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感恩母亲节的电影
母亲节是我们向母亲们表达感激之情的日子,这是一个特别的节日,给每个人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照顾那些无私地爱我们的人。那么,中国感恩母亲节的电影有哪些?关于母亲节的歌曲有什么?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感恩母亲节的电影
1、《妈妈再爱我一次》影片改编自台湾民间故事《疯女十八年》,以倒叙方式进行,描写精神病医生林志强(孙亚东饰)寻找失踪18年的母亲秋霞(杨贵媚饰)的故事。
2、《妈妈无罪》本剧以苦情母亲江素秋的悲情遭遇为主线,讲述了入狱15年后的她找回失散儿女,并且重新建立温暖亲情的感人故事。
3、《母亲》这部韩国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平凡的母亲为自己患有智力障碍的儿子伸冤的故事。
4、《找到你》这部电影是2018年《我不是药神》后又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电影采用的双女主的设定,是一部女性视角的国产电影,片中不仅歌颂了母爱,同时也反映了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的困境。
5、《亲爱的》影片讲述了以田文军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寻孩子以及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何为夺取孩子做抗争的故事。
6、《相亲相爱》影片讲述了三代女人因为家庭矛盾交汇到一起,影片聚焦于她们的情感故事契合。三人因一件简单的事情产生纠葛,并随之牵扯出关于家庭、亲情、爱情等方面的温暖与感动。
7、《樱桃》:这是一部歌颂母爱的电影,剧本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大山深处一位智力有障碍的美丽女子樱桃渴望孩子、抚养孩子、保护孩子曲折的人生故事。
8、《你好,李焕英》由贾玲执导,贾玲、张小斐领衔主演。该片根据2016年的同名小品及贾玲亲身经历改编,讲述了刚考上大学的女孩贾晓玲经历了一次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情绪失控,随后意外穿越回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20年前正值青春的母亲李焕英相遇的故事。
9、《关于我妈的一切》是由赵天宇执导,徐帆、张婧仪、许亚军领衔主演。该片围绕一位普通母亲的生活展开,讲述了永远在为家付出的妈妈季佩珍,在即将迎来退休生活时所发生的故事。
10、《念念》是由张艾嘉执导,梁洛施、张孝全、李心洁、柯宇纶等主演的电影。该片主要讲述在繁华的大都市中,几个年轻人对于爱情与亲情的承担和奉献的故事。
关于母亲节的歌曲
1、《烛光里的妈妈》毛阿敏
2、《母亲》阎维文
3、《鲁冰花》曾淑勤
4、《世上只有妈妈好》萧芳芳
5、《妈妈的吻》朱晓琳
6、《我心中的故事》蔡国庆
7、《懂你》满文军
8、《妈妈的爱有多少斤》阿牛
9、《念亲恩》陈百强
10、《慈样的母亲》亚东
母亲节的宣传语
1、五月康乃馨,爱心献母亲,祝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2、献给最伟大的母亲,哺育之恩永铭在心。
3、梦中索怀的母亲一一你是我至上的阳光。
4、亲所好,努力做到;亲所恶,谨慎不为
5、岁月给母亲带来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
6、妈妈的未来,我决不缺席,必当一路陪伴。
7、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8、亲情深似海爱子心无尽,母亲真伟大。
9、妈妈是孩子人生旅途的避风港。
10、人生最圣洁、最美好的,就是母亲。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感恩母亲节的电影,关于母亲节的歌曲”的相关内容,感谢阅读。
『贰』 电影《妈妈咪呀2》主要讲了什么
