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个老电影,里面三个女鬼姐妹采阳补阴,还有一个长着三面脸的男怪物,是什么电影
你所描述的剧情出自香港出品的古装电影(聊斋艳谭之艳魔大战)!叶子楣 文素 单立文 工藤曈 张江涛主演!那三姐妹是狐狸精!三张脸的怪物是五通神!
❷ 爱泼斯坦的介绍
让·爱泼斯坦(Jean Epstein,1897年3月25日,华沙-1953年4月2日,巴黎),电影导演,早期电影理论家。主要作品有《三面镜》《风暴》《二三十年代早期实验电影》等。
❸ 求《世界电影史》读后感一千五百字左右
《世界电影史》对电影传媒专业的学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有助于学生发挥独立自主的探究能动性,从而更好的成长成才。美国克莉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等学者共同编著的《世界电影史》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电影发展历程。它们分别是:艺术史,技术史,产业史这个三方面。艺术史,主要从电影的形成,发展,成熟和演变。举例有重要意义的导演作品。以及重要思想流派。技术史,即技术发展的演变,及对电影自身的影响。电影产业史包括电影产业的组织原则,运作方式,重要的电影公司。并论述电影产业与文化,艺术,技术的关系,与整个娱乐产业的关系。在三方面的讲述中,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电影的发展轨迹,从而更加有兴趣地去观测切身体会电影发展的重要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一种探索的精神,全方面的视点,多角度地挖掘探索,去感受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正如电影的多重属性一样,电影具有艺术,技术,文化,商品多重属性。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开拓研究电影的思路,视野,在很好的大方向的带领下,让兴趣这个好老师牵引着,培养出一种自主独立,敢于探索,不畏困难的精神。并不断进行更深的探究。对未来的科学学习发展过程中,具有深远意义。
众所周知,电影是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观众是电影的直接受众群体,每部电影或多或少地倾注了作者的思想,“被”完成二度创作,而观众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三度创作。在这个狂躁,人心惴惴不安的时代,电影发出了一种穿越心灵的声音。它来自毫无束缚的时间,空间限制的和平时空,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融入多元化的现代生活元素。电影,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向受众者,参与者诉说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请允许它也拥有自己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学生在浅读名著《世界电影史》后,仿佛沐浴在一片祥和的沃土,却难以释怀,心中不禁却泛起丝丝涟漪。让我明白的是什么电影的力量,什么是一种来自时间的重量,发人深省。恰似行者无疆,电影的历史将不会有浅析搁置的牵绊,电影的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对历史真实存在的尊重,在欣赏世界历史的电影发展历程中,可以大大丰富自己的综合文化内涵,让我们了解到是怎样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一个让电影由一个在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可以在国家的工业体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巨大动因。探索实践的真谛,让我们更加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了解电影这门平凡却又神奇伟大的事物,而不是单纯为消遣光阴而去欣赏,去娱乐,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是具有浓厚意味的。
在进行书本阅读时,我做了一些心得体会的摘记。要想真正的通篇的全部掌握,必须拥有十分强大的美学观念和丰富的经验知识内涵。在进行艺术审美的过程中,始终把握着一个正确积极向上的态度,在进行审美趣味提高的过程中,把自己融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同时牢牢地坚持住自我前进的方向,把握自己的前进方向,不要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乱了步伐。我决定在这片书评中选择一个方向来阐述阅读心得。即列举要点,重要线索来进行浅析晚期默片时期多种电影流派特点。从而做到由点到面的提升,并不断取得进步。
