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洲三大电影节哪个含金量最高
威尼斯电影节:
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威尼斯电影节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它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创新,就能够被电影节所接纳。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号,而评判标准很纯粹:艺术性。
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旨在展示和提高那些在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电影作品的质量。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最有声望的天才电影集合地。强大的媒体宣传确保入选作品可立即向世界观众推介。
柏林电影节:
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 ,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
2. 为什么中国电影节越来越多,而好电影却越来越少
伴随中国电影票房的井喷,各类电影节也逐渐多如牛毛。但与如今中国电影的每况愈下类似,连被誉为“我国奥斯卡”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也越发江河日下。
中国电影节不仅鱼龙混杂且有日薄西山之态
以金鸡奖为例,从第一届起就有盛产“双黄蛋”的传统,有一届“最佳故事片”居然还产生过“三黄蛋”,这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评选机制实在举世罕见。
这点,中国第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也承其衣钵。让人不免遐想:难道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道路的一部分?
图片说明:“烈日灼心”三位男主同时加冕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帝桂冠
而并称中国四大电影节之一的长春国际电影节更是愧对以电影之名。
口号居然是:电影搭台,经贸唱戏。追求“电影文化大普及,经贸活动大丰收”,既然如此,为何不改名“长春国际贸易节”,在经贸往来的同时顺带欣赏一下两年来的优秀电影!
那么,在如此匪夷所思、模棱两可的背景下,一个电影节究竟该如何运作才能脱颖而出,继而进入良性循环,最后真正呈现一个电影节的风貌和品格。已走过11年的独立电影节――first青年影展也许能给出最好答案。
清晰的定位与日益完善的评价体系使first青年影展独树一帜
first青年影展起先只是一个中国传媒大学校内的短片竞赛,发展至今,已能够吸引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的半壁江山前来摇旗呐喊,这与它自成立之初的清晰定位紧密相连。
十年前,影展的创始人宋文发现,为什么“最佳影片”不能是参赛影片中的最好影片,于是他与同伴想把评价体系拉回至电影本身,立志将创办的电影节发展成为新电影人的挖掘机。
这一不懈追寻也体现在first青年影展的参评规则里,参赛作品必须是电影人的前三部电影,而在中国,着力关注电影人处女作的电影节,仅此一家。
而在遴选评委阶段,first青年影展也为人称道。
评委需要深具艺术家的眼光和胸怀,在亲子观影前提下,经过无缺席集体讨论后才可拟定所有获奖名单
图片说明:2014年first青年电影展评审团主席谢飞(导演)
但与诸多精良文艺片一样,同样像一部细水长流电影的first青年影展一路走来也步履维艰。
在时间长河淌进第八年后,该影展才与那年由它推出的现象级电影《心迷宫》一起,一战成名。
但是,在后续讨论中,有评委对first青年影展的首席执行官李子为说:《心迷宫》这个片子可惜了,世界首映应该给威尼斯,那样可以走得更远。
这话令李子为百感交集。
此后,“为雪前耻”,first青年影展开始定期安排团队去鹿特丹电影节、金马电影节学习对方的创投体系、志愿者体系与视觉体系。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它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系统架构。
2015年成立的“并驰实验室”,联合电影公司在保障创作者艺术表达的基础上,为青年导演提供中低成本制作的全线资源支持,推动实验作品顺利进入主流院线。
而去年,担任影展大使的陈坤,在与参展纪录片导演马莉的聊天中,萌生了与first合作成立“山下纪录片实验室”的想法。
陈坤每年出资50万,助力青年导演拍摄纪录片。讲述青少年犯罪现状的“少年”由此获得30万拍摄资金;记录一位已过耳顺之年却还要照顾年过半百智障儿子的“罗长姐”也收获了15万制作经费。该片在随后举办的“西湖纪录片节”上又斩获大奖。导演把一半奖金放回“山下纪录片实验室”,由此形成了一个流水不腐的纪录片基金。
而first影展数量庞大的志愿者团队也日益成为一张华丽名片。
在今年的影展发布会上,几百人的座位上都放着写有各自名字的瓶装矿泉水。
众多志愿者在有限条件下,甘愿承受高负荷运转,凭借自己的热情洋溢与青春逼人让first青年影展活力四射。
时至今日,first青年影展已硕果累累。
刚刚拿下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和最佳艺术贡献奖的《暴雪将至》就是在该影展的创投会中,牵线世纪百年影业有限公司,由此进入实际运作环节;
导演马凯花费7万元拍摄的恐怖片《中邪》已被腾讯高价收购;
张大磊的《八月》在夺得金马最佳影片后,又得以在内地院线公映。
今年的影展训练营更是邀请到世界电影大师贝拉塔尔担任讲师??
