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大道讲述导演自己的童年故事。一个9岁巴黎男孩因为母亲外出生孩子,在夏天被寄托到乡下一处友人家。这家夫妇虽然宠爱他,但各有怪癖,而且不停唠叨他们几年前去世的孩子。一个有男生性格的女孩使他从怪圈中逃脱出来,进而他也帮助那对夫妇克服丧子的痛楚
㈡ 电影《穆赫兰大道》究竟讲什么意思
关于《穆赫兰道》的剧情解析,想必大家都看过了dayong1978转的那篇帖子。写的真的很好,对观众理解影片的来龙去脉很有帮助,不过还是有些错误(比如对流浪人的解释),并且忽略了一些重要人物(如ruth姨妈)。这里会涉及到部分人物,不过不是分析的重点。我要说的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的问题:Diane是否曾经受过性侵犯?看过一定数量林奇电影的人都应该知道,性侵犯是林奇一直表现的主题之一。如之前的《蓝丝绒》,《双峰镇》,《我心狂野》都或多或少地涉及了这一主题。而在《穆赫兰道》里,这一主题被搁置在了暗处,而它似乎又是那么重要。 1.从影片我们得知Betty/Diane的老家叫Deep River。如果你看过《蓝丝绒》,就应该记得片中女歌手Dorothy被囚并遭受Frank性侵的公寓名也叫Deep River。 2.Betty姨妈的公寓客厅里,沙发的正后方有一幅画。作者Guido Reni (1577-1599)曾受到过父亲的性侵犯,并雇杀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最终因此被处死。 3.Rita这个名字来源于Rita Hayworth的电影海报。这位女演员也曾受过父亲的性侵犯。12岁便成为了他父亲职业伴舞。 4.林奇的10条线索中有一条提到Adam拍摄的影片名字是什么?The Sylvia North Story,而在电影史上有一部影片叫Sylvia West,讲述女主角被继父强奸沦为妓女。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致敬吗? 5. 在Betty去片厂试镜的一场戏中戏里,她扮演了一位受父亲好朋友纠缠的年轻女子。她努力想占上风控制局面。如果对照《双峰镇》里Laura把侵犯她的父亲想象成Bob,这一幕显然也暗示了些什么。而且在试镜开始之前导演说了这样一句话"Don't play it for real until it gets real!"(当你吧这一切当真了再去认真地演)。那么Betty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这场戏似乎也是在暗示这其中的真实成分。 6.牛仔唤醒Diane的一幕显然很重要。仔细分析一下,在Silencio夜总会得到的蓝盒子钥匙是提示Diane她的情人Camilla已死的线索,也象征现实中的蓝钥匙,是一个梦魇。蓝盒子被打开前后,两人相继消失,按理说在这里Diane就应该醒来了。可是为什么唤醒她的却是牛仔?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牛仔来到房间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床上躺着的是一个刚刚发育成熟的少女背影(代表少女时期的Diane),牛仔说了一句“该起床了漂亮姑娘”(这句话充满了侵犯者的挑逗口吻)然后离去。床上的背影变成了那具可怕的死尸(暗示发生了可怕的蹂躏),最后又变成了从梦中醒来的Diane。她的美梦结束了,最种回到了可怕的现实。即是说真正把她带回现实的烦恼来自过去的阴影。 7.Diane的梦里有这样一段似乎和她无关的情节。那就是导演Adam回家发现妻子的外遇。妻子对他说:“Just forget you ever saw it. It's better that way.”(最好忘掉你看到的)。Diane为什么会梦到这些实在难以解释,如果把不忠妻子的话理解为Diane面对自己悲惨遭遇的潜台词似乎就能说通了。记得林奇给出的解开影片的10条线索中有这样一条:事故发生的地点在哪里?如果把事故理解为开篇的车祸,显然是穆赫兰大道,具体地说是通往Adam家的路上。而Adam回家发现的事情似乎也可以理解为一场“事故”。这个作用于Adam的事故其实就是做梦者Diane接受的事故,正是Diane受到创伤的另一种表现。 8.Club Silencio一幕无疑是全片的高潮。这一幕中也有性的暗示。随着魔术师的表演betty颤抖起来,在一声释放般的叹息中魔术师放松了下来,betty也停止颤动。这似乎是在暗示一次性高潮。 9.影片的最后一句台词“Silencio!”从蓝发女人口中说出,意为“安静”。这个人物其实就是Ruth姨妈。