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女生版bigbang的一天一天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yMDc0NjA=.html 女生模仿BigBang 一天一天演出版本
⑵ 帮忙翻译,专业点的翻译!治疗高可以追加分数!
重写中国电影史”的口号在电影史学界提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然而激烈论辩后,仍是众声喧哗,新的言说似乎仍在策论阶段而无有架构;随着社会上“电影热”的普遍升温,许多高校开设了电影史课程,然而得到公认的中国电影史教材,除了上世纪60年代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先生等编著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外几乎没有扛鼎之作,而且,即使是权威教材,其传统史观也面临着新现象、新问题、新方法的多重检视,迫切需要自我更新。如何重写中国电影史?新近出版的、在中国当代电影史研究领域惟一一本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文化艺术出版社)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史观变迁,重新书写成为必需
长期以来,以《中国电影发展史》为代表的传统电影史的写作,更偏重于站在阶级的立场上对中国电影进行评价。“对某些电影的主张、电影运动、电影作品的评价存在偏颇,对某些电影导演、电影现象和电影思潮的评判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一些该说的还有遗漏。”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影视互动研究中心主任宋家玲告诉记者。所以,长期以来,电影学界形成了内地有内地电影史,台湾有台湾电影史,香港有香港电影史的状态。“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写一部完整的中国电影史非常有必要。现在,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宋家玲等学者表示。同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周星提出,由于史观的变迁,对史料的选择和搜集也存在重新审视的问题。很多东西如果再不重新书写,很有可能就消失了。所以,提供给大家一个公正的文献,让大家来考察和评价,也是重写电影史的意义,更有其现实的迫切性。
过去,对于电影我们过于偏重它的教育和宣传的功能,而现在它变成了人们娱乐、休闲的文化方式。《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的主编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助理贾磊磊告诉记者,他们在编著《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的时候,把电影看成是一个产业,所以,《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首次打破地域的局限,不再拘泥于行政区域划分的视野,将内地、香港、台湾统而观之,探讨在相同的文化传统中,由于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所产生的相同题材、相同类型的电影艺术作品所呈现的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式。“我们希望,对被忽略的历史进行重现和描述。”贾磊磊说。
直面问题,当代影史脱俗出新
目前的电影学界,很多问题还存在争论,而撰写相关的当代电影史注定要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比如,“到底中国电影史应该分为哪几个时期?还有,对中国电影类型的认识,目前只是约定俗成,从学术角度来看是否科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的难点就是,“对电影作品、电影导演的评价,对电影思潮、电影现象的评价,包括某一时期电影的观念、思想、认识,大家分歧很多。”周星告诉记者。比如,对“十七年电影”(即1949~1966年的中国电影)的评价,直到现在电影学界还是存在不同观点。
《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首次提出了新中国电影史六个历史时期的划分,即历史的时代、国家的时代、政治的时代、艺术的时代、市场的时代和产业的时代。周星认为,新中国电影史六个历史时期划分观点的提出,在电影学研究上是一个大胆的创新,或者可以解决从前电影分期过于简单、形式化的问题。“以一个时代电影的总体特征作为对新中国电影不同历史时期的分类,力图凸显一个时代电影形态的主要特征,是我们十多位学者20年来对中国电影的认知。”贾磊磊说。同时,在类型的划分上,贾磊磊告诉记者,他们并非按照预先的逻辑强加给电影史,并非完全按照类型或者完全按照题材,而是按照中国电影的具体存在方式寻找各个章节的内在逻辑,将中国当代电影分为了时政、都市、农村、军事、戏曲、惊险、武侠、古装'历史'传奇、儿童等部分。“确实具有类型电影划分的参考价值。”宋家玲评价。
教材建设,联合协作大势所趋
一直以来,除了60年代出版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外,在电影学界得到公认的权威教材几乎是空白,其原因究竟为何呢?
“缺乏联合的精神。”周星一言以蔽之。宋家玲告诉记者,近些年虽然也有一些中国电影史教材出版,但几乎都特别简单,偏重于常识性的介绍,大都局限在梳理一些电影创作的发展情况,多是相关教师为了应付各自高校的教学任务而编写的,有的质量很成问题,暴露出中国电影史学研究还不是很系统、很成熟:“一些老的成熟的学科,比如中文、戏剧等等,在其史学学科的构建上具有系统、科学、全局性的特点,现在已出版的几部中国文学史的教材,权威机构牵头,相关高校研究力量联合协作,编写出来的东西就容易被大家认可,而且经过不断修订,越来越成熟。但中国电影史教材这一块,好像就没有统一的规划。”学者们表示,作为教材,特别是史学一类的教材,不能各说各的,误导学生。
同时,由于电影学科形态的特殊性,非常强调对直观史料(主要指影片本身)的占有。非常遗憾的是,“有些部门的史料并不是完全公开的”。周星说。显然,如果仅仅是从纸面到纸面地研究电影,权威电影史教材是不可能产生的。
所以,“电影全史的个人写作时代结束了,一个人要写一本中国电影史的时代结束了。”贾磊磊告诉记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出资调集了该院影视所的核心力量,加上国内当代电影史学的专家共十多位学者,共同参与了《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的编写,每个人,每几个人,只是侧重于这50年来电影的某个题材、某个类型,才可能保证新中国以来的电影,编写者完全看过,才可能保证电影史写作的质量。
⑶ 寻找一个电影理论网站
这种网站比较少,你需要学习电影理论的话可以分别找一些书来看
推荐书目:
《电影语言》【法】马赛尔• 马尔丹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
《电影的元素》【美】李•R•波布克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
《电影导演》【英】特伦斯•圣约翰•马纳尔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
《论电影艺术》【英】欧纳斯特•林格伦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
社2001年
商麦格罗•希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 李恒基 杨远婴 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
《电影理论史评》 【美】尼克•布朗 电影出版社1994年
《电影是什么》 【法】安德烈•巴赞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
《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法】克里斯丁•麦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电影的形式与文化》【美】罗勃特•考克尔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女性与电影》【美】E•Ann Kaplam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1997年
《纪录与真实—世界非剧情片批评史》【美】Richard M•Barrsam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2002年
《电影的社会实践》【美】Graeme Turner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1997年
《电影批评面面观》【美】Tim Bywater and Thomas Sobchack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1997年
《电影编剧新论》【美】Ken Dancyger. Jeff Rush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1998年
《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英】弗兰克•莫特,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 罗艺军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
《中国电影发展史》 程季华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
《影像本体论---作为创作的电影》(上)林黎胜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世界电影:管窥嘹望》贺红英 李 彬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影:观念与轨迹》王海洲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想象与艺术精神-----欧洲电影导演研究》侯克明 杜庆春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理论与批评:影像传播中的身份政治与历史叙事》王志敏 杜庆春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影像制作》李 铭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影像造型的视觉构成-------电影摄影艺术理论》张会军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虚构的自由---------电影剧作本体论》刘一兵 张 民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构筑现代影像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郑洞天 谢小晶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郑洞天 谢小晶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表现与创造的驰骋------现代电影表演创作论》陈 浥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审美空间延伸与拓展--------电影声音艺术理论》姚国强 孙 欣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论述》王志敏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美学:观念与思维的超越》王志敏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影:描述与阐释》陆弘石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东方视野中的世界电影》钟大丰 梅 蜂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理论:新的诠释与话语》钟大丰 潘若简 庄宇新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镜像与文化--------港台电影研究》王海洲 中国电影出版社
《感觉与敏锐---现代电影表演理论研究》(上)崔新琴 陈 浥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银幕影像的造型艺术---电影美术设计理论》周登富 王鸿海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银幕传情--与中国当代译制配音演员对话》徐燕 陈 浥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银幕再现--与中国当代电影录音师对话》姚国强 孙 欣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银幕造型--与中国当代电影美术师对话》王鸿海 刘晓清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银幕追求--与中国当代电影导演对话》(2)张会军 薛文波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摄影画面创作》张会军 中国电影出版社
