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霸王别姬》电影 声音创作分析
影视音乐分析
------《霸王别姬》
影片《霸王别姬》讲述的是程蝶衣(小豆子)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幼年时被母亲切去手指卖进了戏班子,开始了地狱般的训练,而后几经波折的成了一个角儿。本以为可以与大师兄段小楼(小石头)永不分离,可以唱一辈子的《霸王别姬》,无奈世事难料,蝶衣生于乱世,他处在中国的混乱时期,一生坎坷,清朝末期,他初登台面,却被一个退了职的老公公侮辱;抗日时期,他为救段小楼,给日本军官唱戏,却促使段小楼与青楼女子菊仙成亲;抗战胜利,他因当初的几出戏被当做汉奸抓去审问;文革时期,他被批斗;‘四人帮’粉碎后,他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死法就如同他的人生一样悲剧却又唯美,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自己的人生唱出了《霸王别姬》,自杀在段小楼的怀中,正如虞姬在楚霸王面前自尽一样。
影片的配乐很是精彩,它们突出人物性格,渲染电影气氛,调动观众情绪。其中多处音乐更是由中国京剧院乐队和中国中央乐团演奏。
以下是我对本片音乐做的几点简单赏析:
本片采用的是倒叙手法,片头是‘四人帮’粉碎后,程蝶衣与段小楼二人阔别二十余年后的再次合作,经过与戏台管理员的寒暄后,京剧所独有的吹奏乐想起,尖锐却又婉转,伴随音乐回到了蝶衣幼时。抖嗡的声音表现了当时蝶衣心里茫然。
母亲为让蝶衣如戏班剁了他的第六指时,低沉的鼓声和抖嗡声的再度响起直到京剧独有的拉弦乐响起都暗示了蝶衣与戏剧无法分割的一生孽缘,此刻所渲染的紧张气氛与此后蝶衣短暂的被欺,表现了蝶衣心理的巨大变化。
这抖嗡声充斥整部影片,每当影片人物心里压抑时,总会响起这声音,不断地提醒着过去。
同样不断出现的还有学徒时期的练声曲儿,小曲儿虽然悲伤婉转却有字有据,且铿锵有力。正如程蝶衣的一生,虽然坎坷无奈,却从未放弃戏曲、放弃尊严,在我看来当他念出“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时,不但不是他放下了尊严,而是他真正的担起了责任,担起了自己的选择。
不可少的还有那小堂鼓的声音,虽然轻巧,却声声敲在心坎儿上,从第一次说出自己是女娇娥到段小楼在青楼闹时候,都表现着主人翁内心的变化,正如这堂鼓声一般,看着是波澜不兴,心里却是洪流激荡。
而与小堂鼓相对的是吹管乐,悠远流长,正面表现了蝶衣那看透一生的心境,并不是心死,而是麻木了,等着被再次唤醒。
自小豆子和小石头合唱第一出《霸王别姬》起,本片正式的切入了主题,京剧《霸王别姬》唱的是楚霸王的侠骨柔情,唱的是虞姬的从一而终、不离不弃。而正是这一唱,招来了张公公招来了袁世卿,也招来了程蝶衣的痛苦一生。
小豆子被招至张公公那里时,响起了乐队奏的喜庆音乐,与小豆子所受的侮辱形成强烈对比,影片中多次出现这种现象;在蝶衣为日本人唱过戏后,围墙之内,依旧是欢歌艳舞,而围墙外,段小楼看不起程蝶衣的献唱;在解放之后,全城响彻《歌唱祖国》的大合唱,而蝶衣却在一点点的失去所拥有的东西;包括在后来小四取代程蝶衣时,台上唱的随时《霸王别姬》,可是因为台下的叫好声儿,依旧对比了蝶衣当时的悲痛;就算是蝶衣再去张公府时是喜气的,可随着那声“冰糖葫芦”勾起蝶衣对小赖子的回忆,依旧伴有那么一丝忧伤,这种不对称的艺术表现手法,恰恰呈现了主人翁对世事不公的无奈、愤怒与妥协。
小豆子从雪天抱回婴儿小四时,响起的音乐伴着撞钟声,带着浓重的时代感,那是清末民初独有的悲凉曲调,有着清宫大院的苍凉,又有着一丝动乱时期的‘靡靡之音’,此曲调彰显了蝶衣心中初明事理的震惊,悲怆。
到了电影后期,让人不能忽略的还有那满载着时代感的革命歌曲,这首《歌唱祖国》的出现似乎就是为了讽刺戏中人物,当小四与蝶衣吵架离家时,边跑边唱的这一首;菊仙被段小楼背叛后,穿着红袍上吊时,收录机里播的依旧是这《歌唱祖国》;到了最后,蝶衣自杀时,堂上响起的,不是别的正是那首《歌唱祖国》。
2. 论霸王别姬电影的音乐特色
我个人觉得比较烂
