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影像作品声音中占比最大的是什么
在营业乐作品中可以用一个比价赞助,脾气很大,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一些比重。
音乐在电影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除了配合剧情起到烘托气氛贯穿情节的作用,还要体现电影的主题,一部类型电影就要有专门的主题音乐作为支撑。
配乐的方式有很多,有以乐器、声乐、乐团或电子音乐等方式制作。
电影如果没有音乐,就好比一个说话没有音调的面瘫患者,只能让人感到无趣。
王爱君文集《电影配乐》中讲到:电影配乐,在电影的制作中,配乐是配音的一部分;配乐只处理电影里的音乐。在电影里的音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歌舞音乐,一为附带音乐。歌舞音乐大都出现在歌舞片中,歌舞片大都改编自音乐剧,片中歌舞音乐与片中情节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歌舞音乐在歌舞片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于附带音乐,则在一般剧情片或记录片中配合映像播映出。在无声电影时代,电影只透过映像及简单的文字,就把电影的情节完整的传达出来,而无需音乐的介入。因此,附带音乐在电影中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作用通常是制造气氛,强调或提高情绪与场景的接连,此种附带音乐,吾人通称为配乐。自有声电影问世后,一般电影的制作都加入大量的配乐,一方面满足观众听觉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则使观众由于音乐的引导而更易于欣赏影片。配乐虽非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却是影片中重要的一部分。配乐有两种极端而相对的观念:一种是尽力溶入电影的结构中,如配音般地令人不易察觉;第二种是尽量突出,令人强烈地感受到,这两种观念只要能够与整部电影的结构做巧妙的配合,都必能够产生很大的力量,配乐的真义就在这个配字上。至于配乐的方式大抵有二:一为主题曲式的配乐,这种配乐很突出,而自成一体,除了主题音乐动听外,对电影中剧情的发展,往往没有实质的帮助。另一为乐剧式的配乐,仿华格纳乐剧,用主导动机,为影片中人物或某一意念之特性,而创作的基本音形,随着剧情的发展与转变而发展转变,这种配乐方式,对剧情的发展与转变有很强大的启示力。
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音乐体裁,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当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影音乐的主要特征视听统一的综合性电影基本上是一种视觉艺术,但听觉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部分。电影音乐与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其他声音因素结合后,如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电影音乐如脱离画面单独存在,则失去其视听统一的综合功能。但特别完整的片断,仍可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赏。
性质与特点
电影成为综合艺术之后,音乐虽然仍保持着本身所具有的艺术表现的特殊性。如擅长抒情、不擅长叙事、需要听觉来感受、需要时间的过程展现形象、通过演奏和演唱的再创作才能欣赏,但是,在表现的方式上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①音乐构思须根据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导演的艺术总体构思,使音乐的听觉形像与画面的视觉形像相融合,体现综合性的美学原则。除神话片、童话片、科学幻想片以及现代的实验性的电影以外,电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动作、语言、环境气氛等,大都是接近现实生活的自然形态。因而,电影音乐也不象一般供音乐会上演出的纯器乐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剧音乐、舞剧音乐那么夸张和程式化。
②音乐常常与对话、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在无声电影时期,有时音乐是唯一的声音,从头至尾贯串全片。由于录音技术的进步,进入有声电影时期,除音乐之外,还可以录制语言和自然音响效果,解脱了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超负荷的现象。导演和作曲家从电影的真正需要出发,只有在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的时候才恰当地、有效地使用音乐。这样,既符合音乐的艺术规律,又提高了电影综合艺术的美学功能。这使音乐真正地发展成为电影综合艺术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电影音乐形成分段陈述的结构,也有促进作用。
现实性与功能性
电影音乐,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性的音乐,也叫做客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有声音的来源;另一类是功能性的音乐,也叫做主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没有声音的来源。
