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浮生若梦》电影解析是什么
《浮生若梦》不仅褒扬了作为美国精神支柱的乐天主义,还揭示了一个更深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欣赏,才是真正的温暖。不得不说,导演弗兰克·卡普拉的确是塑造美国梦精神的代表。他告诉全世界,美国并不完美,但有一些价值观,是这个国家的人在追求的。
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人们不缺乏痛苦,不缺乏麻木,缺乏的是一剂安慰剂、镇痛剂,而《浮生若梦》恰好提供了这些。
影片鼓吹抛弃偏执的财富观去追寻真正的快乐,对当时萧条的美国社会的一剂暖心针。也许当人们发觉金钱、政权都脆弱到不可指望的时候,才愿意扭转头来守望人心吧。
影片中的老范德霍夫是个睿智的老头,他看到了生活的真谛,不仅自己把生活过得井井有条,还为家庭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拥有和睦的邻里关系。
在他们家,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互相尊重,似乎三代人之间都看不到代沟。在法庭上,朋友们纷纷主动为他们筹钱,他们拥有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⑵ 浮生若梦的剧情简介
乔是百老汇著名德舞蹈设计家,同时也是一位电影导演。在他拍摄德喜剧片《正直人》挑选的演员中有他的前妻,女儿,女友,还有用色相引诱他的克罗蒂亚,这些最终导致他感情上的脆弱,开始厌恶……
⑶ 电影浮生梦梗概
部作品以康沃尔郡的庄园为人物活动的主要舞台。庄园主安布鲁斯·艾什利因病出国作短期休养旅行,在意大利邂逅孀居的表姐拉吉奥,双双坠入爱河,并很快结婚。消息传到庄园,替他管理庄园的菲利普自幼失去双亲,是堂兄安布鲁期将其抚养大,安布鲁斯是他的监护人、教师,是他的兄长,又像他的父亲,甚至是他的整个世界。在实际生活中,安布鲁斯也把菲利普视为农庄的继承人,安布鲁斯的死去对菲利普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随后,拉吉奥来到这个庄园,她的来因未明,之后发生一系列的事把故事推上高潮
⑷ 美国电影浮生若梦最后是什么意思
爱丽丝虽然自卑,但在身份悬殊的情况下,依旧渴望得到托尼父母的喜欢。可一发现他们之间价值观有很大的冲突,甚至无法相互包容的情况下,她选择抽身,这又让她有了尊严,敢爱敢恨更像极了现在的女孩。
基本信息
《浮生若梦》是由法兰克·卡普拉执导,琪恩·亚瑟、莱昂纳尔·巴里摩尔、詹姆斯·史都华、爱德华·阿诺德等主演的喜剧片,于1938年8月23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军火商卡比为了兴建厂房赚更多的钱,不惜破坏居民生活的安宁,后被万达霍夫家族中快乐的气氛感染,选择与百姓同乐的故事。
⑸ 浮生若梦的影片评价
人们对电影的评价,常会受时代气氛和民情风俗所左右。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角逐情况,明显地印证了这个说法。
1938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刚刚过去,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亦未正式点燃战火(虽然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已遭日本侵略),美国人普遍存在一种浪漫的乐天思想,认为“明天会更好”。因此,反对资本家金钱主义而鼓励追求个人理想的社会喜剧《浮生若梦》,自然成为美国影艺学院投票诸公的最佳选择。虽然,这一届的最佳影片角逐者中有一头来自法国的猛兽:尚·雷诺导演的《大幻影》(Grand Illusion),一部被电影学者推崇为“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的经典作,但它的脚步显然走得太快。也许在晚3年推出,正好赶上“珍珠港事件”爆发,它才会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荣誉。
