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张艺谋和陈凯歌都参演大宅门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剧本写得好
大宅门这个剧本郭宝昌导演从他16岁的时候就开始写了,足足40年的风雨才最终定稿,可见其中的艰辛。作为第四代导演领军人之一的郭宝昌曾说:“《大宅门》是我的生命,是我生命的全部,这个作品不完成,我死不瞑目!”这部剧确实最后让大家觉得是耗费了很多心血拍出的作品,里面的诚意大家都看到了。
二、人脉关系
个人认为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一点。1983年,在广西电影制片厂任艺术总监的郭宝昌,大力扶植新人,在他的支持下,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推出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作品,奠定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基础。1997年,郭宝昌拍摄了由斯琴高娃、邱心志、蒋雯丽等主演的爱情历史剧《日落紫禁城》。由此可见,大宅门的郭导早就和这些大宅门的主演们有着不错的关系。
从以上两个原因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参演了, 回答简单了一些,太多字怕你越看越乱,要看详细信息的话可以度娘一下大宅门和郭导的网络资料。
『贰』 电视剧《大宅门》是在哪儿拍摄的
是在北京拍摄的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不仅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刻画和京味浓郁的宅门文化等特色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更是因其在国内首次采用高清晰度摄像机拍摄制作而引起了广播电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大宅门》在制作上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它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设备Sony 高清晰度摄录一体机HDW-F900来拍摄电视剧的全过程。作为世界首创的帧/ 场扫描,可切换的高清摄录一体机, HDW-F900不仅可以记录逐行扫描 23.976 /24 / 25 / 29.97 /30P格式,而且还能记录隔行扫描的 50/59.94/60i 格式,完全符合ITU推荐的高清晰度电视制作和国际节目交换的标准。由于采用了数字信号传输技术,比普通模拟信号传输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HDW-F900拍摄的图像质量可与传统的35毫米和16毫米24格胶片电影相媲美。这些显著的特点使《大宅门》的摄制人员在进行电视剧拍摄的同时还注意了电影场景的拍摄,准备将现有素材剪辑成2~3个小时的高清电影版本。因此,《大宅门》不仅是一部高清晰度电视剧,它也将是一部高清数字系统制作的电视电影。
一. 前期设备选型和高清摄像机的灵活使用
前期拍摄设备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节目制作的质量。拍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是著名导演郭宝昌毕生的愿望,为拍好这部剧,从编写剧本到选择道具,全体剧组人员对每一个细节的准备都一丝不苟,特别是在前期设备的选型上进行了多次的测试和比较,最终决定购买两台Sony HDW-F900来进行前期拍摄。《大宅门》的制片人谭湘江告诉记者,使用高清数字系统拍摄这么长的电视连续剧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比如在考虑拍摄时是采用1080/60i还是1080/50i的格式时,他们不仅仅参考了我们国家已经出台的数字演播室标准,还亲自对两种格式分别制作的下变换信号图像作了对比,通过相同条件下的人眼主观观察,1080/60i制转到PAL标清录像带播出的信号比起1080/50i下变换的标清录像带信号细腻程度和清晰度都逊色。通过对几种不同品牌设备的比较,他们感到Sony HDW-F900高清晰度摄录一体机有许多优点。它不仅能支持多种逐行或隔行扫描的电视信号格式, 而且符合传统电视摄像使用习惯,行动方便,机器的可靠性高。同时该摄像系统也是国际同行所认可的设备,在《星球大战》系列片拍摄中,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就是使用Sony HDW-F900来进行拍摄的。
