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推荐几部像《音乐之声》的欧美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
《海上钢琴师》
《剪刀手爱德华》
《美丽心灵》
《死亡诗社》
《美丽人生》
……
向你推荐个音乐站吧:独特音乐部落 www.temp3.cn
很多欧美电影音乐!
『贰』 找好看的外国电影。要轻快地,像“音乐之声”。
有一部和《音乐之声》基本一样的歌舞电影,叫《欢乐满人间》,和《音乐之声》女主角一样~~这个大概最适合楼主了吧……
当然,如果楼主喜欢歌舞片的话,看一下《放牛班的春天》吧,画面绝对明亮,主题也是清新、感动的!强力推荐哦~~
最好先看《放牛班的春天》,《欢乐满人间》是老电影,可能画面不是太好。。。
『叁』 音乐之声电影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
奥地利。
《音乐之声》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丽·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的音乐片,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利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
该片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个奖项。
(3)外国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玛利亚
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于是她被派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她很快和上校的七个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渐渐在她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
朱莉·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1935年10月1日出生于英国萨里郡。英国女演员、歌手、舞蹈家及戏剧导演,同时也是多部畅销儿童读物的作者,联合国妇女开发基金会的“亲善大使”。
1954年,首次登台百老汇演出《The Boy Friend》,获得了世界戏剧奖。1964年的电影处女作《欢乐满人间》和1965年的《音乐之声》,均取得较大成功,前者为她赢得了奥斯卡奖、金球奖、桂冠奖、格莱美奖等,后者则取得了奥斯卡提名、金球奖最佳女主角。
冯·特拉普
海军上校,有七个孩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他请来玛利亚作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刚开始他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并被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
演员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Christopher Plummer),1929年12月13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演员、制作人。
1951年,普卢默进入演艺圈。1965年,参演《音乐之声》。1980年,参演《时光倒流七十年》。1983年,凭借《荆棘鸟》被提名第35届艾美奖迷你剧最佳男配角。
『肆』 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一共多少分钟
基本资料
【片名】The Sound of Music
【译名】音乐之声
【年代】1965
【国家】美国
【片长】174 Mins
【类别】音乐片
【语言】英文/普通话
【导演】罗伯特·怀斯(Robert Wise)
【主演】朱莉·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
克里斯托弗·普拉默尔(Christopher Plummer)
『伍』 <<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的简介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
《音乐之声》于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为五十年代百老汇公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但是是1965年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拍的电影版《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
故事梗概:
22岁的玛利亚是一个萨尔斯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长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看护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看护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逢制了游戏服装,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男爵夫人。上校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丽亚把从他亡妻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丽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上校为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
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会中,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过来和玛丽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丽亚回修道院。玛丽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限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
玛丽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找玛丽亚却没能见到她。玛丽亚向阿比斯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阿比斯院长告诉她她要骨气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丽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 玛丽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丽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她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丽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
