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洞法国电影影评

洞法国电影影评

发布时间:2021-07-21 08:16:44

㈠ 如何评价西班牙电影<>

法国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生前最后遗作<洞>(le trou), 被誉为越狱片的经典之作。
法国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金盔》、《金钱不要碰》)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荣获法国电影评论协会最佳影片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外国男演员提名、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法国《电影手册》十大佳片之一,被评论界认为是“电影史上最紧张激烈、最强有力的、最震撼人心的犯罪题材影片”。讲述一群被关押的犯人计划了一个惊心动魄的逃狱行动,他们决定在牢房的墙上挖一个洞,影片围绕他们挖洞的过程展开,但这群犯人的空间和行动总是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
本片是法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黑色电影之一,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起用了一班名气不大的演员,将《洞》拍摄成为一部经典越狱片,不但情节丰富、引人入胜,而且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艺术杰作。
这的确是一部可以说是电影史关于逃狱的最伟大的影片,我们后来所津津乐道的《肖申克的救赎》在他的面前简直不值一提。法国电影有着哲学依托,雅克·贝克的这部明显有着存在主义的影响。囚犯需要越狱却在关键的时刻一个人的因为不被起诉而面临着危机,这种极端的境遇发人深省。塑造了五个个性鲜明的人,马努的谨慎、罗蓝德的狡猾、吉奥的凶悍,“阁下”的装傻。他们出于各种目的齐心协力准备逃狱,险象环生却锲而不舍。法国人特别喜欢具体描绘犯罪细节,有一大半镜头是描写他们凿洞的艰辛和智慧,这些和人物特写镜头的穿插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布列松的《扒手》和梅尔维尔的有些侦探片都是如此。虽然过于繁琐,却更加丰富了人性和观众心理紧张度的制造。法国影评人对他们在凿洞和锯铁窗时的音效觉得过于响,其实,这里所表现的是观众对这一声效心理反映的夸大,这是的高明所在。
的镜头组接也特别流畅,罗蓝德等人查看地形的背影一下跳切到回途使得电影的松弛相得益彰,而他们迭罗汉围着柱子和狱警捉迷藏的镜头非常惊险,压得人喘不过气,吊足观众胃口。巴黎的下水道为犯罪电影提供了永恒的养料。为了知道时间他们竟然设法偷了医务室的玻璃瓶制造沙漏,这个段落的斗志斗勇可谓是此类影片的经典。他们打偷东西的水管维修工是促进克劳德心理转化的一个点,这些细节的安排让剧情的推进有了更加合理的心理动机。而典狱长的临检差一点让他们前功尽弃,这些冲突点让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一点也不沉闷。
细节上的监方的繁琐检查他们的包裹其实是反证他们越狱工具的得之不易。监房间靠囚窗传递东西犹如杂耍。而他们在掘进地洞的时候用来观察外部监警的动静的竟然是一柄牙刷上的一块小玻璃。这个画面在影片里出现多次,直到最后一幕当他们为了地洞挖成马上可以呼吸到自由空气而兴奋异常的时候,那么小镜子的另一面让这部黑色电影达到了高潮。而法国电影人对于境遇和人性的认识也高于美国人,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片子两位主要演员米歇尔·康斯坦丁和菲利普·勒鲁瓦当时都是非职业演员,后来都因为演技出众成为了巨星。这部几乎没有女性镜头甚至除了背景声没有音乐的室内剧影片却能让人津津有味,所以决定电影成败的首先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我们中国电影最缺乏的。

