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大片 > 蚵女台湾电影

蚵女台湾电影

发布时间:2021-08-02 03:14:35

㈠ 电影的百年历史

1905 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909 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亚细亚影片公司,并派梁少坡到香港拍摄了短片《偷烧鸭》。
1912 郑正秋、张石川拍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黎民伟拍摄香港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
(孙中山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结束)
1922 张石川、郑正秋在上海成立明星影片公司。
1923 明星公司的《孤儿救祖记》引起轰动。
黎民伟在香港成立民新公司。
1925 邵醉翁等兄弟四人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为香港邵氏公司之前身。
黎民伟将民新公司迁至上海。
1926 明星、大中华、百华等六家公司组成扼制天一公司的六合影片营业公司。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928 明星公司出品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轰动一时,并连续拍了近二十部续集。
1929 六合公司宣告解体。
1930 联华影片公司成立,创业作品为《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
国民政府颁发电影检查法。
1931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公映。
(九.一八事变)
1932 一.二八事变,日机轰炸上海,多家电影公司毁于战火。
1933 上海天一公司于薛觉先在上海拍摄首部粤语电影《白金龙》,引起轰动。
1934 蔡楚生推出《渔光曲》,卖座鼎盛,并于次年成为中国首部国际获奖影片。
吴永刚编导《神女》。
国民政府属下的中央宣传委员会成立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
1935 《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影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遗书,服毒自尽。
1937 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上映,女主角周璇一鸣惊人。
上海沦陷,上海制片事业陷入停顿。
(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 中制完成《八百壮士》等三部抗战故事片,同年武汉沦陷,中制迁往重庆。
1941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上映,轰动一时。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
1945 日本投降。
1947 《一江春水向东流》上映,卖座鼎盛,产生很大政治影响。
1948 《小城之春》上映。
1949 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
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由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
香港第一部黄飞鸿电影,关德兴主演的《鞭风灭烛》上映,后来成为中国最长的系列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 南洋影业改为邵氏父子公司。
1951 批判《武训传》的运动开始。
1952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在北京成立,后改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3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完成。
1958 邵氏公司成立,邵逸夫出任总裁,同时在清水湾兴建邵氏影城。
1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同年出品大批优秀电影。
1960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完成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1961 《大众电影》杂志举办第一届电影百花奖。
1963 邵氏出品,李翰祥导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地区上映,引起轰动。
李行、李嘉导演《蚵女》,掀起台湾地区“健康写实主义”风潮。
1964 李翰祥离开邵氏,在中国台湾创办国联,创业作品为《七仙女》。
1966 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开创新派武侠电影潮流。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 胡金铨导演《龙门客栈》。
张彻的《独臂刀》上映,影响到日后香港电影向男明星为主导的路线发展。
《清宫秘史》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全国性的批判。
1970 新中国恢复生产影片,本年出品两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
邹文怀离开邵氏自组嘉禾公司。
1971 李小龙返港拍摄《唐山大兄》,掀起功夫片热潮,同时挽救了嘉禾,使之成为实力仅次于邵氏的大公司。
1972 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打破香港票房记录。
李翰祥重返邵氏,拍摄许冠文主演的《大军阀》,十分卖座。
1973 李小龙猝死。
1975 胡金铨导演的《侠女》获得第28届嘎纳电影节技术大奖。
----------------------------------------------------------

中国电影大事记
(1896—2005)
1896年 电影传入中国。
1905年 第一部中国电影诞生。《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诞生。
1908年 意大利侨民劳罗在上海拍摄了《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上海租界各处风景》、《强行剪辫》等短纪录片。
1909年 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建立。
1911年 5月,上海城自治公所颁布《取缔影戏场条例》,共7条。
反映辛亥革命的短纪录片《武汉战争》在上海谋得利戏园上映。
1913年 中国人自组的电影公司新民公司在上海成立。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问世。
黎民伟在香港拍摄了短故事片《庄子试妻》。
1916年 幻仙影戏公司在上海徐家汇成立。
1917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电影业。
1919年 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偷烧鸭》等一批喜剧短片(时称为滑稽短片)。
中国影片制造公司在南通成立。
1920年 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摄制了由梅兰芳主演并导演的京剧短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这是梅兰芳涉足电影的开始。
1921年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问世。
1922年 《海誓》、《掷果缘》《红粉骷髅》上映。
1928年 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集)上映。
1929年 首映有声影片《飞行将军》(仅有声响,并无对白)。
本年度出现的主要影片有《火烧红莲寺》四至九集、《王氏四侠续集》、《乾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儿女英雄》二至三集、《红侠》、《风流剑客》、《飞行大盗》、《白玫瑰》、《关东大侠》等。
1930年《野草闲花》上映。该片采用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插曲《寻兄词》配音,这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首插曲。
1931年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世。
1933年《狂流》、《春蚕》、《三个摩登女性》、《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和《城市之夜》上映。
1934年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神女》上映。该片是中国无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姊妹花》、《渔光曲》上映。
1935年 《大路》、《新女性》上映。后者为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
《都市风光》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制作完成。
1936年《化身姑娘》、《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上映。
1937年 《壮志凌云》、《联华交响曲》、《夜半歌声》、《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上映。
1938年 抗日题材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士》上映。
1939年 《木兰从军》,连映85天。摄制了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孤城喋血》、《中华儿女》、《保家乡》、《好丈夫》等抗战电影。
1940年 摄制了《东亚之光》、《胜利进行曲》、《塞上风云》等8部抗日题材故事片及大型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
1941年 《西施》、《家》(上、下集)上映。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片长80分钟)问世。
1943年 《秋海棠》、《红楼梦》两部文学名著影片在上海上映。
1944年 拍摄了《气壮山河》、《血溅樱花》等抗战题材影片。
1947年 《八千里路云和月》举行了首映。《天堂春梦》、《假凤虚凰》、《一江春水向东流》(上、下集)上映。
1948年 抗日题材影片《松花江上》公映。《乘龙快婿》、《夜店》、《艳阳天》、《万家灯火》、《小城之春》、《生死恨》上映。
1949年 《丽人行》上映。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导演王滨)问世。
1950年 《我这一辈子》(根据老舍小说改编)摄制完成,成为春节期间最上座的影片,并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
1951年 上影厂拍摄的《南征北战》摄制完成。这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优秀的战争片。

