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绝代艳后主要讲得是什么
《绝代艳后》根据安东尼娅·弗雷泽的书作改编,讲述了一位风华绝代的女性——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传奇一生。虽然出生于奥地利皇室,贵为法国王后,锦衣玉食,但她却是历史上受非议、误解和谩骂最多的女性之一。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的女儿,14岁就入主法国凡尔赛宫,19岁成为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影片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前凡尔赛宫内种种的颓废、奢靡与阴谋。挥霍无度、放荡不羁的玛丽王后,导致法国在18世纪七八十年代债台高筑,从而最终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君主制的推翻,而玛丽王后本人也于1793年10月被送上了断头台……
B. <<绝代艳后>>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最后结局是人民与皇室的积怨最终引发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秋天来临的时候,王后11月大的女儿夭折。民众攻入凡尔赛宫,路易十六和王后被送上了断头台。
该片根据安东尼娅·弗雷泽的书作改编,讲述了风华绝代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传奇一生。
(2)玛丽公主法国电影扩展阅读
影片评价:
《绝代艳后》的时代背景虽然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但除去结尾愤怒的民众闯进王宫外,一点“百姓疾苦”也没有。影片中导演索菲亚·科波拉采取淡化叙事、洛可可风格乃至摇滚配乐,这些元素越是花枝招展,王后乃至整个法国王室的空虚无助就越明显。
从式样繁复的折扇和鞋子,到纹饰浮华的深宫墙壁,影片极尽华丽之能事,其中建筑、室内装饰、服装与绘画,路易十五时期风靡法国的洛可可风格是影片在视觉上的最大特色。
C. 想了解心理学最精华的精神分析电影在这里
电影艺术家都是心理学大师,通过光影声营造出幻想的世界,让人直面那些无法直视的人性。
精神分析便是直面人性的艺术:欲望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人性的复杂矛盾冲突……在精神分析中,人们得以直面潜意识如同直视骄阳,从不自知的状态下看清自己,不再受潜意识所控制。以下 25 部精神分析主题电影花费阿苏大量精力和时间汇总而成,希望大家喜欢。
一、《佛洛依德》
1962年由约翰·休斯顿导演,超级帅哥蒙哥马利主演。
阿苏点评:叙述了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初期研究,阐述了俄狄浦斯情结。这部电影只有英文版,展现出精神分析初始时的发展状态,以及弗洛伊德求学、思考、怀疑自己直至寻找到精神分析的道路。
二、《玛丽公主》
法国导演柏诺瓦·贾柯2004年执导。这是阿苏看过的最经典的精神分析电影,暂时没有之一。
阿苏点评: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弗洛伊德晚年的故事,根据法国玛丽公主的日记改编。
法国公主玛丽·波拿巴因长期受抑郁症和性冷淡的困扰,每隔半年就要做一次手术,脾气怪异,性格倔强,私生活混乱。她在弗洛伊德的陪伴下成长,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将精神分析的疗法精细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玛丽公主后来成为法国精神分析的领导人,很有个性和嚣张的公主范,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在学会选举中直接推荐自己的情人做领导,而且反对无效,牛逼冲天啊!在二战期间,弗洛伊德由于固执,差点就挂了,玛丽公主心急如焚,不断地动员老头子,最后因为安娜被盖世太保带走,弗洛伊德六神无主,同意离开维也纳,并动用自己所有的资源,包括希腊、法国、墨索里尼、罗斯福,最终将弗洛伊德从盖世太保手中拯救出来。
影片还原了一个真实平凡却充满智慧的小老头弗洛伊德,固执可爱温柔,还会发点小脾气。玛丽公主聪明强悍,以自我为中心。但作为一个公主,悄悄躲在楼梯间保护弗洛伊德那一幕,我看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整个法国的精神分析发展都与玛丽公主有关,她在影片中的情人鲁文斯坦,这个人是拉康和法国第一批精神分析师的分析师和老师。