㈡ 求一篇用蒙太奇分析一部电影的影评

蒙太奇运用浅析——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一部好的电影,故事要精彩,演员要表演出色,蒙太奇技巧的运用也甚为重要。不同的蒙太奇手法在不同场景中的作用也大不相同。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导演就用到了很多蒙太奇手法,本文就浅析此电影中蒙太奇的应用。 这部电影中比较典型的蒙太奇手法包括平行蒙太奇、颠倒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等等。 电影刚开始是在法庭上,安迪一边受审一边回忆案发当晚发生的事情,这期间导演就运用了叙事蒙太奇中的平行蒙太奇,不断切换在案发现场和法庭上两个时空的镜头,截取了案发当晚的片段,既叙述了安迪的获罪,又留有悬念,让观众产生疑问,为故事后来的情节做铺垫。 安迪被发现出狱的那天早上,监狱长发现墙里的洞之后,由瑞德的旁白引出,导演运用了颠倒蒙太奇。镜头回到了安迪刚开始挖洞的时候,自此开始依次展示安迪的越狱之路,包括挖洞、撒石头、换账本、爬下水道,这期间一直有瑞得的旁白,介绍了安迪出狱的前因后果,以及他出狱后监狱长和狱警获刑的情景。这些镜头组合起来形成了电影的一个高潮,之前的谜团一一解开,包括安迪用来挖洞的小锤子是藏在圣经中的。安迪在银行中取款的时候,脸上面带微笑,估计很多观众此时也都会会心一笑,不由得对出狱前后的情节设置赞叹不已。这就是颠倒蒙太奇达到的效果,讲述了事件的前前后后,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故事,精彩至极。 电影中有两处用到隐喻蒙太奇,让我印象深刻。一处是监狱长查房,查到安迪的时候,监狱长拿起安迪手中的圣经,走的时候说了一句“Salvation lies within.”意思是拯救之道就在其中。从后来的剧情得知小锤子就放在书中,联系到这两个画面,一语双关,巧妙至极,又不由得对安迪的镇定感叹不已。另一处是监狱长的遮住保险柜的字绣,“审判即将到来”,正好说的是监狱长即将得到审批,正义得到伸张。 另外,再说说镜头的切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是安迪被关了两个月监禁之后,出来后和瑞德在墙下谈话那一段。这个地方,安迪对瑞德说了他出去的计划。这一段的镜头都是特写,比较缓慢,音乐也比较舒缓。镜头在两个人之间切换,让人感觉对方说话的时候望着他,让观众感受他们的内心活动,尤其是安迪,谈到出狱的时候脸上流露着憧憬,仿佛已经出狱了;然后是瑞德,瑞德在听安迪讲的时候,脸上露出担忧的表情。这些都增加了剧情的紧张程度,与接下来的剧情对比,产生很好的发差效果,使故事更深入人心,这里导演用的就是对比蒙太奇。 当然,电影中用的镜头剪切、组合等还有很多地方,这些地方和这个故事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精彩的效果。此次,就做这些简单的探讨。

——借用网友fcong的原创

㈢ 法国电影《两小无猜》观后感

两小无猜》是一部令人着迷的法国爱情电影。小男孩朱利安和小女孩苏菲的相遇即开始于这样一场孩童的闹剧,一个精美的铁盒子就是他们游戏的见证。说脏话,扰乱课堂,在校长室小便,内衣外穿„„一个游戏两人一玩十多年,他们什么都敢,除了承认彼此相爱。
索菲是波兰移民(相当于进城农民工),住贫民窟,常年受到种族歧视,自家门上被法国人涂了脏话;朱利安则是大城市中产阶级。小学时在校车上,全班只有朱利安没欺负索菲;高中时索菲追去朱利安家里,他的父亲在甩给了她几张钞票后把她轰了出去;成年后二人重遇,当女招待索菲表示男友叫“谢尔盖·尼莫夫·尼莫夫维奇”时,工程师朱利安不假思索地接道:“你怎么找了个名字这么长的?”
你可以对政治、地缘、宗教一无所知,却不可能不在潜移默化间受到它们的影响,因为“成长”是支残暴的笔,能将你这一张白纸涂得面目狰狞。朱利安站在成人世界的大门前久久徘徊,激烈挣扎了一番后还是将索菲放弃,这是因为他错误地以为社会偏见迟早也会吸收了自己。随后他每年休五周假每季度做八次爱,循规蹈矩地丧气,按部就班地窒息;由于父亲曾在他的婚礼上向前来搅局的索菲大发雷霆,他在十年不见索菲的同时亦十年不见父亲,借助迁怒将与过去有关的一切埋葬了个彻底。
但真正的过去怎么可能过去呢?青梅竹马的相伴起始于无所谓性的年龄,以“伊甸园”段落标志了性别意识的觉醒,而后她面对他掀起裙子,为了拥吻爬上车顶。这是一个普遍的困境:少年和少女为了彼此流血流泪、濒临上吊,最后她成为了一直想拨通却始终没勇气的号码,他沦为了征婚启事上冷冰冰的条件。可是朱利安与索菲的羁绊太过强烈,它胜过麻醉剂、可卡因、LSD、性、口交与淫乱party,甚至胜过自由、胜过生命,这就促成了他们的幸与不幸。
这是两颗孤独的魂灵。索菲的家长对她不管不问,任由她在朱利安家一睡十年;朱利安幼年丧母,与父亲间则始终无法交流。小学时索菲在他母亲的葬礼上放声高唱,这象征着她就此接替了他的母亲。战争小说里反复写士兵死前不停喊“妈妈”,因为母亲是他与世界之间的纽带,无论他们之间曾因琐事发生过再多摩擦,也无法割舍这层强劲的联系。没有纽带意味着眼前是空白心中是黑洞,再贪婪的攫取也无法将这巨大的孤独填补;而索菲与朱利安竭力争取才获得了彼此,这段感情的纯度之高、烈度之猛,令朱利安的父亲也无法插足。
这个思路似可用于解读父亲的种种诡异行径:他允许少女索菲在家中一睡十年(从中可以窥见他对儿子真诚的关心),却不允许二人在成年后继续见面——我的猜测是,既然家庭的维系本需刚柔并济,那么丧母之痛大概令这对父子笼罩于“幸存者负疚”,调和缺失之下他们刚对刚、硬碰硬,本不存在的矛盾渐渐成型。所以父亲之所以会对朱利安高喊“你要索菲还是要我”,乃是嫉妒在压抑多年后的一朝爆发:他没能在儿子的世界里占据哪怕一寸之地。
伤害源于在乎,爱与恨本系双生。《两小无猜》妙就妙在,它以“敢不敢”编织了一张纠结的巨网,将一切人类情感收入囊中,以两个人的相爱相杀,表现了法国人对移民的复杂心态、现在与过去的紧密交织以及因无法面对自我而铸就的进退两难——倘若将之视作一种比拟而不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去批判,这个游戏也就无所谓“变态”。影片的浪漫之处,恰恰在于它将“对抗”演绎到了极致:“敢不敢”是索菲与朱利安爱的形式,相杀是心理上的激烈交合,平淡的生活杀人于无形,毁灭性的激情绵延一生。

