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中的音乐包括器乐和声乐两部分。
电影音乐是一种与影视视觉影像相联系的特殊的音乐形式,因而,电影音乐需要融于影视的银(屏)幕造型设计之中,以一种既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又具有视觉配合性的音乐方式组成影视艺术的视听美感。
电影音乐在形态上可以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有声源音乐也称画内音乐、客观音乐,即音乐来自画面内的声源,如画面中人在唱歌或者演奏钢琴等。无声源也称画外音乐、主观音乐,即音乐来自画面叙述场景以外,是一种外加的音乐形式。
这种音乐主要用来烘托、补充或者丰富画面的造型效果,加强电影艺术的综合视听魅力。
㈡ 电影音乐的概念
电影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的。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听声音刺激。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你看那些好莱坞大片,从开始到结束,大量的音乐充实着剧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于当电影出现某种色调时,音乐都能起到增强作用。”
其次,电影具备多种节奏功能,比如主观节奏、客观节奏、导演心理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等等。只有音乐这种形式和电影在节奏上是非常统一的,其它艺术形式就略差一些。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来表达这些节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对他的研究生们做过一个实验,为他们放映《加勒比海盗》的同时,将国际声道的声音频道全部关掉,结果不出20分钟,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音乐体裁,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当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影音乐的主要特征视听统一的综合性 电影基本上是一种视觉艺术,但听觉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部分。电影音乐与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其他声音因素结合后,如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电影音乐如脱离画面单独存在,则失去其视听统一的综合功能。但特别完整的片断,仍可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赏。
电影音乐是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
㈢ 影视配乐的作用
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音乐对电影的作用与日俱增。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传达影片主题,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连接影片画面,描绘时空背景,增强观众感官的作用。
电影音乐,其实就是为电影进行配乐,在适当的场景和情节中加入适合的音乐,是整个电影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烘托电影效果的重要工具。自从第一架电影放映机开始转动,历代作曲家最流行的音乐就被电影挪用。在二十年代有声电影出现之前,几乎所有无声电影都用现场演奏的音乐伴奏,或是一位钢琴家,或是整团乐队,以尽可能地配合画面上的动作。
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为电影音乐带来新的挑战。作曲家必须将音乐与电影紧密地结合,这就要求作曲家在音乐的表现手法上配合到电影的主题与画面。因此发展出了一套复杂的系统,使音乐家的音乐能够精准的联结到表演时间,也就是说在音乐里加上节拍器标记,在转换成某种有声信号录制在胶片上,透过指挥耳机播放的信号指挥乐团,同时看着乐团后方屏幕上放映的画面。随着技术上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现在的电影与音乐的联系更深,音乐对电影的作用很大。
一般情况下,电影由于各种题材的不同,年代跨越很大,而世界观也有很大不同。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提高,电影题材也越发广泛,从最普通的生活类电影,到历史题材的电影,科幻类的电影以及魔幻性质的电影,这就要求配乐师在作曲时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场面宏大的史诗类电影,用音域广泛的的管旋乐配乐更能体现和衬托电影的气势磅礴,如《特洛伊》,《珍珠港》;以动作要素为主或者带有科幻要素的动作片,很适合带有电声风格的配乐,让观众在听觉上配合视觉,有紧张刺激地感觉,如《空中监狱》,《黑客帝国》;而温馨的生活类影片则更多地运用一些室内乐或者单个乐器配乐,体现出轻松,抒情的风格,《浓情巧克力》,《为戴茜小姐开车》。这种电影音乐上的多样性,充分烘托出电影本来的气氛。
不同类型的电影题材需要不同类型的电影音乐配合,从而让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保持一致,达到统一,使影片更加立体,深入观众的心。
1.传达影片主题
电影不仅通过剧情和人物来表现影片主题,同时也需要电影音乐的支撑,电影音乐和影片一样需要一个主题音乐或者旋律来表达中心思想。达到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电影的思想意义。
