斯孔蒂街党支部书记,成立寻人处,出版《自由人报》,刊登战俘和被放逐者的情况材料。发表《平静的生活》。
1945年R.昂泰尔姆回来。同R.昂泰尔姆一起成立万国出版社。
1946年她夏天在意大利。同R.昂泰尔姆离婚。
1947年她的儿子让•马斯科洛出生。
1950年她发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被开除出法国共产党。
1957年同D.马斯科洛分居。
1958年发表《琴声如诉》。她从1955年起反对继续进行阿尔及利亚战争,后又反对戴高乐政权。为各种周刊和杂志撰稿。
1959年为阿兰•雷内写《广岛之恋》电影剧本。
1960年当选为美第奇奖评委,但于几年后辞职。“如果存在一个否定的评委会,我就参加。”
1961年她为亨利•科尔皮的影片写《长别离》,这个电影剧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学奖获得者热拉尔•雅尔洛合作的结果。
1968年她参加了五月风暴的那些事件。在《绿眼睛》中可读到关于大学生和作家行动委员会诞生的政论文,该文被委员会否定,委员会也在不久后解散。
1975年,《印度之歌》在戛纳电影节期间获法国艺术片影院及实验电影院协会奖。
1976年,《整天在树木之中》获让•科克托奖。
1982年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
1984年《情人》获龚古尔奖。
1985年发表《痛苦》。 7月 17日在《解放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玛格丽特•杜拉斯在“魏尔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场引起一部分读者的敌对情绪和好几位女权主义者的论战。
1986年《情人》获里茨——巴黎——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
1988年~1989年严重昏迷。住院。 1990年R.昂泰尔姆去世。
1991年发表《华北情人》。
1996年玛格丽特•杜拉斯逝世。
作品目录
《厚颜无耻的人》 1943年/小说 布隆,1992年伽利玛出版社再版。
《平静的生活》 1944年/小说 伽利玛出版社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1950年/小说 伽利玛
《直布罗陀的水手》 1952年/小说 伽利玛
《塔吉尼亚的小马》 1953年/小说 伽利玛
《树上的岁月》,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1954年/短篇小说集 伽利玛
《街心花园》 1955年/小说 伽利玛
《琴声如诉》 1958年/小说 子夜出版社
《塞纳-瓦兹的高架桥》 1959年/戏剧 伽利玛
《夏日夜晚十点半》 1960年/小说 伽利玛
《广岛之恋》 1960年/电影脚本 伽利玛
《如此漫长的缺席》 1961年/电影脚本 与热拉尔·雅尔罗
合作,伽利玛
《安德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劳儿· V·斯坦茵的迷狂》 1964年/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一:水和森林——广场——音乐之一》 1965年/戏剧 伽利玛
《副领事》 1965年/小说 伽利玛
《音乐》 1966年/电影 与保尔·瑟邦合作执导
《英国情人》 1967年/小说 伽利玛
《英国情人》 1968年/戏剧 伽利玛
《戏剧——卷二:苏珊娜·安德莱尔——树上的岁月——是的,也许——莎伽王国——一个男人来看我》 1968年 伽利玛
《毁灭吧,她说》 1969年 子夜
《毁灭吧,她说》 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阿邦.萨芭娜和大卫》 1970年 伽利玛
《爱》 1971年/小说 伽利玛
《黄色太阳》 1971年/电影 伽利玛
《娜塔丽·格朗热》 1972年/电影 伽利玛
《印度之歌》 1973年/戏剧,电影 伽利玛
《恒河女子》 1973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娜塔丽·格朗热》 1973年 伽利玛
《谈话者》 1974年/与克萨维耶尔·高提埃的对谈 子夜
《巴克斯泰尔,蔽拉·巴克斯泰尔》 1976年/电影 伽利玛
《加尔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树上的岁月》 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卡车》 1977年/电影
《卡车》,收有与米歇尔·波尔特的对谈 1977年 子夜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领地》 1977年/与米歇尔·波尔特合作 子夜
《伊甸影院》 1977年/戏剧 商神出版社
《黑夜号轮船》 1978年/电影
《塞扎蕾》 1979年/电影
《墨尔本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温哥华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薇拉·巴克斯泰尔或大西洋海滩》 1980年 信天翁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说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绿眼睛》 1980年 《电影日志》
《阿加莎》 1981年 子夜
《阿加莎或无限的阅读》 1981年/电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
《年轻姑娘和小孩》 1981年/录音磁带 扬·安德烈亚自《80年夏》改编,玛格丽特·杜拉斯朗读
《罗马对话》 1982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1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说 子夜
《萨瓦纳海湾》 第一版1982年,增补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三:<丛林猛兽>,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詹姆斯·洛德和玛格丽特·杜拉斯合作改编;<阿斯珀恩文件>,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杜拉斯和罗伯特·安泰尔姆合作改编;<死亡的舞蹈>,根据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小说改编,杜拉斯改编》
1984年/戏剧 伽利玛
《情人》 1984年/小说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乐之二》 1985年 伽利玛
《契河夫的海鸥》 1985年 伽利玛
《孩子们》 1985年/电影 与让·马斯科罗和让·马克·图里纳合作制片
《蓝眼睛黑头发》 1986年/小说 子夜
《诺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质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爱米莉·L.》 1987年/小说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说 P.O.L.出版社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说 子夜
《扬·安德烈亚·斯坦纳》 1992年 P.O.L.出版社
《写作》 1993年 伽利玛
《一切结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说,电影,戏剧,1943年~1993年回顾》 1997年 伽利玛