《影片分析透视手册》张会军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编剧卷》张巍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杨远婴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技术卷》李念芦 李铭 张铭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卷》于丽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大学的精神》、《大学之道》等教育专著,待细选。
《当代电影分析方法论》【法】JacquesAumontandMichelMarie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7年
《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电影剪辑技巧》【英】卡雷尔•赖兹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
《电影是什么》【法】安德烈•巴赞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第四版)》【美】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美商麦格罗•希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电影意义的追寻》【美】DavidBordwell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
《电影语言的语法》【乌拉圭】丹尼尔•阿里洪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美】罗泊特•麦基
《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美】托马斯•沙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美】阿瑟•阿萨•勃杰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通俗文化理论导论》[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商务印书馆2001年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
《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美】戴安娜•克兰译林出版社2001年
《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
《中国电影摄影艺术发展史》郑国恩等主编。正在出版中。
《重组话语频道》[美]罗伯特•C•艾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美]大卫•波德维尔等,中国社科出版社
《香港电影的秘密》[美]大卫•波德维尔,海南出版社《中国电影美学》林年同,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弼集校释》,王弼,中华书局
《古代宗教舆伦理》,陈来,三联书店
《中国禅学思想史》,[日]忽滑谷快天,上海古籍出版社
《剑桥中国晚清史》,[美]费正清编,中国社科出版社
《冷战与中国》,章百家、牛军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
《极端的年代1914-1991》,[英]霍布斯鲍姆,江苏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泽,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刘师培,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诗学》,叶维廉,三联书店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蒋寅,中华书店
《曲院风荷》,朱良志,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傅庚生,北京出版社
《诗境浅说》,俞升云,北京出版社
《梓翁说园》,陈从周,北京出版社
《顾随:诗文丛论》,顾随,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话》,胡兰成,上海社科出版社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
《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艾晓明,湖南文艺出版社
《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李今,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复旦大学出版社
《近代二十家评传》,王森然,书目文献出版社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三联书店
《当代哲学主流》,[德]施太戈缪勒,商务印书馆
《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王岳川,北大出版社
《哲学史教程:特别关于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德]文德尔班,商务印书馆
《美学史》,[美]凯•埃•吉尔伯特等,上海译文出版社
《近代美学史评述》,[英]李斯托威尔,上海译文出版社
《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三联书店
《创造的世界——艺术心理学》,[美]艾伦•温诺,黄河文艺出版社
《文学的哲学》,[美]古斯塔夫•缪勒,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法]皮埃尔•布迪厄,中央编译出版社
《伟大的书》[美]大卫•丹比,江苏人民出版社
《Perspectives on Chinese cinema》Chris Berry
《Celluloid china》Harry H.Kuoshu
《New China cinema》Sheila Cornelius
《Visions of the East: Orientalism in Film》 Matthew Bernstein
《Narrative, Apparatus, Ideology : A film theory reader》Philip Rosen
《Post-war cinema and Modernity》 John Orr
《Between Shanghai and Hongkong : the politics of Chinese cinemas》 Poshek Fu
《Cultural Theory : the key concepts》Andrew Edgar
《Chinese films in focus》Chris Berry
《电影的观念》,[美]斯坦利•梭罗门,中国电影出版社
《蒙太奇论》,[俄]C.M.爱森斯坦,中国电影出版社
《从卡里加里博士到希特勒》,[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英文版
《电影语言》,[法]马赛尔•马尔丹,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叙事:剧情片中的叙述活动》,[美]大卫•波德维尔,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艾梅里,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史学新视野》,石川编,学林出版社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美]托马斯•沙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国电影理论文选》,罗艺军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电影历史及理论》,李少白,文化艺术出版社
《影史榷略》,李少白,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等,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影:描述与阐释》,陆红实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新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史》,胡菊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新时期电影文化思潮》,饶晓光/裴亚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卢易非,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中国电影美学》林年同,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影导演的探索》(1-6辑),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化史》,柳诒徵,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陈来,三联书店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东方出版社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汪晖,三联书局
《港台及海外学者论中国文化》,姜义华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李欧梵,北京大学出版社
《跨语言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刘禾,三联书店
《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孟繁华,中央编译出版社
《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周锡山编,北岳文艺出版社
《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光潜美学文集2•诗论》,朱光潜,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春风文艺出版社
《宋词赏析》,沈祖棻,北京出版社
《新史学九十年》,许冠三,岳麓书社
《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杨念群,江西教育出版社
《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
《钱钟书论学文选》,钱钟书,花城出版社
《放宽历史的视界》,黄仁宇,中国社科出版社
《海外上海学》熊月之、周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何兆武/陈启能主编,上海社科出版社
《纵欲与虚无之上:现代情境里的政治伦理》,钱永祥,三联书店
《当代思维方法》,[德]J.M.鲍亨斯基,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化研究读本》,罗钢、刘象愚主编,中国社科出版社
《痛苦的智慧——文化学说的历史轨迹》,陈山,辽宁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的体系与理论》,[美]J.P.查普林/T.S.卡拉威尔,商务印书馆
《论传统》,[美]E.希尔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明的冲突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塞缪尔•亨廷顿,新华出版社
《东方学》,[美]爱德华•W•萨义德,三联书店
《图像的时代》,[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吉林人民出版社
《视觉思维》,[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光明日报出版社
《象征的图像——贡布里奇图像学文集》[英]贡布里奇,上海书画出版社
《并非冷漠的大自然》〔苏〕C•爱森斯坦,中国电影出版社
《银幕的造型世界》〔苏〕查希里扬,中国电影出版社
《风格的特征》,[法]罗伯特•杜歇,三联书店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商务印书馆
《影视美术设计》,吕志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银幕世界的空间造型》,周登富,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美术概论》,周登富,中国电影出版社
《论电影美术》,周承人,江西人民出版社
《电影美术设计》,〔英〕马纳,中国电影出版社
《色彩学基础与银幕色彩》,王树薇,中国电影出版社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英】安吉拉•默克罗比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德]哈贝马斯 学林出版社 1999年
《媒体文化》[美]道格拉斯•凯尔纳 商务印书馆 2004年
《重组话语频道》[美] 罗伯特•C •艾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
《解读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电视的真相》【英】安德鲁•古德温、加里•惠内尔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媒介事件》【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Film and Theory—An Anthology》,Edited by Robert Stam and Toby•MillerBlackwell Publishsers,2000.