三、《穆赫兰道》
著名导演大卫·林奇最具知名度的佳作。
阿苏点评:《梦的解析》的经典诠释,什么叫凝缩,啥是移置,显梦和隐梦的关系……导演的情节设计和拍摄手法让人惊叹。“你看到的都不是真的。”此电影错综复杂,像一个迷宫,最后才真相大白。一般第一遍看不懂,仔细琢磨,看个三五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那种感觉和味道,啧啧。
四、《搏击俱乐部》
大卫·芬奇导演,不是大卫·林奇哦,男主角是布拉德·皮特。
阿苏点评:这部片子很经典,充斥着幻觉、暴力、死之本能、失忆、自我催眠,压抑之后的巨大自我毁灭和反抗。
杰克是一个幼年惨遭父母遗弃的30岁大男孩。深藏在内心的被压抑的愤怒,被他所在的缺德汽车公司点燃。然而独自生活的他又不得不依附着那样一个畸形的公司生存,每天重复着缺德而又机械的工作,最后通过幻觉和暴力来表达愤怒。两个分离的人格不停地上演着不一样的生活,然而他却不自知。
五、《爱德华大夫》
1944年由著名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执导,大明星英格丽·褒曼和大帅哥格利高里·派克主演。
阿苏点评:大学推荐心理学本科生必看的电影之一。这是一个有关心理分析的惊险故事,是电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学为主题的影片之一,上映后曾引起很大的争议,但这不妨碍它成为四十年代的经典影片之一,它对后来的精神分析影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梦是可以恢复记忆的最佳线索,你是谁?在逃避些什么?这些秘密都深埋在你的脑海里,只是你不愿去面对。人有时会不愿面对现实,因为事实会触痛他们的伤口,因此他们为了忘却一切,反而会生病。梦可以告诉我们你到底在逃避些什么,但只能显示出片段,将此片段加以组合成型,恢复原来的样子,然后再找出其中的意义,而且越奇怪的梦越有帮助。”
六、《西北偏北》
还是希区柯克的经典之作。
阿苏点评:影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亦被看作电影史上的悬疑片典范。此片也因为它“文化上、历史上、美学上”的重要价值,被选为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典藏。精神分析中俄狄浦斯情结的经典注解,也体现了一个男孩到男人的成长和救赎。
七、《精神病患者》
悬念电影大师希区柯克代表作之一。
《精神病患者》,又名《惊魂记》,采用黑白胶片和小成本电视电影的制作模式拍摄。影片公映后获得巨大成功。
阿苏点评:故事描述一名盗取公款的女郎在逃亡期间投宿于汽车旅馆,却在浴室中被精神分裂的狂人杀死。她的妹妹和男友加入警方的调查,在逐步侦查下终于揭露狂人的真相。里面涉及到恋母情结、死之本能、象征等等。后来还有三部续集,讲述这个杀人犯的历史。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
八、《后窗》
又是希区柯克导演,惊悚片哦。它是理性探究“窥视”主题的代表作之一。“男人观看女性,女性则观看自己。”——约翰·博杰
阿苏点评:窥视癖(偷窥)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本能。弗洛伊德认为窥视癖满足了人内心潜意识的需要。成为心理医生、成为摄影师或模特画家,都是偷窥本能的一种升华。人们通过视觉的隐秘偷窥来得到性的满足感,如同孩子总喜欢知道那个不能看的抽屉里到底藏着什么一样,那是多么令人激动与兴奋的一刻。
九、《雨人》
巴里·莱文森1988年执导,由达斯汀·霍夫曼和汤姆·克鲁斯主演。
阿苏点评:浓浓的兄弟情。自闭症患者哥哥雷蒙以及弟弟查理的心理世界。电影揭开了他们童年创伤的秘密和心理防御机制,从而探究查理对雷蒙情感转变背后深沉的心理原因,看完有种悲喜交加的感受。
十、《黑天鹅》
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
阿苏点评:“两个女人呆在一起,就像在两只同一个篮子里的猫一样。”《黑天鹅》讲述了一个关于母亲和女儿的共生关系。女主角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一个女孩与母亲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仇母情结)……影片也运用了拉康学派的镜像理论,幻觉、自虐在影片里随处可见。
十一、《危险方法》
大卫·科南伯格导演,凯拉·奈特莉、维戈·莫特森和迈克尔·法斯宾德等联袂出演的剧情电影。
阿苏点评:影片讲述弗洛伊德、荣格和萨宾娜的关系,以此来呈现精神分析发展初始的故事,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并不是弗洛伊德,而是一位名叫萨宾娜·斯比因的犹太裔俄罗斯女子。作为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病人,这位女子给了两位心理学家极大的启发,却也促使荣格最终在理念上与恩师弗洛伊德分道扬镳。里面有精神分析初期的叛逆人物奥托格·罗斯,他弑父情结的典型代表,当时他倡导释放本我,引发巨大的争议,对荣格有一定的影响。