其实关于ruth姨妈究竟是谁很难说清,但她绝对不只是开始那个离开的红发女人那么简单,在片中频频出现拖行李箱的红发女人背影。林奇10条线索的最后一条是:ruth姨妈在哪?这个问题作为最后一个线索显然不想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回答。其实我们可以将ruth姨妈理解为一个符号,她就是Diane的女监护人,在性侵犯事件中缄默不语的人。当蓝盒子被打开,betty消失而蓝盒子掉在地上,进来的ruth姨妈没有看见地上的盒子,就象她一开始没有看见藏在桌下的Rita一样。这暗示了Ruth对发生的事视而不见,她对Diane遭受的悲剧保持沉默。她化身为蓝发女人坐在Silencio夜总会的舞台上方,看着所有的表演,最后说出了“Silencio!”沉默! 以上是一些分析和猜测。欢迎大家在这里讨论发言:) 林奇给出的10条揭开影片迷团的线索: 1.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film: at least two clues are revealed before the credits. 2.Notice appearances of the red lampshade. 3.Can you hear the title of the film that Adam Kesher is auditioning actresses for? Is it mentioned again? 4.An accident is a terrible event... Notice the location of the accident. 5.Who gives a key, and why? 6.Notice the robe, the ashtray, the coffee cup. 7.What is felt, realised and gathered at the club Silencio? 8.Did talent alone help Camilla? 9.Note the occurrences surrounding the man behind 'Winkies' 10.Where is Aunt Ruth?
㈢ 请问有哪些经典的电影在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道拍的
很多法国本土电影都有香榭丽舍大街呢,就是可以不算经典,呵呵
㈣ 法国电影 黑金 的历史背景
故事改编自HansRuesch的小说,讲述了30年代早期两大阿拉伯酋长之间的斗争。有人将本片形容为“《阿拉伯的劳伦斯》+《血色将至》”。阿联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由七个酋长国组成。
黑金就是石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如果谁的土地下有了石油,你就拥有了财富。然而遗憾的是:当你的财富可以象油一样随意流淌的时候,那我们原来所信奉的信仰和我们原来所崇尚的生活方式,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化而随着这样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矛盾也随之而来,到国与国之间,解决这个矛盾的方式之一就是战争。
《黑金》所表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两个阿拉伯的家族,一方战败只有把两个儿子送到对方做人质,以保和平。但是就象这样的和平保持了十几年后,因为有了石油因为有了财富,和平的局面被打破了了。奥托就是人质之一,他很小就随哥哥到纳萨比门下当人质。整个电影实际上也是着重塑造的奥托的成长过程,他原来只是一个瘦弱的带着眼镜的小书呆子,后来成为皇家图书馆馆长,直至两个家族的矛盾上升到要爆发战争时,他以纳萨比的女婿和父亲酋长的儿子的身份为和平奔走。然而,仁义而传统的父亲一方拒绝文明,而富甲一方的岳父接受文明却又贪婪无厌。在这之间,奥托作出了最正确的选择,让传统与现代文明结合,同时又运用人的力量和智慧打败武装到牙齿的贪婪,最后他成为了阿拉伯既讲传统信仰又懂得利用现代文明的领袖。其实,从奥托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感受到,这也是我们人类在遇到信仰与财富、传统衣钵与现代明碰撞时,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发生的裂变。无疑,奥托的形象就是人们所期盼的完美代表:有知识、有信仰、有力量,懂得爱、会抉择、能宽容。