电影《妈妈咪呀2》故事承接第一部主线,讲述女儿Sophie在怀孕后担心自己是否能独自将孩子抚养长大,于是妈妈Donna跟她说起了自己年轻时孤身一人将Sophie养育成人的经历,Sophie受到了极大鼓舞。回忆部分,将由曾出演《灰姑娘》的莉莉·詹姆斯出演年轻时候的妈妈。
《妈妈咪呀2》是由欧·帕克执导,克里斯汀·芭伦斯基、皮尔斯·布鲁斯南、多米尼克·库珀、科林·费斯、安迪·加西亚、莉莉·詹姆斯、梅丽尔·斯特里普等主演的歌舞剧情片,于2018年7月20日在美国上映,同年8月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2)我的2个妈妈电影中文扩展阅读:
《妈妈咪呀》音乐剧是百老汇的卖座经典,全球累计观众已超过2000万人。《妈妈咪呀》电影则在2008年被首次搬上大银幕,曾获得多项金球奖和格莱美奖提名,最终票房全球超过6亿美元,至今仍在北美音乐电影历史票房榜中名列第七。曾执笔金球奖提名影片《涉外大饭店》的欧·帕克担任《妈妈咪呀2》的导演与编剧。
《妈妈咪呀》的片名来自ABBA的歌曲,并推出过音乐剧版,中英文版音乐剧均在中国内地巡演过。电影根据音乐剧改编,第一部《妈妈咪呀》在全球收获6.59亿美元票房,可惜未引进到中国内地。
『叁』 电影《第二个妈妈》如何避免母爱的缺席
昨天看完电影《第二个妈妈》,我的心情时刻被故事的情节左右着,瓦尔在圣保罗做保姆照顾着法比诺,女儿却被留在遥远的故乡,连看一眼都成奢望,作为一名母亲,对女儿的思念只能深藏心底,让人深感遗憾,她委屈求全,她辛劳工作,她将收入都给女儿生活学习,但女儿的成长过程她缺席了。
缺位的母亲
瓦尔给住在圣保罗的法比尼奥做了13年的保姆。虽然经济状况稳定,但她必须离开自己的女儿杰西卡。杰西卡一直由生活在巴西北部伯南布哥州的亲戚抚养长大。随着高考逐渐逼近,杰西卡到圣保罗备考,之后与瓦尔相处,杰西卡并不叫她妈妈,而是直呼其名,这期间瓦尔才发现女儿已经是未婚妈妈,如果不是她发现婴儿照片,杰西卡并顷键不想告诉她,瓦尔和杰西卡2代人的观念也有很大差距,母亲多年的缺位让彼此的关系有疏离。
芭芭拉作为一名成功的职场女性,在儿子年幼时缺位,当儿子法比诺长大成人,芭芭拉发现一个事实,儿子会拥抱照顾他的瓦尔,而不愿与她这个母亲亲近,当她发生车蔽乎闷祸,儿子也并不真正关心她。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母亲缺位的现实问题, 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身边很多人都在说: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要什么有什么。曾经我也这么认为,比起我们小时候缺衣少穿,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漂亮。
但这是不是孩子最需要的呢?孩子最需要的父母的陪伴却没有变多,甚至还有缺位,尤其是母亲的缺位。
1.最大的缺位妈妈群体,就是留守儿童的妈妈
据统计,我国有6000多万的留守儿童。这就意味着有6000多万的孩子享受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在严重缺失父母亲情、经济条件不佳、无有效管束的环境中孤独散漫地成长。他们内心的那个巨大漏洞,也是永远填补不上的。
在农村,有这样一种观念,母亲生下孩子后,身边的人都会说,趁年轻,多赚点钱,孩子丢给家里老人带就可以了,在外面上班,不用承担照顾孩子的辛苦,多自在呀,有钱生活才会过得更好,孩子才会更爱妈妈呀,再说,哪有孩子不要妈妈的呀。
说一下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生下浩浩之后,家里婆媳矛盾很大,在缺钱又不堪忍受吵闹的环宏弯境等各种压力下,在浩浩3个月时离开他去上班,在他一岁之前我带他走亲戚,他都容易哭闹,要找奶奶,从那之后到现在2岁半,他都不跟着我这个妈妈一起睡。
我一个表姐,生下宝宝立马打了退奶针,孩子丢给家里老人带,然后夫妻就出去做生意了,其实他们家经济条件还不错,并非不得不这样选择,在他们的观念中,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就行。
我的一个表哥家的孩子,从出生一直到长大成人,一直是爷爷奶奶带,他的父母常年在工地上做工,每次他们回来都会给孩子买好多东西,中学就送到城里好学校读书,可惜上万中学孩子就不想读了,天天上网玩游戏,到成年也是如此,他的堂哥堂姐有妈妈陪伴,学习和生活习惯方面就会好很多,堂哥读完高中,堂姐读了大学也有很好的工作。
