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想参加国际电影节怎么参加
可以通过新影圈报名参加啊。把自己片子传到他们平台,会有工作人员帮忙审核,然后会给出指导片子匹配哪些个电影节,然后在他们平台直接点击报名就好了,平台上有很多各种类型大小不同的国外电影节。
2.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电影节奖项设置
荷兰鹿特丹电影节(IFFR)宣扬的是个人主义,是年轻人的能量。它的核心部分老虎奖竞赛单元,就是针对年轻作者的,十五部作品只接受处女作或第二部作品,老虎奖一共三个,也不分高下。这在全世界电影节都少见,除了充分说明他们反对标准,以鼓励为先以外,至少还有效避免了评委们意见的折衷和折衷导致的平庸。鹿特丹的左派立场,更明确地表现在对发展中国家电影的支持。到现在为止,中国差不多有三十个项目获得过这笔钱的资助。难得得是,HBF还是与时俱进的,从去年开始,他们专门为DV电影立项,每个入选项目可以获得两万欧元的制作费,众所周知,用这笔钱在中国完成一部DV作品,象现在最经常看到的那种,现实题材,没多少人,也没大场面,还是绰绰有余的。鹿特丹的HBF和欧洲其它面向发展中国家的电影基金相比,如法国的南方基金(Fonds Sud Cinéma)和德国的世界电影基金(World Cinema Fund),是条件最少,门槛最低,因此最具慈善性质的一个,它资助的电影,很多都是没有市场能力的,不可能进入本地院线发行,令投资者得到回报,而对后两者,一部成本太低,缺乏市场能力的电影,从开始就是不可能被选择的。这种状况可能和当地艺术电影市场的能力相关,但无论如何是一个事实。
3. 近期国际电影节有哪些如何报名参加
http://bbs.mov6.com/thread-822-1-1.html
上面有如何参加电影节 及 全球各大中小电影节参赛要求规则!
4. 窦靖童新片曝预告入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明星的子女比普通孩子优势在哪
窦靖童是天后王菲的第一个孩子,她在出生之后就因为母亲的关系备受关注,她个性非常独立,并且本人也十分有才华,她在音乐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窦靖童虽然之前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但是她担任主演的影片,入选了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网友纷纷表示窦靖童的人生是开挂的人生,其实影视圈不乏星二代,他们的资源都非常好。那么明星的子女比普通孩子优势在哪里呢?明星的子女能够接触到好资源,不需要等待资源,明星子女能得到前辈无私帮助,少走很多弯路,明星子女自身条件比普通人要好,所以更容易成功。
一、明星子女能够接触到好资源,不需要像普通孩子一样等待资源。娱乐圈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如果资源不好,自身条件再好都需要熬很多年,不会在娱乐圈有发展。明星子女因为父母的关系,他们能够接触到业内许多资源,明星子女只需要让父母帮忙,就能轻易得到机会,不需要像普通孩子一样,需要靠自己努力,然后等待机会垂青。明星子女在娱乐圈资源要好过很多普通孩子。哪怕是选秀爆红的一些女明星,她们和星二代相比,自身资源差很多,何况是没有明确的普通孩子,和明星子女相比,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5. 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报名时间
报名截止日期是下个月1号 赶紧吧
6. 如何携作品参加国际电影节
明确报名要求,参考评审团偏好,合理安排时间
首先,在参加任何电影节之前,必须先完成的是背景调查。投递影片跟投递简历一样,盲投不会增加成功的概率,只会浪费宝贵时间,背景调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明确报名要求和评审团偏好研究。
大多数电影节是对所有影片开放申请的,对于电影本身无特别的要求。但是部分电影节会存在特殊规定,比如需要影片必须是导演的处女作,或者是前三部作品,或者影片的时长不能长于3小时,影片没有在其他地方展映过等等。在确定申请之前,一定要明确这些报名要求。
另外,不同的电影节有特定的审美口味,或者评审团成员对某一类影片有偏爱,在做了了解之后,我们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合适的电影节。你可以分析历史获奖影片甚至展映影片的类型和风格,如果提前知道了评审团成员,那就了解每个人的审美偏好。
时间安排上,在影片进入后期制作时,就可以考虑报名参加电影节。根据影片的预计完成时间和上映档期,结合电影节举办时间,合理安排电影节的申请。
为了获奖而调整电影档期的情况也非常普遍。比如,2002年《上帝之城》在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败北之后,选择了将影片在影院放映时间延长到54周,从而利用规则上的漏洞获得了2004年四项奥斯卡提名。
提交影片,利用首映权与邀请函来谋求最佳主场
