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台湾有哪些反映抗战的电影
台湾曾推出一部反映抗战的电影《英烈千秋》,此片聚焦于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的英勇牺牲。该电影以1974年为背景,由梅长龄担任制作,丁善玺负责导演,获得军方的全力支持。尽管预算只有100万港币,但在导演的精心指导和军方的大力协助下,影片呈现出壮观的战场场景和丰富的内容。《英烈千秋》不仅在公映时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还被赞誉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出色的战争片。在政治压力下,台湾的民众和民族情绪激增,蒋经国利用电影作为提振民心士气的工具,而《英烈千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制作的。
『贰』 台湾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片(电影)有哪些
1937年7月7日,一声枪响震惊中国。从此,不屈的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但是,“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由来已久,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也觊觎已久。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就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侵略的狼子野心。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后,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满蒙积极政策”(世称《田中奏折》),疯狂地宣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折》提出的对外侵略总战略是:第一期夺取台湾,第二期夺取朝鲜,第三期夺取满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全世界。日本正是这样一步步地走向侵华之路。
1853年,美国军舰兵临城下,日本幕府次年结束了持续200余年的锁国政策。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将目光瞄向海外,提出向欧美学习,走“富
国强兵”之路。这时日本国内的主导思想是:亚洲比西欧落后,应当将亚洲置于“先进”的日本支配之下。日本妄想将其国内的“等级制度”出口到亚太甚至世界范围内。而此时的中国清朝政府正处在内外交困的时期。历史发展到此时,日本侵华就成为必然的结果。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
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给日本(由于不希望日本在战争中获益过多,俄、法、德出面干涉。清政府虽收回辽东半岛,但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偿金。)战后,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开始跻身列强行列。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日本又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发动日俄战争。战后,日本将朝鲜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同时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大连、旅顺的统治权掌握到自己手中,经营“南满铁路”,开始侵入中国东北。日本成为亚洲惟一的帝国主义国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机向德国宣战,并迫使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还得到在中国修路、开矿等许多权利。日本侵略步伐更快了。
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是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借口炮轰沈阳,至1932年2月,中国东北地区沦入日军之手。随后日军将侵略目标瞄向华北,步步进逼。1932年,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并迫使中方代表签署《塘沽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出长城以南100公里的“非武装地带”,为日军打开通向华北的大门。
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制造“七七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反击。事后,中共通电全国,号召团结抗日。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宣布准备抗战。“七七事变”后,日军先后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从此形成两个战场———国民党数十万军队主要在日军进攻的正面作战,是为正面战场;在日占区,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开辟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
1938年8月13日,日本海军进攻上海,淞沪战役开始。11月12日,上海沦陷。日本军部和政府以为占领南京就可使中国屈服,因此动用20万军队进攻南京。