现实性音乐包括在电影生活场景中出现的各种音乐(或歌曲)。例如在音乐会上表演的音乐(或歌曲)、歌剧音乐、舞剧音乐、节日歌舞、街头小唱、街头音乐以及通过收音机或录音机播放的音乐。还包括特别引人注目的剧中主要人物的独唱与对唱、独奏与合奏等等。这类音乐(或歌曲)都是由剧作家、导演事先在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乐一般是由作曲家专为电影创作的,着重表现画面中所没有或不能表现的剧中主要人物的动作,特别是心理活动。
在电影中,虽然从音乐出现的方式上分为两种类型,但在实际的运用上常常相互转化,有时从现实性的音乐转化为功能性的音乐,也有时从功能性的音乐转化为现实性的音乐。
电影音乐艺术的处理手法丰富多样,变化无穷。其美学功能是:
①通过音乐主题的贯串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或批判,帮助明确电影的意义。
②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动人。
③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象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像出现,延展戏剧情绪。
④引起一定时间(古代的或现代的)、空间(人类世界的或外空间)、环境(人间或仙境)的联想。
⑤加强影片的总的艺术结构。电影音乐虽然是分段陈述的,但是通过分段陈述的结构,能反映出影片总的艺术结构。
⑥增加立体感。人类习惯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客观事物。结合音乐的听觉形像,音乐旋律的起伏,和声、对位的织体,色彩丰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现听觉形像的立体感。音画结合可形成“四维时空”的运动着的立体感。
至于你说的比例,要看是什么类型的影片,如果是歌舞片,基本上整部电影都是唱下来的。如果是普通的类型片则要根据剧情的起伏来定,音乐要加的恰到好处。比如像《加勒比海盗》,在你不经意的时候音乐已经响起,而你却完全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融入到那电影氛围中,一直到电影结束,恐怕也只记得那电影主题曲《He's a Pirate》。所以你要问音乐在一部电影中占得比例,这个真的不好说。
我觉得如果谁一定要给电影配乐规定一个比例,那么就太不专业了,也太不人性了。
❸ 影片播放结尾音乐时屏幕上写的是什么
电影有很庞大的制作团队呀,其实主要的就是演员表和职员表,其中职员表所占的比重较大,因为有一些声音的采集和影片的剪辑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要知道一部电影除了演员,导演,编剧之外,前期的拍摄,后期的制作与宣传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这些幕后工作者们的名字自然要出现在电影的片尾嘛,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够注意到他们,但这也是对他们的工作的一种肯定。当然,现在的电影渐渐趋向3D化,一些特效上的处理更是需要很多的人才,你一定也知道现在一个特效的制作有可能需要几十人甚至是上百人完成。最后,一部电影的拍摄少不了投资商的银子,所以肯定要特别鸣谢喽,其他的就是因电影而异啦,像是根据文本改编的当然要鸣谢作者,像是一些景区的借用也要对人家表示感谢等等啦,总之拍一部电影其实远远要比拍电视剧来的麻烦的多,所以一部电视剧有时候就用几个月的时间,而一部电影有的时候要酝酿多半年。
我也不是对电影了解的太深刻,只是可发烧友而已,一些专业上的术语也不好都解释出来,但是还是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啦~
❹ 什么是音轨,为啥一部电影会有多个音轨
简单说就是声音了,以前的电影都只有一个音轨的,现在由于要求质量高了,就会分开,要不然文件太大了,一个蓝关的电影,声音文件都要1GB多,比如说:人物对话,一个正常的音轨,突然来个爆炸,这个爆破声需要立体,3D,环绕,需要2个音轨才可以在电影里达到这样的效果,然后还要背景配音,又需要一个音轨,等很多的,这样其实也方便修改,跟换,和提高效果。
❺ 电脑特效在电影中近几年所占的比例!急!
上个世纪的迪斯尼公司曾代表了全球手绘动化的最高水准,并制作了诸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灰姑娘》和《幻想曲》等流传久远的经典作品。到了2005年初,迪斯尼公司关闭了其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传统动画工作室,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工作室的绝大部分员工下岗,只有极少数制作人员有可能转到位于加州的迪斯尼公司总部。电脑特效,给迪斯尼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同样,对于整个电影工业来讲,也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最近30年里,电脑数字特效的普遍应用起到了开天辟地的作用。包括在电脑特效起步很晚的中国,张艺谋在拍摄《十面埋伏》时说过:“很多时候都是电脑导演说了算,他来支配我。”这种服从来自对技术应用的陌生,但这并非中国导演才有的问题,即使对很多美国导演来说,特效技术也是个陌生的领域。
由于应用方向的不同,特效可以按产生方式与真实影像的关系分为三类:补充合成型、创造合成型、特殊处理型。我们现在看到的大片基本上是“3合1的结果。
象被影迷津津乐道的《阿甘正传》中阿甘与肯尼迪总统握手的画面,就属于补充合成型。创作者利用抠像技术将一个真实影像与另一个影像合成为一个画面,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是数字特效应用最早也是最多的方式,从早期的《星球大传》、《侏罗纪公园》到后来的《加勒比海盗》。
