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波吉亚家族法国版第二部在那里看啊有没有资源啊 跪求
《波吉亚家族》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0kRZ0fZyPEP56MI-SBEIjA
波吉亚家族(西班牙语: Borja,意大利语: Borgia)。欧洲显赫的贵族世家,发迹于西班牙的巴伦西亚,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壮大。
Ⅱ 求一部法国电影名
法国电影《发狂者》
当你的“身体”成为引起你食欲的“东西”,当你与你的“伤口”在谈恋爱,你该怎么办?
还记得今年8月本地报章转载的一则中国新闻吗?西安一名年仅6岁的小女孩,5年内啃掉自己的10根手指。小女孩1999年因发烧住进西安一家医院,在住院期间常常咬自己的手指,出院后这个毛病越来越严重。家人屡打屡劝都不成功,她最后吃光自己的手指。据中国医学专家的会诊,这名小女孩患的是遗传性感觉神经根神经病。这种病在全世界仅报道过8例。
下个月将在本地推出的法国惊悚电影《发狂者》(In My Skin)剧中女主角艾丝特(玛莲娜德云饰)的遭遇与上述现实的例子还有几分相似。话说普通上班族艾丝特一回出席一个朋友在新居主办的舞会时,独自到黑暗的屋外闲逛,不小心被绊倒,穿着长裤的她不知道受伤的小腿外侧已血肉模糊。她回到屋内,看到厕所地板上的血迹,卷起长裤才惊觉伤得不轻。看医生时,医生还笑她伤到这样,竟然没有感觉,小腿是不是她的。
自受伤后,艾丝特开始变得怪异,身体成为一件引起她食欲,想放进嘴里的物件。她与上司陪客户吃饭,在酒精的催化下,以及同桌人刀叉齐下盘中食物的频频刺激,她终于精神分裂,一只手“离开”了她的身体。
沉溺在自己的性感与情欲中
她的上司与客户忙碌地切割盘里的食物,桌面下的她也忙碌地切割自己的手。渐渐的,她沉迷在一种更原始、幼稚,甚至是性感与情欲的欲望中。她欲拔不能,最后还索性到餐馆对面酒店“开房”。就像与恋人谈恋爱般,她浸淫在自行慰借的情欲中,用刀割的皮肤一大片的剥落,血大滴大滴的流入她的口里,看官无不毛骨悚然。女主角的男友虽一直怀疑她有病,不过她总是编造谎言来遮盖自己的新伤口。
记者所看过影片中最血腥的一部
《发》透过女主角的自残,让观众看到人与身体、人与孤独之间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发》是笔者看过的电影中最血腥的一部,美国名导昆丁《复仇人物》(Kill Bill)系列四溅的血、韩国导演朴赞旭《情兽》的割舌、法国争议片《无可挽回》(Irreversible)的灭火器砸烂脸,算得了什么?还有,原著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变态女钢琴教师》也得靠边“弹”,女钢琴师以剃刀自残的画面,较起《发》,简直小巫见大巫。不久前看《发》试片,有观众就无法忍受,戏没看完就落荒而逃,没走的也看到坐立难安。
女主角是全面的电影人
女主角玛莲娜德云(Marina De Van)也是本片的导演,她不老,1971年出生,大学念的是哲学系,1993年至1996年在FEMIS念电影,她和法国才子导演法兰索瓦奥桑(Francois Ozon)还是同学呢!两人频合作,除了参与奥桑的《八个女人》剧本的创作,玛莲娜德云也主演过奥桑的《看海》和《变态家族》等电影。玛莲娜德云写过6部短片剧本,也导过不少短片,《发》是她执导的首部剧情长片,除了导和担任女主角,剧本也是她自己创作,可见是个相当全面的电影人。
玛莲娜德云这部“切肤不痛”的电影不适于胆小者,也不适合无法忍受血淋淋的观众。
惊悚的经验 源自童年的一场车祸
导演在接受香港媒体的访问时曾表明之所以创作《发》,与她成长的一段经历有关。8岁那年她遭汽车撞倒并压断了腿,当时她竟然不害怕,也没有疼痛感觉,她强烈体会脱离身体感觉,她说:“我看着自己的脚,就像看着别的东西,一件变了形的物件。后来母亲让我看X光片,我发现没有了部分骨头,碎的部分被丢掉了,更加强我那种怪异的感觉,因为部分的我被丢进了垃圾桶里,就像破烂的衣服。”她的伤疤后来也变成一种游戏,因为该部分的皮肤已没有了感觉,她和同学将别针扣在伤疤上。
同学感到惊讶,玛莲娜德云却觉得骄傲,同时又对失去部分感觉感到担忧:“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好奇和有兴趣。”
全片一刀不剪
《发狂者》原是上个月推出,片商表明因法国寄来的资料不足影响影片的宣传,所以将影片延至下个月16日推出。据片商国泰透露,《发》列入R21,一刀不剪。
当你的“身体”成为引起你食欲的“东西”,当你与你的“伤口”谈恋爱,你该怎么办?