㈣ 2012电影影评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在《2012》里化作“真海啸”,国际社会的格局也因此洗牌。但我给高分的原因非常简单,《2012》是一部很优秀的商业巨制,极适合发展到现阶段的中国电影产业作为今后的远大目标和经典范本,来参考、吸收、学习。这是一场缤纷绚烂的CG秀,一顿“灾难无限量自助”的霸王餐;但更是一件流行潜力之强、适用范围之广令人惊叹的优质商品。所谓电影工业,所谓流水线,看完本片,再回想上映之前以“赵本山斗鸡眼”为卖点的贴片广告,用不着拍它的人自惭形秽,我们这些看客又情何以堪!? 而《2012》的妙处,远不止他的精良和豪快,灾难在这部主打视觉效果的灾难大片里居然只是前台的小角色,存在于背后的国际新秩序与ZF阴谋论,才是内在的看点。相信大家都已经听说了“中国拯救全人类”的情节设置,其合理性在于“能在短时间内如此高度集中人力物力,非中国而不能”——这番感慨的来源其实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金融危机又难伤中国的筋骨,中国在世界各地尤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心目中的形象剧变。……毫不客气地说,《2012》已经是好莱坞大片所能做到的谄媚中国的底线;开个玩笑,连片子里表现最抢眼的狗都不是金毛猎犬,而是慈禧太后最爱的品种。 但不止是中国,影片中的各人种、各国家、各民族的角色形象及其命运,在表现不同个性与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反映出好莱坞或者说“自诩一号公民”的美国人眼里当今世界的三六九等。意大利总统弃船祈祷,既是重视家族观念的选择,也是天主教徒虔诚的体现;女王在灭顶之灾来临前依旧优雅淡定,当然是在调侃英国佬的古板、自我、明哲保身;里约热内卢在两次地震后陷入无ZF的混乱状态,多少有些讽刺当今南美政坛与经济状况的意味;而印度科学家虽然睿智超前,却是最先被西方国家忽视乃至牺牲的薄弱一环;阿拉伯地区更惨,充当“印钞机”容易,作为“共同生存发展的伙伴”难。 当然,四大主线,除了非裔学者和白人作家一黑一白两条“美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之外,另外两根分别属于俄罗斯和中国,还是能够洞察电影制作者对国际新秩序的理解。先来看美帝的老对手俄罗斯:无论从角色“尤里”还是运输机“安东诺夫”中,都能窥见老美怎样看待如今的俄国——冷酷、强大、尽管衰败、死而未僵,国家经济的脆弱与在解体后抓住体制漏洞上位的巨贾暴富,形成鲜明对比。那个号称“38战34胜”却在心理防线崩溃之后迅速被K.O.的拳击手就很典型,虽然厉害但运行的系统很扭曲。而尤里身为人父的可敬结局以及双胞胎与兄妹俩的相处融洽,又充满了来自欧美阵营一厢情愿的示好。 再来看有关中国的内容。技术工人“天钦”受伤后大难不死,寓意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危难时刻小喇嘛的车拯救主角一家人,暗指中国经济的增长是老美今后发展的重要机遇。中国人很容易有民族自豪感,因此《2012》绝对会让咱大多数中国观众看得心花怒放;而我之所以“感动”,更重要的原因是影片在政治上竭尽全力的一碗水端平与友好。实话实说,好莱坞内部在西藏问题上不怀好意者大有人在,莎朗·斯通、理查·基尔之类不胜枚举;而《2012》涉及中国的部分考据之细、表现之巧,可谓史无前例。 首先是非常惊艳的“党和国家一定会给大家重建家园”,这是完全写实的当代中国的讲话格式。接着是“八国首脑会议”,虽然现实中的八国峰会是美、英、法、德、意、加、日、俄,但根据片中的“卓明谷计划”,可以推测中国ZF可能剧中“八国”的一员。