十二、《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2006年的德国电影,由汤姆·提克威执导。看完之后感慨不已。
阿苏点评:一个从小被遗弃在巴黎最肮脏、最恶臭不堪的地方——鱼市场上的孩子,嗅觉超乎常人,异常灵敏,闻过一遍的香水就可以直接复制出来。童年缺失导致的人生悲剧,因为忽视和痛苦,导致同情心的丧失,快感区域上行固着在嗅觉上。主角对完美香水有强迫性追求,通过谋杀13名处女达成理想,最后当他可以为所欲为时,却以生命作为代价赎罪。
十三、《老男孩》
韩国导演朴赞郁拍摄的经典电影。“笑,人人陪笑;哭,独自落泪。”
阿苏点评:心理承受力低的朋友慎看,这电影虐心啊。乱伦和杀戮,精神分析永恒的主题,俄狄浦斯情结的经典表达,俄狄浦斯挖掉自己的双眼,吴大秀割掉舌头,那碎了一地的玻璃,如同破碎成无数块的心:因果、罪恶、乱伦、赎罪……一个是姐弟的乱伦之爱,一段是父女的乱伦之情。为了姐姐而复仇,设计吴大秀父女乱伦,大秀宁愿做狗也不愿意让女儿知道真相,亲手剪掉了自己的舌头,而幕后黑手李宇真在大仇得报之后开枪自杀,大秀事后找催眠师选择遗忘的方式去面对,在信里说:“纵使我是禽兽,难道我就没有资格生存吗?”影片最后的那个笑容,让人心碎。
十四、《贝壳和僧侣》
1926年的无声老电影,法国杜拉克导演,先锋派电影代表作。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的故事片。时间很短,只有三十多分钟。
阿苏点评: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性无能的僧侣,他渴望得到的一个女人,恰恰是另一个人的情人。此人不断变化为传教士、将军和监狱看守同他作对。导演对主人公的性心理作了充分的探索,运用一系列非现实的画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梦幻世界,并设计许多超常的动作来刻画性压抑者的变态行为,如主人公无故打碎了酒窖里一个又一个的玻璃球,或者穿上一件拖到脚跟的大衣在大街上乱逛:暴力、杀戮、恐惧、美女不断变幻……全片没有情节,也无人物性格塑造,仅用意识流的方式去呈现,充满弗洛依德主义的潜意识迷狂的幻觉场面,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象征性地表达。
十五、《毕业生》
1967年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
阿苏点评:影片通过描写大学毕业生本恩的移情性恋爱经历,体现了恋母情结、阉割焦虑、救赎和成长等相关精神分析主题。影片最后的名曲《斯卡保罗集市》特别动人。坐在公交车上,音乐响起,好有感觉。
十六、《天地无伦》
拉里·克拉克导演。是一部反映青少年“青春残酷”的影片。
阿苏点评:一部充满着性、暴力、仇恨和爱的电影,家庭悲剧,俄狄浦斯情结的深刻呈现,性本能是人类永恒的动力和悲剧所在。人生还能更悲催些吗?一切都有希望。
十七、《美国丽人》
萨姆·门德斯导演的第72届奥斯卡金奖电影,凯文·史派西主演。
阿苏点评:影片中一个正在经历中年危机的男性心已死去,却遇到一位让其神魂颠倒的小女孩,是他女儿的同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洛丽塔情结”的真实注解,面对着死亡焦虑和生活乱麻的中年男性,通过迷恋青春女孩来重新燃烧自己,也有对女儿乱伦的投射,妻子的出轨,女儿的叛逆,最后一声枪响,原来最恨同性恋的其实就是同性恋。影片中充满了乱伦、弑父、同性恋、压抑、逃避、杀戮,拍得非常之美。
十八、《国王的演讲》
《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由汤姆·霍珀 执导,科林·费斯、杰弗里·拉什主演的英国电影,第8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阿苏点评:一个国王竟然有当众讲话焦虑,无法对国民进行电台演讲,只能找心理医生来解决问题。国王为何有这样的问题呢?原来有一个苛刻高要求的爸爸,当他试图表达时,前国王说:放松、好好加油、快点!那种语气和表情,多么高压的姿态和氛围,让人死的心都有了。国王也有童年创伤,也有俄狄浦斯情结哦。不能正常言语的原因,是恐惧自己内在的弑兄和弑父情结,恐惧自己的优秀而能取代他的哥哥。当他处于愤怒生气的状况下,在骂脏话的时候,表达却非常流利。他将自己的攻击性压抑之后,表达就会出现结巴的问题。最后,在心理医生和演讲家的帮助下,国王一步步地走了出来。
十九、《吮拇指的人》
美国导演迈克·米尔斯。男主角凭此片得了柏林电影节影帝,一部温情成长的影片。
无论今年几岁,长大成人真不是件容易事!