作者: 银幕魅影 2005-12-20 10:45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中国电影百年简史
1953年 越剧片《梁山泊与祝英台》完成。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片。
1954年 惊险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完成,上映后受到热烈欢迎。
1955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放映,并于27日在巴黎明星电影院正式上映。
1957年 《柳堡的故事》、《女蓝五号》、《羊城暗哨》等影片深受观众欢迎。.
1958年《黄宝妹》公映,被评价为“纪录性艺术片”的代表作。
第一部中外合拍故事片《风筝》(中法合拍)问世。1958年出品的故事片高达105部。
1959年中国电影代表团携片参加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老兵新传》获电影节技术成就奖,《小鲤鱼跳龙门》获动画片银质奖。
1960年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歌舞片《刘三姐》完成。
1962年 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结果揭晓,《红色娘子军》获最佳故事片奖。
1963年 本年度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有《冰山上的来客》、《小兵张嘎》、《早春二月》、《野火春风斗古城》等。
1964年 《英雄儿女》、《雷锋》、《小铃铛》、《霓虹灯下的哨兵》、《阿诗玛》等一批优秀影片问世。
1965年 《地道战》、《烈火中永生》、《舞台姐妹》等文革前最后一批经典影片问世。
1970年 摄制完成第一部“样板戏电影”——彩色京剧艺术片《智取威虎山》。
1971年 完成“样板戏电影”《红灯记》(京剧)、《沙家浜》(京剧)和《红色娘子军》(舞剧)的拍摄。
1974年 全国上映《火红的年代》、《艳阳天》、《青松岭》等影片。
1975年《春苗》在全国公映。
1976年《欢腾的小凉河》在全国公映。
《创业》、《海霞》、《园丁之歌》等受到“四人帮”批判的电影在全国恢复上映。
1978年 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在南斯拉夫第3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一等奖。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在英国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影片奖。
1979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归心似箭》、《小花》、《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等。
1980年 《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等一批反思性影片摄制完成。
1981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西安事变》、《喜盈门》、《邻居》、《沙鸥》、《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乡情》等。
1982年 《城南旧事》、《人到中年》、《牧马人》、《骆驼祥子》等一批重要影片摄制完成。
1983年 《泉水叮咚》在意大利第13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被评为一等奖。
本年度较有影响的影片包括《咱们的牛百岁》、《血,总是热的》、《夕照街》、《我们的田野》等。
1984年 《猎场扎撒》、《野山》、《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等重要影片问世。
1987年 《老井》获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红高粱》、《老井》、《人?鬼?情》、《孩子王》、《太阳雨》、《我只流三次泪》、《最后的疯狂》等一批重要影片摄制完成。
1988年 《红高粱》在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奖。《芙蓉镇》在捷克斯洛伐克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电影节大奖。
1989年 《金猴降妖》、木偶片《神医》分别获美国第六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动画故事片一等奖、动画短片一等奖。《开国大典》问世。该片对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0年 2月,《本命年》获得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赵丽蓉因《过年》一片获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焦裕禄》、《我的九月》、《北京,你早》、《老店》、《龙年警官》、《血色清晨》等。
1991年 《哦,香雪》获得41届柏林电影节儿童片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银狮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包括《大决战之一—平津战役》《大决战之二—淮海战役》、《过年》、《火焰山来的鼓手》《留守女士》等。
1992年 《秋菊打官司》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站直啰,别趴下》、《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阙里人家》、《大撒把》、《新龙门客栈》、《蒋筑英》、《三毛从军记》等。
1993年 《香魂女》和台湾《喜宴》同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重庆谈判》、《霸王别姬》、《无人喝彩》、《炮打双灯》等。
1994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被告山杠爷》、《背靠背、脸对脸》、《二谟》等。
1995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孔繁森》、《九香》、《七七事变》、《大辫子的诱惑》、《赢家》等。
1996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鸦片战争》、《大转折》(上下)、《红河谷》等。
1997年 大陆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问世。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大进军》系列:《南线大追歼》、《席卷大西南》、《安居》、《长征》等。
1998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不见不散》、《离开雷锋的日子》、《一个都不能少》等。
1999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黄河绝恋》、《紧急迫降》、《大战宁沪杭》、《洗澡》等。
2000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生死抉择》等。
2001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寻枪》、《开往春天的地铁》、《我的兄弟姐妹》等。
2002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邓小平》、《美丽的大脚》、《冲出亚马逊》、《和你在一起》、《卡拉是条狗》等。
2003年 中国第一部数字电影《冬至》摄制完成。《英雄》创下了2.5亿元的票房纪录。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英雄》、《惊涛骇浪》、《暖》等。
2004年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十面埋伏》、《手机》等。

㈡ 小时候看过的电影

1947 《一江春水向东流》上映,卖座鼎盛,产生很大政治影响。
1948 《小城之春》上映。
1949 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
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由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
香港第一部黄飞鸿电影,关德兴主演的《鞭风灭烛》上映,后来成为中国最长的系列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 南洋影业改为邵氏父子公司。
1951 批判《武训传》的运动开始。
1952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在北京成立,后改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3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完成。
1958 邵氏公司成立,邵逸夫出任总裁,同时在清水湾兴建邵氏影城。
1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同年出品大批优秀电影。
1960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完成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1961 《大众电影》杂志举办第一届电影百花奖。
1963 邵氏出品,李翰祥导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地区上映,引起轰动。
李行、李嘉导演《蚵女》,掀起台湾地区“健康写实主义”风潮。
1964 李翰祥离开邵氏,在中国台湾创办国联,创业作品为《七仙女》。
1966 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开创新派武侠电影潮流。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 胡金铨导演《龙门客栈》。
张彻的《独臂刀》上映,影响到日后香港电影向男明星为主导的路线发展。
《清宫秘史》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全国性的批判。
1970 新中国恢复生产影片,本年出品两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
邹文怀离开邵氏自组嘉禾公司。
1971 李小龙返港拍摄《唐山大兄》,掀起功夫片热潮,同时挽救了嘉禾,使之成为实力仅次于邵氏的大公司。
1972 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打破香港票房记录。
李翰祥重返邵氏,拍摄许冠文主演的《大军阀》,十分卖座。
1973 李小龙猝死。
1975 胡金铨导演的《侠女》获得第28届嘎纳电影节技术大奖。

