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中国音乐鉴赏的电影

中国音乐鉴赏的电影

发布时间:2025-07-23 16:43:10

A. 鉴赏音乐<懂你>600字左右

你可以去网络或者其他网站上去找找,看看别人的意见在综合成自己的文字,应该没有人专门给你写出来吧······

满文军演员的这首《懂你》是上世纪中国电影《九香》中的插曲,由宋春丽主演的。该影片歌颂了伟大的母爱,电影中有一幕经典的镜头:母亲舔碗。 母亲舔碗:一个母亲独自扶养五个孩子,由于生活贫困,连饭都不够,母亲把窝窝头留送给了自己正在上学的孩子,而上学回家的孩子正撞见自己的母亲正在舔自己吃完的饭碗。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至深,每每听来,如同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怀念和热爱,那种发自心底的共鸣震撼每一位听者的心灵,是一首深刻歌颂母爱的歌曲!

歌词
你静静的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的爱你 花静静的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花静静的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心里我一直都懂你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多想告诉你,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

B. 鉴赏电影末代皇帝主题曲

主题曲是戴维伯恩的《Main Title Theme》
戴维伯恩运用了大量的电子音色,旋律大都采用了中国五声调式,段落较短小,富有趣味,多用于影片情节相对轻松烂漫处。最著名的一段《Main Title Theme》。是影片的片头曲:几声中国鼓的鼓点过后,引出叮咚作响的马林巴,打击乐成为全曲交织的背景,而后慵懒的小提琴旋律绵绵地的摇曳出来。
不断的围绕着3、5、2、6、1几个音反复。听起来有一股摇曳生姿的东方风情,主题演奏过后,又加入了中国笛子和弹拨乐的音色,旋律较前面稍有变化:变得更加紧凑,富有舞蹈性。整首曲子曲调比较平稳,节奏统一,但音乐富有层次感,音乐织体逐渐加厚。这首曲子在典雅幽远的宫廷韵味中。带着一种由西方人眼光看待中国文化时,特有的想像力与神秘感。一首《Main Title Theme》拉开了电影《末代皇帝》的序幕。另外,在影片开始后30分钟处,溥仪和久别的亲生母亲及第一次见面的亲弟弟溥杰在皇宫相见时也用了这段音乐做背景。《Wind,Rain AndWater》是一首清幽曼妙。富有趣味的电子音乐,其中也不乏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按照音乐的风格和配器特征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比较轻巧活泼。以手风琴和古筝音色为节奏背景和低声部,采用三拍子的节奏。旋律声部使用了《Main Title Theme》的主题,其音色清脆剔透。影片22分钟处,众人哄幼年溥仪洗澡时使用了这段音乐,极富幽默感。第二部分节奏变成了四拍子。采用了一系列琶音作为声部支撑,旋律声部依然是取自序曲的主题,为弦乐和吹管乐的相互交织。这段音乐用于影片1小时10分钟处,烘托少年溥仪和众人玩猜人游戏时沉醉惬意的心情。
负责为本片作曲的有三个人:中国的苏聪、英国的戴维伯恩(Dadid Byrne)、日本的坂本龙一(Ryuichi Sakamoto)。三人的出身和音乐风格各异,但在影片中却体现出了东西方文化撞击之后水乳交融的神奇效果,为这一部从西方人观点拍摄的东方电影找到了一套合适的配乐。全片以大气派的管弦乐和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主题旋律变奏音乐交错,将淖仪一生的传奇遭遇烘托得很贴切。

C. 月光爱人是哪个电影的主题曲

《月光爱人》是电影《卧虎藏龙》的主题曲。

《月光爱人》是电影《卧虎藏龙》的主题曲,由谭盾作曲,大提琴家马友友担任主奏,中文版由易家扬作词,中英双版均由李玟演唱。

该歌曲创作的时候引用了《卧虎藏龙》电影中的音乐元素,使歌曲与电影能够更紧密的融合。歌曲运用中国民乐二胡与西方管乐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东方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影片中所表达的侠义江湖主题,被无情拆散的两对情侣悲惨命运的惆怅,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来。

