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电影《音乐之声》人物分析
一、玛利亚
玛利亚是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于是她被派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她很快和上校的七个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渐渐在她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
二、冯·特拉普
海军上校,有七个孩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他请来玛利亚作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刚开始他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并被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
三、男爵夫人
冯·特拉普上校的女朋友,被上校带回来时孩子们很不喜欢她。她看到玛丽亚与上校十分亲近,便劝玛丽亚回修道院。但后来玛丽亚回来之后,她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她和上校之间的感情,便主动退出了与上校的婚约。
四、阿比斯院长
萨尔茨堡修道院院长,她觉得玛丽亚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她决定让玛丽亚去冯・特拉普上校家做看护,也借此让玛利亚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当玛丽亚向她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她告诉玛利亚要有骨气与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后来帮助玛丽亚一家逃离生天。
(1)音乐之声电影人物照片扩展阅读
《音乐之声》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利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
该片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莉·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的音乐片,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个奖项。
② 电影 音乐之声的简介
《音乐之声》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莉·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的音乐片,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利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该片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个奖项。
(2)音乐之声电影人物照片扩展阅读
《音乐之声》主要角色:
1,玛利亚
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于是她被派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她很快和上校的七个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渐渐在她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
2,冯·特拉普
海军上校,有七个孩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他请来玛利亚作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刚开始他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并被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
③ 巨星陨落!《音乐之声》男主角“冯·特拉普”家中去世,他有着怎样的一生
Edelweiss, edelweiss 雪绒花,雪绒花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清晨迎接我开放。这首歌的旋律响起我们的耳边,你是不是有很多的感触呢?这就是冯 特拉普上校在《音乐之声》中为自己的孩子唱的歌。
在之后还拍摄了《利刃出鞘》,而且在电影《 记住》之中表演了一个失去记忆而且内心充满仇恨的老人,这部电影大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一个人的演技撑住了整个电影,最终才让这部电影红红火火的。之后他也拿过很多的奖,甚至包括奥斯卡最佳配角奖,金球奖以及各种各样的大型奖项,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了。
冯·特拉普一家在30年代因陷入经济困境而开始表演生涯,1938年他们逃离奥地利,经意大利逃往美国。
40年代起,冯·特拉普一家在佛蒙特州定居,后来开始在当地经营度假村,目前这个度假村由玛丽亚和格奥尔格最小的儿子约翰管理。
影片的背景是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而影片中普卢默饰演的上校一家的爱国情怀,特别是抵制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拒绝出任纳粹官职,最终不惜逃亡国外的过程,可谓感人肺腑。
正如路透社报道所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无论喜爱与否,“音乐之声”都已经成为童年回忆的一部分。其中不少插曲如“哆来咪”、“我最喜欢的事情”朗朗上口,代代流传。
尽管“冯特拉普家族演唱组”1956年就已经告别舞台,但家族歌声并未因此成为绝响。家族孙辈的4个孩子在2003年创建一个名为“冯特拉普孩子”新歌唱组合,重披奥地利装束,在全球巡回演出中再次唱响“绒花”。
在格林山上的小屋中,冯特拉普家族每周一次为游客放映电影《音乐之声》,每天一次播放有关玛丽亚最后一次奥地利之行的纪录片《玛丽亚》。小屋中,人们不约而同唱起片中插曲已经司空见惯。
2000年,英国还发起一项合唱《音乐之声》歌曲的活动,而且立刻风靡全球。约翰斯说:“虽然不知道是谁发起这个合唱活动,我真的觉得这非常有趣。”根据英国《泰晤士报》3月4日报道,《音乐之声》的歌曲还挽救了一个法国男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