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了了凡四训,我都不了善事了。请指教!
我也是刚看完《了凡四训》,我看的是书。。下面我说一下自己的感悟吧。
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是心志。
1.像你说的这种状态,我觉得你很有必要先静下来,让心静下来;如果无法静下来,你可以试着这样做:在早上/晚上,自己一个人站在户外的阳台边,然后闭上眼睛,深呼吸,而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你要听听你的心,这种感觉很难形容的,只能靠你自己感悟,在静静地感受你的心。使你的心平静下来、平和下来。外界太浮躁了,所以必须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这样,你才可以真正地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才能跳出来,站上高处看看自己所做的一切。
2.至于做善事,其实不要太刻意,有一个词讲得好,叫“心诚则灵”,当你真是出于心地而去做的每件事,不管这件事最后是好是坏(当然这个结果不包括损害别人),都不重要,你都可以求得心安。因为你的本意是好的。
你也不要被《了凡四训》中所有的话束缚住,那是很久以前的书和处事哲学了,有些不一定适用于现在这个世界。
但是有一点,你要相信,你要有一颗仁慈之心、正直之心、精进之心,你要对别人好,对周围的人好;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你应该毫不犹豫地伸出你的手,(不要想着了凡先生说的善报,因为我觉得这是每一个人所应该做的,是不应该出于某种目的的。)你帮助别人,于是你与周围的人的缘就变得较为友善,这样长期下来,你的外缘(即人际关系)就自然会变得好,而外缘一变得好,沟通就会“通”(即我们说的顺畅),那么以后,自然你做任何事情都如鱼得水了,因为当你想做某事的时候,身边的人就会相信你、支持你; 当你有困难时,他们就会帮助你……呵呵,这样,你肯定会成功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缘”。
3.最后,我要总结一下:
做人,你要坚信这个社会永远是承认正面的东西的。所以,你要做一个儒将,做一个有情有义的好人,做一个正派人物。
做事,你不要迷惑于“做了好事就有好报;有时做了好事却没得好报,那到底是如何分别,做好呢,还是不做好呢”,这些东西,我觉得没有一个人可以分辨得了的,唯一相信的就是自己的“心”,如果是出于心意去做的,你就勇敢地做,因为是你的心引导你的——你是真心想帮助他的,是不求回报的。心诚则灵。做人,功利心不应该那么强。
不要埋怨你周围的东西,真的。当不幸或不公平在你周围发生时,你要修心,你要心平静和地把这一切完全接受下来,不要抱怨,而要欣然接受。你把这些不平,看作是上帝是对你的一种考验就行了,然后用一颗上进的心,精进的心来做。你会发现,你的心态对了,你所做的一切都不会是白费的。。同时,这些磨砺还是你以后回忆起来觉得是最珍贵的,而且也是最为自豪的,因为你可以做到常人所无法做的。
做人,做事,做学问,都需要有一颗平静、平和的心,才能真是修成一个“儒将”。
Ⅱ 《了凡的故事》观后感
[《了凡的故事》观后感]看完《了凡的故事》,心中感慨万千,想起过去的一幕幕,真是像穿越电影一样,将记忆倒回了从前,《了凡的故事》观后感。命运(个性)是可以改变的,我坚信这一点。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心中茅塞洞开,人只有苦难降临才能够醒悟,但是不接触圣贤教育,没有佛心,就不会有耻辱感。一切从心开始,结善缘,积仁德,俗话说:“恶从心中起,口乃心户之门”,对别人,对亲人,对孩子,口出恶语,冲动这个魔鬼会让你肝火旺盛,最终损伤的还是自己的身体。常怀感恩之心,不计较一得一失,时刻记得提醒自己,让浮躁的心静下来,不要管别人计较你什么,也不要管别人说你什么i,只要心中永远记住两个字“感恩”。心里就会无比敞亮。了凡先生的一生,是不平凡的。祖辈历经磨难,行善积德,却因明成祖朱棣与方孝孺之间的矛盾,而受到株连之刑,幸得朋友相助他的父亲才逃脱京城,从此隐姓埋名,学中医继续救人行善。了凡先生,姓袁,他的名字叫黄,字坤仪,是当时的江南吴江县人,生于明世宗(世宗是大明王朝第十二代皇帝)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三五年,据我们现在有五百多年了。因为祖辈的事,母亲教导他不要念书,去学医。当时了凡先生可能15岁左右,一天偶遇一位易学大师孔先生,这位孔先生看到他之后觉得他有善缘,就给他算了一命,他说:你明年到县里考秀才,县考是第十四名,府考试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那个时候的秀才考试要通过这三关。第二年十六岁,他去考的时候果然考取了,而且名数完全相合。可见孔先生算命的功夫很不错,相当高明,他不是江湖术士,他是个真正的有实学的数术专家 。从孔先生那里还知道自己只能活到53岁就寿终正寝。从此,了凡先生因为得知了自己的宿命,而且生活中的起落对孔先生的预言都在印证着。使得他一时对自己的命运信以为真,性格产生了很大变化,幸有云谷禅师点拨,在以后的生活中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气,逐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善字,一切从心开始,心动则念动,有善念才能动仁心,最终多活22年,写下了经典著作《了凡四训》,74岁在家中安然去逝。