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可以写论文了。要从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分析。
从表面看的话,那就是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对立关系。
法国是电影的发源地。从电影上升到艺术高度开始(一开始电影是无法和歌剧油画一样被当成艺术的),法国电影一直坚持走艺术路线。
其实好莱坞也不乏艺术大师,大卫格里菲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是世界电影的里程碑。但是从上个世纪中开始,电影的商业价值逐渐凸显,好莱坞成为各大财团眼中的摇钱树。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没有太多历史的国家来说,艺术显然没有金钱更吸引人。在各大财团的入侵下,好莱坞逐渐成为了电影的商业中心,好莱坞的艺术家们失去了话语权。
与此同时,法国电影一直没有规模化的走上商业路线,这和法国的历史以及欧洲历史文化有关。在艺术方面,法国是高傲的,他们有理由高傲,因为他们有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这方面就不好说了,再说就要讲文艺复兴了。总之,法国的 艺术家们并不认可商业电影。
那么我们做个阶段总结:
法国有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美国是移民国家。
执掌好莱坞话语权的是财团,他们认为电影是商品。
执掌戛纳的是艺术家,他们认为电影是艺术品。
这就是矛盾了。
那么,在现今的世界环境下,美国是经济中心,掌握世界话语权,而掌握美国的是财团。我们可以预见到,在很长很长很长的未来,好莱坞依旧会是世界商业电影中心,以流水线的方式生产一部部的电影商品,控制整个世界的主流价值观。这是除了美国以外的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事情。都想抵制,但是都无法抵制。在商业浪潮中,艺术电影是很难生存的。文艺片只有在欧洲有市场。
我们再拿中国和中国电影做个类比。我们国家和我们的电影和法国电影的处境是如此相似。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我们在国际文化界的声音很小。因为在艺术上,我们不是主流,注意,不是我们没有艺术,是因为我们不是主流。而在商业上,我们也不是主流。不是我们没钱,是不被认可。我们不是没有电影,但是我们的电影,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都不是主流。
再回到法国电影和美国电影。 好莱坞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路线,商业电影被主流价值观所接受,又不断影响着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观认可奥斯卡,不知道戛纳。而法国电影正在艰难生存,做商业片做不过好莱坞,做艺术片很难赚钱,很难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电影想要继续生存,抵制好莱坞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我觉得,在当今环境下,走商业化路线更靠谱一些。毕竟电影拍出来是给人看的。一部电影,或者说一件艺术品,其内涵再深,没人看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你拍了一部能净化灵魂的电影也得有人看得懂才行啊。应该是在迎合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再考虑艺术性。这样拍出来电影,有人看,赚到钱,才能持续发展,才能影响主流价值观啊。 其实张艺谋就在走这条路,不过我觉得走得不好。《红高粱》中有一种力量,《活着》有一种无奈,《秋菊打官司》有一种执着,《十面埋伏》就只看到颜色和画面了。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我都觉得乱了,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不过无论如何,这也是我一家之言,是我个人对电影的理解。建议您还是查下法国电影史,法国历史(从文艺复兴看就足够了),再看下世界电影史,注意一下公认的几十部里程碑式的电影出现的时间,在结合下历史背景,当有所得。
㈡ 电影是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还是法国人卢米埃发明的