㈢ 我想知道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

1905 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909 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亚细亚影片公司,并派梁少坡到香港拍摄了短片《偷烧鸭》。
1912 郑正秋、张石川拍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黎民伟拍摄香港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
(孙中山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结束)
1922 张石川、郑正秋在上海成立明星影片公司。
1923 明星公司的《孤儿救祖记》引起轰动。
黎民伟在香港成立民新公司。
1925 邵醉翁等兄弟四人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为香港邵氏公司之前身。
黎民伟将民新公司迁至上海。
1926 明星、大中华、百华等六家公司组成扼制天一公司的六合影片营业公司。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928 明星公司出品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轰动一时,并连续拍了近二十部续集。
1929 六合公司宣告解体。
1930 联华影片公司成立,创业作品为《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
国民政府颁发电影检查法。
1931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公映。
(九.一八事变)
1932 一.二八事变,日机轰炸上海,多家电影公司毁于战火。
1933 上海天一公司于薛觉先在上海拍摄首部粤语电影《白金龙》,引起轰动。
1934 蔡楚生推出《渔光曲》,卖座鼎盛,并于次年成为中国首部国际获奖影片。
吴永刚编导《神女》。
国民政府属下的中央宣传委员会成立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
1935 《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影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遗书,服毒自尽。
1937 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上映,女主角周璇一鸣惊人。
上海沦陷,上海制片事业陷入停顿。
(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 中制完成《八百壮士》等三部抗战故事片,同年武汉沦陷,中制迁往重庆。
1941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上映,轰动一时。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
1945 日本投降。
1947 《一江春水向东流》上映,卖座鼎盛,产生很大政治影响。
1948 《小城之春》上映。
1949 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
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由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
香港第一部黄飞鸿电影,关德兴主演的《鞭风灭烛》上映,后来成为中国最长的系列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 南洋影业改为邵氏父子公司。
1951 批判《武训传》的运动开始。
1952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在北京成立,后改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3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完成。
1958 邵氏公司成立,邵逸夫出任总裁,同时在清水湾兴建邵氏影城。
1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同年出品大批优秀电影。
1960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完成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1961 《大众电影》杂志举办第一届电影百花奖。
1963 邵氏出品,李翰祥导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地区上映,引起轰动。
李行、李嘉导演《蚵女》,掀起台湾地区“健康写实主义”风潮。
1964 李翰祥离开邵氏,在中国台湾创办国联,创业作品为《七仙女》。
1966 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开创新派武侠电影潮流。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 胡金铨导演《龙门客栈》。
张彻的《独臂刀》上映,影响到日后香港电影向男明星为主导的路线发展。
《清宫秘史》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全国性的批判。
1970 新中国恢复生产影片,本年出品两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
邹文怀离开邵氏自组嘉禾公司。
1971 李小龙返港拍摄《唐山大兄》,掀起功夫片热潮,同时挽救了嘉禾,使之成为实力仅次于邵氏的大公司。
1972 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打破香港票房记录。
李翰祥重返邵氏,拍摄许冠文主演的《大军阀》,十分卖座。
1973 李小龙猝死。
1975 胡金铨导演的《侠女》获得第28届嘎纳电影节技术大奖。
----------------------------------------------------------

中国电影大事记
(1896—2005)
1896年 电影传入中国。
1905年 第一部中国电影诞生。《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诞生。
1908年 意大利侨民劳罗在上海拍摄了《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上海租界各处风景》、《强行剪辫》等短纪录片。
1909年 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建立。
1911年 5月,上海城自治公所颁布《取缔影戏场条例》,共7条。
反映辛亥革命的短纪录片《武汉战争》在上海谋得利戏园上映。
1913年 中国人自组的电影公司新民公司在上海成立。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问世。
黎民伟在香港拍摄了短故事片《庄子试妻》。
1916年 幻仙影戏公司在上海徐家汇成立。
1917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电影业。
1919年 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偷烧鸭》等一批喜剧短片(时称为滑稽短片)。
中国影片制造公司在南通成立。
1920年 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摄制了由梅兰芳主演并导演的京剧短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这是梅兰芳涉足电影的开始。
1921年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问世。
1922年 《海誓》、《掷果缘》《红粉骷髅》上映。
1928年 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集)上映。
1929年 首映有声影片《飞行将军》(仅有声响,并无对白)。
本年度出现的主要影片有《火烧红莲寺》四至九集、《王氏四侠续集》、《乾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儿女英雄》二至三集、《红侠》、《风流剑客》、《飞行大盗》、《白玫瑰》、《关东大侠》等。
1930年《野草闲花》上映。该片采用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插曲《寻兄词》配音,这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首插曲。
1931年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世。
1933年《狂流》、《春蚕》、《三个摩登女性》、《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和《城市之夜》上映。
1934年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神女》上映。该片是中国无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姊妹花》、《渔光曲》上映。
1935年 《大路》、《新女性》上映。后者为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
《都市风光》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制作完成。
1936年《化身姑娘》、《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上映。
1937年 《壮志凌云》、《联华交响曲》、《夜半歌声》、《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上映。
1938年 抗日题材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士》上映。
1939年 《木兰从军》,连映85天。摄制了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孤城喋血》、《中华儿女》、《保家乡》、《好丈夫》等抗战电影。
1940年 摄制了《东亚之光》、《胜利进行曲》、《塞上风云》等8部抗日题材故事片及大型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
1941年 《西施》、《家》(上、下集)上映。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片长80分钟)问世。
1943年 《秋海棠》、《红楼梦》两部文学名著影片在上海上映。
1944年 拍摄了《气壮山河》、《血溅樱花》等抗战题材影片。
1947年 《八千里路云和月》举行了首映。《天堂春梦》、《假凤虚凰》、《一江春水向东流》(上、下集)上映。
1948年 抗日题材影片《松花江上》公映。《乘龙快婿》、《夜店》、《艳阳天》、《万家灯火》、《小城之春》、《生死恨》上映。
1949年 《丽人行》上映。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导演王滨)问世。
1950年 《我这一辈子》(根据老舍小说改编)摄制完成,成为春节期间最上座的影片,并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
1951年 上影厂拍摄的《南征北战》摄制完成。这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优秀的战争片。