《了凡的故事》,告诉我们:1、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立命之学,观后感《《了凡的故事》观后感》。学会认识自己,才会达观,才会知耻,自知才能“知耻近乎勇”。2、命运如何改变?就是要改变自身的坏习气,当今社会脏话盛行,好像不说脏话就表达不出自己的意境。《中华医药》告诉我们,心境好万事达观,脑栓塞乃燥之根源,若去燥,心血畅通。日本江夲胜博士著《水知道答案》,也引起了全世界对水的波动感应原理的关注,通过千万次实验,地球上不论任何地方,任何语言,水都能够感应美好的语言和恶毒的语言,从而使水结晶形成不同样式的图片。所以,贪心、怨恨、糊涂、傲慢、怀疑都是毒,心存这五毒,必生毒液,流出的眼泪也有毒。感恩的眼泪,幸福的眼泪,忏悔的眼泪,越哭心越亮,他是眼睛流出的智慧水。我们的地球百分之七十都是水,然而我们的身体也是同样。3、积德行善,积累功德,了解命运的积善之方。年过四十必须明白自己的生命走向,否则就会想于丹教授说的:满桌佳肴,你得有好牙;腰缠万贯,你得有命花;赏一路风光,你得走得动;拣一座金山,你得能够拿;垄沟里刨食的是条好汉子,病床上数钱的是个傻瓜;千里纵横,你总得有个家,万众首领,你也得有个妈; 委屈烦恼,你非得有人听,出色得意,你还得有人夸;酷毙了靓绝了,你要有人爱,摔倒了失足了,你得有人拉;结怨不如结缘,栽刺不如栽花;富贵不如福态,高寿不如高兴。 4、无缘非无缘 ,有缘非有缘,有缘无缘都是缘。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6、谁能救自己?谁又能解读自己?只有自己,从我做起,从心做起,才能改变自己的个性,改变未来的生命走向。 2012.3.21天高云淡[email protected]
Ⅲ 了凡四训中的《立命之法》和《改过之法》的观后感500字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内涵丰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浑厚。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很多高僧大德却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如在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先后印送这本书达百万册以上。细细品读《了凡四训》,我有如下感想: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了凡四训》中关于“立命之学”的直接诠释。何谓“立命”?即是指创造命运、改变命运,不为其所束缚、禁锢。我们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它始终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才是命运的主人,命运是可以创造和改变的。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以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来,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现在呢,知识改变命运、机会改变命运的事情太多了,放牛郎能够成为政府高官,贫困户能成为百万富翁……这正如《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Ⅳ 求一篇《了凡四训》的观后感
观此碟,给我以最大的感觉就是心态,心态改变人的命运,从了凡的知命认命,到最后的知命而不认命,从这一转变就是心态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碟讲述的恰巧符合现在的心态-----思维-------行动------命运这一说法,或许不是恰巧,而是这一说法的一种更加形象的陈述吧 |Bjb
y,aASy!Q
什么是心态?心态就是人的各种心理素质,修养和承载能力。具体地讲:它是人的心理对外界各种信息刺激后做出反应的趋向,而这种趋向对人的思维、言谈和行动具有向导和支配作用。正是因为这种向导和支配直接或间接的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败,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ce h ]v
5yry$w$G)
既然了解了什么是心态及一个良好的心态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具备哪些良好心态呢? p%}oo#%J
$zJ.4NA
1.干大事、做大老板的心态。首先我们必须要有想做大老板的魄力,虽然现在我们是小职员,但我们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要远,要把每件小事做好,全身心地去做。得到老板的赏识,紧接着升迁为部门经理,再接着积累资本,这个资本当然是指资金与经验,然后出来单飞,最后实现我们人生的所有梦想和抱负,使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魄力,这样的心态,那我想我们将停滞不前,只为自己衣食住行而劳碌奔波。 =4?m>v,re
+Ta7b)
