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符号的介绍
10月15日下午两点,由山东理工大学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拍的电影《符号》在淄博影院上映后,该影片在理工大校园中引起了广泛影响。此部电影是理工大在校大学生原创的首部大型动作悬疑片,历时7个多月,由30余人的主力团队共同倾力打造,演员有20余人,覆盖5个学院。影片避开男女恋情,围绕兄弟情,以良知、梦想和友情为核心思想,并掺杂大量悬疑元素创作而成,吸引了近千观众。
首映式结束后,剧组导演兼制片人兼主演陈曦同学讲述了《符号》幕后的故事。
陈曦介绍说:《符号》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去年的国庆期间。那时,我与剧组成员(摄影师之一)刘情情在淄博疯狂英语训练营一起当助教。刘情情主要负责疯狂英语训练营的摄像,在一次聊天中,我请刘情情帮拍一些生活记录,留作纪念,而刘情情则提到他们正要参加淄博市DV短片大赛,缺少好的剧本,于是达成合作。
去年十一过后,我创作了一部简短的悬疑剧本,只是一个比较吸引人的小故事。后来刘情情将我引荐给了当时大学生DV联盟会长闵志龙和卓振东,他们都这个剧本表示很感兴趣。但后来由于社团工作及手中未完成的片子让他们无暇全神投入《符号》的制作,我忙碌双学位的课程,《符号》就此搁置。
2009年初,我又将舍友的一些创意加入《符号》,并按照一般剧本的形式将剧本的小说形式改写。开学之后再次找到卓振东一起商议《符号》的制作。开始了对剧本的不断完善。期间王博也参与进来,不断分析、挖掘内容,并且同时翻阅专业书籍、分析经典影片。通过不断对《符号》的结构、逻辑性、人物特征、中心思想等进行完善。几个月后,在我们都觉得剧本已经比较成熟,便决定开机!
今年暑假,大家约定在8月初集体返校集中进行拍摄工作。《符号》是一部以兄弟情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而我们的演员也都是平日里的舍友、好兄弟,我们为了共同的电影梦而一起坚持。8月初剧组主要成员集齐,但学校在假期期间对宿舍楼内部进行了全面粉刷,为了避免串帮,我们不得不进行重拍。为了追求好的拍摄效果,一个镜头经常要拍摄十遍以上,并且尝试不同的调度,全片下来共拍摄了近2000个镜头。由于疲劳、炎热,演员难免会产生情绪。因为牵扯个人隐私,所以在进行某些宿舍楼内拍摄时遇到了不少阻力,但通过向团总支申请,开出证明信后拍摄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9月初,学校正式开学时,影片拍摄了约80%。因为演员来自不同的学院、专业和班级,拍摄的组织工作更加艰难。但经过了一个月的紧张拍摄后,剧组终于克服重重难题,顺利杀青,开始后期制作。
剧组分工为两大板块,分别由卓振东主管影片后期制作,由我负责宣传、联系赞助商等推广事宜。大量的朋友也加入其中,参与门票设计(许烈)、网页制作(付冠辉)、联系学校报告厅(柏存志)、宣传材料印刷(柏存志)等事宜。期间,现任“大学生DV联盟”会长柏存志、王博在各方面给予了大量帮助。
由于时间极其紧张,制作过程中,卓振东、闵志龙等负责剪辑的同学5个夜晚通宵加班制作。而赞助商方面也是一波三折。我们决定通过《符号》的放映,将此次活动拓展为理工大学首届电影节,首映后开展以“影视艺术赏析”、“摄影技巧”、“剧本解析”为主题的电影放映活动。整个活动将首次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对整个活动进行同步直播,覆盖全校每个宿舍及博大花园全部网络,活动规模、形式都堪称山东理工大之首例。
我们分别与淄博全球通电影城、淄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金色之韵KTV等商家洽谈。“全球通电影城”给予了很大帮助,将场地租借费降为1500元。剧组方面,经过7个多月的制作,剧组成员几乎每人都欠了朋友一些资金,所以场地费用及宣传费用都成为大问题。某公司表示了很好的意向,但却在距首映式还有3天时,提出苛刻合作条件,这一变故对整个活动都带来了巨大冲击。为了让剪辑顺利进行,我们只得对此事轻描淡写,然后顶着压力再想办法。我不断对卓振东说:你放心剪片子,资金和组织运作我来保证。然后我们来到另一家公司洽谈,经过两次交涉经理表示非常感兴趣,但就在海报将要交由印刷厂印制时,该商家提出由于经费不足暂不合作。离活动开始还有不到两天,剧组却存在3000元经费的亏空。最后“淄博李阳疯狂英语”的王校长决定帮助我们,为我们印刷宣传材料及提供部分资金,帮我们实现这个梦想!这又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成功的信念。
