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电影告别练习的音乐

电影告别练习的音乐

发布时间:2025-07-09 22:53:30

1. 谁能告诉我著名的音乐家以及他的作品有哪些

中外著名音乐家及其主要作品节录如下:

外国著名音乐家

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音乐之父”。
欣赏作品: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小提琴曲《G弦上的咏叹调》

韩德尔
(Handel,GeorgFrideric,1685—1759),德国作曲家。出生于德国哈勒城。他自二十七岁起定居英国,对英国的音乐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英国人亦把他看作是自己的音乐家。韩德尔在西欧音乐史中与巴赫占有相等的重要地位,对后世音乐影响极大。
欣赏作品:合唱曲《哈利路亚》
小提琴曲《广板》

约瑟夫·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1732一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派奠墓者之一。他出身贫困,从小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作曲主要靠自学,成年后长期任乐队队长,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1791、1794年他曾两度赴英,备受欢迎。他主要从事主调音乐的创作,是他确立了"弦乐四重奏"和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形式,以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进行配器,为近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部交响曲,其中较著名的交响曲有《告别》、《时钟》、《狩猎》、《惊愕》、《军队》、《伦敦》、《牛顿》等,故他被称作"交响乐之父"。
欣赏作品:室内乐《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
交响乐《惊愕交响曲》

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已知的有:二十部歌剧,四十多首交响曲,五十余首协奏曲,二十七首弦乐四重奏等共计六百二十二首作品。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清新明快的节奏、悦耳动听的旋律、高雅庄重的气质,使他的音乐宛如天籁的声音。人们都说,莫扎特音乐之美,古今无人能及。“音乐神童”
欣赏作品:管弦乐曲《第40交响曲》
室内乐《G大调弦乐小夜曲》
管弦乐《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

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出生于德国波恩,自幼学习弹琴,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欣赏作品:管弦乐曲《第五交响曲》——命运
管弦乐曲《第六交响曲》——田园
钢琴曲《月光奏鸣曲》
钢琴曲《热情奏鸣曲》
钢琴曲《G大调小步舞曲》

舒伯特
(Franz Seraph Peter 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童年时代就接触音乐。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伯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代表作品
舒伯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那由感而发的六百多首歌曲。我们熟悉的还有著名的《舒伯特小夜曲》,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

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
(Hector Louis Berlioz,1803-1869),为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十九世绍上半叶法国音乐最伟大的代表者。遵父训21岁修完医学课程获得理学士学位后,他断然决定改行从事音乐,从此跟家庭闹得关系紧张,只得靠借债和私人教课维持贫寒的生活。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扬民望曾写道:“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精华,可以说集中在作家雨果、画家德拉克罗瓦和作曲家柏辽兹这三个人身上,他们的作品揉合着种种矛盾的因素,其中有豪迈的精神和革命的激情,也有艺术家个人孤寂心绪的衷心倾吐和种种空幻的奇想。”
欣赏作品:管弦乐曲《幻想交响曲》

费里克斯·门德尔松
(F.Mendelssohn,1809-1847),德国作曲家。生于银行家家庭。1822年起,先后赴瑞士、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意大利罗马等地进行创作和演出活动。门德尔松的主要作品有:《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等五部交响曲;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芬格尔山洞》、《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钢琴曲《无词歌》四十八首以及多种题材和体裁的器乐和声乐作品。
门德尔松的作品风格优美生动,结构完整严谨,配器精巧。他在1829年指挥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乐》,使巴赫这部名作得以在乐坛占据重要地位。他还协助舒曼创立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
欣赏作品:管弦乐曲《仲夏夜之梦》

肖邦
(Fredric Chopin,1810-1849),波兰作曲家。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1831年,肖邦来到巴黎,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在与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的交往中,肖邦步入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他巧妙克服了钢琴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的主要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功不可没。他第一次在音乐中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使斯拉夫民族因素归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他的作品旋律矫健勇猛;玛祖卡那骑士般的辉煌;圆舞曲充满甜蜜的柔情。肖邦还写了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奏鸣曲。他抒发感情神秘莫测、令人销魂。
代表作品:《f小调钢琴协奏曲》、C小调练习曲《革命》等。

