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排行 > 对一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分析

对一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14 14:49:56

『壹』 电影《阿甘正传》视听语言分析。

视听语言分析之阿甘正传

好莱坞一直以来都是电影的王国,大量的商业巨制电影从这里产生,进而风
靡世界。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经典的电影,
《阿甘正传》就是一部非常
经典的好莱坞大片。
今天我们就从视听语言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这部经典的作品。

本片改编自一部同名小说,
影片通过阿甘对自己生活的讲述,
深层次的剖析
了美国当代历史,
以幽默的方式对社会现象和战争进行讽刺。
作为一部以人物记
录历史的影片,
阿甘作为主要线索,
经历了美国最动荡的一段历史。
影片也同样
倡导了美德的回归,进行正确的精神引导,大力提倡人性关怀和人文主义精神。
它是好莱坞反智潮流电影中的经典名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的时代。
于是好莱坞便出品了
一系列贬低现代文明崇尚回归原始阐释人性的影片。
其中
《阿甘正传》
便是通过
一个智力障碍者的视角,
描述了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生活的方方面
面,越战,政府丑闻,外交,种族冲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与人们
生活的生活状态——多数人的消极颓废与盲目热情。
《阿甘正传》这部影片就是
让美国人回顾自己的历史,
重新审视自己。
阿甘在此片中被塑造成一个天生弱智,
却具备了人类最优秀美德的人。
他坦荡的面对生活带给他的挑战,
在混乱中接受
锤炼,只冲着一个方向奔跑,最终跑向了他的终点。这是一部人生寓言,带给人
们欢乐的同时,引发了广泛的思考。

在这部影片中,
人物造型有很强烈的对比。
阿甘的形象出现时一般是清爽整
洁的,
与影片中出现的其他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汤姆汉克斯成功的塑造
了一个先天性智力残疾,
却朴实真挚的阿甘。
幼年时阿甘拙笨,
说话缓慢而坚定,
而成年的阿甘说话滔滔不绝,
包含了一种绝对的自信。
珍妮,
她一直是阿甘的天
使,正因为听了珍妮的话,阿甘才能永不停歇的跑着。但是与阿甘不同,她的生
活始终是随波逐流居无定所的,
她从生活上到精神上都是个流浪者,
找不到自己
的位置。
她想成为歌星,
却只能在街上或者色情酒吧里卖艺,
与一帮狐朋狗友们
吸毒。她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色情,暴力,毒品这些负面因素。所以影片塑造出
的珍妮的形象总是阴暗的,
模糊的。
但是她对阿甘又是真诚的,
所以在影片结尾
处,
珍妮的形象又回归了初识阿甘时的纯洁美丽。
丹中尉,
一开始出场便是狂野
的,
翻脸如翻书,
上一刻还在开玩笑下一刻又在严肃的下达命令。
他在战场上一
门心思的求死,
延续他家族的“光荣”捐躯历史。
在做完截肢手术后的丹中尉异
常绝望,
他认为生活的希望全都结束在了战场上,
他本该死在那里,
对阿甘的救
命之恩完全不领情。
从战场回来后变得有些神经质,
穿着邋里邋遢,
说话粗声粗
气,宣泄着他的不满。但是在新年夜里,他的悲伤抑制不住的外泄,让观众感受
到他真正的内心世界。
后来在海上他与风暴进行搏击,
又以不屈不挠的反抗者形
象出现。
最后“他和上帝讲和”后,
以及在阿甘结婚时出现的形象是温和的,