作者: 银幕魅影 2005-12-20 10:45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中国电影百年简史
1953年 越剧片《梁山泊与祝英台》完成。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片。
1954年 惊险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完成,上映后受到热烈欢迎。
1955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放映,并于27日在巴黎明星电影院正式上映。
1957年 《柳堡的故事》、《女蓝五号》、《羊城暗哨》等影片深受观众欢迎。.
1958年《黄宝妹》公映,被评价为“纪录性艺术片”的代表作。
第一部中外合拍故事片《风筝》(中法合拍)问世。1958年出品的故事片高达105部。
1959年中国电影代表团携片参加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老兵新传》获电影节技术成就奖,《小鲤鱼跳龙门》获动画片银质奖。
1960年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歌舞片《刘三姐》完成。
1962年 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结果揭晓,《红色娘子军》获最佳故事片奖。
1963年 本年度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有《冰山上的来客》、《小兵张嘎》、《早春二月》、《野火春风斗古城》等。
1964年 《英雄儿女》、《雷锋》、《小铃铛》、《霓虹灯下的哨兵》、《阿诗玛》等一批优秀影片问世。
1965年 《地道战》、《烈火中永生》、《舞台姐妹》等文革前最后一批经典影片问世。
1970年 摄制完成第一部“样板戏电影”——彩色京剧艺术片《智取威虎山》。
1971年 完成“样板戏电影”《红灯记》(京剧)、《沙家浜》(京剧)和《红色娘子军》(舞剧)的拍摄。
1974年 全国上映《火红的年代》、《艳阳天》、《青松岭》等影片。
1975年《春苗》在全国公映。
1976年《欢腾的小凉河》在全国公映。
《创业》、《海霞》、《园丁之歌》等受到“四人帮”批判的电影在全国恢复上映。
1978年 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在南斯拉夫第3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一等奖。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在英国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影片奖。
1979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归心似箭》、《小花》、《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等。
1980年 《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等一批反思性影片摄制完成。
1981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西安事变》、《喜盈门》、《邻居》、《沙鸥》、《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乡情》等。
1982年 《城南旧事》、《人到中年》、《牧马人》、《骆驼祥子》等一批重要影片摄制完成。
1983年 《泉水叮咚》在意大利第13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被评为一等奖。
本年度较有影响的影片包括《咱们的牛百岁》、《血,总是热的》、《夕照街》、《我们的田野》等。
1984年 《猎场扎撒》、《野山》、《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等重要影片问世。
1987年 《老井》获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红高粱》、《老井》、《人?鬼?情》、《孩子王》、《太阳雨》、《我只流三次泪》、《最后的疯狂》等一批重要影片摄制完成。
1988年 《红高粱》在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奖。《芙蓉镇》在捷克斯洛伐克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电影节大奖。
1989年 《金猴降妖》、木偶片《神医》分别获美国第六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动画故事片一等奖、动画短片一等奖。《开国大典》问世。该片对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0年 2月,《本命年》获得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赵丽蓉因《过年》一片获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焦裕禄》、《我的九月》、《北京,你早》、《老店》、《龙年警官》、《血色清晨》等。
1991年 《哦,香雪》获得41届柏林电影节儿童片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银狮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包括《大决战之一—平津战役》《大决战之二—淮海战役》、《过年》、《火焰山来的鼓手》《留守女士》等。
1992年 《秋菊打官司》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站直啰,别趴下》、《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阙里人家》、《大撒把》、《新龙门客栈》、《蒋筑英》、《三毛从军记》等。
1993年 《香魂女》和台湾《喜宴》同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重庆谈判》、《霸王别姬》、《无人喝彩》、《炮打双灯》等。
1994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被告山杠爷》、《背靠背、脸对脸》、《二谟》等。
1995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孔繁森》、《九香》、《七七事变》、《大辫子的诱惑》、《赢家》等。
1996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鸦片战争》、《大转折》(上下)、《红河谷》等。
1997年 大陆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问世。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大进军》系列:《南线大追歼》、《席卷大西南》、《安居》、《长征》等。
1998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不见不散》、《离开雷锋的日子》、《一个都不能少》等。
1999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黄河绝恋》、《紧急迫降》、《大战宁沪杭》、《洗澡》等。
2000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生死抉择》等。
2001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寻枪》、《开往春天的地铁》、《我的兄弟姐妹》等。
2002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邓小平》、《美丽的大脚》、《冲出亚马逊》、《和你在一起》、《卡拉是条狗》等。
2003年 中国第一部数字电影《冬至》摄制完成。《英雄》创下了2.5亿元的票房纪录。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英雄》、《惊涛骇浪》、《暖》等。
2004年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十面埋伏》、《手机》等。
参考资料:http://post..com/f?kz=48219007

㈣ 请介绍一下台湾导演李行

李行(1930~ ),中国台湾电影导演。江苏武进人。1930年5月20日生于上海。1952年从影当演员,参演过《永不分离》、《马车夫之恋》等片。1958年升任副导演,1959年开始执导台语片。1963年成功地导演了他第一部普通话影片《街头巷尾》,从此被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命为主要导演。他导演的《蚵女》、《玉观音》、《汪洋中的一条船》分获第十一届、第十五届和第二十五届亚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或最佳导演奖 。他获台湾金马奖的影片还有《养鸭人家》、《路》、《秋决》、《吾土吾民》、《碧云天》、《汪洋中的一条船》、《小城故事》、《早安台北》等。此外,他导演的较有影响的影片还有《婉君表妹》、《哑女情深》、《原乡人》、《唐山过台湾》等。

