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的姐姐》大获好评,观众看的是电影,哭的却是自己,你觉得呢
由张子枫和朱圆圆主演的现实主义电影《我的姐姐》于4月2日正式上映,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观看。4月2日,国内知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在看完《我的姐姐》后,发表了一篇支持该片的长篇文章,详细分析了几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社会问题。
在一个“重男轻女”观念很强的家庭里,作为“女孩”和“姐姐”生活是极其痛苦的。前段时间“范真实版-洛洛”事件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讨论。25岁的罗洛(音译)是杭州一家公司的画家,月收入过万,但她每个月都在苦苦挣扎,因为所有的钱都用来补贴父母和弟弟了。
卡里只有7000元,但洛洛的父亲让她打一万元回家。如果她没有10000元,她就把7000元全部打回去;别人家都是妈妈带着孩子淘汰的旧手机,而洛洛妈妈用的是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她只能用妈妈淘汰的旧手机;Lolo为了给自己买一双500多的鞋子要考虑很久,但是当哥哥抱怨生活费不够的时候,他可以翻2万2……像罗洛这种为父母和弟弟付出一切的“姐姐”,在外人看来听话、懂事、节俭,简直是所有“姐姐”的楷模。但在她父母眼里,洛洛是“摇钱树”,是“提款机”。他们不仅在洛洛死前不遗余力的吸她的血,还压榨她死后的最后一点价值。洛洛意外死亡后,他的公司出于人道主义原因,给了洛洛的父母6万元的经济补偿。但几天后,洛洛的父母带着几个人直奔洛洛以前的工作单位,要求他们单位领导再给他们35万元的经济补偿。原因是他们需要给洛洛的弟弟买一套房子作为他们未来的婚房,他们需要钱支付首付。
洛洛父母的诉求没有得到洛洛原单位领导的回应,但出于对洛洛的怜悯和遗憾,公司老板最后私下给了洛洛父母4万元的抚恤金,前后共计10万元。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讨论,洛洛父母的行为让无数网友为洛洛感到心寒。假设洛洛不是因为钱塘江涨潮而意外死亡,她可能会在父母的剥削和弟弟的吸血剥削下继续生活一辈子。洛洛的父母之所以用洛洛的死来要挟洛洛的公司,并不是因为洛洛死后没有人可以没有任何底线的支持自己的儿子?如果Lolo没死,他弟弟的首付,房贷,彩礼,老婆谁来出?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在生完女儿后想要另一个儿子。除了传统的“重男轻女”、“续香”的观念外,就是因为“大姐”天生就有“母性”,只要稍加引导,就能成为“扶弟魔”,抚养照顾父母。甚至法律规定“有能力负担的兄弟姐妹有义务赡养父母双亡或者父母无力赡养的未成年兄弟姐妹。”这项法律原本是为了照顾有很多孩子的贫困家庭或者父母早逝的孤儿,却成了一些不想负责的父母的有力借口。而这些不想负责任的父母,会告诉他们成年的孩子,你现在已经长大开始工作了,我们的弟弟妹妹还年轻,我们已经老得不能工作挣钱了,现在我们全家只靠你。面对这种类似道德绑架的“恳求”,成年孩子或者大一点的孩子能说什么?在我们面前,我们只要拎着包,大老远地去挣钱养家!