《大宅门》的前期拍摄手段和传统摄像系统有很大区别,实际拍摄的全部过程只用了一台HDW-F900,摄像师是一位相当有电影拍摄经验的摄影师。在画面的构图和取景方面要符合电影宽视角16∶9的视觉习惯,因为有了寻像器实时监看,这样比电影胶片的记录更容易实现艺术构图的原创。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辅助设备的运用,比如遮光斗、滤色片、调光环、云台的使用全都是符合电影画质来配套使用的。
高清摄像机本身可以提供许多图像处理功能。不需要额外的信号处理,高清摄像机就可得到非常自然和光滑的肤色。。如果用光适当,高清可以创作出明暗适当,完全类似于胶片的图像。所以在拍摄的过程就体会到了高画质、大视角、高信息量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尤其一些气势恢宏的大场景,给人以直逼经典电影艺术的感觉。比如在监视器中头发的发丝有时都能数清,在灯光的照射下,画面中也可以看到空气中灰尘的飞舞。
二. 后期的快速制作和技巧的运用
40集每集47分钟的《大宅门》全部后期制作只用了50天,这在电视剧后期制作上也是一个突破,更不用说现在是HDTV的后期包装,所需特技设备和编控设备还属初步尝试。而且在中央电视台准备播出前一次性通过了技术审核,技审专员一致承认画面清晰度高,这么大量的信息,竟没有一丝一点的磁迹损伤。该剧的技术统筹鲍洪亮告诉记者,他们在后期包装中采用了脱机编辑的方式,前期拍摄的场记非常认真,200多盒(每盒43分钟长度)素材,全都在电脑中作了详细规划和安排。首先进行脱机编辑,采集素材用20∶1压缩,使用了高达8×73G硬盘容量把素材全都输入多媒体工作站中。两台工作站分别编辑民清两代的戏,全部前期素材都在硬盘中进行剪辑,最后从工作站分别输出EDL表单。然后进行联机编辑,把EDL表单拷入Sony BVE2000数字切换台中,控制1对1的编辑系统,把所有直切的镜头剪完,再用Sony BVE-700编辑切换控制器控制的2对1编辑系统进行简单特技包装,这样一版完成高清母带的制作。高清节目下变换到两版标清录像带(D-Betacam录像带)上,其中一版进行同期录音,另外一版进行片头、片花、节目预告等的后期制作。
为使这么大量的素材和复杂的场景在工作站上方便修改,声音的混录是在两套音频工作站上同时使用完成的。其一用于初修,主要是音乐的后期制作,另一用于精修,主要用于动效、台词等细微处的巧妙处理。该剧音乐的处理也采用了电影的风格,采用符合背景时代气息的音乐,轻重缓急随着情节变化,使得主题更加突出,故事情节更富有感染力。
三. 制作经验总结和新的挑战
《大宅门》完成后,无论是艺术上还是技术上都在业内产生了强大的反响。用高清拍摄电视节目不仅在图像视觉上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也为电视节目的创作和长远的经济收益开辟了新的途径。与采用传统的标准清晰度设备拍摄相比,虽然在硬件设备和化妆等费用上采用高清设备投资较多,但最终得到的是图像质量接近35毫米胶片的高清用带,其资料保留和再利用所创造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标清版的节目用带。此外,节目制成后用 "高清母带"来压缩DVD、VCD 光盘或 VHS 录像带发行非常经济方便,如果将来高清电视正式播出更可用原带在电视频道播放,不仅保留最完美的质量,还增加了播出发行收入。
Sony HDW-F900高清晰度摄像机提供了高清晰度丰富的层次和特别的景深。如果用光适当,懂得运用机内的各种数字图像处理器,要刻意令高清看来像用胶片拍的画面也一点不难。尤其高清在高光及阴影部位的宽容度比较大,远非电影拍摄所能比。现在观众看到的只是普通清晰度的图像,受制于今天的电视屏幕和投射放映机的生产技术,高清图像还不能完全呈现出来,只有把高清画面转换成35mm拷贝,在电影院大银幕上放映,才能完全重现1920×1080像素、逐行扫描数字录像的优点。所以,中视股份公司已经和电影研究所协商,选择适合在电影院播放的片段,经过部分观众进行适应、反馈之后,导演将用现有素材缩编高清电影版的《大宅门》,并且要考虑到是否符合欧美观众的口味,力争使该片的发行再次创新高。 高清制式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效果或有参差,但幕后技术人员的经验及数字转胶片的水平是关键所在。并且待各种所需器材配套完成,工作人员全面掌握其应用及特性时,"高清"的潜力将会得到更大发挥。据悉,中视股份公司正在使用Sony HDW-F900拍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系列专题,第二部高清电视剧《天下粮仓》也正在积极筹备之中,为我国的高清电视节目作进一步充实和发展。
