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如果从电影的名字发音来说,港台的翻译比较好。
但是如果考虑电影的名字的连贯性来说,大陆的比较好。
例如spanner,港台那边翻译为斯把拿,大陆译为扳手
2. 外国电影片名的翻译
一般来说应该是翻译该片的电影公司或电影译制厂。
例如上影、北影还有长影。
译名有时会参考港台译法,有时则根据大陆国情翻译。
例如《玩具总动员》原名是《玩具故事》,大陆就采用了港台的译名。
而《后天》,香港翻译为《末日浩劫》,台湾翻译为《明日之后》,高下立见分晓。
其实,译名也是一种学问哦,下面有篇文章楼主可以参加一下。
http://hi..com/%C9%CF%B5%DB%B5%C4%C0%AD%C1%B4/blog/item/a8b6e9c4109a00a98326aceb.html
3. 台湾和大陆对电影名字的不同翻译名字怎么查
IMDB 以及维基网络
4. 外国影片名,大陆,香港,台湾翻译不同,你更喜欢哪个理由
在外国影片被引入中国的时候,电影片名翻译并不是只有一种,而是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三者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分别翻译。不能否认,港台同胞们在有些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上同大陆会有细微的差异。如,饮食口味、方言、文字书写(简体字与繁体字)等方面。
大陆的翻译风格多是严谨、遵从于原文,由于文化的精深,所以翻译出来的电影名颇有文艺感。如Red Shoes译为《红菱艳》,Gone with the wind 译为《乱世佳人》,都超级唯美。让我们再看看其他的例子吧。
原名:《Waterloo Bridge》
直译:《滑铁卢桥》
现译:《魂断蓝桥》
这满满的都是神鬼,what?一眼看去还以为是同系列恐怖故事,在这么多神鬼中要记住一部影片太难了啊,感觉分分钟就会混淆。不过,有一些电影的港台翻译还是很不错的。比如《The day after tomorrow》,大陆版翻译成《后天》,台湾翻译成《明日之后》,主旨比后天更明确了。而我们上海润界公司也提供影视译制、多语言文字和图形图像处理哦。
其实,大陆及港台的译名有差别的原因,无非就是它们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的差别等。同样地,多样的译名,各有各的长处,也能让我们有了在观影前对电影有更多了解。那么问题来了,两岸三地的译名你最喜欢那种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5. 求一些(著名或新的)国外电影大陆译名,和香港译名。中国电影国外译名
总动员系列
#######################################################
WALL•E / 机器人总动员
The Incredibles / 超人总动员
Finding Nemo / 海底总动员
Toy Story / 玩具总动员
Cars / 赛车总动员
Home on the Range / 母牛总动员
L'apetta Giulia e la signora vita / 蜜蜂总动员
Valiant / 战鸽总动员
Down Periscope / 潜艇总动员
Small Soldiers / 晶兵总动员
Joe's Apartment / 蟑螂总动员
Hjælp, jeg er en fisk / 鲨鱼总动员
Virus / 异形总动员
El bosque animado / 老鼠总动员
Twelve Monkeys /未来总动员
Preaching to the Perverted / 情色总动员
Good Burger / 汉堡总动员
Queen's Messenger / 绝地总动员
Tinseltown / 黑色总动员
Galaxis / 星际总动员
The Contaminated Man / 病毒总动员
Bee Movie / 蜜蜂总动员
Bless the Child / 灵异总动员
Screwed / 绑票总动员
Falcon Down / 截杀总动员
Night Watch / 核弹总动员
#######################################################
惊魂系列
#######################################################
Saw / 电锯惊魂
Disturbia / 后窗惊魂
P2 / 车库惊魂
Prey / 狮口惊魂
Creep / 地铁惊魂
5ive Days to Midnight / 五日惊魂
Epicenter / 浩劫惊魂
Psycho / 1999惊魂记
The Cottage / 小屋惊魂
Three / 荒岛惊魂
Incident on and Off a Mountain Road / 山路惊魂
Lasko / Im Auftrag des Vatikan / 列车惊魂
Sur mes lèvres / 唇语惊魂
Stage Fright / 欲海惊魂
Cul-de-sac / 荒岛惊魂
Anaconda frightened / 狂蟒惊魂
Penetration Angst / 少女惊魂
Cold Creek Manor / 大宅惊魂
The Others / 小岛惊魂
Point Blank / 步步惊魂
Freeway / 极速惊魂
Mary Reilly / 血魔惊魂
"Fear Itself" New Year's Day / 元旦惊魂
Fritt vilt / 雪山惊魂
boo / 万圣夜惊魂
Jailhouse Rock / 红楼惊魂
THREE BLIND MICE / 桃色惊魂