文/玛格丽特·杜拉斯

A:“不喜欢那种让所有男人神魂颠倒的狐狸精式的女人, 那种女人只有在制造悲剧的时候才可爱,在重罪法庭上她们才会令人敬仰。”
B:“夫妻之间最真实的东西是背叛;任何一对夫妻,哪怕是最美满的夫妻,都不可能在爱情中互相激励;在通奸中,女人因为害怕和偷偷摸摸而兴奋,男人则从中看到一个更能激起情欲的目标。”
C:“对付男人的方法是必须非常非常爱他们,否则他们会变得令人难以忍受。我爱男人,我只爱男人。我可以一次有50个男人。”
D:“爱情并不存在,男女之间有的只是激情,在爱情中寻找安逸是绝对不合适的,甚至是可怜的,但她又认为,如果活着没有爱,心中没有爱的位置,没有期待的位置,那是无法想像的。”
E:“任何一个女人都比男人神秘,比男人聪明、生动、清新,从来也不想做男人。”
F:“如果一个女人一辈子只同一个男人做爱,那是因为她不喜欢做爱。但发生一次爱情故事比上床四十五次更加重要、更有意义。 ”
G:“同性恋像癌症一样是一种必死无疑的疾病。”
H:“喜欢只写过一部小说的作家。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圣经》、米什莱、夏多布里昂、卢梭、帕斯卡尔、勒南的《耶稣传》、《克莱芙王妃》、拉辛、波德莱尔,觉得萨特和波伏瓦都不是作家。”
I:“作家是难以忍受的,他杀人、做坏事。”
N:“我生活的故事不是存在的。它是不存在的。它没有中心,没有路,没有线。有大片地方,大家都以为那里有什么人,其实什么人都没有。”

❸ 索菲玛索有名的电影

她以《初吻》惊艳世界,几乎所有她参演的都算有名的啊~~

Midsummer Night's Dream, A 《仲夏夜之梦》(1999)
Lost & Found 《失与得》(1999) .Fidélité, La (1999)
World Is Not Enough, The 《末日危机》(1999)
Firelight 《火光》(1997)
Marquise (1997) Anna Karenina 《安娜卡列尼娜》(1997)
Par-delà les nuages 《在云端上的情与欲》(1995)
Braveheart 《勇敢的心》(1995)
Faire un film pour moi c'est vivre (1995)
Fille de d'Artagnan, La 《豪情玫瑰》(1994)
Fanfan 《芳芳》(1993)
Note bleue, La 《蓝色乐章》(1991) Pour Sacha (1991)
Pacific Palisades 《来自巴黎的女孩》(1990)
Mes nuits sont plus belles que vos jours (1989)
Étudiante, L' 《心动的感觉》(1988)
Chouans! 《雪琳娘》(1988)
Descente aux enfers (1986) .
Police 《警察》(1985) Amour braque, L' (1985)
oyeuses Pâques 《最后一次接触》(1984)
Fort Saganne 《沙冈堡》(1984)
Boum 2, La 《初吻2》(1982)
Boum, La 《初吻》(1980)

❹ 介绍一下苏菲马佐

我想你说的苏菲马佐就是苏菲-玛索吧?

姓名:苏菲·玛索

英文名:Sophie Marceau

生日:1966年11月17日

身高:173cm

出生地:巴黎

主要作品:《第一次接触》、《芳芳》、《勇敢的心》、《末日危机》、《忠贞》

被法国男人誉为“永远至爱”的苏菲-玛索,有着一双清澄、忧郁的褐色的大眼睛,就是这双大眼睛让世界为之倾倒。她的美丽、她的性感,有时使人往往不能自己。作为欧洲首席性感女星,她精致的面孔又有着一抹独特的东方气质,妖娆中带着几分清纯。她的美犹如一曲悠闲的欧洲小调,总是那么魂牵梦绕。这位“法国最漂亮的女人”,兼有西方人的性感、东方人的神秘,浑身散发出一种魅力不可动摇的迷人气息,不愧为世界一流的璀灿明星。

1966年11月17日,苏菲-玛索出生于法国巴黎市郊。这个平凡小女孩的父亲是一个经常在外的卡车司机,家境并不富裕,但这培养了她坚韧不拨、独立的个性。这时的苏菲对什么是电影、电影是如何拍摄出来的一窃不通,更没想过自己日后会成为法国头号女星。

说起这位世界级影星走上银幕一事还真颇具戏剧色彩,那是在1980年, 14岁的苏菲正在勤工俭学,朋友告诉她:法国导演克劳德-比诺多(Claude Pinoteau)准备拍摄一部青春影片《第一次接触》(又译《初吻》,“La Boum”),需要一位新面孔的女孩。苏菲带着对电影这一“新生事物”的好感,前往面试,没想被导演一眼相中,选为女主角。这部描述少女青春情怀的电影在法国一上映,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苏菲淡雅的演出,令其早熟、性感的气质表现无遗,尤其是在铁栅栏前与恋人那个羞涩朦胧的初吻,压抑中带着渴望的经典眼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菲的青春魅力风靡了全法国,一举成为法国影坛一颗亮丽的新星。

1982年,在处女作获得巨大成功后,苏菲又主演了其续集《再一次接触》(又译《青春的疑惑》,“La Boum 2”),此片推出后依然十分轰动,为她赢得了法国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和恺撒奖“最有希望新人奖”,确立了她在法国影坛玉女偶像的地位,并与高蒙(Gaumont)电影公司签订了100万法郎的电影和约。

1984年,苏菲与法国影帝杰拉尔德-德帕迪约(Getard Depardieu)和法国影后凯瑟琳-德勒芙(Catherine Deneuve)合作拍摄了浪漫电影《萨卡纳要塞》(“Fort Saganne”),第二年,她又与德帕迪约合演了《警察的故事》(“Police”)。这两次与前辈的合作,年轻的苏菲全无怯场,表现若定,大大丰富了自己的演技,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985年,苏菲-玛索受波兰著名导演安德烈-祖拉夫斯基(Andrzej Zulawski)之邀主演《狂野的爱》(“L' Amour braque”)。出于对安德烈的敬重,苏菲与横加干涉的高蒙公司闹翻了。赔偿100万法郎买回了合约,这件事反映了苏菲极强的个性和独立的性格。此剧成为她演艺生涯及个人生活的重大转折点,她从此摆脱了青春玉女的局限,并在剧下与大她24岁的安德烈倾心相爱,首次合作即成为生活中的亲密伴侣。两人至今已相敬相恋了16年,但婚礼却遥遥无期。当时,这段异国恋情几乎遭到了全法国人的反对,但也使苏菲成为全法国最受人欢迎和尊敬的女影星,并且日益走红于世界影坛。