《Film Theory and Criticism—Introctory Readings》,Edited by Leo Braudy 、Marshall Coh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Feminist Film Theory—A Reader》Edited by Sue Thornham,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99
《How to read a film —Movies,Media,Multimedia》,James Monaco,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Stars》,Richard Dyer,BFI Publishing,1998.
《Movies as Polities》,Jonathan Rosenbau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Mass Media and Society》,Edited by James Curran and Michael Gurevitch,Anorld,2000.
《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David Bordwell,Routledge,1997.
《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英】弗兰克•莫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⑷ 谁有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英文介绍,简单的几百接近一千字就可以
楼上的不错啊
⑸ 阮玲玉的影评
葬心
蝴蝶儿飞去
心亦不在
栖清长夜谁来
拭泪满腮
是贪点儿依赖
贪一点儿爱
旧缘该了难了
换满心哀
怎受的住
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
辛酸难捱
天给的苦给的灾
都不怪
千不该万不该
芳华怕孤单
林花儿谢了
连心也埋
他日春燕归来
身何在
凄凉哀怨的曲调响起的时候,内心一阵黯然,黄莺莺的《葬心》,电影《阮玲玉》的主题曲,一次次的让人销魂,沉迷在音乐与电影之中。每每看不到结局,就忍不住内心的悲伤郁闷关掉,断断续续好几次才看完整部电影。
一纸“人言可畏”,一代绝世名伶香消玉陨,在六十九年前的妇女节那天,一个多么讽刺的时间。时光流逝,一切也随之淡忘了,只留下残缺不全记忆,人,总是善忘的。多年以后,关锦鹏拍摄了这一部电影-《阮玲玉》,在我们面前重现了当日一代影后短暂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关锦鹏的《阮玲玉》是用心之作,他复原了已经为天灾人祸而灭迹的30年代孙谕等人的片子,他将色彩做旧起到了很好的间离效果,让人犹若进入时光隧道回到那个时代。那些经历岁月创痕弥足尊贵的原版拷贝使得我们一睹三十年代明星的风采,回味无穷。反复交错的影片,让我迷失在电影之中,似幻似真。张曼玉、梁家辉。李子雄、刘嘉玲跟吴启华都是不错的演技派演员,尤其是张曼玉出色的表演,再加上阮玲玉作品的片断与采访当时的当事人,在精致典雅的老上海气氛之中,将阮玲玉一生的遭遇慢慢道来。这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一个天才演员的绝唱。
时代造就了阮玲玉,时代也毁了阮玲玉。
时代,造就了阮玲玉这个绝世名伶,却也因为这个身份而让她最终撒手人间。
事业上,她是绝对的强者,影后,明星,大腕儿,王牌。在那个黑白的无声的世界,她在哀怨柔弱的角色中,却静静的骄傲着,有凌驾一切的霸气。所有的才子都为她写作,所有的导演都敬她三分。聂耳们写了革命歌曲,招呼她来一起唱,她看着这些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脸,发现这是新生。好有趣!翌日,她打断卜万仓的导演阐述,对他说,《三个摩登女性》里面,这个革命女性的角色我来演,假使失败了,我来赔。她傲视身后的同行们所有羡慕和嫉妒,唯我独尊,所向披靡。
而在现实生活中呢?