《月光爱人》歌曲鉴赏:

电影主题曲《月光爱人》是一首温柔的古典式情歌,歌曲的旋律与编曲打破了欧美张扬绚丽的风格,使用了当下流行的单音节装饰句,旋律优美深情,歌词中运用中国典型的月亮景象。表现出深深的思念、淡淡的哀愁和兼济天下的侠义情怀,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歌手李玟用略带张力和性感的唱腔表现出委婉细腻的音色,在歌曲处理上大胆细腻,把歌曲演绎得荡气回肠,与电影含蓄深沉的爱情融为一体,使这首主题曲成为划时代的中西音乐融合之经典杰作。

D. 求一片音乐剧鉴赏心得,哪一部剧无所谓,不超过2000字

猫眼中的世界与人生 ——歌剧《猫》赏析 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它的形成与发展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传入我国的时间也不长。简单的说,它是一门综合戏剧、音乐、舞蹈的大众表演艺术。音乐剧有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操作等的特征。音乐剧中的音乐创作,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舞台表演艺术,有许多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则。 音乐剧《猫》,可以说是无人不知.自从它首次来中国上演以后,立即在北京、上海等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刮起一阵音乐剧的旋风,观众无不被它那奇特的舞台布景、幽默生动的表演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我有幸在大学美育这门课中观看了《猫》,观后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演员精彩的演出把观众带入了奇妙的杰里科猫族的世界,当然,此剧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美妙的音乐,正是这些风格各异而又高度统一的音乐才把剧情一次又一次的推向高潮,让观众在惊喜和兴奋的同时完全融入到剧情当中,进入到曼妙的神话世界。 一、音乐剧《猫》的地位 《猫》是劳埃德·韦伯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在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一部音乐剧,该剧于1981年5月11日在伦敦西区的新伦敦剧院首演,2002年5月11日落幕,前后历时21年。1983年,《猫》荣获最佳音乐剧奖等七项托尼奖。 《猫》不仅是一部充满动感魅力和时代气息的音乐剧,同时,它也饱含着生活哲理和人间情怀。就像有人所说,这是一部“从猫的眼中看世界和看人生”的音乐剧。 二、音乐剧《猫》剧情介绍 《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魅力猫”,是全剧最重要的角色。她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经变成一只丑陋无比的老猫了。猫儿们不愿接受这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整个猫族对她非常敌视。她以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 “领袖猫"是猫族的首领,他的年纪很大,而且饱读诗书,在整个部落里,他德高望重,最受尊敬和爱戴。平时他很少出现在猫族中,日常事务都由年轻的"英雄猫"来处理。但是在一年一度的舞会上,领袖猫是一定会来的,因为只有他才有资格挑选获得重生的猫儿。 "摇滚猫"是猫中的摇滚歌星和花花公子。他的歌也是傲气十足的摇滚乐,"摇滚猫"的个子很高,动作矫健而有爆发力,是只很有男性魅力的成年公猫。他在聚光灯的照耀下狂舞,尽情享受母猫们疯狂的迷恋。 小猫杰米玛是猫族中最年幼的小猫,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当魅力猫唱出了《回忆》以后,首先唤起了她的同情,用自己清甜明亮的嗓音也唱出了魅力猫的旋律,使众猫们都流露出感动的表情。 另外还有保姆猫”、“剧院猫”、 “富贵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等。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们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三、音乐《猫》中的舞蹈元素 《猫》中的舞蹈相当突出,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使全剧风格奔放,活力四射。优美的舞姿、高难度的动作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纯洁无暇的美。轻松活泼的踢踏舞体现了保姆猫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她非常具有亲和力,她总是忙忙碌碌,为猫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业。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四、音乐剧《猫》中的音乐元素 《猫》的音乐非常动人,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它传遍了全世界,成为当代的经典歌曲,多次获奖。现在《回忆》已经和《猫》剧紧紧地连系在一起,成为该剧的招牌和象征。 五、舞台美术 在《猫》剧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物的化装,全剧共有36只猫,为了表现猫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征,他们的化装也是形态各异,各具特色。 六、剧情总结 魅力猫载着大家的祝福登上了九重天,获得了新生。这部音乐剧欣赏完了,《猫》的世界就是浓缩了人类社会。《猫》的故事就是一个现代寓言,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应有尽有

