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电影大象获了金棕榈奖。《大象》赢得了2003年第56届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金棕榈”大奖,同时获得个人“最佳导演”奖项。
《大象》受到赞誉的地方主要有两点。从形式上看,《大象》的拍摄手法和叙述手段独到新颖。整部电影始终实践着摄影机跟随人物移动的规约,借由长时间的跟随镜头创造出客观冷静的影像效果。
从内容上看,格斯·范·桑特在《大象》中不置评论的观念也为人赞赏。格斯·范·桑特原初计划是为“哥伦拜恩校园事件”制作一部纪录片,后来放弃了这一想法,转而制作叙剧情片。
金棕榈奖是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与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均为电影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
⑵ 三大电影节历届的获奖影片
.........太多了。
⑶ 三大电影节是哪三个分别是些什么奖啊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柏林电影节--金熊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
⑷ 世界哪三大电影节啊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最高奖项:金狮奖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电影节的大致内容如下:第一,评奖活动。威尼斯电影节设立的奖项很多,有"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家奖、国际电影评论家奖、国际天主教组织奖、国际电影新闻协会奖、记录片奖,等等。评奖之前要组成有权威性的评审委员会,我国导演谢晋、陈凯歌都当过评委。中国电影自八十年代以来频频在威尼斯得奖。
===========================
柏林国际电影节 最高奖项:金熊奖
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
===========================
戛纳电影节 最高奖项:金棕榈奖
戛纳电影节成立于1939年夏天,而其间因二次世界大战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财务因素等,曾断断续续进行数年,1969年后的影展活动服日渐稳定,且增设了“导演双周”,到1971年后,市场交易就愈来愈热门了…。
在短短双周之内,影展的活动分为了六个项目:“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份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然而,主席常会影响到大奖评审的客观性,所以,最近几年常遭人诟病。另外,在非竞赛的部份,主要则是提拔新人,以及让杰出的非商业影片有机会公开映演,且“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几乎已发掘了不少有潜力或已成功的导演。
有关奖项部份,则分为“金棕榈奖”、“评委会特别奖”,第一个奖属於大奖,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导演的最高荣誉,第二个奖常选一到三部优良作品颁发,另外则有一些名目不少的个人奖,如:“最佳导演奖”、“最佳演技奖”、“国际青年批评家奖”等不一。竞赛部份通常从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为开幕或闭幕的影片,不参与竞赛
⑸ 夜宴在泰国获奖了么
第四届曼谷世界电影节 《夜宴》成为开幕电影
曼谷世界电影节主办方日前宣布,将于本月11日至23日举行的第四届曼谷世界电影节已选定中国导演冯小刚的《夜宴》为开幕电影。
本届电影节设有世界电影、亚洲当代影片、纪录片、短片、回顾和纪念等6个单元,以展现“多文化主题”为宗旨,将展映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部影片。
冯小刚的《夜宴》、中国台湾导演蔡明亮的《黑眼圈》和中国香港导演彭浩翔的《伊莎贝拉》等10部作品将在亚洲当代影片单元展映。《夜宴》被电影节主办方、泰国《民族报》多媒体新闻集团称为“最令人期待的影片之一”。
反映马来西亚外来劳工生存状态的《黑眼圈》曾在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获得“未来电影节”特别奖。《伊莎贝拉》描述了一对刚刚相认的父女在冲突中建立情感、重拾生活信心的过程,曾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获得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
回顾单元将展映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的4部作品,其中包括奥斯卡获奖影片《末代皇帝》最新的219分钟导演剪辑版。