阿苏点评:吸吮拇指代表口欲期的固着,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出现问题,在紧张焦虑的状况下退行到婴幼儿的阶段,通过吸吮手指获得安全感,其实男性的抽烟何尝不是如此呢。男主角贾斯丁17岁了还在像婴儿一样吮吸大拇指,戒不掉,周围人都要疯掉了。基努里维斯做心理医生哦,涉及到青春期少年的成长困惑和过程,揭示青少年心理问题中的家庭原因对其的影响。有点小温馨,看的时候会很有共鸣哦。“因为人们都讨厌问题,为解决问题人们都在寻找完美解决方案,但实际上没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没有答案的状态下生活,带着问题生活和面对,这个选择怎么样?
二十、《钢琴教师》
法国电影,迈克尔·哈内克导演,此片有风险,要看需谨慎,耶内里克的名作。
阿苏点评:此片与《黑天鹅》有得一拼。女儿和母亲的关系,总是一段扯不清的心理痛苦纠缠。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严苛的钳制下,心灵是如何被扭曲,情爱是如何被变异的。被压抑和禁止的东西总是对人有过度的吸引力,女钢琴教师和英俊年轻的男学生来了一场虐恋,在母亲的面前毁灭自己(殴打的那一幕)。遭到男主角无情的抛弃,影片最后一个孤独眺望的女人用刀深深地插进自己的胸口,独自离去。
二十一、《毁灭》(又名《烈火情人》)
法国路易·马勒导演,是欧洲电影的绝美之作。
阿苏点评:讲述父亲、儿子和儿媳三角关系。将一部直面人类最大的禁忌——乱伦的影片拍得如此精美、如此震撼。在罪与罚、痛与快之间体现一种心灵的裂变,并为这种裂变寻求到有意识的,更多的是潜意识的,也就是人称其为人的心理依据。
二十二、《一条安达鲁狗》(1929)
大师路易斯·布努艾尔的超现实主义影片。
阿苏点评:根据佛洛依德梦的解析的象征理论拍摄出来的无意识流电影。它是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中出现的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一部代表作。影片无任何情节,只有一组组无逻辑无理性的镜头,以及奇特怪诞形象的不谐调接合:男人想去拥抱他渴望的女人,却被系着南瓜的长绳绊住。从手心的洞中爬出的蚂蚁,一只死驴血淋淋地堆在钢琴上,一个男人拿着一把剃刀割裂女人的眼球…
二十三、《致命ID》
《致命ID》是美国导演詹姆斯·曼高德推出的一部以杀人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惊悚剧情电影,由约翰·库萨克、雷·利奥塔和阿曼达·皮特主演。
阿苏点评:一个童年受过巨大的心理创伤的罪犯,在汽车旅馆残忍地杀害了6个人。他的头脑里存在着10个不同的人格:一个不知道生命意义的警察、一个想退休的妓女、一个杀害警察的罪犯假冒警察、另一个罪犯、假扮旅馆老板的小偷、理想化的女性大明星、机械木讷听话的父亲、性格暴躁的母亲、一对情绪激动的情侣、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10个人格在幻想的汽车旅馆里互相残杀,只剩下一个人格存在,最后的结局让你大吃一惊。
童年的创伤让人的性格扭曲,内在的负罪感、痛苦冲突、无法直面自己的感受,导致人格的分裂和分化,成年后的杀戮。没有重新还原的治疗往往都是无效的,内在创伤的修复不只是人格的整合,而是人格的重建,否则都是沙上建房子。“当我走上楼梯,我看到一个不在那里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里,我希望他会永远消失。”
二十四、《提线木偶》
韩国导演权英乐的作品。
阿苏点评:我们是潜意识的提线木偶,也可能是他人的提线木偶。男主角任志勋是一个精神科医生,利用催眠进行治疗。女主角贤贞是他的好朋友的女朋友,一个提线木偶师,看似温柔娴淑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控制欲极强,残忍杀戮的人格。
影片在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中进行,恋母情结、恋父情结交替出现,底层的创伤没有得到治疗,男主角的嫉妒占有控制欲出现后,通过催眠占有女主角,在咨询关系中发生性关系,让贤贞成为他的性奴隶,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度缺乏安全的表现。贤贞对于亲密的恐惧、依恋的渴求和性的需求被严重压抑着,当全身心奉献而被抛弃后,重演了原生家庭的悲剧,内在阴暗的人格出现,通过杀戮完成控制。
二十五、《洛丽塔》(也名《一树梨花压海棠》)
1962年出品的电影,由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Kubrick)执导,改编自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在1955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洛丽塔。故事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不伦之恋。后来1997年又重新拍了一遍。