3. 《霸王别姬》电影中响起多次的磨剪子锵菜刀的声音以及卖冰糖葫芦的。有什么寓意
寓意是声音成了另一种叙述。声音带着思绪和情感,带回到特定的场景说明这是一场不能反抗的宿命。
冰糖葫芦的叫卖声也是一样。小赖子说冰糖葫芦最好吃,接着响起冰糖葫芦的吆喝声。这时候,小癞子的命运和冰糖葫芦叫卖声连接就建立了。
当小豆子和师哥为死去的小癞子送行,场外的冰糖葫芦音效又一次响起。把人们观影的重点拉回到小癞子活着的时候。电影的声音有时候完全可以替代闪回的镜头,甚至比镜头里再回忆的效果更好。反复强调的特定声音能够表达更多的情感。
声音的作用
声音在一部电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部片子出彩,声音的比重占至少50%,甚至会更多。除了背景音乐,一些呼应的声音效果,不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会让剧情意蕴况味持久。
影片中,小豆子被他娘切掉手指,有一个磨剪子锵菜刀的声音。这个设置有什么作用?其后这个声音又响了两次。按手印的时候和手打到鲜血血淋淋的时候,每一段磨剪子锵菜刀的声音,都让人有意无意回忆起蝶衣那个断指的日子,那个第一次与以前的生活彻底决裂的瞬间。
4. 解读戛纳电影《霸王别姬》的魅力是什么
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由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陈凯歌执导,更有华语影坛知名演员张国荣,巩俐,张丰毅,葛优等人倾情演出,影片自上映至今一直被视为华语巅峰之作之一。
1993年,影片斩获第46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华语电影,并在此后包揽众多有分量的大奖。不仅如此,该影片还入选豆瓣电影Top250清单,近200万人标记看过,超130万人给出评价并打出9.6的高分,被认为优于99%的爱情片。
影片主要讲述两名京剧艺人段小楼和程蝶衣跨越半个世纪悲欢离合的故事。其中,中国历史的巨变、传统文化的变迁、世间百态的写照、人性的黑暗和思考这些元素都在上世纪纷繁复杂的京都城里逐一上演。其宏大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框架完美融合,奠定了影片史诗级的地位。
如果仅从故事内容解读此片,我认为无法深刻体会到此片的独到魅力之处。因此,本文将从“视听语言的处理、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呈现方式”这三个方面,从微观到宏观多层次多维度对此片进行深度解读:视听语言的处理:灰黑色调的运用奠定影片悲怆基调,京剧唱腔增添故事的悲凉感人物形象的塑造:矛盾的霸王形象和错位的虞姬形象,人物的隐喻彰显对人性的思考主题的呈现方式: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程蝶衣的悲剧人生折射出历史的巨变
四写在最后:
作为到首部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金棕榈奖承认华语电影,《霸王别姬》自上映后历经27年依然被视为经典之作,历久弥新。
从电影本身出发,我们可以发现,《霸王别姬》并无过多曲折离奇的剧情,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导演通过电影主题向观众传达的哲思和内涵。如果我们仅从故事内容来解读该片,未免显得单薄。因此,本文就从三个角度,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地深度解读这部影片的精彩和魅力。
电影首尾呼应,黑白色调彰显出凄清氛围,剧中人唱着一样的曲子,心境却早已时过境迁。时代的洪流在永不止息地翻腾,历史的车轮毫不留情地前进,无数被大时代裹挟前行的小人物,如何安身立命?或许只有保持一颗初心,我们才能不被浮躁的现实蒙蔽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