既然走出了青春玉女的戏路,成年后的苏菲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先后拍摄了《心动的感觉》(“L'etudiante”,1988年)、《雪琳娘》(“Chouans”,1988年)、《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Mes nuits sont plus belles que vos jours”,1989年)《来自巴黎的女孩》(“Pacific Palisades”,1990年)、《蓝色乐章》(“La Note bleue”,1991年)等片,其中:《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和《蓝色乐章》是苏菲与男朋友安德烈的二次合作。这些影片的拍摄,苏菲的演技逐渐得到发挥,逐渐成为一个妩媚性感的女人,她对各种角色的倾心诠释,使法国人看到了一个成熟的、光芒四射的苏菲。

1993年,苏菲与文森特-佩兹(Vincent Perez)合作出演了亚历山大-查顿(Alexandre Jardin)导演的爱情浪漫片《芳芳》(“Fanfan”),苏菲扮演活泼开放、崇尚个性的舞蹈演员芳芳。在剧中苏菲又一次向人们展现了所熟悉和喜爱的青春纯情的少女形象,影片把她拍得美仑美奂,清纯而性感,我行我素的爱情追求深入人心。两位法国影坛的金童玉女的真情演绎使这部影片成为当年法国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也成为苏菲演艺生涯中的又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代表作,并确立了法国首席女星的地位。

1994年,苏菲主演了法国导演伯特朗-塔维尼埃(Bertrand Tavernier)的古装片《豪情玫瑰》(“La Fille de D'Artagnan”),扮演法国大剑客达达尼昂的女儿艾罗丝,为拯救法王路易十四,不惜只身潜入卢浮宫,揭露一起篡位阴谋。剧中苏菲扮演的女剑客,刚毅坚定,个性塑造相当成功,精彩真实的打斗令她广受好评,也令她日后出演《勇敢的心》(“Braveheart”)中的法国王妃打下了基础。

1995年,苏菲-玛索开始将演艺事业向海外发展,参加了众多的英语影片的拍摄。她的第一部英文片是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自导自演的古装史诗巨片《勇敢的心》,苏菲扮演与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梅尔-吉布森饰)发生一段恋情的法国王妃伊莎贝拉。梅尔认为苏菲非常适合这个角色:美丽且非常有法国味。苏菲没令梅尔失望,在这部纯好莱坞式的影片中,怀着身孕的苏菲外表冷艳高贵,野性的内心却渴望着自由与爱情,举手投足无不显露出她皇族的气质。虽然戏份不多,但却以她高贵的气质征服了全世界,给影迷们留下深刻印象。此片获得了当年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苏菲-玛索也成为了最受好莱坞欢迎的法国女星之一,为她赢得了苏菲皇后(Queen Marceau)的称号。这一年,苏菲-玛索还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L'Aube a l'envers》。这是一部8分钟的以她在拍摄《勇敢的心》时写的电影剧本为基础的短片,没曾想此片受到戛纳电影节(Cannes Film Festival)的充分认可。看来苏菲-玛索不仅仅拥有美丽和性感,她的演艺天份是全方位的。

1997年,苏菲又接连主演了三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影片。她首先在英国名导伯纳德-罗斯(Bernard Rose)的艺术影片《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中扮演安娜-卡列尼娜。这是一部是根据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第18次改编拍摄成的电影。故事讲述美丽富有的安娜与她的情人渥伦斯(肖恩-比恩饰,Sean Bean)之间男才女貌的爱情故事,苏菲再生了高贵性感、没有独立人格和经济地位的“金丝鸟”安娜,将两人的热烈而无望的爱情置于重重压力与矛盾之中,是一部相当感人的影片。接着,她又在维拉-贝蒙特(Vera Belmont)执导的《路易十四的情妇》(“Marquise”)中扮演出生下层的艳舞女郎玛姬,靠诱人的身材、性感的舞蹈迷到了众多男人,并将当时法国知名作家莫里哀与诗人拉辛玩弄于掌股之间。无尽的欲望,又使她打起了国王路易十四的主意,力图以女性最本能的性魅力挤身上流宫廷社会。之后,苏菲在威廉-尼科尔森(William Nicholson)执导的剧情片《心火》(“Firelight”)中扮演一个刚毅倔强的瑞士家庭女教师伊莉莎白,为偿父债不惜卖身替英国贵族查理(斯蒂芬-迪伦饰,Stephen Dillane)传宗接代。7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又回到了查理家,当上亲生女儿的家庭教师,内心中强烈的心火既给了女儿又给了查理,最终改变了三人的命运,走上了幸福之路。片中苏菲略带忧郁的美和倔强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表现出成熟女性美,这也是她表现较为出色的一部英语片。

1999年,苏菲与戴维-斯帕德(David Spade)主演了杰夫-波拉克(Jeff Pollack)执导的《失与得》(“Lost and Found”),以及与凯文-克莱恩(Kevin Kline)和米歇尔-菲佛(Michelle Pfeiffer)主演了由迈克尔-霍夫曼(Michael Hoffman)执导的改编自莎士比亚名著的浪漫喜剧片《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这一年,苏菲-玛索最受人瞩目的影片当是迈克尔-阿普泰德(Michael Apted)执导的007系列的第19集影片《末日危机》(“The World Is Not Enough”),皮尔斯-布鲁斯南(Pierce Brosnan)仍在剧中扮演世界上最著名的间谍007----詹姆斯-邦德,而苏菲则扮演石油巨子唯一继承人----邦德女郎----美丽的伊蕾莎,贪婪的她周旋于邦德和恐怖分子之间,是个渴望掌握全世界的野心家,不得已邦德最后只能除掉她。苏菲让我们看到了她冷艳成熟的一面,她自己也称:“拍OO7电影真过瘾,伊蕾莎这个角色很有女人味,狂野不羁,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此片在全世界的上映,使苏菲-玛索的国际形象和地位日益提高。

