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香港警匪片 怎么用粤语称呼警察。
粤语称呼警察,叫: 阿Sir,差佬
一般都是这样叫的。
这些也是那些演员最喜欢用的称呼。
你下次可以听听的。
❷ 香港粤语警匪电影和连续剧.好看的有
电影:线人、证人、大追捕等;电视剧:潜行追击、学警系列
❸ 20世界80、90年代至今香港警匪电影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至今,香港警匪片已经历时五十个年头,其间经历过最初粤语残片的粗陋寡淡、一成不变;到七十年代新浪潮由警匪片打响头炮,再到八、九十年代产生《英雄本色》、《pol.ice故事》、《龙虎风云》、《喋血双雄》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警匪片,令这一片种不但在香港生根发芽、更令到港产电影在国际上声名大振。而马丁·斯科希斯凭借《无间道》而改编的故事获得奥斯卡的垂青,更使得香港警匪片彻底达到其巅峰时刻,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然而,各种原因的交织也令到香港警匪片愈来愈走入穷途末路,而今即将上映的《窃听风云》很有可能是最后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香港警匪片……这一切,待从头细说
香港真正意义上的警匪片兴起于50年代中后期,当时曹达华饰演的缉凶探长形象日趋深入民心。1960年的《十三号凶杀案》更为该类型片带来了第一个春天,成为粤语片影坛的一朵奇葩;70年代初,曹达华自资自导自演的《神探一号》以惨败的票房遭人戏谑为“粤语片的送终片”,加之廉政公署成立后全力清查pol.ice贪污事件,使得警匪片市场一度完全没落!70年代前中期虽仍不乏以警匪斗智题材为主的影片出现,但多数是真实奇案改编的实录片或卖弄B社会礼仪帮规的噱头片,对真正的警匪片而言并无意义
踏入80年代,警匪片终于迎来了它最辉煌的十年,写实、枪战、动作、喜剧甚至KB无一不俱,类型之多令西方影人都为之咂舌:1981年章国明执导的《边缘人》是这十年来的第一个成功典范,亦是有史以来首部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的香港电影,饰演卧底的艾迪在结局惨遭居民活活打死,临死前哀号“我不想死”的结局更被称为香港电影中描写死亡最深入的场面之一;1984年,李修贤自导自演的《公仆》和麦当雄执导的《省港旗兵》在第二十一届金马奖上大放异彩,令两人分别摘得影帝及“最佳导演”殊荣,成为港产警匪片史上的又一个辉煌战绩;1985年,成龙的《pol.ice故事》和元奎的《皇家师姐》同时出现,自此警匪片又突破了枪林弹雨的套路,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激烈的拳脚肉搏,同时也拓展了类型题材的商业市场,这批被称为“警匪动作片”的分支不但令《警》及《皇》涌现出多部续集兼造就了大批动作男女,时至今日亦有《杀破狼》、《导火线》、《男儿本色》等片延续着题材的活力;至于1986年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和冼杞然的《兄弟》虽带有浓重的江湖色彩,但借兄弟、朋友之间一警一匪的对立身份营造情感张力的剧情模式,在日后的香港影坛亦被多次跟风、沿袭。 直至1987年,港产警匪片又迎来了另一座里程碑——人称“阿SIR”的李修贤成立“万能”电影公司,由创业作《铁血骑警》开始,制作、出品了一系列警匪片,虽则水准有优有缺,但李修贤对该题材的热爱和坚持可谓人皆共知,至今仍被称为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同年,由他自制自演的《霹雳先锋》,虽则并非警匪佳作,但也带起了一个周星驰,当然,这是后话。 