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8. 《桃花源暗恋》:桃花源代表了什么剧中是如何体现这种寓意的
暗恋桃花源》(1986年)的灵感,来自赖声川 有一次在台湾艺术馆看朋友排戏。下午彩排,晚上首演,可就在中间,还有两个小时要 给幼稚园开毕业典礼。舞台上的彩排还没有结束,小朋友们都来了,钢琴啊,讲桌啊, 都急着要往舞台上搬。本来,赖声川一直就在琢磨怎样在舞台上表达悲与喜乃是“一体 之两面”;整个大环境的混乱无序,正好给他提供了描述的对象。于是,各自并不完整 的悲剧“暗恋”与喜剧“桃花源”就这样出现在一个舞台上了。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受到 干扰的刺激,《暗恋桃花源》这部戏不大可能在那个时候出现;舞台上没有干扰,这出 戏就不可能有表演的张力与动力,戏剧根本无法往前走。这里的干扰,各种各样,有悲 剧与喜剧的干扰,有演员和演员的干扰,还有导演和演员的干扰、旁观者与演员的干扰 ,等等;可就是这么多种干扰,这么乱,居然从这中间又钻出个秩序来。“暗恋”与“ 桃花源”两出戏同台演出之时,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经典时刻:剧场前台的服务人 员,算准了时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一时刻回到剧场;演员李立群与顾宝明都亲眼 见到过坐在第一排的观众,有人当场笑得从椅子上翻了下去。对于《暗恋桃花源》的演 出在当时造成的“盛况”,赖声川觉得并不奇怪:这是与台湾人潜意识中的愿望是符合 的。台湾的生活实在太乱了,这是台湾人共同的经历;然而身在其中,人们也能保持着 一种乱中的秩序。这种乱,转变成剧场中的错误,就是把完全不搭调的东西放到一起; 这些完全不搭调的东西,放到一起后,居然也生长出了它的秩序来。这出戏,统合了台 湾观众生活中的许多乱象;它开掘的社会潜意识,综合了台湾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生态 ,甚至也反映了台北都市的百相。这种对社会潜意识的挖掘,再往深一步,表达在戏剧 艺术中,是有意识地提炼一种美学上的追求。
『贰』 想看暗恋桃花源 1992年由林青霞 Brigitte Lin主演的百度云资源
《暗恋桃花源》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p3Tv4CsZwIiHan-PfHK0Zw
某剧场这晚迎来现代爱情悲剧《暗恋》和古装爱情喜剧《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因为都与之签定了当晚的彩排合约、又都是演出在即,双方发生争执只为独占唯一的舞台,结果谁都不愿相让只能间隔着排戏。
现代悲剧里,江滨柳(金士杰)和云之凡(林青霞)在上海战乱时生出爱情,无奈一别竟是杳无音信大半生,江滨柳几十年来不间断的寻找云之凡从来无果,耄耋之年身患重病的他拿看似美满的家庭事业比对永藏在心间的对云之凡的单纯爱恋,只觉空落。古装喜剧中,武陵渔夫老陶(李立群)被妻子春花(丁乃筝)戴绿帽,每日受尽她及其情人袁老板(顾宝明)的欺辱,某日借口外出打鱼实为想自杀之时,误入桃花仙境,而春花与袁老板结为夫妻后,过的却是比原来更不堪的日子。
一悲一喜两戏同台排练,摩擦和尴尬自是难免,却也意外成就了舞台奇观,这戏里出错或可有可无的幕布、道具,一场戏排练完毕留在台上的残迹,竟成那戏天...