首先谈谈关于对电影本性的探索。抽象电影流派主张运用具有音乐和美术艺术中的抽象原则进行创造,抽象主义认为电影的本性在于视觉性,运动性。主张通过抽象的图案来制造一种有节奏的运动,试图创造一种纯视觉电影,一种具有音乐性的电影。如在《机械芭蕾》中。阐述电影赋予生活形式美,把表现对象的具体性取消,只留一种形式。暗示出电影艺术本身是一种形象美。老婆婆不断上楼梯,指明这个动作被取消了具体的目的性,取而代之的是为影片增加了一种动感。如利用纯视觉形式传达音乐效果,图案的变化产生了节奏感的电影《对角线交响乐》。它用抽象的线条,光影,图形,机械的无生命的物体。图形的变换赋予新的电影节奏感,仿佛用对角线谱写了交响曲,电影的内在潜力也被挖掘出来。《对》是对电影本质的阐释。在法国印象派电影理论中,电影是其他艺术的综合。能够创造空间性关系,如建筑、绘画、雕塑艺术创造空间能力一样。由于具有时间性的特征,充满着韵律性。强调综合性,电影也有自身的艺术语言和规律,无需借助文学或戏剧,提出“上镜头性”。是导演表达情感的场所。提出具有电影是有着形式强烈的视觉韵律,从而导致印象派电影在追求韵律性的时候紧靠音乐的形式。而德国重要的趋势流派室内剧,把话剧舞台的三一律引用进来,更好地体现了艺术的而综合性。并不是简单的物理的综合,而是有选择的综合,发生有机的反应。正是有机性的融合,电影艺术将会不断取得进步。
其次,从主要表现内容,题材上来进一步了解代表性流派。抽象电影是接近纯视觉的电影,具有音乐的节奏美感,没有添加进更多的关于现世元素的思考。而印象派电影探索人的主观思想,心理活动,能够理解的意识活动。表达某个特定情境下的运动感受,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主观印象。并且十分善于表现人物心理。通过摄影机的操作来表现“影像精灵”的效果和主观性,是它的重要特色。如《车轮》中迅速剪辑的场景中的一个片段,多个短镜头表现男主角激动的情绪,以及在后半部悬崖附近的搏斗场景中,影片在人物面部特学剪辑连串大胆急促镜头,表现人物的复杂情绪。以及《忠诚的心》中摄影机的运动表现女主人公的不满。而随着电影技巧风格化普遍流行,电影工作者朝着不同的方向实验催生出了超现实主义流派。它比印象派更为激烈,前卫。倾向于对意向不合逻辑的组合,探索人的无意识心理。始终秉着不需要任何理性的控制,超越任何美学和道德的框架信条,在题材选择题材上,往往突破时代所处社会环境的道德和宗教底线,形象性,热衷表达欲望,疯狂,暴力等电影元素,起到唤醒观众在内心深处的冲动。代表电影有《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杜拉克《贝壳和僧侣》两部电影。《贝》梦境的描写,表现了一种迷蒙,毫无逻辑可言的生活状态,制造出一种幻觉。影片的前一半,表现受到了压抑,采用多种手段。慢镜头来表达。空间充满了矛盾,不流畅性,强烈的非理性色彩。采用了大量的隐喻,如贝壳的两性关系的隐喻,刀表达的女子创伤心理,男子的阉割受损心理。而德国的表现主义流派与前几种表现手法一样,都喜欢表现人的主观感觉。把文学、戏剧、绘画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到电影创作中。善于通过不自然的形式,极度变形的世界形象,侧重表现人物心理的恐惧,焦虑。带有强烈的极端主义色彩。在《罪与罚》中倾斜的建筑与街灯,《托格斯》每一级阶梯上绘制的细长的黑色三角形阴影楼梯搭配的令人眩晕。倾斜构图,扭曲,不平整,给人急躁感。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观众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而德国重要的趋势流派室内剧,把话剧舞台的三一律引用进来,走向一种带有亲民色彩的路线。抛弃了表现主义常常选用的鬼怪和疯子的题材,把保险对象瞄准小人物,描写他们日常生活环境。集中在人物心理的刻画,重要的是拥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反应现实生活。除了具有宿命论观点的思想表达上,也具有浓郁的悲观主义精神。如《最卑贱的人》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团圆结局,表现了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