2、归零的心态。指的是我们务必每天保持一种新形象,今天的我们和昨天的我们一切都毫不相干,不论我们昨天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富有还是贫穷,是开心还是沮丧。但现在这时我们既没有正数也没有负数,我们都是从零开始。 /@0wbA
5R qkAC
3、一定要成功的心态。生存是动物的本能,要成功是人的本能。我们不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不要抱着尽力而为的心态,我们一定要有一种是全力以赴一定要成功的心态,去完成从开始做起到最后成功的飞越,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心态才会让我们更加的积极主动,更加的努力奋发,这样才能在气势上压倒一切,在行动上拼尽全力,不达目的决不放弃。 Up8#Nz T
Ra.<D.
4、团队的心态。团队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在团队的带动下逐步成长。然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又渐渐地壮大了团队,团队的壮大又促成了每个人的成功,就这样团队和个人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所以说个人和团队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要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损坏了团队利益,到最后又损失了自己的利益,真得划不来。 @@+\
lrK5q
5、专注的心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高度集中在一点上才能形成巨大的穿透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不要做那种朝秦暮楚、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人,否则到头来一事无成,空走人间一趟,证明了那句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走,人生连死了还带着遗憾,真是让人悲哀! |ONkRxr@!
1SQ&m H/
6、坚持的心态。世界上很多事情成功都是在坚持的努力中,所有的失败者都是失败在放弃上。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感受。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用了四十年, “红楼梦”一书耗尽了曹雪芹毕生的心血…….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放弃就是失败,坚持就能成功,这是成就事业的铁律。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坚持相信上面的几点心态,它们真的会改变我们的事业,改变我们的命运 41$7P[M;
i,,UD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可以知命,但不能认命。即使结局无法改变,最起码我们努力了,我们付出了,我们再也不会留下任何遗憾而赤裸裸的离开。 \=1k29O
Ⅳ 看一部好电影写观后感
《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书籍。作者为明代袁了凡,作于六十九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命中本无功名长寿却得功名长寿,命中无子,却得两子,书电影版和电视剧版都有,网上皆可搜到,,只有善恶可以突破命运,做每件事时的善恶,善增加,恶减少,善即使暂时吃亏,整个命运的福气是增加的,而且增加的多很多,恶正好相反。能控制住每件事做到善就不是凡人,就可以惊天地泣鬼神了,当然这是需要慢慢练的。所谓修心改命就是修这个,人越善运气会越好,极善之人命运束缚不住...
Ⅵ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
我在几年前才知道了这本书,当时记不得在哪看过,被夸很好,当时就有打算看一看的,不过后来耽搁了,也就忘了。
今年偶然在知乎上又看到有人提起这本书,又想起来,就打算闲时看看打发打发时间。
本来这篇书评也早该写了,也是一直拖着。
废话说多了。
了凡四训,哪四训呢?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本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的就是“命由天定,福自我求”。但是这句话对吗?我觉得对了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人的出生不能决定,但人生之路是自己走的,自己选择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一旦定下了人的出身,个人的成长环境,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你的性格,你的思维方式。就是再努力,还是在那个圈子里。井底之蛙蹦跶的再高,也就只有高度的区别,还是看不到外面的天。就算他似对非对,我也还是信他的,天定的已经不能改变,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总要努努力,能蹦跶多高就多高。否则就一直坐在井底吗?