『叁』 《暗恋桃花源》的主题是什么啊
《暗恋桃花源》是构架复杂、形式新颖的探索性作品。全剧以情的追寻为中心,错综曲折,戏中有戏,情趣横生。
话剧《暗恋桃花源》于1986年在中国台湾首次公演;1991年,该剧在美国、中国香港巡回演出;次年由赖声川亲自执导改编为电影,影片获1992年第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银奖,中国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剧片和最佳录音入围,及台湾影评人协会评选的1992年度十大华语片第3名。
剧情简介
描写《暗恋》剧组与《桃花源》剧组为争剧场而发生的一连串纠葛。《暗恋》写一对年轻情侣江滨柳和云之凡,因国共战争而失去联系,可是两人仍然苦苦思念,后因父母所逼,各与他人结婚成家。30年后两人在台北医院相会。这时江滨柳已病入膏肓,两人欲哭无泪。
《桃花源》写渔民老陶、妻子春花与袁老板的“三角”关系,后来老陶发现桃花源,返家要带妻子同往,而春花和袁老板误把他当鬼魂,老陶只好孤身出走。剧场上时而演《暗恋》,时而演《桃花源》,后来各占半个舞台同时演出,因而出现布景重叠、道具相碰、演员台词错对,甚至离开剧情对骂等可笑场面。
『肆』 暗恋桃花源每年都巡演吗
暗恋桃花源是每年都巡演1次:
暗恋桃花源是一部由赖声川编导的舞台剧,于1986年在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首演,于1992年改编为电影在中国台湾上映。
该剧是中国台湾舞台剧的重要剧作,被誉为与老舍茶馆,曹禺雷雨并列的百年华文戏剧经典作品,曾获华人世界最受欢迎之作品称号。
暗恋一剧,描述中国东北青年江滨柳与云南女子云之凡于上海相恋。
抗战后,云之凡预备返回昆明过年,行前,两人相约于黄浦江外滩公园见面,经此一别,两人却因国共内战中断音讯,各自辗转逃至台湾,却阔别五十余年,不曾相遇。
江滨柳迈入垂暮之年,身患绝症,偶然得知云之凡早已来台消息,决定登报寻人,等待期间,江滨柳向来台后结发的妻子交代身后之事,独自陷入旧日恋爱的纯净回忆中,数日之后,云之凡登门,却早已各自婚嫁,两人相对,不胜唏嘘。
桃花源一剧,叙述老陶、春花贫贱夫妻失和,春花与袁老板外遇,老陶失望之余,决定离家捕鱼,以图出路,偶然误入桃花源中,竟遇一对白衣男女,与袁老板,春花全然相肖。
老陶于桃花源中住下,却不住思念春花,决意返家偕其同来,返回武陵后,春花与袁老板早育有一子,生计艰难,相互怨怼,面对老陶出现,惊恐不已,亦不愿随其同去,老陶无奈,独自又行离去,却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伍』 暗恋桃花源的版本介绍
第一版:搭架
“当年参加创作的那一群人,都觉得那一次的工作好像一次怀孕的心情和喜悦,又像恋爱。我丢给演员一粒种子,演员们就去全心全意孵蛋了”
1983年11月30日,年轻的戏剧导演赖声川在自家客厅里宣布,话剧《暗恋桃花源》剧组成立。这是赖声川创建的表演工作坊的第二出戏,而他此前与李立群、李国修合作的表演工作坊处女作、相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几乎在一夜之间红遍台湾,这样的业绩为表坊的发展开了个好头。不过有前面的成功赖声川更觉得紧张,于是压力和重担全都压在了“暗恋”的身上。
最初创作的《暗恋桃花源》,赖声川便将其框架定在“两个剧团争夺剧场”这样一个主题和两个“戏中戏”的表演形式上。回忆起当初的灵感来源,赖声川表示这都源于台湾的混乱环境。
有一次,赖声川听李国修讲到一次观看导演陈玉慧的《谢微笑》在艺术馆彩排时的偶然经验:当时《谢微笑》下午彩排,晚上首演,中间两个小时则被安插了一场小学生的毕业典礼。戏的彩排根本还没完,小学生就已经坐在台下了,另一边钢琴、讲桌都等着要搬上台。于是他在舞台上设计了许多干扰,推动戏剧往前走。这里的干扰,各种各样,有悲剧与喜剧的干扰,有演员和演员的干扰,还有导演和演员的干扰、旁观者与演员的干扰,等等:“暗恋”与“桃花源”两出戏同台演出之时,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经典时刻:剧场前台的服务人员算准了时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一时刻回到剧场;演员李立群与顾宝明都亲眼见到过坐在第一排的观众,有人当场笑得从椅子上翻了下去。
对于《暗恋桃花源》的演出在当时造成的“盛况”,赖声川觉得并不奇怪:台湾的生活实在太乱了,这是台湾人共同的经历;然而身在其中,人们也能保持一种乱中的秩序。
