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都是从哪方面收益的呢
近年来,内地电影市场火爆,动不动就十亿以上票房,那电影仅仅就是票房收入吗?其实不然,还有广告、版权、以及相关衍生和周边这一系列的收益。
首先是票房,这是电影的主要收益途径。现在城市的大型综合体里面都会有电影院,很多人都会选择在空闲时间去看一部大片,度过精彩的两个小时,释放工作的压力。年轻的男女谈恋爱时多数也会选择去看电影,增加平时的话题,同时增进了解。生活水平提高了,几十块钱的票价并不难出,所以看的人多票房收入就高了,动不动就上亿,这里面的盈利空间还是很大。
综上,拍电影如果红了,真的可以赚得盆满体钵。很多电影的拍摄成本几千万,就如同《战狼2》系列,投资是一两个亿,票房最后是50多亿,虽然按照三三分账的算法,很多钱要花在宣传和影院方面,最后留给投资方和主创手里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啊!
『贰』 电影院看电影把片尾看完是不是最起码的尊重
我在电影院里几乎每一次都是认真地把电影看完
在家里看电影,是方便,看到一半不看,或按下快进,或选择一个精彩的部分和影院体验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要说的是思考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说它是电影的情节,并抚慰自己的感情。即使是那种纯喜剧,也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坐一会。但是灯开着,它不一样了!首先感觉就不一样。
我说,要建立一个世界感,让观众进入电影。
我尊重版权,但电影制片方也需要尊重我自由支配版权的权利。这种事情的道德观?谁说谁是理性的,就不能和法律一样,因为不能比较。花钱买了观看的权利。我想去的时候去。艺术可以是感性的,但艺术的评价和欣赏不可能是感性的。这是对艺术的最低限度的认知和尊重。尊重工作的唯一途径就是尊重艺术家。
『叁』 什么是电影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是19世纪美国国家生活水平上升大众产生新需求的娱乐产物。
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技术。
电影是一种视觉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现代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有很多类型,也有多种分类方法。
(3)电影院对我来说最大的贡献扩展阅读
中国电影发展史: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
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3D),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
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邓小平》、《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力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英雄》、《神话》、《震撼》等国产大片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中国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2012年共生产各类电影893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超170亿,而团购票为国内电影票房贡献了近27亿元,为广大影迷们节省了50.12亿元生活开支。
对于影院团购市场的火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电影票和餐饮婚纱相比,它的标准化程度更高,电影院也比一般餐馆的接待能力更强。其次,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电影票的票价仍然偏高,电影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团购的出现正好释放了这部分的需求,赢得了广泛影众喜爱。
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在进口大片特别是好莱坞强大的压力面前,国产电影压产量、提质量,不断提高创作水平,不断丰富类型品种,受到了市场观众欢迎,以超过54%的份额赢得了市场主体地位,涌现出《智取威虎山》《归来》《亲爱的》等一批优秀影片。同时,一批青年电影导演的作品也引起社会广泛瞩目。中国的电影市场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2013-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生产故事影片745部(含电影频道出品的数字电影92部),生产各类电影总量达893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70.73亿元,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3年2月,我国影院的放映场次达200多万场,环比1月份基本持平;观影人次达5700多万,增长近1000万人次,增幅达19%;共产出票房21亿多元,大增近5亿元,增幅高达近30%。
『肆』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到电影院看电影了
主要是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高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就高了,这不是扯淡,而是实实在在的根本原因。
第二,影院的主体消费人群就是年轻人。这也是 社会 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工资高低没有太大关系。他们的消费选择中,有很大一个比例是文化品消费,而看电影可以说是最简单最可行的一种消费选择了,另外,看电影特别适合朋友之间、情侣之间,这种人际类型所占比重又非常大。
第三,当下的 社会 产业发展也在转型,文化产业到了繁荣发展的重要阶段,传统产业的优势越来越小,而文化产业既环保又实用,国家在文化产业上的优惠多,电影产业本身也在逐渐壮大,魅力越来越大,近年的爆款国片也是很好的证明。
最后,看电影,真的还是要去电影院看。
如果有一天,电影院的电影都不再删减,那就更完美了!