是他在经历人生几大起伏后回归本性的表现。

影片的拍摄技巧也是很值得称道的。
在体现珍妮和阿甘两个人的生活时,

常用不同的光效和色调。
在阿甘的生活中,
大量的运用暖调。
而珍妮的生活片段
则运用较多的冷色调。
影片中多次出现阿甘跑步的画面,
跑步在这部片子里面算
是出现最多的动作段落。
第一次跑步,
阿甘摆脱了他腿上的支架,
在这一场景中
依旧出现大量的绿色,背景拥有很清晰的轮廓,自然的和谐美丽使人心情明朗。
第二次他得到了橄榄队教练的青睐,
随后凭借着跑步这一特长,
为橄榄球队赢得
了比赛的胜利,
在这一场景中出现了大块的红色和黄色,
观众席上也是大片大片
的红色标语,把球场比赛热烈气氛烘托起来,让人兴奋。依旧是暖色调为主。随
后是越战中他在丛林中奔跑,
救了自己的战友们。
这里也是使用大量的绿色和黄
色,并且光线充足,线型较为清楚,营造出很好的光影效果。与阿甘的生活段落
色彩刻画相比,
珍妮的生活环境大部分降低了色彩的明暗度,
表现起其生活的压
抑,同时体现珍妮本人内心的消极厌世。影片通过这种明暗,色调的对比方式,
暗示了阿甘与珍妮两人个性的相悖与命运的走向。
而在最后,
珍妮重新回到阿甘
身边的时候,两人的内心世界逐渐相统一,珍妮场景的色彩也与阿甘趋于一致,
光效也统一使用了自然光效。
珍妮一身白色裙子向阿甘走来,
色彩又如同两人幼
年的时候,白色与绿色相间,开阔明亮,充满朝气。让观众明白珍妮的生活已经
不像从前一般,
而是以一种更乐观的方式面对人生,
也喻示了珍妮经历若干波折
后的精神上的重生。
影片通过对光线与色彩的配置,
更加完美的塑造出人物性格,
也表达了导演的意图和影片的主题,
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同时能激发观众的想
象里,
让观众潜意识的接受这些暗示信息。
色彩与光效的使用也推动了叙事,

强影片真实感,加强了影片的观赏性。

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想必也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那就是那根飘浮着的羽毛。
这根羽毛也多次出现在镜头当中。
影片一开始便以羽
毛作为视线引导,镜头追随羽毛,一直到人物出现。结尾处,羽毛又随风而起,
飘荡到更远处。在《阿甘正传》的一开场,一根羽毛引导观众的视线,同时出现
了开场音乐
钢琴的轻盈与小提琴的柔美融合在一起,
为“羽毛”塑造出声音造
型,
也推动着影片的气氛。
随着羽毛的起伏,
观众感受到的音乐也是如羽毛般飘
忽不定,随风飘荡,正如生活一般充满了不确定感,难以预料。而在影片结尾处
又重复出现这一主题,此时,音乐的含义却多于开头,有了一份对生活的感慨,
多了几分感动。生活就像这根羽毛一样,或随风飘荡,或落于尘泥,我们无权选
择它的方向。但是我们有权利选择如何面对。

在美国的社会中一直存在着种族歧视的问题。种族问题也是《阿甘正传》中
的一个重要元素。
首先是阿拉巴马的民权运动,
州长华莱士拒绝黑人入校,
但最
终妥协。
在开往军营的车上,
观众可以看到车上都是白人与白人坐在一起,
黑人
与黑人坐在一起。
阿甘在车上碰上了从前在校车上一样的钉子。
最后他和黑人巴
布坐在一起,
这也是他在军营中唯一的好朋友。
巴布的祖先都是做虾的,
在饭店
里给白人端菜。
在阿甘送给巴布母亲股份之后,
人物关系转换了,
换成了白人给
黑人端菜。种族问题以一个幽默的报复方式呈现处理。

电视在这部影片里成为重要的叙事手段,通过它,展现了美国当代的政治文
化包括阿拉巴马州民权运动,
华莱士被射伤,
肯尼迪总统接见全美大学生橄榄球
队,约翰逊总统接见越战功臣,肯尼迪总统被刺杀,福特总统被刺杀,尼克松水
门事件,
还有登月„„电视新闻经常作为一个剪辑点建立起镜头与镜头,
段落与
段落只见的关系。
在叙事上,
也承担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为我们呈现出美国社会
状态——暴力冲突严重,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国内的真实情况。

声音是一部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人声在影片中表现为对话和旁白以及
内心独白,整个故事由阿甘的旁白来讲述,阿甘的声音柔和,平缓,情绪起伏不
大,
娓娓道来,
奠定了整部影片舒缓平实的基调。
幼年时的阿甘,
说话有些木讷,
字字清晰,虽然拙笨但是很朴实。阿甘总是重复“笨有笨的的作为。”,这句话
塑造出了阿甘自信的性格,
而“我更加的思念珍妮。
”这句话贯穿影片始终,

为珍妮场景与阿甘场景的剪辑点,
连接两个人的关系,
推动了情节发展,
也让我
们看到了一个感情专一,
真诚的阿甘。
而电影音乐,
也记述了这一时代最有代表
性的音乐——摇滚。
电影中的摇滚音乐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帮助影片叙事推进影
片节奏,
也同样发人深省,
突出了人道精神和人文主义情怀。
音响为影片增添了
生活气息,阿甘的场景中,总是宁静的,充满自然的气息。而珍妮的场景中,充
满了城市噪音,
是浮躁而喧闹的。
这些场景中,
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对现代工业的
排斥与对自然的向往。