Blackout / 电梯惊魂
Stuck / 车祸惊魂
Repulsion / 冷血惊魂
Night of the Scarecrow / 猛鬼夜惊魂
Congo / 刚果惊魂
The Defiant Ones / 逃狱惊魂
#######################################################
疑云系列
#######################################################
Changeling / 换子疑云
Doubt / 虐童疑云
Rendition / 引渡疑云
Apocalypse Code / 密码疑云
Suspicion / 深闺疑云
The Inside / 重案疑云
It's All About Love / 爱情疑云
HIDDEN PALMS / 棕榈镇疑云
Peril at End House / 海滨古宅疑云
Jindabyne / 湖边疑云
The Three Undelivered Letters / 信札疑云
China Moon / 满月疑云
Playing God / 洛城疑云
Deepwater / 魔潭疑云
Lone Star / 小镇疑云
Florida City / 小镇疑云
To Kill a Mockingbird / 怪屋疑云
Shutter Island / 孤岛疑云
Murder in My House / 凶宅疑云
THE SCOUNDREL`S WIFE / 小镇疑云
La Couleur mensonge / 姐妹疑云
Long Lost Son / 丧子疑云
Eureka / 小城疑云
Big Apple / 纽约疑云
The Hunt for the Unicorn Killer / 爱杀疑云
Above Suspicion / 致命疑云
Enid Is Sleeping / 灭尸疑云
Out of the Fog / 海湾疑云
Written in Blood / 赤色疑云
Remains to Be Seen / 午夜疑云
Above Suspicion / 双面疑云
Blackmail / 步步疑云
Lost Behind Bars / 黑牢疑云
A Climate for Killing / 女尸疑云
#######################################################
特攻队系列
#######################################################
D.E.B.S. / 少女特工队
Mission: Impossible / 职业特工队
A Bug's Life / 虫虫特攻队
End Game / 总统特工队
Hoodwinked! / 小红帽特工队
The Real Ghostbusters / 捉鬼特工队
The Extra / 失业特工队
Vampires / V字特工队
G-Force / 豚鼠特工队
Balls of Thunder / 007好色特工队
魔鬼系列
he Devil's Advocate / 魔鬼代言人
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 / 当恶魔知道你死前
The Devil and Daniel Johnston 魔鬼诗篇
Diable probablement, Le / 很可能是魔鬼
Under Siege / 魔鬼战将
End of Days / 魔鬼末日
Ride with the Devil / 与魔鬼同骑
Diabel / 魔鬼 / The Devil
Universal Soldier / 魔鬼命令
Gary Lennon / 魔鬼交锋
Junior / 魔鬼二世
Universal Soldier: The Return 魔鬼命令
The List / 魔鬼名单
Mein liebster Feind - Klaus Kinski / 我的魔鬼
Le Diable Noir / 黑色魔鬼
Last Action Hero / 最后魔鬼英雄
Jeepers Creepers 2 魔鬼尸餐2
Grosse Bagarozy, Der / 魔鬼·性·狂想曲
Blood for Dracula / 魔鬼之血
Djävulens öga
Djävulens öga / 魔鬼的眼睛
Demonlover / 魔鬼情人
Monster in the Closet // 魔鬼的手
The Reflecting Skin / 魔鬼与我同生
Lucy: The Daughter of the Devil / 魔鬼女儿露西
The Hitcher / 魔鬼搭车人
魔鬼的交易Devil's Food (1996) (TV) / 魔鬼的交易
Devil in a Blue Dress / 蓝衣魔鬼 / 蓝魔鬼
=================================================================
一下是一些国产片的英文译名:
《Farewell My Concubine》(意思是:再见了,我的小老婆)。 《Farewell My Concubine》可是《霸王别姬》的英文译名啊。
请看下面的这些译名:(以下英文为IMDB的正式译名, “ -- ” 后是其字面含义,括号内为该片原名)
《Be There or Be Square》--在那里或者是平等的(《不见不散》,云山雾罩的还是见了就快点散了吧)
《Seventeen Years》--十七年(故弄玄虚,《回家过年》)
《So Close to Paradise》--天堂如此之近(《扁担,姑娘》,译名比原名有意思,原名让人想起什么《辘轳,女人和狗》之类的东东, “ 解不开的小疙瘩呀 ” )
《Ashes of Time》--时间的灰烬(《东邪西毒》,这个译名意味深长,无论你是东邪还是西毒,武功再高还不是最后都成了时间的灰烬?)