E. 《渔光曲》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渔光曲》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34 黑白片 8本

中国联华影业公司摄制

编导:蔡楚生 摄影:周克 主要演员:王人美(饰小猫) 韩兰根(饰小猴) 罗朋(饰子英)

【剧情简介】

东海渔村。渔民徐福善良而悲苦,受着渔霸的欺凌压榨。

在一个大风雪的夜间,他的妻子快要生孩子了。徐福求来了接生婆, 自己也忙这忙那,破冰烧水。

随着“呱!呱!”孩子的哭声,一名男孩先出生,接着,接生婆惊喜地说:“是双胞胎呢!”,又降生了个女孩。

孩子的出生,给小小的破屋带来了一点欢乐的气氛。只是想到何老爷的船租,徐福不觉又叹了口气,心想只好到海上去拼命了。

在何老爷的催逼下,徐福唯有冒险出海。海上黑云阵阵,风浪铺天而来。妻子和老母为他上香求神,祈保平安。无情的浪涛,终于吞噬了他的生命。

徐福的妻子为了谋生,不得不将一双幼儿交给了奶奶,自己到大渔主何仁斋家去当奶妈。一日,邻居一名老太太跑来偷偷告诉她:男孩正在患病,让她晚上偷偷回去看一下。

忙完了一天的活,徐妻才得偷偷回家,看着又病又弱的孩子,一阵心酸,忙用奶喂他。等她急匆匆赶回主人家时,受到了东家太太的一顿臭骂。

10年过去了,何家少爷子英长得结实。徐妈的女儿小猫聪明泼野,男孩小猴则成了个消瘦、还有些痴呆的可怜虫。三个孩子常在一起玩,子英总是要小猫唱歌,小猫为了要看他上学的课本,便以清脆的童音唱了起来:“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

这一年,小猫、小猴的奶奶去世了。母亲急匆匆从主人家赶回,慌忙中打碎了主人家的古董花瓶,终于被辞退了。生活格外艰苦。

又过了8年。孩子们长大成人。何少爷正要去外国学渔业,回来可以帮助他的两个自小一起长大的伙伴。而穷苦的小猴、小猫仍干着繁重危险的捕鱼劳动,母亲则受到土匪抢劫渔村的惊吓,双目失明。

少爷子英出国,老爷怕土匪的骚扰,跑到了正在畸形发展的大都市上海,一是想办家渔业公司发财,二是过一番荒淫享乐的生活。他通过日本商行的奴才梁月波,和日本商人勾搭在一起,还娶了个交际花萨绮云作姨太太。

渔村日益破败,生活万分困苦。小猫、小猴终于把破屋押了出去,领着瞎眼的母亲,来上海投奔舅舅家。舅舅独身一人,以唱滑稽戏卖艺为生,吃住都颇艰难。小猫、小猴找不到工做,唯有捡破烂度日。小猴不会干活,还常受人欺负,舅舅见他长得一副尴尬相,便教他学艺谋生。

何子英从国外回来,在上海父亲的渔业公司留心察看,发现不少漏洞,提醒父亲注意。一日,他乘小汽车路过街上,正巧听到他熟悉的《渔光曲》,和小猫、小猴和他俩的舅舅见了面,还给他们留下了一笔钱。

