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有哪些超现实主义电影
李杨的(盲井)(盲山)相当不错,请采纳
B. 中国的超现实主义电影都有哪些谢谢
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反映了年轻人的现实生活
C. 中国电影分哪几个阶段
1. 艰难的拓荒 (1905-1931 )
中国电影的拓荒期是漫长的。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电影从放映外国影片起步到开始摄制自己的影片,从寄生于外国资本到开始自己独立自主地制片,经历了痛苦的蜕变。1905年秋,北京丰泰照相馆的创办人任景丰拍摄的京剧艺术纪录片《定军山》,开了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之先河,《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有声片,虽然有声片在公演时,并未产生所期望的轰动效应,但是它们的大胆探索和努力实践,毕竟揭开了中国电影历史新的一页。
2. 走向成熟(1931-1949)
中国电影发展到1931年,开始其划时代的转折。在观念方面,突破早年的“影戏”说,使电影更趋电影化,并将早先着重娱乐、经营的思想转向电影与时代、现实的结合,使中国电影与新文艺合流,表现出厚重的时代感与历史感。观念的转变带来了电影编剧的重大变化,促使了导表演艺术的飞跃和发展,中国电影正在走向成熟。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 《狂流》、《渔光曲》、《马路天使》、《桃李劫》、《船家女》、《神女》、《十字街头》、《风云儿女》、《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和麻雀》、《三毛流浪记》等。
3. 曲折中的发展 (1949-1966)
中国电影发展到新中国17年,既经历过艰难的曲折,又在曲折中坚韧地前进,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良成就。一大批优秀的导演和表演艺术家的崛起,及其各具特色的审美追求与创造,将中国影坛点缀得摇曳多姿。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中华女儿》、《上甘岭》、《祝福》、《李时珍》、《柳堡的故事》、《林家铺子》、《风暴》、《红旗谱》、《革命家庭》、《早春二月》等。
4. 停滞与倒退 (1966-1976)
中国电影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停滞和倒退。电影家被打倒,电影厂被关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影坛显现出令人窒闷的空白。后来虽然恢复了生产,但是在“根本任务”论、“三突出”论等严重框范下,影坛又成为“样板戏”电影和阴谋电影的天下,现实主义电影只能曲折地伸展。从1970年开始, “样板戏”从舞台搬上银幕,先后拍摄了《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
5. 在探索中前进(1979-1989)
十年动乱结束后,中国进入了新时期,中国电影也由此步入了自觉时代。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中,有着70多年历史的中国电影面对门户开放后的八面来风和经济改革中的多方挑战,感受着当代思想理论和文学艺术的各种潮涌。电影艺术家们也开始解放思想,挣脱了长期束缚他们创作的“左”的枷锁,不断谱写出中国电影史上绚丽璀璨的篇章,将中国电影的发展推向了第二个高潮。涌现了一大批的优秀作品:《牧马人》、《巴山夜雨》、《芙蓉镇》、黄土地》、《黑炮事件》、《霸王别姬》、《湘女萧萧》等就是他们中间的代表作品。
6. 蓬勃发展
进入90年代,中国电影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像《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红粉》、《过年》、《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D. 谁还记得有这么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国产电影
有种你爱我
7.5分加入收藏
主演:郑恺江一燕于笑于嘉萌
导演:李欣蔓
类型:爱情喜剧
时长:105分钟
年代:2015
地区:内地
语言:汉语普通话
简介
E. 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一座高峰的是
导演谢晋。
F. 中国有哪些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既保留了艺术追求,同时也获得高票房你认为它们是怎样做到的
《姊妹花》导演:郑正秋1933年 上海明星影片公司
《姊妹花》是郑正秋根据自己编写的舞台剧《贵人与犯人》改编和导演的电影,以1924年军阀内战为背景,描写了一对自幼离散的孪生姊妹,因处境不同,妹妹成了军阀的姨太太,姊姊成了囚犯。