既要立命,首先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品行,就是心态与行为,所以就要改过,改过要什么呢?书上告诉我们,要有三心,不是信心决心恒心,要有耻心畏心勇心,这倒是让我心中一亮。
能够改过,就要多做好事以积善,好事做的多了,周围环境就好了,所以好事也会跟着来了。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嘛。那么怎样就算是积善呢?这个书中也告诉我们了,“有益于人,则为善,有益于己,则为恶。有益于人,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我看到这一段时马上就糊涂了。我为求福而行善,这是善是恶?这说到底还是“有益于自己”这么算就是恶。可是整本书一直告诉我们,只有行善能得福。处处用福禄“引诱”大家来行善。这不是自己与自己矛盾吗?或许是我自己现在境界太低,不能理解吧。
要是能做到积善了,自然能成功名就,这个时候,就要谦虚,行谦德,这样好运才能长久嘛。这自然也不用多说了。
对于本书劝导行善事,未尝不可。但是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处处体现着行善事就能得名,得利,就能功成名就,就能子孙兴隆。吾不以为然。甚是不以为然,反例一大把,不想赘述。
总的来说,对这本书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吧。真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勿以善小而不为,遇事行善,不求福禄,但是也总不会有什么过错吧。
Ⅶ 看《了凡四训》电影的感受
命自我立,改变命运 要学习佛法,了凡四训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Ⅷ 了凡四训中的《立命之法》和《改过之法》的观后感5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内涵丰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浑厚。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很多高僧大德却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了凡四训中的《立命之法》和《改过之法》的观后感5
Ⅸ 了凡四训读后感350字
《了凡四训》是我这么多年以来看到的最能打动我心灵的书籍,第一篇,立命之学。”命由天做,福自己求”。我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不是算好。这么多年,学业一直比较顺利,只是自己没有珍惜好大学的时光,考试也是得过且过,一味的追求快乐轻松的生活,没有吃苦的精神,不够努力。08年冬天,找工作也很顺利,我很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很认真,也很努力,经历过生存的艰辛,也更懂得什么是生活。当我看到了凡先生的人生,就很羡慕他,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生过的简单,却又快乐。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终得到了很好的福报。
“若不反躬内省,而途向外驰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每个人的喜好,特长都不同,职业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错的,发挥优势,最终会有好结果的,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我相信我道理的东西,比如佛法中的因果报应之说,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一个善人,自会有很好的人缘,那么很多人来帮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会比别人大很多!对于自身而言,我自认为自己身上还有很多浮躁的东西,要想改造命运,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过之法。一个人如何才能改过,了凡先生告诉我们三个心:一,知耻心,当一个人有了知耻心,那么改过就不难了。二,发畏心,凡是作恶的人,大多没有畏心,他们不怕国家的法律,不畏惧社会的谴责,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僚们,他们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信任抛在脑后,他们不知耻,也无畏惧之心。前面两条是改过的前提,最后一点,改过的勇心。勇于改正错误,战胜自己的勇猛之心。我们要改过,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还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去改,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古语说,“江山易改本性南移”,要将一个人维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改变,这确实是需要勇气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如不是经历了大的挫折和打击,人是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习惯的,人的习性就像是动物的保护色,突然要改变,人是会缺乏安全感的,习惯的养成,就是要靠重复,不断的重复,一点一滴的去改变,日积月累就会真正的改变。
我们做事情,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体恤别人的疾苦,凡是要换位思考,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年轻人,脾气很暴躁,常常对别人发脾气,村里人都很讨厌他,他很痛苦,很想改变,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于是他问他的父亲该怎么办,他父亲给了他一块完好无损的木板,对他说:孩子,你每犯一次错误就钉一颗钉子在这块木板上,一个月以后,他惊讶的发现木板上订满了钉子,他很懊悔,于是,他父亲就说,好,从现在开始,你要好好的对待别人,每做一件好事,你就从木板上拔掉一颗钉子,三个月过去了,年轻人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很开心的拿去给他父亲,父亲说,孩子,你看这块木板上已经全是洞,这些洞就好比你曾经带给别人的伤害,即便你改正过来了,你给别人的伤害是没法消除的。年轻人听了后,从此改正了自己身上的恶习,再也没有伤害过别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当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做的事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这是没有办法弥补的。我们每个人都用真诚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用真诚的心去改过,一定会像了凡先生一样,一点点改掉身上的过错,成为一个仁义道德之人。