同样是1987,真正意义上的集大成之作亦告现身——由林岭东执导、周润发主演的《龙虎风云》以强烈的写实主义为香港影坛掀起了一股“风云”热潮,与吴宇森的都市浪漫英雄形象遥相呼应,将港产警匪片推上新的高峰——事实上,从《龙虎风云》开始,警匪片方才真正踏入风起云涌的主流之路,卧底题材虽有《边缘人》珠玉在前,但回望刘伟强从手提摄影到导演的崛起、昆汀塔伦蒂诺《落水狗》结尾的模仿、直至十五年后《无间道》的逆市反弹,《龙虎风云》的影响依旧无可取代!其后数年,林岭东在《学校风云》、《伴我闯天涯》、《圣战风云》等片中,对警匪对搏的刻画日渐形成独有风格,再有吴宇森借《喋血双雄》将同类题材进一步浪漫化,警与匪的关系又从《英雄本色》的正面对峙转化为惺惺相惜,每当观众重温《龙》中周润发对李修贤一句“我是pol.ice”的坦白、或《喋》中将两人并置的越轴剪辑,都会从警与匪的界限中挖掘出真挚的男性友情!随着第九届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座落入吴宇森之手,港产警匪片终在一片欢呼声中结束了80年代
80年代香港影坛的百花齐放令警匪片巩固了江湖地位,90年代后则得再行“专业化”——先行代表当推吴宇森的《辣手神探》,将传统警匪片固有的枪战模式极限放大,尤其是******持续长达45分钟的医院大战,火爆刺激程度更是前无古人,虽然颇为夸张,但敢于将医院化为战场的举动,对港产警匪片而言实乃标志;1993年,另一位“火滚代表”黄志强亦交出了一份上佳的成绩单,改编自王德辉绑架案的《重案组》成为成龙演技转型的分水岭,除了成龙一贯的动作表演,枪战、爆炸、pol.ice行动等场面都已超过成龙片的过往规模,再融入严肃的正统剧情,终让成龙蝉联金马影帝!而黄志强虽再未与其合作,但翌年推出的《O记重案实录》及《省港一号通缉犯》都继续大兴火爆,前者在闹市不封路开拍的真实记录,更是黄志强的电影佳话! 1994年,陈嘉上的《飞虎雄心》令军装pol.ice深入民心,两年后的续集《飞虎》更让王敏德成为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pol.ice形象,期间又有刘伟强的跟风作《傲气比天高》及多部《飞虎雄狮》等片出现,但水准远不及正牌;1996年,陈木胜的《冲锋队怒火街头》是香港影坛首次拍摄EU,而火爆程度较《飞虎》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事实上,90年代港产警匪片中的悍匪无论装备行为皆较80年代更为丧心病狂,编导为求更大程度炮制大场面,安排多种军装pol.ice上阵,在剧情节奏及视觉效果上无疑更令观众大饱眼福,其后诸如《G4特工》、《重装pol.ice》、直至新世纪后的《PTU》、《大事件》等,警匪片中涌现的身影日益丰富多彩。 但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李修贤的“万能”电影公司在90年代后渐走下坡,期间开拍的一系列“重案实录”片也多属噱头化的流水线作业,甚至本末倒置地大拍pol.ice对匪徒严刑逼供的残酷戏,因此渐为市场忽略,1995年亲身上阵执导的《贼王》之后,李修贤的警匪片再也无复当年之勇….。 除此之外,其他导演亦不断在警匪题材上寻求突破:杜琪峰的《无味神探》可谓个人风格的开端之作,而成立“银河映像”后推出的《暗花》、《暗战》及《非常突然》等总算在黑色风格及商业利益之间找到了一定的平衡点,除了大牌明星的加盟,不拘泥于火爆枪战,而通过别出心裁的场面调度、环环相扣的剧情推进、及银河独有的宿命论主题相互作用的模式,堪称90年代后期港产警匪片中的一朵奇葩;在好莱坞发展不顺的林岭东返港后拍成的《高度戒备》不但吸收了好莱坞电影的长处,更让两大影帝——刘青云和吴镇宇同台飙戏,技巧创意皆精彩绝伦,成为90年代警匪片神采飞扬之作;陈嘉上刻意模糊正邪界限的反英雄作《野兽刑警》注重人性挖掘,风格平实生动,成为第十八届金像奖上的大赢家;同样从闯荡好莱坞中获取经验的还有徐克,返港后首部作品《顺流逆流》亦是警匪题材,场面调度及剪接手法淋漓痛快,更被《时代》周刊评为2000年度十大影片之一,在港片陷入低潮之际,为观众展示了一轮集体的精彩