麻烦你去看医生!
Ⅲ 关于一部法国电影的名字
片 名: The Musketeer
译 名: 剑侠雄心
导 演: ( 彼得·海姆斯 Peter Hyams )
主 演: (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 (米娜·苏瓦丽 Mena Suvari) (斯蒂芬·雷 Stephen Rea) (蒂姆·罗斯 Tim Roth) (嘉斯丁·钱伯斯 Justin Chambers) (比尔·提彻 Bill Treacher)
上 映: 2001年09月07日
剧情介绍:
本片改编自法国着名作家大仲马的原着小说《三个火枪手》,大仲马的小说就是法国的武侠小说。三个火枪手的故事也曾经被多次搬上荧幕,不过本片的主角只有一个:达达尼昂。年轻的达达尼昂为了报父母被杀害的仇,面对巴黎的各色人等,上至皇后和大主教,下至小街陋巷里的贫民,周旋争斗中演出一幕幕激烈好戏。勇士,恶棍,美人,政客,宫廷,酒肆,旅馆,街头,爱恨情仇交织在17世纪的巴黎。达达尼昂在巴黎的屋顶上跳跃闪躲,凭着勇气和正义,好斗与多情,在家族的纠葛、国家的危机中书写火枪手的前传……
本片的武术指导是曾指导过《黄飞鸿》的熊欣欣,导演彼得·海姆斯非常欣赏来自中国的东西。据影评家说,本片是继《卧虎藏龙》后,最令人激动人心的功夫巨片。
是这部电影吗?老生几年前看过,也没看完,具体细节不记得了。
Ⅳ 跪求电影
圣诞节历年来都是好莱坞电影市场上的最后一把火,大部分电影公司都希望能赶上这个好时段公映自己公司的影片,这对影迷们来说是个大大的好消息。无论是去电影院看新片还是安逸地 在家里享受一个人的电影世界,都会在一片梦想的天空下度过一个美好的圣诞夜。
《圣诞夜惊魂》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导演:亨利·塞里克
制片、剧本:蒂姆·伯顿
出品:试金石公司
这部木偶动画片讲述了一个带着恐怖片色彩的童话故事。万圣节城的领导者骷髅杰克厌倦了每年万圣节到处制造恐怖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圣诞节城。他很喜欢每年圣诞节到处分发礼物,为人们带来欢乐的任务,于是绞尽脑汁研究圣诞节,并决定这一年圣诞节由万圣节城来接管。这个平日习惯于恐怖活动、恶作剧的城市在杰克的领导下,开始按照圣诞节的规矩生产“礼物”,制造鹿拉雪橇,甚至绑架了圣诞老人。影片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杰克满怀兴奋发送的礼物引起人们的极大恐慌,到处布设的高射炮击落了杰克。好在杰克及时赶回万圣节城,使圣诞老人得以继续他的圣诞使命。
影片中的对白大部分是以百老汇歌剧的形式演唱出来的,一本正经而又略带诙谐的演唱风格结合阴沉而可笑的画面,使影片古怪有趣。
《八月圣诞节》
Christmas in Auguest
导演:Hur Jin-Ho
主演:韩石奎、吴芝惠、全美善、新究、沈银河
八月月为什么也有圣诞节?也许,圣诞节在这里象征的就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后,也是最辉煌的部分,于是如果你已经忘记圣诞的理由,那么就来看看这部片子吧!即便将要失去生命,也不要流泪。
汉城郊外,郑原经营着一家小照相馆。虽然他现在只有30多岁,但是以后到底能活到多大岁数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只知道死神正在向他走进,他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的准备。一天,一位叫多琳的小姐出现了。刚刚20岁出头的多琳冒失无礼,想象力丰富。多琳没有找好焦点的照片,硬是说郑原的洗像技术不好。午后的阳光照进了小照相馆,多琳嘟嘟囔囔的嫌天热。看着这些,郑原从多琳的身上又感受到了生活的气息。郑原的心像平静的水面起了涟漪……
突然间,郑原因为病情恶化住进了医院,多琳却对此一无所知,多次去照相馆找郑原,等待她的只是关闭的照相馆门,她给郑原写了封信洲页着照相馆的门缝投了进去。又回到家的郑原,看到信和以前给他的照片不觉泪流满面。多琳再也没来郑原的小照相馆。郑原去多琳新的工作地点找她,但只是坐在咖啡厅里远远地看着。离圣诞节没有几天了,郑原自己拍了放在灵位前的照片。过些日子,郑原又回到了医院,自己觉得这次好象再也不能走出医院了。