她却是那么的无力与柔弱,在那个传统的男权社会里面,她,只不过被视为玩物罢了。面对张达民和唐季珊,她的选择是那么的艰难,一个曾与她生活了那么久的张达民,一个是她现在所爱的唐季珊。虽说张是那么的厚颜无耻,将她视若摇钱树一般需索无度,始终却是她的第一个男人,一日夫妻百日恩,“旧缘该了难了”。阮玲玉终究只能夹在张达民和唐季珊中间。最终,张达民同意和她分居,唐季珊得胜,他对她说:“他肯要钱对我来说实在是大好的消息,说明他对你已经完全没有感情了。呵呵,男人同女人分手,还同女人要钱,简直一点自尊都没有,没有自尊就容易杀价,我保证给他一百块钱一个月他都肯!”这是多么值得庆祝的事情了!然而她颀长的身影孑立于窗前,精致的妆容华美的旗袍之下,裹着一个女人唯一一点人格的骨头,一时间霹雳啪啦碎得一地都是。签合同的时候,达民问律师,这一条,她的经济不能维系时,我不可以以此为要求向她要钱……唐季珊抢答说,你放心,阿阮的经济只会越来越好,每月一百块,一毛都不会少给你。苍白的日光打在前景的阮玲玉脸上,后景中的两个男人是模糊的,一个当她是靠山,一个当她是虚荣。但我自己固执的有些同情张达民,那张俊秀得让人怜爱的脸上依旧写着一些东西,可能不是爱情,但一定和爱情有关——张达民是电影中唯一与爱情有关的人,虽然她可能已经不再爱他,虽然他最终因爱成恨撕毁了她。
但是,唐季珊是否真的爱阮玲玉呢,还是说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虚荣,我一直在想。阮玲玉的别恋只不过如歌词中所说的一般:“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女人,天生就是爱情的动物,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张达民只不过是一个游手好闲的败家子,,一个无耻的寄生虫罢了,便是片中那索要生活费的情节中,你我便可感受了什么叫做厚颜无耻,一百块,为了这一百块,虽说两人已经没有感情可言,但是张的行径仍让人不屑。而唐季珊呢,在笔者看来也不外乎是一个花花公子,阮玲玉的性格毕竟还是非常的单纯,在唐季珊老练的表演下,便已经死心塌地的跟着他,而不惜遭受骂名。
然而不久之后,当唐季珊便原形毕露,面对张达民的厚颜无耻、唐季珊的负心薄幸,还有那些新闻不遗余力的批评,她,连一个可以依靠的人都没有,无论她在事业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始终,她都是一个女人,同普通人一般也需要一份关怀。莎士比亚说过:“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做懦弱。”现实的一切一切,让她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面对风言风语,她选择了死亡,用死亡来逃避,用死亡来抗争。一缕芳魂,烟消云散。
或许她选择自杀,我们并不能认同这种做法,毕竟,生命是宝贵的。但是,你我又怎能够体味到当时她那种心死神灭的心情,“人言可畏”四字透露出的那种无奈与凄凉。无论后来对这封遗书的真假推测,但是,这四个字确实也是写出了阮玲玉当时的一种心态。
时代造就了阮玲玉,却也毁却了她。在《神女》中,导演吴永刚告诉她,你坐上桌子就是反抗,抽烟也是反抗。整个的姿态都是反抗,但她的力量太薄弱了,我希望从你的眼光中可以看到。于是我们看到了阮玲玉的经典眼神,双手在下巴底下紧握拳头,眼睛向上祈望一个不知名永远不会到来得的救赎。在这样的姿态中无力的反抗,与其说反抗不如说挣扎,与其说挣扎,不如说承受而已。她是一个畸形世界中,男性审美的畸形造就的尤物。
关锦鹏是一个天才的导演,他的《胭脂扣》和《阮玲玉》,都是一个时代的经典。在《阮玲玉》中,他精心的打造出一个旧上海时候的那种氛围,那熟悉的旗袍,那烫发,还有那熟悉的伦巴音乐,在一点点细节之中重温了旧上海那种氛围。
他复原了已经为天灾人祸而灭迹的30年代孙谕等人的片子,他将色彩做旧起到了很好的间离效果,让人犹若进入时光隧道回到那个时代。那些经历岁月创痕弥足尊贵的原版拷贝使得我们一睹三十年代明星的风采,回味无穷。
关锦鹏以导演介入的方式阐述着他对阮玲玉和其周遭的人们的看法,也在文化意义上谈论了那个喜忧参半的年代。这是香港电影人眼中的上海,这是有别于《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目光。
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比如陈燕燕、黎莉莉和中国电影史上留下盛名的费穆、孙谕、蔡楚生、卜万苍、黎民伟、聂子、田汉等等在电影里和我们一道重现阮玲玉的前世今生。
演员们自己阐述着对角色的认识,对阮玲玉一生的认识,对当时社会的认识,仿佛中,似幻似真,到底,他们是谁,你我随之也沉迷其中,这是阮玲玉的故事,却也是张曼玉的故事,两个人的身影依稀重叠在了一起。最动人的一段是摄制组人员离开后,阮玲玉蜷缩在被单里哭泣,蔡楚生走近病床,俯身看着她。 此时镜头后拉,出现蔡楚生剧组的摄影机,再拉,出现关锦鹏剧组的摄影机,关锦鹏的声音:家辉,你忘了掀开被单看看Maggie Cheung (张曼玉英文名)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无意区分谁是主角,因为戏里戏外都是戏--除了电影,还有哪一种艺术可以这样让时空与情感水乳交融?
整部电影,蕴涵着浓浓的旧上海的味道,你我仿佛置身之中,众多明星们演绎着一个旧上海的传奇,张曼玉饰演的那栩栩如生的阮玲玉,吴启华那入木三分的张达民,梁家辉饰演的充满着暧昧的蔡楚生•••在他们身上,你我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演技,就是把另一个人活生生的显现在你的眼前,难怪乎八十年代香港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甚至于一度被认为险些撼动了好莱坞的地位,这,就是证明。
张曼玉是一个天才的演员,笔者一直这么认为,九十年代以后,香港影坛上真正的多面手已经不多,而她,便是其中之一。《阿飞正传》中的苏丽珍(与《花样年华》女主人公同名)、《宋家皇朝》中的宋庆龄、《甜蜜蜜》中的李翘,《新龙门客栈》的金镶玉,性格各异的角色被她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每个成功的艺术形象,都在证明张曼玉不再是昔日胡乱接戏的所谓“红星"。在《阮玲玉》中,伴着惆怅伤感的小资音乐,张曼玉跳着自编的舞蹈,沉醉,她不想和别的红男绿女一样千篇一律地跳舞。这个瞬间打动了观众甚至打动了导演(给了很长久注视),自在舞蹈,新女性的独立、自由精神就在这时发扬,永远被我们怀念。此时,人们忽然会强烈地感到,阮玲玉这个角色非张曼玉莫属。因为只有她才能和这个角色融为一体--只有演员才能演好演员。
《阮玲玉》片子很长,两个钟头多,昏暗的色调下,一段逝去的往事慢慢的重现在你我眼前,一个传奇女子短暂而绚丽的一生,最终随着主题曲的响起而最终逝去。《葬心》的歌词写出了阮玲玉那充满着无奈而欲断难断的感情,黄莺莺的那充满老上海味道的歌声,贯穿在整部电影之中,一次次的打动你我的内心。很喜欢看,却每每看到一半便忍不住内心的哀伤而看不下去,断断续续的才凑齐了一整部,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在你面前毁灭掉。”此言实在不假。
关掉了电影,重新点了首《葬心》,那摄魂的歌声,让你我延续着电影中那个似断非断的梦,一个伤心断肠的梦。
⑹ 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英文介绍
An introction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ilms in English.
