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灵璧电影宣教中心的机构荣誉
2014年6月,灵璧电影宣教中心荣获灵璧县2013年“江淮普法行”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智取威虎山,博物馆奇妙夜3,微爱之渐入佳境,十万个冷笑话,一步之遥,怨灵人偶,重返20岁,斑马总动员
③ 灵壁石是怎样形成的
因为喜爱收藏奇石,灵璧自然是要常去的。由于我出生在安徽,所以我非常喜欢安徽的灵璧石,但如今已很难觅得精品了,而真正的灵璧石价格是很贵的。现在一些奇石市场上摆摊卖的所谓灵壁石,几乎是清一色的山东临朐石,经过一些技术性加工打磨后,涂上黑色鞋油,最后再打上蜡就成了灵璧石了,外行人一般是看不出来的。当然,这些都是商业机密,在此,我就不再多言了。
灵璧位于安徽省的东北部,地处黄河、淮河二水之间,沃野无垠,山势蜿蜒。这里珠藏川媚,璧蕴山辉,钟灵毓秀,有石皆珍,是驰名中外的奇石之乡。
早在唐代就以“灵璧”命名县,是取“山川灵秀之钟,石皆璀灿如璧”之意,由此可见灵璧石之绚灿瑰丽了。灵璧石种类繁多,且各有特色,俱臻名贵,堪称“天宝地灵”。
远在3000年前的殷代就取灵璧石作磬,当时它与编钟的前身——“钲”同为古代主要乐器,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所以《禹贡》里就有“泗滨浮磬”的记载。宋代诗人方岩作《灵壁磬石歌》诗赞:“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给灵璧磬石以极高的评价。
灵璧磬石主要产于城北30多公里的磬云山北平畴间,玲珑奇巧,声音清越,在不同的角度敲击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故又名八音石。我们熟悉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曲“东方红”,就是用灵璧磬石制作的乐器演奏的。灵璧磬石的可贵之处主要是峰峦洞壑,状物肖形,不假雕饰,浑然天成,骨秀色黝,扣之有声,瘦、皱、漏、透诸美皆备。历代品评石头的专著中均被列为第一。宋人杜馆著的《云林石谱》,把灵璧石列为第一位。并以最多的文字评述灵璧石具有“峰峦岩窦,嵌空俱美”、“扣之铿然有声”的特点。明人文震享著的《长物志-水石章》里,也把灵壁石排在第一位。并在《品石》一章中写道:“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二者皆贵,购之颇艰,大者数丈,小者可置几案间,色如漆,声如玉者最佳。”谢坤著的《金玉锁碎》载:“其实英石无声,有声者灵璧石也。”赵希鹄著的《洞天清禄集》、《怪石辨》一章里也把灵璧石排在第一位,并以最多的文字详辩灵璧石的特点和真伪。
由于灵璧石嘉誉天下,古代一些文人雅士乃至皇家贵族莫不刻意搜求,以获得灵壁石而为快。每有所获,则视为至宝,置以佳座,朝夕耽玩,知音竟赏,甚至还有皇家贵族把灵璧石视作灵神异物,供入御苑。
宋人王明清《挥尘录》载:“政和间建艮岳,奇花异石来自东南,不可名状,灵璧贡一巨石,高20余尺----。”可见宋代是把灵璧石视为至宝的。
《宣和别记》载:“大内有灵壁石一座,长2尺许,色清润,声亦冷然,背有黄金文,皆镌刻填金。字云:宣和元年三月朔日御制。御书其下押一字。”由此可见宋代皇帝对灵璧石殊爱之深了。
《西湖游览志余》第23卷《委巷杂谈》载:“杭省广济库出售官物,有灵璧小峰,长仅六寸,玲珑秀润,卧沙、水道、裙折、胡桃文皆具。于山峰之顶,有白石笔山,圆莹如玉。徽宗御题八小字于石背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略无雕琢之迹。”《志雅堂杂钞》也记载了这件事,说明灵璧小峰受到徽宗御题,足见其宠爱之甚。
由于灵璧石在进入皇宫禁苑,受到皇帝特殊珍爱,因此灵璧石声名益彰。一些酷爱自然,笃好艺术的文人墨客对灵璧石的向往魂萦梦牵,纷然而至,刻意搜求。石癫米芾得南唐后主“灵璧研山”,过镇江时,因爱甘露寺旁临江的一处晋唐古建筑乃苏仲恭之宅,石宅相交后米元章却又叹惋不已,抱憾终生。苏东坡为得到灵璧石,曾亲自到灵璧张氏园亭为主人题字、作画、所撰《灵璧张氏园亭记》仍灿然人间。后代的蒲松龄、田中玉等都与灵璧石情有独钟。
灵璧石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又经过亿万年的水土中弱酸性水质的溶蚀和内应力、外应力的自然雕凿、去软留精,形成了“瘦、皱、透、漏、圆、蕴、雄、稳“等形态美的特点。观灵璧石之形态,有的剔透玲珑,惮奇尽怪;有的肖形状景,惟妙惟肖;有的神韵生动,震憾人心;有的轮廊抽象,写意传神;有的意境无穷,耐人寻味;有的气势雄浑,沉奇伟岸;有的色彩艳丽,风姿绰约;有的晶莹温润,丰采迷人;有的纹理图案天然成趣,妙不可言;灵璧石还有“顽、拙、丑、怪、灵、巧、秀、奇”之美,是天设地造、美妙绝伦的天然艺术。