要适者生存,但不能随波逐流
声名鹊起后,许多企业也慕名而来。有说可以在西宁找块地,建一座first青年电影大厦,当然需要按照房地产思维经营项目;也有企业愿意出钱赞助,但需要冠名以“杯first青年电影展”;2014年,网络大电影风起云涌时,有人甚至劝说first影展改弦更张。
对所有这类“双赢”和“共享”,first青年影展皆一口回绝。
在李子为和她的团队看来,成为青年导演进入电影市场的最佳途径,让电影人在这里离电影最近,是一切资本流入的根基。
然而,谈及未来,first青年影展的主创也不讳言:长路漫漫,荆棘遍布。
而这同样也是中国电影节所面临的通病。虽然品目繁多,但至今却没有真正的电影节文化。
许多中国电影人在去过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后无不唏嘘感叹:他们惊异于,在这个以大麻和红灯区合法化著称的城市里,人们却在晨光熹微中,冒着凛冽的寒风排队买票,在电影节此后持续十天的放映中,从早到晚,十个放映厅场场爆满。
而在国内,想让更多普通观众走进电影节影院,仍旧任重而道远。毕竟,唯独文化的孕育不能拔苗助长。
而与此同时,这十年间,中国的银幕数已突破四万块,位居世界第一,而电影票房也从60亿发展至457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票仓。
在这个狂飙突进的时代里,如何使电影节不落入沉疴,不变得目光短浅、唯利是图,能够坚守内心最真实的呼唤,在浩瀚的片海中不遗余力地打捞那一抹最明媚的吉光片羽,为电影正名,还电影人尊严,才是一个专业电影节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文/浮光掠影
3. 为什么现在电影票价这么贵
不贵吧,以前我这没有网络购票,去线下买一张就要60.80的
4. 电影节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近几年有这么多电影节
电影节存在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就比如说如果没有电影节的话,就会让那些演员们在演戏的时候根本就不注重演技了,完全是为了完成作品而完成,所以说是非常没有灵魂的,如果有了电影节的话,那么就会让这些演员们演好戏了,近几年有这么多电影节的原因就是会吸引很多的人气,也会有更多的利益了。
5. 为什么电影票那么贵
电影票是便宜了还是贵了?根据5月底出炉的《2011中国电影产业报告》(以下简称《电影报告》)显示,2010年平均票价比2009年增长了18%,价格高昂的3D影片和Imax影片成为“罪魁祸首”之一。在前日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题为《数字时代的影院角色》的第三场电影论坛上,业内人士对此作出分析,银幕太少、规模上不去,好影片少、人气不足,被认为是电影票价一时还降不下来的新解释。会后,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赵军等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气才是影院的生命线,如果每个月有20部以上的好电影,影院为了拉回头客,自然会降低票价。
高票价由来
A 人气不足 去年平均每场7个观众
小赵在广州闹市区天河城附近的写字楼工作,下班以后到影城想挑一部影片的他禁不住抱怨,相对数千元的工资来说,一场电影60、80元的票价偏高。尽管影院上午属于半价时段,他却抽不出时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如果票价没那么高的话,他也许会多些来看电影。
遗憾的是,电影票价一时还降不下来。尽管小赵说的60元、80元只是影城里的挂牌价,而不是全行业的平均价,但据《电影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电影平均票价为36.38元,2010年平均票价比2009年增长了18%,超过了40元。
在前日的上海电影节论坛上,有业内人士提出了票价居高不下的新解释:北京新影联负责人高军认为,目前中国银幕数量不足,电影票没有降价理由;另外,好电影太少也成为原因之一,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赵军表示:“好不容易有一部卖座的电影,作为影院经理自然不会降价。”
赵军在论坛之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具体阐释了他“好影片少导致票价贵”的观点,他认为,虽然3月上映的《观音山》票房很高,但“一部《观音山》是不够的”:“如果每个月有20部以上的好电影,影院为了拉回头客,自然会降低票价。”赵军认为,好影片太少,后果是人气不足。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人气不足依旧是困扰中国电影业的一大难题,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101.72亿元,同比增长63.9%,而2010年观影人次约为2.84亿,相比2009年增幅为33.3%。有业内人算过账,全国平均下来,一场电影才7个观众左右。
B 3D和Imax拉高价 影响观众消费欲望
在广州一间中学当老师的胡先生带着妻子和儿子一家三口来看《功夫熊猫2》,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观众来说,在全价时段看3D影片要花费300元。去年暑假他们就花了这个价格看了《冰川时代3》。胡先生还对记者回忆起去年初上映《阿凡达》的情形,巨幕(Imax)版的票价不仅一度上调至160元,听说上海还被炒到600元。
3D和Imax影片对平均票价的拉动不言而喻。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中国电影平均票价的上涨,与3D影片的热潮不无关系。《电影报告》指出,观影的新体验虽然能够刺激观众走进影院,但这只是短期的效果,长久来看,因此而带来的票价问题,必将影响观众的消费欲望。
“如果除去3D和巨幕影片的因素,去年中国整体的电影票价其实是同比下降的,与当年全国物价上涨的总趋势逆势而动。” 赵军曾如此总结。赵军对本报表示,这也是去年总体票房增长速度超出人次增长的原因之一。
C 房租涨价 票价跟着涨
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升值,地租纷纷涨价,地租涨价,电影票价就得跟着涨。房地产租金的急剧上涨,被认为是影院经营承受的最大压力,最近10年来,影院房租占票房的比例从10%已经涨到17%~20%,以至于不少影院经营者表示,影院是在为房地产商打工。
D 最低限价 票价没得降
来自制片方的最低限价,也为电影票价的下调设置了障碍。近年来国产影片制片成本不断提高,导致片方提出的最低限价也日益升高。2010年7月上映的《唐山大地震》,一举将国内保持了多年的最低限价水平由一线城市30元、二线城市25元,提高到一线城市35元、二线城市30元,该片在各地的票价随之水涨船高。
不过,也有业内意见认为,最低限价针对的是影院之间竞相减价的恶性竞争,是为了防止票价雪崩,因此并不会伤害消费者利益:“把最低票价定为35元起,我觉得观众承受得起。”
6. 电影节如何赚钱
戛纳电影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节之一,许多电影艺术家和影片都在那里获得了肯定,从而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承认。这是大家都已经知道的了。
可是为什么会有人说,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棕榈奖的“金”字是金钱的“金”,金棕榈奖杯上闪耀的是金钱的光芒?为什么会有人说,戛纳电影节已变成了富人的游戏呢?