现实中,我国很早就声明过在国际社会中不搞集团化,于是,这场“八国会议”有一个镜头:某国首脑的背影,旁边的国旗虚焦,但旗子的颜色是一片红,众所周知,美、法、德、日、加、俄的国旗的红,达不到这种效果。再次是领土完整的中国地图,最后是“欢迎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艾默里奇大师肯定没想到这几处在我国引发民族主义的掌声吧? 所以《2012》容易把人代入,很简单,因为人家尊重你,尽可能按你实际的状态对你进行塑造和读解,而不再是随便拿个什么唐人街的恐怖宠物店谎称北京、或用比宝丽布喷绘还粗糙的“CG版东方明珠”充当上海,某种意义上堪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比较直观、可信的表现。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为赚中国票房的需要,可纵使《2012》的内地票房达4亿人民币,也才5000多万美元,而该片在北美首映三天的流水就有6500万刀,所以并非要因。更有好事者说《2012》辱华,原因是“变相嘲讽我们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国”。一、难道不是么?二、是又怎样?譬如《赤壁》,活生生的千军万马让好莱坞惊叹不已——人口众多本是实情,人海战术也因此成为中国特色,但换个角度,驾驭海量的个体也是一门学问,目前掌握它的除了中国还有谁?说《2012》辱华的人,请对自己的国家有点信心! 角色们各讲各国话,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突然蹦出英语,即使讲也各带口音,比起《特种部队:眼镜蛇崛起》里老和尚逼着少年白幽灵“说英语”的粗制滥造,比起《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无度炫耀武力之余疯狂破坏古文明国家的嚣张狂躁,《2012》的细致严谨,以及刚刚谈到的对各国各民族各文化尽可能写实呈现的努力溢于言表。还是回到中国:汉族人讲普通话,川边和高原的藏民们说藏语,基本符合真实情况(这样表现的另一个好处是:藏民们说藏语,同时可以让那些西方的右翼分子无刺可挑)。……算了,越扯越远,国际新秩序的部分就到这里,黑人总统遭遇世界末日讽刺奥巴马ZF无能之类的解读先不管,肯尼迪号撞翻白宫时流露出的反战情绪也暂且不论,接下来不妨谈谈ZF阴谋论。 《X档案》被追捧的一大原因即科幻和神秘往往覆盖在ZF阴谋论的包装之下。对于这一概念,艾默里奇本人显然也深信不疑,《独立日》和《哥斯拉》里都有ZF秘而不宣的情节,《2012》当然不能例外。世界末日的悬疑程度,可与戴安娜王妃的车祸、玛丽莲·梦露的暴毙、罗斯威尔事件的众说纷纭相提并论,而筛选优秀DNA、向富商出售船票等机密事宜却在暗地里紧锣密鼓地次第执行着;灾难来临时,平民百姓尽是精英的牺牲品。 ——这一点还牵扯出理性与人性的矛盾。如果没有“放弃89岁高龄的母亲的国务卿”这类理性过头的人监控,整个“卓明谷计划”不可能顺利实施;反过来说,在三号方舟无法启动时,导演的立场归根到底还是人性,还是选择了以人为本地敞开怀抱。正如皆大欢喜的结局,编绘了错综、大气、暗藏ZF阴谋论与国际新秩序的群像故事,展示着高超、完美、全心造梦的电影技术,流露出认真、谨慎、着力写实的创作态度,同时没忘记歌颂虽然天真盲目、但始终单纯美好的人性。……对中国的电影产业而言,前三个方面反而更动人、更具现实意义、更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连宾利车的植入广告都那么讨人喜欢)。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亲眼看到中国拍出《2012》这样精良、完备、自圆其说的优秀商业片。