《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四海之内皆兄弟:豹子的血(《水浒传》,《水浒传》有个英文译名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
《Chinese Odyssey 1: Pandora‘s Box》--中国的奥德赛1:潘多拉宝盒(《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这个绝对是入乡随俗了,不过好象都挨不上边耶,葡萄)
《Chinese Odyssey 2: Cinderella, A》灰姑娘(《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至尊宝成了孙悟空,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天才啊!葡萄)
《Funeral of the Famous Star》--明星的葬礼(淡出鸟来,《大腕》)
《Treatment》--治疗(《刮痧》,如果美国法律这么认为就好了)
《Dream Factory》--梦工厂(《甲方乙方》,够NB的)
《Steel Meets Fire》--钢遇上了火(翻译遇上了鬼?《烈火金刚》)
《Third Sister Liu》--第三个姐姐刘(《刘三姐》,典型的不动脑筋)
《Steal Happiness》--偷喜(《没事偷着乐》,直接联想到了 “ 偷欢 ” ,以为是限制级的)
《Red Firecracker, Green Firecracker》--红鞭炮,绿鞭炮(《炮打双灯》,儿童片?)
《Breaking the Silence》--打破沉默(《漂亮妈妈》,译名直接,反观原名倒有卖弄风情之感)
《Emperor‘s Shadow》--帝国的阴影(《秦颂》,是说希特勒的?)
《In the Mood for Love》-- 在爱的情绪中(《花样年华》,恋爱中的译者)
《Woman-Demon-Human》--女人-恶魔-人类(《人鬼情》,失恋中的译者)
《From Beijing with Love》--从北京带着爱(到香港换不了菜,《国产007》)
《Fatal Decision》--重大选择(可惜FATAL有致命的意思,致命的抉择?《生死抉择》)
《In the Heat of the Sun》--在炎热的太阳下(《阳光灿烂的日子》,原文的 “ 阳光灿烂 ” 可有寓意啊。译文让JEWAYS想起中学语文第几课来着--祥子拉着人力车在街上走)
《Keep Cool》--保持冷静(《有话好好说》,郁讵!)
《Far Far Place》--很远很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想起LONG LONG AGO)
《Sixty Million Dollar Man》--六千万美圆的男人(《百变星君》,谈钱很俗耶)
《Flirting Scholar》--正在调情的学者(别人看《红楼梦》看到诗,你看到了屎?《唐伯虎点秋香》)
《Royal Tramp》--皇家流浪汉(《鹿鼎记》,为什么不译成 “ 皇家马德里 ” ?)
《Flowers of Shanghai》--上海之花(PG18?《海上花》)
《A Better Tomorrow》--明天会更好( “ 玉山白雪飘零,燃烧少年的心...” ,《英雄本色》)
《Color of a Hero 》--英雄的颜色(《英雄本色》的另一译名,是不是李阳的学生译的啊?--GIVE YOU COLORS TO SEE SEE-- 给你点颜色瞧瞧)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从前在中国(《黄飞鸿》,大而无边)
《Twin Warriors》--孪生勇士(《太极张三丰》,张三丰是双胞胎吗?)