影片中关于漫漫人生的种种韵味,苦与乐、生与死、战争与爱情、冷

漠与
友谊、成功与失败,伟大与卑微,值得我们去一辈子细细品味。在我们骄扬跋扈
时,在我们患得患失时,在我们迷惘彷徨时,在我们伤痕累累时,我们想总可以
在满目的荒谬之中苟活下去,
就冲着阿甘这个理由。
我们还要尽我们的所能,

更多人知道阿甘的故事,
纵然这世界走到尽头,
必然是消失于无形,
但活着的人
总需

要一缕希望的曙光。或许人生就像那根飘浮的羽毛一样,要么飘浮不定,
要么乘风破浪,但是人生也像那根羽毛承载着我们的希望。

『贰』 什么叫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电影

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

(2)对一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分析扩展阅读:

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自于人们长期的视觉和听觉实践,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的。用一句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不用担心没有共同的意义区间,因为这些实践经验大多来自于人的本性和长期的研究积累。

视听语言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是随着着这门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比如,谷克多认为“电影是运用画面写的书法”,而亚历山大.阿尔诺认为“电影是一种画面语言,它有自己的单词,名型,修辞,语型变化,省略,规律和语法”,爱普斯坦人认为“电影是一种世界性语言”。

『叁』 跪求一部动画电影的视听语言分析论文

《人狼》动画赏析

在押井守的动画里是不要想得到任何乐趣的。他对于人类肯定是失望的,在他编剧或导演的剧场版动画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降至最低点,似乎每个人都脱离了身为人的属性,而进入了某一残酷的社会角色,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和尔虞我诈的人性阴暗面在他的电影里被持续放大,以至成为灰暗的基调,纵有偶尔的温情,也会在瞬间被撕裂。所以对于押井守,不喜欢的人会坐立不安,因为太残酷,喜欢的人会像中了毒瘾一样,任自己沉沦于他的阴暗世界里,享受那一刻的残酷之美。

故事发生在一个没有正义的年代,描写了一场公安部和首都警的政治斗争。看似木讷的主角,首都警成员伏一贵在镇压暴民时亲眼目睹女学生阿川自爆,由此结识她的“孪生姐姐”。伏一贵的首都警身份和阿川姐妹的恐怖分子身份被公安部利用,希望籍此一举摧毁首都警的势力。但是公安没有想到,继恐怖分子集团“捷克特”毁灭之后,首都圈新近崛起的第三股势力,神秘的“人狼”也对二人虎视耽耽。在汹涌的政治漩涡中,伏一贵和阿川的命运早已被注定。

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男主角在公车上,慢慢无力的将右手搭在拉环的左手上,将头倚过去。以及那段对话。“你是过不来的,” “你不可以过来。”

这部画面细腻程度堪比真人演绎的《人狼》,在政治层面着墨甚多,开场的背景介绍,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虚拟的战后重建的社会。当然可以认为这是当年日本的投射,有些情节似乎也真实发生过,比如与政府军对抗的恐怖主义、地下游击队员。当年日本的“赤军”几乎就是用这种方式和政府对抗的。其实虽然说在日本经济重建期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但并不如影片中所表现的这般激烈,只是押井守在这里把当年的政治矛盾更加表面化和尖锐化,更利于表现尖锐矛盾下的故事发展和人物刻画。插句题外话,我倒觉得片中的情形和中国有点像:由于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失误而引发大批工人失业,导致社会动乱因素增加,反对派利用这个矛盾挑起暴力冲突,而政府却愚蠢地使用暴力镇压,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唉,简直就是对中国的悲观预言,而且片中的那个专制的日本政府比之如今又坏了多少呢,希望押井守不要成为伟大的预言家。

影片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背景,也似乎在说明,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活下去的代价便是抛弃人类之间的感情,也为后来故事的残酷性做了铺垫。故事在四方政治势力的角逐中展开,自治警——完全受政府控制;首都警机动队——政府组织的用于镇压暴力冲突的高装备军队,但因其强大,有日益脱离政府控制,尾大不掉的麻烦;地下游击队——政府对立面,既要提防自治警,更要防备首都警;人狼组织——这个组织很神秘,他们散落在各个政府部门内部,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他们只是为自身的利益着想,他们的反击往往致命。影片开场的一场对峙戏就很好地交代了他们的关系,同时也引出了一段感情纠葛。自治警与游击队对抗,却不许首都警介入,首都警从观望到主动介入,最后首都警击毙游击队员。做为首都警的男主角“伏”在这次行动中因为对方的游击队员只是一个小女孩而未及时开枪,受到处分。身为伏的好友的边见在自治警工作,却背叛了伏,埋伏下另一投降的游击队女孩——和那位游击队员很像——做为诱饵,引诱伏与其发生关系,以便到时揭发做为打击首都警的一个政治步骤。却不料伏是“人狼”成员,对这一切早已知晓,将计就计诱杀了边见,也葬送了对自己动了真情的投降女游击队员的生命。