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英文介绍
⑺ 关于中国电影发展史的1500字的演讲稿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2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三次高潮
2.1第一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
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当时红极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以后的3年内,为满足观众的要求,《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连今日的美国巨片《蝙蝠侠ⅰ》、《蝙蝠侠ⅱ》、《蝙蝠侠ⅲ》都会感到汗颜。《火烧红莲寺》说的是,湖南的浏阳和平江两地为争码头而引发械斗,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红莲寺庙等。剧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烧红莲寺》的连续18集,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以后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制作了两集,从而使《火烧红莲寺》总共拍了20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2.2 第二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此后,虽然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还继续在生产,但作为群体性的武术动作片创作、拍摄、效应等逐步减退了。
2.3 第三次高潮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由中国内地所引发的武术动作片与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即相比较而言,在叙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3 武术动作片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整个武术动作片中出现了许多代表人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从以下几点探讨。
3.1李小龙
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李小龙从武术的咏春拳开始创造截拳道,而后进入影视圈,轰动世界影坛。从而使中国武侠电影又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李小龙作品有童年时期的作品《富贵浮云》、《细路祥》、《人之初》、《雷雨》、《人海孤鸿》;1969年《丑闻喋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门》;1973年《猛龙过江》、《龙争虎斗》;1973年《死亡游戏》(未完)。
在李小龙的电影中尤其是《唐山大兄》这部武术动作片,是由香港嘉禾电影公司所制作。该片成功塑造的中国英雄人物“唐山大兄”带动了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市场,主角李小龙由此而成为了一代国际电影巨星。
3.2 成龙
出生于1948年的成龙,数十年的从影使其成为全球的公众人物。他的电影有很多,基本以《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系列为他奠定了武术动作片的地位。此外,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有《群龙谱》、《A计划》、《蛇形刁手》、《奇迹》、《红番区》、《霹雳火》、《简单任务》、《我是谁》、《一个好人》、《尖峰时刻》等等。成龙1995年就获得了香港浸会大学的荣誉社会学博士。他的《醉拳ⅱ》赫然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被评为十大电影佳片。成龙热心于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尤其是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当形象大使。
3.3李连杰
199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李连杰作品专辑展映”,出现了异常热烈的哄动场面,反映了李连杰已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在欧洲备受瞩目的中国功夫明星。李连杰的武打动作,除了传统的中国功夫之外,又加入了好莱坞的动作特技效果。李连杰成功地打入了德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
李连杰作品有1982年《少林寺》;1984年《少林小子》;1986年《南北少林》;1988年《中华英雄》;1989年《龙在天涯》;1991年《黄飞鸿》;1992年《黄飞鸿ⅱ》、《笑傲江湖》等;1993年《狮王争霸》、《方世玉》、《太极张三峰》等;1994年《洪熙官》、《精武英雄》及2004年《英雄》、2005年即将上映的《霍元甲》等。
李连杰的身价随着其名声业越来越高,从1982年《少林寺》的数百元,到1996年香港龙祥电影公司与永胜娱乐公司签下了《黑侠》、《黄飞鸿ⅵ》等三部片子,达到了3600万港币;而以后的影片也在千万美元之巨。
3.4 其他代表人物
《武当》中的司马剑(赵长军饰)、《塞外奇侠》中的卓已航(原文庆饰)、《武林志》中的东方旭(李俊峰饰)等。在众多的武术动作影片中,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影片可以说是达到了武术动作之最。而饰演《黄飞鸿》的演员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武术动作片名演员。如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元彬、甄子丹、赵文卓、王群、邱建国等;还有不少其他名星。如谭永麟、刘家辉、梁小龙等。在这其中《黄飞鸿》中的黄飞鸿(关德兴饰)。1940年开始,关德兴饰演《黄飞鸿》,一直到1970年,整整演了99部以《黄飞鸿》题材的电影。
4 中国武术动作电影的发展趋势
从《定军山》到《卧虎藏龙》再到2005年周星驰《功夫》、徐克的《七剑》的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侠电影的发展趋势。
4.1重视电影节的评选与奖项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电影节有3000多个,而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的国际A级电影节一共是11个。在这林林总总的电影节中,其中奥斯卡是国际A级电影节中举足轻重的国际电影节,同时也是商业性最强的电影节之一。中国的电影界对此十分重视与关注,如张艺谋近年来的每一部大片似乎都剑指奥斯卡,而且都是与武术动作片有关的电影。
对于中国电影来讲,奥斯卡不仅仅是一个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好机会,更是一个争夺世界电影市场的契机。参加奥斯卡,得奖不易,既使获得提名也同样具有意义。而如果获得奖项,则对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提升和世界电影市场的定位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001年的73届在奥斯卡的奖项,称为中国武术功夫电影的《卧虎藏龙》再一次使中国武术动作片亮相全球影坛。《卧虎藏龙》是由李安导演的,李安有着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美国的生活经历。而整个剧组有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演员以及美国和马来西亚的华人演员组成。在获奖的时刻,舆论界称其为“世界华人的电影艺术成就”。
在奥斯卡的奖项提名中,《卧虎藏龙》得到了10个奖项的提名。最终得到了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原作音乐奖等4项大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A级电影节奥斯卡中的举足轻重的奖项。
有意思的是,这部配英文字母的华语片还在美国引发了学中文的热潮,甚至有的学校将《卧虎藏龙》剧本当教材用。
2005年,中国电影有了一个崭新的评选活动——中国电影排行榜。排行榜4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提名。我们发现最佳制片人中的5部电影有2部是武术动作片,它们是《功夫》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3个项目的提名。
4.2电影市场的票房价值杠杆
从票房价值来看,《卧虎藏龙》仅在北美就达到了近2 亿美元的票房、台湾的会宇多媒体以8位数即千万元的价格取得了《卧虎藏龙》全球独家动画版权、包括碟片和商业性合作的授权等,《卧虎藏龙》得到数亿美元的收入是毫无疑问的。
同样,《英雄》在2004年的7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后,在美国两个周末的票房达到了1800万美元,最后在全球达到了1.7621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而《英雄》在国内的票房收入仅占其中的17.24%。《十面埋伏》的海外版权被“索尼经典”购买了以后,其票房突破了7200万美元。来自影片发行方中影发行放映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7月29日开始放映的徐克的《七剑》,全国首个周末三天票房总计2600万元人民币,这个成绩和《头文字D》的首周票房基本持平。同时头3天在东南亚已取得过4000万的票房成绩,发行负责人翁立表示,“从《七剑》的首周表现来看,总票房达到七八千万难度不大。”因此《七剑》的中国电影排行榜估计也将是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排行榜以电影的票房收入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4.3娱乐性的武术动作片将异军突起