2000年苏菲与男朋友安德烈-祖拉夫斯基第四度合作,出演其第12部作品,也是专为苏菲度身打造的浪漫爱情片《忠贞》(“La Fidelity”),扮演一位热爱摄影的女摄影师克莱丽。故事讲述的是儿童图书编辑克利夫为人正直又有涵养,与克莱丽一见钟情。但就在两人结婚的前一天,克莱丽遇到了另一年轻男摄影师内莫,克莱丽竟掉入了两人的情欲陷阱,无法自拔。但最终在情欲面前,她还是保持了婚姻的忠贞,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道德准则。此片源自于法国女作家德-拉法耶特夫人的名著《克莱芙王妃》,安德烈将其改编为现代版的描写情感冲动、性、爱情及三角恋问题的影片。片中有不少裸露的大胆激情镜头,但安德烈处理得自然、纯美,安德烈称:“就是通过苏菲妩媚动人的演技,忠实地传达女人的爱与欲”。此片在世界各地上映后,反响强烈,成为苏菲美丽性感的又一代表作。

今年,苏菲-玛索的新片是让-保罗-萨洛梅(Jean Paul Solame)执导的经典影片《卢浮魅影》(“Belphegor, Phantom of the Louvre”),扮演女记者莉萨。这是一部根据法国60年代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法国卢浮宫内发生的离奇事件----神秘幽灵贝尔菲格(Belphegor)又复活了,使原本平静的卢浮宫内怪事不断。女记者莉萨试图揭开这个秘密,却不曾想被幽灵附身。全片充满悬念,阴森诡异,也是第一部在卢浮宫实地拍摄的影片,带给了影迷们不同凡响的视觉震撼。苏菲对此片的拍摄非常满意,上映后在法国曾引起轰动,取得很好的票房收入,成为她从影20周年的标志。在6月9日至17日举行的“国际A级电影节”----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此片也成为了一部热点影片。6月16日,第一次来中国的苏菲-玛索由法国驻华大使陪同在上海影城出席《卢浮魅影》的首映式,中国观众有幸近距离地领略了苏菲-玛索天然纯净的美丽。

苏菲-玛索酷爱游泳、跑步等户外运动,四射的活力和优美的体态无不得益于此。她还会烹饪、裁剪缝纫、绘画,甚至1996年她还在法国出版了一本自己写的小说《说谎者》(“La Menteuse”),讲述了一天之内一对男女分手的悲欢离合。她还热情地致力于动物保护,“我憎恨任何形式的暴力,任何人都应尊重生命”。她还是帮助患病的儿童实现梦想的彩虹福利基金会(Arc-en-Ciel)的资助人。

自从1985年与波兰导演安德烈-祖拉夫斯基相恋后,两人恋情一谈就是16年,至今没有举办婚礼,竞认为“不结婚是维持一段感情最好的方法”,这在影视界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但1995年7月24日,苏菲与安德烈的爱情结晶----儿子温森特(Vincent)出生了。6岁的小家伙聪慧灵俐,既会法文,又会波兰文,在学校还会英文。苏菲对儿子可是疼爱有加,“要尽好一个母亲的职责”。她甚至自豪地说:“我从影近二十年,至今仍青春美丽的原动力来自于儿子,生活快乐的泉源也几乎都来自于他,因此给人感觉也就特别年轻。孩子是我和他爸爸之间的双重桥梁。儿子使我勇敢,使我坚强,孩子能让一切美好持续下去,让一切更加尽善尽美”。性感的苏菲-玛索竞是一个贤妻良母。

苏菲-玛索,的确是一位人见人爱的天才演员,她妩媚、美丽,有个性,她所演绎的每一个角色中都使人能强烈地感受到她醉人的魅力和刻骨明心的震撼力。20年的演艺生涯,使她从一个单纯的青春少女成长为一位一流的实力派国际巨星,她是理性成熟与感性美的融合体,率真的性格,使她浑身仰溢着青春的气息,炉火纯青的演技和真挚的悟性才是她成功的关键。她天天制造着自己的神话,前途坦荡,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更渴望前进和变化,对我来说,明天更重要。”

❺ 《勇敢的心》当中王妃的扮演者是谁苏菲·马索吗

是呵。
苏菲·玛索Sophie Marceau

主要作品:《第一次接触》、《芳芳》、《勇敢的心》、《末日危机》、《忠贞》

被法国男人誉为“永远至爱”的苏菲-玛索,有着一双清澄、忧郁的褐色的大眼睛,就是这双大眼睛让世界为之倾倒。她的美丽、她的性感,有时使人往往不能自己。作为欧洲首席性感女星,她精致的面孔又有着一抹独特的东方气质,妖娆中带着几分清纯。她的美犹如一曲悠闲的欧洲小调,总是那么魂牵梦绕。这位“法国最漂亮的女人”,兼有西方人的性感、东方人的神秘,浑身散发出一种魅力不可动摇的迷人气息,不愧为世界一流的璀灿明星。

1966年11月17日,苏菲-玛索出生于法国巴黎市郊。这个平凡小女孩的父亲是一个经常在外的卡车司机,家境并不富裕,但这培养了她坚韧不拨、独立的个性。这时的苏菲对什么是电影、电影是如何拍摄出来的一窃不通,更没想过自己日后会成为法国头号女星。

