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当年张艺谋《英雄》票房2.5亿,放现在相当于多少票房
票房约等于3个《战狼2》。
《英雄》当年在国内总票房虽然只有2.5亿元,但是当年全国总票房只有10亿,《英雄》就占了全国总票房的四分之一。
现在电影院的银幕数量,比当年最少翻了十番,不能说卖票数量也会增加十倍,增加五倍是合理的,按照这个说法,大约票房在36-37亿之间!
如果你赞同上述回答,记得点赞哦!
㈡ 当年张艺谋《英雄》票房2.5亿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票房
我认为当年的票房如果换算到这个时候的票房、就是全国的四分之一的票房价值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英雄》当年票房2.5亿元,全球票房1.77亿美元,约14亿元。但是《英雄》在国内的总票房仅为2.5亿元,虽然说这样觉得有点少,但当年全国总票房仅为10亿元,《英雄》在全国总票房中占四分之一。
根据这份声明,票房将在36-37亿之间!,当然我们的这种只是一种猜测,或则说是分析,再加上当年的经典电影数目不多,所以对比的也比较少。各种因素都会导致一部电影的票房量,但是英雄这部电影确实是一部经典电影,当年我看的可是热血沸腾。
㈢ 如何看待张艺谋电影总票房不敌《战狼 2》和《你好,李焕英》
张导的电影总票房是51.94亿,都不如一部《战狼2》(票房56.95亿)和《你好,李焕英》(票房54.14亿),这就说明张艺谋不如吴京和贾玲吗?我认为不是,若不结合当时环境,不考虑通货膨胀,不分析对电影发展的推动,只是单纯的类比票房,没有用。
如果非要用票房来对比的话,张艺谋祭出一部《英.雄》就够了。
当时《英.雄》的票房占年度总票房的四分之一,而《战狼2》和《你好,李焕英》的票房最多占全年总票房的十分之一或九分之一。
2017年全年总票房是559亿,2021年为472亿。
如果什么都不考虑,按四分之一来算,《英.雄》放到现在,票房就破百亿了,直接跻身全球十大最卖座的电影行列了。
而且《英.雄》出现后,华语电影开启商业大片模式,电影能够赚大钱了,可以说此后的商业片都跟张艺谋或多或少有关。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些票房都能算到张艺谋的头上。
反正那些所谓的百亿先生不就是这样凑票房的吗?那张艺谋岂不是成了华语影史第一人,还有吴京什么事。
㈣ 身为导演的张艺谋都有过哪些票房很高的作品
一、活着
张艺谋的电影全部名单中《活着》无疑是最辉煌的作品之一,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本片提名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非英语片、戛纳金棕榈奖,最后斩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葛优也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要问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作品有哪些巩俐比较出彩的话,小编觉得是这部《秋菊打官司》,本片改编自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讲述了农村妇女秋菊为了向踢伤丈夫的村长讨说法,不屈不挠逐级上告的故事。凭借本片中的精彩表现,巩俐获得了沃尔皮杯-最佳女演员、金西阿克奖-最佳女演员、金鸡奖最佳女主角,而且本片还获得了温哥华国际电影节最受欢迎影片、法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以及威尼斯金狮奖,这也是内地影人第一次获得这个奖项。
㈤ 投资十亿的电影《长城》,票房惨淡,为何还说张艺谋没有完败
张艺谋是中国知名导演,屡屡拍出惊人大片,手中常出奇迹,更不乏许许多多的知名演员想参演他的电影。可是就在这么辉煌的导演生涯中,但是却出了这样一部耗资最大,回报颇低的电影,它就是《长城》。
究竟是输是赢
虽然整部电影评价并不出彩,可是对于张艺谋来说,这并不是他擅长的领域,从早期的文艺商业片,到现在中外第一次合作拍片,这仅仅是合作吗?
这其实是一次里程碑般的跨越,也是他自己走出舒适圈,作为前辈去探路去努力推动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就仅凭这一点,其实就足以弥补电影的不足,所以无论他做成了什么样,他的风骨和努力都应该值得被看到、被表扬。
电影中的细节不乏中国元素,细节中可以看到编排的用心,但是由于制作人员的原因,整部电影还是浓浓的美式风格。
从多方面来看,这部电影虽败犹荣,它背后的意义是好的,只是它的呈现方式稍显不足。但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的特效大片能与文化结合,也一定会呈现中国式的特效电影。
总的来说,《长城》所传达的场景虽然看着恢弘大气,但是所有的细节都显示出了不一样的感觉,细细品味,从小看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扬,从大看也是中西文化的新结合,是对于美好未来的一种期望。
虽然这一步走的稍显偏差,但是这并不能影响张艺谋继续前进的道路,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作品,你们觉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