钱没给他们带来幸福,街上一家银行被抢,他们成了嫌疑犯被关押在狱中。舅舅、母亲又惊又怕,暗夜里碰翻了小油灯,引起大火,终于葬身在火海之中。

子英查出了梁月波、绮云的舞弊勾当。消息泄漏,这对狼狈为奸的男女逃之夭夭。何家的渔业公司倒闭,子英的计划也流了产。

当何仁斋看到子英正在大厅里和小猫、小猴交谈时,便将满腔怨气发泄在这两个穷青年身上,连骂带打,小猫、小猴急忙跑了出去。子英也紧追了出来。

何家终于破产,何仁斋一气身亡。

久经折磨的小猴,终于承受不了身心受到的摧残,在当船工时摔倒病危。

既是同胞妹妹,又像姐姐的小猫背着小猴,从医院里一步步沉重地走了出来。小猴傻乎乎地不知死亡已在临近,望着流泪的妹妹,望着同命运的船工伙伴,还在嘻嘻地笑着。他渐渐陷入昏迷。在那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唯一的请求,是要小猫一遍、一遍地给他唱《渔光曲》……。

抱着走向死亡之路的小猴,小猫以发自心底的悲愤之音,唱起了那首儿时朝夕陪伴他们的《渔光曲》:

……

鱼儿难捕租税重,

捕鱼人儿世世穷,

爷爷留下的破鱼网,

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鉴赏】

《渔光曲》的艺术特色, 自然是和它的那首主题歌“渔光曲”的贯串,反复吟唱,抒情传意分不开的。影片以此歌命名,歌曲又因影片而传扬四方,动人心弦。

蔡楚生编导的这部名片,正诞生于中国电影由默片向有声片过渡的转折时期。除了对白配音外,歌曲则已被录入影片的声带之中,成为那一时期歌唱影片的开端作品之一。

中国电影在30年代初,已十分重视歌曲,特别是主题歌的运用。其中,《渔光曲》的例子分外明显。那朴素、口语化的歌词,那抒情、清新优美的曲调,尤其是深沉、充满真情的韵味,不知感动了多少观众。

有人指责中国电影运用了歌曲和主题歌,是一种陈旧、落后的电影观念的表现,这是不尽符合中国电影的历史的。即便在默片时期,唱片配唱已起了一定的艺术效应,而有声片的出现,更为歌曲的运用开辟了新天地。

判断《渔光曲》的成就和作用,至少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整体艺术中的效应。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整体艺术,歌曲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有的影片不需采用歌曲,自可不必强求,但像这一影片那样,“渔光曲”确是起了渲染环境气氛,表达人物心绪感受,抒发表达主题思想的多重作用。可以说,她完完全全成为这门整体艺术的有机部分了,而且使这一整体艺术更动人,更深沉,更富有艺术感染力。二是运用得恰切自然。除了在影片序幕里,编导者以这一歌曲点出了内涵主题外,后来的几次出现,都在情节、人物关系的必要时刻,如童年时,小猫为了借子英的课本学习,子英要她以唱这首歌作为条件;如她和小猴到了上海,在街头随舅舅卖艺度日,正巧演唱此歌,引来了从国外回来的子英的注意,终于意外重逢;最成功的,则是结尾时那一长段戏:小猴受伤垂危,小猫扶着他瘦弱的身驱,重又唱起了他最爱听的《渔光曲》。歌声伴着那一个几分钟的长镜头,充分揭示了她内心的痛苦,也表现了他们难舍难分的双胞胎兄妹之情。三是独立的艺术价值。“渔光曲”既是影片整体艺术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相对具有独立的审美效应和作用的。该片放映之后,这首歌曲便广泛流传,成为人们非常熟知的一支大众歌曲了。四是具有革新和创造意义。二三十年代时,流行一时的多是些充满洋味和靡靡之音的歌曲,“渔光曲”从内容至曲调,都开创了一代新风。这不仅是电影歌曲创作的一件大事,也对音乐创作和其他文艺领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五是影响了其后中国电影歌曲创作的发展。无声片时期, 由于客观条件所限以及主观创作力量薄弱,电影歌曲并不发展。30年代初,进步文艺工作者,包括音乐工作者开始投入电影界,利用电影由无声转向有声的大好时机,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电影歌曲,“渔光曲”便是其中之一。此后,电影歌曲创作日渐受到重视,成为中国电影发展中重要的审美构成因素之一。在中国电影80多年的历史中,30年代无疑是电影歌曲丰收的时节,尔后,至抗战胜利后的40年代, 以至解放后的新中国电影时期, 电影歌曲一直长盛不衰,延续至今。