90年代后期至今,港产警匪片完全可用“命运多舛”形容:横扫金像奖的《野兽刑警》却是陈嘉上从影以来最赔钱的影片;2001年虽有一部《无间道》成功救市,却如烟花一般眼望自身商业价值被迅速榨干后重新归入沉寂;在诸多冲击下,香港影人遂顺CEPA签署之势走上合拍片之路,可惜,他们虽带上了警匪片的剧本与模式前来,得到的却多是举步维艰的遗憾—— 双簧结局 “刘建明,我们怀疑你是B社会卧底,请你跟我们走一趟!” 随着吴廷烨的话音落下,手铐铐在刘建明的手上,同时响起《无间道》的歌曲,影片结束——这一结局曾令不少观众丈二金刚:为何在结局无端将刘建明抓走? 数年后的《神探》亦是如此:港版结局是安志杰为升职而重新布置了枪战现场,但内地版却让他在结局报警自首,即使观众嘘声四起也费事理你,足见“双簧结局”是港产警匪片进入内地的梦魇! 《神探》将脱罪改为自首,终于在内地上映。那么《无间道》呢?虽毫无道理地让刘建明被捕,但影片触犯的另一个禁忌最终还是无法令《无间道》扭转无法在内地公映的命运。“双结局”换不来一个美满的结果,实乃讽刺
票房不灵 港产警匪片在内地生意不景气的现实并非新闻,《伤城》便是数年后的另一个例证:同样是安排在年底上映,警匪题材的《伤城》有梁朝伟和金城武两大俊男同台,又有《无间道》的“铁三角”支撑幕后,虽说上座率及口碑已胜于《终极无间》,最终抱走7400多万人民币,但在数日后公映的大片《黄金甲》却将之迅速将之远抛其后,高达近3亿的收入令《伤城》只至其零头,足见不同类型在内地市场的差距难以同日而语,面对银弹砸下的国产大片,曾在港片市场呼风唤雨的警匪片只得感叹生不逢时; 4. 支离破碎 去年同由庄、麦联合编导的《大搜查》原名《查之女》,但在香港和内地都遭伤筋动骨,让不少观众愣是莫名其妙了一个半小时,有网友曾列举了一系列在影片结束后都未曾揭开的谜团,但仍凭观众如何猜测,《大搜查》布局的七零八落却是有目共睹! 当然,《大搜查》不是第一部受阉割的港产警匪片,数年前同由陈奕迅主演的《爱 作战》在内地上映时便改名为《枪林恋曲》,同时内地版情节亦与港版差别不小。合拍片政策在前,为求占领内地市场,过往在情节上近乎百无禁忌的港产警匪片亦只得惟命是从。 5. 形象越级 由于内地尚未推行分级制,加上政策的问题,警匪片稍有“越级”,便令电影公司难以推行宣传,《无间道》便是最早的例证之一:合拍片中的pol.ice不允许以反面形象出现,而片中的刘建明又是B社会派入警界的“反卧底”,在港版结局中更能声称“我是pol.ice!”继续做好人,当然触犯了合拍片的禁忌,因此那个无厘头的“被捕”结局不但未能帮助《无间道》进入内地,甚至一度沦为观众的笑柄;此外,《门徒》亦是数年后的另一个例证,片中除了对白,吴彦祖所有出现警服的造型皆被改成便装,包括他身着警服注射viper的结局,亦被改为身着便装对viper沉思,便可窥知一二….。种种对pol.ice形象的“不方便”因素,再次构成了警匪片的尴尬。 6. 市场萎缩 香港本土的票房市场难以再支撑过往的香饽饽,除了《无间道》三部曲、《新pol.ice故事》、《门徒》等警匪片冲破2000万以上之外,多数警匪片未过千万:昔日的pol.ice“专业户”李修贤在2002年主演的一部“本色”片《狂野卧底》票房为330港元,沦为全年票房最低之作兼一度保持该项“纪录”,至低程度也是香港警匪片史上票房最低的作品,足见整体市场对类型片接受度的急剧下滑
港产警匪片虽陷入了尴尬境地,但影人们依旧怀着极大的热忱为题材注入新的活力——十多年前,陈欣健便自信地称:“警匪片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片种,永远有新一代的观众喜欢欣赏。”而在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的警匪片论坛上,《窃听风云》的主创庄文强的一席话亦与之遥相呼应:“警匪片可以永远有新意,它就像是一个容器,里面可以放进去很多东西!” 