作为世界领先的系统集成商,Sony公司正在努力推动高清电视制作在全球的发展。从节目的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Sony公司不仅能提供全套完整的高清设备,还能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大宅门》高清晰度电视剧的拍摄制作正是对Sony高清摄制设备性能的一次检验。根据当前数字化发展的形势以及我国广电总局的"十五规划",高清电视和高清数字影院都要在未来逐步实现。Sony公司将积极配合国内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进行高清电视节目源的储备。尝试高清节目的开发和生产将给整个电视技术发展带来较大的动力,到"数字影院"普及化后,相信整个电影、电视拍摄及发行技术会再有革命性的变化。
『叁』 关于电视剧大宅门
1965年郭宝昌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之后因为写作《大宅门》被打成反革命,1972年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1984年调入深圳影业公司。。在任广西电影制片厂艺术总监期间,大力支持张艺谋、田壮壮等年轻的电影人进行有益的尝试,所以张艺谋等人客串是必然的。
郭宝昌自述:
我拍《大宅门》从1996年开始动手。从编剧到导演等全部加起来是20万元,就这些,我完全没有必要炒作,当初是田壮壮的一句话:我们大家也帮不上《大宅门》什么忙,说过来客串个角色吧,就这样。他们能来是看得起我,因为他们完全可以不来,当初帮助过他们的肯定不止我一人,我帮助过他们也肯定不止是他们中的一人,他们能来我很高兴。至于张艺谋说的,没有郭宝昌就没有中国第五代导演,我认为不对,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本身所具备的素质和才能,当年我不认识他们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肯定能有今天。当时看完他们的毕业作品,我就惊叹:中国要出大师了!但那时没人把这话当回事,可我坚持这点。我们之间的情谊,还是在广西厂时,他们是一群单身汉,常到我家来蹭饭,1984年以后,我们多少年也见不到一面,那之后我们有过三四次聚会,也都是我出面张罗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郭宝昌也许是为《大宅门》而生的,他的一生和《大宅门》有着说不尽、扯不开血脉相连的千丝万缕的渊源,从十几岁时他就开始了《大宅门》的创作,到60岁时,《大宅门》终于拍成了,回首40年走过的路,郭宝昌说了一句话:满眼都是泪。
『肆』 大宅门在哪里拍的
是在北京拍摄的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不仅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刻画和京味浓郁的宅门文化等特色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更是因其在国内首次采用高清晰度摄像机拍摄制作而引起了广播电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大宅门》在制作上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它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设备Sony 高清晰度摄录一体机HDW-F900来拍摄电视剧的全过程。作为世界首创的帧/ 场扫描,可切换的高清摄录一体机, HDW-F900不仅可以记录逐行扫描 23.976 /24 / 25 / 29.97 /30P格式,而且还能记录隔行扫描的 50/59.94/60i 格式,完全符合ITU推荐的高清晰度电视制作和国际节目交换的标准。由于采用了数字信号传输技术,比普通模拟信号传输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HDW-F900拍摄的图像质量可与传统的35毫米和16毫米24格胶片电影相媲美。这些显著的特点使《大宅门》的摄制人员在进行电视剧拍摄的同时还注意了电影场景的拍摄,准备将现有素材剪辑成2~3个小时的高清电影版本。因此,《大宅门》不仅是一部高清晰度电视剧,它也将是一部高清数字系统制作的电视电影。