阿苏点评:萝莉一词原型就是来源于此片。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它的悲剧深渊乃是源于——“欲望”。在所有涉及色情的语言之下,是作者关于“欲望”主题的严肃叙事。男性的中年危机,通过追求少女来得到生命的活力,在乱伦的驱使下变相地谋杀了妻子,最后女孩却与另一个中年男人合谋逃离了继父的控制,引发一系列悲剧。
文:苏剑锋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D. 绝代艳后的剧情简介
《绝代艳后》讲述了风华绝代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传奇一生。
剧情介绍: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法兰西王后的一生,讲述了那个年代,法国大革命前贵族们奢华迷乱的生活。奥地利公主玛丽(克尔斯滕•邓斯特 Kirsten Dunst饰)非常聪明,生性活泼,14岁的时候,在一场政治婚姻中,从奥地利公主变成法国的太子妃。
由于某些原因,王子对玛丽非常的纵容,婚后,玛丽一直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同样,玛丽也一直无法与内心的寂寞彻底脱离。这部电影将给我们带来关于18世纪法国宫廷和社会的各种震撼,匪夷所思的奢侈,欲望交织的爱情,以及最后法国人民的怒吼。
(4)玛丽公主法国电影扩展阅读
《绝代艳后》角色介绍:
1,玛丽·安托瓦内特
奥地利公主,出生于1755年11月2日,拥有一头金色波浪卷秀发,嫣红的双唇,吹弹可破的雪肌,迷人的双眼,被誉为奥地利最美的公主。年仅14岁的她,美丽迷人的她,成了奥地利与法国险恶政治之间的牺牲品,嫁给了年仅16岁的法国波庞王室的太子,成为了路易十六的太子妃。
2,路易十六
一个木讷的男人,温文儒雅但不善言语,对性一无所知,整天关在铁匠房,冶铁是他的最大兴趣,温吞的他无法博得玛丽的欢心。在民众攻入凡尔赛宫时,他依然像孩子般惶然失措。
3,菲尔逊
一个瑞典的贵族,与玛丽在化装舞会中相识。他有着幽默风趣的特性,机智迷人又同时兼具政治长才,还可以带兵打仗,多才多艺又深具领导能力让玛丽深深着迷。
E. 《绝代艳后》演的是个什么故事
索菲亚科波拉执导的美国电影《绝代艳后》,根据安东尼娅?弗雷泽的书作改编。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法兰西王后的一生。奥地利公主玛丽非常聪明,生性活泼,14岁的时候,在一场政治婚姻中,从奥地利公主变成法国的太子妃。由于某些原因,王子对玛丽非常的纵容,婚后,玛丽一直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同样,玛丽也一直无法与内心的寂寞彻底脱离。这部电影将给我们带来关于18世纪法国宫廷和社会的各种震撼,匪夷所思的奢侈,欲望交织的爱情,以及最后法国人民的怒吼。
F. 能否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一下电影绝代艳后800字左右,谢谢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法兰西王后的一生,讲述了那个年代,法国大革命前贵族们奢华迷乱的生活。奥地利公主玛丽(克尔斯滕•邓斯特 Kirsten Dunst饰)非常聪明,生性活泼,14岁的时候,在一场政治婚姻中,从奥地利公主变成法国的太子妃。由于某些原因,王子对玛丽非常的纵容,婚后,玛丽一直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同样,玛丽也一直无法与内心的寂寞彻底脱离。这部电影将给我们带来关于18世纪法国宫廷和社会的各种震撼,匪夷所思的奢侈,欲望交织的爱情,以及最后法国人民的怒吼。
“时代会变,但我们对自由的追求和被爱的需求都是不变的,抛开身份和背景,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渴望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便是一个人最大的权利和自由。而如何好好地行使这份权利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
在《绝代艳后》中,克斯汀饰演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断头王后”。她不仅因为生活穷奢极欲闻名于世,还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被愤怒的人民赶出皇宫,推上了断头台。
玛丽·安托瓦内特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结局悲惨,但玛丽王后是个风华绝代的传奇女子。关于她有很多轶事至今都在民间流传。
比如说她在7岁时在维也纳皇宫偶遇前来表演的莫扎特,这位时年6岁的音乐神童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脱口而出“我以后要娶你为妻!”