对于本片的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来说,这是他在5年内第3度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证明他这一套擅于在作品中描写人情世态的喜剧手法,的确对上了1930年代美国观众的胃口,并可以让那些受到经济不景气打击的人们得到精神上的纾解与鼓舞。
本片根据莫斯·哈特和乔治·高夫曼原作的百老汇舞台剧改编拍摄,此剧曾获得普立兹戏剧奖。内容描述华尔街的银行业巨子安东尼·卡比(爱德华·艾诺德饰)为了赚钱,有意收购一个住宅区建工厂,遭到该小区的范德霍夫家族强烈反对,坚决不肯出售自家的房子。范氏家族的成员个个性情古怪,但日常生活却充满欢乐气氛。马丁·范德霍夫(莱昂内尔·巴里摩尔饰)的次女艾丽斯(琪恩·亚瑟饰)在卡比的公司里当秘书,并且跟卡比的儿子,担任公司副经理的托尼(詹姆斯·史都华饰)互相爱慕,这当然引起了卡比夫妇的不满,因而令双方产生了不少纠纷。在一次阴错阳差的炮竹爆炸案发生之后,卡比终于领悟了“金钱并非万能”的人生真谛,在马丁·范德霍夫的鼓励下重新拿起荒废多年的口琴,跟他吹奏起一曲二重奏,两个家族之间原来互相对立的难题至此终于化解。
本片在编导手法上的最大特色,是以讽世手法塑造了一群走在时代尖端的怪人。以今天的流行语来形容,范德霍夫一家可以说是个“无厘头家庭”,家族成员个个均有异于常人的艺术家怪癖,而且都不管柴米油盐的生活俗事,整天活在个人的兴趣之中自得其乐。观众不能以凡夫俗子的眼光来解释他们的乌托邦式言行举止,否则难以欣赏本片的时代特色。
在摆脱了长达数年的经济大萧条之后,本片采用一种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来否定资本家,并夸大个人主义的价值,希望藉此影响美国民众的人生价值观。在影片开始不久,马丁·范德霍夫来到卡比的公司,他随意地打断了正在操作计算器的职员米克的工作,问米克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于是头顶已秃的小人物拿出一个他自己制造的小白免玩具,说他喜欢做东西。马丁当即叫米克抛下工作,跟随自己到范家去“做东西”。就戏剧效果而言,这种“随意所之”的行径无疑是十分潇洒的,只是编导完全没有指出:这个一辈子勤奋不懈地做小职员的米克跑到范德霍夫家里去“做东西”之后,到底依靠什么来养家活口?
在极端崇尚个人主义之下,编导进一步藉马丁.范德霍夫之口来质疑“政府的价值”,所以安排了一场税务局官员前来追讨马丁.范德霍夫缴交个人所得税,却被马丁反问他:“缴税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而无辞以对的插曲。编导甚至在片中为苏联的共产主义摇旗呐喊(喜欢印刷的二女婿在糖果的包装纸上印上红旗和革命标语),企图利用电影媒体对美国民众进行“政治教育”。对于一向奉行资本主义的好莱坞而言,这种“反动言论”好像不可思议,但是在1930年代晚期的特定时空,这种“进步言论”却正是当时的电影界有识之士所追求的。弗兰克.卡普拉以谈笑用兵的方式来消弭阶级之间的偏见误会,气氛轻快而富于喜趣,在乐天的时代是一种易于让人接受和推崇的导演手法。所以,本片的内容虽然过度简化和有点逻辑不清,但却是当年的最佳影片得主。
本片大部份篇幅在范德霍夫的家中发生,因此人物性格和言行一定要各有特色,才能撑得起126分钟的片长。在这方面本片倒表现得相当出色。一直扶着拐杖演完整部影片的马丁·范德霍夫就像个隐于市的智者,整个古老小区的前途系于他一人之身。他在30年前从世俗的钻营中退来,然后用他的财富来帮助家人和朋友追求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物。所以他如今拥有的钱虽然不多,却多的是朋友。编导特意安排了一场范德霍夫家族被提堂和罚款的戏来表现马丁的广受欢迎。马丁对法官说他没有钱缴交100美元的罚款,旁听席上的满堂朋友当即主动捐款,连罚他钱的法官都掏了一枚硬弊扔到装捐款的帽子里!