灵璧石有的粗犷苍老,有的砺腻相兼,有的细腻若肤、温润如玉。灵璧石,属远古代地层中碳酸盐岩。灵璧磬石为隐晶质石灰岩,是由颗粒大小均匀的微粒方解石组成,结构致密,其中含有多种金属矿物质及有机物质,硬度在莫氏3——6度之间。石之硬度在赏石中极为重要,它决定石之自然寿命长短,可以说灵璧石是金石合一的长寿之躯,在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长期裸露于大自然之中的灵璧石,虽经久经暴晒和风、霜、雪、雨的摧残,但绝无剥落、燥裂等现象,其筋骨不仅锤炼的更加精炼,而且更能显示出其坚贞的特殊气质。石品如人品,石之坚贞,是中华民族气质的体现。清代学者赵尔丰说:“石体坚贞不以媚悦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将以为师。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叩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吾将以为友”。他把石的品性当作自己的楷模,并愿与其在感情和心灵上进行交流沟通。
灵璧境内有山七十多座,盛产美石。主要石种有:青黑磬石奇石、青黑奇石、皖螺石、纹石、五彩图纹石、条纹石(玉带石)、白灵璧石及众多的单色石、双色石和复色石等。其色彩可谓五彩缤纷,有的展示其浑穆高雅、有的体现出绚丽多姿。其诱人的色彩,不仅增强了奇石的自身艺术魅力,而且使观赏者拓宽了眼界,平添了无限的审美情趣。
灵璧石在皮表多具有深浅不一的凸凹纹理。主要有线纹、胡桃纹、蜜枣纹、沙粒纹、树皮纹、鸡爪纹、螺旋纹、龟纹、山石皴纹、金丝脉纹、银丝脉纹和赤丝脉纹等天工神镂,各得其妙。
灵璧古石,尤其是其中的名石,堪称举世之宝,然沧海桑田,历遭百劫,现存世者寥寥。今灵璧县城西关电影院西侧,为北宋兰皋遗址,有灵璧石一座,瑰伟异常,是故园遗址,北京的一些公园亦多处存有灵璧古石,如社稷坛西门外小土山之南的一座灵璧石,上面刻有乾隆御书“青莲朵”三字,原是南宋杭州德寿宫的陈列物,乾隆南巡时运往北京的。琼花鸟上普安殿、正觉殿、见春亭、峦影亭一带的假山,其中有不少灵璧石,嵯峨峭峙。故宫御花园钦安殿左右的假山,亦有很多灵璧石散叠其中。另外,苏州网狮园“看松读画轩”和“冷泉亭”内各有灵璧石一座,特别是“冷泉亭”中的一座,状如苍鹰殿翅,玲珑剔透,色极清润,摩挲声响,是灵璧石中难得的珍品。广州南方戏院内有一座灵璧石,高丈余,立于药洲水上,黛色荧荧。气貌岸然,当时命名九曜石,上有熙宁诸公题铭,其中以北宋书法大家米芾所书药洲题刻最为著称。河南开封相国寺内尚存灵璧石一座,座下镌刻艮岳遗石四字,据考为北宋遗石,弥足珍贵。
灵璧石历史上曾有三次较大规模的开掘。一次是北宋中后期,先是当地人士采石筑园,或为清供,经苏轼、米芾等称扬,名声愈噪,直到徽宗修筑艮岳石,达到高潮。此后即少有人问津,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明万历年间。王守谦称:国朝垂二百六十余年,寥寥无闻,即问之士著者,亦竟不知灵璧石为何物。万历己酉年(1609),有一个叫张鸿的御史决心来灵璧觅石,乘雨后在山涧沟壑中采得几方,以此为端,又一轮发坑取石的势潮开始了,贩石者接踵而至,王守谦甚至担心在过量的采掘中,当地的灵璧石将成广陵散。第三次采掘热是近二十年的事,随着奇石收藏兴起,海内外来灵璧求石者日众。又由于当地县、市政府多次组团到香港及国内外各地举办“灵璧奇石展”及三次举办的“中国灵璧奇石节” 和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走进宿州” 栏目的宣传,灵璧石也日渐价高,全线飘红。从20年前一块奇石几元几十元到如今的几千元、上万元、百万元、千万元、数千万元一块不等。正因此故,当地农民视采石为致富途径,日夕奔走于山间疯狂采石觅石。一些当地学者惊呼:灵璧石资源已濒临枯竭!为此,从2005年起,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明令禁止滥采乱挖和盲目流失,同时相应建立了灵璧石藏馆,收集与保护灵璧石精品,以飨后人。
④ 灵璧哪个电影院放万里征途
灵璧在中影星美国际影城可以看《万里征途》。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努米亚共和国发生战乱,前驻地外交官宗大伟(张译饰)与外交部新人成郎(王俊凯饰)受命前往努米亚共和国协助撤侨。任务顺利结束,却得知还有一批被困同胞,正在白婳(樱桃饰)的带领下,前往边境撤离点。情急之下,两人放弃了回家的机会,逆行进入战区。赤手空拳的外交官,穿越战火和荒漠,面对反叛军的枪口,如果带领同胞们走向回家之路。
⑤ 灵璧电影宣教中心的机构活动
爱教片放映
2012年以来,根据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通知》(教基[2008]1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9号)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12]3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灵宣秘[2012]1号、灵文广新[2012]05号文件要求,县电影宣教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县6乡13镇近8支放映队伍,专门从事中小学爱教影片进校园放映工作。到目前为止,县电影宣教中心共完成全县中小学爱教影片放映3000余场,观影学生近60万人次,学生覆盖率100%。