在《我的姐姐》中,朱圆圆扮演的“阿姨”就是这样一个“姐姐”。本来她也过得很好,但是家里给了弟弟(女主角的父亲)上大学的机会,所以她只选择提前进入社会赚钱补贴家用,供弟弟上学。
阿姨和安然(张子枫)说:“我是姐姐,我出生了。”是整部电影的高潮部分,也是眼泪最集中的地方。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姐姐”一生的使命和艰辛。作为一个“姐姐”,无论“姐姐”多大,都要肩负起家庭的重担。
电影《我的姐姐》主导了整个清明档,大部分观众哭着走出影院。观众之所以流泪,不一定是因为电影有多感人,主人公的人生故事有多坎坷,而是因为电影反映的社会问题过于尖锐敏感,戳中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部好电影值得花钱,但背后的现实和黑暗也值得深思。一部好的电影不能对整个环境做出任何颠覆性的改变,但足以引起人们的讨论和关注。普通人和普通人改变不了社会的劣根性,但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改变。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重男轻女”、“扶弟魔”、“吸姐精”会成为历史,取代它们的是“生男生女都一样”、“姐姐也是乖宝贝”。
❷ 《我的姐姐》:电影背后的故事,才是真的残忍
电影《我的姐姐》上映3天,票房已经超过3亿,上映首日零差评,可谓是票房口碑双丰收。而主演张子枫的演技,也再一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由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游晓颖操刀剧本,新生代女导演殷若昕执导。影片再现了很多原生家庭存在的普遍问题: 重男轻女 。
从小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下长大的姐姐,在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突然给她添了个弟弟,后来父母因意外去世,弟弟由谁来抚养就成了难题。
姐姐有自己的梦想要去实现,她不愿意为了不熟的弟弟放弃自己的人生。然而得知她打算把弟弟送人后,亲戚们都出来指责她。
张子枫饰演的姐姐,朱媛媛饰演的姑妈,都是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不同的是,姑妈没有选择,并且心甘情愿。
姑妈为了让弟弟(也就是姐姐的爸爸)上学,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早早地出外打工挣钱,供弟弟上学。
弟弟成家立业了,她又要放弃自己的事业来照顾弟弟的女儿。她说“我是姐姐”,她觉得长姐如母,有责任照顾弟弟。
所以当母亲要求她为弟弟付出时,她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即使心里有放弃梦想的遗憾,却觉得照顾弟弟是自己的义务。
姑妈的女儿对于妈妈的各种扶弟魔行为极其不满,但姑妈依然觉得自己没错。因此当姐姐做出和她截然相反的举动时,她愤怒地泼了姐姐一身水。
然而最终姑妈还是支持姐姐去圆梦,或许她在姐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希望姐姐和自己一样,人生充满遗憾。
影片中,可以说是没有坏人,无论是被质疑冷血的姐姐,还是对姐姐进行道德绑架的姑妈、舅舅,抑或是原本对姐姐有恶意的女医生,以及肇事的司机。
每个人都是多面的,没有真正的坏人,故事虽然扎心,但整体走向是温情的,姐姐和弟弟身边也始终能感受到善意。
虽然结局并没有表明弟弟到底有没有被送养,但有了前面的系列铺垫,至少大家可以知道,弟弟的结局无论如何都不会太惨。
姐姐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伤,也因为和弟弟的相处而被治愈。可以说,整个故事是很温暖的,并且能够让人反思。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影片中的剧情是经过美化了的,电影背后的故事,才是真的残忍。
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在8年前,曾经有过一个轰动一时的帖子
“ 父母去世后,我把两岁的弟弟抱养了出去 ”
