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反映台湾60 70年代的电影有哪些
台湾往事
⑵ 我认为的台湾电影十佳分别有哪些
台湾电影和音乐伴随着我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代,在纯真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以至于当我涉足台湾的每一个角落,头脑中浮现的总是那些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模糊,又猛然清晰的熟悉镜头。带着深深的怀旧情结,梳理了一番几十年时光飞逝之后,仍然萦绕于心间的台湾电影,以缅怀将逝的青春,那些血气方刚的岁月。
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台湾电视剧,你们认同吗?
⑶ 麻烦大家给我找一些60年代的电影和电视剧,主要以武侠为主,就像《峨眉飞盗》。
60年代,哥?你搞笑吧。国产60年代好像还没有电视剧。国外的就多了。港产片倒是有一些70年代的经典。TVB也才成立了40几年啊。我只能说你问这问题太犀利了!
何况你说的《峨眉飞盗》也是1985年的作品,跟你所指的60年代相差了整整25年啊。大哥!
你老爸多大了?快退休那就是60岁左右,60年代距离现在已经53年了。你爸爸几岁的时候就有电视机????
给你推荐一部亚视的超级经典的电视剧《天龙诀》1979年的作品。(我读10几年前看过)里面有梁小龙(知道谁吧,最老版霍元甲里面的陈真扮演着)
⑷ 找一些描写台湾60、70年代的电影或电视剧,谁能提供些,谢谢
<滚滚红尘>
<少女小渔>-----推荐!
我看的挺好的两部,希望你喜欢
更老一点我知道的是
:<搭错车>
就是以前演了无数遍的哑巴的故事.
⑸ 60,70,80,90年代的港台电影 介绍拜托各位大神
60年代香港电影并不成熟,限于技术,主要是些文字片和戏曲型的功夫片 70年代台湾以二林二祥的琼瑶文字片流行,在70年代后期以徐克程小东为代表的新武侠登场。 到80,90香港动作和喜剧成为世界主流。有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和东方不败还有一系列的古装武打和枪战片。如<方世玉>,<中南海保镖>。还有周星弛的古装司法喜剧和武侠片及现代喜剧警匪和赌片,如<审死官>、<鹿鼎记>、<情圣>、<咖厘辣椒>、<赌圣>等等。还有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及洪金保的福星系列,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⑹ 反应台湾和大陆历史的电影
反应台湾历史的电影:
反应台湾60、70年代的电影:侯孝贤《童年往事》(台湾)
反应台湾80年代的电影:《冬冬的假期》(台湾)
⑺ 求60--80年代反特电影
如果你想要看80年代或者60年代的反特电影的话,那么一双绣花鞋,或者说,黑三角是最复合你的口味的,因为一双绣花鞋,讲的就是60年代反特的故事,首先,羊城爱好也一部很好看的反特电影,黑三角讲的就是八连八连年代的,还特电影啦!主要的讲述的也是台湾与我们大陆之间的反特电影,如果要说最精彩最好看的那么肯定是一双绣花鞋了,因为中间穿插着男女主,之间的感情问题,首先,男主是一个英俊小生,女主却是一个半老徐娘,但是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感情,可是因为是反特电影,所以没有办法,只能说以故事情节现为主啦!但是也是一部很好看的反特电影,但是如果你想要看80年代最好看的反特电影的话,那么就是非苦虎胆英雄莫属了,虎胆英雄讲述了侦察连英雄排长的深入敌后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重点讲述了反特英雄排长深入敌后,摧毁了敌人的反攻大陆的计划,所以说,你们想要看反工反特电影的话,那么就非虎胆英雄莫属了,希望我推荐了这部虎胆英雄,合适你们的口味!