说起这位世界级影星走上银幕一事还真颇具戏剧色彩,那是在1980年, 14岁的苏菲正在勤工俭学,朋友告诉她:法国导演克劳德-比诺多(Claude Pinoteau)准备拍摄一部青春影片《第一次接触》(又译《初吻》,“La Boum”),需要一位新面孔的女孩。苏菲带着对电影这一“新生事物”的好感,前往面试,没想被导演一眼相中,选为女主角。这部描述少女青春情怀的电影在法国一上映,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苏菲淡雅的演出,令其早熟、性感的气质表现无遗,尤其是在铁栅栏前与恋人那个羞涩朦胧的初吻,压抑中带着渴望的经典眼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菲的青春魅力风靡了全法国,一举成为法国影坛一颗亮丽的新星。

1982年,在处女作获得巨大成功后,苏菲又主演了其续集《再一次接触》(又译《青春的疑惑》,“La Boum 2”),此片推出后依然十分轰动,为她赢得了法国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和恺撒奖“最有希望新人奖”,确立了她在法国影坛玉女偶像的地位,并与高蒙(Gaumont)电影公司签订了100万法郎的电影和约。

1984年,苏菲与法国影帝杰拉尔德-德帕迪约(Getard Depardieu)和法国影后凯瑟琳-德勒芙(Catherine Deneuve)合作拍摄了浪漫电影《萨卡纳要塞》(“Fort Saganne”),第二年,她又与德帕迪约合演了《警察的故事》(“Police”)。这两次与前辈的合作,年轻的苏菲全无怯场,表现若定,大大丰富了自己的演技,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985年,苏菲-玛索受波兰著名导演安德烈-祖拉夫斯基(Andrzej Zulawski)之邀主演《狂野的爱》(“L' Amour braque”)。出于对安德烈的敬重,苏菲与横加干涉的高蒙公司闹翻了。赔偿100万法郎买回了合约,这件事反映了苏菲极强的个性和独立的性格。此剧成为她演艺生涯及个人生活的重大转折点,她从此摆脱了青春玉女的局限,并在剧下与大她24岁的安德烈倾心相爱,首次合作即成为生活中的亲密伴侣。两人至今已相敬相恋了16年,但婚礼却遥遥无期。当时,这段异国恋情几乎遭到了全法国人的反对,但也使苏菲成为全法国最受人欢迎和尊敬的女影星,并且日益走红于世界影坛。

既然走出了青春玉女的戏路,成年后的苏菲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先后拍摄了《心动的感觉》(“L'etudiante”,1988年)、《雪琳娘》(“Chouans”,1988年)、《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Mes nuits sont plus belles que vos jours”,1989年)《来自巴黎的女孩》(“Pacific Palisades”,1990年)、《蓝色乐章》(“La Note bleue”,1991年)等片,其中:《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和《蓝色乐章》是苏菲与男朋友安德烈的二次合作。这些影片的拍摄,苏菲的演技逐渐得到发挥,逐渐成为一个妩媚性感的女人,她对各种角色的倾心诠释,使法国人看到了一个成熟的、光芒四射的苏菲。

1993年,苏菲与文森特-佩兹(Vincent Perez)合作出演了亚历山大-查顿(Alexandre Jardin)导演的爱情浪漫片《芳芳》(“Fanfan”),苏菲扮演活泼开放、崇尚个性的舞蹈演员芳芳。在剧中苏菲又一次向人们展现了所熟悉和喜爱的青春纯情的少女形象,影片把她拍得美仑美奂,清纯而性感,我行我素的爱情追求深入人心。两位法国影坛的金童玉女的真情演绎使这部影片成为当年法国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也成为苏菲演艺生涯中的又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代表作,并确立了法国首席女星的地位。

1994年,苏菲主演了法国导演伯特朗-塔维尼埃(Bertrand Tavernier)的古装片《豪情玫瑰》(“La Fille de D'Artagnan”),扮演法国大剑客达达尼昂的女儿艾罗丝,为拯救法王路易十四,不惜只身潜入卢浮宫,揭露一起篡位阴谋。剧中苏菲扮演的女剑客,刚毅坚定,个性塑造相当成功,精彩真实的打斗令她广受好评,也令她日后出演《勇敢的心》(“Braveheart”)中的法国王妃打下了基础。

1995年,苏菲-玛索开始将演艺事业向海外发展,参加了众多的英语影片的拍摄。她的第一部英文片是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自导自演的古装史诗巨片《勇敢的心》,苏菲扮演与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梅尔-吉布森饰)发生一段恋情的法国王妃伊莎贝拉。梅尔认为苏菲非常适合这个角色:美丽且非常有法国味。苏菲没令梅尔失望,在这部纯好莱坞式的影片中,怀着身孕的苏菲外表冷艳高贵,野性的内心却渴望着自由与爱情,举手投足无不显露出她皇族的气质。虽然戏份不多,但却以她高贵的气质征服了全世界,给影迷们留下深刻印象。此片获得了当年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苏菲-玛索也成为了最受好莱坞欢迎的法国女星之一,为她赢得了苏菲皇后(Queen Marceau)的称号。这一年,苏菲-玛索还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L'Aube a l'envers》。这是一部8分钟的以她在拍摄《勇敢的心》时写的电影剧本为基础的短片,没曾想此片受到戛纳电影节(Cannes Film Festival)的充分认可。看来苏菲-玛索不仅仅拥有美丽和性感,她的演艺天份是全方位的。

