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梅里埃的相关事件
2012年4月11日,第九届法国电影展在北京揭幕,本届电影节将有9部唱片和10部短片与观众见面。经过彩色修复的乔治·梅里埃的代表作《月球旅行记》和雷米·贝占松导演的《幸福时刻》作为开幕影片进行了展映。
《雨果》:写给老电影的情书
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晚上,巴黎的天气很冷。过年期间,街道两旁的很多店铺已经关门,稀稀疏疏的行人偶尔走过,还有星星散散的公共汽车的轰鸣声逐渐远去,空旷的街上一度很是冷清。印度沙龙(SalonIndien)门口的招牌盖着一条白布,上面写着:卢米埃尔的电影,门票1法郎。
印度沙龙的入门很不起眼,进门是一道狭窄的楼梯通向下方,大厅很小,装饰也很简单,厅内放置着100张咖啡座椅。那个令人有些好奇的电影放映装置放在一个较高的地板上,用一块固定在木板支柱的黑色铁皮遮起来,一块有些简陋的银幕悬挂在对面的墙上。
这是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放映,观众不多,只卖出了30多张票,其中还有几位是记者和卢米埃尔兄弟的朋友。乔治·梅里埃也在被邀请之列,他的戏院就在隔壁,一直以魔术和戏剧为生。此前卢米埃尔兄弟邀请他的时候卖了关子,说“这个用魔术让人目瞪口呆的家伙,这次轮到你目瞪口呆了”。
大厅里的灯光熄灭了,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女人,一动不动地站在一个广场前。梅里埃以为那是一场固定不动的照片放映,转身对旁边的人不屑地说:“让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看这些玩意儿吗?要知道,这些东西我十年前都已经会了。”他看到了银幕上一匹马拉着一辆马车向他走来,后面跟着几部汽车,然后是活动的行人:整条街都动了起来!梅里埃闭上了嘴,目光再也没有离开过。
银幕上的影像继续移动:墙在拆除者的十字镐中倒下,激起了一片尘土;背景里的树叶在风中摇摆;接下来是《工人们走出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最后是著名的《洒水记》。放映在一片心醉神迷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观看者彻底被征服了,狂热地叫嚷着要再看一遍。而梅里埃已经找到了挤在人群中的卢米埃尔兄弟,打算买下他的器材在他的戏院放映。他的希望落空了,哪怕他把价钱提高到1万法郎,卢米埃尔兄弟也无动于衷:“这个器材是个大秘密,我不卖,我自己想拥有它,独家经营。”
梅里埃后来说:“我们走了,一方面很高兴,另一方面很沮丧,非常失望,因为我预感到这项发明将带来庞大的金钱效益。”
此时,梅里埃也放弃过对这项发明的痴迷,几经辗转,终于搞到了一台英国放映机,并根据卢米埃尔兄弟电影机的原理仿制出了自己的摄影机。不久,他的剧院就开始拍摄自己的作品。
乔治·梅里埃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动用了光学效果美工布景特效魔术舞台机关设置模型等各种手段,来丰富电影的魔幻和具有想象力的艺术效果。他在1900年以后几乎就没有走出自己的摄影棚他创造了最早的摄影棚,把电影的生产第一次放在了可以称做工厂车间的摄影棚里进行这正是马丁·斯科塞斯在《雨果》中展现出来的那个摄影棚。
身为魔术师的梅里埃还创造了一些新的电影拍摄手法,最著名的当属定格拍摄(stopmotion)马丁在《雨果》中对此有了很清晰的描述和致敬。我们亲眼看到了当时的拍摄情境,只见梅里埃熟练地停下动作并暂停影片的拍摄,换掉表演者,然后摇动手柄继续拍摄。为了让过渡更加流畅,他会剪掉一些画面。当要表现一个小丑一跃而起在半空中摇身一变成一位绅士的时候,不露痕迹的剪辑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丁在《雨果》中重现了梅里埃时代的电影,而《雨果》可以说是他写给默片时代最伟大的情书。通过一幕幕美轮美奂的镜头与黑白镜头的互相穿插,甚至不惜通过“穿越”过去,让梅里埃复活,接受大众和狂热粉丝的呐喊。
电影中放映的那一幕幕老电影,把我们带回到了电影史的早期。希区柯克曾言,电影最伟大的时代是默片时代。诚哉斯言,我们这些后来者只不过重复或者抄袭前辈们的想法,看看梅里埃拍过的那些电影就能知道,他尝试过各种题材和类型,乐此不疲。