“正式的排演开始于1985年11月30日。最初是一周三天,到12月中旬变得比较密集,直到次年3月的台北首演。当时”表演工作坊“还没有正式的办公室及排练场,排戏的地点到过刘静敏的家、我的家,还有兰陵(剧坊)、云门(实验剧场)的排练场等。“讲到第一次排练的情景,赖声川说道。当他提出他希望以两个剧团争夺一个舞台为出发时,大伙立即热烈地讨论,是两个什么样的剧团在争夺剧场?在无数次辩论中,一个以演悲剧《暗恋》为主的三流剧团,与一个以演三流喜剧《桃花源》为主的江湖剧团诞生。而演员也各依特性选择了角色:以喜剧见长的李立群、顾宝明及刘静敏,即顺理成章地成为《桃花源》的演员,而金士杰、赖声川的妻子丁乃竺和金士会及管管则成为《暗恋》的演员。
当时已入冬季,位于台北郊区的阳明山上正一天比一天冷,赖声川和丁乃竺的家里却一天比一天热闹。每个傍晚李立群、金士杰、顾宝明、刘静敏等演员由台北远征至阳明山,一进门,总是很有默契地分头淘米、洗菜、做饭、烤面包,嘻嘻哈哈饱食一顿后,各自捧着心爱的饮料,十分闲适地瞎聊一阵。看似无所事事,其实一件开心又严肃的工作紧跟着就开始了。
“当年参加创作的那一群人,都觉得那一次的工作好像一次怀孕的心情和喜悦,又像恋爱。我丢给演员一粒种子,演员们就去全心全意孵蛋了。慢慢地,大家看见自己如果怀的是黄豆,生出来的也许是黄豆也许是绿豆,甚至是瓜。排练像游戏,演员们由生而熟成为知己。好像一群大人在玩小孩子的游戏,搞童年往事,好玩极了。”赖声川回忆道。
第二版:暖身
“时隔4年,重演时更换了不少演员,其中云之凡换成了当时已经红极一时的影星林青霞以及演员萧艾。这也是林青霞生平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出演舞台剧。”
“暗恋”1986年的首演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并很快成为“表坊”标志性的剧目。于是到了1991年,赖声川再次重排该剧。谈到重演的原因,赖声川说是为做好将要拍摄电影的准备工作。1986年到1991年的五年间,局势变化很大。内地开放探亲之后,《暗》反而可以更无挂碍地在主题上走得更深。一方面是往个人的心灵世界发展,另一方面走向更宏大的视野、更永恒而共通的生命真义。首演版本的通俗剧模式靠着真实事件的情感而成功地运转,现在这部通俗剧结合了更大的架构,辐射的命题更大,不再局限于两岸的关系。
对于第二版演员而言,排《暗》更像拿了一个写好的本子排戏,与即兴创作的关系就没那么大了。演员拿到剧本,面对的是强烈的另一个人创造出来的个性,会揣摩得很辛苦。而赖声川当时要做的就是尽量让他们不管原有的角色,去走出自己的感觉。同年该剧巡回美国和香港演出,轰动华人世界,而因为影星林青霞参与演出“云之凡”一角,让那次的演出更添光彩。对于1991年的那一次演出,台湾有评论说,“《暗恋桃花源》替情感洗一次三温暖”。
电影版:奠基
“‘暗恋’获奖后林青霞接到了追求她多时的邢李的祝贺电话,他就住在她的对面,并且已经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了一个庆祝酒会。也正是借这次机会,林青霞开始慢慢接受这位深爱她的商人。”
1992年,赖声川以原班人马的演员,杜可风的摄影,张叔平的美术指导,把《暗恋桃花源》拍成电影,在台湾上映并取得不错的票房后,《暗》又相继在国际影展大放异彩,拿下许多大奖。从那时起,林青霞饰演的“云之凡”也因此深入人心。
“云之凡这个角色,是《暗恋桃花源》中最纯美的桃花象征;林青霞则是中国影坛以玉女形象屹立不摇的一颗明星。由林青霞饰演云之凡,是众望所归,却也在当初引起了一些争议。”赖声川回忆起当初选则林青霞的原因时说。
原来,在加盟《暗恋桃花源》之前,林青霞早就有意与赖声川合作舞台剧,并放言“要演舞台剧,导演必须是赖声川”。但因为机缘未能如愿。1991年出演《暗》之前,林青霞正因拒绝出席“金马奖”而受到舆论及大众的负面评价,一度情绪陷入低潮。经徐克向赖声川的大力推荐,林青霞决定加盟《暗恋桃花源》的舞台剧演出和电影演出。当时舆论以及一些舞台剧的观众对此也抱有某种质疑态度,认为林青霞从未出演过舞台剧,怀疑她无法胜任云之凡这个角色。
丁乃竺回忆当年的合作时,常常感叹当年的林青霞虽然是名冠天下,但在剧组中却与普通演员没有两样,完全没有耍大脾的现象,事后也和赖声川、丁乃竺成为密友。《如梦之梦》在香港上演时,林青霞和徐克专程赶去观看,享受连续8小时的剧场时光。