戛纳电影节是由电影节组委会负责举办的,耗时近2周。那么它的预算是多少呢?2000万欧元!这是公开的信息。光走走红地毯,评一评影片,就需要这么多钱吗?这2000万欧元都是怎么花掉的呢?
有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去询问组委会的主席以及其他几位相关负责人,得到的答复是这样的:主席说,他现在正在出一本书,太忙,没
时间来回答问题;有的人说,实在抱歉,这个不属于他负责的工作范围;有的人说,这个是归他负责的,但属于工作机密,不便向外人透
露;还有人说,电影节的官方网站上有相关的信息呀,为什么还要来问呢?这当然是个装天真的回答。
于是记者只好自己动手去搜集材料。结果没发现“支出”的款项,倒是先发现了“收入”——按照规定,每部参选影片在送选时需要同
时交300欧元的费用,名义是“档案制作费”。每年参选的影片大约是1800部,而且影片字幕制作的费用也是电影的制片人自掏腰包。
接下来,记者发现,电影节举办的5月本来是旅游淡季,电影节组委会平时只有30名工作人员,可是电影节一召开,工作人员一下子变成了1150名。有什么工作需要这么多人去完成,需要这么高的人力成本呢?那就是迎来送往、交际应酬的工作了。这就涉及“招待费”。一旦一部影片入围,该片的导演和演员都会受邀亲赴戛纳。这其中的花费究竟是多少,又都是怎么花的呢?
记者联系到了获得上一届金棕榈奖的法国影片《墙壁之间》的制片人,这位制片人多少透露了一些情况:通常,电影节会为导演提供交通费和两三天的住宿费,如果需要,还会为其配备工作人员。以《墙壁之间》为例,由于该片的相关人员都在法国国内,所以电影节只提供了导演、主演和编剧3个人的交通费和白天的房费,而这3个人夜间的住宿费和团队一行人中其他人的费用则需自理。电影节为其提供的宾馆是档次很高的Majestic酒店,它在电影节期间的房价标准是:客房600欧元/天,套间4000欧元/天。至于Martinez酒店1000平方米
的Penthouse套房,价格更是高达3.5万欧元/天!
电影节最大的合作伙伴和最重要的媒体伙伴Canal+电视台15年来一直独家转播电影节的开幕式和颁奖典礼,而且合同已续签到了2011年。虽然Canal+电视台对其付费多少讳莫如深,但据推测,它每年为报道电影节的投入至少为600万欧元。
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赞助商。著名的珠宝品牌萧邦每年免费为电影节提供24K金的价值2万欧元的金棕榈奖杯,女星们也以佩戴全套的萧邦首饰为荣。还有欧莱雅、雀巢、法国航空公司……它们的投入一共是1000万欧元!
此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形式在法国也不例外。戛纳市长就多次强调要把电影节与经济密切联系起来。以旅馆业为例,戛纳市的旅馆在电影节举办的2周内即实现了年营业额的15%。如果对这个数据详加分析的话,会看到其中因利益驱动而带来的畸形发展——占旅
馆总数不到1/3的高档酒店和豪华别墅赚得盆满钵满,而其他大多数普通旅馆、餐馆的收入却萎缩了15%到20%,因为这些普通旅馆、餐馆的安全和设施等条件无法吸引富豪们一掷千金。
最后推算出的结果是:在电影节星光闪耀的背后,一共是2.5亿欧元的经济利益。
当组委会在预算如何收入和支出时,当媒体在想方设法提高收视率时,当赞助商在计算能有多少回报时,当制片人在惦记一旦得奖会多带来多少票房时,当人们热衷于关注某位女影星穿的是哪位设计师设计的服装和戴着价值多少的珠宝,走红地毯时谁更争奇斗艳,以及她们的八卦新闻时,电影艺术呢?它已沦为了这场金钱盛宴的末座陪客。或者它会干脆转身离去吧,让金钱的归金钱,艺术的归艺术。
7. 为什么戛纳电影节的地位这么高
华人没有自己有影响力的电影节!好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