如果看专利的话是T.A.爱迪生,不看专利的话是路易斯·普林斯。
1888年10月,法国电影发明家路易斯·普林斯(路易斯·艾梅·奥古斯汀·雷·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在英格兰西约克郡利兹城进行了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他使用自己的单镜头摄影机和伊士曼柯达公司的纸质胶片接连拍摄了《朗德海花园场景》(Roundhay Garden Scene)和一段利兹大桥的街景。这比他的竞争者——比如卢米埃尔兄弟和托马斯·爱迪生——要早上几年。他未能在美国按计划完成这项新发明的公开演示,因为他于1890年9月16日在一辆火车上神秘地失踪了。
美国及欧洲的早期电影史是以摄影机专利权之争为标志的。1888年普林斯的一种有16个镜头的设备在美国被授予双专利,它是由一个电影摄影机和一个投影器组合而成的。他的另一发明——一种单镜头摄影机(即MkI)在美国却被拒绝授予专利,因为已有同类产品持有专利。不过,几年后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申请同类产品专利时却没有被拒绝。
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Hunslet)的惠特利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Oakwood Grange)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但他们没有在更广的范围里传播这一电影。他在1887年至1888年同时拍摄了电影《利兹大桥》《绕过墙角者》《拉手风琴者》,每部电影的片长为2秒左右。接下来的几年,为了使自己和家人移民到纽约去,并进一步进行研究,他取得法国-美国双重国籍。1890年9月,他计划到纽约的聚美大楼举办公开展览,然而他本人却神秘地消失了。因此,普林斯对摄影机的诞生所作的贡献常被人忽视。
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了“囚车”的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
㈢ 为什么电影诞生于法国
电影的发明,是早期电影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章,过程极为复杂。电影是十九世纪后半期科技大爆炸的产物之一,当时一起被发明的还有电灯、电话、留声机、汽车、飞机等等对我们今天影响深远的东西。科学家早就希望能有一种手段来记录运动,这是发明电影的动机所在,许多科学家为此展开了努力,并且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当时这就像一场竞争激烈的接力赛跑一样,所以电影其实不存在单一的发明国家和发明者。当时至少有四个国家,在活动影像的技术领域具备最前沿的实力,分别是法国、美国、英国、德国。后人把电影的发明归功于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其余几个国家的人,并非完全服气,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电影发明先驱。这就涉及到对电影的定义,因为电影的发明是一个过程,它同时在光化学领域、材料学领域、机械制造领域的要求都非常高,包括了摄影机的发明、软胶片的发明、公众放映的实行等多个关键步骤,所以发明电影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个人可以单独办到的,卢米埃尔兄弟只是被认为完成了临门一脚,但前面的许多准备步骤,实际上是由多国科学家、发明家和工程师一起实现的。如果说科学家把发明电影当成一项科学研究,那么同时也有产业家把它视为商业活动,这在电影刚发明的时候便是如此了。爱迪生早早就用电影视镜来赚钱,而卢米埃尔家里是工厂主,他们的第一次公开放映也是收费的,这都说明电影的出现,还需要一定的产业准备。当技术和产业各方面都准备到位了,电影才算是被正式「发明」出来,卢米埃尔兄弟是那个被今天多数人记住的接生婆,不过我们也不应忘记这个孩子实际上有数不清的父亲和母亲。
㈣ 电影由谁发明出来的
偶然的发明:由打赌诞生的电影如今,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但是,你是否知道当初电影的发明是为了裁判一次打赌?也许,我们要感谢那次打赌,感谢它给我们带来的电影。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㈤ 电影发明于哪一年,有谁知道谢谢了!