相对之下,银行家安东尼·卡比却被塑造成“除了钱多却什么都没有”的失败者,卡比太太更有点被刻意丑化。当天真可爱而且没有门户之见的儿子托尼决定为了爱情而离开家庭时,安东尼·卡比才大澈大悟,跟随马丁·范德霍夫在30年前已经走的老路。“口琴”这个小道具成了张扬自我个性的象征,在片中运用得相当出色。
至于范德霍夫家族的其它成员也各具鲜明个性:大女儿贝林顿只因为在家门口捡到一部打字机便迷上了写小说;大女婿海因斯整天在地下室研究各种古灵精怪的发明;大孙女米勒在制造糖果之余渴望成为一位芭蕾舞者,而她那位喜欢冷嘲热讽的俄罗斯舞蹈老师奥尔则一天到晚来范家吃饭,高兴时就把卡比托起来摔角;米勒的丈夫杜泰莱喜欢印刷工作和弹奏木琴。一大屋子的人之中,只有二孙女艾丽斯平常在过一种正常人的上班生活,但是在家里还是一样的疯疯癫癫。就整体而言,本片的格局比较舞台化,主要吸引力来自演员的精彩表演多于导演的场面调度,然而弗兰克·卡普拉还是得到了一座最佳导演金像奖。
⑹ 浮生若梦电影2001谁看明白了
浮生若梦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1938)导演: 弗兰克·卡普拉 主演: 詹姆斯·斯图尔特 / 琪恩·亚瑟 / 莱昂纳尔·巴里摩尔
⑺ 谁看过浮生若梦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呀
浮生若梦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1938)
导演: 弗兰克·卡普拉
主演: 詹姆斯·斯图尔特 / 琪恩·亚瑟 / 莱昂纳尔·巴里摩尔
浮生若梦的剧情简介 · · · · · ·
故事描述华尔街巨子卡比为了赚钱而有意将工厂扩展到住宅区,但遭该地范德霍夫家族强烈反对。范家成员个个性情古怪,次女爱丽丝并在卡比公司担任秘书,又和卡比的儿子托尼相恋,引起卡比的不满。双方的纠纷最后由德高望重的祖父居中调解,卡比也变成乐善好施的慈善家。
改编自获得普立兹奖的百老汇舞台剧,采用喜剧手法宣扬新睦邻的主题,在三十年代面对经济不景气打击的美国老百姓因而感受到人际温情和生活希望,使这部洋溢着乐天思想的影片勇夺当年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殊荣。导演弗兰克.卡普拉以其一贯兼具讽刺性与娱乐性的手法拍出人情世态的微妙冲突,莱昂内尔.巴里莫尔、琪恩.阿瑟、詹姆斯.斯图尔特等演得也成功。
⑻ 电影浮华若梦求资料。
不是什么经典影片。是美国根据哈罗德罗宾斯的小说拍摄的电视电影,没有进过影院。以美国电影工业草创时期为背景。以下是本片的英文资料:
The Dream Merchants
Drama, 3hrs 20min
1980
Starring: Eve Arden, Kaye Ballard, Don "Red" Barry ...more
Synopsis
Old-time Hollywood director Vincent Sherman brings a glossy studio-bound look to The Dream Merchants, a two-part, four-hour adaptation of Harold Robbins' novel. The story follows the career of a pioneer filmmaker (Mark Harmon), who comes to Hollywoo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with a pocketful of dreams and helps build the sleepy California orange-grove community into the world's entertainment capital. Typical of the Harold Robbins ouevre, most of the characters are based on real-life movie personalities: Robert Goulet's vainglorious matinee idol is a combination of John Barrymore and Douglas Fairbanks, while Vincent Gardenia's vitriolic mogul can be taken as a low-budget Louis B. Mayer. The film is rife with historical inaccuracies (Goulet is informed that the closeup has "just been invented by D. W. Griffith" as a means to convince him to sign a long-term contract assuring him plenty of closeups!), while the haircuts and speech patterns are firmly locked into the 1980s. All the same, The Dream Merchants was a profitable entry in the syndicated "Operation Prime Time" series of TV specials.