2.排名第二的,是职场妈妈
很多妈妈三个月产假一过就奔赴职场前线,把孩子丢给后方老人或者保姆照顾,为了更好地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很多人早早就给孩子断奶。扣掉做家务、玩手机、休息的时间,实际陪伴孩子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我一个朋友,生大宝时产后有一年没上班,专心带宝宝,生了二宝更加得勤勉工作,因为经济压力更大,还要还车贷房贷,平时下班驱车一个多小时到家,回来宝宝有时睡着了,早上赶早去上班,宝宝还没睡醒,只有周末和节假日陪陪孩子。
3.排名第三位的,是不懂得正确陪伴方式的妈妈
这些妈妈可能是全职妈妈,看似为了孩子牺牲了职业前途,终日围着孩子操劳,但是陪伴质量不高,这些妈妈会成为孩子的保姆、陪读、导师、教练……就是没有成为妈妈。
我一个亲戚,孩子上幼儿园大班,每次孩子在家做作业,家里成了战场,妈妈催着孩子快点做,孩子慢悠悠,不是贪玩就是做错,妈妈火了,骂道:“你怎么这么笨,不好好学习”,孩子也反驳,你还不是平时就玩手机。
说这些并非指责,中国的妈妈,在成为合格妈妈的路上有太多阻碍、太多不利因素。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性别歧视、生育歧视、哺乳歧视……哪一个阻力不是靠自己拼了命去推开?哪一个问题不是靠自己的血和泪去解决?
造成如此多妈妈缺位的现象,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除了大环境原因, 妈妈们对亲子关系的认知有误 。
妈妈们对亲子关系在行为上的表现,取决于对该事的认知,当我们正确认识到该事的性质、风险、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努力后能得到的结果以后,然后做出选择判断,再做出行动。
例如瓦尔认为杰西卡没有妈妈在身边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妈妈只要努力赚钱就可以了,她没有认识到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陪伴的重要性,才导致杰西卡成为未婚妈妈,并且不得不为了生存与孩子分离,让孙子重复女儿过去的命运,在对该事有了争取的认识后,她做出了选择,陪伴女儿,帮忙照顾孩子,虽然也有困难等着她们去面对,但也不会太糟糕,而她们也获得更多的幸福快乐和满足。
当妈妈对亲子关系有了正确的认知,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重视亲子时间,提高陪伴质量。在大环境还没有彻底改变之前,我们还是可以努力不成为缺位妈妈。
1,外出务工的妈妈可以做选择,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
我一个朋友,他们夫妻都在深圳打工,老家在湖北,他们有了孩子后妈妈就坚持将孩子带在身边,孩子爸爸也支持,婆婆就和他们一起在深圳帮忙带孩子,我一个堂妹家也是如此,从大宝到小宝,妈妈在哪里,孩子就在那里,也是婆婆帮忙带孩子,堂妹的妈妈去世早,小时候特别羡慕别人有妈妈,在她宝宝出生后,她更是意识到母亲的重要性。
2,职场妈妈们还是要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陪伴孩子, 不管平时多忙,不管是两个小时还是二十分钟,不管是早起时印在孩子额头的吻还是下班时给孩子的一个大大的拥抱,只要你有心,你总能找到向孩子表达爱意的机会。,同时请尽量给孩子一些没有电视和手机等干扰物的全身心的陪伴。那种心不在焉不在状态的陪伴比你缺席还要伤害孩子的感情,想想你约会时对方频繁玩手机的感受吧。
有次我在陪浩浩玩的同时,又想把手上的书看完,猛然间,我意识到自己陪伴的方式不对,立马放下手上的书,全身心的投入到和浩浩的游戏中。
3,有更多时间和宝宝在一起的妈妈, 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需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情绪,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做一个快乐妈咪,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给予高质量的陪伴。