圣诞节的前一天,多琳又来到小照相馆找郑原。门还是紧闭着,但多了一块儿“外出中”的牌子,她透过玻璃窗使劲向里看。看着看着,多琳的脸上露出了吃惊的表情,接着转过身来用双手捂住脸幸福的笑了,因为在照相馆的橱窗里镶了一副多琳的照片,这是一幅世界上最漂亮的少女照片,这时候响起了圣诞的歌声……
《三十四街奇迹》
Miracle on 34th Street
导演:乔治薛顿
主演:玛琳奥哈拉、艾蒙特格兰、娜妲丽华
这部直接发扬圣诞精神的经典圣诞电影,描述了一名在Macy百货公司扮演圣诞老人的雇员,用尽各种方法让一名小女孩相信他真的是圣诞老人下凡。全片充满想象力与人情味,曾获多项奥斯卡金像奖。
《圣诞老人》
Santa Clause
导演:诺史瓦克
主演:杜德利摩尔
这是一部投资巨大的真正以圣诞老人生平为题材的电影。描述来自北极的圣诞老人是怎么开始他的圣诞节到处派送玩具的传奇故事。
《圣逛老豆》
Jingle All The Way
导演:布莱恩莱温特
主演:阿诺德施瓦辛格、辛巴德
供应商哈沃德拥有娇妻和爱儿,但工作缠身的关系而疏忽家人,就连儿子的空手道班升级试也不能准时出席,而令到儿子及妻子不满,为了向儿子补偿,哈沃德承诺要为他作一件事,这回儿子要求一件特别玩具,圣诞节逐渐临近,哈沃德如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与邻居倾谈时,哈沃德才醒觉他忘了买那件玩具,从邻居口中,他得悉那件玩具十分受欢迎,在圣诞节前夕,哈沃德大清早便出门,希望能尽快找到那家玩具店。但事与愿违,他未能找到。此时,他遇上一个正在企图找同一玩具的邮差,他们展开了一场玩具争夺战。
《魔力圣诞》
One Magic Christmas
导演:菲利浦·波索斯
主演:玛丽·史汀柏格、贾莱·巴沙瓦伯、
哈瑞狄恩·史丹顿
在加拿大摄制的《魔力圣诞》描述了一个贫苦的母亲为了照顾家庭已丧失欢度圣诞的情绪,但圣诞老人和守护天使联莅光临,从它女儿的身上让她重新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全片用家庭片风格拍摄,以圣诞老人光临来鼓舞可怜人重新恢复信心和希望为主题。
方案七:漫步街头,感受圣诞
不喜欢消耗太多体力和精力,又想感受节日气氛的人们不妨在平安夜或圣诞夜里携家人到大街上走走。看看商场里手拿圣诞礼物的圣诞老人;看看街头缀满点点星光的圣诞树;看看川流不息、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看看绚丽多彩的霓虹闪烁;看看夜色中不断舞动的成千上万支荧光棒;看看头戴飞禽走兽各类面具的姑娘、小伙看看手拿各种玩具布偶的大人孩子。置身于欢乐的海洋之中,想不被这节日的气氛感染都难。
Ⅳ 法国电影《家族秘史》剧情介绍
版本一:按家族秘史去查找不到。我找演员再去找封面找到的。在豆瓣上叫。微观世界。
微观世界的剧情简介 · · · · · ·
康哈德自幼就寄住在赛恩家的豪宅里,健康状况不佳的他,成年后继续与赛恩家同住,担任家族仓库管理员等闲职。但随着阿兹海默症的恶化,康哈德脱序的行为造成赛恩家族越来越多困扰,可是家族的大家长爱维拉老太太却力排众议,反对将康哈德送往疗养院,坚持把他留在豪宅中。
刚嫁进豪门的年轻少奶奶西梦是家族中唯一愿意花时间陪伴康哈德的人,后来西梦发现爱维拉处心积虑把康哈德留在身边不是出自关心,而是为了不让他泄漏足以粉碎这家族的重大秘密。大鼻子情圣杰拉尔·德帕迪约演出细腻诚挚,影评盛赞本片是他从影生涯中最动人的演出。
影片根据著名作家马丁·苏特的同名作品改编而成。主人公康拉德是一名阿兹海默症患者,整个故事看似只是一个逐渐失忆的老人的心路历程,谁料最后却涉及一桩纳粹时代的秘密。
版本二:两个老头(忘记名字了)被老太太互换了身份。老太太年轻时因为怀孕被父亲赶出家门,辗转找到保姆的工作,并谎称自己的孩子(那个白发有钱老头)是另外一个女仆安娜的,之后嫁给了男主人(那个痴呆的老头的亲爹),并伙同安娜给男主人注射胰岛素杀了他,而后为了让她自己的亲生儿子过上安稳富裕的生活,互换了两个孩子的身份。就是说,痴呆老头康拉德才是这个家族的真正继承人,因为被老太太设计,与白发有钱老头换了身份。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不知道对不对,呵呵。
Ⅵ CCTV6套电影频道演过的一部国外电影,好像是法国的。
怎么那么多人找这部电影呢?