结局是姊妹相认,与父母阖家团圆。该片由当时的影后胡蝶一人分饰两角,首映后受到极大欢迎,在上海连映60多天,盛况空前,是解放前少有的最卖座影片之一,这个纪录长时间无人能够打破,直到1934年出现了《渔光曲》(后者以其绝佳的视听效果创造了84天的上映纪录)。《一江春水向东流》导演:郑君里、蔡楚声 1947年 昆仑电影公司据统计,从1947年10月到1948年1月,《一江春水向东流》连映3个多月,观众达712,874人次,创造了《渔光曲》之后的最高纪录。这部史诗式的影片有着辽阔的社会背景,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卓著,是中国风格的电影代表作。《白毛女》导演:王滨、水华1950年 东北电影制片厂《白毛女》是新中国第一部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的电影,它改编自延安时代令广大工农兵刻骨铭心的同名歌剧,这部歌剧取材于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白毛女》上映时,国内首轮观众即达600余万,上海达80余万人次,创中外影片最高纪录。50年代这部影片先后在30多个国家、地区映出。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在他的《电影艺术史》中,给《白毛女》以很高评价,称之为“动人心弦的现实主义”。《喜盈门》导演:赵焕章1981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0年代初期的话语中心是农村的经济改革,家庭内部的争端成为社会焦点。适时而出的家庭伦理道德片《喜盈门》以北方农村一个家庭婆媳之间的争端为主要内容,关注了传统伦理道德特别是尊老爱幼、赡养老人在经济改革年代的农村的失落问题。1981年放映后的两年内,全国观众达1.7亿人次,成为80年代上座率最高的国产故事片之一。这部产于大城市上海的电影,长时间以来成为中国农村电影的惟一代表。《芙蓉镇》导演:谢晋1986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这部根据古华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是被认为传统伦理电影最后一位导演的谢晋的代表作。其电影在多年之内创造的观众人次记录在中国电影史上堪称空前绝后。即便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淡化以后的1998年,北京零点-中博影视调查系统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的1500位18岁以上的市民所进行的调查中,仍然有25%的观众选择了谢晋为他们 “最欣赏的国内导演”,其得票率超过了居第二位的张艺谋。不仅如此,它也创造了内地影片在香港最高票房纪录,1988 年3月10日在香港上映后,15天内票房收入达511万港元。同时,在国际上也是口碑卓越。《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1986年 新艺城-电影工作室香港英雄片的经典之作,曾被评选为香港10大电影第一名。1986年8月首映后,创下了票房34,651,3 24港元的当年最高纪录,随后风靡东南亚,又以辗转的渠道风靡整个大陆。《英雄本色》使失意的吴宇森和周润发横空出世,成为香港影坛的里程碑,后者扮演的“小马哥”成为一代影迷的偶像。通过该片,吴宇森树立了其“暴力美学”旗帜,周润发也彻底改变了“票房毒药”的不佳名誉,确立了其香港第一影帝的地位。该片的续集也广受欢迎,成为香港电影的一种品牌。《少林寺》导演:张鑫炎1982年 香港银都机构1981年,《少林寺》正式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实地开拍,出演。这部投资120万元人民币的功夫电影全国公映后取得巨大轰动,在香港及亚洲、澳洲和美洲一些国家上映时,引发一股强烈的“少林旋风”和“功夫热潮”,观众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国内的观影人数就达到了5亿人次,在日本的票房收入超过了3000万人民币,香港突破功夫片历史最高卖座记录,仅在香港的票房收入就达1615.7万港元。《大话西游》导演:刘镇伟1995年 香港彩星电影公司这套投资6000万港币的影片最初在香港上映时,票房极差,仅为4500万港币。进入大陆后,起先默默无闻,没人愿意看和谈论它,票房低到登上了“95年十大引进劣片”榜。但随后,这部影片以盗版VCD(后来又以DVD、网络下载的形式)在高校的学生中流行开来,并且声誉日涨,最后到达了成为经典的程度,充当了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最热门的公共话题,由此衍生出的语言、文学、游戏、及相关一切变成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现象,甚至引起了严肃的专家学者的解读兴趣。这部电影只是在票房上失利,但在其它方面所赚取的人气和利润,不知道要超过票房多少倍。到了20世纪末,它的票房已经高达6000万元。《大话西游》已成为年轻人心中CULT片崇高的经典。《大闹天宫》(上、下集)导演:万籁鸣、唐澄1961年、1964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从1960年到1964年,历时4年时间创作完成,绘制了近7万幅画作,堪称一部鸿篇巨制。