弗朗茨·李斯特
(Franz Liszt,1811一1886),天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车尔尼、雷哈、巴埃尔的弟子。他十六岁时定居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钢琴练习曲。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技巧)之王”。
欣赏作品: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第六号。

中国音乐家

冼星海
(1905—1045)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中国音乐家,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聂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个特定的民族危亡时代所造就。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也都是当时环境下人民的心声。

王洛宾
(1913—1996)王洛宾同志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音乐艺术家。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他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几次参加抗日宣传组织,积极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他用满腔的爱国热情,先后创作了《老乡,上战场》、《洗衣歌》、《风凌渡的歌声》、《奴隶之爱》等大量抗日歌曲,唱遍华北前线,鼓舞了许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创作的《康定情歌》、《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亚克西》、《达板城的姑娘》、《萨拉姆毛主席》等在中国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其中许多歌曲被编入大学声乐教材。

贺绿汀
(1903—1999)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贺揩等。解放后,贺绿汀先生将主要精力放在音乐教学上。他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新闻)院长的职务,并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音乐人才。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200多首歌曲,6首钢琴曲,7首管弦乐曲,25部电影音乐及140余篇论文、译作等,还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等。他的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至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传唱不衰的曲目。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他的创作,构思严谨周密,结构完整紧凑,手法简洁洗练,感情真挚自然,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歌曲创作,其亲切上口的旋律与鲜明的时代感使他成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位优秀的人民音乐家。

刘天华
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所有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

华彦钧
(1893-1950)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华清和号雪海,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尤精于琵琶。华彦钧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他四岁丧母,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人间的苦难。阿炳的器乐演奏深为群众欢迎,其超群技艺,早在十八岁时就已被当地的道教音乐界看好。他曾广泛学习各种民间音乐,能超脱狭隘的师承和模仿,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创作、演奏各种器乐曲。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流传于世。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1950年,他所演奏的六首乐曲曾被录音,并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将其记录整理,编成《阿炳曲集》(音乐出版社1956年出版)。

马可
(1918-1976) 江苏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在音乐理论研究上,除了对冼星海作专题研究,著有《冼星海传》外,还涉及到新歌剧的发展、戏曲音乐改革、革命音乐传统和群众音乐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并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等书和二百余篇论文。他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编入《马可歌曲选》出版。

2. 关于DJ的电影

《告别皮特·通》

讲的是一个著名的DJ突然耳聋了,他万分沮丧把自己与外界隔离
终日吸毒和自虐终于一天当他把绑在头上的爆竹点燃后,
他发现自己并不想死于是回到了原来的世界他开始学唇语,
教他的女孩是个天生的聋子却让他明白了没有了听觉的他仍可以用整个身心去体会整个世界
他开始练习通过震动来“听”音乐,他作出了感动世界的专辑自己却从未“听”过
他的神奇被死死抓住用来兑换现实利益于是在一场惊人成功的live之后他永远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他的故事广为流传 传说着他的身影出现在孟买 斐济 或是纽约的街头

3. 关于一个DJ吸毒后成了聋子的电影,是外国影片,求片名

中文片名 《告别皮特·通》(撼动生命)
影片原名 IT’S ALL GONE PETE TONG
出品国家 英国/加拿大
出品年代 2004年
影片时间 90 MIN