时空访客(JUST VISITING)
编剧:克里斯蒂安·克莱威尔、让-马里·波尔、约翰·休斯
导演:让-马里·波尔
主演:让·雷诺、克里斯蒂安·克莱威尔、克里斯蒂娜·艾伯格特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12世纪的法国。以勇气著称的瑟伯特家族领军人物——康特公爵,带着家人、随从赶到城堡与美丽的罗萨琳公主订婚。在接风宴会上,一直垂涎于公主的美貌和财富的渥里克公爵暗地买通巫婆,在康特的酒中下了迷药。康特酒后神志不清亲手杀死了公主,被打入大牢。
康特忠诚的下人安德烈找来了巫师帮助康特回到宴会开始以前,以挽回发生的一切。但粗心的巫师少放了一味药,当康特和安德烈清醒后,发现自己来到了21世纪的美国芝加哥!
康特遇到了他的后人——朱丽亚,这位和罗萨琳公主长相酷似的女孩更加唤起了康特要挽救心上人的决心。如果康特不尽快赶回到12世纪,罗萨琳公主不能复生,那就意味着朱丽亚将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与康特的急切心情完全相反的是安德烈,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安德烈结识了邻家女孩,尽管在12世纪安德烈只是个一无所有地位卑贱的仆人,但在今天的芝加哥,他身上随便一件物品都是价值连城。安德烈和女孩一起购物、跳舞,他第一次体会到自由的滋味。
一方面朱丽亚带着康特寻找回到12世纪的途径,另一方面巫师也赶到了芝加哥。康特与巫师重逢,大家相约在来到芝加哥的地点回到过去。此刻的安德烈既不愿离开主人康特,又放不下心爱的姑娘。左右为难之际,朱丽亚出面向康特提出要安德烈留下。
安德烈获得了自由,踏上了周游世界的旅途。康特和巫师回到了宴会上,揭穿了渥里克的阴谋,挽救了公主。这之后康特将会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对于芝加哥这段奇妙的旅行,康特一生都不会忘记。
精彩视点:
本片拍摄于2001年,由曾出演过《这个杀手不太冷》、《达芬奇秘密》等影片的著名影星让·雷诺领衔主演。与让·雷诺以往出演的角色不同,在本片中,他一改往日英雄硬汉形象,出演了一个极具喜剧色彩的人物。表情夸张、眼神游离、穿着古怪、行动笨拙,这一切本身就已让人捧腹,加上让·雷诺出彩的表演,令整个影片笑料百出。
公爵再次到访
《Just Visiting》-刚接触到这个片名,可能很多人都会感觉这是某部影片的续集。没错,《时空访客》确实是一部续集影片,但更确切地说,它是一部法国卖座片的“美国版本续集”。
早在1993年,法国高蒙电影公司就曾推出了一部非常卖座的科幻喜剧《来访者》(Les Visiting)。它不仅在法国及全欧洲赚得了丰厚的票房,甚至在当年的亚洲也有不错的收益,以至于高蒙公司在当时美国翻拍法国片的热潮中扬言:坚决不把翻拍权卖给美国!1998年,高蒙公司又拍摄了《来访者》的续集《时间走廊:来访者2》(The Corridors of Time:The Visitors2),反响依然很好。
但到了1999年,不知是何原因高蒙公司最终还是把翻拍权拱手交给了美国迪斯尼公司。迪斯尼立刻投资4000万美元,如数请来了当年法国版的导演、编剧、演员等原班主创人马,再加上美国这边身手不凡的专家,风风火火地拍摄了今天我们要看到的这部美国版《时空访客》。
重量级的演员阵容
对于影片的第一男主演让·雷诺,影迷们对他可以说是非常熟悉。让·雷诺出生于摩洛哥著名城市卡萨布兰卡,父母都是西班牙裔法国人,为了逃避纳粹统治才来到了北非。12岁时他随父母回到法国居住,但不久后母亲的去世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也在各方面影响了他的生活,更磨练了他坚毅的性格。自幼对演戏就情有独钟的他高中毕业后进入当地的公立戏剧学校读书,毕业后却因演戏无门而不得不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之后得朋友推荐才得以有机会进入电视台参加演出。1980年,让·雷诺遇到了导演吕克·贝松,从此开始了亲密友好的合作。在吕克·贝松指导的《夜海倾情》、《这个杀手不太冷》等5部影片的合作中,两人建立起极佳的信任和默契。尤其是吕克·贝松为他量身打造的《这个杀手不太冷》,更是令让·雷诺跻身世界级影星之列,从此开始了他的好莱坞电影生涯。之后他与梅格·瑞恩合作主演了《情定巴黎》、与汤姆·克鲁斯合作了影片《职业特工队》以及和罗伯特·德尼洛主演了《浪人》,这些与好莱坞当红影星的合作使让·雷诺身价倍增。作为法国中生代演员中出类拔萃的一个,让·雷诺演戏功底十分扎实,戏路多变,不仅在多部动作片中有上佳表现,另外他还极具喜剧天份,在CCTV-6即将播出的这部《时空访客》中,观众就可以欣赏到他幽默风趣的一面。尽管让·雷诺演技精湛,也算是功成名就,但却似乎一直与国际大奖无缘,多次失之交臂。直到2000年底,才因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赤色追缉令》中出色的表演被欧洲电影奖颁赠了终身成就奖。
