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功夫电影是1928版《火烧红莲寺》。
《火烧红莲寺》是于1928年上映的武侠电影,由张石川执导,由萧英等主演。
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意义非凡,它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神怪热,此后武侠电影也成为在世界影坛上最富于中国特色的电影种类。
(1)郑正秋改编的武侠电影是哪一部扩展阅读
《火烧红莲寺》剧情介绍:位于湖南浏阳、平江两县交界处的赵家坪,是历史上有名的械斗之地。浏阳县地方把头陆风阳在一次械斗中吃了亏,便托人介绍,让儿子陆小青拜昆仑派大师学习武功。
自幼多病的陆小青学成后返回家乡,后父母去世,便再次离家出游寻师。某日,陆小青至红莲古寺借宿,发现殿中许多鬼影向佛像礼拜,走近一看,莲座后面有一深穴,恶臭逼人。寺中的知客僧见陆小青发现了他的秘密,便威胁他归顺寺庙,受戒为僧。
陆小青不肯,知客僧欲杀小青,后见小青颇有武功,遂忽然遁去。小青欲出古寺,却发现四周都是铁壁。危急中,侠士柳迟从屋顶破梁而入,救出小青。路上,二人遇见军官赵振武,赵正在寻找失踪的长官卜文正。
原来卜文正为官清正,私访时被红莲寺的知客僧劫持,扣在一铜钟内,要把他活活饿死。柳、陆让赵振武回去搬兵,自己返回红莲寺打探情况,路上又遇到了红莲寺的庙主常德庆。常德庆发出的掌心雷令柳、陆无力招架,幸得女侠甘联珠赶来相助,使出梅花针绝技,打败了常德庆。
此时,赵振武已引兵围住红莲寺,经过一场激战,众人救出卜文正,破了地穴,但知园、知客二僧等却从地道中逃跑了。
❷ 世界上第一部有声武打电影是什么
早在1928年,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里,明星公司的郑正秋就将当时传播甚广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拍成电影《火烧红莲寺》,随后明星公司一直续拍,到1930年共出了18集,掀起了功夫片的第一个高潮。当时的功夫片主要是根据神怪功夫小说改编的,大多离奇荒诞、宣扬神功奇术。据不完全统计,到功夫片退潮的1932年4年间共拍摄了250余部神怪功夫片,占当时影片总数的60%以上。
(不可考证了)
http://news.sina.com.cn/c/2005-07-18/12097254559.shtml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http://ent.newssc.org/system/2005/10/17/000003687.shtml
❸ 1913年,中国拍摄了由剧评家郑正秋编写剧本的第一部故事片
1913年,中国拍摄了由剧评家郑正秋编写剧本的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
1913年 《难夫难妻》
当摄影机遇到文明戏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定军山》只是对京剧表演片段的简单记录,通常认为,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由亚细亚公司出资、发行,新民公司负责具体拍摄的电影《难夫难妻》。该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两人导演,而所有的演员都由文明戏的演员担任。由于当时有男女不能同台的规矩,片中的女角也都由男演员充任。影片现已丢失。根据当时资料记载来看,《难夫难妻》制作简陋,但它毕竟意味着一个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电影传奇鼻祖张石川与郑正秋踏入电影事业的第一步。
电影大历史:故事从这里开始讲述
《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片。这件事很宏大。但临近落笔时,却难以启齿。问题只有一个:这部电影丢了,要人如何讲述?