世界最早的一部电影摄影机是由法国生理学家居勒.马莱伊在1880年10月发明的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几种电影摄影机
1874年,法国的朱尔·让桑发明了一种摄影机。他将感光胶片卷绕在带齿的供片盘上,在一个钟摆机构的控制下,供片盘在圆形供片盒内做间歇供片运动,同时钟摆机构带动快门旋转,每当胶片停下时,快门开启曝光。让桑将这种相机与一架望远镜相接,能以每秒一张的速度拍下行星运动的一组照片。让桑将其命名为摄影枪,这就是现代电影摄影机的始祖。
1882年,法国的朱尔·马雷发明了一种摄影机,用它可以拍摄飞鸟的连贯动作,由此诞生了摄影技术。这种摄影装置形状像枪,在扳机处固定了一个像大弹仓一样的圆盒,前面装上口径很大的枪管,圆盒内装有表面涂有溴化银乳剂的玻璃感光盘。拍摄时,感光盘作间歇圆周运动,遮光器与感光盘同轴,且不停地转动,遮断和透过镜头摄入光束。整个机器由一根发条驱动。可以用1/100秒的曝光速度以每秒12张的频率摄影。马雷于1888年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摄影机,他用绕在轴上的感光纸带代替了固定感光盘,当感光纸带通过镜头的聚焦处时,两个抓色机构固定住感光纸带使其曝光。后来,马雷又用感光胶片代替了感光纸带。马雷的摄影机不断改进,最终可以在9厘米宽的胶片上以每秒60张的频率拍摄。
1889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一种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用一个尖形齿牙轮来带动19毫米宽的未打孔胶带,在棘轮的控制下,带动胶带间歇式移动,同时打孔。这种摄影机由电机驱动,遮光器轴与一台留声机连动,摄影机运转时留声机便将声音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活动摄影机。摄影机中有一个十字轮机构控制胶片做间歇运动,另有一个齿轮带动胶片向前移动。摄影机使用带片孔的35毫米胶片。1891年,爱迪生获得了这种活动摄影机的专利。
马雷制造的人类第一架电影摄影机
爱迪生的活动电影观赏机,内部可装16米长的胶片,每次供一人观赏
1879年,麦布里奇设计出这种活动放映机,用它可以放映活动的画面
爱迪生发明的第一台电影放影机,胶片卷在圆筒上,要从目镜观看
㈥ 电影的发明者是谁
电影是严重依赖技术的艺术。而它的实现媒介,到目前为止,仍旧是电影胶片。而电影胶片的发明人是一个美国人,他叫伊斯曼,就是靠着这个发明,他成了对电影的诞生产生了最重要影响的人之一。而如果没有他的发明创造,电影的诞生显然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现在非常喜欢使用的柯达胶卷,就是伊斯曼所注册的--他是柯达公司的创始人,现在柯达公司生产的胶卷在全世界流通和被人们使用,而伊斯曼,就是这个古老帝国的缔造者。
要是说起来电影成像的历史就更加久远了。早在11世纪,有科学家就发现,可以通过一个小孔,让外面的形象在内部显现出来。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就提出了一个"黑箱"理论,他的理论的的意思是通过一个黑箱子射出的光线,可以看到放大在对面墙上的颠倒的影像。此外,还有一些发明家发明了"魔灯",这是一种通过蜡烛和透镜放映画面的方法,来展现变动的影像。
而在电影诞生之前,照相技术是首先问世的,照相技术是电影摄影艺术之母。法国人尼埃浦斯是照相术的发明人,那个时候人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面容会固定显影出来.从此,人们可以十分神奇地通过照相技术把人和景物留在金属版上.但是,当时的胶片是十分原始的。稍后,法国人路易.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术,这样,照相技术就稳定和前进了一大步。而法国人马莱则发明了摄影枪,这样,在摄影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突破,为电影的诞生创造着新的条件.