另一位男主演-扮演仆人的克里斯蒂安·克莱威尔对于许多观众来说就比较陌生了,因为他是一名百分之百的法国本土演员,此前从未出演过好莱坞的片子。但是对于热衷于CCTV-6的观众来说,克莱威尔可不是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在曾经播出的影片《埃及艳后的任务》中,观众就已经欣赏到他精彩的演出了。虽然观众对克莱威尔的了解不多,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个无名的演员。在法国,他是观众公认的最有天赋的喜剧演员兼剧作家之一,知名度并不低于让·雷诺。用美国人的话来说,克莱威尔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金·凯瑞在美国人心中的位置一样。此外,克莱威尔还担任了本片的编剧和制片工作。对于他全方位的才能可见一斑。
除了两位男主角以往,本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演员,她就是同时扮演康特的情人罗萨琳公主和后代朱丽亚两个角色的克里斯蒂娜·艾伯格特。这位年轻漂亮的女演员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视明星,在少女时代就已出演过了不少电视连续剧。成年后演出的电影渐多,但主要还是以电视为主。如她和格温妮斯·帕尔特洛主演的《空姐梦》(A View From The Top)、和卡梅隆·迪雅兹主演的《最甜蜜的事》(Sweetest Thing)等都是当年相当卖座的电视连续剧。
强大的背后制作班底
《时空访客》的制作人员可以说都是功力相当深厚的高手。法国导演让-马里·波尔是两集法国版《来访者》的导演,此外,他还曾与克里斯蒂安·克莱威尔合作过多部喜剧,在法国有很高的声誉。美国制片人雷卡杜·密斯特里斯是迪斯尼公司的一员大将,曾制作过《101斑点狗》、《飞天法宝》、和《家有杰克》等卖座片。
因为是美法两国演员共同合作拍片,拍摄过程中自然牵扯到语言问题。尽管让·雷诺和克里斯蒂安·克莱威尔的英语都说得不错,但讲起台词来还是难免心虚。尤其对于从未拍过英语片的克莱威尔来说,用英语念台词就更没底了。因此,剧组特别为他请来了当年在《英国病人》中辅导朱丽叶·比诺什发音的语言老师,训练和纠正他的英语发音,以便在影片上映时不会给美国观众造成听力障碍。不光是法国演员要纠正发音,未了让克里斯蒂娜·艾伯格特扮演的法国情人更有说服力,剧组也请来了在《莎翁情史》中辅导格温妮斯的语言老师来专门训练艾伯格特的英式发音。
参考资料:http://bt.acnow.net/Ent/2006/2/6/560576.shtml
Ⅶ 谁能介绍下《勇敢的心》电影历史背景
提到威廉·华莱士(William Wallace)的名字,人们会立刻联想起13世纪末、14世纪初苏格兰民族独立运动的那段峥嵘岁月。的确,华莱士可以说是英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英雄人物。7个世纪以来,后人对他的兴趣和崇拜可谓是经久不衰。15世纪时,吟游诗人哈里(又称盲哈里)就凭长达十一卷、一万两千行的凯尔特语传奇史诗《华莱士之歌》(The Wallace)名动一时,文化阶层争相传阅。此书自16世纪付梓后,在苏格兰的流行程度仅次于圣经。最近一次的“华莱士热”则源于1995年好莱坞出产的大片《勇敢的心》(Braveheart),由梅尔·吉普森成功塑造的华莱士形象俘获了全世界影迷的心,以致于在影片公映后,苏格兰旅游局便推出了“电影旅游”(filmtourism)的项目来满足从全世界蜂拥而至的观光客的要求,互联网上有关“Braveheart”的搜索链接竟然达到了21000个之多。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剧本改编自兰道尔·华莱士1995年出版的畅销小说,而小说就是以《华莱士之歌》为蓝本进行创作再加工的。从15世纪的史诗到20世纪的电影,它们无疑都在延续着一个“威廉·华莱士的神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神话中的华莱士究竟与历史上的华莱士相去多远呢?
现存的大部分有关威廉·华莱士的记载都集中在1297年9月11日他带兵取得斯特灵桥(Sterling Bridge)战役的辉煌胜利到1298年7月22日在福尔科克(Falkirk)败于英王爱德华一世这段时期内。而关于他的身世,则是疑云重重的。那么华莱士究竟是一位草莽豪杰还是一位骑士英雄呢?
