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米高梅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为什么会被索尼收购
1. 米高梅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持续的亏损和巨额的债务,这导致它们面临着破产的风险。
2. 尽管米高梅曾经凭借《猫和老鼠》、《宾虚》和《007》系列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随后制作的电影未能带来预期利润,公司无法承担日益增长的财务负担。
3.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情况也类似,尽管其早期作品如《芬奇密码》、《佐罗传奇》、《地狱男爵》和《爱国者》等取得了成功,但后续作品的盈利能力下降,导致公司亏损。
4. 日本的索尼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娱乐企业,它涵盖了视听产品、电子游戏、通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索尼不仅是便携式数码产品的先驱,也是电子产品制造巨头之一,并且在好莱坞电影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 索尼公司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收购米高梅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不仅获得了这些电影改编权和周边产品的权益,还能够从中获利并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⑵ 索尼电影娱乐公司的详细资料
1989年9月被SONY以60亿美元天价收购哥伦比亚电影
哥伦比亚电影集团公司Columbia TriStar Motion Picture Group索尼在Betamax与VHS影像纪录竞争中惨败后,盛田昭夫认为有必要将最高档的硬件与最先端的内容结合,才能掌握市场。1989年9月25日,在盛田昭夫的主导下,日本索尼陆续并购了CBS(拥有火炬女神与独角兽象征的哥伦比亚三星制片)的电影与音乐部门,使它成为SPE(索尼影视娱乐,Sony Picture Entertainment)的旗下子公司。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日本经济大幅成长,奠定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而美国的经济却是走下坡般萎靡不振;日本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败给美国,许多日本企业为了民族自尊心,疯狂的并购了美国的企业,而众家美国公司却无力反击。其中以日本三菱集团买下纽约的地标洛克斐勒大楼以及新力索尼以60亿美元天价买下哥伦比亚三星电影公司,创下了当时日本最大的一宗海外并购案,被美国人视为日本人入侵美国。但是,这桩日本历史上金额最高的收购案也一度使索尼成为日本历史上亏损额度最高的企业。1980年代末期,日本开始爆发了泡沫经济危机,而索尼电影事业群也因为票房不佳,而从此惨赔数年,成为当时索尼获利的主要障碍。直到1997年,霍华德·斯金格主导改革,逐渐获利,并于2001年拍摄电影霍华德·斯金格主导,并购历史悠久的米高梅电影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
2004年12月 – 旗下索尼影视娱乐并购米高梅电影公司,跃身全球第一大电影公司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MGM)好莱坞五大电影公司之一
50亿美元的价格将米高梅买下,从此,好莱坞八大公司中的最后一个独立制片公司消失了。如今,米高梅与哥伦比亚公司同属索尼旗下,开始了新的征程。然而,它拥有的170座奥斯卡金像(数量为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之首)却仍在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⑶ 米高梅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为什么会被索尼收购
最主要的原因是米高梅和哥伦比亚的连年亏损,债务巨大,如果不并购,那么公司就处于破产边缘。早在开始《猫和老鼠》《宾虚》《007》系列确实给米高梅带来巨大的收益,不过后来公司拍的电影只亏不赚,承受不起财务上的支出。哥伦比亚达的《芬奇密码》《佐罗传奇》《地狱男爵》《爱国者》《霹雳娇娃》《最终幻想》《黑鹰计划》《拳王阿里》
《蜘蛛侠》《黑衣人》等也是一开始赚后来亏损,而日本索尼强啊!索尼是世界视听、电子游戏、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者,是世界最早便携式数码产品的开创者,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世界电子游戏业三大巨头之一、美国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有钱啊,收购之后相关的这些电影改编权,周边都是他们的,能从中获利,扩大自己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