电影《麻烦妈妈》中的伊莱扎与丈夫以及两个年幼的孩子挤在曼哈顿的一间小小的公寓里。虽然伊莱扎一直都想成为一名专业的作家,但是无奈两个孩子年幼,而丈夫又要上班,所以她只能当起了全职妈妈,家庭的琐事消磨掉她的激情,伊莱扎每天为了照顾孩子的日常疲于奔命,这种状态下的伊莱扎很难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出门穿着睡衣忘记换衣服,忘记女儿的书包,在带儿子去游乐场的路上,孩子差点从车里掉出来,在陪伴儿子的时候想着写作的事。
在她准备逃离这种“无助”又“凄惨”的母亲处境时,她表达出她对丈夫的愤怒,丈夫终于懂得理解她,其实丈夫也在默默为这个家付出着,他卖掉自己收藏的名书,换来一笔钱,为了帮助妻子更好的实现作家梦想,感受到来自丈夫和孩子的爱,伊莱扎终于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母亲不一样的感受。
4,不管是对于哪种妈妈,了解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都很重要。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也需要独立的空间,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空间,放上他喜欢的书和玩具,让他每天有一段时间可以随心所欲自己支配。
孩子需要参与大人的生活。有些妈妈认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是苦役,并且因为心疼孩子而拒绝孩子参与。生活里的内容远比动画片里丰富有趣,让他看到一个唱着歌做家务的妈妈吧,同时也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增强自信心和自理能力。我妈妈就是这样的,哪怕是一天下来已经很累了,家务活她都自己做,怕我们吃苦受累,洗个碗也是怕我们苦着,她从来没有想过,做子女的为父母做些事情会很开心,做家务也可以是一种享受。
有些父母自己喜欢某种事物,但孩子可能不喜欢,孩子喜欢的,父母却不屑一顾,我之前工作的地方经常碰到这样的场景,孩子要在母婴店里玩沙子,父母不认可,非要强行抱走孩子,这样的现象出现多了,很是影响亲子关系,不懂得理解尊重孩子的父母,孩子长大,心里的想法也不愿和父母交流。
我们做父母的,都想给予孩子最好的。
最好的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就在妈妈和孩子相处的点滴时光里。
『肆』 盘点丨同性电影中的母亲和儿子
在这个温馨的母亲节,让我们一同走进同性电影的世界,探索母子之间那份独特的情感交流。从屏幕到生活,电影成为我与母亲沟通的桥梁,分享8部触动人心的影视作品,让我们一同感受母爱的包容与理解。
这部1993年的经典影片《喜宴》,岁月流转中依然熠熠生辉。李安导演的细腻笔触不仅描绘了华人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的挣扎,母子间的亲情也感人至深。归亚蕾和赵文瑄在医院走廊的那幕,伟同背对母亲说出的“妈,我是同性恋,赛门是我的爱人”,仿佛在呼吁所有同性恋者勇敢面对自我。
《天佑鲍比》中的母子冲突尤为深刻。母亲Mary的一句“我不要有一个同性恋儿子”触发了鲍比的绝望。然而,鲍比以生命换来的母亲理解,揭示了信仰与亲情的抉择,以及母爱的力量。
韩国剧集《人生是美丽的》以其深情的男男关系,展示了母亲泰燮面对儿子出柜时的接纳与理解。泰燮向继母坦白,母亲虽震惊,却以温暖的话语支持,展现了爱的包容与成长的力量。
《谁先爱上他的》中,刘三莲的出柜场面,母亲冷静的反应让人难忘。她坚信儿子无论何时都是她的骄傲,母爱的力量超越了误解和偏见。
好莱坞电影《爱你,西蒙》中,母亲的道歉和鼓励,为同性恋者提供了接纳与自我认知的勇气,展现了家庭温暖的力量。
越南电影《再见,妈妈》以细腻的家庭描绘,展现母爱在面对儿子出柜时的复杂情感,以及无声的支持与祝福。
这部电影中的母亲,虽然起初无法接受,但最终学会了放手,给予儿子追求幸福的自由。
母爱无疆界,即使面对艰难的治疗过程,妮可·基德曼饰演的母亲始终坚守,为儿子的勇气和坚定提供了力量。
出柜的旅程充满了挑战,但每一次勇敢的对话和理解的加深,都是重建关系的开始。让我们从这些电影中汲取力量,向母亲表达爱与理解,共同走向阳光。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