一. 前期设备选型和高清摄像机的灵活使用
前期拍摄设备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节目制作的质量。拍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是著名导演郭宝昌毕生的愿望,为拍好这部剧,从编写剧本到选择道具,全体剧组人员对每一个细节的准备都一丝不苟,特别是在前期设备的选型上进行了多次的测试和比较,最终决定购买两台Sony HDW-F900来进行前期拍摄。《大宅门》的制片人谭湘江告诉记者,使用高清数字系统拍摄这么长的电视连续剧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比如在考虑拍摄时是采用1080/60i还是1080/50i的格式时,他们不仅仅参考了我们国家已经出台的数字演播室标准,还亲自对两种格式分别制作的下变换信号图像作了对比,通过相同条件下的人眼主观观察,1080/60i制转到PAL标清录像带播出的信号比起1080/50i下变换的标清录像带信号细腻程度和清晰度都逊色。通过对几种不同品牌设备的比较,他们感到Sony HDW-F900高清晰度摄录一体机有许多优点。它不仅能支持多种逐行或隔行扫描的电视信号格式, 而且符合传统电视摄像使用习惯,行动方便,机器的可靠性高。同时该摄像系统也是国际同行所认可的设备,在《星球大战》系列片拍摄中,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就是使用Sony HDW-F900来进行拍摄的。
《大宅门》的前期拍摄手段和传统摄像系统有很大区别,实际拍摄的全部过程只用了一台HDW-F900,摄像师是一位相当有电影拍摄经验的摄影师。在画面的构图和取景方面要符合电影宽视角16∶9的视觉习惯,因为有了寻像器实时监看,这样比电影胶片的记录更容易实现艺术构图的原创。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辅助设备的运用,比如遮光斗、滤色片、调光环、云台的使用全都是符合电影画质来配套使用的。
高清摄像机本身可以提供许多图像处理功能。不需要额外的信号处理,高清摄像机就可得到非常自然和光滑的肤色。。如果用光适当,高清可以创作出明暗适当,完全类似于胶片的图像。所以在拍摄的过程就体会到了高画质、大视角、高信息量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尤其一些气势恢宏的大场景,给人以直逼经典电影艺术的感觉。比如在监视器中头发的发丝有时都能数清,在灯光的照射下,画面中也可以看到空气中灰尘的飞舞。
二. 后期的快速制作和技巧的运用
40集每集47分钟的《大宅门》全部后期制作只用了50天,这在电视剧后期制作上也是一个突破,更不用说现在是HDTV的后期包装,所需特技设备和编控设备还属初步尝试。而且在中央电视台准备播出前一次性通过了技术审核,技审专员一致承认画面清晰度高,这么大量的信息,竟没有一丝一点的磁迹损伤。该剧的技术统筹鲍洪亮告诉记者,他们在后期包装中采用了脱机编辑的方式,前期拍摄的场记非常认真,200多盒(每盒43分钟长度)素材,全都在电脑中作了详细规划和安排。首先进行脱机编辑,采集素材用20∶1压缩,使用了高达8×73G硬盘容量把素材全都输入多媒体工作站中。两台工作站分别编辑民清两代的戏,全部前期素材都在硬盘中进行剪辑,最后从工作站分别输出EDL表单。然后进行联机编辑,把EDL表单拷入Sony BVE2000数字切换台中,控制1对1的编辑系统,把所有直切的镜头剪完,再用Sony BVE-700编辑切换控制器控制的2对1编辑系统进行简单特技包装,这样一版完成高清母带的制作。高清节目下变换到两版标清录像带(D-Betacam录像带)上,其中一版进行同期录音,另外一版进行片头、片花、节目预告等的后期制作。
为使这么大量的素材和复杂的场景在工作站上方便修改,声音的混录是在两套音频工作站上同时使用完成的。其一用于初修,主要是音乐的后期制作,另一用于精修,主要用于动效、台词等细微处的巧妙处理。该剧音乐的处理也采用了电影的风格,采用符合背景时代气息的音乐,轻重缓急随着情节变化,使得主题更加突出,故事情节更富有感染力。
三. 制作经验总结和新的挑战