热烈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我认为随着生活物质的提高,当下年轻人越来越追求质量了,看电影便是如此。
以我多年来看盗版电影的经验,总结为三点。
1、3D效果
很多人看电影是为电影院的清晰牛逼的特效去的,比如恐怖片,又如科幻片。现在电影消费群体都是年轻人,年轻人的特点便是不差钱,只要您让我爽了。话有点糙,但是是这个理。
2、氛围
现下诸多年轻人生活压力还是蛮大的,如果你是孤单的一个人,你去电影院看电影便是排解孤单,尤其是在深夜,跟电影院的人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震惊!嘻嘻嘻,如果你是俩个人,那就不同啦,是秀恩爱去哒。当然还有全家都去的,那就是全家人的话资啦。
么么哒,暂时不写啦,本人有点小懒哟
最后奉上美图,嘻嘻嘻
电影市场有一些起色,看电影的人是多了一些,但其实还是没有太多。好多人说有钱、有时间了,我觉得倒是不一定。
第一,相比投入,市场起色并不大。国内票房排名第一的战狼2总票房50亿,人均票价30元,全国13亿人,看的才1.7亿。这还是现象级电影,二刷、三刷的不少。流浪地球也是现象级,人均票价40,总票房现在还没到50亿。
第二,价格并不便宜。好多人说是老百姓收入多了,有钱看电影了。90年代,月收入300,电影票5-10块,那现场条件,人山人海,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甚至还有露天的。00年代,月收入1500,电影票20。10年代,月入3000,电影票30。现在4000了吧,票价40。其实电影票没便宜多少。(以上数据以武汉人均收入为例,细节没必要抬杠)
第三,营销做的好,电影院多了,促销活动多了。继银兴、万达等全国建设连锁影院后,很多外资电影公司、网络服务商,房地产投资获利者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也在投资建影院,发展第三产业。现在的影院多如牛毛,设施好、服务不错,还经常在网上促销,各种购票软件打折,让网购的人顺手就买个优惠票看看。
第四,电影大家其实一直在看,但是看片的习惯改变了。90年代都是录像机,好多人到小录像厅看港片的。00年大家都在家看盗版DVD,存了一堆碟。10年网络大发展,迅雷加大硬盘,也是存一堆压缩片。现在,更是各种看电影网站、软件、APP盛行。但是,大家已经不满足家庭级的视觉、音响效果了,相比IMAX、3D,各种丰富的影院服务,看完还能逛逛街、吃个饭,周末散步加释放压力一条龙,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电影消费群体扩大了。过去电影消费以年轻人为主,现在多半以家庭为单位,现象级电影也会群体邀约一起观看加活动。而且如今城市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即便再忙,偶尔释放一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家庭 娱乐 非常注重效费比,过一个周末,相比外出 旅游 、逛公园、打牌喝酒的 娱乐 方式,看电影可能更加轻松 健康 ,成本更低,行程更灵活。
第六,消费习惯变了。90年代刚改革开放,除了吃喝拉撒,家电是大头消费,房子也紧张,没心情在 娱乐 上消费,日子都过的挺紧吧。00年代,家电价格逐步下降,好多人攒钱都为了买房。10年代后,大部分城市家庭房产到手,没买的也不指望了,买不起。刚需的基本家电装修消费也趋于饱和,除了看病就学养老,也没什么其他消费压力,所以即便票价依然不便宜,但还是有闲钱看电影了。同时,网络购物使中间商差价进一步减少,在购物上获得的实惠,愿意消费在 娱乐 方面。
随着国家对医疗、教育、养老方面的进一步改进和投入,对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在第一、第二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电影及其附属产业还会有更大空间,把中国文化输出向全世界。
电影院越来越火爆与它提供的视听服务和它自带的社交属性是分不开的。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特别显而易见的是电影院可以提供更好的视听服务。
电影院与普通观影的视听差距在普通的2D故事片表现的并不那么明显,无非就是欣赏故事。
可是现在3D,4D影片越来越多,影厅观看所带来的视听体验是普通观影远远无法企及的。一张电影票大多50元左右,对于普通人来讲每月观赏几部高质量影片完全不会构成生活负担,但是却能带来超值的观影享受,何乐不为呢?