讲的是一个著名的DJ突然耳聋了,他万分沮丧把自己与外界隔离
终日吸毒和自虐终于一天当他把绑在头上的爆竹点燃后,
他发现自己并不想死于是回到了原来的世界他开始学唇语,
教他的女孩是个天生的聋子却让他明白了没有了听觉的他仍可以用整个身心去体会整个世界
他开始练习通过震动来“听”音乐,他作出了感动世界的专辑自己却从未“听”过
他的神奇被死死抓住用来兑换现实利益于是在一场惊人成功的live之后他永远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他的故事广为流传 传说着他的身影出现在孟买 斐济 或是纽约的街头
这个电影就是讲述这个激烈过、消亡过、重生过,最终归于平静的男人的传奇故事
本来以为是很艺术流的愤青影片最终发现原来是另一种形式的励志片呢

4. 《花儿与歌声》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花儿与歌声》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花儿与歌声》观后感1

昨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电影院看了电影《花儿与歌声》,这部电影主要是由小学生参演的,小演员都很了不起,应该是万里挑一选出来的吧!

电影讲的是十岁的少年范大强离家出走,去找他在广州工作的爸爸,在路上他遇到自己失明的妹妹范心明,然后他就不找爸爸啦,他要带着妹妹回家去找奶奶,第二天大强带着妹妹去上学啦,大家都嘲笑心明是瞎子。

在学校,大强拜托马兰花照顾她,马兰花答应了,其实马兰花也很命苦的,他的爸爸妈妈不喜欢他,连吃饭都让他在外面吃,吃的还是剩饭。大强为了让妹妹学会认字,还特意帮她做了印泥章,在班上大强又被大家说是小偷,偷老师的手机。手机其实是刘建飞偷的,但他又还给了老师,老师就没有批评他。后来他们拍了一个唱歌的视频,发到了网上,有一个医生看到了心明的眼睛,觉得还有可能治好,大家就一起帮心明捐钱,让心明治疗眼睛。

我觉得心明很棒,她虽然失去了眼睛,歌却还可以唱的那么好。我也觉得大强很有责任感,一直照顾她失明的妹妹,不嫌弃她。我觉得我们的生活比他们好的多,他们上课的时候凳子不够,宁可站着也要学习,而我们有足够的板凳坐,却还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说话。山里的孩子上课静悄悄的,而我们的课堂因部分学生乱说话像开庙会一样。

学校为了帮助心明,组织捐款,他们本身就没有钱,还是献出了一份爱心,真是一群善良的孩子!老师们和校长们,也把他们唱歌的视频都给发到网上,让更多人看到留守儿童,让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

《花儿与歌声》观后感2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花儿与歌声》,我看完这部电影很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写了一个叫大强的男孩偷偷跑到城里去,遇到一个叫井盖的男孩,他们两个一起去发广告赚钱买东西吃,然后在火车站遇见了大强的妹妹心明。他妹妹是个盲人,大强决定带着心明回家,但是他的钱不够,井盖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大强就和井盖告别了。

大强他们到家了,而他们的奶奶也是个盲人,对他们兄妹两个很好,大强就和妹妹一起去上学,老师发现心明很努力,刚开始不会写字,后来心明就一直练习,漫漫地字写的很好看,老师都表扬你了了她。有一天音乐老师让一年级和五年级上音乐课,大强得知心明的眼睛还有救,但是钱不够,大强就把两只羊卖了,还是不够,心明知道这件事很伤心,最后一年级和五年级一起在舞台上唱了歌。

看完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心明虽然是个盲人,但是通过她的努力把字写的很好看,歌唱的很好听,我们要学习心明这种努力的精神。

《花儿与歌声》观后感3

前几天去看了一次《花儿与歌声》。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乡村孩子凑钱从城里坐车到家乡,后而帮助失去视觉的妹妹读书,凑钱治疗的故事。

电影中的男孩叫范大强,出自贫困家庭。很多人的父母外出打工,只能找老师排队给日思夜想的父母打电话。

有一次特殊情况,打电话排到大强的时候,老师的手机不见了,结果每天都被何用功等等同学欺负,妹妹范心明也不例外。其实只怪他们性子急,因为他们都很思念自己的亲人,想和他们聊天说话,更希望他们能早日回来。在离开亲友的时候,谁不会这样盼望呢?后来“手机丢失案”过了之后,全校团结一心,为范心明捐款。