㈤ 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是哪个电视的主题曲

电影《小城故事》
外文名:Xiao cheng de gu shi(Story of a Small Town, The)
国家或地区:中国台湾
出品年代:1979
导演:李行
演员:钟镇涛、林凤娇、欧弟、葛香亭、江明、李烈
片长:94分钟

简介: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谈的谈说的说,小城故事真不错,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 邓丽君的这首美妙动听、至今仍传唱不衰的歌曲,想必很多人都再熟悉不过了。这首歌就出自这部《小城故事》。

本片由金马奖历史上响当当的台湾本土导演李行执导,李行纵横台湾影坛长达三十余年,有影坛常青树之称。他执导的《养鸭人家》、《路口》、《吾土吾民》、《汪洋中的一条船》和这部《小城故事》分别获得第三、六、十二、十五、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并两度荣获最佳导演奖。他的影片多关注台湾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欢故事,充满了浓郁的台湾本土气息和人文主义的关怀精神,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其1963年合作导演的《蚵女》、1968年独立导演《玉观音》均获得亚洲影展最佳剧情片奖,1983年导演的《大轮回》获意大利国际幻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李行是华语导演中的佼佼者以及台湾电影人的代表性人物,1995年获邀担任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同年获得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纯朴的故事情节,钟镇涛、林凤娇等明星们出色的表演,优美动听的配乐歌曲和浓郁的台湾本土气息,大大增添了本片的观赏性和可看性。这部4:3全屏,画质并不十分理想的1970年代的中国台湾老片,想必一定会同这首主题歌一样不会让大多数影迷失望。本片荣获第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原著剧本、最佳女主角、最佳童星等多个奖项。

剧情讲述文雄因看不惯姐夫有外遇和欺负姐姐,气愤之下打伤姐夫,被判刑三年,狱中与赖老头学会木雕手艺,提前出狱的文雄谢绝了前女友的挽留,来到小城成为赖老头的得力助手,并与赖老头的哑巴女儿阿秀彼此关怀、情爱滋长。这时文雄的前女友月华出现,赖老头对此颇不谅解,遂要逐文雄出门,以免女儿上当……。镇上工艺品店的周小开和同在赖老头处做活的狱友郭金发都对阿秀早有非份之想,幸而在其对阿秀动手时,都被文雄所救。几经波折和误会,文雄和阿秀感情更深,赖老头也认清了文雄的为人,风雨过去小城归于平静……

㈥ 蚵女 KE NU怎么样

出生于1930年的李行导演是台湾电影界一位承上启下、中流砥柱式的人物。他导演过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包括早期的台语片《王哥柳哥游台湾》以及后来的琼瑶言情电影《婉君表妹》、《哑女情深》等。然而,李行导演身上最为重要的标签还是“乡土写实”电影:《养鸭人家》、《早安台北》、《汪洋中的一条船》、《小城故事》等。 而拍摄于1964年的《蚵女》是李行导演的首部“乡土”电影,同时也是台湾... []

㈦ 台湾的历史影片

日治时期

日治时代台湾自制日语电影《莎勇之钟》,李香兰主演第一部在台湾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丰治郎率领日本摄影师等一行人在全台湾北、中、南一百多处地点取镜的《台湾实况绍介》。电影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电力、农业、工业、矿业、铁路、教育、风景、民俗、征讨原住民等题材[16]。第一部台湾人制作的剧情片《谁之过》于1925年由刘喜阳、李松峰等人组成的台湾映画研究会制作。不过即使剧情片,仍有相当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丰治郎于台湾定居,开始在台湾北、中、南七大都会建戏院放映电影,并与日本及欧美的电影公司签约,建立制度化的电影发行放映制度。1924年后,台北的放映业者由日本请来一流的辩士(电影说明者),电影放映业愈加蓬勃起来。1935年10月,日本领台40年举行台湾博览会,以及隔年台北与福冈间开辟航空通运,这两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时期台湾电影放映业的鼎盛时期[17]

民国时期

台语电影兴起
主条目:台语电影

台语电影《旧情绵绵》,洪一峰主演。1955年,麦寮拱乐社歌仔戏团团主陈澄三与何基明导演合作,拍摄该团的拿手戏《薛平贵与王宝钏》,成为二战后第一部台语片,一直到1981年最后一部台语片《陈三五娘》为止,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台语电影时代。根据统计,台语片的总产量将近两千部,产量最多时一年高达120部作品问世。《薛平贵与王宝钏》在当时台湾社会引起大轰动,皆创下当时票房纪录,[18],引来一窝风的台语歌仔戏跟拍风。

健康写实电影
1960年代,台海情势逐渐稳定,中央电影公司提出健康写实的制作路线,兼顾欧美写实主义电影下,聘请李行拍摄《蚵女》与《养鸭人家》两片。两片均颇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导演李翰祥来台发展,并香港电影技术带进台湾。此阶段所拍电影类型除了初期的黄梅调,尚有历史宫闱片《如西施》及文艺片,其中以琼瑶原著为蓝图者占了8部。

胡金铨与新武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开始制作新派的武侠片,其中的两位主要导演胡金铨与张彻后来都来台湾发展。胡金铨于1967年为联邦公司编导武侠片《龙门客栈》缔造了绝佳的票房纪录[19],从此武侠、功夫、武打类型的电影成为台湾电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没落。胡金铨的电影发挥中国京剧的特色,结合弹簧床与吊钢丝的特技,运用蒙太奇电影手法,使得武打动作快速俐落,动静收放形成视觉韵律。

功夫片兴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门》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热潮,而台湾武侠主流自此就转化为功夫片、武打片继续在台湾流行。接著张彻在卲氏公司幕后支持下,于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卫、狄龙等来台成立的长弓公司,也让功夫武打片,成为当时台湾电影的要角。