其次,观影渐渐成为一种 时尚 的生活方式,也是很好的社交手段。周末与三两好友一起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喝杯饮料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 时尚 摩登的生活方式。
并且相比与许多其他方式,比如喝咖啡、吃饭,观影过程中因为大家都面对屏幕,不必搜肠刮肚的没话找话,相互之间的社交成本非常低。观影过程十分轻松。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约朋友出来就会选择电影作为 娱乐 项目。
电影院基本上都设在商场,有些人选择逛完街看场电影,有些人观影之后逛逛街,吃点东西。
巴适!
首先,感谢题主的邀请。对这个问题,我来粗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类:
一、人们为了去看“首映”。一部新出的电影,尤其是大片,必然会先在电影院放映,正常情况下要过上好长一段时间,网上才会有高清版本的放映。加上每部电影放映前,发行公司都会进行大量的宣传,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会被这个宣传所吸引,想第一时间看到这部精彩的电影。这种就跟某些影视平台的VIP一样,连载的电视剧,就比别人早看一周,很多人为了这提前的一周去购买VIP服务。
二、约会的好去处。最近不是很流行一句约会方式的话吗?吃饭,看电影,开房睡觉。电影院的氛围很适合情侣约会,灯光昏暗,气氛又不会冷场,所以现在很多情侣约会首选去处,就会是电影院。
三、观影效果。现在电影院的放映厅的显示器、音响设备比以前高端了很多,比如高清大屏幕的IMAX,3D、4D等,再配合上震撼的环绕立体声,那巨大的感官刺激,是在家里面看电影所不能具备的。尤其是一些特效大片,也只有在电影院才能感受到。
四、价格的平民化。国家政策的利好,鼓足了老百姓的荷包。让去电影院看电影不在是一种奢侈。除了一下大城市跟特别节日以外。一场电影的票价在30元左右,也是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消遣 娱乐 方式的价格。
好了,就说这几点吧,我知道原因不止这么几点。下面放几张美图,让大家欣赏欣赏。
第一点,自然是 社会 进步的表现,物质生活进步了,精神追求开始提高,毕竟到电影院里看电影比在家看电视消费得多,没有物质发展是不可能的。
第二点,同第一点,同样的故事画面,影院3D等效果不一样,在家看电脑、电视,自然比不上影院效果。
第三点,是经济学家说的,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往往是电影火爆的时候,因为相对于外出 旅游 等消费,电影反倒是相对廉价的消费了。
哈哈,告诉大家一个可以免费看某讯和某酷等网上的VIP视频的方法,非常简单,关注微信公众号:吴英俊先生,可以看全网VIP视频。别告诉别人哈!偷偷的看
个人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去电源元看电影有三个原因:
1、 社会 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消费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升,而且看电影的票价并不会很高,大概在40元左右,很多人都有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消费能力。
2、现在人们比较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很多年轻人喜欢通过看电影的方式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而且电影院也是年轻人约会比较好的地方,两个人一起抱着爆米花看电影已成为一种潮流。
3、电影的消费群体更为广阔,看电影的人并不局限于年轻人,很多中年人也会选择在闲暇的时间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
你是怎么考虑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交流。
我是很少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可能是因为没有女朋友吧
感谢题主诚邀!