大意是:这部名为《梦幻商人》的影片根据哈罗德罗宾斯的小说改编,分为两部四个小时。故事描述一位早期电影制作人(Mark Harmon扮演), 20世纪初带着梦想来到好莱坞,将加利福尼亚这块沉睡的土地建设成世界娱乐中心。剧中很多人物身上都有真实人物的影子。
另外,其中涉及一些电影史部分的内容,估计楼主就不需要了吧。
其实,留意一下片头字幕(尤其是影片英文原名),就明白了。
⑼ 电影浮生梦结局是什么
在电影的结尾,蕾切尔死了, 菲利普和路易丝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的生活,而对于菲利普来说,蕾切尔依然是个谜,他一生也无法揭开的谜。
初见蕾切尔,菲利普便一见倾心,他为蕾切尔的美丽的样貌和成熟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蕾切尔和菲利普互相吸引,走得越来越近,俩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为了赢得蕾切尔的芳心,菲利普割让原本只属于自己的财产,并试图赠送给她他所有的珠宝。面对菲利普的大方馈赠,蕾切尔坦然接受,并用自己的身体来回馈。但是,面对菲利普的求婚,她拒绝了。菲利普恼羞成怒,开始将蕾切尔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后来,他建议蕾切尔去面临塌方的悬崖踏马,蕾切尔因而死于意外。
这个故事向我们描述了一位不成熟的年轻恋人对待恋人时的情感炙热和冷酷无情。当他爱她的时候,她便是他的全世界,就算付出所有,他也要得到她,而当他被她拒绝,心灰意冷之后,便开始带着怀疑和质问去看待有关她的一切,甚至间接造成了她的死亡。他的爱如潮水,来得快、去得也快,让人措手不及。
在蕾切尔对待菲利普的感情里,或许有利益的交换,有超越界限的暧昧,却没有真切的专一,而这,也正是菲利普想得到却永远得不到的东西。
当曾经浓烈的感情只剩下利益的博弈,当曾经的亲密无间因嫉妒和猜忌而变成无休止的争吵。菲利普和蕾切尔感情的破裂,或许是因为他们感情观念的不同,又或许是因为他们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究其所以,是因为菲利普对蕾切尔的爱情充斥着年少轻狂、经不起丝毫考验。
我想,成熟的爱情,是彼此之间的尊重和不因时间而减退的欣赏,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强求和禁不起考验的轻狂;是共同面对困境时的信任和扶持,而不是互相责备的习惯和过河拆桥的自私;是在日复一日中促使对方变得更好更优秀的鼓励,而不是在日复一日中的互相折磨、相互诅咒。
我想,以利益为前题的爱情,注定会让人失望。因为你永远无法确定,你的爱人什么时候会为了更高的利益而选择抛弃你;你永远无法得知,带着面具下的你的爱人什么时候会向你展现他不为人知的残酷的一面;你永远不会知道,这爱情的结局,会不会是你生命的终结。
爱情,这缥缈虚无的东西,或许也只能从尊重和信任中窥知一二,从漫长的岁月里检验真伪。
⑽ 浮生若梦的获奖荣誉
《浮生若梦》无论在商业及艺术方面都得到最高度的评价。它是1938年的年度最卖座电影。
电影《浮生若梦》在1938年一共得到奥斯卡金像奖的2个奖项: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也获得5项提名: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最佳女配角、最佳录音。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1939
最佳导演弗兰克·卡普拉
最佳影片弗兰克·卡普拉
最佳编剧(提名)罗伯特·里斯金
最佳女配角(提名)斯普林·白灵顿
最佳剪辑 (提名)Gene Havlick
最佳音响录音(提名) John P. Livadary
最佳摄影(提名)约瑟夫·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