《A Man Called Hero》--一个叫做英雄的男人(《中华英雄》,译者偷懒,照抄影评的第一句)
《Swordsman 3:The East is Red》--剑客3之东方红(《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东方一红就不败)
《Mr. Nice Guy》--好人先生(《一个好人》,有美国本土片名风格,国内译者可能会译成A GOOD MAN)
《Skinny Tiger and Fatty Dragon》--(《瘦虎肥龙》这位译者一定是后来翻译《卧虎藏龙》的那位吧)
《Saviour of the Soul》--灵魂的救星(啊呸!真不要脸!《九一神雕侠侣》)
6. 外国电影的名字 为什么国内跟台湾的翻译不一样
1翻译时可以根据片名字面意思直接译有时根据电影内容重新命名,可能双方选择不同
2即便选择同一翻译方式,毕竟双方用词习惯等有这略微差别,大陆更严肃些,要照顾社会影响等,港台翻译的翻译看起来更娱乐,直接奔票房而去
7. 《残酷大道》 美国好莱坞电影这个名字是台湾翻译的,大陆叫什么,怎么搜都搜不到
鬣狗之路
《鬣狗之路》是保罗·格罗斯主导,由 保罗·格罗斯 、罗西弗·萨瑟兰 、 克拉克·约翰森 、 艾伦·霍科 、 克里斯汀·霍恩主演的一部战争电影。[1]
中文名
鬣狗之路
外文名
Hyena Road: le chemin combat
出品公司
Rhombus Media/Bron Creative/Buffalo Gal Pictures
制片地区
加拿大
导演
保罗·格罗斯
编剧
保罗·格罗斯[2]
制片人
Niv Fichman/保罗·格罗斯/Phyllis Laing/Frank Siracusa[2]
类型
战争/剧情
主演
保罗·格罗斯,罗西弗·萨瑟兰,克拉克·约翰森,艾伦·霍科,克里斯汀·霍恩,大卫·里士满佩克,詹妮弗·皮达维克
片长
120分钟
上映时间
2015-09-14(多伦多电影节)/2015-10-09(加拿大)
8. 为什么大陆、香港、台湾翻译的外国电影名字或者是人名有很多差别。比如同样是音译:一个反应泰坦尼克号,一
香港用粤语翻译,跟普通话不同。比如Marlboro,“万宝路”显然不是一个说普通话的人最先翻译的。因为如果用普通话来翻译,第一个字应该发M而不是W。粤语保留古音,“古无轻唇音”,万wan在粤语的发音就是man。再比如Watsons,“屈臣氏”也是一个粤语的译音。“屈”在粤语中不念qu,而的确是类似于wat。粤语保留了古音中入声的特点,“屈”是一个入声字,在元音后面还有辅音,正好与Watsons中的t对应。还有Beckham,香港翻译为“碧咸”,比普通话的“贝克汉姆”少了一半的字数。因为普通话用“克”对译k,用“姆”对译m,而粤语里“碧”是入声,入声的那个末尾辅音对应了k,而咸的末尾辅音也是m,正好与英语里的m对应。不过了解粤语的这个特点,似乎还不能完全解释“铁达尼”的问题。从对应来看,“铁”对应ti,“达”对应ta,”尼“对应ni(c)。看起来是一个很奇怪的翻译,因为”铁“和”达“都是入声,而ti和ta的元音之后其实都没有辅音。而”尼“不是入声字,却似乎还要对应最后的c。不过因为”铁“国语念tie,与ti差别更大,所以虽然港台和新加坡等地都用这个名字,我还是倾向于这是一个粤语发音的翻译。从大陆的翻译看,”泰坦尼克“是一个比较忠实于英文发音的翻译,ti的i,发音是[ai],而不是,所以”铁“这个对译显然是一个从字面而不根据读音进行的翻译。大概某个英文水平较次的记者首先从某个英国报纸获取了这部电影开拍的信息,在并不清楚Titanic读音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低水平的英译汉。为什么要这么猜测呢,因为现在我们常说的”乌龙“,似乎就有人指出是从”wrong"这个单词来的。“乌”对译的是实际上并不发音的w。如果再考虑上Hobbit的例子(我之前并不清楚原来“哈比”也是港台译名啊),“比”对译bit,似乎有些时候香港的译者对最后的辅音不是那么关心?所以“铁达尼”的“尼”也对译了nic?至于我自己嘛,念英语的时候的确是常常把一些读起来感觉比较轻的辅音直接忽略掉……粤语的“霍”发音不是h,所以香港译者不会用这个字来对译ho。我也没想明白为什么用念ha的“哈”对译ho……至于有人觉得什么“总动员”的翻译不好,我倒不这么觉得。至少一看到什么“总动员”的动画片,我就知道迪斯尼的新片来了~挺成系列的~