现代人爱去影院观影,原因可能有方方面面。因为影院市场反馈给我们的票房数据是十分醒目的,可以说是一种大势所趋的形式。但具体什么原因,作为一个以前从不去影院转变到爱去影院的我,从自身出发来说说我的观点。
其一:国民经济不断攀升,造就了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在我国,近些年的 娱乐 产业十分发达。当今 社会 ,做什么都靠营销和宣传。作为 娱乐 圈的宣传手法和手段可以说层出不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不管什么影视作品只要准备上映,就会有各种宣传博人眼球,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引起人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其二:明星效应。 娱乐 圈的繁荣,造就了无数明星,是明星肯定就有喜欢他的粉丝,间接造成了不管什么电影作品,只要有喜欢的明星参演,那么十有八九这些粉丝就会去影院捧场,同时也就带动了影院市场。也会让我们有种现代人爱去影院观影的感知。
其三:影院是一个情侣休闲 娱乐 的好地方。男朋友带女朋友去影院看电影,如果看的是恐怖片鬼片之类的,影院那种视觉冲击和音效冲击是手机上带不来的。所以影院很多时候都是情侣间感情催化剂。
其四:国民收入的提高。去影院看电影不再是年轻人的休闲方式,对于老人和儿童也是种休闲 娱乐 的方式。毕竟生活收入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物质需求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最后一点就是对于新电影,现在的自我保护措施非常严谨,不会像前些年那样没上映就盗版横飞。人们支持正版的行动力上在加强,没有了观看盗版的途径,再加上更没几个人愿意等几个月再去欣赏喜欢的影片。所以唯一的途径就是电影院了。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比较片面。
『伍』 说说在电影院你做过/见过最疯狂的事情是什么
和前任看前任3,先前买了一个戒指,准备当天约会送给她,电影演到后段没想到会出现大喊我爱你的那个剧情,灵机一动,电影结束后快速拉着她走到荧幕前,单膝跪地,拿出戒指,大喊了十多声,XXX,我爱你,周围的人都沸腾了,当时我很紧张,很激动,第一次做这么浪漫的事情。不过,在浪漫也成为前任了。
『陆』 全国十大影视学院有哪些
中国十大影视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拓展资料:
中国十大影视院校是指在影视教育方面比较突出,教学成果以及社会知名度比较突出的高等院校。代表高校有: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
1、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Beijing Film Academy)是中国唯一、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电影专业院校,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2、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院校联盟秘书处所在地,是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活动基地。中央戏剧学院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
3、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简称”上戏“,是中国培养演艺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始建于1945年,由上海人民市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共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4、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中国传媒大学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5、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简称“南艺”,始建于1912年,是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办学实力最雄厚的高等艺术学府,中国六大艺术院校之一,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国家文化部与江苏省政府省部共建大学,拥有艺术学学科门类全部五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6、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位于重庆大学A校区,是重庆大学和香港美视电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及美视(美国)广播电视有限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共同投资,经教育部批准创建的影视艺术学院。重庆大学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美视电影学院是重庆大学直属二级学院,重庆大学32个学院之一。
7、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艺术学科具有90余年的悠久历史。许多著名音乐家、美术家、戏剧家、电影家如萧友梅、李抱尘、贺绿汀、洪深、老志诚、焦菊隐、蒋风之、卫天霖、张肖虎、吴冠中等曾在此任教。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艺术学科培养了大量音乐、美术、戏剧、影视等领域杰出人才,享誉海内外。学院随时代发展,拓展建设了崭新的艺术与传媒教育体系,依托北京师范大学雄厚的综合性学科专业背景,形成多学科的艺术与传媒教育实力。
8、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素有“北有北广,南有浙广”之称,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建校30多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传媒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以传媒类和艺术类专业为主干,文经工管协调发展。
9、解放军艺术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创建于1960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一所多学科、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担负着为全军培养文学艺术人才、文化管理干部和开展军事文艺研究等任务,被誉为“军队作家、艺术家的摇篮”。学校隶属解放军总政治部,设有文学美术、戏剧、音乐、舞蹈、部队文化工作等5个系,12个专业。
10、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成立于2015年7月5日,前身是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在综合性大学开设的影视艺术教育专业学院。在2016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其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并列全国第6名、上海第2名;其新闻传播学学科并列全国第9名、上海第3名。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十大影视院校
『柒』 在电影院里看电影好,还是用手机看电影好
在电影院看,视觉效果好,有氛围。缺点就是周围其他人可能会给你带来影响,比如后边的人踢椅背真的很烦。而且由于屏幕大,镜头晃动多的时候我会有种晕的感觉,这个更加重视感受。
自己在手机上看比较自在,可以反复暂停,但是整体效果没有电影院那么强烈。
周围的气氛不一样,有些时候在电影院看电影,并没有很好笑的镜头,别人笑了,我就莫名觉得好笑,跟着笑了
电影院看的多数为撒狗粮的情侣,带小孩儿的家长,及一些朋友带着闺蜜呀什么的,多是重视观影体验的朋友。
如果你是真的想看这部电影
尊重这部电影
尊重这部电影背后的电影人,
不是为了跟身边的人多一个说话的谈资,
不是为了因为朋友圈都看了我没看,
不是为了妞,不是为了社交所需
那为什么不能买早上的票去看,说不定常常是你的个人包场。
如果我心仪的电影,有机会却没有贡献票房且通过其他方式观看,我会有愧疚感,最后我是个电影主义者,不管你认不认,在我这里,影院看的是电影,手机看的是就是视频。个人观点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