在14、15世纪苏格兰的编年史作家中,只有盲哈里和沃尔特·鲍厄(Walter Bower)赋予其笔下的华莱士以显赫的骑士身份。其他人,如福尔顿的约翰(Johnof Forn)和安德鲁·温顿(Andrew Wyntoun)等都不讳言华莱士相对寒微的家庭出身,但他们显然不想给予这个问题以过多的关注,只是加以描绘他所拥有的雄健体魄和天赋神力。至于电影《勇敢的心》,似乎也倾向于后者的处理方式。
实际上,“华莱士”(Wallace)并不是苏格兰当地的姓氏而是一个绰号,最初的含义是“从威尔士边境地区来的人”。据史料记载,12世纪时,华莱士家族的祖先作为亲兵跟随布列塔尼裔的斯图亚特家族(the Stewarts)从英格兰的什罗普郡来到苏格兰。自戴维一世(1124-1153)以后,斯图亚特家族世袭了王室管家一职,并在苏格兰西部的伦弗鲁郡、拉纳克郡及艾尔郡拥有庞大的领地,是权擅一方的大贵族。而华莱士家族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封臣也得到了苏格兰西南部的一些采邑。根据盲哈里所说,位于伦弗鲁郡的埃尔德斯利正是威廉·华莱士的出生地,他在附近的佩斯利修道院接受了童年教育。青年时代的华莱士曾居住在艾尔郡的里卡顿,这里是他叔叔理查德的领地。华莱士在成年后的首次惊人之举就是在拉纳克郡杀死了英格兰的郡守。照此看来,华莱士崛起于苏格兰的西南部并与斯图亚特家族保持着密切关系,这一点应该是没有多少疑问的。
另外的线索来自于1297年的一枚钤印在信上的图章,这封信是华莱士在当政后写给吕贝克和汉堡两个自治市的市长以要求通商的。图章上刻有“Willelmile Waleysfilii Alani”这样的一行拉丁文,意思是“阿兰的儿子威廉·华莱士”;除此之外,上面还绘有一副弓箭,也许暗示了华莱士原本是一名职业弓弩手,早年靠捕猎甚至是偷猎为生。而在1296年8月爱德华一世对苏格兰的首次征服过程当中,曾经有不下1500名的苏格兰大小领主在一份“拉格曼文件”(Ragman Roll)中署名效忠英王,其中一人的名字就是“阿兰·华莱士”(Alan Walays)。如果这个阿兰就是威廉·华莱士的父亲,那么我们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华莱士来自于低级骑士家庭,而他本人却并非骑士出身。
斯特灵桥大捷后,“经王国的一致同意并且以至高无上的苏格兰王约翰·巴利奥尔的名义”,华莱士被册封为“骑士,苏格兰的护国公和军队总指挥”。在中世纪这样一个严格讲究出身和等级分明的社会中,如此之速的晋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当电影《勇敢的心》中出现男女主角的扮演者梅尔·吉普森和苏菲·玛索时,看电影的人一定都在期待着英雄与美女之间所产生的那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好莱坞的编剧们无疑给观众制造了一个“美女惜英雄,英雄爱美女”的浪漫爱情故事,全然不顾与历史的巨大出入。史上被称作“法国母狼”的爱德华二世的王后伊莎贝拉竟然被苏菲·玛索演绎得如此凄婉多情,实在是贻笑大方的一件事。学者们大多认为这一情节根本不值一驳,事实上这位王妃在华莱士死后3年才从法国来到英格兰,7年后爱德华三世才出生。
在盲哈里的《华莱士之歌》中,只出现了两位与华莱士有关的女性,一位是他的母亲,另一位就是玛丽安·布莱德福特(Marion Braidfute)。后者原为拉纳克郡拉明顿城堡的女继承人,在圣肯蒂真教堂与华莱士结婚。1296年8月27日,苏格兰人在邓巴惨败于英军。次年,华莱士在拉纳克与士气正盛的英军交锋,寡不敌众,逃往妻子处避难。后来玛丽安被英军抓住并遵照拉纳克郡守威廉·海瑟尔里格的命令予以处决。1297年5月,华莱士杀死海瑟尔里格,完成报仇心愿并自此崭露头角。
这位传说中的妻子在电影里是作为一个引导华莱士精神归宿的关键性角色而出现的(不过是身份降低为贫民,他们两人的结合也变成了私定终身)。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影片一开始就设计了少年华莱士的父亲为抵抗英格兰人而英勇献身的背景,他于是跟叔叔学习武艺,不料长大后却只求和心上人厮守终身。妻子的被害击碎了华莱士的美梦,也使得他从与世无争走上了义无返顾的反抗之路。如此的情节安排难免会给人一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感觉,不过由此也可见编剧一定要把华莱士塑造成情圣的决心。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么一位玛丽安·布莱德福特是大可疑问的。因为除了盲哈里提到的这些涉及华莱士私人感情生活的零星片段之外,其他的编年史和传记作家都对此只字不语。后世甚至有人指出,“玛丽安·布莱德福特”与哈里一个邻居的名字很相似,怀疑是被诗人借用了。其实在《华莱士之歌》中,类似这种移花接木、“掠他人之美”的例子并不鲜见。盲哈里是在华莱士家族后代(克雷吉的威廉·华莱士爵士)的资助下完成大作的,由此可以想见,不论是出于精神上的由衷崇拜,还是出于客观的经济原因,诗人必然会在创作过程中竭力铺叙事迹,以完成后人崇功报德之心愿。