网络有奇文一篇,跨越时空,如临其境:“1913年9月29日,上海。电影就快开场了,郑正秋坐在新新舞厅剧场的前排左角,心跳如雷。他把上千度的黑圈眼镜摘下来,反复擦拭,眼前一片迷蒙。他无法想象,此时此刻,在剧场门口,慕名而来的观众正如潮水般涌动,几乎要将门厅挤垮。他们蜂拥而至,不是为了欣赏穿着Modern Dress的时髦舞女们大跳西洋舞,而是为了观看一部名为《难夫难妻》的电影……”
春秋笔法,挥洒自如。令人心动之余,不免生出恐惧。某某影史评价《难夫难妻》的导演郑正秋与张石川———这两位中国电影拓荒者———说郑正秋有多么忧国忧民,说张石川却只求娱乐大众。意识形态阴影倏然笼罩,令人汗颜。也许,跳出某某影史影评的圈套,这个持续一年之久的专题也就有了自己的灵肉。
从仅有的文献看,《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有编剧、开始讲故事的电影,这并不简单。《难夫难妻》的剧本是郑正秋根据他家乡潮州的乡俗风情撰写而成。故事讲述:乾坤二家欲结秦晋之好,于是不顾子女意愿,请媒人代为奔走。经媒人甜言蜜语,此欺彼诈,又经繁文缛节,择吉成亲,拜天地入洞房。一对素不相识的男女逼成夫妻。
这个单细胞的故事而今听来乏味至极,但却意非寻常。从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到1913年《难夫难妻》登场,中国电影终于开始了用镜头讲述故事的旅程。
尽管,从表面上看,《难夫难妻》的拍摄手法并没有产生什么技术性的飞跃,按张石川在《自我导演以来》一文中的说法:“导演技巧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摄影机的地位摆好了,就吩咐演员在镜头前面做戏,各种的表演和动作,连续不断地表演下去,直到二百尺一盒的胶片拍完为止。”“镜头地位是永不变动的,永远是一个‘远景’……倘使片子拍完了而动作表情还没告一段落,那么续拍的时候,也就依照这种动作继续拍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讲,《难夫难妻》和用摄影机完整地拍下一出当时流行的文明戏并无差别。但是,这个过程却预示了一种全新的讲故事的语言开始在中国大地兴起。它的意义绝不亚于中国第一部小说的诞生。
说到讲故事,联想到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电视报,“故事片”一词似乎是那时每部教育意义十足的电影前面的特定称谓。而如今,恐怕再没有一篇影评敢使用这么老土的词汇。“故事片”一词的消亡也许代表着中国电影界的整体进化。但这却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已经像好莱坞一样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讲故事的方法。在迷惘中,中国电影仍然努力地寻找着故事与表达,从《难夫难妻》这个坐标原点中射出的却不知是不是一条永无止境的射线。
“文明戏”与中国故事片之始
虽然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但现代话剧的形成竟然也是与中国电影同步前行的。电影与话剧均为“舶来品”,中国人最早看到的电影是外国人带来放映的“西洋影戏”,中国话剧的初创也是受到当时日本兴盛的“新派剧”所感召,春秋社的发起人如曾孝公、李叔同等人均是一些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
当时,人们一般称这种刚刚输入的戏剧样式为“新剧”,取“新型的戏”之意,区别于旧戏,把“新剧”叫做“文明戏”。“文明戏”的“文明”二字则是热情的观众赠予的美称,表示“进步或先进”的意思。文明新戏在当时社会成为了一个流行的名词。1911年至1912年是文明戏的全盛时期,辛亥革命成功后,宣传与鼓吹革命思想的文明新戏团因其与群众声气相投而受到普遍欢迎。
当时著名剧团有春秋社(曾孝公、李叔同)、新民社(郑正秋等)、民鸣社(张石川)等,后两家的主要成员都是中国早期电影的骨干。新剧的演出剧目多半以赞美江湖豪侠、自由婚姻或揭露官场腐败等为内容。社会大变动时期,人们来到剧场,不只是为看戏,更为听到议论,知道新的事实。而政权更迭,使统治者一时无暇顾及新剧艺人们的活动,这就给予当时的新戏以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可以满足观众的要求,编演出一系列往日不敢演或不能演的新剧。即使有幼稚、粗糙或不妥的地方,也被看戏人原谅了。
到1917、1918两年,文明戏已趋于衰败,因为文明戏演出并不严格遵守剧本,后来甚至完全弃掷剧本不顾,只是简单地利用一点情节,在表演上,不排练、不试演,有时甚至演员上场后还不清楚情节,据说一出叫《秋瑾》的戏开幕前演员还突然大喊:“哎呀,这个秋瑾是男是女啊?”那时候,“文明戏”这一称号则已经有蔑视、鄙夷、贬斥的意味。
❹ 郑正秋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郑正秋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是《火烧红莲寺》,《火烧红莲寺》是于1928年上映的武侠电影,由张石川执导,郑正秋改编,萧英主演。
《火烧红莲寺》上映后广受欢迎,一时有万人空巷之感。故此后在三年内连续拍出了18集,足见其商业的成功,同时更引来了无数的效仿者。从1928年到1931年,中国共上映了227部武侠神怪片。
(4)郑正秋改编的武侠电影是哪一部扩展阅读