电影宣教中心以服务为根本,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间断调研学生和老师的观影需求,及时更新片源。建立的24小时服务体系将设备维修维护作为根本任务,保证基层放映队能按照课表准时放映。并且为更好传达中央及省、市、县关于影视教育的有关精神,实时报道灵璧县影视教育相关动态,更好的推广影视教育,电影宣教中心出版内刊《灵璧影视教育资讯》。
影评征文活动
为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教育作用,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由灵璧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文广新局联合主办县电影文化宣教中心协办开展全县中小学生“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征文大赛活动。
2012年9月8日,由中共灵璧县委宣传部、灵璧县教育局、灵璧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主办,县电影宣教中心承办的灵璧县首届中小学生“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征文大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总计收到各校推荐的征文作品822篇,其中小学525篇,中学297篇。经评委会2周时间的认真评审,共评选出中学组、小学组一等奖各5名,二等奖各10名,三等奖各15名,优秀奖各20名,优秀指导教师奖60名,优秀组织奖19名。
2013年9月,灵璧县第二届中小学生“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征文大赛活动再次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影评活动共收到各校推荐的征文作品1132篇,其中小学723篇,中学409篇。组委会办公室邀请相关专家组成评委会,经过2周时间的认真评审,共评选出中学组、小学组一等奖各10名,二等奖各15名,三等奖各20名,优秀奖各20名,优秀指导教师奖90名,优秀组织奖24名。
夏令营活动
为了认真落实灵璧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举办全县中小学生“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征文大赛的通知》精神。
2012年9月13日,灵璧县电影宣教中心成功举办了灵璧县首届“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活动夏令营”,获得本次影评征文比赛一等奖的学生及指导老师赴南京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参观学习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活动主要参观了中山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美好今天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倍加珍惜。要以他们为榜样,以天下为己任,爱国爱民,好好学习,为国争光。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爱国主义影片进校园活动的认识,增进了对电影的喜爱与感悟。
2013年8月20日,灵璧县第二届“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活动夏令营”再次起航,县委宣传部、教体局、文广新局组织上年度影评征文大赛荣获一等奖的师生40人前往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参观学习夏令营活动。师生们来到了沈浩同志生前事迹陈列馆,参观了沈浩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照片及实物,深刻体会到沈浩同志带领小岗人民脱贫致富的艰辛和不易。在大包干纪念馆,师生们认真听取了工作人员的讲解。深切的感受了小岗村的发展变化,对小岗人敢为人先的改革探索精神表示赞叹。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在思想上受到了震动,心灵上得到了洗礼,对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小岗村精神有了新的体会,纷纷承诺要学习沈浩同志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的坚定信念,在自己的人生中,踏踏实实的学习与工作。 新春书画笔会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工作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典型示范作用,营造影视教育活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2014年1月19日上午,灵璧县举办“迎新春·爱国主义影视教育”书画笔会,特邀原市书协主席赵琦、钟馗画传承人孙淮滨等书画名家20余人及县政府、政协有关领导和各学校校长60余人出席。此次笔会由灵璧县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办,县文广新局、县教体局、县直机关工委和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协办,县文化馆和县电影文化宣教中心承办。