像往届一样,本届电影节将为泰国新生代导演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3部泰国长片将在电影节期间首映,泰国年轻导演独立制作的几部纪录片和短片也将在电影节期间与公众见面。特别单元“和解短片”将展映一系列以暴力活动频繁的泰国边境三府动荡为背景、以“寻求和平”为主题的泰国短片。
⑹ 简述亚洲电影风格及代表作
2003年,就在中国电影延续着新世纪全面开始的电影产业化进程的同时,亚洲电影的格局也正悄然变化着。上个世纪60年代辉煌一时的日本大制片厂体系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70年代曾经兴旺的泰国类型片又开始复苏了;90年代起领一时之风骚的伊朗电影正停滞不前;而种种迹象表明,韩国电影人正以一种非凡的气魄,走在亚洲电影的最前列。
韩国
今年的60多部韩国影片本身值得一提的地方并不多,无论是《武士》还是《菊花香》,或者眼下的热门影片《杀人回忆》,都不足以作为韩国电影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佐证。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电影人的整体风貌,可以说2003年,韩国电影人正以一种非凡的气魄,试图为亚洲电影开创出一个全新的格局。
要证明这一点,我们只需要看两个在亚洲举办的国际电影节:韩国釜山电影节和日本东京电影节。东京电影节闭幕那天,据说主办方手里还有近100张各国记者证,没人来领。东京电影节年年都四平八稳,参赛片普遍平庸缺乏竞争力,可见眼下日本电影的尴尬地位。而釜山电影节呢?它和荷兰的鹿特丹电影节一样,设立了针对青年导演的资助计划。拍电影是个花钱的事儿,于是对全世界的青年影人而言,釜山电影节具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吸引力。釜山电影节对欧洲的三大电影节甚至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可见韩国电影目前在亚洲所处的地位。此外,今年釜山电影节从开幕片到最终评奖结果,很多影片的题材非常敏感,其中有些涉及到韩国军方的问题,有些涉及老年和少年的性问题。对这些影片的接纳在某一层面上体现出该电影节特有的气魄。
本届釜山电影节的开幕片是金基德的《海岸线》。虽然不少影评人对这一选择感到意外,因为往年的开幕片一般都较为保守,而金基德的电影,普遍都被认为比较前卫。今年釜山电影节的大胆之举,也正暗示了自己的魄力。《海岸线》说的是关于韩国军队丑闻,胆小的士兵以及被误杀的平民等内容是影片的争议核心。这种反传统军人形象的电影在韩国电影史上是绝对少见的。
如果说这些题材敏感的影片受欢迎只是一个偶然,不足以体现釜山电影节的魄力,那么电影节的一些长久做法则可以使人相信这一电影节的确有其自身的特殊魅力。釜山电影节的历史并不久远,从1996年创办至今,只不过才7年的历史。7年就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电影人和电影商热衷光顾的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有其不同于其他电影节之处。
此外,釜山电影节从1997年开始还同时举办一个名为PPP(PusanPromotionPlay)的商业活动。整个PPP功能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研讨各地电影市场的商机和出路;二是为亚洲各地电影商筹拍的新片找到足够的资金;此外便是设立奖项以现金方式资助一些影片的拍摄计划。正是通过釜山电影节,关锦鹏才找到了《长恨歌》的资金投入;今年中国导演刘浩以新作《紫禁城的游戏》也获得了资助。如果再向前追溯,早在1998年娄烨也是通过PPP得到了《苏州河》的后期资金。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活动,釜山电影节才会有如此多的电影人愿意参加,因为对于电影导演们来说,拉到赞助资金有时候比得奖还要重要。
至于奖项,釜山电影节中惟一的竞赛奖新潮流奖。这也是它最具价值的奖,是专为鼓励亚洲新生代的电影人所设,只接纳新导演的处女作或是第二部作品。而志在鼓励为韩国电影做出突出贡献的电影人的韩国电影奖,它的对象是韩国以外的电影人。今年这一奖颁发给了一个法国人,因为他创办的杜维尔亚洲影展为韩国电影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到韩国电影人的开放胸襟。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釜山电影节上有7部朝鲜电影经过审批后,获准在釜山公映。这些影片几乎都是朝鲜电影里程碑作品,其中包括朝鲜80年代中期的影片《无乐无忧》,这部影片有朝鲜电影史上第一个接吻的镜头。
日本