1992年底,第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开幕,《暗恋桃花源》在这届电影节上参展并获得青年导演银樱花奖,林青霞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在获奖后回到下榻的酒店,林青霞接到了追求她多时的邢李祝贺她获奖的电话,他就住在她的对面,并且已经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了一个庆祝酒会。也正是借这次机会,邢李让林青霞欠下了“一个无法偿还的人情”,林青霞开始慢慢接受这位深爱她的商人。
1993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暗》以一种极快的速度默默地传递着。不过,恰成反讽的是,相对于台湾演出的大众氛围,在北京,却是在小圈子里流传。更多的默契来自创作者间的一种惊诧———对剧场是一种惊诧,对电影也是一种惊诧———原来还可以这样……
第三版:重塑
“采访中,赖声川似乎对每一个版本的排练过程都记忆犹新,这一版也不例外,他说当时的演出在台湾国父纪念馆举行,那是他比较不喜欢的剧场,2500个位子,太大了,音响也不是很好……”
1999年9月,《暗恋桃花源》在台湾三度复排。在这次的演出中,中生代演员开始取代原创演员,云之凡由萧艾演出,老陶、袁老板由赵自强、冯翊纲演出。这次由9月4日开始的全岛巡演因921大地震而中断,许多巡回场次被迫取消。
谈到三度重排的感受,赖声川说:“我是重新发现一些当年创作时的精神而感动。我重新发现,《暗恋桃花源》其实和《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一样,不需要什么特殊舞台条件,不需要庞大后台支援或技术配合,就可以演出。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在台上必有其功能。大部分的换景都是演员在观众面前换的,编剧的安排及导演上一切的舞台调度也都要考虑这些因素。当年我们巡回美国,除了秋千和桃花树请美国布景工厂制作之外,全部都是跟着我们托运行李。我们没有好的剧场,没有宽裕的预算去请很多后台人员……想到这些,也想到台湾剧场的当初以及一路走过来的路。那一切是那么的自然,限制与障碍成为那么大的激励。”
采访中,赖声川似乎对每一个版本的排练过程都记忆犹新,这一版也不例外,他说当时的演出在台湾国父纪念馆举行,那是他比较不喜欢的剧场,2500个位子,太大了,音响也不是很好,结果他为演出单独做了一个砖墙,变成剧中的病房没有门,而云之凡是直接从剧场上的门上来的。当时演员们的压力也很大,冯翊纲和赵自强要接顾宝明和李立群,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萧艾就没什么问题,因为1991年她已经在巡演中演过云之凡了。不过大家还是接得很顺,观众也非常喜欢。
06版:纪念
“一些影视和综艺出身的演员反而对舞台有一种别样的向往,对排演都有很大的激情和投入,这让他觉得很满足,因为不是每个演员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经过20年的重演与复排,《暗》今年又迎来了它的纪念版演出。并且是台湾和内地同时排演。虽然今年台湾版,赖声川在形式上又有很大的突破,与台湾的歌仔剧团“明华园”合作,舞台上甚至还吊起了钢丝。不过内地版由于是第一次推出,赖声川还是选择了恢复20年前的最初版本。
“‘暗恋’20年了,总想做些不一样的东西,所以这次选择和戏曲合作,也是因为台湾的舞台剧环境足够成熟,所以大家才能够明白在玩什么,放在内地就不一定合适。另外明华园的团长陈胜福也非常有意思,他在答应了合作之后,突然间三个月没有任何消息,直到最后才说OK.他来我家吃饭时,一直道歉并解释为什么他那么犹豫,因为实在是压力太大,觉得《暗恋桃花源》那么经典的一部作品,非常担心会被自己弄砸。而他是一个一辈子做事都很干脆的,只有在这件事上犹豫了很久。”赖声川说。