然而不论玛丽安·布莱德福特存在与否,看上去“为情复仇”的说法都是不成立的。因为早在1296年8月,拉纳克郡的一份法律判决文书上就出现了“威廉·华莱士,盗贼(Williamle Waleys,thief)”的字样。追源论始,拒绝对英王宣誓效忠应该是华莱士在1296年就背负恶名的肇端。在爱德华一世看来,1296年夏季对苏格兰的首次征服是强弱判明、毫无悬念可言的。邓巴战役后,苏格兰的大小贵族之所以在“拉格曼文件”上署名,表示效忠英王,承认其为苏格兰至高无上的领主,目的就在于换取爱德华一世对他们现有领地及封号的默许。事实上,不管其父臣服与否,如果威廉本人不向爱德华一世的“新英格兰王朝”输诚,他是决不会享有对家族领地和封号的继承权的。爱德华一世派驻拉纳克和克莱德斯戴尔的郡守海瑟尔里格握有苏格兰西南部的司法审判权,并着力惩戒像华莱士这样拒绝效忠的“叛乱分子”,这必然引起后者的强烈不满和愤恨。另外,盲哈里和安德鲁·温顿都在著作中提到,此后不久,华莱士的父兄就因反叛而遭毒手。果真如此,势必坚定了华莱士拿起武器、与英格兰人殊死一搏的信念。
1286年亚历山大三世的暴毙以及随之而来的坎莫尔王朝的绝嗣是引发苏格兰国内政治动荡和英格兰入侵的导火线。1290年-1291年间,13个有皇族血统的候选人向英王爱德华一世提出了“王位大诉讼”(the Great Cause)。这场王冠之争实际上主要是在约翰·巴利奥尔(John Balliol)和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Bruce)之间展开的。布鲁斯与斯图亚特通过土地分封和联姻在苏格兰西部形成了庞大的家族关系网。他们虽然在与巴利奥尔的王位角逐中败下阵来,但自始至终也没有放弃对王位的要求。在巴利奥尔统治期间(1292年-1296年),他们一直是以“麻烦的制造者”而闻名的。1296年后爱德华一世的征服战争对他们来说不失为一个东山再起的绝好机会。
许多人将威廉·华莱士看作是一个造反的英雄,这其实是对他名声的最大亵渎。虽然华莱士家族与斯图亚特—布鲁斯家族联盟有着紧密的封建义务关系,但他本人毕生都保持了对巴利奥尔王朝的忠诚。在华莱士短暂的护国摄政期间,当时囚禁在伦敦塔的巴利奥尔依然被尊奉为苏格兰的合法国王。即使是在1298年因为福尔科克战败、华莱士被迫离开苏格兰之后,他也没有放弃营救这位前国王的外交努力。
既然华莱士对巴利奥尔王朝忠心不贰,那么他对一直觊觎王位的布鲁斯家族必然是充满疑虑和警惕的。而布鲁斯家族之所以早早选择站在爱德华一方,无非是想借助英格兰人的力量打击巴利奥尔派以再图王位,因此华莱士的忠诚与威望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威胁,两者可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终难水乳”。有的历史学家甚至怀疑正是罗伯特·布鲁斯出卖了华莱士,因为在1305年捕获华莱士并把他交给英格兰人的门蒂斯的约翰(Johnof Menteith)后来成为了罗伯特一世的宠臣。
15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三世所奉行的亲英政策再次引起了苏格兰民族主义情绪的强烈反弹。在此背景下,威廉·华莱士和罗伯特·布鲁斯(罗伯特一世)的历史地位被人为地拔高,就此成为全民景仰的民族英雄。在这个英雄神话的创造过程当中,约翰·巴伯的《布鲁斯之歌》与盲哈里的《华莱士之歌》同样功不可没。为了凸显两位英雄在精神上的一致性,他们于著作中虚构了这样一个情节:在福尔科克,当兵败的华莱士撞见了站在英格兰人一边作战的布鲁斯时,痛斥他的胆怯和懦弱。华莱士的一席话有如当头棒喝,唤起了布鲁斯心中沉睡已久的反抗意志。从这以后,布鲁斯力补前愆,回到爱国主义阵营中,并在华莱士殉难后继承他的遗志,继续领导抗击英格兰入侵者的斗争,最终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起布鲁斯王朝。说到这,读者不难发现,电影《勇敢的心》也是完全照搬了这一幕。
在这个精心杜撰的故事当中,最致命的谬误就是叙述者完全混淆了三代罗伯特·布鲁斯。“罗伯特”其实是布鲁斯家族一直沿用的名字。第六代卡里克伯爵罗伯特(1210年-1295年)是1291年13个王位竞争者之一,而罗伯特一世(1274-1329)已经是布鲁斯家族的第八代了。在福尔科克一役中,“叛国投敌”的是第七代罗伯特,也就是罗伯特一世的父亲。这时罗伯特一世(我们暂且称他为小罗伯特)的态度是并不明朗的,但可以肯定,在此战结束后,他也参加了抵抗运动,很有可能是与他父亲在对爱德华一世继续臣服与否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然而,当1302年由于华莱士在法国和教皇宫廷所进行的外交斡旋使得巴利奥尔回国复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时,他又一次背离了爱国阵营,寻求与爱德华的妥协。小罗伯特·布鲁斯作为坚定的独立运动领导人的姿态是在1305年华莱士殉难后才得以确立的。