写到这里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马丁的《雨果》要拍摄成3D,这是用最先进的电影技术向那些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先行者们致敬,没有他们的尝试和发明,3D永远没有可能。而马丁在《雨果》这部看似一部简单美好的童话电影中,其实煞费苦心地处处用典,化典于无形的功底,也再次让我们见识到了“电影社会学家”马丁·斯科塞斯。
㈡ 梅里埃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电影“科幻片之父”
因为他做出了非常傲然的成绩。梅里埃带人们进入了科幻片的国度,让人们更加认识了科幻片。
㈢ 卢米艾尔和梅里埃对电影的主要贡献
卢米埃尔兄弟的主要贡献是他们在1895年在巴黎公开放映的电影是现在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大家一起看一块银幕的(不同于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只能一个人看),并且是营业性的(也就是收门票的)公开放映,标志着电影的诞生。另外他们派往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把电影传播到了全世界。
梅里爱的主要贡献是,在他之前,卢米埃尔认为电影只能用来记录现实,不能讲故事,梅里爱是首先用电影讲故事的人,并且也是首先发明了电影特技的人
㈣ 为什么说卢米埃尔和梅里埃开创了电影纪实与写意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㈤ 梅里爱开辟什么道路
网文:
乔治梅里爱 今天是世界电影的开拓者之一,现代电影的创始人,法国的乔治·梅里爱(Georges Melies)诞辰148周年纪念日(1861年12月8日生于巴黎,1938年1月21日卒于巴黎)。他原是喜剧演员、戏剧导演、魔术师、摄影师,后从事电影。他是世界电影导演第一人,他对电影技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他把电影技艺变成了电影艺术,他引进了戏剧因素,创造了戏剧电影。他所摄制的几百部电影,都是以戏剧结构的电影表现形式,影片大都是自编、自导、自摄、自剪。梅里爱的代表作是《圣女贞德》,他在影片剪辑中运用了各种特技,如淡入(如同舞台开幕)、淡出(如同舞台闭幕)等,开创了电影有画面技巧剪辑,从而使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 这位世界电影人从十几岁开始就在巴黎的一家剧院里任经理,同时亲自表演戏法,以后又长期以制造木偶和木偶戏为主,在当时是一位著名的职业魔术家。1896年,当他接触到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活动镜”后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买下了电影放映机,建立了他的第一家制片厂。这个制片厂是个“照相室和剧院舞台的结合体。”在这个套间屋子里,一头放着摄影机,另一头便是演出的舞台。摄影机的位置就固定在后台的最里面,梅里爱就站在“乐队指挥的视点”上,拍摄了430多部影片,从而以“戏剧电影”的创作者闻名于世。梅里爱对世界电影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创造了真正的戏剧电影。在梅里爱之前已经有一些电影工作者为拍摄“戏剧电影”作了成功的尝试。比如爱迪生拍摄的《奥特打喷嚏》就已经蕴含着戏剧的因素。后来卢米埃尔公司拍摄的《基督受难》描写了基督一生的经历,发现出较为完备的戏剧性格局,这本是电影史上首次以250米的长度和13个片断陈述一个长篇故事的影片,但却远远比不上梅里爱的“戏剧电影”那么完备精美。梅里爱第一次有系统地将戏剧上的剧本、演员、服装、化装、布景、机器装置以及景和幕的划分等等都用到电影中去,这些手段直到当代电影仍被广泛采用着。梅里爱从1896年开始拍片,先走了一段模仿前人的路,很快这位善于探索、勇于改革的青年人便开创了自己艺术的独特手段——运用电影的无限可能性去叙述引人入胜的故事:1902年摄制的《月球旅行记》就是一部表现出非凡想象力的幻想片,也是他的电影艺术达到顶峰的代表作。梅里爱也是电影史上首次把小说搬上银幕的杰出导演。