此次内地版《暗》由袁泉、黄磊、谢娜、何炅、喻恩泰等明星演员领衔主演,从演员名单曝光开始,媒体舆论就开始对这张赖声川的影视明星牌产生了争议,对此赖声川一番回答倒是很有道理。他说,内地的戏剧演员现在可能反而对影视剧的兴趣比较大,对舞台剧的兴趣不够那么强烈。与之相反,一些影视和综艺出身的演员反而对舞台有一种别样的向往,对排演都有很大的激情和投入,这让他觉得很满足,因为不是每个演员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当初我和制作方确定这些演员的时候,也考虑到了外界可能的质疑。不过我想等看到戏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了,我不会拿自己的作品开玩笑,特别是像《暗》这样的经典作品,更不会随意对待。有些事,不试是不知道的。当年林青霞出演云之凡的时候,大家意见也很大,说她从来没有演过舞台剧,怎么上台?结果后来她演得很好。还有李立群、张小燕、阿雅、卜学亮,都是和我合作过的综艺主持人,他们也都在舞台上有很好的表现。”赖声川最后说,他认为演员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导演如何调动他们的能量和优点,另一方面在于观众要相信,这些在综艺界取得过成绩的艺人,他们其实积累了很多能量,只是要找到合适的方式释放出来而已。
『陆』 《暗恋桃花源》讲的是什么
现代爱情悲剧《暗恋》和古装爱情喜剧《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因为都与剧场签定了同一天的彩排合约,又都是演出在即而发生争执,结果谁都不愿相让只能间隔着排戏。
现代悲剧里,江滨柳(金士杰)和云之凡(林青霞)在上海战乱时生出爱情,无奈一别竟是杳无音信大半生,几十年来不断寻找无果。古装喜剧中,武陵渔夫老陶(李立群)被妻子春花(丁乃筝)戴绿帽,每日受尽她及情人袁老板(顾宝明)的欺辱,某日借口外出打鱼实为想自杀之时,误入桃花仙境,而春花与袁老板结为夫妻后,过的却是比原来更不堪的日子。
一悲一喜两戏同台排练,摩擦和尴尬自是难免,却也意外成就了舞台奇观,这戏里出错或可有可无的幕布、道具,一场戏排练完毕留在台上的残迹,竟成那戏天然的一部分。而将两出戏连在一起的,是一个找寻刘子骥的疯女人。
(6)台湾桃花源电影扩展阅读:
《暗恋桃花源》是由赖声川编导的同名舞台剧改编的电影,由金士杰、林青霞、李立群、丁乃筝、顾宝明等主演,于1992年上映。
影片讲述的是一悲一喜两个剧组因意外不得不同台排练,却也因此成就了舞台奇观的故事 。
《暗恋桃花源》主要奖项: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卡里加里电影奖、第2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第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樱花奖银奖。
『柒』 《暗恋桃花源》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暗恋桃花源》中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暗恋》,另一个是《桃花源》。
《暗恋》讲述的是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后,两个人不约而同逃到台北,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而当时男已婚女已嫁,最后江滨柳遗憾离世的故事。
《桃花源》讲述的是武陵人渔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之后,老陶离家出走桃花源再次回归后而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暗恋桃花源》是由赖声川编导的一部话剧作品,于1986年在中国台湾首次公演,1988年,赖声川凭借该话剧获“国家文艺奖”。
(7)台湾桃花源电影扩展阅读:
《暗恋桃花源》被拍成电影以后,影片事实上就成了三种语言的奇妙织体:台词(文字)语言,舞台(剧场)语言和电影(镜头)语言。三种语言的织体丰富了影片的语言层次感,这一点本身就颇有意味。
电影不是什么综合艺术,不过,如果我们要对电影《暗恋桃花源》进行台词语言、舞台语言的分析的话,毫无疑问是在承认二者同属电影语言“讲述”范围内的前提下的。我们可以说,从电影语言到舞台语言到台词语言,对于《暗恋桃花源》而言,是向下兼容的。
『捌』 健忘村暗黑版的《暗恋桃花源》有什么看点,这部影片主题是什么
《暗恋桃花源》是一部结构复杂、形式新颖的探索性作品,全剧以追求爱情为核心,一波三折。《暗恋桃花源》的主题可以概括失望,剧中有戏,趣味性十足。话剧《暗恋桃花源》在中国台湾省首演,后来由赖声川亲自执导并改编成电影。健忘村暗黑版的《暗恋桃花源》影片的主题主要讲述对人性的失望。