㈤ 如何评价豆瓣电影中的高分电影《洞》

看过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说,这是史上最伟大的越狱电影。

影片用大量时间描绘他们是如何越狱的,简直是一部大写的越狱指南。成功越狱并不容易,需要面对各种审查。狱警会每天都会按时查房,全身上下都要搜一遍。连寄送的食物大卸八块也要保证里面没猫腻。定时检查完毕,还会突击检查。总而言之一句话,务必要360度无死角全方位保证每一个房间没有任何可以越狱的工具。然而,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影片详细展示了如何在工具少、审查严格的环境下越狱。

㈥ 法国电影《洞》le.trou

◆原 名:Le Trou
◆译 名:洞
◆导 演:雅克·贝克 Jacques Becker
◆演 员:米歇尔·康斯坦丁Michel Constantin .... Géo
吉恩·凯乐蒂Jean Keraudy .... Roland
菲利普·勒鲁瓦Philippe Leroy .... Manu
Raymond Meunier .... Monseigneur
Marc Michel ...
◆类 型:惊悚/剧情/犯罪
◆片 长:132分钟
◆上 映:1960年
◆国 家:法国
◆语 言:法语
◆字 幕:外挂中英文 点击下载
◆文 件:2x49x15mb
◆链 接:http://imdb.com/title/tt0054407/
◆评 分:6.7/10 (1,336 votes)
◆颜 色:黑白
-----------------------------------------------------------------
◆视频尺寸:640x384
◆压缩格式:XviD + MP3
-----------------------------------------------------------------
◆简 介:
法国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金盔》、《金钱不要碰》)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荣获法国电影评论协会最佳影片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外国男演员提名、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法国《电影手册》十大佳片之一,被评论界认为是“电影史上最紧张激烈、最强有力的、最震撼人心的犯罪题材影片”。
一群被关押的犯人计划了一个惊心动魄的逃狱行动,他们决定在牢房的墙上挖一个洞,影片围绕他们挖洞的过程展开,但这群犯人的空间和行动总是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
本片是法国电影史上最着名的黑色电影之一,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起用了一班名气不大的演员,将《洞》拍摄成为一部经典越狱片,不但情节丰富、引人入胜,而且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艺术杰作。
评论:
克劳德是个在押犯,因为监舍需要修理而搬到了11号牢房,牢房里的四个人抱怨太挤,却不得不服从监规接受新的一员。彬彬有礼的克劳德也终于获得了四个人的认可,这时他发现他们正在策划一起精心谋划的越狱。作为室友他也加入其中。他们准备掘地三尺挖个地洞逃出去,罗蓝德是他们的头,他们利用一切工具去挖地道,正当他们快要成功时吉奥却说为了他的妈妈他不想越狱了,而克劳德的妻子妹妹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好消息,克劳德似乎可以顺理成章获得自由。面对这样的局面,五个本来一条心的人将会怎样选择,那些不愿等死的人会成功吗?他们中出现的那个告密者又是谁?他的结局是什么?
这的确是一部可以说是电影史关于逃狱的最伟大的影片,我们后来所津津乐道的《肖申克的救赎》在他的面前简直不值一提。法国电影有着哲学依托,雅克·贝克的这部明显有着存在主义的影响。囚犯需要越狱却在关键的时刻一个人的因为不被起诉而面临着危机,这种极端的境遇发人深省。导演塑造了五个个性鲜明的人,马努的谨慎、罗蓝德的狡猾、吉奥的凶悍,“阁下”的装傻。他们出于各种目的齐心协力准备逃狱,险象环生却锲而不舍。法国人特别喜欢具体描绘犯罪细节,有一大半镜头是描写他们凿洞的艰辛和智慧,这些和人物特写镜头的穿插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布列松的《扒手》和梅尔维尔的有些侦探片都是如此。虽然过于繁琐,却更加丰富了人性和观众心理紧张度的制造。法国影评人对他们在凿洞和锯铁窗时的音效觉得过于响,其实,导演这里所表现的是观众对这一声效心理反映的夸大,这是导演的高明所在。
导演的镜头组接也特别流畅,罗蓝德等人查看地形的背影一下跳切到回途使得电影的松弛相得益彰,而他们迭罗汉围着柱子和狱警捉迷藏的镜头非常惊险,压得人喘不过气,吊足观众胃口。巴黎的下水道为犯罪电影提供了永恒的养料。为了知道时间他们竟然设法偷了医务室的玻璃瓶制造沙漏,这个段落的斗志斗勇可谓是此类影片的经典。他们打偷东西的水管维修工是促进克劳德心理转化的一个点,这些细节的安排让剧情的推进有了更加合理的心理动机。而典狱长的临检差一点让他们前功尽弃,这些冲突点让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一点也不沉闷。
细节上的监方的繁琐检查他们的包裹其实是反证他们越狱工具的得之不易。监房间靠囚窗传递东西犹如杂耍。而他们在掘进地洞的时候用来观察外部监警的动静的竟然是一柄牙刷上的一块小玻璃。这个画面在影片里出现多次,直到最后一幕当他们为了地洞挖成马上可以呼吸到自由空气而兴奋异常的时候,那么小镜子的另一面让这部黑色电影达到了高潮。而法国电影人对于境遇和人性的认识也高于美国人,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片子两位主要演员米歇尔·康斯坦丁和菲利普·勒鲁瓦当时都是非职业演员,后来都因为演技出众成为了巨星。这部几乎没有女性镜头甚至除了背景声没有音乐的室内剧影片却能让人津津有味,所以决定电影成败的首先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我们中国电影最缺乏的。
http://lib.verycd.com/2005/12/13/0000079412.html