此言非虚,继《无间道》之后,一众影人对警匪片的热忱再得激发,很快便出现了王晶的《黑白森林》及陈木胜的《双雄》,严格来说虽有跟风,但灵感不落俗套,剧情、剪接而至演员表演皆可圈可点,其后王晶更是野心爆棚,先后编剧、制作了《黑白战场》及《卧虎》,前者更让其首获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编剧”;近年,游乃海的《跟踪》及林超贤的《证人》皆较成功地在把握住港片脉络的同时融入内地观众的口味,自然名利双收,而2009年过去近半载后,又将轮到庄文强、麦兆辉编导,刘青云、吴彦祖、古天乐主演的《窃听风云》上场,作为本年度首部登陆内地市场、兼为近年台前幕后规模最大的港产警匪片,它究竟何以突出重围呢? 为无数港片影迷耳熟能详的pol.ice形象除了老一辈的曹达华和胡枫、动作身手型的成龙、“专业户”李修贤、教官王敏德等,最出名的当属刘青云——早在电视剧《新扎师兄》中他便有饰演pol.ice,可惜由于形象黝黑沉郁,走红前无论电影电视剧多演杀手、混混、囚犯等角色;1995年,他在杜琪峰的《无味神探》中饰演因受伤失去味觉的pol.ice形象广获赞赏,更获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其后如《冲锋队怒火街头》中暴躁的EU警长、《高度戒备》中心存杀人阴影的崩溃pol.ice、《暗战》中颇有幽默感的谈判专家、《非常突然》中未能逃出宿命悲剧的重案组探员、而至前年《神探》中的鬼眼帮办......。刘青云的精彩演出乃至获得影帝提名的作品,亦多属警匪片种,此番再于《窃听风云》中饰演pol.ice,在演技上自然先行得到观众的口碑
庄文强和麦兆辉当年凭《无间道》摘取“最佳编剧”,堪称振兴港片市道的重要功臣,但待《无间道》的商业价值迅速被影坛挖掘殆尽后,港产警匪片又恢复了一蹶不振的尴尬状态,而庄、麦两人其后合编《伤城》,反应亦未及预期,加之近年合导的两部风格较为游戏化的《情义我心知》和《大搜查》同样未能赢得更多赞誉,故此番的《窃听风云》可谓寄托了他们“回勇”的野心! 不过,《窃听风云》不仅野心,还有苦心——当年两人与刘伟强带着《无间道》剧本寻找投资时已处处碰壁,公司老板“你走啦!”的冷淡回答让他们险些心灰意冷;数年后,当庄文强与麦兆辉再写出《窃听风云》寻找投资时,宣传的风险却依旧使之被许多公司拒绝,可见金像编剧的号召力也难敌市场顾虑......。直至两人找到尔冬升,一切情形方才得以改善,在小宝的协调、搭桥之下,两人终于得到了保利博纳的投资,而小宝亲任影片监制,更使影片在顺利开拍之后得到了更多的水准保证,故在影片公映之前,如此重磅的幕后组合将是《窃听风云》派给观众的大颗定心丸! 2002年,《无间道》曾让无数港片观众欢呼雀跃,但7年来,港产警匪片似乎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后继之作”,能真正保留过往类型片风格的更是寥寥,掐指一算,此前只得《证人》在维护港片特色的同时迎合了内地观众的审美,因此,《窃听风云》作为今年第一部港产警匪片,能否再次令观众感受到过往港片的精髓所在,实乃颇为期待的话题。 但与此同时,《窃听风云》或许又将是最后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港产警匪片:80年代,警匪片可以大胆拍摄“大圈仔”、贪污、警界丑闻等敏感问题,但走向合拍之路后,题材、剧情则日渐和谐,甚至难以跳出“pol.ice(正义)—卧底(正义)—匪徒(邪恶)”的人物结构框架,导致近年一众警匪片不断丧失港片气味,甚至令观众生厌! 《窃听风云》的难得之处,正如吴彦祖所说:“我觉得这部片子回到了以前香港的风格,所以他们要拍一部纯粹的港片:比较大胆一点,肯讲一些敏感的话题,讲人性。”着实,金融犯罪题材的难度、由“正”渐沦为“邪”的pol.ice、及对不少现实丑闻的影射,都是将《窃听风云》与近年多部同类作品区别开来的关键筹码,因此无论他人如何评价,《窃听风云》中的港味都将以浓郁之态呈现给观众。 当然,《窃听风云》在题材、风格上的突围亦是带有挣扎的,毕竟合拍性质的警匪片至今仍未能真正脱离潜在的困境,在掣肘中激发出的创意和极尽维护的本色是《窃听风云》的诚意,亦是失意——即使在今年的大片市场上跳出一支出色的舞蹈,亦未能彻底地解开身上的镣铐。 “戴着镣铐跳舞”,在种种不如意的情形之下,或许我们最需要做的,仍是期待《窃听风云》作为港产警匪片带来的意外惊喜!