9. 电影名字如何翻译翻译的一个电影名通用,有什么规则吗
片名是电影的招牌,有一种说法“好的名字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对于一部外国电影来说,好的译名则是翻译成功的一半。
花样百出的港台译名
倘若一位影迷能够看懂外国影片的原名,恐怕会吃惊,一贯聪明的外国人何以把影片的名字起得如此平淡无奇。究其原因,一是西方电影在宣传方面比较完善和发达,观众可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影片的情况,而不必仅靠一个耸人听闻的名字来吸引人,如《TheCrucible》,凭编剧阿瑟·米勒和两位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和薇诺娜·赖德的大名,已能号召起足够的观众,所以原名就是《炼狱》。但译成中文,在香港成了《妒焰飞灰》,在台湾变成了《激情年代》。二是当地观众不需一些直露刺激的名字来挑逗,如香港所翻译的《刚果惊魂》、《网络惊魂》,其原名其实只是《刚果》与《网络》而已。三就是要归于文化传统和文字习惯的不同了,有许多片名用其本土语言来表示非常响亮,而译成汉语就无论如何也没有了原来的味道,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些字眼进去,像《Heat》短促干脆而有爆发力,译成《热》或《热力》都显得单薄了些,于是香港人将其译成了《盗火线》,台湾人则将其译为《烈火悍将》。
如今对外国电影片名的翻译,已不是简单的直译汉化,而是对那些片名的再次加工、重新打造。
这种重造在商业高度发达的港台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如1997年获第6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五部影片中,除了非主流商业片《秘密与谎言》的名字没有其他化身外,其余四部《英国病人》、《闪耀》、《法尔戈》(地名)、《杰里·马圭尔》(人名),分别被译作《别问我是谁》(港)与《英伦情人》(台);《闪亮的风采》(港)与《钢琴师》(台);《雪花膏离奇命案》(港)与《冰血暴》(台);《甜心先生》(港)与《征服情海》(台)。
而1998年获第7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五部影片,除大名鼎鼎的《泰坦尼克号》外,其余四部也都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化身:《渐入佳境》成了《猫屎先生》(港)和《爱你在心口难开》(台);《一脱到底》成了《光猪六壮士》(港)和《脱线舞男》(台);《好人威尔·杭汀》成了《骄阳似我》(港)和《心灵捕手》(台);《洛城机密》成了《幕后嫌疑犯》(港)和《铁面特警队》(台)。
随着两岸三地间文化交流的增多、盗版影碟的横行,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港台翻译的外国电影,也越来越能体会到相互之间翻译习惯的差异,经常是同一部影片在三地间有着几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名字。如大陆所译的《普通嫌疑犯》,在香港成了截然相反的《非常嫌疑犯》,在台湾则成了《刺激惊爆点》。