与此同时,美国人在沿着另外的思路在前进,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通过他的视镜,人们可以看到活的影像,而且驱使他发明这个东西的原因就是为了追求财富,他认为这个发明将会给他带来财源滚滚.后来,爱迪生确实从早期的电影技术发明中发了财,享有着一些关键技术的专利.这样,这个时候,由于摄影技术和媒介本身的发展变化,就非常接近电影的诞生了。
伊斯曼出生在美国,19世纪是一个发明创造特别茂盛的时期,伊斯曼24岁的时候,就对摄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个时候关于各种成像技术的发明更是方兴未艾。当时摄影用的感光材料是湿片,必须要在摄影前,临时在玻璃上涂抹感光层,并且必须在它干之前拍摄和冲洗。而更麻烦的是,外出摄影时还要带上帐篷和各种药水,这样才能够在室外的环境中拍摄照片。
这太麻烦了,伊斯曼下决心改变这个面貌,于是就从感光材料入手,开始了他的决定性的发明创造。有一天,他从一家英国的杂志上看到,摄影家们正在研究一种可以在干燥之后使用的明乳胶剂,这个时候,他的眼睛一亮,于是自己立即动手,直接根据文章中的化学配方,开始制作明胶乳剂,不期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880年,他就租了一间阁楼,开始生产和销售他自己制作的照相干版,他的这个手工作坊,就成了后来世界最大并且现在仍旧占领着胶片的巨大市场的柯达公司的诞生地。
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就是不断使发明创造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当时他制作的照相干版十分笨重,又容易破碎,不好携带,1884年,他发明了一种涂抹在纸上照相卷纸,拍摄之后加工冲洗,从玻璃上印制,就可以见到照片了,这一下子使照相技术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一年,也是他的伊斯曼柯达公司正式成立的时间。
伊斯曼把柯达胶卷投放市场,使照相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888年,他把这种在赛璐璐片基上使用的胶片乳剂申请了专利,两年以后,爱迪生发明了活动电影放映机,可以在机器上放映影像了。1889年,伊斯曼研究发明了新型的感光胶片,为电影的最后诞生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加上爱迪生的发明,很快,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就在1895年发明了手提式的电影放映机,促进了电影的诞生。
这其中,伊斯曼的胶片技术显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伊斯曼很快就获得了"胶片大王"的称号,他的柯达胶卷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20世纪初,电影刚刚诞生的几个年头里,电影放映竞争十分激烈,很多人以为这是一个新的生财之道。而爱迪生甚至还成立了一个托拉斯,来垄断美国的市场,发财心切的爱迪生当时说动了伊斯曼,叫他答应了只把胶片提供给爱迪生的托拉斯。但是这个时候,伊斯曼也给竞争对手、另外一家胶片公司提供了机会,竞争对手开始抢占别的市场,于是伊斯曼又把目光放到了当时的欧洲,而欧洲的电影胶片的使用,比美国要多得多,很多国家都把电影当作新的工业。他的胶片很快地四面开花了。
当时还有"不燃性胶片"与他为敌,但是后来证明那只是一个假设,他的胶片制造十分顺利。在伊斯曼逝世之后,柯达公司也没有停止发展,而是成为了一个拥有10万人以上的雇员的跨国大公司,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胶片帝国。
而柯达公司对电影的贡献也没有停止,因为不存在停止的技术,只有更好更完美的技术,1948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专门用于专业电影的不容易燃烧的安全片基,1950年,公司的科学家发明了可以稳定彩色影象质量的成色剂,这两项发明都获得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技术大奖。1985年,柯达公司正式宣布参加视频的市场竞争,与电子视觉艺术的关系越来越近了。
㈦ 电影是在哪年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
C 解析: 1895 年 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故选 C.
㈧ 法国 英国 美国 电影诞生的时间和地点
法国: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美国:1896年4月23日,纽约科斯特和比亚尔音乐厅,爱迪生公司出品的电影《弗雷德·奥特打喷嚏》。
英国:1896年3月26日在伦敦奥林比亚大厅,R.W.保罗导演的《多佛海的狂浪》。
㈨ 电影是谁发明的
是卢米埃兄弟。
哥哥是奥古斯塔·卢米埃尔(Auguste 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
国 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
职 业:导演,制片人
主要成就:改造“西洋镜”、1903年发明了第一代彩色胶片、1937年研制出了立体电影
重要事件:1895年获得了电影专利证书
其实作为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他更大的荣耀,则是为这门新艺术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然而,爱迪生对待电影、这门新艺术的观念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9)电影的发明权法国美国扩展阅读:
卢米埃兄弟为人类电影事业的进步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兄弟俩人发明了电影摄影机,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公开售票的第一场电影。
很难把电影的发明归功于单独某个人。并不是在某一时刻,电影突然就出现了。实际上,活动影像技术来自多重贡献的累积,主要源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并完成了电影商业化。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