《石破天惊》的电影以军队为主题,由于一组陆战队在战后得不到国家公正待遇而发动了恐怖行动同时又和自己的良心作斗争而演变成一场悲剧。主题旋律上运用了进行曲的曲式结构,为了体现出片中军人惆怅,悲壮的情绪;在配器方面加入了军队惯用的小号和小军鼓,节奏上使用了前十六来突出了军队的特点。《恋爱假期》的电影以两位互不相识的女孩在圣诞节互换住宅两星期后遇到心仪对象而上演的一部爱情轻喜剧。配器上主要使用了钢琴,弦乐和部分电子乐;节奏使用了2/4拍;旋律线平稳,流动感较强,音域幅度较小,多用级进。突出了影片中的浪漫气氛,体现角色在剧中的心情,以及整个剧情的轻松愉快感。《最后武士》以一位美国士兵由于战争到达日本负伤后被当地人照料逐渐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情谊而渴望阻止战争却被杀害的悲剧为主题。主题旋律走向平稳,速度缓慢,调性运用了小调;配器上使用了小提琴和钢琴奏出主旋律,并使用了笛子等带有东方色彩的民族乐器,让观众在音乐上也能体会到这种跨越国家的感情以及影片所表达的思想。
2.塑造人物形象
在影片中,人物的形象除了运用剧情的推动表达人物的个性,音乐对角色的描写也能加强剧中人物的动作、思想和心理活动等,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立体化,更加鲜明动人。
㈣ 为何部电脑没有声音(看电影,听音乐都无声)怎样解决
首先看看小喇叭或在控制面板中看看是否设置了静音,如果声卡驱动的问题,请用驱动精灵安装声卡驱动。
1、开机按F8不动到高级选项出现在松手,选“最近一次的正确配置”回车修复。
2、简单的办法可以用系统自带的系统还原,还原到你没有出现这次故障的时候修复(或用还原软件还原系统)。
3、如果故障依旧,请重装声卡驱动(在不行重装一下系统)。
使用系统自带的系统还原的方法:
系统自带的系统还原:“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还原”,点选“恢复我的计算机到一个较早的时间”,按下一步,你会看到日期页面有深色的日期,那就是还原点,选择后,点击下一步还原(Win7还原系统,在控制面板然后设备和安全子选项然后备份和还原子选项)。
㈤ 电影相关术语大全(2)
1、抒情性。音乐是最长于表现情感的艺术,在电影中能够充分发挥抒发感情的功能,从而深入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2、戏剧性。交响音乐的创作 经验 ,有助于表现影片的戏剧性矛盾冲突,烘托戏剧高潮。
3、气氛性。
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从头至尾不断,但是只起伴奏的作用。进入有声电影时期,影片中的听觉形象除音乐之外,增加了语言和音响效果,使音乐在电影综合艺术中得到了解放,开始能够更符合音乐艺术规律地、合理地使用音乐。电影音乐的曲式,也改变为分段陈述。
音乐在电影中美学功能的发挥,必须与画面视觉形象相结合。由于影片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丰富多样,在音画结合上也各有特色,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1、音画统一,包括音画同步和音画平行。音乐形象和画面形象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音画矛盾,包括音画对比。音乐形象和画面形象各自独立发挥作用,推动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展开。
什么是电影语言?
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种特殊媒介、方式和手段的统称。即电影用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语言。电影语言以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它的演进与电影技术的进步有密切联系。与一般语言不同,电影语言是一种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以直观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传达含义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银幕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参与画面形象创造的表演、场景、照明、色彩、化装、服装等都在构成特殊的电影语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摄影机的运动和不同镜头的组接(剪辑)所产生的蒙太奇不仅形成了银幕形象的构成法则,也完善了电影语言的独特语法修辞规律。说白、音响、音乐以其自身并以新的蒙太奇方法——“音响蒙太奇”和“声画蒙太奇”——丰富了电影语言。电影语言的章法,是影片内容的组织和构造的特殊法则,一般由若干场面和段落按照蒙太奇规则相互交织构成,按其时间空间关系安排可分为客观现实结构和主观心理结构两种类型,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时空顺序、时空交错、单线结构、复线或多线对比结构、多侧面多视角立体网络式结构等。
什么是电影院线?
电影院线简称“院线”。电影放映行业一种具有垄断性的经营体制。
经营者为发展和保护其经营利益,在某些城市或地区,掌握相当数量的电影院,建立放映网络,借以垄断某国或某一电影制片公司新版影片的公映。中国最早出现的电影院线,是本世纪初至20年代中期,由西班牙电影商人雷玛斯在上海建立的,由虹口、夏令配克、维多利亚等七家电影院组成的电影院线;其后中国影戏院公司在平、津、沪等地也建成相当规模的电影院线;20年代初中国电影资本家罗明佑在华北、东北建立电影院线;30年代,天一影片公司企业家邵氏兄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组建南洋电影院线。现在港台等地仍有些电影发行放映商采用电影院线体制。
什么是电影作曲?
电影音乐的创作者。作曲家为电影创作乐曲,首先研究电影文学剧本和导演的分镜头剧本,从而了解影片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戏剧冲突和高潮,以及时代特征、地方特征等。经与导演共同研究,确定影片的音乐段落、具体内容和关于音画结合的艺术处理,然后根据样片的画面形象和导演的艺术风格、美学趣味以及演员的表演,处理音乐与画面,音乐与语言、音响的关系。由于电影音乐必须通过录音录制在胶片上,所以作曲家熟悉录音技术、与录音师密切合作,对提高电影音乐的质量十分重要。
什么是定格?
