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玩对不起爱因斯坦,无奈错认了假的爱因斯坦。
2、狗狗在她家没有好下场,不敢带回去,现在有主人就好她也放心
3、爱因斯坦是一个标志,自己无奈的童年自己无法拯救自己
4、家里有个弟弟被狗咬过
5、还好爱因斯坦没有认出自己,她内心愧疚
B. 电影《狗十三》的结尾有什么寓意
《狗十三》结局中,李玩见到了丢失的爱因斯坦,但是却害怕爱因斯坦认出她,因为她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之后她看见弟弟练习滑冰不断摔倒,她露出了一个微笑,似乎在嘲笑这个被大人们操控的世界。
影片借少女李玩的成长,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一些规则,孩子们在大人的操控下,逐渐成长为他们希望看到的样子,然而孩子却再也找不回最开始时的自己。
C. 电影《狗十三》结尾的“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真的爱因斯坦
电影《狗十三》中李玩结局见到了真正的爱因斯坦,可是当表姐带着李玩走到爱因斯坦跟前的时候,李玩并没有和爱因斯坦相认,她不愿意让爱因斯言看到现在这样没有真实的自己,并且庆幸爱因斯坦没有认出自己。
在影片中李玩就像是一个孤孤单单没有依靠的女孩,在一个家庭中只要夫妻离婚了,不管给孩子多少爱,对于孩子来说自己依旧是被抛弃的人,何况李玩并没有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在李玩的心中自己早就是父亲不要的孩子了。
D. 电影《狗十三》最后都有哪些好看的彩蛋
我认为,当我们看完整部电影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不仅仅只是一部青春成长片,而是借用李玩这个十三岁小女孩的成长,反应了普遍中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一个天真善良的小姑娘被大人们一步步推入成人的世界,在社会大环境的雕琢下,成长为大人们希望的样子,然而孩子这样的成长真的快乐吗?等你长大,你变成我了,就能明白大人为什么这么不讲道理了,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和朋友是真实地在叹气,因为成长就是学会忍受和理解。
电影《狗十三》一部禁了五年的影片,很多人对它表示出了好奇,总是想知道这部影片到底充满了怎样的魔力,而看过影片之后会发现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虽然痛过,累过,但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所谓的“成长”,影片最后并没有彩蛋。
E. 口碑爆款《狗十三》,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神作
由曹保平执导、焦华静编剧,张雪迎、果靖霖、智一桐、周珍、代旭、黄诗佳、曹馨月主演的电影《狗十三》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武汉、杭州、西安、南京九城开启点映,与喜爱电影的观众超前相见。而观众们的支持,也让《狗十三》的上座率高达86.4%,成为当天同时段第一名。
曹保平导演凭借《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以及《追凶者也》等优秀影片收获了许多重量级奖项,作为“口碑保证”的他,鲜明的个人特色也逐渐为人所熟知。曹保平导演对一部好电影的阐释是:“能够在有一个好看的故事基础上,尽可能地进行个人化表达。”
电影《狗十三》首映余热还未褪去,影片主创曹保平、主演张雪迎、果靖霖、代旭携电影空降重庆高校,与高校师生分享青春和成长的感悟。电影放映结束后,年轻的高校学子们一次又一次经久不息的掌声和踊跃的互动,再度证明了影片跨越时间和年龄的独特魅力。