㈤ 好像是12位导演拍的以法国为背景的电影
※译 名:巴黎,我爱你
※片 名:Paris, je t'aime/Paris, I Love You (Hong Kong: English title)
※导 演:诹访敦彦 Suwa Nobuhiro / 韦斯·克雷文 Wes Craven
※主 演:(本·吉扎拉 Ben Gazzara) ( Melchior Beslon) (斯蒂夫·巴斯米 Steve Buscemi)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吉娜·罗兰兹 Gena Rowlands) ( Rapulana Seiphemo)
※上 映:2006年05月18日 法国
※地 区:列支敦士登 瑞士 德国 法国
※对 白:英语 法语
※时 长:116 分钟
※颜 色:彩色
※类 型:爱情
※分 级:葡萄牙:M/12 香港:IIA 芬兰:K-11 瑞士:10 瑞士:10
※评 分:7.3/10 (905 votes)
※链 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401711/
※格 式:Xvid + AC3
※尺 寸:608*320
※大 小:2CD
※片 长:116 Mins
※字 幕:英文
剧情介绍:
找寻停车位的中年男人,邂逅昏倒在他车旁的女人;
塞纳河畔,有着不同背景,信仰不同文化的年轻人,爱是他们共通的语言;
在Le Marais一间画室里,年轻的男孩,上演“爱情,不用翻译”另一章;
美国观光客在巴黎地铁站里,演出地铁惊魂记;
华人街发廊女主人的奔放热情;
太太的红外套,让人心碎;
失去爱子的妈妈,午夜与爱子在广场上重逢;
围绕着艾菲尔铁塔,小丑的温馨爱情故事;
半夜,吸血鬼出没;
王尔德从坟墓里跑出来,帮英国情侣破镜重圆;
怀抱演员梦的美国少女与听障男孩的爱情故事……
来到巴黎,才真正学会说“我爱你”……
故事发生在巴黎,由18个故事组成,围绕巴黎20个区,有关爱情、亲情、友情,以及人性。
一切开始在巴黎第18区的蒙马特,那里老旧、混乱,却散发着老巴黎的味道。但是整部电影的主题是温暖的,所以他在清晨很巴黎的前撞后撞获得停车位,随后很热心的救助晕倒的女人。他和女人一样孤单,需要温暖,他们前一天都不知道自己明天将遇到什么,是爱情吗?
巴黎有很多种可能性,所有的人都在期待着。
5区,塞纳河畔,几个法国年轻人用惯用的法式语言调戏着经过的女子。其中一个男孩一直沉默,他注视着坐在远处包着黑头巾的她。她摔倒了,他去帮她,他称赞她美丽,他去清真寺门口等她,他尽量和她的祖父说话,他小心地追逐自己不同民族的爱情。
4区,马海区,巴黎有名的时尚,同性恋区。他在印刷室里遇到他,一直讲话,不停地讲,他不知道因为他听不懂法语,完全不明白在说什么。两个年轻人用眼神交流着,放佛冥冥中法国男孩知道他听不懂法语,但是他的心能听懂他的心。
1区,卢浮宫的所在地,Tuileries公园,地铁站,美国游客憧憬着有蒙娜丽莎的巴黎,却被一对疯狂的年轻人和不懂事的孩子在地铁站里一番“折磨”。(是所有片段里最讽刺,有趣的。)
16区,她每天早上天还未亮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去集体托儿所,然后乘bus,换捷运赶去市中心给法国家庭做保姆,她给自己的孩子还有照看的孩子唱一样的童谣,可惜自己的孩子只有在清晨和日落才可以听到。
13区,Porte de Choisy,中国城,法国造型师在巴黎碰撞中国文化,遭遇中国动作美女。
12区,巴士底广场,他们结婚多年,他像大多数男人一样,外遇,和别的女子偷情,直到一天妻子说自己得了绝症。
2区,胜利广场的亲情故事,母亲失去了心爱的儿子,伤心欲绝,幻觉出现了,仿佛见到了儿子,可是儿子说,妈妈回去吧,爸爸在等你。
7区,埃菲尔铁塔,小丑的故事,好像是诉说给儿童听得故事,其实又或许是给承认看的。
17区,Parc Monceau蒙梭公园,他和她见面,相拥,她一直说不相信他,他一直搂着她,哄着她,他们交替说着法语和英语,让路旁的人看了以为是忘年恋,可是她终于还是说,爸爸,no. 她和友人赴约,他照看小孩,违背刚许下的诺言,那起香烟对着他的孙子吞云吐雾。
3区,红孩儿区。她从美国飞来巴黎演戏,她向他买迷幻药,他对着她的背影有些情不自禁,她在陌生的异国也有些意乱情迷,是相遇,还是错过,或许生活充满了未知。
19区,巴黎最乱的区位之一,有色人种的聚居区。节日广场。他在节日广场下的看车库,他看到她,不惜丢了工作追逐她。最后她终于面对他,可是那时他却失去的是自己的生命。
9区,Pigalle,故事发生在红磨坊附近的红灯区。他们是相濡以沫了几十年的对手,伙伴,爱人。他们讨论性,他们思考爱,是不是一切可以重来,一切可以有个最美满的戏剧落幕?