最后老师们通过网络,向全国各地的人民求助,最后攒够了钱。最后也说明了网络的`发达和方便。

这部电影很感人,我都看哭了。其中的一次又一次,接连不断的艰难险阻,都没有挡住全校的同学们对范心明的关怀。

《花儿与歌声》观后感4

电影讲述了和我差不多的的学生范大强离家出走的故事,我几乎是含着泪看完了这部影片。

范大强被同学和老师们误解他偷了手机,无论范大强怎么解释,他们都不相信。我很理解范大强的心情,因为有时候我也会被学生和老师误解,当你百口莫辩时,是多么伤心的事啊!因为我相信清者自清。所以范大强才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瞒着奶奶偷偷到遥远的广州去找他爸爸。在寻找旅途中,因为没有钱,为了生存沿街乞讨。

在路上他遇到了比他还不幸的心明,一个被妈妈抛弃的六岁盲童女孩,他从人贩子手里救下盲童心明后,知道她无家可归,放弃找爸爸的念头,善良的范大强决定把她带回了自己的老家,同样失明的奶奶因为自己看不见,不愿意接受捡来的心明。奶奶怕大强再次离家出走,只好留下可怜的心明。

电影看到这,我已泣不成声泪流满面了,经过在和心明对话,范大强才知道是妈妈和爸爸离婚带走了失散多年的妹妹。哥哥为了想让妹妹去上学,决定去找校长,校长知道范大强回来,为了说服大强回校上课,就答应他带着妹妹一起上学,结果被从城市来的高虹老师发现心明天生都有音乐天赋,决定让心明担任领唱队员。

心明刚到学校时,同学们都嘲笑她,甚至说她是个xx而嫌弃她,心明没有气馁,她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情,用哥哥亲手制作的凸凹字帖去学习。正如人们所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将必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所以她用自己的天籁之声征服了所有人。高虹老师是一位特别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关爱学生的音乐老师,他把妹妹心明的歌发到了朋友圈,感动了无数网友,后来通过朋友圈捐款又联系上了大医院的专家,为心明治好眼睛。

故事写到这里,让我明白了盲人的不易,也让我懂得了留守儿童的艰苦。我在想我们的生活比他们好千倍万倍,我们父母天天都陪在自己身边,为什么都不珍惜呢?

一场风雨即可摧毁留守儿童之花,因为有了老师的灌溉,才能变成一缕阳光下的坚韧之花。直到现在,心明那美妙的歌声还回荡在我耳边。

《花儿与歌声》观后感5

阳光明媚的下午,妈妈带我一起去看了老师指定的电影《花儿与歌声》。妈妈刚买完票,电影就开始了。

刚开始让我很惊讶,竟然是两个小哥哥在发名片,转眼间交警就把他们叫住了,可是他们的奔跑的脚步依然没能停下来,直到逃到了天桥上……看到他们流浪的日子觉得自己已经幸福很多了。然而他们为什么要出来呢?这深深的疑问吸引我继续往下看,原来流浪的小哥哥里一个叫井盖,一个是,在学校被冤枉偷手机的范大强。他们都是留守儿童,带着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让他们踏上了寻亲之路。并在仓促的逃跑中偶遇了失散多年、双目失明的妹妹。

范大强是心里受了委屈偷偷溜出来的,就像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被路对面玩具店里那只非常可爱的皮卡丘玩偶吸引力,就兴奋地跟妈妈说:“妈妈快掉头,我要看那个玩偶。”妈妈却说:“他在路对面等咱们回去了再买。”我免强答应了。我们回家时我看看四周,发现走的并不是过去的那条路,就和妈妈说:“妈妈,你是不是走错路啦?”妈妈说:“那一条路容易堵车。”一路上我一言不发,并且还在不停的抽搐流泪,到了北三环,妈妈说起我来:“你别不愿意,你要是不愿意你就下车,自己去看,然后自己回家,我不管你。”我一时生气,就从电动车上下来了,我哭着走向广场,妈妈没有理我,过了一会儿,妈妈在后面喊:“,你给我回来,听见没有。”我心里很不服气,就不回去。过了一会儿,我想着妈妈应该消气了就往回走,妈妈见我回去就让我上车,回家了。