在以往的好口碑影片中,曹保平导演都用高水准的导演手法,展现了丰富的中国社会面貌,以及令观众深有共鸣的普通人生活状态。曹导也因此被观众们誉为华语电影市场批判现实主义的旗帜。
F. 电影狗十三,结局爱因斯坦找到了吗
死了
李玩以为父亲会将它送到狗肉馆,实际上并没有,但是爱因斯坦到了“狗狗流浪中心”之后不吃不喝,还是离开了人世。
G. 《狗十三》戳中泪点,你看了吗
电影《狗十三》是很好的一个片子,好几次戳中泪点,影片中的好几个情节都是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展现和缩影。最后小女孩问他爸,和她妈妈是怎么开始的,这一段拍得特别好。电影中人物设定,其实没有谁对谁错,成年人的生活也一样不容易,做真实的自己真的很难,人们口中的懂事,也要付出很多的代价。这是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它的结局对于绝大多数没有共鸣的观众来说还是太美好了,对李玩和像李玩一样的我们来说,真正残酷的应该是故事结束后的真实生活,有人知道李玩最后看着弟弟的眼神以为这是什么吗,或者有人曾设想过李玩接下来的生活吗,只会更残酷。
看完这个电影就像是把青春回顾了一遍,看着看着不自觉的就会回忆起过去的一幕幕,狗是主题,十三是成长,是伪善的成人世界。可是最终不都妥协了吗,即使当时的我们有多么多么厌恶、憎恨。最终,我们还是长大了,我们既是观众,也是演员,也是这部电影本身,和生活的预言家。有的时候成长的表现就是沉默吧,对自己曾经竭力想要坚持的东西,从竭力对抗到沉默接受,到最后自己亲手毁掉自己所有的坚持,然后变得和其他人一样,戴着一样的面具,最后连自己都忘了自己是什么样子,遑论坚守自我。
H. 电影《狗十三》中的单亲家庭,备受宠爱的小孙子结局如何
电影情节围绕着狗、升学和喝酒。
李玩与爸爸的关系不好,对爸爸送来的狗是反感的,渐渐相处后才接受了狗,给取名“爱因斯坦”。
影片最后李玩的弟弟也不喜欢喝牛奶,学不会滑冰一直说要休息,教练却在不停鼓励小男孩去滑,镜头不时给向在旁观看的李玩,她弟弟会成为下一个她吗?经历她经历的这些。
庆祝竞赛得奖的聚餐,有位叔叔点了道狗肉,给李玩夹了块,李玩没拒绝吃了,如果不吃场面想来会很尴尬,李玩妥协了,懂得了所谓的世俗,这幕简直“杀人诛心”。
I. 如何看待电影《狗十三》
这是一个反应了一个不太健康的家庭形势下成长的孩子的人生过程。对于有着重男轻女倾向家庭当中给与女孩子所带来的心理影响,通过一个狗狗的丢失使得女孩唯一的心里寄托也同样丧失了,没有人能够理解她的心理,只能在强势的父亲管理下委屈的生活。开始了一断扭曲和痛苦的人生成长阶段。
J. 狗十三李玩最后说了什么
在电影《狗十三》中,李玩最后看见丢失的爱因斯坦,对表姐说“我刚才好不容易,怕它认出我,向我扑过来,幸好没有。”
很多观看了这部电影的观众都有一个认知,那就是太沉重了,不是说故事情节有多悲剧,但电影中发生的故事,仿佛在我们身上也曾发生过,被大人强迫按照他们指定的方向成长,最终成长为他们期望看到的模样。
影片中李玩就是这样,原本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姑娘,虽然因为家庭的原因,有些内向、叛逆,但至少有个爱因斯坦陪在她的身边,后来,爱因斯坦不见了,而新的爱因斯坦被送到她的身边,她知道爱因斯坦不是爱因斯坦,但她的哭闹在大人眼中就是无理取闹,没有人关注她内心的悲伤,后来她学会了妥协。
而第二只爱因斯坦再一次被送离了她的身边,不管她怎么哭闹,终究留不住一只爱因斯坦,她再次妥协,慢慢的,妥协已经成为了她成长过程中一个必要的步骤,她喝下了红酒,喝下了牛奶,吃下了狗肉,一步步成长为大人们理想中乖孩子的模样。
电影最后李玩看见了丢失的那只爱因斯坦,她认出来了,可惜她再也不是那个有爱因斯坦陪着便会肆意欢笑的李玩了,爱因斯坦对她意味着过去,意味着那个被自己亲手“杀死”的李玩,所以,最后她反而祈祷爱因斯坦不要认出她,这就是成长的可悲之处。
李玩在大人们的雕刻下,变成了一个爱因斯坦都认不出的李玩,这样的结局应该很讽刺了吧,连李玩自己都觉得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