《火烧红莲寺》诞生在1927年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后,其时国民党屠杀昨日的同盟者共产党人的屠刀,令社会充满了血腥和失败的气氛,失望和避世的情绪也在社会上弥漫。
这部影片的问世曾被视为满足人们逃避现实情绪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就电影本身而言,《火烧红莲寺》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影响。它在商业上的成功为中国电影在市场上的立足开辟了一种电影样式。
❺ 中国大陆第一个功夫武打片是什么
早在1928年,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里,明星公司的郑正秋就将当时传播甚广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拍成电影《火烧红莲寺》,随后明星公司一直续拍,到1930年共出了18集,掀起了功夫片的第一个高潮。当时的功夫片主要是根据神怪功夫小说改编的,大多离奇荒诞、宣扬神功奇术。据不完全统计,到功夫片退潮的1932年4年间共拍摄了250余部神怪功夫片,占当时影片总数的60%以上。
我在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5/dybn/924222.htm看到的哦o(∩_∩)o...
❻ 1928年郑正秋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是什么
1928年,郑正秋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是《火烧红莲寺》。
《火烧红莲寺》是于1928年上映的武侠电影,由张石川执导,由萧英等主演。
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意义非凡,它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神怪热,此后武侠电影也成为在世界影坛上最富于中国特色的电影种类。
影片评价
《火烧红莲寺》的摄影师叫董克毅,堪称上世纪20年代的乔治·卢卡斯。他不仅创造出“接顶”法,把画在玻璃板上的红莲寺顶与没有寺顶的布景巧妙地拍在一起。
构成完整的红莲寺辉煌建筑,还透过真实人物与卡通形象融合的办法表现“剑光斗法”,在银幕上将人任意放大和缩小,甚至完成“分身”的特技摄影技术。
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功夫电影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功夫电影是1928版《火烧红莲寺》。
相关介绍:
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神怪热,此后武侠电影也成为在世界影坛上最富于中国特色的电影种类。
故事讲述了位于湖南浏阳、平江两县交界处的赵家坪,是历史上有名的械斗之地。浏阳县地方把头陆风阳在一次械斗中吃了亏,便托人介绍,让儿子陆小青拜昆仑派大师学习武功。
(7)郑正秋改编的武侠电影是哪一部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火烧红莲寺》诞生在1927年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后,其时国民党屠杀昨日的同盟者共产党人的屠刀,令社会充满了血腥和失败的气氛,失望和避世的情绪也在社会上弥漫。
这部影片的问世曾被视为满足人们逃避现实情绪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就电影本身而言,《火烧红莲寺》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影响。它在商业上的成功为中国电影在市场上的立足开辟了一种电影样式。
《火烧红莲寺》上映后广受欢迎,一时有万人空巷之感。故此后在三年内连续拍出了18集。从1928年到1931年,中国共上映了227部武侠神怪片。同时,片中的一些特技摄影在当时也充满了创新意识也使它获得了“武侠神怪片”之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火烧红莲寺
❽ 中国的第一部国产电影是什么
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世界上有声电影最初问世时采用的方法。诞生于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应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写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凌辱,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入狱后,红牡丹却忍辱负重,恪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戏曲艺人的生活悲欢,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身心的*。除了对白之外,片中利用“有声”的优势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剧片段(由梅兰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轰动效应。