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当他们赶回萨尔兹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萨尔兹堡音乐节(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导。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融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融花”。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逃离的演出现场,纳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然而好景不长,正当玛丽亚和上校在度蜜月的时候,二战爆发,不久,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此时麦斯偷偷地带着孩子们参加了音乐节的选拔并通过。爱国的上校紧急赶回后,他不仅无视规定将纳粹旗从家门扯下,还反抗德国对他的入职要求。
上校欲带着一家大小逃亡,却在中途被密探管家发现,因而险些被扣,但他临时改变心意和孩子们一起参加音乐节以寻找机会逃脱。最后,在麦斯以及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一起翻上阿尔卑斯山逃出生天。
(6)外国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22岁的玛丽亚(朱莉·安德鲁斯饰)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长大的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长(佩吉·伍德饰)觉得她这样活泼的性格不适合修女生活。
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对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看护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看护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
『柒』 谁能给我大概讲一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阿
音乐之声 Sound of Music, The
十分适合亲子同乐的一部影片。有趣的故事,悦耳的歌曲、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构成了这部曾打破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并曾获最佳影片等五项奥期卡金像奖。茱丽安德鲁丝扮演真有其人的奥国修女玛莉亚,她到鳏居军官家中照顾他的七个孩子,后来还成为他们的继母。在德军纳粹占领奥地利之后,他们全家利用一次公开表演的机会逃出了魔掌。导演罗伯特.怀斯成功地掌握住本片的各项吸引人要素,使它成为一部长青的家庭电影。
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
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经典中的经典
艺术与娱乐最成功的平衡之作,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1965年出品
导 演:罗伯特·怀斯
主 演:朱莉·安德鲁斯
克里斯托弗·普鲁默
·第三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配乐、最佳剪辑、最佳录音五项大奖
·一九六六年金球奖最佳影国音乐片巨匠罗伯特·怀斯
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玛利亚·奥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根据美国百老汇的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是美国音乐片巨匠罗伯特·怀斯新风格音乐片的又一力作。在编、导、演的天衣无缝的配合下,这部影片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
天性自由、善良的美丽修女玛利亚,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雅致的别墅,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音乐之声》清新有致,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在各国的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口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被视做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许多人都曾问过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可能他们认为我作为功夫名星,应该喜欢那种带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说出来或许会很让人奇怪,我最喜爱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松。
--国际巨星 成 龙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里面的角色、情节、人物经历家喻户晓,主题歌曲也被广为传唱,由它带来的影响面之广、覆盖面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谓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它就是来自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虽然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丝毫无损主题和形式上的出类拔萃,幽默的对白和情节,更把观众逗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音乐之声》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艺术作品的范畴,从艺术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来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影评人 Waddle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
见习修女玛利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她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和美丽。修道院院长觉得玛利亚不适合过与尘寰隔绝的生活,于是介绍她去萨尔茨堡当上了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冯·特拉普是个善良勇敢的爱国者,他的妻子早逝。家里没有歌声,也没有笑声。
玛利亚来到上校家中,发现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简单而粗暴。只要他的哨声一响,孩子们就从各自房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来,排好队,按水兵操练的要求通报自己的姓名。
一开始,孩子们对玛利亚带有排斥情绪,总是想法设法捉弄她,但是玛利亚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上校准备离家去维也纳,在这期间,玛利亚和孩子们排练歌曲、做游戏、去大自然中游玩,整个家庭平添了许多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当上校带着准备与他结婚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发现家中呆板、冰冷的空气完全变了,他的"水兵们"已被训练成一支很有素养的家庭合唱队。