这个帖子中的故事和《我的姐姐》中的剧情很像,有人说电影就是以这个帖子为蓝本的,不过现实故事中的弟弟,可比影片中的悲惨多了。
电影中的姐姐,是从小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爸爸为了要生二胎,可以毫不留情地毒打她,为了更好地奴役她,还改了她的高考志愿。
而帖子中的姐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宠爱,她可以离开家去自己想去的大学读书,也因为她的离家,父母感到寂寞,所以想生个孩子。
她使尽全身解数纤镇反对父母要二胎,她跟父母放狠话说:有他没我。但父母当她说的是气话,根本没当真。
于是她觉得自己21年的独生女生涯结束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破裂了。可见在这个弟弟出生之前,她的父母对她是不错的。
可以说,比起电影中始终不被父母认可的安然,现实中的安然要幸福得多,也自私得多。仅仅因为父母生了二胎,她就单方面和父母断绝了关系。
比安然更幸运的是,她名下有两套房子,都是父母闹离婚时转到她名下仿搏的。因此断绝关系之后,她也根本没打算还给父母。
父母想要挽回这个女儿毁大粗,带着弟弟去她读书的城市看她,想要拍个全家福。可在她眼中,父母的一切行为都成了要回房子而使用的手段。
由于她的态度太过冷淡,她的父母大概也意识到了不妙,于是要求她归还房子,但她根本没有理会。
她的父母可能也急了,也开始使用各种手段来要回房子,甚至还不惜去她签约的公司闹,而这也更加坚定了她和父母决裂的决心。
因此父母去世后,她对还是个婴儿的弟弟毫无怜悯之心,执意要将弟弟送养。即使弟弟的纸尿裤已经被屎尿吸满了,她也坚决视而不见。
看不下去的姑妈和大姨把弟弟接到了自己的家中抚养,结果都因为孩子的反对而告终,最终姑妈也同意了让人抱养弟弟。
在弟弟两岁的时候,她把弟弟送给了一对农村夫妇,于是城市户口的弟弟变成了农村娃,她还主动提出不再联系,让那对夫妇把弟弟当成孤儿。
之后,她卖掉了两套房子,在一线城市付了首付,再后来她结婚了,自己也当了母亲。但她对送养弟弟的事情,依然毫无愧疚。
她说:
她始终认为,如果自己不放弃弟弟,就会毁掉自己的一生。即使当了母亲,她对弟弟也依然没有同情,甚至还怪他夺走了自己生二胎的机会。
她觉得弟弟是自己的噩梦,是弟弟的存在让她和父母恩断义绝,是弟弟害死了父母,还觉得是弟弟让她失去了生二胎的想法。
可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一个人独吞了父母的两套房产对弟弟是否公平,也没有想过刚出生的弟弟在亲戚家辗转生活时是否会害怕。
更没想过,两岁弟弟从城市到农村,生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落差,未来会变得怎样黯淡无光。
在得知弟弟过得很不好时,她也还是冷血地说:谁心疼谁养。
比起安然卖掉父母的房子,将一半的房款送给弟弟的养父母,现实中的这位姐姐真的是太过分了。
她可能的确没有抚养弟弟的义务,但她也没资格独吞父母的遗产。而且即使要送养弟弟,也应该给他找个好家庭。
只能说她的父母太傻了,没在生二胎之前把房子的产权拿回来,而是傻乎乎地先和她分享了二胎的喜悦,因为他们根本没想到自己的女儿是个白眼狼。
他们可能死都不会相信,自己从小宠着长大的女儿,竟然能心狠到一点儿善意都不给弟弟留。
影片中安然虽然被爸爸打,但她依然会在半夜哭着想见爸妈,而且也愿意拿出几十万来给父母买墓地,还把卖房的钱分给弟弟一半。
即使最后她依然选择将弟弟送养,但至少安然在良心上是没有亏欠的。而现实中的那位姐姐,真的是心狠手辣、自私自利。
她都当了妈妈,居然还能那么冷血,那么心安理得。不知道她的老公知不知道她做过的事情?
也许是因为现实太残忍了,所以《我的姐姐》并没有按照那个故事来写,而是让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他们的形象并不高大,甚至还很猥琐,但在面对大是大非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这才是真正应该被宣扬的。
像现实中那位姐姐那样的人,真的是书都白读了。
——END——
作者:钱小刀
声明:原创不易,禁止抄袭、洗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请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和你的脸!