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以歌唱家生活为题材如出一辙。影片于1930年中旬开拍,前后经过5次试验,至年底拍竣,耗资12万元旧币,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戏院试映,3月15日于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时盛况空前,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了轰动,发行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严格地说,《歌女红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声片”,因其只注意了对话的有声,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响效果,所以看起来只有人说话或唱戏时有声,其它周围事物都是静悄悄的。这当然也是初期有声电影的通病。
与这部影片同时开拍的另一部有声片是“友联”公司摄制的《虞美人》。它同样采用腊盘发声技术,描写了一对儿戏剧演员演出《霸王别姬》一剧的幕前幕后。两部影片在技术上稍有不同。《歌女红牡丹》是影片拍完后让演员看着画面对口型配音,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后期配音。《虞美人》则是先把声音录好唱片,然后演员在现场按照放出来的声音表演。两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于《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5月上演。
腊盘发声的有声片在技术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胶片一旦发生局部断毁,其后的剧情就难以再和声音相吻合,甚至会出现银幕上男人在张口,扩音器里传出来的却是女声的笑剧。因而,在这两部影片上演的当年,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试制“片上发声”的有声片。它们是由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公司合制的《雨过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这两部影片都是租用国外的设备,并由外国人参与协助制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过天青》于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戏院试映。由于该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设备,并赴日本拍摄,不久后即遭到观众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制的录音设备拍摄了《春潮》一片,成为中国第一部用国产录音设备制作的片上发声的有声电影。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在有声电影问世后,许多电影公司仍然在继续摄制无声片,这形成了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长期并存的特殊现象。直至1936年,无声片才终于停止拍摄,中国电影从无声向有声的转变得以彻底完成。
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故事片
1922年,中国电影的先驱者之一张石川联合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这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最有成就的电影公司之一。
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正剧《孤儿救祖记》,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王汉伦、郑小秋等主演。影片描写一个富翁杨寿昌在儿子死后,怀疑儿媳不贞,将其赶出家门。儿媳余蔚如忍辱负重,将儿子养大成人,送入杨寿昌所办的学校读书。一天,当年陷害儿媳的侄子密谋害死杨寿昌,夺其家产,被孙子余璞挺身相救,于是*大白,一家人终于团聚。
编剧郑正秋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其电影观念也秉承着中国文艺观的传统,认为电影应担负起改良社会,教化民风这一重要使命,因而他编剧的电影强调道德教化,关注现实问题,注重社会的内涵,被称为“社会片”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这部影片是郑正秋电影观念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他创作的第一部“社会片”。影片的主题是“教孝”、“惩恶”、“劝学”、“扬善”和宣传社会改良;片中的人物也被归结为善与恶的代表,尤其儿媳余蔚如的“贤妻良母”形象是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理念的标志。