相比起韩国电影的方兴未艾,日本电影的前途似乎黯淡了许多。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许多日本大制片厂就开始纷纷崩溃。此前,以《罗生门》为代表的日本20世纪50年代电影黄金时期的作品基本都出自松竹、大映、东宝、东映这四大电影公司之手。像我们熟悉的高仓健主演的所有影片都是典型的大制片厂电影。1999年,高仓健和他的老搭档降旗康男导演合作了他的第202部作品《铁道员》,在讲述北海道一个即将被废弃的小站站长的怀旧故事的同时,也极具象征意味地暗示出昔日辉煌的大制片厂体系的衰落。事实也是如此,该摄制组的大部分成员在影片拍摄后也全部退休了。
随着“松竹”等为代表的大制片厂日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迅速蓬勃发展的所谓的“独立电影”。这类电影迅速繁荣在90年代后半期,一大批通过各种途径创作独立电影的日本年轻电影人开始大显身手。近年来,随着独立电影的进一步发展,黑泽清、河濑直美、青山真治等一批优秀的独立电影导演日趋成熟,他们的作品相继得到了国际影坛的认可。
在今年的第56届戛纳电影节上,就有两部夺标呼声很高的日本独立电影亮相:黑泽清的《光明的未来》和河濑直美的《沙罗双树》。
女导演河濑直美的《沙罗双树》能入围戛纳,与其说是艺术上的成就,还不如说是戛纳对“独立”这一传统的下意识的维护。河濑直美的上一部参赛作品《萌动的朱雀》曾让她获得了戛纳金摄影机奖。这部小成本电影的成功得益于日本日益完善的独立制片系统。在著名独立制片人仙头武则的大力帮助下,这部电影走低成本制作、在一家电影院的午夜场连放好几个月的路线,不仅全部收回成本,更给独立电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至于《光明的未来》,其演员阵容还是颇为可观的,有影迷非常熟悉的老演员藤龙也,他曾主演大岛渚的两部惊世名作《感官世界》和《爱的亡灵》;还有年轻一点的浅野忠信,眼下是当代日本电影的代表人物。目前在国际影坛上抛头露面的日本独立导演的作品中,常常可以见到他的身影。平心而论,《光明的未来》在本届戛纳电影节上空手而归,也不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因为,这部影片除了汇聚日本的几个最优秀男演员之外,情节拖沓、主题暧昧,几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在新锐独立电影的一统天下里,观众普遍抱怨:日本电影没有经典了。尽管《人造天堂》获得了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六月的蛇》获得去年的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但这些影片无论从规模还是宣传力度上来说,都很难与大制片厂生产的影片相提并论。比如这部真正让低迷的日本影坛为之一振的《座头市》。
北野武算得上是当代日本导演的中坚力量,今年一出手就拿下了让人抢破头的第60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此后更是连拿包括多伦多影展“观众票选大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奖项。但是,这部由松竹公司制作的影片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获奖,而在于拉动日渐疲软的日本本土电影票房。
去年的《黄昏清兵卫》带来了日本“时代剧”的复兴,山田洋次的“复古”和市川准在《坂本龙马,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里表现出来的时代风尚,给了北野武不小的启发。《座头市》的娱乐效果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年轻观众,松竹电影公司也从中看到了大制片厂的最后一丝希望。
越南
一些越南题材的电影在国际上大放异彩,背后其实是越南裔的电影人。美籍越南裔导演包东尼,他的影片《恋恋三季》获得1997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金熊奖。近年在国际影坛引起关注的越南导演郑明河的身份是美籍越南裔电影学者。另一位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是,越南最著名的导演陈英雄。他在1993年拍了第一部剧情长片《青木瓜之味》,该片算得上是越南电影史上的重要作品,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金摄影机奖和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以及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然而,与其说这是一部越南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法国电影———导演陈英雄14岁便移居法国学习哲学和电影;影片全部制作资金来自法国;而这部被评论界高度赞誉为从影像风情到艺术精神都具有东方民族气质的电影竟然是在一个法国的摄影棚里拍成的。
就在陈英雄他们凭借越南和越南电影获得国际声誉的同时,真正的越南电影却依然在惨淡经营。
泰国
泰国电影的异军突起始于2001年,那一年里,《黑虎之泪》、《鬼妻》、《暹罗皇后》及《晚娘》等影片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使得泰国电影在亚洲的电影版图上,开始显示出和中国电影、韩国电影、日本电影、伊朗电影并驾齐驱的势头。