1997年,苏菲又接连主演了三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影片。她首先在英国名导伯纳德-罗斯(Bernard Rose)的艺术影片《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中扮演安娜-卡列尼娜。这是一部是根据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第18次改编拍摄成的电影。故事讲述美丽富有的安娜与她的情人渥伦斯(肖恩-比恩饰,Sean Bean)之间男才女貌的爱情故事,苏菲再生了高贵性感、没有独立人格和经济地位的“金丝鸟”安娜,将两人的热烈而无望的爱情置于重重压力与矛盾之中,是一部相当感人的影片。接着,她又在维拉-贝蒙特(Vera Belmont)执导的《路易十四的情妇》(“Marquise”)中扮演出生下层的艳舞女郎玛姬,靠诱人的身材、性感的舞蹈迷到了众多男人,并将当时法国知名作家莫里哀与诗人拉辛玩弄于掌股之间。无尽的欲望,又使她打起了国王路易十四的主意,力图以女性最本能的性魅力挤身上流宫廷社会。之后,苏菲在威廉-尼科尔森(William Nicholson)执导的剧情片《心火》(“Firelight”)中扮演一个刚毅倔强的瑞士家庭女教师伊莉莎白,为偿父债不惜卖身替英国贵族查理(斯蒂芬-迪伦饰,Stephen Dillane)传宗接代。7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又回到了查理家,当上亲生女儿的家庭教师,内心中强烈的心火既给了女儿又给了查理,最终改变了三人的命运,走上了幸福之路。片中苏菲略带忧郁的美和倔强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表现出成熟女性美,这也是她表现较为出色的一部英语片。

1999年,苏菲与戴维-斯帕德(David Spade)主演了杰夫-波拉克(Jeff Pollack)执导的《失与得》(“Lost and Found”),以及与凯文-克莱恩(Kevin Kline)和米歇尔-菲佛(Michelle Pfeiffer)主演了由迈克尔-霍夫曼(Michael Hoffman)执导的改编自莎士比亚名著的浪漫喜剧片《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这一年,苏菲-玛索最受人瞩目的影片当是迈克尔-阿普泰德(Michael Apted)执导的007系列的第19集影片《末日危机》(“The World Is Not Enough”),皮尔斯-布鲁斯南(Pierce Brosnan)仍在剧中扮演世界上最著名的间谍007----詹姆斯-邦德,而苏菲则扮演石油巨子唯一继承人----邦德女郎----美丽的伊蕾莎,贪婪的她周旋于邦德和恐怖分子之间,是个渴望掌握全世界的野心家,不得已邦德最后只能除掉她。苏菲让我们看到了她冷艳成熟的一面,她自己也称:“拍OO7电影真过瘾,伊蕾莎这个角色很有女人味,狂野不羁,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此片在全世界的上映,使苏菲-玛索的国际形象和地位日益提高。

2000年苏菲与男朋友安德烈-祖拉夫斯基第四度合作,出演其第12部作品,也是专为苏菲度身打造的浪漫爱情片《忠贞》(“La Fidelity”),扮演一位热爱摄影的女摄影师克莱丽。故事讲述的是儿童图书编辑克利夫为人正直又有涵养,与克莱丽一见钟情。但就在两人结婚的前一天,克莱丽遇到了另一年轻男摄影师内莫,克莱丽竟掉入了两人的情欲陷阱,无法自拔。但最终在情欲面前,她还是保持了婚姻的忠贞,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道德准则。此片源自于法国女作家德-拉法耶特夫人的名著《克莱芙王妃》,安德烈将其改编为现代版的描写情感冲动、性、爱情及三角恋问题的影片。片中有不少裸露的大胆激情镜头,但安德烈处理得自然、纯美,安德烈称:“就是通过苏菲妩媚动人的演技,忠实地传达女人的爱与欲”。此片在世界各地上映后,反响强烈,成为苏菲美丽性感的又一代表作。

今年,苏菲-玛索的新片是让-保罗-萨洛梅(Jean Paul Solame)执导的经典影片《卢浮魅影》(“Belphegor, Phantom of the Louvre”),扮演女记者莉萨。这是一部根据法国60年代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法国卢浮宫内发生的离奇事件----神秘幽灵贝尔菲格(Belphegor)又复活了,使原本平静的卢浮宫内怪事不断。女记者莉萨试图揭开这个秘密,却不曾想被幽灵附身。全片充满悬念,阴森诡异,也是第一部在卢浮宫实地拍摄的影片,带给了影迷们不同凡响的视觉震撼。苏菲对此片的拍摄非常满意,上映后在法国曾引起轰动,取得很好的票房收入,成为她从影20周年的标志。在6月9日至17日举行的“国际A级电影节”----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此片也成为了一部热点影片。6月16日,第一次来中国的苏菲-玛索由法国驻华大使陪同在上海影城出席《卢浮魅影》的首映式,中国观众有幸近距离地领略了苏菲-玛索天然纯净的美丽。

苏菲-玛索酷爱游泳、跑步等户外运动,四射的活力和优美的体态无不得益于此。她还会烹饪、裁剪缝纫、绘画,甚至1996年她还在法国出版了一本自己写的小说《说谎者》(“La Menteuse”),讲述了一天之内一对男女分手的悲欢离合。她还热情地致力于动物保护,“我憎恨任何形式的暴力,任何人都应尊重生命”。她还是帮助患病的儿童实现梦想的彩虹福利基金会(Arc-en-Ciel)的资助人。

自从1985年与波兰导演安德烈-祖拉夫斯基相恋后,两人恋情一谈就是16年,至今没有举办婚礼,竞认为“不结婚是维持一段感情最好的方法”,这在影视界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但1995年7月24日,苏菲与安德烈的爱情结晶----儿子温森特(Vincent)出生了。6岁的小家伙聪慧灵俐,既会法文,又会波兰文,在学校还会英文。苏菲对儿子可是疼爱有加,“要尽好一个母亲的职责”。她甚至自豪地说:“我从影近二十年,至今仍青春美丽的原动力来自于儿子,生活快乐的泉源也几乎都来自于他,因此给人感觉也就特别年轻。孩子是我和他爸爸之间的双重桥梁。儿子使我勇敢,使我坚强,孩子能让一切美好持续下去,让一切更加尽善尽美”。性感的苏菲-玛索竞是一个贤妻良母。