这部剧的主题是桃花源的反讽。理想永远是理想,它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可实现性。《暗恋桃花源》是成功的,在于它满足了台湾省人民的一个潜意识的欲望,台湾真的太乱了,这部剧就是要在混乱和干扰中创造秩序。让完全不合拍的东西放在一起,看久了也就搭调了。客观来说,《暗恋桃花源》显然不止于此,它的不协调是导演精心设计的产物,它的成功不是一时的,这部话剧已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玖』 赖声川执导的《暗恋桃花源》从开演到现在经历了几个版本
《暗恋桃花源》二十年中一共有四个版本
第一版:搭架
“当年参加创作的那一群人,都觉得那一次的工作好像一次怀孕的心情和喜悦,又像恋爱。我丢给演员一粒种子,演员们就去全心全意孵蛋了”
1983年11月30日,年轻的戏剧导演赖声川在自家客厅里宣布,话剧《暗恋桃花源》剧组成立。这是赖声川创建的表演工作坊的第二出戏,而他此前与李立群、李国修合作的表演工作坊处女作、相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几乎在一夜之间红遍台湾,这样的业绩为表坊的发展开了个好头。不过有前面的成功赖声川更觉得紧张,于是压力和重担全都压在了“暗恋”的身上。
最初创作的《暗恋桃花源》,赖声川便将其框架定在“两个剧团争夺剧场”这样一个主题和两个“戏中戏”的表演形式上。回忆起当初的灵感来源,赖声川表示这都源于台湾的混乱环境。
有一次,赖声川听李国修讲到一次观看导演陈玉慧的《谢微笑》在艺术馆彩排时的偶然经验:当时《谢微笑》下午彩排,晚上首演,中间两个小时则被安插了一场小学生的毕业典礼。戏的彩排根本还没完,小学生就已经坐在台下了,另一边钢琴、讲桌都等着要搬上台。于是他在舞台上设计了许多干扰,推动戏剧往前走。这里的干扰,各种各样,有悲剧与喜剧的干扰,有演员和演员的干扰,还有导演和演员的干扰、旁观者与演员的干扰,等等:“暗恋”与“桃花源”两出戏同台演出之时,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经典时刻:剧场前台的服务人员算准了时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一时刻回到剧场;演员李立群与顾宝明都亲眼见到过坐在第一排的观众,有人当场笑得从椅子上翻了下去。
对于《暗恋桃花源》的演出在当时造成的“盛况”,赖声川觉得并不奇怪:台湾的生活实在太乱了,这是台湾人共同的经历;然而身在其中,人们也能保持一种乱中的秩序。
“正式的排演开始于1985年11月30日。最初是一周三天,到12月中旬变得比较密集,直到次年3月的台北首演。当时”表演工作坊“还没有正式的办公室及排练场,排戏的地点到过刘静敏的家、我的家,还有兰陵(剧坊)、云门(实验剧场)的排练场等。“讲到第一次排练的情景,赖声川说道。当他提出他希望以两个剧团争夺一个舞台为出发时,大伙立即热烈地讨论,是两个什么样的剧团在争夺剧场?在无数次辩论中,一个以演悲剧《暗恋》为主的三流剧团,与一个以演三流喜剧《桃花源》为主的江湖剧团诞生。而演员也各依特性选择了角色:以喜剧见长的李立群、顾宝明及刘静敏,即顺理成章地成为《桃花源》的演员,而金士杰、赖声川的妻子丁乃竺和金士会及管管则成为《暗恋》的演员。
当时已入冬季,位于台北郊区的阳明山上正一天比一天冷,赖声川和丁乃竺的家里却一天比一天热闹。每个傍晚李立群、金士杰、顾宝明、刘静敏等演员由台北远征至阳明山,一进门,总是很有默契地分头淘米、洗菜、做饭、烤面包,嘻嘻哈哈饱食一顿后,各自捧着心爱的饮料,十分闲适地瞎聊一阵。看似无所事事,其实一件开心又严肃的工作紧跟着就开始了。
“当年参加创作的那一群人,都觉得那一次的工作好像一次怀孕的心情和喜悦,又像恋爱。我丢给演员一粒种子,演员们就去全心全意孵蛋了。慢慢地,大家看见自己如果怀的是黄豆,生出来的也许是黄豆也许是绿豆,甚至是瓜。排练像游戏,演员们由生而熟成为知己。好像一群大人在玩小孩子的游戏,搞童年往事,好玩极了。”赖声川回忆道。
第二版:暖身
“时隔4年,重演时更换了不少演员,其中云之凡换成了当时已经红极一时的影星林青霞以及演员萧艾。这也是林青霞生平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出演舞台剧。”
“暗恋”1986年的首演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并很快成为“表坊”标志性的剧目。于是到了1991年,赖声川再次重排该剧。谈到重演的原因,赖声川说是为做好将要拍摄电影的准备工作。1986年到1991年的五年间,局势变化很大。内地开放探亲之后,《暗》反而可以更无挂碍地在主题上走得更深。一方面是往个人的心灵世界发展,另一方面走向更宏大的视野、更永恒而共通的生命真义。首演版本的通俗剧模式靠着真实事件的情感而成功地运转,现在这部通俗剧结合了更大的架构,辐射的命题更大,不再局限于两岸的关系。