与会人员现场就爱国主义影视教育进校园活动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的意义进行探讨交流,并围绕文化灵璧和文明灵璧建设进行书画作品展示、品鉴及现场创作活动,活动期间累计创作书法绘画作品近200幅。
各中小学及教学点拓展活动
随着影视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全县中小学及教学点积极开设了影视教育校本课程,成立影视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校为单位组织影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已经成为常态化。
自2012年灵璧县开展中小学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活动以来,开辟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了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活跃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优秀影视作品的教育功能。 灵璧县电影宣教中心承担高楼镇、下楼镇、杨疃镇、虞姬乡、灵璧经济开发区等5个乡镇(区)的“农村公益电影工程”工作。放映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带着党和政府亲切的关怀,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顾村落偏远、道路崎岖,送电影到村庄、到社会,为农民群众送去了科学知识,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把党的惠民、利民、亲民的政策送到了广大农村千家万户,使人民群众真实地体会到党的温暖和关怀,电影成为了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2013年,为丰富灵城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广大市民的幸福感,从6月14日至9月28日,灵璧县文广新局联合县电影宣教中心,在龙山广场和钟灵文化广场开展“欢乐灵璧·纳凉电影进广场”公益放映活动,让广大市民在消暑纳凉的同时,感受到文化惠民政策的实惠。活动期间累计放映电影160余部,受惠群众达100万人次,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特别是对暑期中的广大青少年儿童产生了正面的教育意义。
2014年,“欢乐灵璧·纳凉电影进广场”公益放映活动再次启动,时间为6月中旬至9月下旬,地点为龙山广场和钟灵文化广场。
“欢乐灵璧·纳凉电影进广场”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活动是灵璧县文化惠民工程之一,灵璧县电影宣教中心精选了一批时尚大片、红色经典及一些国内外优秀影片,通过影片来弘扬主旋律,传播好声音,激发正能量,共筑文明城。 2011年6月16日,在灵璧县依法治县办、县委宣传部、人大内司工委统一组织领导下,灵璧电影宣教中心开展首届“江淮普法行”千场法制电影进乡村、社区展映活动。
2011、2012、2013、2014年,灵璧县电影宣教中心连续四年承担起“江淮普法行”千场法制电影进乡村、社区展映工作,制作宣传片和标语等,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总结经验,建立长效电影放映工作机制,力争把“江淮普法行”千场法制电影工作打造成一个日常性的普法工作,从而进一步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和“法治灵璧”的宣传工作。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62周年华诞,进一步丰富老人的业余文化生活,2011年10月1日、重阳节期间,由灵璧县民政局主办,县电影宣教中心承办的“百场优秀国产影片”进敬老院巡演活动,旨在把红色经典电影送进敬老院,让五保老人生活得更充实、更快乐,真正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9月27日晚,巡演活动的首场演出在向阳乡王集敬老院举行。“百场优秀国产影片”红色电影巡演活动历时近百天,将在全县20多所敬老院巡回演出。全县的五保老人们将在庆祝“国庆”“重阳”双节的喜庆日子里,尽情享受红色电影和传统戏曲等一道道文化大餐,在欢声笑语中欢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