当然,莫扎特没能如愿以偿。因为4年后玛丽就被许配给法国王储路易十六,用以巩固法奥联盟。
所以玛丽虽然含着金钥匙出生,却是一个政治的牺牲品。
在后世的流言中,玛丽因为婚后纸醉金迷的生活而臭名昭著——虽然说有许多流言从未被证实过。
在《绝代艳后》这部电影中,导演索菲亚·科波拉试图站在个人的角度,为我们展现玛丽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的一生。
前面已经说过,玛丽在11岁时与路易十六订婚。但实际上由于年龄实在太小,她一直留在奥地利的母亲身边待到14岁。
电影就从她14岁时嫁入法国开始讲起。
G. 一部描述拿破伦波拿巴曾孙女玛丽公主的发过电影。
玛丽公主
Princesse Marie
玛丽公主
玛丽公主
主演:柏诺瓦·贾柯 凯瑟琳·德纳芙
年代:2001年
H. 电影绝代艳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玛丽.安托内特完全能让和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女人们对她羡慕不已并且大喊这个世界为何如此的不公平,身为奥地利皇后玛利亚特里萨最小的女儿玛丽公主,她不仅从小备受宠爱的过着锦衣玉食的皇室生活,还长了一张据说是人看了都会怦然心动的绝美容颜。玛丽也因此在当时被称为是奥地利最美丽的公主。因为皇后的第十个孩子得了天花而死的缘故,玛丽不得不代替她的姐姐嫁给了当时的法国皇太子路易十五,这位天真单纯,还不太明白事理的小公主十四岁当了太子妃,十九岁在民众此起彼伏的争议声中成为了法兰西的皇后。不满20岁的年纪就完成了无数法国少女做梦都想拥有的身份:凡尔赛宫的女主人,从此以后荣华富贵,高高在上。可谁又知晓遭人羡慕的她表面上光鲜亮丽其实暗地里只是一个因为政治需要而被自己母后操控的漂亮木偶呢?《绝代艳后》一片中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奥地利皇后一直写信给他的女儿暗示她要快点生个继承人以便能够巩固自己的地位,她所承受的压力和责任不单单只来自于自己的国家。凡尔赛宫中的三姑六婆也在其背后指指点点,说长论段嚼舌根子。娇生惯养的玛丽自然承受不了这样的委屈,她发泄的方法只能是一个人躲起来哭泣,可是连哭都哭的如此之压抑。导演索菲亚科波拉从生活细节的方式中来展现出了这位日后的败家国母身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和行为。
有人批评说《绝代艳后》内容太过俗套,情节太过拉杂,看起来更像是一部展示宫廷生活的流水账,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会了解的更为深入。
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精致可口的蛋糕甜点,色彩斑斓的蕾丝公主裙,还有贵族夫人们头顶上不断变化的各种发型和值得一提的背景音乐。也许当索菲亚科波拉还只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这样的场景也曾在她的梦里出现过不只一次。若是这样就很能理解索菲亚女士的用意了,哪个女生没有做过公主梦呢?因此这部女性题材的电影得到了很多女士们的支持(当然也包括俺拉,嘿嘿)当然索菲亚导演也并非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公主梦想这么简单。宴会结束后留下的满地狼藉和之前歌舞升平喧嚣嘈杂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玛丽在被清晨的光芒照醒以后眼神亦不在party中那样的神采奕奕,她的眼中流入出更多的是孤寂。还有每次和自己的丈夫路易十六相聚都是匆匆一瞥的镜头里,能看出这位善于捕捉细节的女导演极度想表现出玛丽皇后的寂寞,无聊,和孤独。
