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萌来袭,猫奴的福音~ 丨细数CG猫咪的进化史
实拍猫咪 VS CG猫咪
猫咪爱好者们,你是否曾在电影中被萌化?无论是实拍的猫咪还是CG猫咪,都为观众带来了无数欢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猫咪在电影中的进化历程。
一、实拍猫咪
早在90年代中期,各种以猫咪为主题的电影就开始兴起,每隔几年就有新作出现,以萌化观众。随着电影创意的不断拓展,猫咪们也被要求说人话、完成高难度动作,甚至参与魔法世界。而特效技术成为了实现这些理想的关键工具。最初,电影中的猫咪通过实体猫配音来实现拟人设定,其余部分依赖观众的想象力。
二、半CG猫咪
随着CG技术的诞生和快速发展,1993年上映的《Hocus Pocus》中,我们第一次见到了能说话的猫咪Binx。为了实现这一效果,特效团队使用了Texture Mappig技术,通过3D技术制作猫咪脸部动作,然后再贴回到原片中的猫咪脸上。尽管当时技术有限,但这技术至今仍在使用,常出现在成本较低的动物拟人剧中。
在随后的《精灵鼠小弟》和《猫狗大战》中,配角猫咪们也沿用了这一技术。
三、全CG猫咪
1999年的《精灵鼠小弟》中,全CG的主人公斯图亚特首次登场。得益于MAYA这款3D软件的出现,模拟生物的肌肉系统和毛发技术逐渐完善。《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作为CG生物形象的代表,尽管震撼世人,但对CG创作来说,像恐龙这种皮糙肉厚的动物更容易制作,而一只长着毛的小老鼠则更具挑战性。
随着视效技术的快速发展,全CG的猫咪电影也在银幕上绽放光彩,无论是越来越真实、让人难以分辨,还是脑洞大开、趣味无穷。
四、全新“CG”猫咪
近年来,特效技术的稳定发展让许多剧组尝试新的手法。例如,在《Lego Ninjago》中,制作组将猫咪实拍,融合到全CG场景中,展现出CG与实拍的完美结合。此外,《Lion King》的拍摄中,场景与角色全部由CG制作,通过VR、AR技术还原摄像机的运动。
《猫》这部电影更是尝试了“人猫结合”的特效技术,虽然遭到批评,但确实探索了一种新的CG与实景结合的模式。
毛发系统
CG技术中,毛发系统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毛发因其“多而复杂”的特性,一直是CG技术的难点之一。毛发制作需要大量计算支持、高昂渲染成本的硬件设备和人力资源。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毛发制作已不再是难事,从简单的角色建模到复杂的运动模拟,制作难度层级显著提升。
简而言之,从实拍到CG,再到全新的CG与实景结合,猫咪在电影中的进化历程展示了近30年生物CG技术的发展。如今,无论是实拍还是CG,观众都难以分辨电影中的猫咪是真实还是虚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假乱真”已经成为电影特效的追求目标。未来,我们或许将无法轻易分辨电影中的猫咪是真还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