8区,玛德莲娜区。欧洲到底有没有吸血鬼?很多游客都在想这个问题,如果半夜遇到你会怎样,会不会像他一样爱上女吸血鬼又或者引诱女吸血鬼把自己变身。
20区,故事发生在拉雪兹神父公墓,那里埋葬了非常多的名人,包括浪漫的英国诗人王尔德。将要结婚的伦敦伴侣来到巴黎度假,因为王尔德著名的唇印而真挚,又因为王尔德的诗句而复合。
10区,圣丹尼。他们相遇在她排演角色的时候,他看不见她,但是他一直试图用心去看她,爱她,给她法国的世界,法国的生活,法国男生的爱情。他们开始,他们热恋,他们跳舞,他们同居,他们讨论,他们争执,他们开始疏离。他一直到最后还在说,他看得见她。
6区,拉丁区,最最巴黎的区份,散布着咖啡馆,书店,还有名牌大学,中学。他们已经年过古稀,说着英语生活在巴黎。他们都有各自新的生活,他们讨论他新的家庭和孩子,他们约定和共同抚育孩子见面,他们互相仇恨或者仍然思念,他们知道爱情或者生活从来都不是那么简单。
14区,片子最后是落幕在蒙素立公园,美国游客用非常美式的法语叙述自己和巴黎,她行走,感觉,努力靠近巴黎,虽然是一个游客,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这一切妨碍不了巴黎魅力的展现,妨碍不了她对巴黎的爱。
故事结尾处将几个画面穿在了一起,你会发现十几个故事中很多人是相互认识的或者可以互相看到。巴黎很大,其实也很小,我们努力地生活着,热爱着这座城市。
下载http://www.verycd.com/topics/150803/
㈥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背景
浪潮电影诞生的背景是基于历史传统的崩溃,主导基本认识的缺乏,对不确定的茫茫将来的彷徨苦闷。这个背景与二战以后人们的彷徨苦闷相关联,所以在新浪潮的作品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二战的反思。同时也与后现代思潮紧密相关。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解构,是对现代主义的怀疑,是基于迷茫困惑后的发泄,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解放。
“新浪潮”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长期僵化的社会造成了青年一代的理想幻灭。首先法西斯的垮台,历史性的审判,使得国际上的右派势力受到严重打击;其后,斯大林的去世,对他的重新评价,又使得左派势力陷入茫然;而不光彩的阿尔及利亚战争和越南战争,再次使中间派感到失望。这时整整一代青年人视政治为“滑稽的把戏”。当时的文艺作品开始注意这些年轻人,描写这些年轻人,成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特殊现象:在美国被称作“垮掉的一代”,在英国被称作“愤怒的青年”,在法国则被称为“实际的痛苦”或“新浪潮”。因此,在“新浪潮”的影片中,从主题到情节,从风格到表现手法都带有这种时代的印痕。
“新浪潮”也有着思想根源,这就是唯意志论、精神分析、存在主义为代表的哲学和文艺理论思潮。
㈦ 法国电影发展
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里昂照相器材制造商卢米埃尔两兄弟,在前人研制的基础上,于1894年制成了一种活动电影机,并拍摄了一些纪录日常生活情景的短片,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公映,获得成功,这一天被公认是电影诞生的日子。
梅里爱原是一位魔术师和戏剧导演兼演员。1897年,他在巴黎附近的蒙特勒伊建造了一个摄影棚,开始拍摄一系列的幻景片和神话片。1901年,经营留声机起家的查尔斯·百代在巴黎万塞纳-马恩省建立了一个摄影棚。形成了一个万塞纳-马恩省制片集团。从1907年起,百代又在全国建立放映网,用租片制度代替出售影片,由此建立了一个从制片到发行、放映影片的全面垄断组织——“百代公司”。
经营照相器材的莱昂·高蒙在1897年也制成了一种连续放映机,并从1899年起由爱丽丝·居伊拍了一批故事片,但质量远不如梅里爱的作品。
艺术影片
1907年至1908年,拉菲特兄弟在财团的支持下,组建了艺术影片公司“艺术影片”被认为是无声电影艺术的开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电影除了艺术影片之外,成套的喜剧片和侦探故事片是另两种主要样式。
1910年前,法国电影以其创造性、艺术性和多样性而称霸世界。百代公司摄制的舞台纪录片、喜剧片和新闻纪录片控制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1910年后,因美国和德国影片的竞争,其霸权有所削弱,但法国影片产量仍居世界首位,在国外市场,法国影片仍占优势。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电影的霸主地位才被摧毁。由于战争,法国影片生产完全停顿。美国影片乃乘虚而入,占领了法国的电影市场。