㈦ 法国电影《情人》好看吗评价怎么样

首先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简评

根据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自传小说的改编,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的执导,那属于法式浪漫特有的气息,为《情人》添加了一份独有的魅力,不同文明的交融渗透构筑了电影时代的脉络气息,恬静优雅的摄影风格更形成了电影迷人的基色,而大尺度的激情戏码,实则是电影出色电影美学的表现,于此中关于爱的命题如此动人心弦,有些爱情虽注定无果,但却能刻骨铭心,凄美的结局虽是一场悲剧,却也同给人以对爱无限的遐想。

《情人》的另一大看点就在于这是一部充满了猎奇色彩的电影,一个生活在当时法国殖民地越南的17岁少女爱上了华侨富翁的独子,这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注定不会拥有结果的爱情,却成为了电影借以去渲染浪漫最好的契机,电影虽然是一场悲剧,但爱的浪漫却得以了淋漓尽致的呈现,

㈧ 求一篇影评!!!!!!!!!!!!!

关于这个电影 去这里看看有好多影评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962116/
我就不往这里粘贴了,希望能帮的上你

阅读全文

与洞法国电影影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朋友泰国电影 浏览:290
电影宝贝儿完整版免费版 浏览:227
中文字幕影音先锋电影网在线电影 浏览:187
二战中国日本空战视频大全电影 浏览:788
好小子电影三个小孩的名字 浏览:106
迪士尼公主真版电影大全 浏览:379
云播投屏成龙电影 浏览:38
怎么在手机上定电影票 浏览:169
挚爱梵高电影网站 浏览:749
哑女拐卖深山中什么电影 浏览:909
台湾打真军电影撞够本在线 浏览:703
于家堡电影院今日电影表 浏览:919
寡姐所有爱情电影 浏览:669
电影下载网站小程序 浏览:793
在电影院下车英语怎么说 浏览:415
宇宙天魔电影完整版在线下载 浏览:500
女主角李老师电影 浏览:13
电影反贪风暴演员表和歌曲 浏览:658
电影你好李焕英结局什么意思 浏览:67
豹妹完整国产电影 浏览: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