《大宅门》完成后,无论是艺术上还是技术上都在业内产生了强大的反响。用高清拍摄电视节目不仅在图像视觉上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也为电视节目的创作和长远的经济收益开辟了新的途径。与采用传统的标准清晰度设备拍摄相比,虽然在硬件设备和化妆等费用上采用高清设备投资较多,但最终得到的是图像质量接近35毫米胶片的高清用带,其资料保留和再利用所创造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标清版的节目用带。此外,节目制成后用 "高清母带"来压缩DVD、VCD 光盘或 VHS 录像带发行非常经济方便,如果将来高清电视正式播出更可用原带在电视频道播放,不仅保留最完美的质量,还增加了播出发行收入。
Sony HDW-F900高清晰度摄像机提供了高清晰度丰富的层次和特别的景深。如果用光适当,懂得运用机内的各种数字图像处理器,要刻意令高清看来像用胶片拍的画面也一点不难。尤其高清在高光及阴影部位的宽容度比较大,远非电影拍摄所能比。现在观众看到的只是普通清晰度的图像,受制于今天的电视屏幕和投射放映机的生产技术,高清图像还不能完全呈现出来,只有把高清画面转换成35mm拷贝,在电影院大银幕上放映,才能完全重现1920×1080像素、逐行扫描数字录像的优点。所以,中视股份公司已经和电影研究所协商,选择适合在电影院播放的片段,经过部分观众进行适应、反馈之后,导演将用现有素材缩编高清电影版的《大宅门》,并且要考虑到是否符合欧美观众的口味,力争使该片的发行再次创新高。 高清制式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效果或有参差,但幕后技术人员的经验及数字转胶片的水平是关键所在。并且待各种所需器材配套完成,工作人员全面掌握其应用及特性时,"高清"的潜力将会得到更大发挥。据悉,中视股份公司正在使用Sony HDW-F900拍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系列专题,第二部高清电视剧《天下粮仓》也正在积极筹备之中,为我国的高清电视节目作进一步充实和发展。
作为世界领先的系统集成商,Sony公司正在努力推动高清电视制作在全球的发展。从节目的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Sony公司不仅能提供全套完整的高清设备,还能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大宅门》高清晰度电视剧的拍摄制作正是对Sony高清摄制设备性能的一次检验。根据当前数字化发展的形势以及我国广电总局的"十五规划",高清电视和高清数字影院都要在未来逐步实现。Sony公司将积极配合国内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进行高清电视节目源的储备。尝试高清节目的开发和生产将给整个电视技术发展带来较大的动力,到"数字影院"普及化后,相信整个电影、电视拍摄及发行技术会再有革命性的变化。
『伍』 有没什么电影或电视剧是讲商业和社会的啊,比如大宅门。谢谢
乔家大院》三大硬伤 文:麦子
自从《大宅门》以后,“家族宅门戏”忽然成为观众的新宠。北有山西票号,南有安徽商甲,此起彼伏。单就这个春节,就先后有《红衣坊》(宁波裁缝)、《血色残阳》(江南富家窝里斗)《徽娘宛心》(徽州漆号)、《乔家大院》(山西儒商)在各地电视台轮番上映。虽说剧情、演员、历史细节多有漏洞和欠缺,但收视率却不俗。
山西儒商的传奇人生
咸丰初年,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大东家乔致广生意失败,病重去世,股东、商家纷纷上门讨要股银和货款。危难之际,乔致庸忍痛抛弃了青梅竹马的表妹江雪瑛,迎娶了对他一见钟情的山西富商之女陆玉函,凭借着岳父借给他的银子,乔致庸暂时稳定了局面。并且在众人疑惑的眼光下,乔致庸兵行险招,顶着莫大的压力有条不紊地酝酿着自己的商业计划……而同时,江雪瑛为了父亲嫁给了富商何家,并在丈夫去世后掌管家产,和乔致庸成为商场上的对手……
三部晋商戏之PK细节
演员篇:
《白银谷》的演员演技最好,杜雨露演那种老奸巨猾的不动声色的角色,最拿手,侯勇也把三爷的懦弱和坚强之间的矛盾演得比较到位,宁静虽然有点像花瓶,但是人物性格非常适合她,本色演出也算是不功不过。
《龙票》中,黄晓明非常的帅,甚至他的耍酷影响了角色,许多观众就是因为帅气的黄晓明而看完了全片。
《乔家大院》播出大半,陈建斌的演技是贬大于褒,演员还自称狂得有道理,无语。不过蒋勤勤倒是通过此片彻底摆脱了花瓶的定位。
剧情篇:
《白银谷》的故事焦点集中在家族内部夺权上,因此显得不够大气,也不能充分反映时代背景下晋商的故事。
《龙票》的剧本是最好的,可惜导演似乎把它拍成了一部青春偶像剧。
《乔家大院》虽然在历史上真的是儒商乔致庸的故事,但是看起来电视剧完全是另起炉灶,很多故事情节都是编剧编写的,只有结局是真实的,乔致庸的确获得了非常地位,并且建造了乔家大院。不知道是编剧的金融知识缺乏还是历史读得不够,很多情节有点弱智。
■找茬
《乔家大院》三大硬伤
造型偏老
网友说:“乔致庸一出场就是一个中年人的样子,哪像20出头的呀!特别是演员脸上的皱纹和风霜!如果是剧情的需要,角色年龄跨度大,那应该前面化妆好一点或者换个人演,否则我醯醚≡?0岁左右的演员给人的感觉好一点。”
点评:光看长相,很多观众都认为陈建斌应该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其实他只有35岁,和李亚鹏是中戏的同班同学,不过他说自己从小就有抬头纹,人送外号“小老头”,而他欣赏的演员如姜文、葛优、李宝田,也都是这个长相。
表演夸张
网友说:“陈建斌很想把乔致庸的狂傲不羁、才华满腹表现出来,但有点过了,才子没演好演疯子了。陈建斌的表情变化大,动作幅度也大,说话拿腔拿调特别较劲,让人感觉一口气顺不下来,特别的别扭。最不好的是,陈建斌这样表演影响全剧的整体感觉,你感觉这个戏不是浑然一体的讲故事,而成了一个人的舞台。”
“人物没智慧,找钱靠媳妇,出招靠孙先生。他和孙两人,还假装默契,观众还没共鸣呢,人家就互通了,觉得挺精明,其实不打动人,玩儿闹似的。”
点评:乔致庸和《大宅门》中的白景琦,两个角色都略显疯癫,但观众为什么没觉得白七爷别扭呢?撇开演技不说,《大宅门》的白景琦是从小演起的,他的与众不同是有很多故事做铺垫的,而乔致庸的成长经历在《乔家大院》里是空白。此外,北京人看《大宅门》觉得白景琦怪是怪,但确实是老北京的劲,而乔致庸是山西商人,山西人的做派显然不是陈建斌的表演重点。
导演越拍越差
网友说:“本来是冲着胡玫导演而去的,她的《雍正王朝》、《康熙》|《汉武》都非常大气,但是这部大戏在一些剧情的发展上有欠逻辑性,很多细节的处理不够缜密,把期货交易的概念搬到近代去,却又漏洞很多,对山西风土人情的展示也乏善可陈。”
点评:胡玫导演在回音观众的质疑时候,表示在戏中加入了很多商业知识,和金融、银行概念,但只能算寓教于乐。至于说没有突出地域民俗文化,她表示,《乔家大院》只是电视剧,而不是山西文化的专题片。
■链接
乔家大院的真实面貌
鼎盛时期富可敌国曾帮慈禧渡过难关
剧情回放:电视剧中的乔家富甲一方。
考证:1900年左右,乔家一度有2000万两现银,总资产接近3000万两白银。而在同期,由于遭遇战乱,清政府的年收入仅有700万两白银。慈禧西行避难时,乔家一下子借给清政府30万两白银,救清政府于水火之中。
经营理念诚信为本广聚财源汇通天下
剧情回放:乔家在商海中的打拼反映出晋商的诚信作风。
考证:以前,一般的票号不和小商户做生意。乔致庸虽然不是最早经营票号的晋商,但他深知商业信用度的重要性,所以即使是小生意也做。慢慢地,“汇通天下”得以建立。
乔致庸爱情故事属于虚构
剧情回放:乔致庸一生纠缠在江雪瑛、陆玉菡爱恨情仇间。
考证:朱秀海说:“乔致庸一生先后娶过6个妻子,但不是多妻制,因为乔家家规不允许纳妾。”朱秀海表示,增加感情戏是乔家后人建议的,要在电视剧中丰富先人的感情生活。
『陆』 大宅门第一部的导演是谁
郭宝昌,1940年8月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导演、作家,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除导演之外,郭宝昌还向多方艺术领域发展,他创作的长篇小说《特区移民》影响广泛。郭宝昌在中国电影史上还曾产生过一个积极的作用,当年第五代的主要人物张艺谋、张军钊、何群等分入广西厂后,郭宝昌曾在业务上给他们无微不至地帮助和指导,如今这些人成为中国电影的栋梁,活跃在中国电影界,但他们仍念念不忘郭宝昌。
『柒』 影片《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四位妻妾,他最喜欢的是哪位
喜欢黄春,温和漂亮,善良体贴……
『捌』 神剧《大宅门》,创作历时38年,陈宝国曾为这部戏卖了房子,后来呢
“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乱世风云乱世魂……”有多少人还记得这首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大宅门》主题曲?想当年,每当这十足的京韵响起,随着屏幕上两扇厚重的大门缓缓打开,一部气势恢宏的家族画卷徐徐舒展,让我们瞬间欣赏到百年之前那荡气回肠的名门风云。