由于时隔4年,重演时更换了不少演员,其中云之凡换成了当时已经红极一时的影星林青霞以及演员萧艾。这也是林青霞生平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出演舞台剧。
对于第二版演员而言,排《暗》更像拿了一个写好的本子排戏,与即兴创作的关系就没那么大了。演员拿到剧本,面对的是强烈的另一个人创造出来的个性,会揣摩得很辛苦。而赖声川当时要做的就是尽量让他们不管原有的角色,去走出自己的感觉。同年该剧巡回美国和香港演出,轰动华人世界,而因为影星林青霞参与演出“云之凡”一角,让那次的演出更添光彩。对于1991年的那一次演出,台湾有评论说,“《暗恋桃花源》替情感洗一次三温暖”。
电影版:奠基
“‘暗恋’获奖后林青霞接到了追求她多时的邢李的祝贺电话,他就住在她的对面,并且已经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了一个庆祝酒会。也正是借这次机会,林青霞开始慢慢接受这位深爱她的商人。”
1992年,赖声川以原班人马的演员,杜可风的摄影,张叔平的美术指导,把《暗恋桃花源》拍成电影,在台湾上映并取得不错的票房后,《暗》又相继在国际影展大放异彩,拿下许多大奖。从那时起,林青霞饰演的“云之凡”也因此深入人心。
“云之凡这个角色,是《暗恋桃花源》中最纯美的桃花象征;林青霞则是中国影坛以玉女形象屹立不摇的一颗明星。由林青霞饰演云之凡,是众望所归,却也在当初引起了一些争议。”赖声川回忆起当初选则林青霞的原因时说。
原来,在加盟《暗恋桃花源》之前,林青霞早就有意与赖声川合作舞台剧,并放言“要演舞台剧,导演必须是赖声川”。但因为机缘未能如愿。1991年出演《暗》之前,林青霞正因拒绝出席“金马奖”而受到舆论及大众的负面评价,一度情绪陷入低潮。经徐克向赖声川的大力推荐,林青霞决定加盟《暗恋桃花源》的舞台剧演出和电影演出。当时舆论以及一些舞台剧的观众对此也抱有某种质疑态度,认为林青霞从未出演过舞台剧,怀疑她无法胜任云之凡这个角色。
丁乃竺回忆当年的合作时,常常感叹当年的林青霞虽然是名冠天下,但在剧组中却与普通演员没有两样,完全没有耍大脾的现象,事后也和赖声川、丁乃竺成为密友。《如梦之梦》在香港上演时,林青霞和徐克专程赶去观看,享受连续8小时的剧场时光。
1992年底,第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开幕,《暗恋桃花源》在这届电影节上参展并获得青年导演银樱花奖,林青霞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在获奖后回到下榻的酒店,林青霞接到了追求她多时的邢李祝贺她获奖的电话,他就住在她的对面,并且已经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了一个庆祝酒会。也正是借这次机会,邢李让林青霞欠下了“一个无法偿还的人情”,林青霞开始慢慢接受这位深爱她的商人。
1993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暗》以一种极快的速度默默地传递着。不过,恰成反讽的是,相对于台湾演出的大众氛围,在北京,却是在小圈子里流传。更多的默契来自创作者间的一种惊诧———对剧场是一种惊诧,对电影也是一种惊诧———原来还可以这样……
第三版:重塑
“采访中,赖声川似乎对每一个版本的排练过程都记忆犹新,这一版也不例外,他说当时的演出在台湾国父纪念馆举行,那是他比较不喜欢的剧场,2500个位子,太大了,音响也不是很好……”
1999年9月,《暗恋桃花源》在台湾三度复排。在这次的演出中,中生代演员开始取代原创演员,云之凡由萧艾演出,老陶、袁老板由赵自强、冯翊纲演出。这次由9月4日开始的全岛巡演因921大地震而中断,许多巡回场次被迫取消。
谈到三度重排的感受,赖声川说:“我是重新发现一些当年创作时的精神而感动。我重新发现,《暗恋桃花源》其实和《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一样,不需要什么特殊舞台条件,不需要庞大后台支援或技术配合,就可以演出。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在台上必有其功能。大部分的换景都是演员在观众面前换的,编剧的安排及导演上一切的舞台调度也都要考虑这些因素。当年我们巡回美国,除了秋千和桃花树请美国布景工厂制作之外,全部都是跟着我们托运行李。我们没有好的剧场,没有宽裕的预算去请很多后台人员……想到这些,也想到台湾剧场的当初以及一路走过来的路。那一切是那么的自然,限制与障碍成为那么大的激励。”