接下来结合具体流派的剪辑手法,镜头运用,技巧变化,选择重点,场面调度方面试着理解电影风格的演变。在印象主义流派中,用叠印,虚焦,快速剪辑,慢镜头,通过滤镜拍摄,传达主观意识,使用主观镜头,视点镜头传达心理活动,强调形式为内容服务,演员多采用生活化的表演,多为实景拍摄,采用传统叙事手法。表达某个特定情境下的运动感受,带着限时限刻色彩。影片《新居》中,女主角含蓄细腻,丰富的表现性。表演演绎了一种内敛含蓄的风格。滤光镜的运用,创新手法。《车轮》、《忠诚的心》快速剪辑的手法,以及在《拿破仑传》的最后一场戏,与多重的画面叠印手法结合,营造视觉节奏。细节表现性的镜头以及迅速有节奏的剪辑造成扣人心弦的效果。同时印象派电影运动大胆地进行叙事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三面镜》中,晦涩诡异的情节,三段故事,带着强烈的现实“真实”问题的疑问暗示。同时也是对阐释男子没有爱情的忠贞态度,总是在游离的状态。在灯光方面,表现一定的关注,他们善于强化拍摄对象的影像精灵效果。如《忠诚的心》摄影机就摆置于男女主角荡漾的秋千上。但对场面调度并没有什么探索。而在超现实流派中,场面调度受到超现实绘画的影响,剪辑方式混合象征派的手法:叠化、叠印,苏联蒙太奇手法,主流剪辑手法,非连贯性剪辑。来呼吁一种纯粹电影。在德国的表现主义流派中,是具有高度风格化的布景,灯光,表演。画面排斥透视原则,缺少纵深感。布景、人物,阴影,服装等视觉元素共同组成风格突出,造型奇特的图案。演员表演相与之协调,也做到高度风格化。使用强光照明,鲜明的明暗对比。举例《卡里加里博士》风格化的布景,绘画般的风格,光效,表演。影片叙事在最后意识到这不过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假想情形。与摄影机操作技术决定法国印象派独具的特色不同的是,凭借运用多种媒介技巧,重要的是场面调度和电影的缓慢剪辑决定了表现主义极端的风格。对单镜头平面构图的强调,如《艾戈》的对称性构图,《罪与罚》倾斜性构图。场面调度的另一个层面,往往由与人形象相关的表现性延伸产生。布景,以及人物的身体都成了生命力极强的视觉元素。动作的发生是随性的,运用多种技巧来混合布景,服装,人物,灯光。扭曲,夸张,相似形状的并列构图。风格化促使多种元素协调统一。《沙吉佛利》的狂乱造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点。在灯光处理上,采用前方、侧光的简单灯光,均匀铺洒,与布景融合,阴影也得到良好的运用来强化形象。叙事上的“戏中戏”结构特点。而在德国的室内剧采用较简洁的背景,扭曲的风格多为了表示环境的阴郁。集中在人物的心理刻画,结合象征的手法,多采用“三一律”的表现形式来叙述故事。《最卑贱的人》善于用微仰的角度表现人物的笔挺制服的穿着,人物地位的上升,也善于用相反的角度表示人物内心的失落,倒霉的处境。
以上是我从电影本性的探索,主要表现内容,题材两个角度,再结合具体流派的剪辑手法,镜头运用,技巧变化,布景,灯光重点的选择,场面调度方面理解电影风格角度进行的所学代表性电影流派的浅析。
在春天这个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季节,在代表性风格流派的牵引下,深刻地领略了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开始试着去诠释电影的语言,聆听电影的诉说。虽然电影在开始产生的时候是脆弱的,低微的,廉价的,但是却是一种语言,一种真实的存在。电影可以用来良好地传达出某种特定思想,如《一个国家的诞生》开始很好地说明电影是可以用来传达思想的有力手段。亨利·阿杰尔说过:“电影意味着深厚性,隐秘性,遍在性。”特写的力量可以让观众产生一种极具冲刺性的视觉刺激,摄人心魄。以面部为媒介的表达手段,是直接与灵魂进行沟通,交流的。电影是具有散文的灵魂精髓的艺术,并且来的更加真实深刻。电影可以自由的穿越时间,延续时间。在著名的敖德萨阶梯段落中,节奏感,紧张感,产生新的内涵,在空间的处理上,避免用大景别,大角度,是为了重新建构一个空间,避免产生真实的时间感,全力维持画面的紧张感。用空间控制住时间。
电影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像生命的赞歌在不停被诉说着。在《世界电影史》的知识的宝库中,我开始真正地领略到来自灵魂艺术在发出自身强烈的呐喊的强烈悲壮之歌。电影艺术是一种需要去用心琢磨的精细学科,我们在影视剧欣赏创作中,需要良好准确地把握电影的熟悉,感受来自电影的深刻思想感染力。在欣赏画面时,保持着自主的原则,并且始终保持着,避免电影艺术成为一种麻痹思想的鸦片。世界电影史是广博,并拥有博大胸襟,源远流长的。这个春天,可以做好一个详尽的计划,倾听电影的诉说,请用心品读杨博士推荐的优秀名著《世界电影史》,对心灵,学习生活有着重大的启迪意味。
❹ 爱泼斯坦的相关介绍
让·爱泼斯坦属于二十世纪20年代受格里菲斯、卓别林和英斯的影响进入电影界的法国电影人。受惠于早聪,爱泼斯坦很早就对文学发生兴趣。1922年,他年仅25岁就拍摄了纪录片《巴斯德》(而在此之前,他已有大量文学、哲学和电影论著问世。)次年又拍摄了三部剧情片,其中有著名的《忠实的心》,该片被评论界认为可媲美阿贝尔·冈斯和马塞尔·莱尔比耶(Marcel L’Herbier)的作品,把他推向了法国先锋电影制作的前沿。
在1925,1926两年间,爱泼斯坦为俄国人emigré Alexandre Kamenka的电影公司Albatros 摄制了四部影片,其中两部,L'Affiche 和Le Double Amour,的剧本是他妹妹玛丽·爱泼斯坦(Marie Epstein)写的。史诗片Le Lion des Mogols 的剧本是该片主演,大明星Ivan Mosjoukine 写的,非常荒唐可笑。Les Aventures de Robert Macaire 则改编自卡尔内《天国的孩子》里Fredéric Lemaître 的滑稽戏剧。这四部电影都不是爱泼斯坦最好的作品,但却在围绕《忠实的心》展开的论争结束后,确立了他的导演地位,并且也使他得以在1926年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制片公司。