由于外国影片的原名往往非常简单平实,大多仅是人名、地名或其他名词,港台片商肯定不甘于这种乏味的招牌,故而要改成一种更有动感和冲击力的名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将原名中的名词动词化,或加一个震撼力十足的形容词。于是,我们看到《速度》成了《生死时速》,《日光》成了《十万火急》,《百老汇上空的子弹》成了《子弹横飞百老汇》,《尼克松》成了《惊世谎言》,《迫切的危险》成了《燃眉追击》,《勇敢的心》成了《惊世未了缘》,《毒气室》成了《毒气裁决》,而《艾玛》则更为干脆,变成了《艾玛姑娘要出嫁》。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将地名“风云化”,这使得美国的城镇都弥漫着史诗的磅礴味道,如《赌城风云》、《芝加哥风云》、《迈阿密风云》。
这种加工经常变得夸张,造成片名中到处是“虎胆”与“威龙”、“危机”与“激情”、“悍将”与“狂花”、“超级”与“非常”、“夺命”与“惊魂”等等,而陷入雷同的窠臼。如香港译名中的“风暴”一词:《赎金风暴》、《档案风暴》、《龙卷风暴》、《情色风暴》、《霓裳风暴》、《红潮风暴》……至于台湾译名中所充斥的“追缉令”与“总动员”,到了混淆不清的地步,如《黑色追缉令》、《终极追缉令》、《火线追缉令》、《桃色追缉令》、《第六感追缉令》,我们很难相信它们就是我们所说的《低俗小说》、《杀手莱昂》、(《这个杀手不太冷》)、《七宗罪》、《叛逆性骚扰》与《本能》。
跟风译名难分仲伯
如果一部影片引起轰动,喜欢跟风的港台影人便要把其后来者与前者“系列”化,以求后者能沾上前者的光,哪怕这些影片既非续集,又没什么相关的“亲缘”关系。如《天煞》(原名《独立日》)一炮而红后,凡是跟外星人有关的科幻片均被他们带个“天”字,有《天袭》、《天魔》、《天茧》、《天威》等等,构成了好大一片天。
还有就是把同一个影星演的不同影片系列化,如法国美女艾曼纽·贝阿的三部影片分别被译作《今生情未了》、《真爱未了情》、《一生的爱都给你》,这恐怕要让世上最多情的人都困惑不已。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三部风格迥异的影片变成了孪生兄弟:《星光伴我心》(《天堂电影院》)、《声光伴我飞》(《海上钢琴师》)、《真爱伴我行》(《玛莲娜》)。构成一阕“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吉娜·戴维斯的《末路狂花》使她获得奥斯卡提名,后来她主演的《长吻晚安》被译成《特工狂花》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红小生基努·里夫斯则受到了台湾人的“捍卫”:《生死时速》被译成《捍卫战警》,《非常任务》被译成《捍卫机密》,《连锁反应》也就成了《捍卫追缉令》。而施瓦辛格几乎所有影片都被冠以“魔鬼”字样,如《魔鬼战将》、《魔鬼杀阵》、《魔鬼司令》、《魔鬼总动员》、《魔鬼终结者》,《蒸发密令》成了《魔鬼毁灭者》,《真实的谎言》被译作《魔鬼大帝》,连他主演的喜剧片也未能幸免,《幼儿园特警》成了《魔鬼孩子王》,《威龙二世》成了《魔鬼二世》。据说施瓦辛格构成的这片“魔鬼世界”连美国片商也大光其火,提出抗议。
译名中的诗词成语
解放前的中国电影翻译家往往喜欢用那些典雅的字眼来充任译名,如《翠堤春晓》、《琼宫恨史》、《乳莺出谷》、《桃李争春》等。港台影人也秉承了这个传统,《罗马假日》被译作《金枝玉叶》,《第梵尼早餐》成了《珠光宝气》,《音乐之声》也成了《仙乐飘飘处处闻》,一派诗意盎然。
这种译法对原名的篡改使观众很容易不明所以,如《心外幽情》、《淑女本色》,很难让人们想到它们就是《纯真年代》和《一个贵妇人的画像》。这一倾向用在生活片和爱情片中,则显出浓厚的“鸳鸯蝴蝶”味道,如《钟爱一生》(《我最爱的季节》)、《春风化雨》(《死亡诗社》)、《手足情深》(《雨人》)、《热泪伤痕》(《惊鸟》)、《此情可问天》(《霍华德庄园》)、《山水喜相逢》(《为戴茜小姐开车》)、《爱在天地苍茫时》(《屋顶上的骑兵》)、《一支梨花压海棠》(《洛丽塔》)等。