定格是电影镜头运用的技巧手法之一。其表现为银幕上映出的活动影像骤然停止而成为静止画面(呆照)。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具体制作方法是,选取所摄镜头中的某一格画面,通过印片机重复印片,使这一停止画面延伸到所需长度。根据镜头剪辑的需要,定格处理可由动(活动画面)到静(定格画面),也可由静(定格画面)到动(活动画面);也有的在影片结尾时,用定格表明故事结束,或借此点题,以便给观众留有回味。
什么是动画片?
动画片是用图画表现电影艺术形象的一种美术影片。曾沿称“卡通片”。摄制时采用逐格摄影的方法,将人工绘制的许多张有连贯性动作的画面,依次拍摄下来。连续放映时,在银幕上产生活动的影像。这种影片可以展示形体的任意变化,动物、景物、器物的拟人活动,充分发挥真人实物所难以表达的想像、夸张的幻想。
什么是动作衔接?
动作衔接是使影片主体动作具有连贯性的剪接方法。包括人物形体动作、镜头动作和景物动作三个方面。人物形体动作以动作变换瞬间的转折处为剪接点,运用分解法或增减法,使上一个镜头与下一个镜头的转换连接具有连续性而无跳跃感;镜头动作指推、拉、摇、移、跟、升、降等运动性镜头的剪接,一般以动接动,以静接静的方法,使上下镜头动作有机结合,连贯流畅;景物动作指自然界景物在镜头中的动作,诸如行驶中的轮船、火车,日出月落,风云变幻等等,一般都根据影片内容、情节和人物情绪选择最佳的剪接点,以取得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什么是多机拍摄?
多机拍摄是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摄影机,对同一场面同时作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摄。例如某些场景规模宏大,出场群众演员众多,而且场面调度复杂,为使拍摄一次成功,并提高拍摄效率,一般都采取多机拍摄的方法。安排多机拍摄,以其中一、二台摄影机为主,拍摄大远景或表现主角的场面,其余摄影机则作为辅助,拍摄该场面中某些相应部分。多机拍摄有一次完成的优点,但也给现场拍摄工作,诸如布光、同期录音,以及各个摄影小组的隐蔽等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胶片的消耗量也较大。
什么是多银幕电影?
多银幕电影是以特制放映机在多块银幕上同时映出不同画面的电影。观众在观看主要画面的同时,还能在其他银幕上看到有关细节。多银幕电影可以丰富影片内容,加深观众对影片的感受和理解。
什么是分镜头剧本?
分镜头剧本又称“导演剧本”。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由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思想与形象,经过总体构思,将未来影片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银幕形象,通过分镜头的方式予以体现。导演以人们的视觉特点为依据划分镜头,将剧本中的生活场景、人物行为及人物关系具体化、形象化,体现剧本的主题思想,并赋予影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分镜头剧本是导演为影片设计的施工蓝图,也是影片摄制组各部门理解导演的具体要求,统一创作思想,制订拍摄日程计划和测定影片摄制成本的依据。分镜头剧本大多采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详有略。一般设有镜号、景别、摄法、长度、内容、音响、音乐等栏目。表格中的“摄法”是指镜头的角度和运动;“内容”是指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有时也把动作和对话分开,列为两项。在每个段落之前,还注有场景,即剧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段落之间,标有镜头组接的技巧。有些比较详细的分镜头剧本,还附有画面设计草图和艺术处理说明等。
什么是风景片?
风景片亦称“风光片”、“风景速写片”。专题介绍风景、地理、名胜古迹的一种影片。除以优美画面展示风景外,也有普及历史、地理,以及考古学、气象学等科学知识的作用。早期风景片多为纪录性,近年也有以故事情节加以贯串的。随着世界旅游事业的兴起,风景片也有导游的作用。中国第一部风景片系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1919年摄制的《西湖风景》。
什么是歌舞片?
歌舞片是纪录歌剧演出或根据歌剧改编的影片。多由歌唱演员担任主要角色。主要依靠歌唱刻画人物、展开情节。30年代在西方曾风行一时,中国大陆从50年代开始摄制歌剧片,较著名的有《白毛女》、《刘三姐》和《江姐》等。
㈥ 影形式音乐发展历程分为哪几个时期
影形式音乐发展历程分为从萌,芽到成长,繁荣。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影形式音乐发展历程一共分成了3个时期,这三个时期是从萌然后到芽到成长再到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