当然,我都回家了,范大强和心明当然回去了。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不要自己斗气。让家长们担心。最后心明恢复了心灵之窗。可以到学校学知识。

但是手机呢?原来手机是一个男孩拿走的,别的人都可以给爸爸妈妈打视频通话,而他从小失去了爸爸妈妈,不知道该给谁打,为了自己不那么痛苦就拿走了手机。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要做一个坚强、诚实的孩子,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被人带来痛苦。

《花儿与歌声》观后感6

今天下午我去看了《花儿与歌声》,里面讲的是豆湾乡下男孩阿力和她妹妹范心明的故事。

阿力是一个留守儿童,爸爸外出工作家里只有奶奶一个人陪着他。有一天他们班里同学借用老师的手机给父母打电话,阿力是最后一个用老师手机给父母打电话的,并且阿力刚打完电话手机就不见了,所有人都认为阿力偷了手机,要求他把手机还回来。无论阿力怎样辩解就是没有人愿意相信阿力,就连老师也对他很失望。阿力又生气又伤心就决定离家出走,他刚离开家就遇见了孤儿“井盖”——吴增。于是在生活的逼迫下他和井盖成为了好朋友,井盖带着他挣钱养活自己。有一天他俩吃完饭在火车站闲逛的时候,他们在火车站遇到了一个被人扔掉的小女孩,小女孩微微低着头站在那里,他们发现小女孩旁边有两个人一直在想法设法的接近小女孩,甚至想让小女孩到自己家去,从小行走社会的井盖很快就识破了那两个人的真面目,这两个人是骗子,之前井盖见过他们,井盖感觉告诉了阿力。阿力先悄悄的对小女孩说那两个人是骗子,然后又对着那两个骗子说到“警察来了”。骗子惊的急忙扭头往后看。趁着扭头之余,井盖和阿力已经拉着小姑娘跑掉了。

阿力询问小姑娘发现她和自己妈妈生下的妹妹的信息完全一样,原来她就是阿力的妹妹范心明。阿力的父母因为妹妹从小天生视角膜有问题久治不愈而天天吵架,最终离婚了,阿力跟着爸爸,而妈妈却带走了心明。妈妈带走心明后又嫁给了另一个男人,也就是心明的后爸。妈妈怕后爸把心明打死了就把心明带到火车站丢掉了。兄妹两人相认后决定返回家乡继续和奶奶一起生活。回到家乡后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阿力在校长和老师的帮助下知道妹妹的眼睛还有救,但是需要一万多块钱的医疗费才能进行治疗。终于在全校师生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他们终于筹齐了做手术用的钱……

这一对苦命兄妹和奶奶相依为命,一起分担生活的重担,并且一起努力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阿力一闲下来就不知疲累的给妹妹烧字,让妹妹更好的认字,更好的学习知识。心明她是一个阳光、坚强不轻易被生活的不公平所打倒的女孩儿。阿力是一个善良、愿意为家人付出也愿意为家人分担责任的孩子,他很懂事,因为爸爸不在家他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和我同岁,但他所承受的责任和压力远不是我们这个年纪可以想象到的,他非常的能吃苦,处事也非常的冷静,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命运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难过和很高的门槛,但是每当我们经受住命运的考验我们就成长了。

《花儿与歌声》观后感7

今天,我和妈妈到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名字是《花儿与歌声》,这部电影很感人,感触很深。