爱国政宣电影
197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了一段台湾电影的爱国政宣片时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岭》、《战地英豪》、《女兵日记》、《八百壮士》、《梅花》、《笕桥英烈传》、《望春风》、《香火》、《黄埔军魂》、《成功岭上》、《源》、《皇天后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双十》、《血战大二胆》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种则有如《汪洋中的一条船》的自我勉励写实片及如《一个女工的故事》的文艺片。

学生电影类型
之后,李行、宋存寿、屠忠训等导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鸟之爱》、《欢颜》等清新的小品。之后,导演林清介则在《一个问题学生》卖座后,连续拍摄相同类型,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学生电影,这些类型电影包括《学生之爱》、《同班同学》、《男女合班》、《台北甜心》、《毕业班》等。而这波电影尚有《拒绝联考的小子》、《年轻人的心声》、《不妥协的一代》。此阶段学生电影成为台湾新浪潮电影出现以前的重要台湾电影类型。这些低成本独立制作方式,也让新导演有了拍片的机会。事实上,台湾知名导演侯孝贤也在此阶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等两部片子。

台湾新浪潮电影的兴起与没落
台湾电影“现代主义”化,可说是始于三支短片合而为一的黄春明原著改编电影-《儿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苹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顶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发的《台湾电影宣言风波》外,中影公司大胆启用新人拍摄乡土文学作品,也是确立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实上,于《儿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启用杨德昌、柯一正、张毅、陶德辰拍摄了《光阴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与《小毕的故事》。这些电影也促成了台湾电影的新风貌,更因票房卖座,让台湾新电影成为主流[16]。

《儿子的大玩偶》制作完成后,突破当时台湾政治与电影保守势力的抵制,于舆论、口碑与市场的支持下,为往后台湾电影的创作自由创造一片天空。其后,包括侯孝贤、杨德昌、张毅、万仁、柯一正、陈坤厚、曾壮祥、李佑宁、王童等也确定了以导演为主;形式新颖、风格独特、意识前进的台湾新电影。

一般来说,此波新浪潮电影中较重要的作品计有《风柜来的人》、《海滩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个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这样过了一生》、《青梅竹马》、《杀夫》、《恐怖份子》、《恋恋风尘》、《桂花巷》。

该新电影绝大多数是由台湾政府所属的中影所投资拍摄,主要的推动者为中影主事者明骥与中高阶层的小野和吴念真。此三人,可说是促成台湾新电影的主要功臣,也对当时低迷的台湾电影产生重大影响[16]。

在此影响下,台湾业内原本拍摄商业电影的导演见状,也将此潮流引进商业电影境地,此种以乡土小说为类型的商业电影,计有《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室男》、《嫁妆一牛车》、《孤恋花》、《孽子》等。不过因为产量毕竟有限,1980年代台湾电影仍以如许不了主角的喜剧,与其他如著赌博片、犯罪片的商业电影。

另一方面,因为香港电影的成功,让台湾舆论上也开始出现对台湾新电影的批判声音。以艺术电影为主轴的台湾新电影的支持者与反对者逐渐壁垒分明,此因素,让集体的台湾新潮流电影方朝终于1980年代末期结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为失利。不过,相对的,此艺术电影,却同时间大受国际影展与各国艺术电影市场上的欢迎。

㈧ 百年电影

1905 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909 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亚细亚影片公司,并派梁少坡到香港拍摄了短片《偷烧鸭》。
1912 郑正秋、张石川拍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黎民伟拍摄香港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
(孙中山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结束)
1922 张石川、郑正秋在上海成立明星影片公司。
1923 明星公司的《孤儿救祖记》引起轰动。
黎民伟在香港成立民新公司。
1925 邵醉翁等兄弟四人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为香港邵氏公司之前身。
黎民伟将民新公司迁至上海。
1926 明星、大中华、百华等六家公司组成扼制天一公司的六合影片营业公司。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928 明星公司出品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轰动一时,并连续拍了近二十部续集。
1929 六合公司宣告解体。
1930 联华影片公司成立,创业作品为《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
国民政府颁发电影检查法。
1931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公映。
(九.一八事变)
1932 一.二八事变,日机轰炸上海,多家电影公司毁于战火。
1933 上海天一公司于薛觉先在上海拍摄首部粤语电影《白金龙》,引起轰动。
1934 蔡楚生推出《渔光曲》,卖座鼎盛,并于次年成为中国首部国际获奖影片。
吴永刚编导《神女》。
国民政府属下的中央宣传委员会成立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
1935 《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影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遗书,服毒自尽。
1937 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上映,女主角周璇一鸣惊人。
上海沦陷,上海制片事业陷入停顿。
(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 中制完成《八百壮士》等三部抗战故事片,同年武汉沦陷,中制迁往重庆。
1941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上映,轰动一时。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
1945 日本投降。
1947 《一江春水向东流》上映,卖座鼎盛,产生很大政治影响。
1948 《小城之春》上映。
1949 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
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由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
香港第一部黄飞鸿电影,关德兴主演的《鞭风灭烛》上映,后来成为中国最长的系列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 南洋影业改为邵氏父子公司。
1951 批判《武训传》的运动开始。
1952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在北京成立,后改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3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完成。
1958 邵氏公司成立,邵逸夫出任总裁,同时在清水湾兴建邵氏影城。
1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同年出品大批优秀电影。
1960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完成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1961 《大众电影》杂志举办第一届电影百花奖。
1963 邵氏出品,李翰祥导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地区上映,引起轰动。
李行、李嘉导演《蚵女》,掀起台湾地区“健康写实主义”风潮。
1964 李翰祥离开邵氏,在中国台湾创办国联,创业作品为《七仙女》。
1966 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开创新派武侠电影潮流。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 胡金铨导演《龙门客栈》。
张彻的《独臂刀》上映,影响到日后香港电影向男明星为主导的路线发展。
《清宫秘史》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全国性的批判。
1970 新中国恢复生产影片,本年出品两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
邹文怀离开邵氏自组嘉禾公司。
1971 李小龙返港拍摄《唐山大兄》,掀起功夫片热潮,同时挽救了嘉禾,使之成为实力仅次于邵氏的大公司。
1972 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打破香港票房记录。
李翰祥重返邵氏,拍摄许冠文主演的《大军阀》,十分卖座。
1973 李小龙猝死。
1975 胡金铨导演的《侠女》获得第28届嘎纳电影节技术大奖。
----------------------------------------------------------