剧组主要成员在后期制作、宣传的过程中,历时仅一周多时间,平均每天睡眠5个小时,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海报设计、制作及印刷,宣传网页的制作,赞助商的合作商谈,系列活动组织。
最大的问题在于,场地约定之后,我们的后期制作时间已经不到十天,这时预告片都没思路。直到去电影院放映的前一天晚上,我们的片子只是完成了镜头的排序,没有字幕、没有片头和片尾,没有配乐,剪辑也是漏洞百出……最后一晚,卓振东、王晨、闵志龙、刘情情和我一起通宵加班。王晨并不是开始就加入我们的团队的,他的各方面技术都非常棒。由于仪器使用缺少经验,所以前期同步录音杂音极多,很难达到好的效果,王晨专门对所有音频进行降噪。刘情情负责调色,而我与闵志龙负责编辑字幕,同时我来选择背景音乐。制作期间我不断与影城协商首映细节,但出于担心对方不予合作,我一直都说片子已经剪完,而我又不能催促卓振东给他施压,单方顶着巨大的压力。直到首映那天的中午,片子的字幕依然没有完成合成,而片尾也没有完成。在最后导出片子时,三台机器纷纷崩溃,这时,我在电影城的会场接待媒体、嘉宾。眼看两点开始的时间已到,而片子还在学校没有完成,我还不能让此消息透露,面对影城经理、嘉宾、媒体和在场的500名观众,压力真的好大,还要做到不动声色……两点半了,负责技术的成员将实验室电脑的硬盘卸下来,拿到放映厅,卸下电脑的光驱,安装硬盘,直接拿编辑软件做播放器,播放了那部零散而残缺的片子……坐在影院看到最终的效果离预期相差如此之远,真的好失落,不知如何面对在场的朋友、嘉宾和媒体们。放映结束,虽然专家给出了很好的评价,大家也表示很精彩,但影片的真实情况我心中自然有数。然后是各种媒体的采访,我作为发言人,强带着微笑介绍我们的片子,推广我们的片子,回答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在回来的公交车上,山哥和其他主演都劝我:咱能走到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已经尽力了就别太伤心了,但我还是几乎没说一句话。回来后还强颜欢笑地接受了淄博广播电台的电话采访,此时,我已40多个小时没合眼,期间只吃了两小口饼……但是想到活动已经宣传开来,会场也已经申请好,明天还要在学校最大的报告厅之一“三号报告厅”做理工大专场首映式,而目前手中只有那份在我看来垃圾一样的未完成片子时,压力可想而之。但有一个信念就是:这次活动是我一手策划的,我必须给大家一个交代,绝不能拉着兄弟们一起丢人!
中午,我和卓振东继续不停的修整未完成的影片。晚上,当看到这部精剪之后的片子成功播完之后,看到大家的赞许和专家的认可时,看到大家受到的震撼,我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了,然后与身边的所有兄弟一一拥抱!电视台的一位专家对我说:能以导演、编剧、主演的身份来完成一部如此的作品,我真的很崇敬你!
舍友滨爷激动地眼睛都含着泪水……因为再体会过昨天的巨大失落后,我们没有一点放弃,继续完成片子,而其他成员依然面带微笑的在校园里坚持宣传,这份经历是每一个旁人所不能体会的……
采访结束后,陈曦开玩笑的说,他的脸上有很多的痘痘,生平第一次起这么多,对不住各位观众。同时,疲惫的脸上却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符号>>我们经常在各种杂志上读到世界各大城市的评比,谁是最舒适的城市,谁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等等。我记忆中被选中的城市有美国的匹兹堡, 加拿大的温哥华,瑞士的苏黎世……这些入选的城市的确有他们各自的魅力,但总难免让人感觉单调、乏味。与之相比,人们还是向往到那些伟大的城市去,去纽约、去巴黎、去伦敦。<!--
潘石屹 张欣 等
❷ 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赏析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著名的音乐电影,你有看过《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吗?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赏析的相关内容吧!