看到男爵夫人的到来,玛利亚知道她将成为孩子们的新妈妈,于是她留下了一封信就离开了上校家,回到了修道院。然而由于男爵夫人太一本正经,孩子们不能和她融洽相处。同时,由于玛利亚给这个家带来的变化激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唤回了逝去的幸福,也唤起了他对玛利亚的爱情。于是上校最终拒绝了男爵夫人,他来到修道院找玛利亚,他们终于结成了美满的伴侣。
这时正是30年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在萨尔茨堡举行奥地利民谣音乐节的当天,上校和玛利亚接到了柏林的来电,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并把他和全家置于严密监视之下。借着参加民谣音乐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奉献出他们心底里的歌,并在朋友和修女们的协助下,全家跨过阿尔卑斯山,逃出了多难的祖国,来到了自由之地。
永远带来欢乐的《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无论从哪个标准来评,它都是美国音乐片的经典之作。有趣的爱情故事、悦耳的歌曲、活泼的孩子、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动人的音乐、优美的风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发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美好的瑕思。
歌曲《音乐之声》是影片中的点题之曲,影片开始时由玛利亚在山顶独唱。上校赴维也纳期间,玛利亚把这首抒发自己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的歌教给了7个孩子,让他们在男爵夫人到来时为她演唱。上校长久禁锢的心被这家中久违了的美妙、纯真、动人的歌声融化了,他从原来那位不苟言笑的上校变成了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和7个孩子拥抱在一起……
影片里以电影音乐的原貌参与了故事叙事的当首推那首脍炙人口的小歌《雪绒花》(《EDELWEISS》)。 上校在玛利亚和孩子们的盛情邀请之下,接过吉他自弹自唱了这首自己最喜爱的、已多年不唱的奥地利民谣:
Edelweiss� edelweiss�(雪绒花,雪绒花,)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清晨迎着我开放。
Edelweiss� edelweiss� �雪绒花,雪绒花,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永远祝福我家乡。(注:采用薛范译词)
上校沉醉在对故土、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之中,忘我地唱着。玛利亚的镜头数次切入,她站在门口凝视着上校。歌声使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那饱含真情的歌声里,玛利亚发现了一个男人丰富、博大、敏锐的内心世界。音乐悄悄地把两颗高尚的心灵连结了起来,爱情的火花开始燃烧。当两人在家庭晚会上和谐地共舞之后,掩饰内心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了。
而要说这首小小的歌曲作为一件重要的音乐道具在整个故事结构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那还是在音乐节上。拒绝为纳粹服务、决不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上校准备冒险带全家离去。临别之际,他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献上的还是那首他最喜爱的歌。但一曲未了便已哽咽,玛利亚默契地接唱下去,并带动全场观众加入大合唱。这是全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感人高潮。看似最简单、最不起眼的一首小小民歌,在影片所用的全部歌曲中凸显了出来,促使观众开始正视故事所属的阴云密布的时代--片头字幕所说的"30年代萨尔茨堡最后的黄金岁月"。它使一部洋溢着欢声笑语的喜剧片在此刻展现出了严肃、深刻、崇高的人道主义内涵。音乐节上全体观众高亢、洪亮地合唱着《雪绒花》,表达了奥地利人民反对侵略的正义心声和不畏强暴的必胜信念。
30多年过去了《音乐之声》永远带给你欢乐,带给你思考。(佚 名)
《音乐之声》以后的故事
电影《音乐之声》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影片结尾处是上校一家最终勇敢地逃出了纳粹控制的奥地利,也许许多人认为这个故事就结束了,正像所有的童话故事结尾时所说的那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是,真实的冯·特拉普一家人在此之后到底去了哪里呢?他们的生活到底怎样呢?
1938年,当这家人出走奥地利的时候,玛利亚正怀着冯·特拉普上校的又一个孩子约翰尼斯。没有了花团锦簇的家园,他们成了一文不名的逃亡者,一家人的生活立刻就是个大问题。但是冯·特拉普一家人并不气馁,也不在意一切都要从零做起。 这个家庭组成了合唱团,浪迹天涯,卖艺为生。从生日婚嫁的宴会到皇家乐馆的演出,无所不为。1939年,当他们来到美国进行演唱旅行时,发现了佛蒙特州小镇斯托附近的一片农庄。小小的农庄让他们想起了奥地利的家园,他们立刻爱上了这片土地。于是就用积攒下来的钱买下了这片土地,并建成了自己远离故乡的家。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间,冯·特拉普一家每年都要到世界各地去演出,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但是,他们一直把斯托的这处农庄当成自己永久的家。
1947年,玛利亚在斯托成立了特拉普家庭音乐营。随着音乐营的扩展,她家提供过夜的客房渐渐不敷使用,于是她就建起了特拉普山庄。他们也曾因为不谙社会环境而大吃苦头。1949年,玛利亚将一家人的经历写成了传记,立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但是当首次有人出价收购她的故事改编电影时,玛利亚却被欺骗,没有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和报酬。
不尽如人意的际遇并没有使他们生出怨天尤人的哀叹,挫折和教训也不能使这个移民家庭倒下去。
1965年,电影《音乐之声》在全世界发行,演出了"真善美"的一幕,玛利亚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在1980年,一把大火把辛辛苦苦建造起来的特拉普山庄化为灰烬。然而,1年半之后,在原来的房基上又是一幢崭新的特拉普山庄,并且在山麓和湖边还建造了星罗棋布的客舍接待游人。如今特拉普山庄已经远近闻名,每年接纳成千上万对特拉普家的经历和他们的歌声情有独钟的游客
『捌』 《音乐之声》这部电影在哪免费观看
在网络页面直接输入《音乐之声》就可以看
『玖』 找一部关于外国音乐的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
『拾』 《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评价高是为什么它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音乐之声》作为一部前身为百老汇上映的音乐剧,其中的歌舞是十分出彩的。每一段优美的歌唱伴随着演员极富表现力的面部表情和十分流畅的肢体动作,都是一种享受。即使在如今所有人都在追求快速的时代,也能让人静下心来,慢慢的欣赏这部电影中的歌舞。其中,知名度很高的《哆来咪》、《雪绒花》、《晚安,再见》等曲目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并十分优美。这些从小开始听的音乐在影片中演唱,让观众有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