除了歌曲的显著特色外,《渔光曲》的取材和构思特点也值得重视。可以说,《渔光曲》等影片,开创了中国电影努力反映劳动人民的命运的新篇章。编导蔡楚生, 自幼在渔村长大,对这方面的生活有深切的感受。但当时的观众看惯了才子佳人式的电影,能否接受这类新题材,新内容,新人物呢?这还是个未知数。

取材虽然重要,关键仍在如何反映和表现,以及能否深深吸引观众。年青时代的蔡楚生,师承中国电影的开拓者郑正秋,编导手法注重于传统情节结构模式。《渔光曲》仍有这一特点,它表现了渔民和渔霸的矛盾斗争,而采取的则是一对双胞胎——小猫和小猴20年间的命运起伏和变化,悲苦不幸,生离死别。像这样一种以人物命运为主的情节剧,是比较适宜广大观众的观赏口味的。只是蔡楚生又超越了郑正秋,它不再将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封闭于狭窄、单一的情节链中,而将视野扩展到了比较真实,比较开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从影片中,人们不仅能看到南方的渔村风貌,贫富对立,更以浓郁的兴味透视着正在兴起,发展,五光十色的大都会上海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到,封建式的渔村正一天天衰败下去,改良、工业救国也只是一种梦想,而帝国主义的势力和爪牙正在吞噬着中国。这,多少预示了中国社会变化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对观众是有一定认识价值的。30年代的一批优秀电影,无疑是一部形象化的社会史,文化史,是融娱乐、审美、教育、认识功能于一体的。在这意义上,蔡楚生的《渔光曲》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开拓作用。

《渔光曲》也较好把握了情和理、观赏和教化的关系。作为一部半个多世纪前的影片,片中有些人物确有脸谱化、简单化的弊病;有些情节也过于人为和巧合。但就其总体和主要人物而言,还是颇能打动人的感情的,如那种真挚、亲密的兄妹之情,如下层劳动者的处境等。影片还在造型处理上有所追求和体现,如开端两名双胞胎降生时的剪影式构图,如结尾时小猫抱着垂危的小猴唱着“渔光曲”的长镜头等,都是较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效应的。这反映30年代的中国电影,已开始重视这门大众化艺术的情感作用,以情动人,而决非是简单的教化、劝导、训喻。但《渔光曲》也并不忽视电影艺术应有的教化功能,寓教于乐,情理一体。从《渔光曲》,人们不能不对那个人吃人的社会产生一种愤恨之情,特别是能加深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点认识。

耐人寻味的是,《渔光曲》于1934年上映时,曾轰动上海,连映达三个月之久。1935年,它又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故事片。可见,它是在群众中扎下了根的,也是引起了世界电影行家的注目的。其历史功绩和艺术价值,都已在中国电影史上获得了定评。

阅读全文

与中国音乐鉴赏的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十大教育电影 浏览:742
吴京砍手电影什么名字 浏览:19
电影院写的广告语 浏览:260
初一看哪些英文电影 浏览:512
电影台湾四级老片一箭双雕一箭双雕 浏览:340
电视剧电影动漫里的人物名字 浏览:711
什么网站课题看新电影 浏览:889
香港第一部无厘头电影 浏览:904
最刻骨铭心的爱情电影 浏览:198
女人要看的十部爱情电影 浏览:789
国外少年的爱情电影 浏览:880
英文电影经典歌 浏览:226
手机电影大长今下载迅雷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5
英文版刮痧电影资源 浏览:970
台湾电影七七 浏览:713
男生为什么偷偷看小电影 浏览:62
英国电影动画片大 浏览:810
泰国坐台小姐电影 浏览:806
电影删减什么 浏览:287
法国电影生吞 浏览: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