《我的功夫女友》被誉为2005年的中国“首部现代功夫喜剧”。它糅合了浪漫、搞笑、功夫、励志等多种元素。《我的功夫女友》是继韩国影视明星张娜拉的电视剧《明朗少女成功记》创下收视高峰,并捧红了张娜拉的亚洲小天后地位之后的又一巨作。圈内人把其称作是中国版的《明朗少女成功记》。虽然由于档期的原因,张娜拉最终未能出演此剧,但《我的功夫女友》将中国功夫与喜剧的结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许多海外的影片商也看好该片,希望引进现代功夫喜剧《我的功夫女友》影片。
2005年3月香港引进内地的首部电影叫《精武家庭》。它是集武打、动作、喜剧温情于一体的武术动作电影。该片由成龙监制,“成家班”参加了全部的拍摄工作。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精武家庭》有惊险的跳楼场面和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而香港另一武术动作片的明星洪金宝也在2005年的4月推出了“洪式”的喜剧功夫电影《龙威父子》。《龙威父子》取景于云南和广西一带,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壮观的瀑布河流更衬托出了中国武术动作影片的传奇色彩。
在2005年的贺岁片市场里,以周星驰为主演的,作为新年贺岁片的中国功夫电影《功夫》展现了“电脑功夫”和武术真功夫的结合。此外,影片使这贺岁功夫片不同于普通的功夫片。《功夫》一片投资1.5个亿港币,片中仿效了不少好莱坞影片的经典段落,十分抢眼。
沉寂了3年以后的徐克又推出了武侠巨片《七剑》。该片目前拍摄完毕,已经于2005年7月29日与观众见面。
⑻ 求中国电影发展史
您好,你问的问题太笼统了,包含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不是几万个字能说的了的,所以,我建议您到书店去找找这类书籍。
其实一本书所能说的也只是一部分而已,不能把您想要的都说清楚
(上面的几个回答都只是冰山一角,说明不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找些书来看看,会有所了解的~)
⑼ 帮忙把这个网址上的附件给我下载下来,http://www.bkjy.sdnu.e.cn/notice1.jsppk_notice=1019
开课学院 课程号 序号 课程名 学分 教师 人数 时间 上课地点 上课班级 年级
传播学院 4001258 0 外国电影发展史 1.5 苗元华 200 34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38
传播学院 4001259 0 中国电影发展史 1.5 苗元华 200 54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15
传播学院 4002081 0 计算机三维立体设计与应用 1.5 魏拥军 100 43 教学四楼4333
外教院 4001239 0 跨文化交际 1.5 杨大平 100 14 教学一楼1345
外教院 4001319 0 分析语法 1.5 张鹏 100 4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458
外教院 4001321 0 实用英语语法及阅读实践 1.5 徐青 100 45 教学一楼1345
外教院 4001322 0 英文影视赏析 1.5 周海妹 100 45 教学二楼2228
管经学院 4001265 0 知识管理 1.5 乔 鸿 150 61 教学三楼3361
管经学院 4001281 0 中西政治思想比较 1.5 李齐 150 4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02
国交学院 4001264 0 中外文化与交际专题 1.5 刘章才 150 61 教学三楼3257
化学院 4002037 0 食品营养与卫生 1.5 刁兆玉 150 45 教学一楼1215
教育学院 4003015 1 航空军事博览与国防文化教育 1.5 丛伟龙 150 15 教学一楼1215
教育学院 4003015 2 航空军事博览与国防文化教育 1.5 丛伟龙 150 34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25
教育学院 4003021 1 比较教育学 1.5 孙建 150 25 教学三楼3257
教育学院 4003021 2 比较教育学 1.5 孙建 150 1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426
教育学院 4003023 1 大学生礼仪修养 1.5 吴秀霞 150 25 教学三楼3361
教育学院 4005037 1 美学与审美艺术教育 1.5 宋文翠 120 45 教学二楼2255
教育学院 4005037 2 美学与审美艺术教育 1.5 宋文翠 120 1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03
军研室 4004093 1 军事课 1.5 史彩红 150 62 教学一楼1313
军研室 4004093 2 军事课 1.5 史彩红 150 61 教学一楼1215
军研室 4004093 3 军事课 1.5 外聘1 220 61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38
军研室 4004093 4 军事课 1.5 外聘1 22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38
历社学院 4001003 0 中国社会风俗史 1.5 秦永洲 200 25 长清校区综合楼B区201
历社学院 4001012 0 中外关系史 1.5 朱亚非 100 14 教学一楼1126
历社学院 4001013 1 西方家庭史 1.5 刘英伟 150 24 教学一楼1352
历社学院 4001013 2 西方家庭史 1.5 刘英伟 150 15 长清校区综合楼B区440
历社学院 4001016 1 市场营销学 1.5 仇世林 200 62 教学四楼4401
历社学院 4001016 2 市场营销学 1.5 仇世林 200 15 长清校区综合楼B区137
历社学院 4001017 0 证券投资学 1.5 楼建军 200 61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18
历社学院 4001029 0 中国近现代文化名家 1.5 王林 200 61 教学四楼4401
历社学院 4001098 0 中国文化概论 1.5 王林 200 15 教学四楼4401
历社学院 4001178 1 西方经济学 1.5 贾玉洁 150 45 教学三楼3361
历社学院 4001178 2 西方经济学 1.5 贾玉洁 15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443
历社学院 4001181 0 社会调查方法 1.5 厉娜 150 45 教学三楼3359
历社学院 4001185 1 证券投资的理念与策略 1.5 楼建军 20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15
历社学院 4001185 2 证券投资的理念与策略 1.5 楼建军 148 45 教学四楼4211
历社学院 4001186 1 中国佛教概述 1.5 鲁统彦 150 45 教学二楼2214
历社学院 4001186 2 中国佛教概述 1.5 鲁统彦 176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26
历社学院 4001189 1 西方民主政治 1.5 王秀芹 200 44 教学四楼4301
历社学院 4001189 2 西方民主政治 1.5 王秀芹 200 61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16
历社学院 4001211 0 人口社会学 1.5 厉娜 150 43 教学三楼3257
历社学院 4001221 1 电影与历史文化 1.5 王秀芹 200 45 教学四楼4201
历社学院 4001221 2 电影与历史文化 1.5 王秀芹 20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36
历社学院 4001271 1 中国民俗地理 1.5 周尚兵 150 61 教学二楼2214
历社学院 4001271 2 中国民俗地理 1.5 周尚兵 200 4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15
历社学院 4001282 0 史学理论 1.5 李凌翔 150 14 长清校区综合楼B区318
历社学院 4001285 1 消费经济学 1.5 袁书华 200 55 教学四楼4201
历社学院 4001285 2 消费经济学 1.5 袁书华 200 61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20
历社学院 4001286 1 消费者行为学 1.5 袁书华 200 44 教学四楼4201
历社学院 4001286 2 消费者行为学 1.5 袁书华 20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34
历社学院 4001287 0 金融投资学 1.5 张海霞 100 34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06
历社学院 4001308 0 欧美文化概论 1.5 王静 200 24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117
历社学院 4001309 1 史学与文革 1.5 杜学霞 150 14 教学一楼1352
历社学院 4001309 2 史学与文革 1.5 杜学霞 150 44 长清校区综合楼B区117
历社学院 4002089 1 科技与古代中国 1.5 周尚兵 148 62 教学四楼4211
历社学院 4002089 2 科技与古代中国 1.5 周尚兵 200 1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18
历社学院 4005002 1 中华民族英雄与民族精神 1.5 秦永洲 200 61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36
历社学院 4005002 2 中华民族英雄与民族精神 1.5 秦永洲 100 45 教学二楼2130
美术学院 4001310 0 国外优秀动画影片赏析 1.5 高峻 20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18
全校 4001235 0 孔子与论语 1.5 张磊 200 1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37
全校 4001235 1 孔子与论语 1.5 刘爱敏 150 35 教学三楼3315
全校 4004092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1.5 褚庆成 150 25 教学三楼3359