中国电影大事记
(1896—2005)
1896年 电影传入中国。
1905年 第一部中国电影诞生。《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诞生。
1908年 意大利侨民劳罗在上海拍摄了《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上海租界各处风景》、《强行剪辫》等短纪录片。
1909年 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建立。
1911年 5月,上海城自治公所颁布《取缔影戏场条例》,共7条。
反映辛亥革命的短纪录片《武汉战争》在上海谋得利戏园上映。
1913年 中国人自组的电影公司新民公司在上海成立。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问世。
黎民伟在香港拍摄了短故事片《庄子试妻》。
1916年 幻仙影戏公司在上海徐家汇成立。
1917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电影业。
1919年 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偷烧鸭》等一批喜剧短片(时称为滑稽短片)。
中国影片制造公司在南通成立。
1920年 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摄制了由梅兰芳主演并导演的京剧短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这是梅兰芳涉足电影的开始。
1921年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问世。
1922年 《海誓》、《掷果缘》《红粉骷髅》上映。
1928年 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集)上映。
1929年 首映有声影片《飞行将军》(仅有声响,并无对白)。
本年度出现的主要影片有《火烧红莲寺》四至九集、《王氏四侠续集》、《乾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儿女英雄》二至三集、《红侠》、《风流剑客》、《飞行大盗》、《白玫瑰》、《关东大侠》等。
1930年《野草闲花》上映。该片采用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插曲《寻兄词》配音,这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首插曲。
1931年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世。
1933年《狂流》、《春蚕》、《三个摩登女性》、《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和《城市之夜》上映。
1934年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神女》上映。该片是中国无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姊妹花》、《渔光曲》上映。
1935年 《大路》、《新女性》上映。后者为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
《都市风光》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制作完成。
1936年《化身姑娘》、《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上映。
1937年 《壮志凌云》、《联华交响曲》、《夜半歌声》、《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上映。
1938年 抗日题材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士》上映。
1939年 《木兰从军》,连映85天。摄制了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孤城喋血》、《中华儿女》、《保家乡》、《好丈夫》等抗战电影。
1940年 摄制了《东亚之光》、《胜利进行曲》、《塞上风云》等8部抗日题材故事片及大型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
1941年 《西施》、《家》(上、下集)上映。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片长80分钟)问世。
1943年 《秋海棠》、《红楼梦》两部文学名著影片在上海上映。
1944年 拍摄了《气壮山河》、《血溅樱花》等抗战题材影片。
1947年 《八千里路云和月》举行了首映。《天堂春梦》、《假凤虚凰》、《一江春水向东流》(上、下集)上映。
1948年 抗日题材影片《松花江上》公映。《乘龙快婿》、《夜店》、《艳阳天》、《万家灯火》、《小城之春》、《生死恨》上映。
1949年 《丽人行》上映。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导演王滨)问世。
1950年 《我这一辈子》(根据老舍小说改编)摄制完成,成为春节期间最上座的影片,并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
1951年 上影厂拍摄的《南征北战》摄制完成。这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优秀的战争片。

作者: 银幕魅影 2005-12-20 10:45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中国电影百年简史
1953年 越剧片《梁山泊与祝英台》完成。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片。
1954年 惊险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完成,上映后受到热烈欢迎。
1955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放映,并于27日在巴黎明星电影院正式上映。
1957年 《柳堡的故事》、《女蓝五号》、《羊城暗哨》等影片深受观众欢迎。.
1958年《黄宝妹》公映,被评价为“纪录性艺术片”的代表作。
第一部中外合拍故事片《风筝》(中法合拍)问世。1958年出品的故事片高达105部。
1959年中国电影代表团携片参加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老兵新传》获电影节技术成就奖,《小鲤鱼跳龙门》获动画片银质奖。
1960年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歌舞片《刘三姐》完成。
1962年 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结果揭晓,《红色娘子军》获最佳故事片奖。
1963年 本年度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有《冰山上的来客》、《小兵张嘎》、《早春二月》、《野火春风斗古城》等。
1964年 《英雄儿女》、《雷锋》、《小铃铛》、《霓虹灯下的哨兵》、《阿诗玛》等一批优秀影片问世。
1965年 《地道战》、《烈火中永生》、《舞台姐妹》等文革前最后一批经典影片问世。
1970年 摄制完成第一部“样板戏电影”——彩色京剧艺术片《智取威虎山》。
1971年 完成“样板戏电影”《红灯记》(京剧)、《沙家浜》(京剧)和《红色娘子军》(舞剧)的拍摄。
1974年 全国上映《火红的年代》、《艳阳天》、《青松岭》等影片。
1975年《春苗》在全国公映。
1976年《欢腾的小凉河》在全国公映。
《创业》、《海霞》、《园丁之歌》等受到“四人帮”批判的电影在全国恢复上映。
1978年 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在南斯拉夫第3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一等奖。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在英国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影片奖。
1979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归心似箭》、《小花》、《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等。
1980年 《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等一批反思性影片摄制完成。
1981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西安事变》、《喜盈门》、《邻居》、《沙鸥》、《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乡情》等。
1982年 《城南旧事》、《人到中年》、《牧马人》、《骆驼祥子》等一批重要影片摄制完成。
1983年 《泉水叮咚》在意大利第13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被评为一等奖。
本年度较有影响的影片包括《咱们的牛百岁》、《血,总是热的》、《夕照街》、《我们的田野》等。
1984年 《猎场扎撒》、《野山》、《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等重要影片问世。
1987年 《老井》获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红高粱》、《老井》、《人?鬼?情》、《孩子王》、《太阳雨》、《我只流三次泪》、《最后的疯狂》等一批重要影片摄制完成。
1988年 《红高粱》在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奖。《芙蓉镇》在捷克斯洛伐克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电影节大奖。
1989年 《金猴降妖》、木偶片《神医》分别获美国第六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动画故事片一等奖、动画短片一等奖。《开国大典》问世。该片对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0年 2月,《本命年》获得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赵丽蓉因《过年》一片获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焦裕禄》、《我的九月》、《北京,你早》、《老店》、《龙年警官》、《血色清晨》等。
1991年 《哦,香雪》获得41届柏林电影节儿童片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银狮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包括《大决战之一—平津战役》《大决战之二—淮海战役》、《过年》、《火焰山来的鼓手》《留守女士》等。
1992年 《秋菊打官司》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站直啰,别趴下》、《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阙里人家》、《大撒把》、《新龙门客栈》、《蒋筑英》、《三毛从军记》等。
1993年 《香魂女》和台湾《喜宴》同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重庆谈判》、《霸王别姬》、《无人喝彩》、《炮打双灯》等。
1994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被告山杠爷》、《背靠背、脸对脸》、《二谟》等。
1995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孔繁森》、《九香》、《七七事变》、《大辫子的诱惑》、《赢家》等。
1996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鸦片战争》、《大转折》(上下)、《红河谷》等。
1997年 大陆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问世。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大进军》系列:《南线大追歼》、《席卷大西南》、《安居》、《长征》等。
1998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不见不散》、《离开雷锋的日子》、《一个都不能少》等。
1999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黄河绝恋》、《紧急迫降》、《大战宁沪杭》、《洗澡》等。
2000年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生死抉择》等。
2001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寻枪》、《开往春天的地铁》、《我的兄弟姐妹》等。
2002年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邓小平》、《美丽的大脚》、《冲出亚马逊》、《和你在一起》、《卡拉是条狗》等。
2003年 中国第一部数字电影《冬至》摄制完成。《英雄》创下了2.5亿元的票房纪录。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英雄》、《惊涛骇浪》、《暖》等。
2004年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十面埋伏》、《手机》等。