采访中,赖声川似乎对每一个版本的排练过程都记忆犹新,这一版也不例外,他说当时的演出在台湾国父纪念馆举行,那是他比较不喜欢的剧场,2500个位子,太大了,音响也不是很好,结果他为演出单独做了一个砖墙,变成剧中的病房没有门,而云之凡是直接从剧场上的门上来的。当时演员们的压力也很大,冯翊纲和赵自强要接顾宝明和李立群,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萧艾就没什么问题,因为1991年她已经在巡演中演过云之凡了。不过大家还是接得很顺,观众也非常喜欢。
06版:纪念
“一些影视和综艺出身的演员反而对舞台有一种别样的向往,对排演都有很大的激情和投入,这让他觉得很满足,因为不是每个演员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经过20年的重演与复排,《暗》今年又迎来了它的纪念版演出。并且是台湾和内地同时排演。虽然今年台湾版,赖声川在形式上又有很大的突破,与台湾的歌仔剧团“明华园”合作,舞台上甚至还吊起了钢丝。不过内地版由于是第一次推出,赖声川还是选择了恢复20年前的最初版本。
“‘暗恋’20年了,总想做些不一样的东西,所以这次选择和戏曲合作,也是因为台湾的舞台剧环境足够成熟,所以大家才能够明白在玩什么,放在内地就不一定合适。另外明华园的团长陈胜福也非常有意思,他在答应了合作之后,突然间三个月没有任何消息,直到最后才说OK.他来我家吃饭时,一直道歉并解释为什么他那么犹豫,因为实在是压力太大,觉得《暗恋桃花源》那么经典的一部作品,非常担心会被自己弄砸。而他是一个一辈子做事都很干脆的,只有在这件事上犹豫了很久。”赖声川说。
此次内地版《暗》由袁泉(袁泉新闻,袁泉音乐,袁泉说吧)、黄磊、谢娜(谢娜博客,谢娜新闻,谢娜音乐,谢娜说吧)(blog)、何炅(何炅新闻,何炅音乐,何炅说吧)(blog)、喻恩泰(喻恩泰博客,喻恩泰新闻,喻恩泰说吧)等明星演员领衔主演,从演员名单曝光开始,媒体舆论就开始对这张赖声川的影视明星牌产生了争议,对此赖声川一番回答倒是很有道理。他说,内地的戏剧演员现在可能反而对影视剧的兴趣比较大,对舞台剧的兴趣不够那么强烈。与之相反,一些影视和综艺出身的演员反而对舞台有一种别样的向往,对排演都有很大的激情和投入,这让他觉得很满足,因为不是每个演员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当初我和制作方确定这些演员的时候,也考虑到了外界可能的质疑。不过我想等看到戏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了,我不会拿自己的作品开玩笑,特别是像《暗》这样的经典作品,更不会随意对待。有些事,不试是不知道的。当年林青霞出演云之凡的时候,大家意见也很大,说她从来没有演过舞台剧,怎么上台?结果后来她演得很好。还有李立群、张小燕、阿雅、卜学亮,都是和我合作过的综艺主持人,他们也都在舞台上有很好的表现。”赖声川最后说,他认为演员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导演如何调动他们的能量和优点,另一方面在于观众要相信,这些在综艺界取得过成绩的艺人,他们其实积累了很多能量,只是要找到合适的方式释放出来而已。
『拾』 求电影《暗恋桃花源》林青霞版 百度网盘资源 追加
链接:
《暗恋桃花源》(SecretLoveInPeachBlossomLand)是一部话剧剧名,于1986年在中国台湾首次公演,引起岛内轰动,该剧编导赖声川于1988年获“国家文艺奖”。该剧在美国、中国香港巡回演出。《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当时男婚女嫁已多年,江滨柳已濒临病终。“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渔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寻找男友的疯女人呼喊着男友的名字在剧场中跑过…《暗恋桃花源》一剧以奇特的戏剧结构和悲喜交错的观看效果闻名于世,被称为【表演工作坊】的“镇团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