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国电影玛格丽特影评
法国电影玛格丽特影评:
该片先于传记片面世的《玛格丽特》,尽管借用了詹金斯的真实故事,但时代背景和地域的改编让故事更多了一份自由气息。二十年代的巴黎,保守与激进并存,达达主义正兴起,歌剧仍是上流社会的主要消遣,所有改编都那么合理和应景。
这不是部对于梦想高谈论阔的电影,却用梦想这个常出现的词汇点出人的矛盾,有人有能力却甘愿作梦,有人没天分却努力想让梦想成真,玛格丽特并非想实现梦想,而是仅仅希望能够藉由圆梦唱歌让她爱的人注意到她,如此而已。
讽刺的是,当她获得老公的注意时,却因这多年来的谎言重伤倒下,而电影在每个分段都会放上一张照片,每张都是玛格丽特独照,唯有在最后,是张合照,看来格外讽刺。(搜狐娱乐评)
电影结局剧情分析:
当糟糕的开场过去,玛格丽特的演唱居然出现了奇迹,优美嗓音和精准的音准,完美的如同脱胎换骨。可惜这个奇迹,连一个乐句的时间都没撑到。玛格丽特因为嗓子受伤倒在舞台上。真希望影片就停在这个时刻,破茧成蝶,哪怕就此死去,这一刻也值了。
然而这一章节的标题是真相。导演并没有满足观众的私心,他让玛格丽特在医院里醒来,他让医生以治疗名义灌制了玛格丽特的歌声,用最残忍的方法向她揭露了真相。一个女人终其一生的悲剧,是在热爱一件自己无法胜任的事,取悦身边无所回报的人。
导演在这个小丑一般的人物身上投注了最悲悯的同情,悲剧与喜剧奇妙结合,把笑料变成深度的思考,引导我们去正视玛格丽特的热情。终于,观众会发现很难嘲笑一个如此认真对待自己使命的人,尽管她的坚持是如此不合时宜。于是影片本身成了一幕易卜生式的悲剧,为玛格丽特的悲剧而悲伤不止。
⑵ 法国电影《情人》好看吗评价怎么样
首先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简评
根据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自传小说的改编,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的执导,那属于法式浪漫特有的气息,为《情人》添加了一份独有的魅力,不同文明的交融渗透构筑了电影时代的脉络气息,恬静优雅的摄影风格更形成了电影迷人的基色,而大尺度的激情戏码,实则是电影出色电影美学的表现,于此中关于爱的命题如此动人心弦,有些爱情虽注定无果,但却能刻骨铭心,凄美的结局虽是一场悲剧,却也同给人以对爱无限的遐想。
《情人》的另一大看点就在于这是一部充满了猎奇色彩的电影,一个生活在当时法国殖民地越南的17岁少女爱上了华侨富翁的独子,这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注定不会拥有结果的爱情,却成为了电影借以去渲染浪漫最好的契机,电影虽然是一场悲剧,但爱的浪漫却得以了淋漓尽致的呈现,
⑶ 没有你我也能活下去,但我无法活着而不爱你-《被爱的人》
这是一部典型的法国音乐片,它讲述了一对母女奋不顾身的爱情,贯穿全剧的是母亲玛德琳的那句:“没有你,我也能活下去,但是亲爱的,问题是我无法活着而不爱你。”
电影从玛德琳,一个娇俏短发的法国女人讲起,她有着所有女孩的天真与贪婪,用身体去换取高跟鞋。她天真无知,又充满着小女孩的幻想。高跟鞋象征着欲望,当她穿上那双红色高跟鞋的时候,也就踏入了必然的命运。
如巴黎给人的感觉是浪漫,玛德琳也是一个浪漫的人,她的一生都在追求着爱,期待着爱。她将自己所有的生命都奉献给了爱,奉献给了高大帅气的捷克医生贾罗米尔。
正如这部电影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玛德琳一脸幸福的为贾罗米尔唱着歌,歌词预示着他们之后的生活。最终,贾罗米尔虽然说着我等你,却依旧留下她自己消失在车流中,留下玛德琳困惑而又伤心的面容被车灯照亮。
其实从一开始,两个人的结局就已注定。玛德琳一次次的飞蛾扑火,为了爱奋不顾身,最终得到的却只有失望与失落。就像电影所说,有其母必有其女,她的女儿薇拉也是如此,只是比她更为激烈。
就像电影名称《被爱的人》一样,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在爱情中的爱与被爱。
爱与被爱到底哪样是幸福的?选择去爱还是选择被爱?