苏菲-玛索,的确是一位人见人爱的天才演员,她妩媚、美丽,有个性,她所演绎的每一个角色中都使人能强烈地感受到她醉人的魅力和刻骨明心的震撼力。20年的演艺生涯,使她从一个单纯的青春少女成长为一位一流的实力派国际巨星,她是理性成熟与感性美的融合体,率真的性格,使她浑身仰溢着青春的气息,炉火纯青的演技和真挚的悟性才是她成功的关键。她天天制造着自己的神话,前途坦荡,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更渴望前进和变化,对我来说,明天更重要。”

❻ 玛格丽特·杜拉斯经典语录

【1】: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玛格丽特·杜拉斯 《情人》
【2】: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颓败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杜拉斯
【3】:我遇见你,我记得你,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恋爱,你天生就适合我的灵魂 --杜拉斯
【4】: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杜拉斯 《情人》
【5】:我的生活像一只果子,我漫不经心地咬了几口,但没有品尝味道,也没有注意自己在吃。活到这个年纪,长成这个模样,不是我的责任。这个模样得到认可,它就是我的模样。我欣然接受,也别无选择。我就是这个女孩,一经确定永不改变。 --杜拉斯 《平静的生活》
【6】:每一本打开的书,都是漫漫长夜。 --杜拉斯
【7】:经历过孤独的日子,我终于喜欢上自己的无知,与它们相处我感到惬意,如同那是一炉旺火。这时就该听任火焰缓缓燃烧,不说一句话,不评论任何事。必须在无知中自我更新。 --玛格丽特·杜拉斯
【8】:恨之所在,是沉默据以开始的门槛。 --玛格丽特·杜拉斯 《情人》
【9】:与你年轻的时候相比,我更喜欢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杜拉斯 《情人》
【10】:若我不写小说,不是作家,那么我应该是一个妓女。 --杜拉斯 《情人》
【11】:如果爱,请深爱,爱到不能再爱的那一天。 --杜拉斯 《情人》
【12】:我在世界上最爱的是你。胜过一切。胜过我所见过的一切。胜过我所读过的一切。胜过我所有的一切。胜过一切。 --玛格丽特·杜拉斯 《萨瓦纳湾》
【13】:你无时无刻不是我身边的那个完整的你。无论你在做什么,无论是离我遥远还是在我近旁,你都是我的希望。 --玛格丽特·杜拉斯 《大西洋的男人》
【14】:后来,她哭了,因为她想到堤岸的那个男人,因为她一时之间无法确定她是不是曾经爱过他,是不是用她所未曾见过的爱情去爱他,因为,他已经消失于历史,就像水消失在沙中一样,因为,只是在现在,此时此刻,从投向大海的乐声中,她才发现他,找到他。 --玛格丽特·杜拉斯 《情人》
【15】:“压抑的感情总会让人有扭曲的快感” --玛格丽特·杜拉斯 《中国北方的情人》
拓展资料: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原名玛格丽特·陶拉迪欧,法国作家、电影编导。代表作有《广岛之恋》、《情人》等。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出生于法属印度支那。十八岁时定居巴黎。自1942年开始发表小说,1950年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使杜拉斯成名。这段时期的作品富有自传色彩。自1953年的《塔基尼亚的小马群》起,杜拉斯探索新的叙事语言,逐渐抹去小说情节,更强调主观感受和心理变化。1955—1965年是她创作上的高峰期,代表作有小说《如歌的中板》、《副领事》,以及剧本《广岛之恋》等。1984年发表《情人》,获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❼ 跪求《美丽的人》(La Belle personne)这部电影的高清视频文件。。。。