这部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少年回忆的动画作品,几年间创下上亿元票房,同时也震惊了国际动画界,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并荣获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无数奖项。20多年后,《大闹天宫》于1983年在法国公映,依然震撼了这个艺术国度。法国《德国人》介绍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此后的40年里,没有一部国产动画影片能够达到《大闹天宫》的艺术高度和影响力。《英雄》导演:张艺谋2002年 银都机构、精英娱乐、北京新画面2002年可说是《英雄》年,这一年年底,张艺谋首次试水的武侠电影在恢弘的宣传气势中上映了。这部投资30 00万美元的超级巨片以别人无法仿效的宣传发行模式,瞬间席卷了全国影院,并创下了高达2亿元的国产电影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纪录,两年后的2004年9月份,《英雄》北美上映后成为票房冠军。在国内电影市场连年不景气的情况下,张艺谋和他的搭档张伟平敢于斥巨资拍摄这样一部空洞的“英雄”电影并获得如此大的回报,说明中国电影产业的空间仍是巨大无比的。此后,中国官方和电影人开始认真地考虑市场和产业问题,这或许才是《英雄》落幕之后中国电影最大的回报。
G. 什么是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现实主义电影,是30年代以意大利一批电影人为代表发起的电影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活各方面陷于崩溃,在民主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出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以展现现实社会生活为标志,批判社会不良现象。
具体拍摄手法为采用自然光,运用简单电影语言,还原最本真的世界· (注:当时欧洲处于经济危机时,社会动荡不安,战后经济好转,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兴起,但现实主义电影仍占一定地位)出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7)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电影扩展阅读
现实主义电影:
1,《我不是药神》是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共同监制的剧情片,徐峥、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等主演。该片于2018年7月5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
2,《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是由焦点电影公司制作的剧情片,由让-马克·瓦雷执导,马修·麦康纳、詹妮弗·加纳、杰瑞德·莱托等领衔主演。该片于2013年11月1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根据罗恩·伍德鲁夫的真实经历改编,主要讲述了罗恩·伍德鲁夫被诊断出感染上艾滋病毒之后,与病魔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斗争的故事。
H. 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史
内容相当多,建议看一下面这本书《外国电影史》。
http://www.cnread.net/cnread1/lszl/y/yiming/wgdy/index.html
I.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影片代表作有哪些
影片通过胡智清解放前的生活遭遇,反映出在闪烁着万家灯火的城市里,多数人的苦难生活。 《万家灯火》通过小知识分子胡智清一家的生活变化,表现了40年代末国民党统治区的通货膨胀、人民失业、市民破产的黑暗的社会现实,描写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痛苦、悲哀以及他们的觉悟和成长过程。 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普通人为主体,描写小人物真善美和他们的悲欢离合,是沈浮影片中“平民意识”的一贯表现。
他的第一部满意作品《天作之合》(1935),就是表现了生活于贫困线下的失业工人的不幸与悲哀。影片《万家灯火》成功地展现了胡智清等底层人物的生存的艰难,从而有力揭示了压迫人民的国民党统治阶级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影片在叙事结构上,打破了传统的靠“奇”、“巧”组织故事的戏剧形式,而是着眼于现实中随处可见的人和事,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事件来铺叙人物的发展轨迹,展示家庭社会种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