在《孤儿救祖记》问世之前,已诞生十几年的中国电影正陷于低谷之中。这部影片除了在故事内容上摆脱了早期电影对西方电影例如滑稽片等的因袭摹仿,包含着浓厚的民族情感、民族观念外,艺术上也摆脱了文明戏式的舞台化表演风格,力求形象、情景的生活化和真实性,同时注重故事性和情节的引人入胜,这使得影片在当时的确不同凡响,非常契合观众的口味。
影片于1923年12月28日在上海公映。据记载,它成为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国产片,其在当时的声誉和影响超过了所有的外国片。影片公映之后,“未二日,声誉已传遍海上,莫不以一睹为快”。以后又在上海、南京、汉口、天津等地连映六七个月,“营业之盛,首屈一指;舆论之佳,亦一时无两。”《孤儿救祖记》的成功,不但使成立不久的明星公司获得了生机,并在此后成为二三十年代中国最重要的制片机构之一,而且直接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此后数年间,国产制片业迅速崛起,据统计,1922-1926年间,全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单上海一地就有145家。众多电影公司的出现,自然导致了电影产量激增,国产电影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中国电影借此开始走出低谷,进入自己的第一个空前繁荣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余蔚如的扮演者王汉伦(1903-1978)。她是中国第一代女影星之一,当时为一外资企业的英文打字员。影片在开拍之前四处寻找女演员无着,经同事中一位明星公司的股东介绍,王汉伦前往应试,颇得张石川的满意,从此进入影坛。影片的成功不但使她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女演员,也成为享誉一时的中国第一位悲剧明星。
中国第一部长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侠、古装片等商业电影的逐渐兴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气,连续推出该片的续集,到1931年止,共拍摄了18集,由此它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片。
《火烧红莲寺》取材于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郑小秋、夏佩珍等主演。影片表现在湖南乡村械斗复仇的背景中,浏阳县把头陆风阳之子陆小青学得高超武艺,返乡中误入妖魔潜伏的红莲古寺,后在众多武林高手及官兵的救助下,方得冲出魔窟,救出被囚禁的总督及被残害的良家妇女,并将红莲寺一把火烧掉。
这部影片是在20年代后半期商业电影开始在中国兴盛的背景下问世的。其时,古装片和武侠片成为商业电影的主要潮流。《火烧红莲寺》在武侠电影中加入了大量武林高手以“异技”斗法及半人半魔的神怪内容,成为“武侠神怪片”的开创者。例如影片的核心为“昆仑派”和“崆峒派”之间的法术争斗,这使影片从以往武侠片拍摄武打场面转向了注重以大量的特技镜头和机关布景来表现武林高手们的“飞剑白光”、“遁地逃走”等仙门妖术,同时并穿插有半裸的女人,半人半神的怪物,动作性强,又很热闹。
《火烧红莲寺》的成功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及神怪片热,许多公司纷纷效仿,其中以“火烧”为题材的影片就层出不穷,如《火烧平阳城》、《火烧七星楼》、《火烧青龙寺》等。无论是从技术积累的角度,还是从题材拓展的角度来看,“武侠”两字自此片后便成了中国电影军械库中的常规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从此在剑光侠影中长大。
《火烧红莲寺》是中国大型系列电影的开山之作。这种依托于商业电影的系列片也在当时成为一种热潮。稍后于这部影片问世的系列片还有《乾隆游江南》(9集),《荒江女侠》(13集)。
❾ 1913年,中国拍摄了由剧评家郑正秋编写剧本的第一部故事片
1913年,中国拍摄了由剧评家郑正秋编写剧本的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
1913年 《难夫难妻》
当摄影机遇到文明戏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定军山》只是对京剧表演片段的简单记录,通常认为,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由亚细亚公司出资、发行,新民公司负责具体拍摄的电影《难夫难妻》。该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两人导演,而所有的演员都由文明戏的演员担任。由于当时有男女不能同台的规矩,片中的女角也都由男演员充任。影片现已丢失。根据当时资料记载来看,《难夫难妻》制作简陋,但它毕竟意味着一个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电影传奇鼻祖张石川与郑正秋踏入电影事业的第一步。
电影大历史:故事从这里开始讲述
《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片。这件事很宏大。但临近落笔时,却难以启齿。问题只有一个:这部电影丢了,要人如何讲述?