电影讲述的主人公是乡村的儿童大强与妹妹心明,大强离家出走,流浪在郑州火车站。心明的眼睛失明了,大强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大强跟着爸爸,心明跟着妈妈,妈妈结婚后后爸打心明,妈妈怕心明被打死,把心明抛弃到了郑州火车站,被哥哥大强救出,大强知道心明是自己的亲妹妹时,决定带着妹妹回家找奶奶,井盖把自己的所有饭费给大强与心明买了车票,他们乘坐公交车回到了老家。

老家很穷,家里有瞎眼一辈子的的奶奶,一棵大树和三只羊。大强为什麽离家出走呢?因为学校里的同学说大强偷了老师的手机,因为每天孩子们都用手机与自己的父母聊天,大强是最后一个用手机的,但是手机丢了,可是大强没有偷,一气之下委屈着离家出走了。大强回家的消息被学校校长与老师知道后,就到家做工作让大强去上学。奶奶让校长帮忙照顾心明,心明每天跟着大强去上学。

老师去家访学生刘建峰时,发现自己的手机在建峰妈妈爸爸的遗像旁边,建峰的父母都去世了,他也想用手机联系自己的爸爸妈妈。

心明很聪明,而且很乖,喜欢唱歌,唱得十分好听。哥哥大强帮助妹妹用泥刻字,烧出字后教心明摸字,认字。心明用泥字摆出了一首十分动听的歌,老师与校长和所有同学都很喜欢,老师把他们唱的歌录成视频发到了 网上,被很多社会人士关注,有一位医生也很关注,与老师沟通用一万元可以给心明动手术可以让眼睛看见。大强为了给妹妹看病把心明非常喜爱的2只小羊卖了1000元,学校也开展献爱心捐钱活动。最后他们到电视台去唱歌表演很感人,很成功。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赚钱的不容易;乡村的孩子们都没有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学校是那麽破旧,生活那麽艰苦,心明眼睛看不到还努力生活、学习,我们要珍惜我们健全的身体,珍惜我们的学校与家庭,加倍努力学习。

5. 看过的一部电影,讲一个著名DJ后来因为迷上毒品然后致使耳聋,后来学会用脚要感受震动音律打碟

中文片名 《告别皮特·通》(撼动生命)
影片原名 IT’S ALL GONE PETE TONG
出品国家 英国/加拿大
出品年代 2004年
影片时间 90 MIN

讲的是一个著名的DJ突然耳聋了,他万分沮丧把自己与外界隔离
终日吸毒和自虐终于一天当他把绑在头上的爆竹点燃后,
他发现自己并不想死于是回到了原来的世界他开始学唇语,
教他的女孩是个天生的聋子却让他明白了没有了听觉的他仍可以用整个身心去体会整个世界
他开始练习通过震动来“听”音乐,他作出了感动世界的专辑自己却从未“听”过
他的神奇被死死抓住用来兑换现实利益于是在一场惊人成功的live之后他永远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他的故事广为流传 传说着他的身影出现在孟买 斐济 或是纽约的街头
这个电影就是讲述这个激烈过、消亡过、重生过,最终归于平静的男人的传奇故事
本来以为是很艺术流的愤青影片最终发现原来是另一种形式的励志片呢

阅读全文

与电影告别练习的音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天鹅和音乐动画电影 浏览:158
电影虐心音乐 浏览:962
多看英语电影有助于提高听力 浏览:5
蛇姬电影泰国在哪里可以看 浏览:458
电影院放的哥斯拉图片大全 浏览:857
岳云鹏的爱情电影都有哪些 浏览:737
日本动漫爱情电影感人科幻 浏览:58
各大影院今天有什么电影 浏览:795
电影偷画的名字 浏览:987
电影叫什么灰 浏览:830
新电影播放先大城市吗 浏览:430
澳门国际电影节什么水平 浏览:734
中国爱情故事和美国电影 浏览:905
洪熙电影大全 浏览:864
爱情电影剧情剪辑 浏览:931
举起手来1电影完整板在线播放 浏览:689
电影中约定英文 浏览:949
纯英语电影百度云 浏览:114
吉什么的电影 浏览:669
女孩穿越台湾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