第一次大战期间,为了宣传的需要,法国陆军部成立了陆军电影处。这些影片大多是在摄影棚外拍摄的,限于战时条件,质量不高,不能和美国影片相抗衡。
现代主义流派
为了重振法国电影,德吕克,L.发起组织电影俱乐部的运动,并以他为中心创立了一个包括乔治·杜拉克、让·爱浦斯坦、阿贝尔·冈斯等人的电影流派——印象派。
1923年到1933年间,出现了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先锋派电影。
有声电影的兴起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予先锋派电影以双重的打击。
有声电影的发展
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和德国的托比斯公司乘虚而入,在巴黎设立了制片厂。法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向民族制片业投下大量资本,终于迫使派拉蒙公司结束了在法国的业务。
法国早期有声电影质量很差,是一些歌剧和游艺节目的纪录。1934年,百代-纳登公司宣告破产,高蒙公司也债台高筑,摇摇欲坠。垄断制片公司的垮台使独立制片人获得机会,导演在选择题材和演员上享有较多的自由。1934年后,由于对电影剧本的注意,产生了一系列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
1939年法国沦陷后,戈培尔在巴黎设立了“宣传总部”,创办了“大陆制片公司”,控制了法国的影片生产。一些著名的电影导演与演员流亡国外。当时留在法国的电影工作者采取回避现实,转而从神话、侦探故事或历史中寻找题材,迂回曲折地表达爱国抗敌思想。
大战结束以后,好莱坞影片大量涌入法国,法国制片业又面临危机。在此时间,法国的故事片,大多质量平庸。这时,法国影坛上出现的“新浪潮”冲击了这种局面,并对世界影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浪潮及其余波
“新浪潮”是指从1958年兴起于法国的新一代电影导演的电影观念和在这种观念下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影片,这批导演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做过多年导演助手及拍过短片、具有专业知识的电影工作者,包括雷乃、马勒等。二是《电影手册》杂志的评论家们,即所谓“电影手册集团”,包括A.阿斯特吕克、戈达尔、特吕弗、等。出身于《电影手册》评论家的导演们信奉巴赞的理论。
“新浪潮”历时不长,1962年后渐趋衰落,但总的说来,“新浪潮”对法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都有很大影响。
“作家电影”是“新浪潮”中产生的一个流派。由一些趣味相投的短片导演和文艺作家组成,其成员有雷乃、瓦尔达、罗伯-格里耶(“新小说”派作家)、杜拉斯(“新小说”派作家、戏剧作家)、A.迦蒂(新闻记者、戏剧作家)、H.科尔比(戏剧与散文作家、音乐家)。
“真实电影”是纪录电影的一个流派,创始者是人类学家让?鲁什,成员主要是一些纪录片导演。
上述这些电影艺术家的探索,一方面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和电影理论,另一方面也使一部分影片严重脱离广大观众的要求,刻意追求新奇,因而遭到失败。
政治影片
1968年后,在法国还出现了一股摄制政治影片的热潮。这类影片以发生在国内外的政治事件为题材,创始者是科斯塔-加夫拉斯,C.。
色情片的泛滥
尽管在法国电影史上出现过各种探索性、实验性的影片和各种流派,但从整个电影市场来说,商业性的娱乐片始终是法国电影的主流,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色情片、性电影(即 X片)。1978年色情片观众人数迅速减少,1979年产量也猛降至68部。
当代电影
进入80年代以来,法国电影总的形势较为平稳。法国电影基于其深厚的传统,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80年代初期,社会党政府对电影业实行了一些改革,并于1982年4月公布了法国30多年来第一个有关电影的法律草案,以保护法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利益。
与此同时,在制片业中出现了一股“复旧”的潮流,即重新致力于拍摄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式电影。一些曾极力反对商业电影、传统电影,致力于“探索电影”、“知识分子电影”或主张电影为纯艺术的导演,也程度不等地加入了这一潮流。
答案基本框架如此,只是缺少新世纪以来的法国电影发展概括,你还可以自己压缩一下:)
㈧ 哪里可以下载 法国电影<天堂的孩子>,不是伊朗的那个《小鞋子》
建议PPTV 免费 而且不用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