1938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屠杀中国平民和士兵30万人以上(史称“南京大屠杀”)。面对日本侵略,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浴血奋战,顽强抵抗,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等显示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敌后军民则开展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广泛的游击战争,钳制与消耗日军,并在1940年进行了“百团大战”。两党相互配合的抗日持久战,令日军虽占领大片中国国土,但无力对中国实行全面进攻,无法实现征服中国的目的。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和广州,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相持阶段。1943年下半年后,中国军队逐渐转入局部反攻。
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随后出兵中国东北。6日和9日,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掷了原子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参考资料:纪念抗战60周年
『叁』 台湾有哪些真军电影
台湾打真军的电影有紫日、命令不准开火、命令越过国境。『肆』 台湾拍摄的淞沪大战的电影
丁善玺再度编导战争钜作,讲述国民党八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扺抗日军的故事。林青霞更因本片获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民国26年8月,日军突然空袭轰炸上海,整个城市陷入一片火海。谢晋元(柯俊雄饰)带著家眷在日军陆战队司令部附近开餐馆,当作监视日军行动的基地,并为八一七铁拳计画做准备,可惜任务没有成功。日军登陆虹口之後,大批民众涌进租界的难民营,女童军杨惠敏(林青霞饰)不顾父亲要他回乡的请求,坚持留守难民营照顾老弱妇孺。为了向日军展现抗战的决心,谢晋元率524团坚守四行仓库,牵制日军的进攻行动,每个人都有战到最後一兵一卒的决心。杨惠敏发现还有国军守在四行仓库时,积极向租界人士募集物资送到四行仓库。随著战事越来越危急,为了提升士气,杨惠敏不顾自己生命安危,带著国旗渡河至四行仓库。
1976年第22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
1976年第22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林青霞
1976年第22届亚洲影展金皇冠盾牌最佳演员特别奖─徐枫
『伍』 有一部台湾抗日电影里面有十几个小孩追杀日本浪人的那部电影叫什么
2012年,魏德圣导演的电影《赛德克·巴莱》上映,讲述了一场深刻的历史事件。影片时长143分钟,以台湾地区为背景,使用闽南语对白。该片不仅描绘了赛德克族人民的英勇抗争,还展现了他们在面对日本殖民统治时的坚韧不屈。影片中的演员阵容强大,主演包括林庆台和马志翔,他们的表演为电影增色不少。
《赛德克·巴莱》在2012年的上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不仅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更是一次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影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段历史。同时,影片也展现了赛德克族人民的精神风貌,他们的勇敢和坚韧令人钦佩。影片中的场景设计和特效制作也非常出色,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观影体验。
《赛德克·巴莱》不仅仅是一部讲述战争和抗争的电影,它更是一次对人性的探索。影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成长,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真实。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影片不仅展现了赛德克族人民的英勇抗争,更揭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让观众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段历史。
《赛德克·巴莱》在上映后获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影片不仅重现了那段历史,更引发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影片中的故事和人物,至今仍让观众感到震撼和感动。
『陆』 台湾的抗战片
以下为台湾国民党的抗日电影:
50 年代:青山碧血
60 年代:扬子江风云、一封情报百万兵、重庆一号、一寸山河一寸血、扬子江特一号
70 年代:年代千秋、八百壮士、梅花、黄埔军魂、笕桥英烈传、望春风、香火、吾土吾民、八道楼子、海军突击队、血溅冷鹰堡、血溅归乡路、Z 字特攻队、强渡关山、春寒、圣战千秋
80 年代:旗正飘飘
90 年代:皇金稻田、南京 1937
『柒』 求中国台湾省拍的抗战电影!
有拍过的啊,由国民党成立的中央电影有限公司拍过:
《英烈千秋》(1974)、《梅花》(1975)、《战地英豪》(1975)、《八百壮士》(1976)、《笕桥英烈传》(1977)、《强渡关山》(1978)、《黄埔军魂》(1978)、《大湖英烈》(1981)、《旗正飘飘》(1987)。
其它民间拍摄的还有:
《吾土吾民》、《卢沟桥传奇》、《扬子江风云》、《一封情报百万兵》、《一寸山河一寸血》、《重庆一号》、《扬子江特一号》、《台湾抗日》、《一八九五》、《赛德克巴莱》这部是讲述日据时代原住民抗争日本的电影,蛮不错的一部电影,虽然电影有些夸大。
两个意识形态不一样的政权拍摄出来的电影肯定是不一样的啦,政治色彩很浓重,台湾民间拍摄的比较能反映人民的心声。
国民党主导拍摄的几部抗战电影很值得大陆人民看看的,很震撼!完全颠覆了以前对国军的看法,国民党主导的抗战(应该叫卫国战争)真的是气势磅礴,可歌可泣!国军在抗战期间将军阵亡人数就达120多位,将军级别以下的就不计其数了,他们都是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有的还是留日德法美的高级知识分子,为了投入民族抗战他们弃文从武血撒疆场。。。还有我们可爱的国军士兵们,他们响应保家卫国的号召抛家弃子泪别亲人,毅然拿起武器用他们血肉之躯筑起了我们现在这个家,历史会还原一切的,他们应该得到所有华夏子孙的祭奠,没有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个即将要复兴的伟大祖国。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