在改编中,这位天才的导演添加进许多吸引人的幽默,让人惊叹的险情和一些促进人类思考的幻想因素,重新编撰了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一批穿着星相学家服装的天文学家决定到月球上去探险。他们来到一座复杂而奇特的机器工厂,在一群漂亮的女海员帮助下,搬来一颗大炮弹。科学家们坐进炮弹里,犹如在一艘宇宙飞船中,炮弹被发射到月球上,那里的仙女热情地接待了这批科学家,引导他们兴致勃勃地浏览沉寂而神秘的月亮风光。晚上,科学家们欣赏着仙女们神秘的舞蹈,她们分别代表着北斗星、金星、火星……等等星座的神灵。渐渐地科学家们进入了梦境,钻进山洞里去避寒,又遇到巨大的蘑菇、蜘蛛、多脚怪物和月亮神。历尽险阻后,科学家终于逃出山洞,找出炮弹,飞离月球,重新落回到地球上的大海,他们在海底遨游一番之后,安全地回到了出发地,这里正为他们建造一座永恒而奇特的塑像。”这部真正用镜头组合的影片虽然只能放映15分钟。由于它的突出成就标志着梅里爱电影创作的全盛时代而在电影史上留下不朽的功绩。第二创造了许多特技摄影的手法。特技摄影最早其实是卢米埃尔兄弟无意中发现的。有一回,他们放映一部“拆墙”的影片。因为胶片没有倒好,结果,银幕上刹那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场面,只见在灰蒙蒙的尘埃中,那一块块散落在地面的砖头,神奇地飞腾起来,重新垒好了一堵完整的墙。一部“拆墙”的电影变成了“垒墙”的电影,画面是那么滑稽可笑!观众兴味盎然地观看着。待到重新按正确方法再放映这部影片时,观众反倒觉得没有意思了。这个偶然的失误竟成了以后的摄影师广泛运用的“倒拍”技术(实际上是倒放技术)。后来有人拍摄了一部跳水的影片,竟使那个跳水员神奇地从水池中钻出来,腾飞到跳台上,令观众大饱眼福。电影拍摄里的“停机再拍”就是梅里爱在拍摄现场中偶然发现的。1898年的一天,梅里爱在巴黎歌剧院广场拍摄热闹的街景。当一辆公共马车从他的镜头前经过时,手摇摄影机发生了故障,胶卷被挂住了,而摄影机仍在转动,当时梅里爱竟毫无察觉。此时街面的交通并没有因摄影机的故障而停止,一辆灵车恰好来到公共马车原先的位置,当摄影机故障排除后继续拍摄时,自然出现了一个十分巧合而奇特的画面——公共马车骤然间变成了灵车。这个意外的收获,引起了好学肯钻的梅里爱的深思,他想:公共马车可以变成灵车,那么茅屋不是也可以变成宫殿吗?男人可以变成女人,猫可以变成狗,月亮可以变成星星……经过几百次的实验,改装过的摄影机
㈥ 被称为“戏剧电影之父”的是
梅里埃
梅里埃,法国电影导演,世界第一位电影艺术家,1861年12月8日生于巴黎,1938年1月21日卒于同地。
㈦ 梅里爱对现代电影的贡献及不足
你是怎么认为的那?
电影的产生跟她有关系:
1895年,法国里昂照相器材厂厂主奥古斯特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运用“视觉暂留”原理,成功地制成电影放映机。同年年底,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科技代表大会”上展出,并演示了自己的作品,从而宣告电影的正式诞生。电影从它诞生的那一时刻开始,便作为一种特殊的公众艺术,以它运动与变化着的光、影,以及后来发展的声、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卢米埃尔兄弟所摄制的影片,主要是基于他们所强调的复现功能而出现的,但这种表现手法不久就让观众对电影失去了兴趣。其后,魔术家与演出者出身的梅里爱开始利用包括叠印、倒拍、三次及多次曝光合成照相等技术,大大改进了电影的拍摄技术,并首次将戏剧引入电影之中,使电影内容故事化。卢米埃尔和梅里爱的名字同这两种不同的电影表现方式联系在一起。前者倾向于自然,后者侧重于技巧,正是这股使电影附属于戏剧的潮流,导致1908年代法国电影制品厂的诞生。
㈧ 乔治·梅里爱的人物贡献
在著名的《德莱孚斯事件》 (1899年) 一片里,他采用细致的现实主义手法导演,模仿一些照片资料,运用新闻片的风格,让演员即时表演,拍成长达15分钟的长剧。其中有演员的大特写和中景镜头,也有人群四散奔逃的场面,开创了“真实搬演”艺术的先河。
梅里爱为自己建立的蒙特路伊摄影场比爱迪生所建的“黑玛丽亚”虽然晚了几年,却比之规模更大,设计更精巧,并出现了电影摄影棚和厂房式的作业。
蒙特路伊的摄影棚顶部全是玻璃的,以便拍摄时能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让人工光源的使用降到最低限度,并且利用幕布来调节光的强弱。梅里爱还亲自设计了一整套复杂的机械装置,可以随时拍摄那些复杂的调度场面。