其实我个人一直这样认为:奢华并无罪,败家也无过。毕竟热爱血拼和打扮是女人的天性,在拥有这种资本的情况下奢侈挥霍一把也无妨。但要是像玛丽皇后那样把国库的钱全拿去做衣服,买钻石办舞会。这就好比是听说一个人为了吃喝玩乐用光工资还不够,非要卖房卖地才痛快一样的离谱。不管你是如何的无知不懂事。使得国家穷困潦倒,民不聊生那么势必会天理不容,人神共愤。最后的结果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工农兵团结起来把这位年仅三十岁并有着绝美容颜的奥地利公主与他的夫君一起被推向了菜市场中央的断头台。
倘若她的姐姐没有因病而逝,她的结局或许不至于这般凄惨
倘若她只不过是平凡人家的女儿,她少女的快乐或许会一直继续
倘若。。可惜没有那么多倘若。。。
导演并没有拍摄皇后与路易十六被处决的场面,影片的结尾还是回到了凡尔赛宫,只是当初的灯火辉煌,一片华美的景致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春逝花残,燕去楼空,还有过路人惆怅叹息的声音回荡在空气中。。。
PS: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的表现,克尔斯滕·邓斯特用懒散的性感演绎出了玛丽.安托内瓦特的美丽。
I. 请电影达人帮我找一部片子
《绝代艳后》
1770年的凡尔赛宫,正在举行一场奢华的婚礼。14岁的奥地利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嫁给了16岁的法国王子路易·奥古斯特。
三年前,玛丽的母亲玛利亚·泰莉莎女王为了与法兰西帝国停战,选择了政治联姻。而此时11岁的玛丽还是一位活泼好动、任性而懒惰的刁蛮公主,多方延请的名师也未曾将她变成淑女。即使是从法国请来专职教师,也被玛丽的小聪明戏弄的团团转。
三年后的这一天,玛丽迎来自己的婚礼。哈布斯堡王室和波旁王室将这场婚礼操办的奢华异常,丝绸和宝石点缀着天使般的少女。马蹄声响,维也纳空气中潺潺的音乐声渐渐变成了法国宫廷上空低吟浅唱的浪漫,面向阳光,14岁的玛丽摘下饰物,脱掉衣服,用赤裸的身体表明自己从这一刻起不再是奥地利的公主,等待她的是从公主变成太子妃,而后成为法兰西皇后的命运。
新婚之夜,什么也没有发生。生理缺陷让年少的王储彬彬有礼。无法怀孕的玛丽背上了卑劣的名声,不明真相的贵族和民众指责她不能为法国生下一个王位继承人。奢华的宫殿一角,她偷偷流下眼泪:在这个把吃饭睡觉洗澡都要按规按矩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荒唐地方,连哭也要哭得如此压抑。年轻的王子出于补偿心理开始任由玛丽的胡作非为,唤醒了玛丽内心沉睡的火山,她一生中最奢靡的享乐时光因此开始。精神上的空虚转化成对物质的疯狂需求。爱美的天性有了金钱的支持,瞬间壮大。为了巴黎的假面舞会,玛丽在深夜偷偷溜出宫,在这个没有人认出她的地方放肆。在舞会上玛丽邂逅了风流倜傥的瑞典贵族菲尔逊,两人虽相互倾慕,但玛丽只留下一个背影便消失了。当晚,路易十五因为水痘猝死。睡梦中的王储被推上王位成了路易十六。而玛丽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法国王后。一时间歌舞升平,金壁辉煌的凡尔赛宫中,裙角飞扬的女孩彻夜不眠。狂欢中的人们只看到绕梁笙歌中纯真的笑靥,却看不到华丽背后那一颗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灵魂。
路易十六登基后,根治了自己的生理缺陷,王后终于诞下第一位公主。有了女儿的玛丽开始远离各种化装舞会,搬进了凡尔赛宫内的大小特里阿农宫。法国人帮助美国人打了胜仗,在庆功宴会上,玛丽又看见了年轻的瑞典军官。路易十六的缺席促成了情人之间的缱绻缠绵……
秋天来临的时候,王后11月大的女儿夭折。而不久后发生的“项链事件”更是让法国民众愤怒到了极点,王后的奢靡和自私使国家财政出现巨大的赤字。人们对王室越来越不满,波旁王朝开始动摇了,这个曾让整个巴黎倾倒的王后更是被称作“吞噬了大半个共和国的一头凶猛的野兽”。人民与皇室的积怨也最终引发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