某些中年女演员,求求你们照照镜子吧
47岁陈德容说:我保养得这么好,演孩子妈是奇耻大辱
被强行抢走浴巾后,陈松伶终于翻脸,婆婆道歉反被怼
❸ 如何评价张子枫主演电影《我的姐姐》
演技自不必多说。
演技的纯熟、角色的刻画,为《我的姐姐》带来良好口碑,然而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观众从其中挑出些许毛病,大有“骨头里挑刺”这样的既视感,观众认为编剧将结局魔改,强行将结局大圆满。
大圆满结局不仅没能获得认可,反而令观众心生抵触如鲠在喉
影评人徐畅针对《我的姐姐》写出看法:认为这是一部有血有肉的作品,题材犀利写实,稳抓社会痛点,构建几组姐弟关系母子关系作为对比,姐姐、姑妈、舅舅还是弟弟每一个人都不再是简单标签。
就像是现实中的我们不差分毫,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好有坏,引用重男轻女的情节,计划生育、从小不受待见的姐姐,不熟悉的弟弟,因不具备感情的亲情,被强制要求照顾弟弟,牺牲一生。
社会新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桥段,一个不懂事的弟弟,拖累着努力工作的姐姐,而这部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就如同徐畅所说,是一部极具写实的作品,从中能看出无奈的感情,支离破碎的亲情。
而《我的姐姐》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的是父母双亡,年幼的弟弟该何去何从,而饰演张子枫的姐姐,人生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带着弟弟继续北京学业,二是留在农村照顾年幼的弟弟。
可无论怎样选择,作为姐姐的张子枫,从此一生命运都会围绕着弟弟,当她毅然决然地离开,难道就真的能摆脱弟弟,事实上并非如此,有时候无论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是临终托付,都无法被割舍。
去留成为心病,姐姐人设崩塌,法与德不断纠结最终选择向命运妥协
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看到的是新社会带来的生活希望,不再是传统思维的理所当然,未来照顾年幼的弟弟“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奉献一生,前半部分她想要自己的生活,在矛盾中不断纠结。
影片之所以深入人心,是贵在新老姐姐的交替,新社会的姐姐想要自己的自由自在的一生不愿被拖累,而老一辈的姐姐是甘愿为亲情奉献一生,角色上的觉醒,将题材碰撞出火花,产生新颖题材。
直到最后,那个一心想要脱离老传统的姐姐,被懂事的弟弟打动,亲情火苗从内心开出花来,虽说今后的路有一个弟弟,可谁又能说在未来打拼照顾弟弟的道路上,作为姐姐的张子枫能不幸福。
在我看来,《我的姐姐》要比《你好,李焕英》更加值得回味,它不像上一部一样采用硬式催泪手法,而是在剧情缓慢的推进中,让人心声感慨自然流露,不经意间眼泪滑落脸颊滴落脚下。
张子枫在剧中的表演无可挑剔,是愤怒的不甘、亲情的依赖、难以割舍的情分,都在细节中演绎得活灵活现,能让观众切身感受到演技炸裂是何种滋味,就好似不是电影,而是映在眼前的人生。
❹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是多少
由张子枫主演的电影《我的姐姐》在豆瓣评分中,目前获得的分数是7分,这个分数在豆瓣评分中算是中规中矩,是属于比及格线高一些的水平。其实《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最开始的豆瓣评分有7.6分,但是后来观影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打分的人也越来越多,评分也开始慢慢下降,如今停留在7分很长一段时间,想来这就是这部电影最终的分数了。
最后,《我的姐姐》讲述的故事本身也容易引起争议,本身社会上关于“扶弟魔”的新闻就很多,很多人对“扶弟魔”有天然的恶意,但是很多人看了电影以后,又希望张子枫扮演的安然抚养弟弟,所以说这部电影的评分会落到7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❺ 别被张子枫骗了,被捧杀的《我的姐姐》,背后又是怎样的问题
有些人说,在故事情节上,《我的姐姐》完胜《哥斯拉大战金刚》,在感情上,《我的姐姐》令人感动,很多人把防护口罩哭变成补水面膜。上一部让人到电影院里那样痛楚的影片,是快完了没多久的《你好,李焕英》,贾铃凭着这部影片,一跃变成世界票房最大导演。这一次,子峰妹妹接力贾铃,《我的姐姐》电影票房与用户评价双飞,仅仅影片的开放式结局,却造成很多人的强烈反响:到底是舍弃机遇,养育弟弟,或是放宽一切,过好自身的人生道路?
许多事,一旦在意,你也就输掉。这首歌词的最后一句,说得更为清晰:痴情却被绝情恼。许多事,本来没什么事,但由于你的“痴情”,反倒因而着恼。影片的末尾,我非常怕姐姐为了更好地要想证实自身,而把弟弟留有,那样,她必定会坠入和姑妈同样的路面。这不是一个可以用“大爱无疆”来结束的小故事,它更应该是一个觉醒的小故事。每一个人,都值得有自身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