可以看到,影片中所有的人物关系都处于一种欺骗与对抗的状态,这是一则借政治来说人性的隐喻。唯一的一对真实的关系便是伏与那位做为诱饵的的女游击队员的爱情。但这个爱情很快就被沉重的现实压垮。影片被改造了的小红帽的故事可以成为理解故事意图的一把钥匙。小红帽喝了母亲的血、吃了母亲的肉,比喻了人类之间的自相残杀,狼的最终胜利则彻底戳破了这个童话(也是我们生活)的温情面纱。那些放弃了人类的感情、放弃了人类的喜怒哀乐的把自己训练成狼的人类,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这是令人窝火的一件事,但悲剧是,这是事实。

但押井守似乎要把悲剧进行到底,这就是爱情的破灭。按说这是无可避免的,但坏在爱情发生了,若一开始就没有爱情,这个悲剧就会止于这么一人类的变异,但当爱情破灭时,悲剧便蔓延开来,那些还是善良的人类受到了永久的伤害,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伏也应该是动了真情的,不然他不会在屋顶和她热烈地接吻,不然他也不会在最后迟迟无法下手,但他是狼,“任何和动物扯上关系的人的故事,都没有好结局”这句谶语好像注定了人类在感情上的弱势地位,这个已经变成狼的男人,就算有一刻的温柔缠绵,就算他真的回心转意,他的狼的伙伴会同意吗,伏的一个恶梦给出了答案:狼群撕咬着她的身体,他却在一旁无能为力。一旦放弃了做为人的特征,便会成为狼。

残酷之外是身不由己的迷茫。拥有六十年代情结的押井守用人狼系列为那个时代的日本立起一块纪念碑。包括动画、电影、小说和漫画,剧场版动画的情节与漫画第一章有些接近,但是更加复杂和令人寒心。

『肆』 求对一部影片中的片段进行视听语言分析(如影像、场景、镜头、声音、剪辑、光、色彩、构图、蒙太奇、音乐

哼!我辛苦写的论文才不会轻易发给你!

『伍』 从视听语言角度分析电影《告白》。(片段就可以)

看完这部电影我久久不能平静,每个人的告白都象刀一样深深地切入人的内心深处,将人性底层最阴暗最脆弱地部份一层一层地切开,让人深陷入莫名震撼的残酷黑暗世界中。
每个人都有一个告白,每个告白都有一个让人瞠目的秘密,有失去幼女而陷入疯狂复仇中的女教师,有从小缺乏母爱而任意践踏生命的疯狂少年A,缺少父爱被母亲宠坏的自卑少年B,有一味溺爱儿子不可自拔的母亲,有品学兼优却渴望死亡的少女,有满腔热血却过于理想化的年轻男教师,这些告白者的故事交叉在了一起,就构成了一部非常震慑人心的故事。
电影以大量的慢镜头与特写,加上沉重压抑的配乐,让观者在观影中慢慢思考复杂、深刻又现实的人性,女教师的复仇计划让杀人者永远记住了“痛”的感觉,但同时又让复仇者痛哭街头,让人性在十字路口徘徊思考,复仇虽然成功,然失去的痛苦谁又能补偿呢,痛定思痛,何以为痛啊!

『陆』 如何从电影艺术的视听语言角度出发评价电影

我是学影视专业的,刚开视听语言这门课,感觉不怎么难。
首先应明确什么是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大体分为:1、视觉语言—画面,2、视觉语言—镜头,3、听觉语言—声音
画面指取景方法和景别,就是近景、中景、远景、特写什么的,还有就是光和色彩,冷色调还是暖色调,背光还是侧光等的;镜头指拍摄的角度和方法,与摄影机的运用和场面调度有关,最后声音,关键就是要明白声音与画面的关系,声音对影片氛围的表现有何作用。
评价电影时应该从整体和经典片段两部分入手,以经典的片断为主体进行分析评价,紧紧围绕画面、镜头与声音三个方面就不会错了。
推荐你参考一下我们教材,邹建著《视听语言基础》书中的下编——影视作品分析,看看对你会有很大帮助的!网上有这本教材的全文,很方便查找。
视听语言大概就是这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提醒你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影视作品镜头(画面)运用分析”找其中有用的部分就行。