第三篇,积善之方。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积阳德,做了好事别人都不知道的叫积阴德。我在《了凡四训》中读到了很多故事,做官的人减轻老百姓的税,有的人为穷人布施,也有人救了人家的性命,这些善人最终都有很好的结果,在当今社会,只要为官的切实为百姓做几件实事,不贪污腐-败,那就是好官,也许我们没有机会救别人的性命,也许我们没有能力支援穷苦的家庭,但只要我们不放弃积德行善,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小事也是一种善良,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说道:“在别人落难的时候,不要落井下石,在别人出丑时,不要取笑,在别人幸运时,用真诚的心去祝福!这样就是一个起码是善良的人。”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里很复杂,我不知道作者是什么心态,这种小心翼翼的善良让我觉得很悲哀,为什么现在社会这么多作恶的人,就是因为我们缺失了我们几千年文明的精髓,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道德,仁义。已经在这个社会变成一种奢侈。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我们要做善事更难了。现在的经济危机。已经危及到我们每一个人了,从企业倒闭,到失业。我们公司能帮助企业的就只有我们的书籍,能真正让企业家体会到书里的道理,落实到实地,让企业顺利度过难关,我们才算是真正帮助了别人。如果你今天看到一个需要你帮助的人,你没有去帮助他,那么有一天,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指望谁来帮助你呢?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去做善事,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这么做,那将产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谦德之效。“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我们小的时候,老师就叫我们要谦虚,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你们看秋天麦田里成熟的麦穗是不是都低着头的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们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实,而那些高高昂着头的麦穗全都是腹中空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谦虚,凡是那些大师,都是谦虚的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低着头,多听取别人的批评指教,才能进步,才能成为正真的大师!
我读了《了凡四训》两遍,只是粗略的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
1, 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过失,记在本子上,经常拿出来看。
2, 改掉自己急躁的脾气,凡事慢三拍,要发脾气时要告诉自己,忍住!
3, 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这样才能宽容。
4, 凡事都要想到两面性,全面的看待问题,保持平常心。
5, 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帮助别人。
6, 不断的补充知识,充实自己。
Ⅹ 《了凡四训》的读后感是什么
先根据所读的东西,进行一点概括性阐述。然后根据自己所得所想,得到的启发什么的,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就行。
范文:
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人的命运天注定”只是一般人的看法。袁了凡先生通过现身说法,向儿子讲述了命运的真相,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身的命运,断恶修善,灾消福来。消极被动地听从命运的安排,只能知命认命。根据立命之学积极的改造命运,则是积极有益的。
了凡先生还说,积极去改造命运,需要用心去修炼道德,用功去做自己的事业。我们经常说,心态会影响个体的思维、思维会左右个体的行动、行动会导致个体的命运,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以事业来说,我们能不能从心底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大家一起的事业?我们能不能采取有效的行动引导我们的事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并最终获取成功?这一切,真正的核心源自你的态度,是不是真正用心去做、用心去修炼。
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遇到困难险阻时是不是积极进取,而不是就此认命?以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为例,可能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试错,也许第1001次才是真正成功的产品,但我们能否坚持到这一刻?我们能否通过一次次的努力积极的去改进我们的产品?我们能否做到极致?看过这个片子的第一集,我当时就闪现出这些念头。
我用现在互联网成功的案例和我们对比,首先就闪现出小米的“专注、极致、口碑和快”,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小米进入手机市场,是进入了一个绝对的红海,这样红海的市场,怎么还能进入?能不能成功,怎么成功?小米诠释了一个极好的案例。它的极致、专注不恰恰印证了要真正的用心、用功去做自己的事业么。
一个卖煎饼果子的皇太吉,你能相信他能在6个月内销售额过亿么?BAT(网络、阿里、腾讯)出来的4兄弟,卖肉夹馍,10平米店面,日入万元,他凭什么成功?凭的是真正用心去经营、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现在是一个浮躁的社会,需要像了凡先生说的那样:戒躁、静心、努力、行善,用心去修炼道德和事业,方有成功之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