爱泼斯坦以制片兼导演的方式拍了很多作品。他首先拍摄了两部兼顾艺术追求和商业流行的电影。其中一部改编自George Sand的小说 Mauprat,是他幼年读过的作品。另一部Six et demi onze,又是他妹妹写的剧本。最后的两部电影则是完全的独立作品。短片《三面镜》以其形式构成驰名,它所追求的电影叙述结构实验,在三十年后还在复现在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里,依旧惊人。《厄舍古厦的倒塌》是爱泼斯坦对艾德加·爱伦·坡的黑暗世界的招魂,其表演和拍摄手法更为复杂,叙述方式也十分迷人。爱泼斯坦以绝妙的风格讲述了这个关于爱、艺术和疯狂的故事,大量使用了慢动作和多重叠印。正如片中的男主角,拒不接受生与死的分离,通过意志力,召回他通过艺术创作杀死的女人,爱泼斯坦的电影也创造了一个宇宙,在那里,古堡和森林,内部与外部互相渗透。
这部精巧的电影是对北方想象力的召唤,可以比肩德莱叶的《吸血鬼》,也是对爱泼斯坦波兰血统的提醒。拍完该片后,爱泼斯坦基本退出了巴黎电影界,只是偶尔拍点商业电影,而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对布列塔尼乡下和海滨风物的半纪录片拍摄,其中有1929年的Finis terrae 和1947年的Le Tempestaire 。
爱泼斯坦是一个复杂而强硬的电影人物,他电影拍摄手法受到持续的理论关注。虽然他30年代的论著La photogénie 里的核心概念还是不明确的也是无法明确的,他所依赖的“电影本质上是神秘的”的观念在当时也是应者了了,他的理论还是引起了广泛兴趣。在1974-75,随着全集Ecrits sur le cinéma 的再版,人们再次认识到他在观众和银幕关系的探索上的现代性和持久兴趣。
❺ 电影三什么的
《三面夏娃》、《三骑士》、《三角洲部队》、《三重间谍》、《三面纪事》(又名《东京之眼》)
❻ 一个书生变成三面脸的电影
你说的是动画片镜花缘里面的两面国吧
镜花缘
已完结共4集
1991|中国|国语
类型:励志|冒险|社会|科幻
❼ 这部电影叫什么
《贝奥武夫》
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雷·温斯顿、安东尼·霍普金斯、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史诗动作电影,于2007年11月16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勇敢的武士贝奥武夫经历了三场影响深远的战役,最终成就了不朽传奇的故事。
❽ 关于让·爱浦斯坦的相关资料
让·爱浦斯坦
开放分类: 电影、人物、导演、作家、制作
让·爱浦斯坦 (JeanEpstein,法国)
1899年3月26日生于华沙,1953年4月2日逝于巴黎。散文作家。1921—1922年发表《向电影致敬》,《诗韵学》与《从埃特纳火山看电影》。
制作的影片:1922年:《巴斯德传》(与伯诺阿·莱维合作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红色的旅店》。1923年:《忠实的心》(主要演员:琪娜·马内,莱翁·马笃)。1924年:《美丽的尼维尔内斯河》(根据A.都德原作改编),《异教徒的山区》(纪录片)。1925年:《莫哥尔的狮子》(主要演员:莫兹尤幸),《招贴广告》。1926年:《罗培·马盖尔历险记》。1927年:《莫普拉》,《柯达克》。1928年:《厄舍古厦的倒塌》(根据埃德加·坡的原作改编),《三面镜》(根据保尔·莫朗原作改编),《他的头颅》,《最后的土地》。1930年:《莫尔旺山脉》。1931年:《海洋中的黄金》。1937年:《建造者》(长纪录片)。1946年发表《一架机器的智慧》一书。1947年:《战胜风暴的人》。发表《魔鬼的电影》一书。1955年发表《电影的精神》(遗著)
❾ 爱泼斯坦的生平概述
让·爱泼斯坦(Jean Epstein,1897年3月25日,华沙-1953年4月2日,巴黎),电影导演,早期电影理论家。1897出生于波兰华沙,先后在瑞士和法国接受教育。他曾在里昂学医,后出于热爱投身电影和文学。他1921年出版了第一部文学作品,1922年拍摄了处女作巴斯德(Pasteur)。
爱泼斯坦在早期现代主义杂志L'Esprit Nouveau(新精神)上发表过很多评论。拍摄手法上,让·爱泼斯坦起初受到了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在拍摄布列塔尼岛的纪录片时找到了自己的手法。他的《爱的香颂》是史上第一部布列塔尼语电影。
2005年8月,他的电影《三面镜》(1927)和《风暴》(1947)修复后重发行,收入DVD《二三十年代早期实验电影》(Avant-Garde: Experimental Cinema of the 1920s and 1930s)。
1953年,爱泼斯坦因脑出血逝世于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