确定了要参加的电影节后,接下来需要的是提交影片,这个时候要注意截止日期,还有参赛费用和首映问题。
关于参赛费用,其实有时可以申请豁免,当然这要看参赛电影的情况和与电影节的既往关系。
而首映的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显而易见,一部电影只有一次全球首映的机会,如果影片质量很高,那么对于电影节来说,拿到全球首映权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首映的选择可以作为筹码,同最想去的电影节或者想进入的竞赛单元协商。
另外,在申请电影节时,需要先对所申请的电影节进行分类。一种是申请起来希望不大的电影节,一种是或许会入围的电影节,还有一种是可能保底的电影节,这样可以保证一部电影凭借尽可能少的申请入围其中的某个电影节。在收到某个电影节的邀请后,还可以作为与其他电影节商谈的筹码,去争取更有分量的邀请。
准备阶段:与电影节联系,做好媒体公关
在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影节的邀请后,就可以准备起程前往电影节现场了。
在准备过程中,你的影片会被告知是进入了哪个单元,竞赛单元还是展映单元。进入竞赛单元的影片将由评委会成员观看评选,评委会成员由评论家,学者,电影从业人员以及观众组成,一同观看完影片后他们会讨论出获奖结果,并在颁奖典礼中公布。
那么在前期准备中,媒体公关就成为获奖与否的重要环节,大型商业制片公司通常会以巨额的公关费用,通过操纵媒体引导舆论以达到获奖目的。
TWC的老板、的创始人哈维•韦恩斯坦就是个中翘楚,他的常用手段就是选择更符合奥斯卡口味的电影,在电影节评审期间发布大量通稿,塑造影片的正面形象。并同时举办私人晚宴和明星慈善晚会邀请评委参加私人观影会,以达到影响评委倾向的作用。
据说,在面对呼声高的竞争对手时,韦恩斯坦还会不惜通过媒体以及私人关系抹黑竞争对手,来确保自己推举的电影可以成功获奖,这也是他在好莱坞经常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
参加电影节:观众,评委,媒体与商业的四重考量
电影节的组成通常包括一系列电影展映,专题研讨会和颁奖典礼。电影市场可能是附属于电影节,也有可能单独举办。你需要做的,并不只是按照官方团队的安排参加放映那么简单,几个重要的事项需要特别下功夫:
a)观众交流
一般电影节官方会在参展电影放映结束后做一个15-30分钟的问答,分享拍摄影片的过程。利用问答时间与观众分享主创最想表达的内容,与观众在观影结束后进行各种交流,都会对影片的口碑造成影响,所以一个良性的观众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b)媒体采访
如果影片进入了电影节的重要单元,电影节官方会为主创准备媒体采访的时间(专访或群访);如果官方没有给你安排媒体采访,你可以在参展之前提前主动联系当地媒体和国内媒体,让行程相对有序。毕竟,增加曝光度是每个主创团队或者发行方都想要的结果。
c)认识电影节选片人
电影节的选片人对电影至关重要,他直接决定着影片是否入围,幸运的话,通过选片人会可以与更多的业内人士结识,这是电影持续走向更多电影节的有效路径。
d)认识买家
在电影市场中,是一个认识买家的最好机会,全球的电影内容采买和销售,对于独立制片和小型的区域性发行公司,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电影节会是一个扩展可能性的优质场所。
比如戛纳电影节的电影交易市场,位于戛纳电影宫的地下一楼。每天下午两三点,交易市场里随处可见眉头紧锁、严肃交谈的买方和卖方,在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电影成交,推动电影产业的商业发展。
7.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历届获奖电影和电影人
何建军: 《悬恋》1994年获鹿特丹电影节影评人奖。
《邮差》1995年获最佳影片和影评人奖。
张 元: 《北京杂种》1993年获鹿特丹电影节“最有希望导演奖”。
《儿子》1996年获得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
娄 烨: 《苏州河》2000年获得鹿特丹电影节新锐导演奖
李康生: 《不见》2004年获得鹿特丹电影节金虎奖。
韩 杰: 《赖小子》2006年获得鹿特丹电影节金虎奖。
禾家:《大地》2009年获得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8. 各个电影节的报名方式以及参赛需求,希望大家知道多少个就告诉我多少个,感激不尽
网络一下 迷失吧电影网 这里有多少个 一看就知道
9. 历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获奖
历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
何建军:1995年,《邮差》获最佳影片金虎奖。
张元:1996年,《儿子》获最佳影片金虎奖。
娄烨:2000年,《苏州河》获最佳影片金虎奖。
李康生:2004年,《不见》(台湾)获最佳影片金虎奖。
韩杰:2006年,《赖小子》获最佳影片金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