2003年6月10日,泰国内阁通过了一项对泰国电影业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决议。政府决定参照国际电影市场的做法,对泰国电影实行分级,规定电影的消费群体,有的电影将禁止青少年观看,有的将为青少年不宜,有的则必须由家长陪同观看。泰国电影业有望进入20年来的黄金时代。
泰国电影突飞猛进的大背景是,自90年代以来,亚洲电影观众的口味转变。他们开始在好莱坞电影之外,寻找另类电影的乐趣。从日本影片、韩国影片到伊朗影片,如今轮到了东南亚影片。这个机会之中,还隐藏着陷阱。如果不加控制地大量投入生产类似题材的影片,难免重蹈香港电影的覆辙。而大体上看来,眼下的泰国电影,正在开始走香港电影曾走过的路。
⑺ 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
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和意大利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这三个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亦称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这三大电影节特色各异,当中戛纳电影节是市场交易量最大、国际影响力最高的电影节(最顶尖),柏林电影节注重思想性和社会性(最严肃),威尼斯电影节则是世界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最悠久)。这三大电影节与美国的奥斯卡金像奖被视为世界影坛最重要的四大电影奖,但不同于奥斯卡奖注重影片的政治和商业因素,三大电影节坚持以艺术性作为最高指标。
当然,就知名度和影响力,奥斯卡电影节排名第一,戛纳排第二,另外两个根据各人选择。。
希望答案你能满意。。
⑻ 14部获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人影片,导演们的崛起吗
1《霸王别姬》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导演:陈凯歌
主演:张国荣,巩俐,张丰毅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以上就是获得世界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的14部华人影片。
⑼ 三大艺术电影节以及它们的最高奖项是什么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奖为金棕榈奖;
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熊奖;
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奖为金狮奖;
注:这是我从“雅虎知识堂”里找的,回答者是snakegirl700。
⑽ 国际影视和音乐的大奖的类型
我比较了解。。给你打出来吧
国际影视大奖的类型:
奥斯卡电影奖
德国柏林电影奖
法国嘎纳电影奖
威尼斯电影奖
亚洲电影大奖
以上这些都是众所周知,耳熟能详滴公认的大奖;
下面的可能有些就不那么清楚了,大多是什么评审团奖,可能就是些有质量但不卖座的电影奖项,当然也有些是常出双黄蛋或多黄蛋,没有技术含量滴奖项(纯属个人意见):
韩国釜山国际电影奖、
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奖、
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奖、
泰国曼谷国际电影奖、
香港金像奖、
开罗国际电影奖、
摩洛哥马拉喀什国际电影奖、
印度果阿国际电影奖、
美国棕榈泉国际电影奖、
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奖、
法国里昂国际电影节评审团最高奖
哥伦比亚波哥大国际电影节奖
爱沙尼亚塔林国际电影节奖
法国多维尔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国际音乐大奖比较杂。。很多都不权威。。
我知道的:
美国格林美Grammy颁奖典礼
英国Ivor Novello音乐奖
迪士尼无线音乐奖
MTV音乐奖 。。。各国都有。。。
MTV Asia Hitlist
星加坡播放榜
Much Music音乐录影带典礼
MTV拉丁音乐奖
加拿大朱诺Junno颁奖典礼
香港HMV销量榜
国际流行音乐大奖
英国,澳洲专辑榜
美国专辑榜
好莱坞星光大道荣誉奖
全英音乐奖,“BRITawards”的全称是British Record Instry TrustAwards
世界音乐大奖
朱诺大奖
钻石奖
蒙特卡罗世界音乐奖
英国最著名的音乐奖项“水星音乐奖”
HITO流行音乐奖
CMA乡村年终奖
Billboard音乐大奖
MTV亚洲音乐大奖
MTV欧洲音乐奖
全美音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