❹ 一部电影,貌似是香港的警匪片
吴京电影 狼牙
❺ 香港最好看的电影还是警匪片,刘德华又一部代表作
拆弹专家 (2017)
导演: 邱礼涛
编剧: 邱礼涛 / 李敏
主演: 刘德华 / 姜武 / 宋佳 / 吴卓羲 / 姜皓文 / 王紫逸 / 黄日华 / 石修 / 廖启智 / 张竣杰 / 蔡瀚亿 / 张继聪 / 李国麟 /骆应钧 / 尹扬明 / 卢惠光 / 何华超
类型: 动作 / 悬疑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上映日期: 2017-04-28(中国大陆)
片长: 120分钟
❻ 求香港粤语武打电影。。
旺角夜黑》《火爆浪子》《男儿本色》《夺帅》《无间道》《杀破狼》《变节》《导火线》《警察故事Ⅲ超级警察》《狼牙》《卧虎》《撕票风云》《窃听风云》……(纯香港特色)还有超级暴力的《灭门》但不是警匪片!
《叶问》 也有粤版的
《无籍者》
《兄弟之生死同盟》
❼ 求好看的香港警匪片,一定要是电视剧,不要电影
较新的有《法政先锋123》《刑警》《谈情说案》《古灵精探》《无名天使3D》《原来爱上贼》
《谈情说案》、《女警爱作战》、《法证先锋》、、《刑事侦缉档案》神探学警狙击,学警出更,《法证先锋》,《真相》,《潜行狙击》,《突围行动》,《古灵精探》,,《学警出更》,《学警阻击》,较为旧一点的有《刑事侦缉档案1234》,《鉴证实录》,《扫黄先锋》《反黑先锋》,《保护证人组》《 廉政行动组 》《廉政追缉令》,《陀枪师姐123》《侦缉档案1234》,《鉴证实录》,《扫黄先锋》《反黑先锋》,《保护证人组》《 廉政行动组 》《廉政追缉令》,《陀枪师姐123》等等,你看看吧...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哈
❽ 有什么粤语黑帮电影好看
也就是警匪片那类吧,我也很喜欢看这类的香港电影,就说下我看过的吧
刚刚在看火龙对决,那个几年前的《跟踪》不错,甄子丹的那几部,杀破狼,导火线,
夺帅,狼牙,好多暂时想不到
❾ TVB电影(最好粤语咖,)
如果你喜欢看警匪类型的,推荐杜琪峰黑社会系列,无间道1(后面的都是狗尾续貂了),PTU系列,喜欢喜剧片类型的,看老一点的片子吧,新的港产喜剧九成九都不好看,东成西就什么的都很搞笑,另外还有一些不错的,死神傻了,人约离婚后,叶念深的十分爱系列,港片拍的最好的就是警匪片和功夫片了
2012我爱HK喜上加喜,我爱HK开心万岁,志明与春娇,B+侦探,猛男滚死队,报应,劲抽福禄寿,喜爱夜蒲,夺命金这些是这两年的一部分,推荐看古天乐的意外,演技很好,故事也精彩
❿ 求些粤语搞笑,警匪类的电影!
香港警匪片比较好看。比如突击行动,我最喜欢的一部,不是太恐怖的,适合老年人看。还有读心专家,政界新人王,谈判专家,甜心老爸(好像叫这个名字,很温馨),师奶股神,我的野蛮婆婆,欧阳震华的很多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