网络有奇文一篇,跨越时空,如临其境:“1913年9月29日,上海。电影就快开场了,郑正秋坐在新新舞厅剧场的前排左角,心跳如雷。他把上千度的黑圈眼镜摘下来,反复擦拭,眼前一片迷蒙。他无法想象,此时此刻,在剧场门口,慕名而来的观众正如潮水般涌动,几乎要将门厅挤垮。他们蜂拥而至,不是为了欣赏穿着Modern Dress的时髦舞女们大跳西洋舞,而是为了观看一部名为《难夫难妻》的电影……”
春秋笔法,挥洒自如。令人心动之余,不免生出恐惧。某某影史评价《难夫难妻》的导演郑正秋与张石川———这两位中国电影拓荒者———说郑正秋有多么忧国忧民,说张石川却只求娱乐大众。意识形态阴影倏然笼罩,令人汗颜。也许,跳出某某影史影评的圈套,这个持续一年之久的专题也就有了自己的灵肉。
❿ 郑正秋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火烧红莲寺》是于1928年上映的武侠电影,由张石川执导,由萧英等主演。
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意义非凡,它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神怪热,此后武侠电影也成为在世界影坛上最富于中国特色的电影种类。
剧情简介
位于湖南浏阳、平江两县交界处的赵家坪,是历史上有名的械斗之地。浏阳县地方把头陆风阳在一次械斗中吃了亏,便托人介绍,让儿子陆小青拜昆仑派大师学习武功。
自幼多病的陆小青学成后返回家乡,后父母去世,便再次离家出游寻师。某日,陆小青至红莲古寺借宿,发现殿中许多鬼影向佛像礼拜,走近一看,莲座后面有一深穴,恶臭逼人。寺中的知客僧见陆小青发现了他的秘密,便威胁他归顺寺庙,受戒为僧。
陆小青不肯,知客僧欲杀小青,后见小青颇有武功,遂忽然遁去。小青欲出古寺,却发现四周都是铁壁。危急中,侠士柳迟从屋顶破梁而入,救出小青。路上,二人遇见军官赵振武,赵正在寻找失踪的长官卜文正。
原来卜文正为官清正,私访时被红莲寺的知客僧劫持,扣在一铜钟内,要把他活活饿死。柳、陆让赵振武回去搬兵,自己返回红莲寺打探情况,路上又遇到了红莲寺的庙主常德庆。常德庆发出的掌心雷令柳、陆无力招架,幸得女侠甘联珠赶来相助,使出梅花针绝技,打败了常德庆。
此时,赵振武已引兵围住红莲寺,经过一场激战,众人救出卜文正,破了地穴,但知园、知客二僧等却从地道中逃跑了。
《火烧红莲寺》诞生在1927年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后,其时国民党屠杀昨日的同盟者共产党人的屠刀,令社会充满了血腥和失败的气氛,失望和避世的情绪也在社会上弥漫。这部影片的问世曾被视为满足人们逃避现实情绪的一个典型代表。
但就电影本身而言,《火烧红莲寺》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影响。它在商业上的成功为中国电影在市场上的立足开辟了一种电影样式。
(10)郑正秋改编的武侠电影是哪一部扩展阅读
1928年张石川、郑正秋拍摄的这部电影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无论是从技术积累的角度,还是从题材拓展的角度来看,“武侠”两字自此片后便成了中国电影军械库中的常规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从此在剑光侠影中长大。
正是从这刻开始,侠客们才开始剑光斗法、隐形遁迹、空中飞行、口吐飞剑、掌心发雷,“把食指一举,那缭绕而上腾的一道白光便带着法术把你的宝剑无条件地向敌人作战”。
《火烧红莲寺》的摄影师叫董克毅,堪称上世纪20年代的乔治·卢卡斯。他不仅创造出“接顶”法,把画在玻璃板上的红莲寺顶与没有寺顶的布景巧妙地拍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红莲寺辉煌建筑,还透过真实人物与卡通形象融合的办法表现“剑光斗法”,在银幕上将人任意放大和缩小,甚至完成“分身”的特技摄影技术。
为了拍摄剑侠飞行,董克毅还翻了许多资料。他根据一本美国杂志上只言片语,凭着想象用土法子实验,想出了空中飞人的拍摄法。那就是中国武侠电影的传家之宝———吊钢丝。中国影人是如此喜欢和信任这项技术,以至把它发展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
而当年扮演“红姑”的一代女星胡蝶,就是这样身着戏装、腰挂铁丝悬在空中,在巨型电扇吹出的大风吹拂下,衣袂飘飘,摄影机关再加上层薄纱,朦朦胧胧。胡蝶尽管心中怕得要命,脸上却作微笑状,衬之以名山大川的背景,如神似仙向观众飞来,令人惊心动魄、如痴如醉。
《火烧红莲寺》到底火到什么程度?三年之内连拍18集,万人空巷!从第二集开始,《火烧红莲寺》干脆抛弃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原著《江湖奇侠传》,剧情更加天马行空———逃出红莲寺的知圆和尚联合崆峒派与昆仑派展开恶斗,双方剑仙各自施展绝技,钻天入地无所不能,胜负难分之下又互请高人,直杀得天昏地暗、鬼神同泣……
这“佛道魔”三界互K的境界直让人想起后世盛极的“剑仙”一派。只可惜当时它被冠以“武侠神怪片”的恶名,因为当时全国只有3%的民众接受过近代科学教育,有 95%的愚民相信“怪力乱神”的存在,以至国民党政府下属的电影检查委员会下令查禁“红莲寺”,武侠类型片的大火,就此南下香港。
1935年3月,第19集《火烧红莲寺》在香港诞生。广告中写道:“赛铁拐神杖宝贝,豪光万丈,金罗汉摇袖祭神鹰,瑞气千条,活僵尸毒害向药山,散发吐雾,飞道人不敌吕宣良,断头喷血。”这格局,这气派,不就是70年前的《指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