㈨ 张永祥的电影作品

1963年《风雨故人事》
1964年《蚵女》
1965年《我女若兰》
1965年《养鸭人家》
1966年《还我河山》
1967年《路》
1967年《寂寞的十七岁》
1967年《貂蝉与吕布》
1967年《第六个梦》
1968年《玉观音》
1969年《家在台北》
1970年《还君明珠双泪垂》
1970年《群星会》
1970年《喜怒哀乐》
1973年《心有千千结》
1974年《云深不知处》
1975年《战地英雄》
1975年《吾土吾民》
1976年《蒂蒂日记》
1976年《秋歌》
1976年《浪花》
1977年《汪洋中的一条船》
1979年《小城故事》
1981年《假如我是真的》
1981年《源》
1981年《龙的传人》
1983年《儿子的大玩偶》
1988年《巍巍昆仑》(上下集)
1988年《女教官的报告》
1989年《黄金缉私队》
1990年《元帅的思念》

㈩ 电影《小城的故事》 (1979)的资料故事梗概~~~~~~~

电影《小城故事》
外文名:Xiao cheng de gu shi(Story of a Small Town, The)
国家或地区:中国台湾
出品年代:1979
导演:李行
演员:钟镇涛、林凤娇、欧弟、葛香亭、江明、李烈
片长:94分钟

简介: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谈的谈说的说,小城故事真不错,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 邓丽君的这首美妙动听、至今仍传唱不衰的歌曲,想必很多人都再熟悉不过了。这首歌就出自这部《小城故事》。

本片由金马奖历史上响当当的台湾本土导演李行执导,李行纵横台湾影坛长达三十余年,有影坛常青树之称。他执导的《养鸭人家》、《路口》、《吾土吾民》、《汪洋中的一条船》和这部《小城故事》分别获得第三、六、十二、十五、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并两度荣获最佳导演奖。他的影片多关注台湾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欢故事,充满了浓郁的台湾本土气息和人文主义的关怀精神,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其1963年合作导演的《蚵女》、1968年独立导演《玉观音》均获得亚洲影展最佳剧情片奖,1983年导演的《大轮回》获意大利国际幻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李行是华语导演中的佼佼者以及台湾电影人的代表性人物,1995年获邀担任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同年获得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纯朴的故事情节,钟镇涛、林凤娇等明星们出色的表演,优美动听的配乐歌曲和浓郁的台湾本土气息,大大增添了本片的观赏性和可看性。这部4:3全屏,画质并不十分理想的1970年代的中国台湾老片,想必一定会同这首主题歌一样不会让大多数影迷失望。本片荣获第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原著剧本、最佳女主角、最佳童星等多个奖项。

剧情讲述文雄因看不惯姐夫有外遇和欺负姐姐,气愤之下打伤姐夫,被判刑三年,狱中与赖老头学会木雕手艺,提前出狱的文雄谢绝了前女友的挽留,来到小城成为赖老头的得力助手,并与赖老头的哑巴女儿阿秀彼此关怀、情爱滋长。这时文雄的前女友月华出现,赖老头对此颇不谅解,遂要逐文雄出门,以免女儿上当……。镇上工艺品店的周小开和同在赖老头处做活的狱友郭金发都对阿秀早有非份之想,幸而在其对阿秀动手时,都被文雄所救。几经波折和误会,文雄和阿秀感情更深,赖老头也认清了文雄的为人,风雨过去小城归于平静……

阅读全文

与蚵女台湾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国舰艇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995
电影作品与导演汇总 浏览:230
电影片尾英文 浏览:748
挚爱电影完整免费观看 浏览:498
亚卡拉电影英文 浏览:45
外星人未来电影大全 浏览:807
天狗电影国语完整版 浏览:779
经纪人电影演员表 浏览:501
刘德华郭富城电影大全 浏览:552
役所广司爱情电影 浏览:106
电影超级人生大结局 浏览:624
蒋欣电影大全 浏览:740
和平精英大电影狼牙小队 浏览:745
郊游的企图电影图片 浏览:452
一千种爱情的理由微电影 浏览:219
四川电影电视音乐表演学院 浏览:715
法国电影怒火青春在线观看 浏览:149
致我们终将逝去青春电影观后感 浏览:760
2015日本动漫电影大全 浏览:922
猜图片电影电视2个字 浏览: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