在黑鸟今天看的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份爱究竟价值几何,完全取决于,也只能取决于爱人者本身。”
因为紫霞对至尊宝的爱,才让《大话西游》成为经典,因为我们对别人的爱,才让它刻骨铭心。在爱情中,很多人所遗忘的是,掌握主动权的是爱人者,而不是被爱者。
在这部电影中也是如此,玛德琳是那么爱贾罗米尔,她可以为他背井离乡,可以为他私奔,可以为他做任何事情。贾罗米尔每次出现都在操纵着玛德琳的心,但是玛德琳的心中是快乐的。
因为她爱贾罗米尔,因此为他做什么,能够为他做什么,她都是快乐的。每一件事都是对方需要自己的一个机会,每一次见面都满足心中自己的期待。
黑鸟看的那本小说中说:“爱人者总会渴求着能同被爱者产生一切可能的联系,尽管这种经历只会给他带来痛苦。”
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玛德琳也好,薇拉也好,沉浸在这种痛苦的喜悦中无法自拔。她们叛逆的选择内心所向,却又无法抵御未知的痛苦。其实从一开始,爱人者和被爱者就处于不平等的关系,爱人者用尽心力去讨好对方,希望能够得到对方认同与同样的回报。被爱者往往想要的只是满足控制欲又或者是想要逃。
爱人者除了去爱与不爱外没有别的选择,被爱者却有着无尽的选择。
最终玛德琳看透了这一切,她用尽半生来换取与贾罗米尔的平等,最终她终于赢了,拒绝了贾罗米尔。虽然如此,贾罗米尔还是用另一种狡猾的方式再次离开了她。从那一刻起,玛德琳的世界失去了一半色彩,另一半色彩来自女儿薇拉。
当薇拉吞下超剂量的药,随着音乐,望着远处的霓虹翩翩起舞时,在愿望实现的那一刻,卑微到泥土的种子萌芽的瞬间放弃了这份爱。
没有你我也能活下去,但我无法活着而不爱你。
影片的最后,玛德琳脱下了那双红色的高跟鞋,放下了所有的欲望与幻想,在看透所有的一切后,接受了现实。
爱真的如此让人痛苦吗?
可在某一个瞬间,它就是永恒。
在玛德琳再见到贾罗米尔的时候,她故意穿着红色的连衣裙,故作高冷的见到他,想要摆出一副我并不需要你的姿态。可是很快,当两个人的眼神交汇在一起时,所有的爱再次点燃,那红色如火焰般将她吞噬。
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宿命,又或者说是旧情未了。在一次次失望受伤后,玛德琳依旧放不下贾罗米尔。就像是薇拉依旧放不下亨德森。
总是会有不甘心,总是会有期望和幻想,这些东西让人们更加去确信爱一个人是正确的。即使那些都是幻象,即使所有的东西都是假的,也会骗自己去坚信会有未来,一切会好的。
爱人者善于骗自己,被爱的人善于骗别人。
在互相欺骗中,如果有一天两个人都决定不再骗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或许所谓的缘尽正是如此。
作为一部音乐片,电影的配乐每首都非常的动人。是一部适合于深夜自己默默地品味的电影。
⑷ 《一个法国女人》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一个法国女人》这部电影被更广为流传的名字是《一生的爱都给你》,它是在1995年上映的一部由著名法国导演雷吉斯·瓦格涅“亲子操刀”制作的,它曾获得法国本土凯撒影展的最佳影片奖和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奖,但是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更广为流传的名字是《一生的爱都给你》?
如果你看过整部影片你会知道,这不是一部传统的法国片,而是一部“反传统礼教”的片子,他们一面用硝烟把原本幸福的家庭隔开,一面又用宁静把她和另一个他撮合到了一起,出轨这个听起来炸耳朵的词在那个年代是不可原谅的,尤其在一位为了国家而上战场的英雄家里的事情,人们可以肆意的嘲笑她讥讽她甚至摒弃她,但是作为观众的我们不可以,因为她是生活在形式婚姻中可怜女人,短短的几年当中没见过丈夫几次的面孔,她也曾努力的找回自己,但最终得到的是一颗破碎的心。如果说女人有错的话,她错只错在没有早一点儿的认识那个可以陪伴她用心待她的人,其他的过失我们再也说不出个什么。因为是战争毁了他们的家庭,毁了女人的一生。
故事结束了么?是的,上战场的男人活了下来,女人和那个男人没有获得幸福,而是眼睁睁的看着一颗炙热的心慢慢地破裂直至死去。由此可见,女人穷尽一生的爱要的不过只是陪伴,所以《一生的爱都给你》真的贴切,爱一个值得爱的人穷尽一生,而不是去苦等一个难以长相厮守的“遮羞布”。
⑸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法国爱情片是哪部为什么
心目中最好看的法国爱情片是《蓝白红三部曲》
蓝白红三部曲是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在1993-1994导演的三部电影。
在被誉有“电影诗人”克日什托夫的蓝白红三部曲中,最为令我个人钟爱的便是《蓝白红三部曲之红》,《红》作为三部曲的完结篇,它所代表的是法国国旗中所象征的博爱,不同于前两部作品《蓝》的自由与《白》的平等,巧妙的隐喻构思将红色这种感性却又强烈的色调融入到了这一命题,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实则传递的意蕴却颇能令人回味,以此对人性救赎的着点,方才使电影变的如此惊艳。
文/梦里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