不过,像新版的《金刚》那样8米高的大猩猩,抠像技术显然不灵,需要用到创造合成特效,即创作者先用3D软件建模、利用动作跟踪软件赋予生成物体的动作和运动轨迹,然后与实景拍摄的镜头合成。这方面,斯皮尔伯格与彼得.杰克逊显然最有发言权,前者的《侏罗纪公园》复活了恐龙王国,而后者则开创了魔幻史诗《指环王》的特效新时代。《指环王》中的咕噜被认为是CG史上最棒的角色。无论是剧组的设计人员还是CG工作组都应当感到庆幸,他们如此完美地将这个变异的哈比人融入到了电影当中;在咕噜仅仅出现两分钟后,观众就完全接受咕噜是剧中一个重要人物角色,并随着三部曲的发展,咕噜的形象也在不断进步。到了《指环王3》,特效镜头高达1400多个,堪称影坛之最。仅过了一年,影迷又看到了危机四伏、阴森恐怖骷髅岛的一幕:8米多高的大黑猩猩与自己块头相当的三只史前巨龙精彩的打斗。精益求精的模型制作充分展现了彼得.杰克逊对新老特效技术完美结合的深厚功力。
最后一种属于特殊处理型,最典型的要算《黑客帝国》中“尼奥躲避子弹”的神奇场面。镜头不断地转动,从360度让我们观察了这段优美的慢动作。我们欣赏这段镜头,认为这理所当然就该是这样的,但只有沃卓斯基兄弟知道这是怎样生成的。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将小型的发射器绑在摄像机上,这样摄像机就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移动。但实验证明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有摄像机在半途中突然爆炸。后来特效总监约翰.加塔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在拍摄目标周围摆满一圈的摄像机,这能让摄像机连续地快速捕捉每个镜头,然后再对这些镜头进行处理。之前的特效几乎全部仿照电视广告、音乐录影带或其它电影中的方法,而这个特效不同。它不仅显示了独特魅力,也成就了《黑客帝国》中最佳的特技时刻。而去年风格独特的动画电影《暗黑扫描》则是利用插值软件,加快了将真实影像渲染成油画质感的处理速度,尽管劳动量比之前类似影片《半梦半醒的人生》大为减轻,但每位动画师每周仍要完成大约100帧的工作任务,这100帧只相当于影片中的4秒,完成整部电影耗费了50名动画师近一年半的时间。
到了《加勒比海盗2》时,整部影片就是三合一的标准典范,维塔与工业光魔共同创造了片中近1100个特效镜头。数字绘景技术把多米尼加岛变成了一座食人岛,并且造出了一座土耳其监狱,前者是补充,后者则是创造。片中杰克船长的那座“黑珍珠”号海盗船其实是三个“分身”:真实的海盗船,工业光魔制作的缩小比例模型(补充),以及完全数字化的模型(创造),不仅如此,片中许多镜头中的人物角色都是数字化替身,比如荷兰鬼船上的船员,以及不死的寄生水手。当然,全片最出色的特效技术,均体现在了他们的头目戴维.琼斯这个角色的身上。创造这个人物,使用了《金刚》、《木乃伊》等很多大片使用的(三维)运动捕捉仪(当然这套东西造价不菲,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光是租赁使用的价格也不是普通人想玩就玩的,目前租赁使用的市价一般是6000元人民币/工作日,系统操作人员一人50元/天)。
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曾在去年的国际电脑展览会上预言,新一代的电影将是资讯科技和人性文化的结合。由科技创造出来的角色,将完全取代了由人类塑造的角色。那时,电脑特效将完全改变拍电影的方式。
❻ 求算电影音轨的大小,一部35GB的蓝光原盘电影,时长1小时55分钟,有十个音轨,语言不一样。
电影音轨一般来说 5.1的300到400MB 7.1的1G左右
如果你只听英语音轨 为什么不选择REMUX(1080P)版本下载观看呢 这种版本画质清晰(蓝光原盘的画质) 音轨主要都保留英语 其他都会删减掉 是喜欢高清画质 又占内存最小的最佳版本
个人建议 除非有强迫症 否者不一定要看蓝光原盘 因为里面有太多的我们不需要的又占内存的东西 花絮都是没有中字的 音轨也有很多用不到的 除非你发烧级的收藏家 有磁盘列阵 不然的话REMUX(1080P)才是最好的选择
❼ 怎么从视频分辨率算出该视频所占容量
这个没有办法算。
因为一个视频的容量大小除与分辨率有直接关系外,还有其他很多的因素,如音频的格式等,另外比较影响容量大小的标准有两个。
一是视频的压缩编码。我们现在看到的视频都是经过压缩的,如DVD碟使用了传统的MPEG2编码来压缩,压缩比很低,容量会很大,一部电影会有15G-25G左右。H.264可以说是目前压缩最高的编码之一,容量很较小,可能只有4G-8G左右。
二是视频压缩的码率,无法是上述的MPEG2编码、H.264编码还是其他的RMVB、AVI、VC-1等各种编码,都是可变码率的,根据不同的视频变幻码率,如VCD的码率通常在1-3M左右,DVD的码率通常在4-10M左右,而高清影片的码率大致在10M-40M左右。使用的码率越高容量越大。目前有些高清组织使用高清的分辨率,不过使用极低的码率来压制电影,如圣城的高清使用1-3M左右的码率来压制,虽然容量可能较小,只有1-4G左右,不过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算不上是真正的高清。
❽ 一部电影大约占多少空间
和电影压缩方式有关:
RM/RMVB 单本350M,上、下集合计700M;
DVDRip/HDRip 单CD 700M, 多CD的=700M*CD数;
DVDR/HDTV 4.3G。
❾ 一个电影(视频)文件,通常音频部分占到总大小的多少比例,图像部分占多少比例
一般来讲音频占得比例很小,特别是高清电影,1秒钟 图像1920*1080*25=51840000,音频 44000*2*16=1408000 1408/51840=0.027 当然图像的压缩比例会高一些,但是音频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❿ 请问,可以通过声道调节电影背景音和对白的大小比例吗
可以,有两种办法:
1.下载5.1声道的电影,利用播放软件音频设置中的声道映射功能,把5.1声道映射为2声道,对中置(C)声道不映射,就可以消除主要的对白声音。
2.用频段均衡器,一般的播放软件都带,把人声的频段音量减小,把音乐的频段音量增大,也能实现,但是效果没有第一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