译名的古典化倾向往往是直接借用中国文学中的成语或诗词,哪怕与原名毫不相关。而有时现成的词语不足于表达影片的主题和内涵,在这种情况下便要改动或偷换一些词语。当你看到这类片子的海报后,千万不要以为是出了错别字:如《引郎入室》、《优柔不断》、《艳倒群雌》、《窈窕奶爸》、《胡说霸道》、《缘来是你》、《神通鬼大》、《一路顺疯》、《二见钟情》、《猩猩知我心》、《天高地不厚》、《杀手·蝴蝶·梦》、《挡不住的疯情》、《众里寻她兜错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烟》等等。
还有一些译名成为译者玩弄的一种文字游戏,如《我们跳舞吗》译成《谈谈情,跳跳舞》,《如果墙壁会说话》译成《你的生命,我的决定》,《离开拉斯维加斯》译成《两颗绝望的心》,《弗兰德先生的乐曲》译成《生命因你而动听》,《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译成《你是我今生的新娘》。有时也使原名变得意味深远,如《蓝》、《白》、《红》三部曲被译成《蓝色情挑》、《白色情迷》和《红色情深》。而冗长拗口的《异常快乐的爱妻事件》、《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不可思议的勾魂事件》,原名只不过是简单的《忠实》、《邮差》、《受惊吓的人》而已。
为造卖点煞费苦心
对原名大动“手术”不仅成了港台影人的习惯,许多大陆影片也未能幸免:《遭遇激情》成了《北京秋天的故事》,《大撒把》成了《北京痴男怨女》,《黑骏马》成了《爱在草原的天空》,《被告山杠爷》则成了《没有原告的杀人事件》,而《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这个名字明显不符合香港人的口味,于是成了《一个闯进我生命的女人》。这些使大陆片名“入境随俗”的改动,其优劣姑且不论,但至少体现了片商为影片制造“卖点”的苦心。
大陆的译名从前考虑商业因素较少,大多采取平实的直译方式。但近几年也开始在译名上大作文章,以求吸引观众眼球。其大约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照搬港台的翻译,如《变相怪杰》、《特工狂花》、《十万火急》、《玩具总动员》等,这种“总动员”在前几年恐怕是不可想象的。二是模仿港台的意译,如《廊桥遗梦》比《麦迪逊郡桥》要意境深远低徊;又如《云中漫步》,也比港译《真爱的风采》和台译《漫步在云端》要高出一筹。但这种模仿也往往有弄巧成拙之累,如港译《机械战警》在内地公映时被译作《威龙争雄》,过于流俗;又如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位平时临阵畏缩的老警官误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于是勇猛无比,只想与罪犯拼个你死我活,香港译作《搏错命》,非常传神,可被内地译作《猛警恶匪》,实在是得不偿失。三是试图推陈出新,结果却作茧自缚,如《Atimetokill》一片,港台都直译为《杀戮时刻》,够滋够味,而内地则译作《复仇杀机》毫无个性。又如《Therock》,香港译为《石破天惊》,台湾译为《绝地任务》,内地译为《勇闯夺命岛》,三名相较,高下自见。四是由于译者的外语素质不够,导致一些贻笑大方的错误,如著名的《肖申克的救赎》,原名《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中的“The Shawshank”,是指那座“鲨堡监狱”,译成《鲨堡救赎》顺理成章,结果却被译成了《刺激一九九五》、《铁窗岁月》、《月黑高飞》等,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10. 对国外电影名字的翻译,台湾和大陆究竟哪个更好一点
对国外电影名字的翻译
Translation of foreign film n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