全校 4004092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1.5 褚庆成 230 61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15
全校 4005031 0 音乐与音响及现代视听技术 1.5 申乃群 150 43 教学二楼2313
人资环 4001127 0 中国土地沙漠化 1.5 齐善忠 20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19
人资环 4001158 0 城市经济学 1.5 张晓青 20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17
人资环 4001304 0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 1.5 张晓青 200 61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19
人资环 4001305 0 市场调查 1.5 李颖 200 4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36
人资环 4001307 0 居住区规划 1.5 李颖 20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20
社教院 4001088 1 创造性思维学 1.5 任者春 150 14 教学三楼3458
社教院 4001088 2 创造性思维学 1.5 任者春 150 5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142
社教院 4001204 1 民商法专题 1.5 谢林刚 15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B区119
社教院 4001204 2 民商法专题 1.5 谢林刚 150 24 教学三楼3155
社教院 4001256 1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1.5 李国峰 150 34 教学三楼3460
社教院 4001256 2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1.5 李国峰 150 25 长清校区综合楼B区218
社教院 4001311 0 商法学 1.5 谢林刚 150 61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142
生科院 4002023 0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1.5 曹子谊 150 15 教学三楼3257
生科院 4002036 0 神经生物学与健康 1.5 崔希云 150 55 教学二楼2214
生科院 4002047 0 简明流行病学 1.5 苑寿泽 150 4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454
生科院 4002062 0 饮食与健康 1.5 韩晓英 150 35 教学三楼3359
生科院 4002091 0 观赏动物学 1.5 司红丽 150 35 教学二楼2214
生科院 4002099 0 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知识 1.5 张鸿雁 150 62 教学一楼1215
生科院 4004021 0 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 1.5 谭效忠 60 14 校本部体育馆一层
数科院 4001190 0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5 颜春杰 200 1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17
数科院 4002098 0 高等数学复习与研究(下) 1.5 王爱云 120 25 教学一楼1104
数科院 4002100 0 数学再认识 1.5 王剑 120 35 教学一楼1152
数科院 4002101 0 古代数学思想方法赏析 1.5 傅海伦 200 55 长清校区综合楼B区242
体育学院 4004005 0 中国武术与气功 1.5 李成银 120 14 教学三楼北门
体育学院 4004072 0 定向越野 1.5 王相英 80 14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430
体育学院 4004077 0 健美操 1.5 闫丽慧 60 14 校本部体操房
体育学院 4004084 0 女子防身术 1.5 林志刚 60 34 长清校区篮球场
体育学院 4004094 0 体育舞蹈欣赏与健身 1.5 李文记 60 14 长清校区体育馆
体育学院 4004095 0 太极拳套路与推手 1.5 田学建 60 14 校本部体育馆南门
图书馆 4002054 1 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与获取 1.5 葛端平 150 44 教学三楼3361
图书馆 4002054 2 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与获取 1.5 王瑞华 150 35 教学三楼3361
图书馆 4002054 3 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与获取 1.5 孙玉伟 200 1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16
图书馆 4002054 4 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与获取 1.5 刘俊晓 200 4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37
外国语学院 4001063 1 经贸英语 1.5 潘相阳 150 44 教学三楼3257
外国语学院 4001063 2 经贸英语 1.5 潘相阳 150 45 教学三楼3257
外国语学院 4001102 0 基础俄语(1) 1.5 李丽平 100 24 长清校区综合楼B区129
外国语学院 4001103 0 基础俄语(2) 1.5 李丽平 100 34 长清校区综合楼B区107
外国语学院 4001277 0 中俄关系史 1.5 杨洁 150 14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443
文学院 4001213 0 中外经典影片欣赏与解读 1.5 李掖平 132 25 教学一楼1152
文学院 4001230 0 文艺理论专题 1.5 孙书文 150 25 教学四楼4211
文学院 4001246 1 电视剧研究专题 1.5 任传霞 150 62 教学二楼2313
文学院 4001246 2 电视剧研究专题 1.5 任传霞 150 4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03
文学院 4001267 1 《诗经》《楚辞》名篇导读 1.5 李江峰 150 4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23
文学院 4001267 2 《诗经》《楚辞》名篇导读 1.5 李江峰 150 61 教学三楼3359
文学院 4001290 1 大众文化批评 1.5 和磊 150 55 教学三楼3257
文学院 4001290 2 大众文化批评 1.5 和磊 15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03
文学院 4001312 0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1.5 赵海菱 150 45 教学三楼3458
文学院 4005036 1 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专题 1.5 杨光 150 15 教学三楼3359
文学院 4005036 2 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专题 1.5 杨光 150 44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26
物电学院 4002052 1 今日物理 1.5 张少龙 200 25 教学四楼4201
物电学院 4002052 2 今日物理 1.5 张少龙 200 4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18
物电学院 4002072 0 家电原理 1.5 姜守振 200 25 教学四楼4301
物电学院 4002094 1 雷达技术与人类生活 1.5 赵曰峰 200 15 教学四楼4301
物电学院 4002094 2 雷达技术与人类生活 1.5 赵曰峰 200 4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33
物电学院 4002096 1 纳米材料与应用 1.5 修显武 150 25 教学一楼1215
物电学院 4002096 2 纳米材料与应用 1.5 修显武 20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35
物电学院 4003011 1 中学课堂教学技能赏析 1.5 高嵩 150 35 教学一楼1215
物电学院 4003011 2 中学课堂教学技能赏析 1.5 高嵩 20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33
心理学院 4001254 0 女性心理学 1.5 田录梅 150 62 教学四楼4301
心理学院 4004002 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5 佘瑞琴 150 45 教学一楼1313
信工学院 4002075 1 信息物理 1.5 陈寿元 240 4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35
信工学院 4002075 2 信息物理 1.5 陈寿元 24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16
音乐学院 4005026 0 世界流行音乐赏析 1.5 栾家 150 44 教学三楼3359
音乐学院 4005027 0 流行舞 1.5 王瑶 50 14 校本部体育馆南门
政法学院 4001106 0 行政管理学 1.5 杨福禄 150 15 教学四楼4410
政法学院 4001152 1 国际政治经济学 1.5 于光胜 200 61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121
政法学院 4001152 2 国际政治经济学 1.5 于光胜 150 15 教学三楼3155