1306年他发动政变登上王位,1314年又在班诺克本对爱德华二世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在1328年的《北安普顿条约》中,爱德华二世正式承认他为苏格兰国王,并完全放弃对苏格兰的宗主权要求。罗伯特一世固然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但至少在1297年-1305年间,他的时叛时附表现出了其本人在以何种方式成就家族王权霸业上的犹疑不定,这自然无法与华莱士的忠诚无私及英勇无畏相提并论。客观点说,贵族是绝对的现实主义者,而华莱士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对自由理想的执著与献身。
data-layout="right"其实,在有关威廉·华莱士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中与史不合之处还甚多,以上只是试举两三例以飨有兴趣的读者。据说,美国权威的中世纪史专家莎朗·克罗撒(Sharon Krossa)在观看电影《勇敢的心》还不到两分半钟的时候,就已经罗列了不下18处的史实错误。我们普通观众当然不需要向她那样辎铢必较,不过如果真想对华莱士其人其事有个全面公允的认识的话,不妨读一读3本有“正视听”之效的著作。一本是格雷姆·冒顿(Graeme Morton)的《威廉·华莱士:真人与虚构》(William Wallace:Man And Myth,Sutton,2001)。另外一本是历史学者阿兰·扬(Alan Young)和摄影家迈克尔·J·斯泰德(MichaelJ.Stead)合著的《追随威廉·华莱士的脚步》(In The Foot stepsof William Wallace,Sutton,2002),本书可谓是图文俱胜。如果说英国萨顿版的两本书是严肃的学术性著作,那么科林·麦克阿瑟(Colin McArthur)的《蓬岛仙舞,勇敢的心与苏格兰人——好莱坞电影中苏格兰形象的歪曲》(Brigadoon,Braveheart And The Scots—Distortionsof Scotland in Hollywood Cinema,L.B.Tauris,2003)则针对性更强,其对电影的批评已经从内容层面扩展到了对审美趣味、创作观念的批评。在《勇敢的心》中,出现了不少有意设计的意识形态的象征符号,如苏格兰特有的蓟、短裙和高地(实际上没有证据表明十三世纪的苏格兰人穿的是短裙,华莱士也并非高地人,影片开头时少年玛丽安摘了一束蓟花送给华莱士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那非要把手弄得血流不止不可),还有背景音乐中反复响起的风笛声等等。虽然影片创作人员的初衷未必如此,但是它确实迎合了当下西方社会一些极右翼团体的非理性诉求。不管怎样,也许正如法国著名的心态史专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所说“一个艺术家成功与否,要看他是否具有作为一个符号聚集点的能力,吸引那些与他的作品并不直接相关的各种情感”,在这个意义上,《勇敢的心》能捧回奥斯卡小金人并在全球大热自有它的成功之道。也许只有历史学家会对其表现出十足的不屑一顾,但受此片启发并热衷于“史诗巨片”的好莱坞也完全有理由对前者的“迂腐”表现得不以为然,继续我行我素地拍下去,制造一个接一个的票房奇迹。
Ⅷ 有个个法国电影 是一个主人和一个仆人从十几世纪来到现在
【推荐】时光隧道(让·雷诺)
12世纪的法国,贵族骑士康德·瑟伯特和他的仆人安德鲁吃了糊涂巫师的一剂“时光穿梭魔力药水”,结果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然已身在21世纪的美国芝加哥。
正当莫名其妙的康德和傻乎乎的安德鲁被这个陌生喧闹的城市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的时候,他们两个却误打误撞地结识了康德的后代——漂亮的朱丽娅,以及她的未婚夫亨特。在他们的帮助下,康德和安德鲁总算弄清了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并且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康德不尽快回到自己的那个时代,他的后代子孙便不复存在,朱丽娅她们也就会统统消失掉。于是,为了返回家园,康德主仆二人历尽艰辛,闹出了一箩筐的乱子。
Ⅸ 法国有哪些经典的家庭片值得一看
法国有值得一看的经典家庭片有
童话色彩的运用,令《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这段奇异的旅行始终充斥着梦幻的基色,而法国电影独具匠心的浪漫更为电影增添了一份唯美,其最为巧妙的是当电影主题在最后的演讲中为之一转,这个本自科学少年奇妙旅途的故事,化作了治愈系暖人与心的故事。文/梦里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