『柒』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同学你好,我们以《七宗罪》的开头做一个范例:

《七宗罪》是大卫芬奇导演33岁的长片作品,其成熟的视听造诣让人称赞,我们用最粗浅的视角,去尝试解读芬奇老师是如何用视听语言构建人物。

(本文涉及剧透)


电影中,主人公赛默塞特,我们简称S,是一个出色的警官,做事一丝不苟,思维缜密,刑侦技术高超,有一颗为美国人民服务的心。可人到晚年,无法根除的罪恶让他在即将退休的年纪心力交瘁。而米尔斯,我们姑且叫他M吧,掐指一算也就30出头,在地方上颇有建树,一时间让他忘乎所以,自以为自己是超级警察,其实性格急躁冲动,做事毛手毛脚。机缘巧合,这一“SM组合”便相遇了。


简单介绍人物之后,我们来对比影片,看看芬奇老师是如果悄悄塑造人物的。和文字不同的是,视听语言要紧扣视觉和听觉的表达,画面的信息量是具象且丰富的,加之有人类生活的经验,很多表达不言而喻,深谙此道的人便可以得心应手去创作。

《七宗罪》镜头五

M便接了个电话,从衬衣的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随意的记在手心里。还记得上文里S的钢笔放在哪吗?整齐排列在桌子上。不能说导演刻意做对比,他只是把一些细节通过人物动作和美术陈设展现出来。删去这些细节或许对情节不会产生太多影响,但是会让故事与人物的逻辑更加合理。这便是视听的魅力。

视听语言包括很多方面,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语言、音响、音乐,剪辑等,但所有的电影元素都是为人物和故事服务,如何突出人物性格形象,如何交代故事情节,如何让观众有代入感,才是电影各元素的目的。

『捌』 电影的影评中视听语言要怎么写

同学你好,我们以《七宗罪》的开头做一个范例:

《七宗罪》是大卫芬奇导演33岁的长片作品,其成熟的视听造诣让人称赞,我们用最粗浅的视角,去尝试解读芬奇老师是如何用视听语言构建人物。

(本文涉及剧透)


电影中,主人公赛默塞特,我们简称S,是一个出色的警官,做事一丝不苟,思维缜密,刑侦技术高超,有一颗为美国人民服务的心。可人到晚年,无法根除的罪恶让他在即将退休的年纪心力交瘁。而米尔斯,我们姑且叫他M吧,掐指一算也就30出头,在地方上颇有建树,一时间让他忘乎所以,自以为自己是超级警察,其实性格急躁冲动,做事毛手毛脚。机缘巧合,这一“SM组合”便相遇了。


简单介绍人物之后,我们来对比影片,看看芬奇老师是如果悄悄塑造人物的。和文字不同的是,视听语言要紧扣视觉和听觉的表达,画面的信息量是具象且丰富的,加之有人类生活的经验,很多表达不言而喻,深谙此道的人便可以得心应手去创作。

《七宗罪》镜头五

M便接了个电话,从衬衣的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随意的记在手心里。还记得上文里S的钢笔放在哪吗?整齐排列在桌子上。不能说导演刻意做对比,他只是把一些细节通过人物动作和美术陈设展现出来。删去这些细节或许对情节不会产生太多影响,但是会让故事与人物的逻辑更加合理。这便是视听的魅力。

视听语言包括很多方面,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语言、音响、音乐,剪辑等,但所有的电影元素都是为人物和故事服务,如何突出人物性格形象,如何交代故事情节,如何让观众有代入感,才是电影各元素的目的。

阅读全文

与对一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周星驰电影原音好还是配音好 浏览:772
今年有没新的电影 浏览:241
一部国外穿越时空的爱情电影 浏览:897
电影感十足图片 浏览:635
周星驰普通话电影搞笑片段 浏览:325
地下城大电影 浏览:999
电影八百影评观后感二年级 浏览:991
蝶儿电影演员表 浏览:49
电影父子观后感 浏览:705
王二小的新电影 浏览:55
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2在线播放 浏览:543
越南女杀手电影名字 浏览:425
关于马戏的英文电影 浏览:134
电影新神榜歌曲名字 浏览:205
粤语版电影在哪里可以看 浏览:657
音乐僵尸电影粤语高清下载 浏览:723
美女被杀电影大全 浏览:506
阴兽电影法国百度 浏览:328
求爱大作战香港电影粤语版 浏览:973
亚洲中文字幕伦理在线电影 浏览:894