政法学院 4001225 0 政治学理论与实践 1.5 于光胜 20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131
政法学院 4001244 1 政治传播学 1.5 刘颖 150 4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07
政法学院 4001244 2 政治传播学 1.5 刘颖 150 62 教学二楼2214
政法学院 4001250 1 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史 1.5 史家亮 150 4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25
政法学院 4001250 2 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史 1.5 史家亮 150 35 教学四楼4201
政法学院 4001275 1 近现代国际关系 1.5 刘颖 150 61 教学二楼2313
政法学院 4001275 2 近现代国际关系 1.5 刘颖 150 5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37
政法学院 4001292 1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1.5 曲延春 150 61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54
政法学院 4001292 2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1.5 曲延春 150 55 教学三楼3361
政法学院 4001301 1 新农村建设专题研究 1.5 曲延春 150 62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420
政法学院 4001301 2 新农村建设专题研究 1.5 曲延春 150 35 教学三楼3257
政法学院 4001313 1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5 孙天蕾 150 5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24
政法学院 4001313 2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5 孙天蕾 150 45 教学三楼3511
政法学院 4001314 1 地方政府学 1.5 孙天蕾 200 35 教学四楼4301
政法学院 4001314 2 地方政府学 1.5 孙天蕾 200 25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218
政法学院 4001315 0 创意产业导论 1.5 殷永萍 200 55 教学四楼4301
政法学院 4001317 1 古希腊哲学与中世纪哲学 1.5 王青 175 44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411
政法学院 4001317 2 古希腊哲学与中世纪哲学 1.5 王青 120 45 教学四楼4333
政法学院 4001318 1 文艺复兴哲学与近代哲学 1.5 王青 200 24 长清校区综合楼C区317
政法学院 4001318 2 文艺复兴哲学与近代哲学 1.5 王青 120 55 教学三楼3244
⑽ 征求一篇关于我国电影发展史的英文稿
欣逢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值此承前启后的时光节点,我们很想做些实事,在下一个百年为拓展中国电影史研究尽绵薄之力。
目前我们能读到的最早的中国电影史著述有两种,
即1934年版《中国电影年鉴》刊载的谷剑尘著《中国电影发达史》和1936年版《近代中国艺术发展史》收入的郑君里著《现代中国电影史略》。两位著者在这一领域有筚路蓝缕之功,其目力笔力所及,止于中国电影初创时期的影事轶闻。
新中国成立后,在电影史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的首推程季华主编两卷本《中国电影发展史》。该书“十年磨一剑”,于1950年开始酝酿,从全国各地搜寻有关中国电影的资料、报刊、说明书、剧照和海报,1958年正式立项投入写作,1962年修改定稿;有关领导为慎重起见,决定以“初稿”方式出版,1963年首次开印4200册销售一空。三位编著者当初面对中国电影史研究这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四处搜集积微成著,整合资源殊为可观——正文里片名索引达1336部(次),影人人名索引为985人(次),刊发图片、剧照819幅;附录里提供了1905年至1949年间出品的国产片目录,程季华称这部书稿为“第一次的、极为初步的关于中国电影历史情况的一份调查报告”。尽管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中国电影发展史》还存在不少偏颇,但让编著者引以为荣的是,在史料搜集这一点上赢得了海内外专业人士的认可,如1986年版《剑桥中国史·中国民国史》强调“这部两卷著作至今仍是研究中国电影的内容包罗最广的著作”。
On the occasion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a Film century, our generation is lucky. On the occasion of the link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nodes time, we want to do practical things in the next 100 years for China to expand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film to make modest. At present, we can read the earliest Chinese writing the history of film, there are two, that is, the 1934 edition of "China Film Year Book," published in the sword-st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ilm developed" and the 1936 edition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s," the income of Zheng Junli "Modern Chinese History of cinema."The two authors in this field have the arous work and vision of its total power as far as I can, beyond the start-up period of Chinese film about the impact of anecdotal things.
After new China was founded in film history have a major impact on most of the quarter-China editor-in-chief of the two-volum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lm." The book, "10-year Sword", began in 1950,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to search for information on China's film, newspapers, periodicals, brochures, posters and stills, officially approved in 1958 into writing, to amend the final version in 1962; about the leadership cautious for the Purposes, the decision to "first draft" of the press, open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1963 and India 4200 sold out.Bianzhu three who had the face of China's film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is "has not yet opened up the virgin land", to gather around the plot into a micro-book, for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is significant - the body of the index reached title in 1336 (), film names index 985 to 000 (times), published photos, stills 819; provided in the appendix from 1905 to 1949 between the films proced catalog-quarter of China said that this manuscript as "the first time, very preliminary film on the history of China A survey report. "Although today's point of view,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lm history"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bias, but Bianzhu so proud of those who, in collecting historical data on this point at home and abroad to win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such as the 1986 version of the "Cambridge Chinese History of Chinese history in "stress" of the two volumes of this book is still the study of Chinese film the widest coverage for the contents of the 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