⑻ 台湾的历史影片
日治时期
日治时代台湾自制日语电影《莎勇之钟》,李香兰主演第一部在台湾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丰治郎率领日本摄影师等一行人在全台湾北、中、南一百多处地点取镜的《台湾实况绍介》。电影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电力、农业、工业、矿业、铁路、教育、风景、民俗、征讨原住民等题材[16]。第一部台湾人制作的剧情片《谁之过》于1925年由刘喜阳、李松峰等人组成的台湾映画研究会制作。不过即使剧情片,仍有相当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丰治郎于台湾定居,开始在台湾北、中、南七大都会建戏院放映电影,并与日本及欧美的电影公司签约,建立制度化的电影发行放映制度。1924年后,台北的放映业者由日本请来一流的辩士(电影说明者),电影放映业愈加蓬勃起来。1935年10月,日本领台40年举行台湾博览会,以及隔年台北与福冈间开辟航空通运,这两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时期台湾电影放映业的鼎盛时期[17]
民国时期
台语电影兴起
主条目:台语电影
台语电影《旧情绵绵》,洪一峰主演。1955年,麦寮拱乐社歌仔戏团团主陈澄三与何基明导演合作,拍摄该团的拿手戏《薛平贵与王宝钏》,成为二战后第一部台语片,一直到1981年最后一部台语片《陈三五娘》为止,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台语电影时代。根据统计,台语片的总产量将近两千部,产量最多时一年高达120部作品问世。《薛平贵与王宝钏》在当时台湾社会引起大轰动,皆创下当时票房纪录,[18],引来一窝风的台语歌仔戏跟拍风。
健康写实电影
1960年代,台海情势逐渐稳定,中央电影公司提出健康写实的制作路线,兼顾欧美写实主义电影下,聘请李行拍摄《蚵女》与《养鸭人家》两片。两片均颇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导演李翰祥来台发展,并香港电影技术带进台湾。此阶段所拍电影类型除了初期的黄梅调,尚有历史宫闱片《如西施》及文艺片,其中以琼瑶原著为蓝图者占了8部。
胡金铨与新武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开始制作新派的武侠片,其中的两位主要导演胡金铨与张彻后来都来台湾发展。胡金铨于1967年为联邦公司编导武侠片《龙门客栈》缔造了绝佳的票房纪录[19],从此武侠、功夫、武打类型的电影成为台湾电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没落。胡金铨的电影发挥中国京剧的特色,结合弹簧床与吊钢丝的特技,运用蒙太奇电影手法,使得武打动作快速俐落,动静收放形成视觉韵律。
功夫片兴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门》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热潮,而台湾武侠主流自此就转化为功夫片、武打片继续在台湾流行。接著张彻在卲氏公司幕后支持下,于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卫、狄龙等来台成立的长弓公司,也让功夫武打片,成为当时台湾电影的要角。
爱国政宣电影
197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了一段台湾电影的爱国政宣片时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岭》、《战地英豪》、《女兵日记》、《八百壮士》、《梅花》、《笕桥英烈传》、《望春风》、《香火》、《黄埔军魂》、《成功岭上》、《源》、《皇天后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双十》、《血战大二胆》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种则有如《汪洋中的一条船》的自我勉励写实片及如《一个女工的故事》的文艺片。
学生电影类型
之后,李行、宋存寿、屠忠训等导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鸟之爱》、《欢颜》等清新的小品。之后,导演林清介则在《一个问题学生》卖座后,连续拍摄相同类型,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学生电影,这些类型电影包括《学生之爱》、《同班同学》、《男女合班》、《台北甜心》、《毕业班》等。而这波电影尚有《拒绝联考的小子》、《年轻人的心声》、《不妥协的一代》。此阶段学生电影成为台湾新浪潮电影出现以前的重要台湾电影类型。这些低成本独立制作方式,也让新导演有了拍片的机会。事实上,台湾知名导演侯孝贤也在此阶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等两部片子。
台湾新浪潮电影的兴起与没落
台湾电影“现代主义”化,可说是始于三支短片合而为一的黄春明原著改编电影-《儿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苹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顶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发的《台湾电影宣言风波》外,中影公司大胆启用新人拍摄乡土文学作品,也是确立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实上,于《儿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启用杨德昌、柯一正、张毅、陶德辰拍摄了《光阴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与《小毕的故事》。这些电影也促成了台湾电影的新风貌,更因票房卖座,让台湾新电影成为主流[16]。
《儿子的大玩偶》制作完成后,突破当时台湾政治与电影保守势力的抵制,于舆论、口碑与市场的支持下,为往后台湾电影的创作自由创造一片天空。其后,包括侯孝贤、杨德昌、张毅、万仁、柯一正、陈坤厚、曾壮祥、李佑宁、王童等也确定了以导演为主;形式新颖、风格独特、意识前进的台湾新电影。
一般来说,此波新浪潮电影中较重要的作品计有《风柜来的人》、《海滩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个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这样过了一生》、《青梅竹马》、《杀夫》、《恐怖份子》、《恋恋风尘》、《桂花巷》。
该新电影绝大多数是由台湾政府所属的中影所投资拍摄,主要的推动者为中影主事者明骥与中高阶层的小野和吴念真。此三人,可说是促成台湾新电影的主要功臣,也对当时低迷的台湾电影产生重大影响[16]。
在此影响下,台湾业内原本拍摄商业电影的导演见状,也将此潮流引进商业电影境地,此种以乡土小说为类型的商业电影,计有《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室男》、《嫁妆一牛车》、《孤恋花》、《孽子》等。不过因为产量毕竟有限,1980年代台湾电影仍以如许不了主角的喜剧,与其他如著赌博片、犯罪片的商业电影。
另一方面,因为香港电影的成功,让台湾舆论上也开始出现对台湾新电影的批判声音。以艺术电影为主轴的台湾新电影的支持者与反对者逐渐壁垒分明,此因素,让集体的台湾新潮流电影方朝终于1980年代末期结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为失利。不过,相对的,此艺术电影,却同时间大受国际影展与各国艺术电影市场上的欢迎。
⑼ 《光阴的故事》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光阴的故事》原为1982年的一部台湾电影。罗大佑也创作了一首名为《光阴的故事》的歌曲。2008年,台湾电视制作人王伟忠制作了一部眷村题材的电视剧,剧名也为《光阴的故事》。
⑽ 台湾50、60年代的电影
淘肮傻匪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