《大宅门》,是2001年4月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首播的40集电视连续剧,一经播出,即以17.74点的收视率夺得当年收视冠军,之后在全国十几个电视台相继播出。即便是在20年后的今天,电视节目中仍然能看到《大宅门》的身影,可见剧目之经典,久而不衰。
《大宅门》全剧围绕中医药百年老字号“百草厅”的兴衰成败展开,全面展现了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怨情仇,塑造了白景琦、白文氏、杨九红等一个个经典的正、反面人物,故事一波三折,情节动人心弦,十分引人入胜。人们在欣赏惊叹它的成功的同时,可能不会想到,这部短短40集的电视剧,其中所经历的曲折却达40年之久。
曲折40年难以磨灭的少年梦
郭宝昌兼《大宅门》编剧和导演于一身,他从十几岁时就与百草厅的原型—同仁堂结下不解之缘,亲耳聆听了当时同仁堂的董事长乐镜宇讲述自己艰辛创业的故事,曲折离奇的情节深深吸引着郭宝昌,以至于他16岁时就开始创作这部以家族题材为主的小说。然而当这件事被他的养母--乐镜宇的续弦夫人知道后,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将郭宝昌的小说付之一炬。
“平生多磨砺,男儿自横行,站住了是个人。有情义有担当,无依无傍我自强!”当我们耳边再一次回响起这首主题歌,仿佛剧中的人物又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部永恒的经典之后,主创人员的坚持、敬业、百折不回更激励着我们,在戏剧中回顾中华艰难勇毅的发展历史,在现今世界中更不屈地挺起民族脊梁!
『玖』 《大宅门》一炮而红,没背景而无戏可拍,与无名演员幸福一生,这是哪位呢
能够说往常文娱圈中的人也是需求机遇来展示本人的实力,可能一部电影或者一部电视剧,就会让很多的明星或者艺人霎时火爆起来,就算是之前大家都不晓得的配角或者是跑龙套的,也可能一霎时就能名扬四海,所以机遇也是十分重要的。
真的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演员,不晓得大家还喜欢谁,能够留言通知小编哦,我们一同来看一下,我们下期再见。
『拾』 电视剧《大宅门》里有个公公叫李总管,是张艺谋演的吗
是。张艺谋饰演太监总管李莲英。
张艺谋,中国电影导演,“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1978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1984年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首次担任摄影师,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1986年主演第一部电影《老井》夺三座影帝。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从此开始实现他电影创作的三部曲,由摄影师走向演员,最后走向导演生涯。
(10)电影大它门扩展阅读:
主要作品:
1、1984年在影片《一个和八个》中担任摄影师,这是一部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片,以其大胆的构图、独特的镜头设计获1984年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它被列为“第五代”电影人的第一部作品。
2、1987年导演第一部影片《红高粱》,作品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于1988年获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3、1988年与杨凤良合作导演影片《代号美洲豹》。同年,主演了程小东导演的影片《古今大战秦俑情》,获法国巴黎奇情动作电影展大奖。
4、1991年导演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的光影、构图、色彩均十分讲究,文化气息十足,象征意味浓厚。
5、1992年导演影片《秋菊打官司》,影片一改张艺谋以往的风格,采取了纪实风格,大量采用非职业演员的半纪录片手法,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村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