上映日期:2008年9月12日法国

改编自法国经典小说《克莱芙王妃》,将十七世纪贵族之间的爱情故事搬到现代高中校园上演,两男一女的三角恋情依旧无解,注定悲剧的爱情依然美丽而哀伤。

❽ 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的导演经历

处女作
1931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影片是记录片《杜罗河上的苦工》(Douro,Fain aFluvial),从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出他的艺术风格受到了法国先锋派和苏联纪录电影的影响。影片成功的再现了横贯波尔图市的杜罗河两岸的风土人情,Oliveira发挥了他剪辑上的才华,为这部影片增添了不少看点。1931年9月21日,本片在里斯本中央电影院上映时,引起轰动,Oliveira也因此一举成名。《葡萄牙电影史》如此评价:“奥里维拉具有非凡的直觉能力,有了《杜罗河上的苦工》,葡萄牙影坛就有了自己的第一部经典作品。”
第一部故事长片
1942年,Oliveira执导了《街头少年》AnikiBóbó,该片以独特的纪实主义风格成功地再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影片在首映时曾被喝倒彩。但一些知识界人士却极力为它辩护。该片以独特的纪实主义风格成功的再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本片19年之后也就是1961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国际青年作品汇映中获得荣誉证书。
1942-70年代中:息影
·由于评论界的压力,从1942年后的二十多年内,他一直处于息影状态,几乎完全脱离了电影圈。
·50年代初,Oliveira的申请计划多次被国家审查机构否决,而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又有目共睹,他被电影爱好者奉为先锋式的偶像,大肆宣传,使他成为了一个呼唤改革的标志。
·50年代担任制片人出品了一些影片。
·1955年Oliveira赴德国学习彩色电影技术和新的摄影技术,次年他拍摄了影响颇深的纪录短片《画家与城市》PintoreaCidade,O,从此脱离蒙太奇技巧派,实验长镜头的表现力,转而运用一些“故意长的长镜头”。
·1932-1970年,葡萄牙正处于萨拉查(A.deOSalazar)独裁统治时期。葡萄牙电影处于低谷,非常萧条。政府投资拍了很多宣扬法西斯专制的影片,但是没有人看。奥利维拉在30年代拍摄的影片基本上也没有获得公映的机会。
·1962年,奥利维拉被秘密警察逮捕,后又释放。
·1963年,奥里维拉指导了《春天的活动》,这部充满政治隐喻的影片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认可。
奥利维拉1931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影片是纪录片《杜罗河上的苦工》(Douro,FainaFluvial),从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出他的艺术风格受到了法国先锋派和苏联记录电影的影响。 影片成功的再现了横贯波尔图市的杜罗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奥利维拉发挥了他剪辑上的才华,为这部影片增添了不少看点。1931年9月21日,本片在里斯本中央电影院上映时,引起轰动,奥利维拉也因此一举成名。1942年,奥利维拉执导了故事片《街头少年》(AnikiBóbó),这是一部充满梦幻的影片,孩子们在嬉戏中决定谁是警察和谁是小偷。这是一个由梦、勇敢和胆怯、慷慨和怜悯组成的孩童世界。该片以独特的纪实主义风格成功的再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本片1961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国际青年作品汇映中获得荣誉证书。由于评论界的压力,从1942年后的二十多年内,他一直处于息影状态,几乎完全脱离了电影圈,50年代,只以制片人的身份出品了一些影片。1963年,卷土重来的奥利维拉指导了《春天的活动》,这部充满政治隐喻的影片得到了评论界的一直认可。此后《伊尔矛.尤里奥的书简》、《今与昔》等片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奥利维拉国际电影大师的地位。其中,《今与昔》、《贝尼尔德》和《失落的爱情》被评论界称为“得不到爱的三部曲”。
70年代——80年代中:重返影坛
·1972年,《今与昔》
·1975年,《贝尼尔德》
·1979年,《失落的爱情》
·1981年,《弗兰西斯卡》以上四部作品被称为“爱情挫败四部曲”,由此确立了Oliveira在国际影坛的地位。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发生了反对专制政府的革命。在革命的狂热中,他的工厂被占。工厂的破产让他因此几乎失去了全部的个人财产,然而在电影上的成就也让他获得国外资金越来越容易,他的野心越来越大。
·1982年,导演《访问或回忆或忏悔》。按照他的愿望,在他死后该片才能公映。
·1983年,《缎子鞋》,电影是舞台剧改编的,影片长达7个小时。
奥里维拉接过金棕榈的瞬间
80年代末——现在:硕果累累
·1988年,歌剧影片《食人者》 (Canis,Os),获得戛纳电影节金 棕榈奖提名。
·1990年,拍摄《不,或者指挥者的虚荣》('Non',ouAV&atilde;GlóriadeMandar),自此以后,几乎每年推出一部电影,且大部分影片自己剪辑,甚至有时候自己出任摄影。作品年年登上法国《电影手册》年度佳片,成为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的常客。
·1991年, 《神曲》(ADivinaComédia)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最终赢得评委会特别奖GrandSpecialJuryPrize
·1995年,《爱欲修道院》(Convento,O)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1996年,《聚会》Party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1997年,《世界源头之旅》ViagemaoPrincípiodoMundo赢得戛纳电影2项奖,FIPRESCIPrize和PrizeoftheEcumenicalJury-SpecialMention
·1999年,《信》Lettre,La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最终赢得评委会大奖JuryPrize
·2000年,《福音与乌托邦》PalavraeUtopia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最终赢得FilmcriticaBastoneBiancoAward
·2001年,《我要回家》Jerentreàlamaison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2001年,《追忆童年往事》PortodaMinhaInf&acirc;ncia获得威尼斯电影节UNESCOAward提名;
·2002年,《测不准原理》PrincípiodaIncerteza,O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2003年,《会说话的照片》UmFilmeFalado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最终赢得SIGNISAward
·2005年,《魔镜》EspelhoMágico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80年代,步入古稀之年的奥利维拉宝刀不老,拍摄了《弗兰西斯卡》、《食人族》等七部影片,成为戛纳等国际影展和知名杂志十佳影片的常客。从1990年至今,长寿的奥利维拉几乎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每年推出一部影片。在他那漫长的电影旅程中,共拍摄了不下30余部电影。92岁高龄的他依旧拍片不辍,1999年凭借改编自法国名著《克莱芙王妃》的影片《信》入选戛纳电影节,今年,93岁高龄的他以影片《回家》第11次进入戛纳电影节的竞赛单元,这种老当益壮的气概实在令人钦佩。
·直到现在奥里维拉仍然在创作,今年他有2部电影问世Invisíveis,Os和
爱情挫败四部曲之一《弗兰西斯卡》
世界电影公民、葡萄牙电影大师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于2015年4月2日去世,终年106岁。

❾ 请教一个关于法国电影问题!

Daniel Auteuil
他拍过好多电影
现在能记得有
曼侬的复仇(with 吉拉尔德帕迪约)
第八天
冬天的心
……
http://luchan.allmov.com/article-129299.html
是他吗?
去看看

阅读全文

与法国电影克莱芙王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性经印度电影完整版中文 浏览:701
毒舌泰国电影 浏览:141
美丽速递电影完整版 浏览:599
2017温哥华国际电影节 浏览:721
三角洲匈牙利电影剧情结局 浏览:83
买电影票要不要买眼镜 浏览:428
自制电影院求婚视频 浏览:846
日本动漫三级全大电影 浏览:589
泰国惨死电影歌曲 浏览:484
郝劭文完整搞笑电影 浏览:850
外国好看的爱情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563
法国电影虔诚的祈祷在线观看 浏览:892
电影红衣少女中的女主角 浏览:792
法国影星阿佳妮的电影 浏览:129
外国电影男明星素描图片大全 浏览:325
天一城金逸电影院 浏览:830
赛罗奥特曼大电影登场 浏览:337
日本美女蛇电影图片大全图片百度 浏览:606
一部电影关于姐妹去潜水 浏览:601
打蛇妖的电影大全 浏览: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