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赏析
“池塘之底”是一所专为“再 教育 ”问题少年们而设置的寄宿学校的名字。一如其名,学校拥有阴森古陈的建筑、笨重重叠的大门,灰色斑驳的教室以及幽暗闭塞的氛围。
夏丏尊格言:”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虚空“。处于池塘之底,那就意味着幽晦如地狱,没有阳光温暖心灵;意味着井底之蛙,笼中之鸟,没有湛蓝的天空任意飞翔;意味着冰冷如冬,污秽丛杂,亦没有真情实爱的润泽。
在这里,观众看到教育的“理念”:“行动—反应”原则,如果有孩子触犯了纪律,全校师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设若三秒内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关六小时的禁闭,轮流进行,取消所有娱乐活动,禁止任何外来探访,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发为止;在这里,有着严格的客人探访条例,只可以在规定时间段亲子见面,其余时间都处于鞭子与辱骂的凌威之下;在这里,缺乏公义、尊重、爱心。
拉齐校长,自私贪婪、刻薄威严而又刚愎自用。曾经是鼓号手的他,也有过梦想与激情,可是面临教育的异化,逐渐将自我的心灵扭曲变形。为了向同业委员会争取经费,为了晋升和荣誉勋章,他可以不择手段,任意掠取马修的艰辛努力。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他可以把蒙丹送进监狱,可以宣告合唱团解散,可以解雇马修。在他眼里,唯有绝对的权威,才能控制消极行为的发生,抑或惩罚消极行为。他不再关注学生的灵魂生长,不再倾听教师的善意建议,只在寻求通达的路径,只在解决经费的来源。面对学生的种种变化,他无法认识到音乐的育人功效,认为音乐带来的纪律改变只是凑巧。
学校的教师个个行为乖戾,面目可憎,令人匪夷所思。他们忘记了说笑,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情趣与品位。在他们眼里,看什么都觉得是坏事,这几乎成了职业习惯,或者说思维定势。每天如临大敌,与学生没有任何情感的交流。
正因为如此,学生敌视教师,与教师形成敌对壁垒。在马修刚出现的时候,大家讽刺辱骂他“秃子”、“光弹头”;因为哈让没收了穆东的香烟,而被剪刀所捅人;被视为无药可救的孤独的灵魂纵身跳楼自杀;随时准备阴谋袭击教师;蓄意报复教师的批评惩罚;课堂创作漫画羞辱校长;远离家长,叛逆心理极其严重……
马修,一个落魄的艺术行侠,一个仓皇的生活男人,一个另类的学监教师。在所有领域经历了系列挫折后,他终于跌入人生的最低谷。音乐创作的梦想,爱情诗意的浪漫,年少意气的轻狂都被卷入生命的池塘之底。
在阴雨霏霏的冬末,马修将孤独的身影写进另一方“池塘之底”。悲哉,同是天涯沦落人!马修看到在校门翘首南望、苦等周六的战争孤儿佩比诺;看到跪地洗刷、冷漠敌意的被罚者。
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剧情简介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 日记 ,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名为“池塘底教养院”。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 儿童 。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 方法 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马修开始教学生们如何 唱歌 ,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昂克,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但却是一厢情愿。最后因为失火事件被校长解雇,临走前带走了佩皮诺(Pépinot alte)。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引人深思。
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穿帮镜头
1.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当拉辛和他的家人离去,他走进汽车的时候,可以在车窗玻璃上看到工作人员的倒影。
2.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马修乘坐的公车第一次离开时汽车尾部有白底黑字圆牌“限速85km/h”,但带着佩皮诺第二次离开时,圆牌消失了。
3.扮演成年皮埃尔的演员雅克·贝汉有一双棕眼睛,但扮演少时皮埃尔的演员Jean Baptiste Maunier有一双蓝绿色眼睛。
4.在电影开头,佩皮诺拿出相片(也就是那张大合影),大合影上中间的佩皮诺拿的牌子是在他的膝盖前面但是在电影00.58.07中,牌子却到了他的大腿上
❸ 电影赏析|《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以花为名,依书而生
电影赏析:《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以花之名,绽放智慧的篇章
阅读的力量,如同春风拂过,温柔而有力,它能将无知变为智慧,赋予生命无尽的深度。今天,让我们一同探索一部触动心灵的女性电影——《与玛格丽特的午后》。这部电影于2010年6月上映,由才华横溢的法国导演让·贝克执导,热拉尔·德帕迪约与吉赛勒·卡扎德絮等实力派演员倾力演绎,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法国影帝的精湛演绎
德帕迪约,这位曾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国电影界的一股清流,出演过超过150部影片,从历史剧到喜剧,无不展现出他的多样魅力。他的代表作如《恋恋山城》、《大鼻子情圣》等,都让他在影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在《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中,他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个粗犷外表下隐藏着温情的乡巴佬杰尔曼,与书本的相遇,成为影片的重要线索。
故事围绕九十岁的玛格丽特展开,她每日午后都会在公园长凳上与书籍相约,这看似平凡的阅读之旅,却因杰尔曼的加入而变得不平凡。他们的故事,就像一本打开的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温馨和感动。
电影中的文学与温情
电影《与玛格丽特的午后》巧妙地融合了喜剧元素与文艺气息,以阅读与文字为纽带,编织出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影片的配乐设计巧妙,每一音符都对应着情感的转折,从亲情的深沉,爱情的甜蜜,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都通过音乐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女主角玛格丽特以她的坚韧与乐观,告诉我们如何在生活的起伏中保持精神的丰盈,享受阅读,珍爱生命。她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在平凡生活中的爱与温情,让每一个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电影中的“奢侈”并非表面的奢华,而是法国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正如电影中的书本,虽然数量不多,却承载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了法国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品味。
在《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中,我们看到了爱的多种形态,无声的关爱和理解,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爱的力量,无论在何处,都能在平凡中发现生活的美好。
让我们一同沉浸在电影的世界里,感受那份来自《与玛格丽特的午后》的智慧与温情,让心灵得到滋养,让生活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
(没有提供主编、编辑和图片、音频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