梅里爱在他的罗培·乌坦剧院放映影片并在隔壁设立了洗印车间和售片所,以550法郎的价格销售拷贝。当时法国的电影发行还没有形成规模,总共只有50人左右。梅里爱根据自己事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创立了“明星电影公司”,集制片和发行于一身,定期举办影片发行首映式,还召集发行商们观看。他还为之设计电影海报,可算是最早的电影宣传了。
由罗培·乌坦剧院、蒙特路伊制片厂、洗印厂和售片所组成的一条龙“明星电影公司”,使电影一下子从市俗的集市游戏、杂耍场地跻身于上流社会高雅的艺术场所了。明星公司所在地歌剧院街也被时人称方“世界电影中心”。与此同时,明星公司在美国也获得很大发展,而身兼制片人、编剧、导演、布景家、特技专家、服装设计家和演员的梅里爱也随着他拍摄的许多优秀影片享誉世界各国。
梅里爱对电影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曾这样谈到自己:“乔治·梅里爱将电影引向壮观的戏剧道路,第一个拍摄了服饰华丽和场面宏大的戏剧……电影这一发明之所以取得了商业成功,首先是由于有这样一批把电影作为记录他们个人创作工具的人。我的作用正是为电影工作打开这条道路,并为电影创立了大部分技术手法。”
㈨ 梅里为整个电影事业做出了什么贡献
乔治·梅里爱是世界电影发展的先驱。
1861年,他生于法国。1896年,梅里爱对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活动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了自己要拍摄电影的念头。大约过了半年以后,他便从伦敦买来一部电影放映机,开始拍摄自己的第一部影片。
1897年,梅里爱在蒙特利尔建立了他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这个制片厂是个两用室,即一头放着摄影机,另一头当舞台使用。梅里爱常以这种方法拍摄舞台演出,这就是“乐队指挥视点”。
他以这种简单的拍摄方法,拍摄了430多部影片,并以“戏剧电影”的创作者闻名于世界。他于1896年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玩纸牌》就仿照了卢米埃尔兄弟于1895年拍的《玩纸牌》,并大获成功。以后便接连拍摄了《浇园丁》《火车到站》《海水浴》等影片,其主要是对卢米埃尔兄弟和爱迪生影片的复制,没有个人的独创性。
1896年,梅里爱运用特技拍摄了《贵妇人的失踪》《印度托钵僧》等特技影片,引起了当时世界观众的浓厚兴趣。以后梅里爱又不断构思,将戏剧和魔术中的手法应用到电影中来,使观众心目中自然产生对电影技巧的最初感受。1896年,梅里爱共摄制了80部影片。
1897年,梅里爱开始自己创作了一些故事片如:《英国哨所被袭击》《印度的港战》《一个间谍的处决》等。他不但独创了故事片,还创作了几部新的样式片,如幻想旅行片、神话片和喜剧片等。幻想片有《乘气球升空》《在海边偷看女人的汤姆》《白朗山上的险路》等。1897年,梅里爱共拍摄了《新娘就寝》《一个幻想病人》《醉汉的梦》等16部喜剧片。
梅里爱在1897年改革电影,使电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不仅拍出了各种样式的影片,而且完全改变了卢米埃尔兄弟的拍摄方法,把舞台戏搬上了银幕。
梅里爱是电影改革的先锋,被称为“技术主义电影的真正先驱者”。
㈩ 鲁米埃尔和梅里埃电影创作的特点及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急!!!
德国著名电影理论家西泽弗雷德·克拉考尔将电影德本质属性界定为:物质的复原。(复原在基督教的教义中是救赎重生的意思,类似佛教中的涅磐)。<BR>纪录片涉及的是真实的人物,地点,事件。将真实拍成影片,就不可避免地改变真实,(真实本身是你不可能原封不动地被搬演的)必须加以选择并赋予它某种形态。本质上,记录片制作者和叙事电影制作者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真实性的程度。正因为电影的物质基础是真实的投射,对媒介才能够像描述真实一样来描述幻想和神话,没有一部电影“真实”只扮演“被纪录的角色”,世界被展现在胶片上时,真实就已经被转化,被打上幻想和升华的烙印。<BR>弗拉哈迪(纪录片之父)的《北方的那努克》一片开创了纪录片,非叙事电影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